1. 台湾女性名字有哪些好听一些的。
跟大陆一样 只是台湾人用的字 我们用的较少
2. 台湾历代名称
台湾自古就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历史上,它的名称多有变化。
早在春秋时期,称台湾为“岛夷”。
战国初期的重要史籍《尚书,禹贡》称,中国当时分为九州,台湾归属扬州范围。
先秦时,称台湾为“瀛洲”。
秦灭汉兴,称台湾为“东瀛”。
三国时,又称台湾为“夷洲”。
隋唐至宋朝时,称台湾为“流求”。
元朝时,又称台湾为“琉球”。
明朝初叶,称台湾为“东番”;商船横渡海峡时,习惯上以台湾北部高山为辨别方向的标记,因山势如罩鸡之笼,故又称“鸡笼”。
渔民们常在台湾西部港口修船补网,称港口为“魍湾”,后来泛指台湾。
明朝中叶,台湾又有了“大湾”、“大员”、“台员”之称。
福建沿海人民又称之为“埋冤”。因为在开发台湾过程中,不少大陆人民或遇风浪葬身鱼腹,或水土不服客死他乡,“其状其惨,故以‘埋冤’名之”+见清施鸿保《闽杂记》,。以上四个名称与闽南土语“台湾”的读音相同,故称之。
明朝万历年间,因台湾“地形如弯弓,浮海如平台”,遂称之为“台湾”。
1662年2月1日,民族英雄郑成功打败了盘踞台湾38年的荷兰殖民者,次年改台湾为“东都”。后来,其子郑经又改“东都”为“东宁”。
3. 台湾的古代名称分别有多少
先秦时,称台湾为“瀛洲”。
秦灭汉兴,称台湾为“东瀛”。(我才晓得)
三国时,又称台湾为“夷洲”。
隋唐至宋朝时,称台湾为“流求”。
元朝时,又称台湾为“琉球”。
明朝初叶,称台湾为“东番”;商船横渡海峡时,习惯上以台湾北部高山为辨别方向的标记,因山势如罩鸡之笼,故又称“鸡笼”。
渔民们常在台湾西部港口修船补网,称港口为“魍湾”,后来泛指台湾。
明朝中叶,台湾又有了“大湾”、“大员”、“台员”之称。
福建沿海人民又称之为“埋冤”。因为在开发台湾过程中,不少大陆人民或遇风浪葬身鱼腹,或水土不服客死他乡,“其状其惨,故以‘埋冤’名之”+见清施鸿保《闽杂记》,。以上四个名称与闽南土语“台湾”的读音相同,故称之。
明朝万历年间,因台湾“地形如弯弓,浮海如平台”,遂称之为“台湾”。
1662年2月1日,民族英雄郑成功打败了盘踞台湾38年的荷兰殖民者,次年改台湾为“东都”。后来,其子郑经又改“东都”为“东宁”。
4. 台湾岛一共有几个名称
台湾另一个著名的名称又叫福尔摩沙,是从葡萄牙语的Formosa音译而来,意思是“美丽(之岛)”。自古以来台湾就是我国的神圣领土,在中国古代文献里,被称为“蓬莱”、“瀛洲”、“夷州”、“琉求”等。从三国时代开始,便逐渐开拓、经营台湾,到1885年(清光绪十一年)正式建立行省。美丽富绕的台湾岛,自然资源丰富,有“祖国宝岛”之称。
5. 台湾人的名字
苏有朋、任贤齐、张惠妹、江淑娜、罗大佑、张艾嘉、任贤齐、贾静雯、马景涛、陶喆、 萧亚轩、吴奇隆、柯受良(怀念)、凌峰、徐熙媛。。。
6. 台湾 还有哪些好听的名称
1宝岛(顾名思义,物产丰美,常用)
2鲲岛(渔民古称)
3士人则喜以山海经中的海上仙山名号蓬莱、瀛州等
4福尔摩沙 较常用(1950年代前是欧洲对台的主要称呼,在16世纪葡萄牙船只在经过时,水手从海上远望台湾,发现台岛甚为美丽,于是高呼“IlhaFormosa!”,在葡语的“Fo rm osa”为“美丽”之意,“Ilha”为“岛屿”之意,故翻译为美丽之岛,因此“福 尔摩 沙”取葡萄牙语“For mosa”音译而来。)
5高砂(日本古称)
7. 台湾的名字
正式启用台湾一名
“台湾”名称的由来
早在我国远古时代就有“海外仙山”之说。《列子·汤问篇》中记载,夏朝末年,有个叫夏革的人对商部落的首领成汤讲了一个神奇的秘闻:在茫茫无边的大海上有五座美妙无比的仙山:岱舆、员峤、方壶、瀛洲、蓬莱,山上居住着神仙。
在我国另一本古代地理著作《禹页》中讲到扬州时提到“岛夷卉服”(东南海岛上居住着穿麻制衣服的岛夷)。说明,远古时代,祖先们就对海上的岛和人有一定认识。《史记》中也曾提到,战国时就有人出海寻找仙山,齐威王,齐宣王、燕昭王都曾派人出海,秦始皇派徐福出海寻找不老之药,并在日本定居。到了汉代,台湾被称为“夷洲”。三国时仍称夷洲,隋至元代称流求、流球、琉求、硫虬。明朝初年,中山国王察度到京城纳贡(中山国是冲绳)被封为流求,后来发现东南沿海有一块面积更大的岛屿,改称中山国为大流求,台湾为小流求。明中期以后,民间对台湾的称呼很多,如鸡笼(指台湾北部)、北港(台湾西部沿海的通称)、大鸡笼、大员(圆、冤)台员、大湾、台窝湾,官方称为东蕃或东番渚山、东蕃诸岛,郑成功改称为东都东宁。连横的《台湾通史》中说:台湾原名埋冤--台湾(闽南话。同音)现在认为是由台窝湾演变而来,也就是由台湾原住族群的名字发展而来的,平埔族中的台窝湾族群最早与大陆渔民接触。明代万历时官方正式启用台湾一词。
1683年康熙二十二年,清统一台湾,1684年设台湾府,属福建省,“台湾”正式被政府命名。1885年中法战争后台湾升为省,刘铭传为首任巡抚。这一切说明台湾名字的演变是与两岸关系不断密切分不开的。
外国人对台湾有不同的称呼:16世纪中叶,日本人称之为高砂、高山、高砂(山)国大惠国、多伽佐古。西方称之为,福摩莎Formosa(葡文)“美丽之岛”之意,最早是1544年明嘉靖年间的葡萄牙人起的。
8. 台湾在古代有的名字!
台湾古代名称
台湾的名称在西方世界只有一个叫「Formosa」但是在中国的文献上却有许许多多的名称。最古
老的名称如记载在前汉书中的「东鯷」,临海水土志的「夷州」,隋书的「流求」等。
这些古代的名称检讨如下:
一. 东鯷:在二千年前,汉朝的「前汉书地理志」中记述: 「会稽海外有东鯷人,分为二十余
国,以岁时来献见…」所以有部份学者 推测这个「东鯷」就是台湾。 但我们以现代的观察,
二千年前的中国是以中原即在黄河流域的长安、洛阳为主要活动区,汉朝对华南势力仅及长江
下游而已。若要到更南的福建、广东是很希罕的,若要横渡大海到台湾更是困难重重。所以古
代汉人当他们到达长江下游并见到海洋时,把所能看到的岛屿一概称为「东鯷」。所以东鯷是
泛指海上的众多岛屿,所以称有二十余国,依此可证东鯷单指是台湾的论点是不正确的。
二. 夷州:在三国时代吴国丹阳太守的「临海水土志」中曾记戴「夷州在浙江临海郡的东南,
离郡二千里,土地无霜雪,草木不枯,四面皆山,众山夷所居。山顶有越王射的正白,乃是石
也。…部落间互不相属,各号为王,分划土地、人民……种植五榖,酿粟为酒,鱼肉亦多。善
织细布,喜在布上刻图纹饰……」。但是「夷州」这个名称在中国古代是属於不能确定倒底是
指何处的名称如「亶州」。在吴志孙权传说:「夷州亶州在海中,长老传言,秦始皇遣方士徐
福将男童女数千人入海,求蓬莱及仙药,止此不还…」。从上可知在三国时的夷州并不是单指
台湾,况且在山海经中「瓯在海中闽在海中」就解释清楚当时从长江流域到福建是要乘船。所
以夷州极可能是对散居於华南沿海各岛。
三. 流求:到了隋朝时,隋炀帝派遣朱宽、陈稜率军至流求并把数千名男女捕回中国。 在隋
代的琉求又称?求,可能是指今日的冲绳群岛(即琉球群岛),它极有也将台湾的北部含括在内。
以上是古代中国对台湾可能名称。由以上名称之分析可知当时对台湾所知是一片空白。如果将
古时中国与台湾强凑在一起,大概是属於有政治企图的人所联想的讲法。
==============================
==============================
《三国志.吴书》:夷洲(学者间仍有争议)
《隋书》(东夷列传)「流求国传」:流求(这个说法较有争议)
元代:塯球
明代:小琉球、东番、大员、台湾
日本人:高砂、高山国
葡萄牙人:福尔摩沙岛(Ilha Formosa)。
9. 台湾人名用字都有哪些
1. 怡君 2. 欣怡 3. 雅雯 4. 心怡 5.志豪
6. 雅婷 7. 雅惠 8. 家豪 9. 雅玲 10.静怡
11.志伟 12.俊宏 13.建宏 14.佩君 15.怡婷
16.淑芬 17.静宜 18.俊杰 19.怡如 20.家铭
21.佳玲 22.慧君 23.怡伶 24.雅芳 25.宗翰
26.志宏 27.淑娟 28.信宏 29.志强 30.淑婷
31.佩珊 32.佳慧 33.佳蓉 34.佳颖 35.淑惠
36.智伟 37.欣仪 38.嘉玲 39.雅慧 40.惠雯
41.明哲 42.玉婷 43.惠如 44.惠君 45.宜芳
46.惠婷 47.淑华 48.志明 49.雅芬 50.家荣
51.俊贤 52.俊豪 53.慧玲 54.嘉宏 55.佩芬
56.佳桦 57.雅琪 58.淑萍 59.淑君 60.婉婷
61.佳琪 62.韵如 63.诗婷 64.建良 65.芳仪
66.宜君 67.佩蓉 68.志铭 69.雅铃 70.建文
71.佩玲 72.钰婷 73.雅萍 74.立伟 75.文杰
76.慧如 77.淑慧 78.佳宏 79.志远 80.静仪
81.惠玲 82.淑玲 83.美君 84.怡慧 85.千慧
86.馨仪 87.嘉慧 88.家玮 89.美慧 90.美玲
91.建志 92.宗宪 93.筱婷 94.静雯 95.雅君
96.彦廷 97.怡静 98.玉玲 99.郁婷 100.俊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