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炙甘草的功效和作用
现代研究,炙甘草含有甘草甜素、甘草次酸、甘草多糖等多种化学成分,具有抗炎及抗变态反应作用,可调节机体免疫功能,抗肿瘤和止痛作用。因此炙甘草的主要功效是和中缓急,润肺,解毒,调和诸药。常用于脾胃虚弱,倦怠乏力,心动悸,脉结代,可解附子毒。
炙甘草临床应用多为炙甘草汤,是以炙甘草为主要原料制成的汤。因此炙甘草的功效与作用可以从炙甘草汤中来分析。综合历代医家,认为炙甘草汤主要功效与作用有以下四点:
1、补阴为主的功效,清代柯琴《伤寒来苏集·伤寒附翼》指出“生地为君、麦冬为臣、炙甘草为佐,大剂以峻补真阴,开来学之滋阴一路也。”清代田宗汉《医寄优阴论》也认为本方是“滋阴之祖方”。
2、补血为主的功效,以清代唐容川为代表的一派医家认为炙甘草汤是“补血之大剂”。
3、气血双补的功效和作用,以《注解伤寒论》为代表,认为炙甘草汤的功效当为气血双补,“益虚补血气而复脉”。
4、阴阳并调,清代医家尤在泾《伤寒贯珠集》指出炙甘草汤是“扩建中之制,为阴阳并调之法”。本方主治伤寒病后或重病恢复期阴血不足,血不荣心,虚羸少气,心慌心悸,虚烦少眠,大便干涩,舌质略红少苔,脉象结代不整。或肺痿久咳,吐涎沫稀痰,量多,咽燥而渴,或痰中带血,心悸气短,心中温温液液,失眠多汗,脉虚细而数,或偶见结代。
② 中药灸甘草的功效
中药灸甘草具有功效滋阴养血,益气通阳,复脉定悸的功效。
中药中的甘草和灸甘草都来源于豆科植物,甘草是这种植物的干燥干净,但他们在入药时的加工方法却不相同,甘草多数时候指的是生甘草,是指把原药材去除杂质以后洗净切成片状直接入药。而灸甘草则是把生甘草加入蜂蜜进行蜜灸以后得到的中药材。
中药中的甘草和灸甘草,虽然来源相同,但他们的加工方式不同,导致它们的药性也有一定区别,甘草的药性比较猛烈,灸甘草在经过蜂蜜加工以后,它的药性则比较温和,在生活中灸甘草的使用机率远远高于甘草。
(2)炙甘草中药的名字大全和图片扩展阅读:
甘草多生长在干旱、半干旱的沙土、沙漠边缘和黄土丘陵地带,在引黄灌区的田野和河滩地里也易于繁殖。它适应性强,抗逆性强。
甘草喜光照充足、降雨量较少、夏季酷热、冬季严寒、昼夜温差大的生态环境,具有喜光、耐旱、耐热、耐盐碱和耐寒的特性。适宜在土层深厚、土质疏松、排水良好的砂质土壤中生长。
③ 炙甘草和生甘草有什么区别
区别在于灸甘草与生甘草的功效与应用不同。
甘草是我们指我们生甘草,这是和我们的炙甘草不一样的,生甘草是用来入药的,而炙甘草是生甘草经过加工而制成的中药,而且两者的功效和作用也是不一样的。
炙甘草的功效
1.补阴为主,如清.柯琴《伤寒来苏集.伤寒附翼》指出本方以“生地为君、麦冬为臣、炙甘草为佐,大剂以峻补真阴,开来学之滋阴一路也。”清.田宗汉《医寄优阴论》也认为本方是“滋阴之祖方”。
2.补血为主,如以清.唐容川为代表的一派医家认为炙甘草汤是 “补血之大剂”。
3.气血双补,如以金.成无己《注解伤寒论》为代表,认为炙甘草汤的功效当为气血双补。“益虚补血气而复脉”。
生甘草的功效
1.用于心气虚,心悸怔忡,脉结代,以及脾胃气虚,倦怠乏力等。
2.用于痈疽疮疡、咽喉肿痛等。可单用,内服或外敷,或配伍应用。
3.用于气喘咳嗽。可单用,亦可配伍其他药物应用。
4.用于胃痛、腹痛及腓肠肌挛急疼痛等。
5.用于调和某些药物的烈性。另外,在许多处方中也常用本品调和诸药。
(3)炙甘草中药的名字大全和图片扩展阅读:
灸甘草主要价值
1.甘草有类似肾上腺皮质激素样作用。对组胺引起的胃酸分泌过多有抑制作用;并有抗酸和缓解胃肠平滑肌痉挛作用。
2.甘草黄酮、甘草浸膏及甘草次酸均有明显的镇咳作用;祛痰作用也较显著,其作用强度为甘草酸>甘草黄酮>甘草浸膏。
3.甘草还有抗炎,抗过敏作用,能保护发炎的咽喉和气管粘膜。甘草浸膏和甘草酸对某些毒物有类似葡萄糖醛酸的解毒作用。
4.甘草常用来治疗随更年期而来的症状.因为甘草里含有甘草素,是一种类似激素的化合物,它有助于平衡女性体内的激素含量。
5.甘草所含的次酸能阻断致癌物诱发肿瘤生长的作用。
炙甘草临床应用多为炙甘草汤,是以炙甘草为主要原料制成的汤。源于汉代张仲景《伤寒论》,原文曰:“伤寒,脉结代,心动悸,炙甘草汤主之。”由炙甘草、生姜、桂枝、人参、生地、阿胶、麦冬、麻仁、大枣、清酒组成。
生甘草主要价值
医用价值:国家标准《GB/T19618-2004 甘草》出处:《神农本草经》别名:美草、密甘(蜜甘)、密草、国老、粉草、甜草、甜根子、棒草、皮草、灵通草类别:补益药(亦称补虚药)中的补气药基原:本品为双子叶植物豆科Leguminosae甘草Glycyrrhiza uralensisFisch.,胀果甘草G. inflataBat., 或光果甘草G. glabraL. 的根及根茎。
药材性状:表面红棕色或灰棕色,具显著的纵皱纹、沟纹、皮孔及稀疏的细根痕。质坚实,断面略显纤维性,黄白色,粉性,形成层环明显,射线放射状,有的有裂隙。根茎呈圆柱形,表面有芽痕,断面中部有髓。
性味:甘,平。
归经:归心、肺、脾、胃经。
功能主治:补脾益气,清热解毒,祛痰止咳,缓急止痛,调和诸药。用于脾胃虚弱,倦怠乏力,心悸气短,咳嗽痰多,脘腹、四肢挛急疼痛,痈肿疮毒,缓解药物毒性、烈性。
用法用量:1.5~9g。
配伍注意:不宜与京大戟、芫花、甘遂同用。
药材贮藏:置通风干燥处,防蛀。
单方服用:生甘草3~5克,桔梗5~10克。
开水冲泡,含漱、饮服。
中药制剂:甘草浸膏
④ 甘草和炙甘草是同一种中药吗
甘草,味甘、药性平,归心肺脾胃经。具补中益气、泻火解毒、祛痰止咳、缓急止痛、缓药性的功效。适用于心气虚之心悸怔忡、脉代,或脾胃气虚、倦怠乏力,或咽喉肿痛,咳嗽痰,或胃及十二指肠溃疡,院腹挛急疼痛等轰以及用作“调和诸药”。 药方中甘草一般是指生甘草,生甘草药性平和,但是补力不足,多用以泻火解毒、缓和药性、祛痰上咳、缓急止痛; 炙甘草(多为蜂蜜炙),药性偏温,偏向于补中益气、散寒和胃。
⑤ 急需中药甘草的图片。
【功能主治】:补脾益气,清热解毒,祛痰止咳,缓急止痛,调和诸药。用于脾胃虚弱,倦怠乏力,心悸气短,咳嗽痰多,脘腹、四肢挛急疼痛,痈肿疮毒,缓解药物毒性、烈性。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9g(大剂量30~60g)。外用:适量,煎水洗渍;或研末敷。 【使用注意】:不宜与京大戟、芫花、甘遂、海藻同用 甘草用途 甘草性平,味甘,归十二经。有解毒、祛痰、止痛、解痉以至抗癌等药理作用。在中医上,甘草补脾益气,滋咳润肺,缓急解毒,调和百药。临床应用分“生用”与“蜜炙”之别。生用主治咽喉肿痛,痛疽疮疡,胃肠道溃疡以及解药毒、食物中毒等;蜜炙主治脾胃功能减退,大便溏薄,乏力发热以及咳嗽、心悸等。 1.用于心气虚,心悸怔忡,脉结代,以及脾胃气虚,倦怠乏力等。前者,常与桂枝配伍,如桂枝甘草汤、炙甘草汤。后者,常与党参、白术等同用,如四君子汤、理中丸等。 2.用于痈疽疮疡、咽喉肿痛等。可单用,内服或外敷,或配伍应用。痈疽疮疡,常与金银花、连翘等同用,共奏清热解毒之功,如仙方活命饮。咽喉肿痛,常与桔梗同用,如桔梗汤。若农药、食物中毒,常配绿豆或与防风水煎服。 3.用于气喘咳嗽。可单用,亦可配伍其他药物应用。如治湿痰咳嗽的二陈汤;治寒痰咳喘的苓甘五味姜辛汤;治燥痰咳嗽的桑杏汤;治热毒而致肺痈咳唾腥臭脓痰的桔梗汤;治咳唾涎沫的甘草干姜汤等。另风热咳嗽、风寒咳嗽、热痰咳嗽亦常配伍应用。 4.用于胃痛、腹痛及腓肠肌挛急疼痛等,常与芍药同用,能显著增强治挛急疼痛的疗效,如芍药甘草汤。 5.用于调和某些药物的烈性。如调味承气汤用本品缓和大黄、芒硝的泻下作用及其对胃肠道的刺激。另外,在许多处方中也常用本品调和诸药。 此外,现代用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常与乌贼骨、瓦楞子等同用。本品尚兼有利尿作用,故常以干草梢作治疗热淋尿痛的的辅助药。 与大豆合用有解毒的功效。 西医药理发现,甘草剂有抗炎和抗变态反映的功能,因此在西医临床上主要作为缓和剂。缓解咳嗽,祛痰,治疗咽痛喉炎;甘草或甘草次酸有去氧皮质酮类作用,对慢性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症有良好功效;甘草制剂能促进胃部粘液形成和分泌,延长上皮细胞寿命,有抗炎活性,常用于慢性溃疡和十二指肠溃疡的治疗;甘草的黄酮具有消炎、解痉和抗酸作用;甘草也是人丹的主要原料之一。 甘草还广泛应用于食品工业,精制糖果、蜜饯和口香糖。甘草浸膏是制造巧克力的乳化剂,还能增加啤酒的酒味及香味,提高黑啤酒的稠度和色泽,制作某些软性饮料和甜酒;香烟矫味。在化工、印染工业中,甘草也广有用途。 【国老——众药之王】 甘草入药已有悠久历史。早在二千多年前,《神农本草经》就将其列为药之上乘。南朝医学家陶弘景将甘草尊为“国老”,并言:“此草最为众药之王,经方少有不用者。”“国老”,即帝师之称。把甘草推崇为药之“帝师”,其原因正如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所释:“诸药中甘草为君,治七十二种乳石毒,解一千二百草木毒,调和众药有功,故有‘国老’之号。” 据测定,甘草中甘草酸的含量多在百分之十左右,还有甘露醇、葡萄糖等多种成分。由于甘草酸的甜度高于蔗糖五十倍,甘草真是名副其实的“甜草”。 【甘草加工————两草五节】 春、秋二季采挖,除去须根,晒干。采挖后的甘草在加工时严守传统工艺,做到皮净身干,单条顺直,两头见刀,口径整新,根茎分拢,按类归等。 甘草依据取材部位和质量优劣,茎分“两草”,根分“五节”。 茎分两草是一曰白粉草,即鲜草剥去外皮者;一曰大草,即适于药用之茎。 根分五节是:大节、中节、小节、毛条、疙瘩头。 【注意】不宜与大戟、芫花、甘遂同用。不可与鲤鱼同食,同食会中毒。 【贮藏】置通风干燥处,防蛀。 【来源】本品为豆科植物甘草 Glycyrrhiza uralensis Fisch.、胀果甘草 Glycyrrhiza inflata Bat. 或光果甘草 Glycyrrhiza glabra L. 的干燥根及根茎。春、秋二季采挖,除去须根,晒干。 【制法】除去杂质,洗净,润透,切厚片,干燥。 【鉴别】 (1) 本品横切面:木栓层为数列棕色细胞。皮层较窄。韧皮部射线宽广,多弯曲,常现裂隙;纤维多成束,非木化或微木化,周围薄壁细胞常含草酸钙方晶;筛管群常因压缩而变形。束内形成层明显。木质部射线宽3~5列细胞;导管较多,直径约至160μm;木纤维成束,周围薄壁细胞亦含草酸钙方晶。根中心无髓;根茎中心有髓。粉末淡棕黄色。纤维成束,直径8~14μm,壁厚,微木化,周围薄壁细胞含草酸钙方晶,形成晶纤维。草酸钙方晶多见。具缘纹孔导管较大,稀有网纹导管。木栓细胞红棕色,多角形,微木化。 (2) 取本品粉末1g,加乙醚40ml,加热回流1 小时,滤过,药渣加甲醇30ml,加热回流1 小时,滤过,滤液蒸干,残渣加水40ml使溶解,用正丁醇提取3 次,每次20ml,合并正丁醇液,用水洗涤 3次,蒸干,残渣加甲醇5ml使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甘草对照药材1g,同法制成对照药材溶液。再取甘草酸铵对照品,加甲醇制成每 1ml含2mg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照薄层色谱法(附录Ⅵ B)试验,吸取上述三种溶液各1~2μl,分别点于同一用1%氢氧化钠溶液制备的硅胶G薄层板上,以醋酸乙酯-甲酸-冰醋酸-水(15:1:1:2)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喷以 10%硫酸乙醇溶液,在105℃加热至斑点显色清晰,置紫外光灯(365nm) 下检视。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药材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荧光斑点;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的橙黄色荧光斑点。
⑥ 炙甘草汤有哪些药组成
首先,炙甘草药物组成是甘草4两(炙),生姜3两(切),人参2两,生地黄1斤,桂枝3两(去皮),阿胶2两,麦门冬半升(去心),麻仁半升,大枣30枚(擘)。
⑦ 中药炙甘草的作用
您好!中药炙甘草,这是一种相对来讲比较常见的中草药,这种中草药一般生长在中国的偏南的一些地区,所以可能位置比较偏的地方人们可能不是太了解,那抹中药炙甘草具有哪些功效及作用呢?总的来说,吃甘草的主要作用就是可以治疗人的阳气虚弱,心脉失调等等一类的疾病,这种可以治疗心脉失调的中药,可以说是比较少的,而且,就在这些药物里面,中药炙甘草的效果来说相对是较好的,但是一般的使用还是需要经过专业医生的意见。
⑧ 生甘草.炙甘草.粉甘草的区别最好有图片谢谢
一句话.你记住:甘草都一样.在实际方剂中生甘草偏于解毒.炒甘草偏于补气.而炙甘草偏于润燥.
⑨ 请问炙甘草汤有哪几味中药组成,份量各多少谢谢,
同名方约有2首,现选《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下方。组成:甘草四两(炙),生姜三两(切),人参二两,生地黄一斤,桂枝三两(去皮),阿胶二两,麦门冬半升(去心),麻仁半升,大枣三十枚(擘)。上以清酒七升,水八升,先煮八味,取三升,去滓,纳胶烊消尽,温服一升,一日三次。 这是普方,一般医生会根据你的病情调整计量,建议还是去看看……
⑩ 炙甘草的功效与作用禁忌分别是怎么样的
因为炙甘草的药性作用,要是月经期不正常的用户不要食用炙甘草。
炙甘草的功效是补脾和胃,益气复脉,临床上经常用炙甘草调和药性,可以治疗脾胃的症状、心脏的症状以及解附子的毒性。现代医学认为炙甘草具有以下作用:
1、可以治疗冠心病、心律失常、心内膜炎、贫血、交感神经兴奋、高血压、甲状腺功能亢进等,都可以用炙甘草和其他药物相配合进行治疗。
2、炙甘草在某些患者是不适合应用的,因为炙甘草容易引起患者出现水肿,对于心力衰竭的、水肿严重的患者是不适合应用的,而且脾胃虚弱、总是腹泻的人用炙甘草也应该谨慎一些。
(10)炙甘草中药的名字大全和图片扩展阅读:
炙甘草使用注意事项:
需要注意炙甘草不宜与利血平、降压灵、复方降压片等降压药并用。因炙甘草能引起高血压及发生低血钾,与利血平等降压药相拮抗,这样不仅导致药效没有办法发挥出来,还会因此导致身体健康受到影响。
需要注意炙甘草是用来补气用的,比如老年人身体气虚平时可以配和黄芪泡水喝,达到补气增强抵抗力的效果。
需要注意炙甘草不可与鲤鱼同食,同食易中毒。反甘逐、大戟、海藻、芫花这几味中药,不可与这些中药同服。对炙甘草片成份过敏者禁用,这样就容易导致中毒过敏的情况出现,不利于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