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古代妃子住的宫叫什么名字
景仁宫、承乾宫、钟粹宫、景阳宫、永和宫、延禧宫,永寿宫、翊坤宫、储秀宫、咸福宫、长春宫。
1、景仁宫
景仁宫,内廷东六宫之一。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建成,初曰长安宫,嘉靖十四年(1535年)更名景仁宫。清代沿用明朝旧称,于顺治十二年(1655年)重修,道光十五年(1835年)、光绪十六年(1890年)先后修缮。
2、承乾宫
承乾宫,内廷东六宫之一。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建成,初曰永宁宫,崇祯五年(1632年)八月更名承乾宫。清沿明旧。顺治十二年(1655年)重修,道光十二年(1832年)略有修葺。宫为两进院,正门南向,名承乾门。
3、钟粹宫
钟粹宫,内廷东六宫之一。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建成,初曰咸阳宫,明嘉靖十四年(1535年)更名钟粹宫,隆庆五年(1571年)改钟粹宫前殿曰兴龙殿,后殿曰圣哲殿,为皇太子居处,后复称钟粹宫。
4、延禧宫
延禧宫为内廷东六宫之一,位于东二长街东侧。建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初名长寿宫。嘉靖十四年(1535年)改称延祺宫。清代又改名为延禧宫,康熙二十五年(1686年)重修。明清两朝均为妃嫔所居,清道光帝之恬嫔、成贵人曾在此居住。
5、翊坤宫
翊坤宫,内廷西六宫之一,明清时为妃嫔居所。建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始称万安宫,嘉靖十四年(1535年)改为翊坤宫。清代曾多次修缮,原为二进院,清晚期将翊坤宫后殿改成穿堂殿曰体和殿,东西耳房各改一间为通道,使翊坤宫与储秀宫相连,形成四进院的格局。
❷ 古代、现代小说人物之类取名字。求帮助。
1.昶 雨 夜 清 泉 依 忆 碟 祈 鸠 幽
2.萧月夜 萧羽 萧情羽
3.熹妃、熹夫人、熹昭仪、熹昭仪、熹昭媛、熹昭容、熹淑仪、熹淑媛、熹淑容、熹修仪、熹修媛、熹修容 、熹贵嫔、熹婕妤、熹容华
谦(婉仪、芳仪、芬仪、德仪、顺仪 )(小仪、小媛、良媛、良娣 )(才人、美人 )
4.英雄:谦谦君子-龙祈 亡灵血手-血夜 孤魂剑客-君轩 笑魅宫主-瑞羽
侠女: 丝雪飘-依忆 蛊逸仙子-蝶情 雪飞侠客-上官冰 魅惑魂郄(he)-魅
现代:
1。宫魅奕 龙顷邪 官飞檠(qing) 萧暄 风泉 凤斐郦 莫旭
2。南宫雪顷 月云韵 君雪 月流雨情 聂尥(liao)依
LZ赛,念在想了半天又打了半天,把你家亲亲分给我吧-。- 望采纳
❸ 我要古代宫殿的名字200个左右
关雎宫,承乾宫,翊坤宫,永福宫,麟趾宫,永寿宫,怡春宫,永春宫,绯烟宫,忘忧宫,华清宫,华阳宫,彝斓宫,仪瀛宫,毓秀宫,碧霄宫,怡景宫,瑶华宫,冰泉宫,幻蝶宫,长乐宫,棠梨宫,柔福宫,灵犀宫,聚荷宫,恋云宫,凤寰宫,流华宫,宸佑宫,雍华宫,雪阳宫,欣然宫,雩晓宫,颐华宫,百合宫,邀月宫,懿祥宫,星辉宫,倾云宫,悦仙宫,听竹宫,钟粹宫,馆娃宫,紫烟宫,永宁宫,缀霞宫,未央宫,秋阑宫,昭纯宫,华羽宫,蓬莱宫,翔凤宫,百花宫,鸾鸣宫,兰陵宫,长信宫,衍庆宫,凤鸾宫
夕颜殿,瑶光殿,蕊珠殿,明瑟殿,怡和殿,交泰殿,南薰殿,斓月殿,倾樱殿,椒香殿,同心殿,清心殿,绛云殿,紫梦殿,凝霜殿,漪兰殿,霁月殿,椒房殿,倾颜殿,仪元殿,栖鸾殿,玉芙殿,丽正殿,瑶仙殿,璟瑄殿,槿樱殿,悠然殿,飞鸿殿,雅岚殿,惊鸿殿,岚欣殿,怡月殿,凌波殿,逸韵殿,惜颜殿,华音殿, 曦雨殿,惠竹殿,忆云殿,惜云殿,绮梦殿,寒香殿,观海殿,锦瑟殿,昭阳殿,念云殿,蕙兰殿,朝晖殿,倾香殿,合欢殿
醉霞阁,幽香阁,云烟阁,连玥阁,凝香阁,希宜阁,行云阁,归燕阁,萱若阁,隐月阁,思凰阁,冰清阁,听风阁,婉荷阁,百花阁,福熙阁,清芷阁,印月阁,雪嫣阁,天舞阁,灵妍阁,懿祥阁,清韵阁,雪舞阁,曼音阁,望春阁,雅歆阁 秋水阁,旖霞阁,凝翠阁,绛紫阁,紫月阁,怜星阁,清秋阁,澜月阁,纤羽阁,梦海阁,乐羽阁,清音阁,流霜阁,浣莲阁,栖雁阁,绮春阁,枕霞阁,出云阁,逸纤阁,瑶花阁,飞羽阁,紫霞阁,明月阁,思雨阁
梦竹轩,紫蝶轩,镜月轩,漓雨轩,霁影轩,听雨轩,绘雅轩,萦碧轩,漱玉轩,紫竹轩,渡月轩,淑景轩,绿绮轩,宜雨轩,梦幽轩,兰若轩,锦华轩,绛雪轩, 悦蝶轩,伊芙轩,问月轩,飞雪轩,映月轩,翩若轩,揽月轩,知语轩,竹意轩,静雪轩,流韵轩,栖云轩,静怡轩,芙蓉轩,怡月轩,馨语轩,幽兰轩 梦兰轩, 流盈轩
听雪堂,朱雀堂,睦元堂,墨韵堂,锦画堂
汀兰水榭,清芷榭,沉香榭,琉璎水榭,怡蓉水榭
忘月居,雪晗居,思懿居,秋水居,馨怡居,锦瑟居,锦墨居,泠雪居,落梅居,陶然居
凝香斋,紫薇斋,知画斋,镜春斋,云梦斋
潇湘馆,太平馆,长春馆,留春馆
怡红苑,上林苑,茗湘苑,蘅芜苑,清漪苑
弄玉小筑,漪澜小筑,玉清小筑,梦馨小筑
梦竹轩 紫蝶轩 镜月轩 漓雨轩 霁影轩 听雨轩 绘雅轩 萦碧轩 漱玉轩 紫竹轩 渡月轩 淑景轩 绿绮轩 宜雨轩 梦幽轩 兰若轩 锦华轩 绛雪轩 悦蝶轩 伊芙轩 问月轩 飞雪轩 映月轩 翩若轩 幽兰轩梦兰轩 醉霞阁 幽香阁 云烟阁 凝香阁 希宜阁 行云阁 归燕阁 萱若阁 隐月阁 思凰阁 冰清阁 听风阁 婉荷阁 百花阁 福熙阁 清芷阁 印月阁 雪嫣阁 天舞阁 灵妍阁 懿祥阁 清韵阁 雪舞阁 曼音阁 望春阁 雅歆阁 秋水阁 旖霞阁 凝翠阁 绛紫阁 紫月阁 怜星阁 清秋阁 澜月阁 纤羽阁 梦海阁 乐羽阁 清音阁 流霜阁 浣莲阁 栖雁阁 绮春阁 枕霞阁 出云阁 逸纤阁 瑶花阁 飞羽阁 紫霞阁 明月阁 帔香殿 惜棠殿 留仙殿 烟雨阁 湃雪阁 拢月阁 凝香阁 玉昭阁 冷瑶阁 栖凤阁 琶雨阁 蝶舞轩 兰情轩 黛画轩 锦瑟轩 忆芙馆 流香馆 倾颜馆 怜星居 邀月居 婉荷阁 百花阁 福熙阁 清芷阁 印月阁 雪嫣阁 天舞馆 镜月轩 漓雨轩 瑶光宛 醉霞阁 幽香阁 云烟阁 希宜馆 梦竹轩 紫蝶轩 瑶光殿 行云阁 归燕阁 萱若阁 隐月阁 思凰阁 冰清阁 听风馆 梦竹轩 紫蝶轩 同心殿 墨韵堂 锦画堂 秋水居 馨怡居 飞羽阁 紫霞阁 明月阁 知画斋 明瑟殿 霁影轩 灵妍阁 懿祥阁 清韵阁 怡和殿 听雨轩 绘雅轩 萦碧轩 雪舞阁 曼音阁 望春阁 雅歆阁 秋水阁 旖霞馆 交泰殿 漱玉轩 渡月轩 凝翠阁 绛紫阁紫月阁 清秋阁 澜月馆 南薰殿 淑景轩 绿绮轩 纤羽阁 梦海阁 乐羽阁 清音阁 流霜馆 惠竹宛 惜云宛 绮梦宛 寒香谢 观海谢 锦瑟谢 昭阳谢 念云阁 蕙兰阁 朝晖堂 玉芙殿 毓秀阁 碧霄阁 怡景阁 瑶华阁 冰泉阁 霖杰谢 永空谢 明希居 永飞居 绯日宛 永宁轩
缀霞轩 未央轩 秋阑堂 华羽堂 蓬莱堂 百花宛 鸾鸣阁 长信谢 衍庆谢 梦缘馆 明清阁 华康阁 仪瀛阁 怡景阁 瑶华阁 丽正堂 静轩堂 槿樱堂 悠然斋 飞鸿斋 雅岚斋 岚欣谢 凌波谢 逸韵居 长乐阁溪星阁 柔福阁 灵犀阁 聚荷阁 凤寰宛 流华轩 宸佑轩 雍华轩 雪阳谢 欣然居 雩晓阁 颐华阁 百合阁 懿祥阁 星辉阁 倾云宛 悦仙轩 听竹轩 钟粹谢 馆娃谢 紫烟居 怡希阁 永飞阁 绯烟阁 延洪殿 元和殿 忘忧宛 华清轩 华阳轩 彝斓谢 仪瀛谢 泠雪居 长春馆 揽月轩 知语轩 竹意轩 静雪轩 流韵轩 落梅居 镜春斋 凝霜殿 栖云轩 静怡轩 芙蓉轩 怡月轩 太平馆 朱雀堂 睦元堂 花海苑 清芷榭 蘅芜苑 茗湘苑 隔海居 晨曦居 挽莲居 若蝶居 清锡居 花艳居 椒香阁 浣莲阁 忘月居 雪晗居 思懿居 绮春阁 枕霞阁 出云堂 逸纤堂 瑶花馆 紫薇斋 宜雨轩 梦幽轩 锦华轩 绛雪轩 悦蝶馆 潇湘馆 弄玉筑 绛云殿 伊芙轩 问月轩 飞雪轩 映月轩 翩若轩 锦墨居 倾云殿 玉芙苑 浼沁苑 绮梦阁 洛紊楼 惊鸿馆 流华殿 宸佑苑 南薰苑 瑶仙阁 绯烟楼 雪阳馆 碧华殿 祁紫苑 玉和苑 永轩阁 仪瀛楼 慈芫馆 浼云殿 槿浣苑 偌陵苑 玉灵阁 悦仪楼 织风馆 玉熙殿 婉湮苑 澜华苑 毓灵阁 雍和楼 蓼风馆 玉清殿 惜妍苑 桐偌苑 溶水阁 欢鸳楼 浼和馆 清湮殿 惜风苑 桐蜜苑 烟柳阁 锦翠楼 萱花馆 承明殿 颐和苑 槿陌苑 思懿阁 惜菊楼 宜遥馆 含元殿 锦夕苑 槿梦苑 絮绿阁 涟馨楼 陶然馆 瑶光殿 行云阁 归燕阁 萱若阁 隐月阁 思凰阁 夕颜殿 瑶光宛 醉霞阁 幽香阁 云烟阁 凝香阁 希宜馆 梦竹轩 紫蝶轩 冰清阁 听风馆 梦竹轩 紫蝶轩 蕊珠殿 婉荷阁 百花阁 福熙阁 清芷阁 印月阁 雪嫣阁 天舞馆 养和殿 缓福殿 丽景轩 凤光室 镜月轩 猗兰馆 麟趾坞 晨风楼 瑞音阁 关雎苑 琴德簃 画禅室 同道堂 凤华楼 安庆阁 西华厅 逸清苑 茯灵斋 舞水居 衍庆厅 宝月楼 霜华阁 晨潇苑 皓雪斋 天籁轩 泪影轩 瑾澜阁 似月斋 倚梅苑 栖梧轩 怡秀殿 桐华居 容漪苑 玉绣苑 颐玉阁 菡昀楼 莲沁馆 卿尘殿 镜清苑 姒殇苑 缕娆阁 若凉楼 醉缤馆 渌水殿 岚清苑 蔷薰苑 萦碧阁 潇湘楼 拂云馆 莹心殿 净蘅苑 惜如苑 影玉阁 珉石楼 荷缘馆 槿遥殿 溪莲苑 堇玉苑 珞日阁 清蘅楼 桂梨馆 槿遥殿 瑜繁苑 紫浮苑 絮柳阁 漪兰楼 华云馆 漓雨轩 紫倾殿 瑶光殿 蕊珠殿 明瑟殿 南薰殿 斓月殿 冰黎殿 凝霜殿 漪兰殿 霁月殿 倾颜殿 忆云殿 瑶仙殿 槿樱殿 悠然殿 雅岚殿 岚欣殿 逸韵殿 惜颜殿 华音殿 曦雨殿 惠竹殿 惜云殿 雅绣阁 贞怡阁 清韵阁 灵妍堂 素雪轩 永畅轩 揽景楼 芙蓉庭 清音苑 千竹苑 绛雪园 千雪苑 芳颜居 琳琅阁 凝香阁 宜雨轩 珊粹轩 清芷楼 姝桂苑 锦瑟庭 望春园 陶然居 绮梅馆 嘉燕堂 欣沁阁 萦碧轩 云絮苑 茗湘苑 蘅芜园 颜雪园 裳菊堂 紫薇堂 玉梨阁 宁渊阁 德韵轩 兰若轩 池墨苑 锦春苑 镜春斋 怡兰轩 畅音洲 馨梦阁 潇湘榭 沐夕居 雎淇馆 关新楼 蘅芜苑 蓼风轩 沐芙洲 琴韵阁 时月斋 留春馆 泠雪园 清歌楼 咸宜院 和瑟居 梦溪楼 景盈苑 萧寒斋 丽景轩 蒙雨厅 冰奕阁 心海居 幻锦楼 眉惠苑 胧茗斋 暖香坞 颐和轩 清晏居 祺帆阁 凤影轩 凤玲轩 瑶光阁 希宜阁 掬水阁 印月堂 观海楼 福熙苑 醉霞园 青鸿居 祈诩苑 醉花庭 卿茹堂 旖霞阁 悦芮轩 丹星苑 婺影苑 墨韵楼 冰琪楼 沉香园 睦元庭 慕兰台 妍熙堂 流霜阁 昭昱轩 端瑞苑 婉荷楼 太平馆 娇蕊亭 莹脂堂 谨思堂 琦穗阁 云烟阁 麟曦轩 倾香轩 凝香苑 雪晗居 夙凉斋 颐志庭 怡臻园 顷芮厅 璇机堂 泓阙阁 云上阁 吉瑞轩 悦蝶轩 菱蕙苑 知音园 欹欷园 栏阕厅 微云庭 啼燕斋 飘韵居 晚晴堂 斓月堂 馨梦阁 萱若阁 凝紫轩 秋水居 恒月斋 玉厄庭 欣泰亭
宫殿:
灵雪宫 甘泉宫 灵芷宫 永和宫 若桑宫 落锦宫 长熙宫 中簇宫 景玉宫 菲月宫 槟苫宫 斐蝶宫 玉清宫 瑶华宫 韵湘宫 德嘉宫 梦雅宫 覆熏宫 媛明宫 凌梨宫 德菀宫 琉姿宫 馨香宫 棠梨宫 翊坤宫 启祥宫 长椿宫 沐晨宫 祥和宫 龙吟宫 静心宫 撷芳宫 逸媛宫 影水宫 淑仙宫 益寿宫 懿仙宫 夕颜宫 情月宫
❹ 古代房子名称,比如:xx阁,求那样名字
古代房子名称:
1、凌烟阁
凌烟阁是唐朝为表彰功臣而建筑的绘有功臣图像的高阁。位于唐朝皇宫内三清殿旁的一个不起眼的小楼,后因“凌烟阁二十四功臣”而闻名于世,可惜毁于战乱。
2、滕王阁
滕王阁,江南三大名楼之一,位于江西省南昌市西北部沿江路赣江东岸,始建于唐永徽四年(公元653年),因唐太宗李世民之弟——滕王李元婴始建而得名,又因初唐诗人王勃诗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而流芳后世。
3、蓬莱阁
蓬莱阁位于山东省烟台市蓬莱市,是一处凝聚着中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和艺术结晶的古建群。蓬莱阁的主体建筑建于宋朝嘉祐六年(1061年),素以“人间仙境”著称于世,其“八仙过海”传说和“海市蜃楼”奇观享誉海内外。
4、文渊阁
文渊阁位于北京故宫博物院东华门内文华殿后,是紫禁城中最大的一座皇家藏书楼。
它是中国古代汉族宫殿建筑之精华,坐北面南,阁制仿自浙江宁波范氏天一阁。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乾隆皇帝下诏征书,开设四库全书馆,编纂《四库全书》。
乾隆三十九年,下诏兴建藏书楼。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文华殿后之皇宫藏书楼建成,乾隆皇帝赐名文渊阁,用于专贮第一部精抄本《四库全书》。
5、天一阁
天一阁位于浙江省宁波市海曙区,建于明朝中期,由当时退隐的明朝兵部右侍郎范钦主持建造,占地面积2.6万平方米,已有400多年的历史,是中国藏书文化的代表之作。
天一阁是中国现存最早的私家藏书楼,也是亚洲现有最古老的图书馆和世界最早的三大家族图书馆之一。
网络-凌烟阁
网络-滕王阁
网络-蓬莱阁
网络-文渊阁
网络-天一阁
❺ 乾隆有几个皇后
乾隆帝有三位皇后分别是孝贤纯皇后、皇后那拉氏、孝仪纯皇后
乾隆,爱新觉罗·弘历,25岁登基,在位六十年,禅位后又任三年零四个月太上皇,实际掌握最高权力长达六十三年零四个月,是中国历史上在位时间第二长、年寿最高的皇帝。1799年乾隆皇帝在睡梦中离开人世,享年八十九岁。
子嗣:
雍6年5月 永璜 皇长子 1728-1750 23岁亡哲悯皇贵妃
雍6年10月 皇长女 1728-1729 2岁亡 孝贤皇后
雍正8年 永琏 皇2子 1730-1738 9岁亡 孝贤皇后
雍正9年4月 皇2女 1731-1731 即亡哲悯皇贵妃
雍正9年 固伦和敬 皇3女 1731-1792 62岁亡 孝贤皇后
雍正13年 永璋 皇3子 1735-1760 26岁亡纯惠皇贵妃
乾隆4年 永珹 皇4子 1739-1777 39岁亡 淑嘉皇贵妃
乾隆6年 永琪 皇5子 1741-1766 26岁亡 愉贵妃
乾隆8年 永瑢 皇6子 1743-1790 48岁亡纯惠皇贵妃
乾隆10年 和硕和嘉 皇4女 1745-1767 23岁亡 纯惠皇贵妃
乾隆11年 永琮 皇7子 1746-1747 2岁亡 孝贤皇后
乾隆11年 永璇 皇8子 1746-1832 87岁亡 淑嘉皇贵妃
乾隆13年 皇9子 1748-1749 2岁亡 淑嘉皇贵妃
乾隆16年 皇10子 1751-1753 3岁亡 舒妃
乾隆17年 永瑆 皇11子 1752-1823 72岁亡 淑嘉皇贵妃
乾隆17年 永璂 皇12子 1752-1776 25岁亡 皇后纳喇氏
乾隆18年 皇5女 1753-1755 3岁亡 皇后纳喇氏
乾隆20年 皇6女 1755-1758 4岁亡 忻贵妃
乾隆20年 永璟 皇13子 1755-1757 3岁亡 皇后纳喇氏
乾隆21年 固伦和静 皇7女 1756-1775 20岁亡 孝仪皇后
乾隆22年 皇8女 1757-1767 11岁亡 忻贵妃
乾隆22年 皇14子 1757-1760 4岁亡 孝仪皇后
乾隆23年 和硕和恪 皇9女 1758-1780 23岁亡 孝仪皇后
乾隆25年 嘉庆皇帝 皇15子 1760-1820 61岁亡 孝仪皇后
乾隆27年 皇16子 1762-1765 4岁亡 孝仪皇后
乾隆31年 皇17子 1766-1820 55岁亡 孝仪皇后
乾隆40年 固伦和孝 皇10女 1775-1823 49岁亡 淳妃
孝贤纯皇后
孝贤纯皇后富察氏(1712——1748),满洲镶黄旗人,察哈尔总管李荣保之女,生于1712年二月十二日(农历,下同),雍正五年(1727年)赐婚为宝亲王嫡福晋,时年十六岁(虚岁,下同)。雍正六年(1728年)生皇长女,雍正八年(1730年)生皇二子爱新觉罗·永琏。
皇后辉发那拉氏
皇后辉发那拉氏(1718——1766),辉发那拉氏,满洲镶蓝旗人,乾隆十三年抬入正黄旗,三十一年六月拨回镶蓝旗。佐领那尔布之女,生于康熙五十七年(1718年)二月初十。雍正十二年(1734年)被指婚为宝亲王侧福晋。雍正十三年(1735年)九月封娴妃。
孝仪纯皇后
孝仪纯皇后魏氏(1727.10.23——1775.2.28),汉族,为正黄旗包衣管领下人,后抬入满洲镶黄旗。是内管领清泰之女,1727年重阳节出生,小乾隆十六岁。乾隆十年(1745年)初封魏贵人,正月二十三日晋令嫔,乾隆十三年(1748年)晋令妃。
参考链接:乾隆嫔妃 网络
❻ 清朝宫殿的东六宫、西六宫的名字是什么
东西六宫是嫔妃居住的地方
东六宫指景仁宫 钟粹宫 承乾宫 景阳宫 永和宫 延禧宫
西六宫指储秀宫 翊坤宫 长春宫 永寿宫 启祥宫 咸福宫
分别位于乾清宫 交泰殿 坤宁宫即后三宫的东西两侧,
对称而建。
❼ 帮忙起名字
太和殿
俗称“金銮殿”,太和二字出自于《周易》中的:“保合大和”.太和殿是举行大典的地方,明清两代皇帝登极、宣布即位诏书,皇帝大婚,册立皇后,命将出征,每年元旦、冬至、万寿(皇帝生日)等节日都要在此受百官的朝贺及赐宴。
中和殿
中和,取自《礼记•中庸》“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在明清两代举行大朝礼的时候,皇帝在赶赴太和殿之前,都要在中和殿稍作休息,接受官员朝贺。在遇到重大祭典的时候,还要在前一日阅览祝文或者检查种子农具。清朝规定每十年都要修一次皇室的家谱,也就是玉牒,在修订好以后,就要在中和殿内让皇帝阅览,并举行存放仪式。
保和殿
名称来源与太和殿相同,都是取自《周易》“保合大和”。明朝的时候,在举行册立大典的时候,皇帝都要在保和殿内更衣。在年底,还要在此宴请文武百官。在清朝的时候,每逢正月十五,除夕,也都要在此举行宴会。而且这里还是清朝举行殿试的地方。
乾清宫
乾清,取自唐代韩愈《六合圣德诗》中的诗句:“乾清坤夷”,意思就是天下清和,各地平安。在明朝和清朝初年,皇帝的寝宫一直都是这里,到了雍正皇帝以后,就挪到了养心殿,从此,乾清宫九成了皇帝听政的地方。在每年过节的时候,皇帝都要在乾清宫举行庆典活动,清朝康熙乾隆年间,还在宫内举行了“千叟宴”。而且皇帝死后,必须要在这里停灵,祭奠15日,表示寿终正寝,之后才可以转移到其他地方。
交泰殿
交泰,取自《易经》中的天地交泰,象征着帝后生活和谐。交泰殿是皇后在元旦、千秋(皇后生日)等节日接受大臣朝贺的地方。在每年皇后到先蚕坛举行仪式的前一天都要在这里检阅采桑工具。
坤宁宫
在明代,坤宁宫是皇后居住的地方,清朝按满族的习俗,将其改为祭神的场所,把东暧阁作为皇帝大婚的洞房。
东西六宫 这是嫔妃居住的地方,俗称“三宫六院”。
东六宫
钟粹宫 明代为妃嫔所居,曾一度为皇太子宫。清代为后妃居所。恭亲王奕昕的生母静贵妃、咸丰帝慈安皇后、光绪帝的隆裕皇后都曾在此居住。
景阳宫 明代为嫔妃所居,明神宗皇帝的孝靖皇后曾居此。清朝康熙二十五年(1686年)重修后改作收贮图书之所。
承乾宫 明代为贵妃所居。清代为后妃所居,清顺治帝皇贵妃董鄂氏,道光帝孝全成皇后、琳贵妃、佳贵人,咸丰帝云嫔、婉贵人都曾在此居住。
永和宫 一直为妃嫔所居。雍正帝的生母德妃、道光帝静贵妃,咸丰帝丽贵人、斑贵人、鑫常在,光绪帝的瑾贵人都曾在此居住。
景仁宫 一直是历代贵妃的居住地,像康熙皇帝的生母康妃、康熙帝的孝懿仁皇后、乾隆的生母禧贵妃、咸丰帝的琬贵妃、光绪帝的珍妃等曾居住于此。
延禧宫 明清两朝均为妃嫔所居,清道光帝之恬嫔、成贵人曾在此居住。
西六宫
太极殿(启祥宫) 明万历年间,乾清、坤宁两宫火灾,神宗朱翊钧曾暂居启祥宫。逊帝溥仪出宫前,同治帝瑜太妃曾居太极殿。
长春宫 明清两代后妃居住的宫殿。明代天启皇帝的妃子李氏,清代乾隆皇帝的孝贤皇后曾在这里住过。晚清时,同治皇帝亲政后,西太后也曾在这里居住。
咸福宫 为后妃所居,前殿为行礼升座之处,后殿为寝宫,乾隆年间改为皇帝偶尔起居之处。道光帝琳贵人(庄顺皇贵妃)、成贵妃、彤贵妃、常妃等都曾在此居住。嘉庆和咸丰年间还曾一度作为皇帝为先帝守孝之地。
永寿宫 为历代后妃所居之处。顺治帝皇贵妃董鄂氏、恪妃,嘉庆帝如妃、乾隆帝生母禧贵妃都曾在此居住。乾隆年间和恪、和孝两位公主下嫁还曾在此设宴。道光中晚期,外侮内患日盛,而朝廷内部一味讳饰,将各疆吏密奏匿于永寿宫。光绪以后,此宫前后殿均设为大库,收贮御用物件。
翊坤宫 是明清两代后妃居住的地方。慈禧太后住储秀宫时,每逢重大节日,都要在这里接受妃嫔们的朝拜。光绪帝选妃也在此举行。
储秀宫 意思是“内藏后妃秀美如花”,是慈禧太后初入宫居住的地方。
此外故宫里还有一些别的宫殿:
奉先殿(现为故宫钟表馆),顾名思义就是皇宫里的小太庙,是供奉帝王祖先牌位的地方。
养心殿 乾清门内的养心殿,从雍正清末近200年间,清朝皇帝大多住在这里。在同治、光绪两朝,养心殿东暧阁是慈禧与慈安“垂帘听政”之地。
慈宁宫 按照封建礼仪,皇帝不能与前朝妃嫔同居东西六宫。为了安置业已归天的老皇帝的妃嫔,特地建造了慈宁宫供她们居住。明朝慈宁宫为前代皇贵妃所居。清代慈宁宫主要是为太后举行重大典礼的殿堂,凡遇皇太后圣寿节、上徽号、进册宝、公主下嫁,均在此处举行庆贺仪式。特别是太后寿辰时,皇帝亲自率众行礼,并与近支皇戚一同彩衣起舞,礼节十分隆重。皇太后薨,梓宫奉安于慈宁宫中,皇帝至此行祭奠礼。
颐和轩 为乾隆皇帝归政后憩息之所。“颐和”,即颐养精神。
外东路---宁寿宫景区(现为故宫珍宝馆)
养性殿 乾隆做太上皇帝的寝宫;光绪年间慈禧太后居乐寿堂时,曾在养性殿东暖阁进早、晚膳。
宁寿宫 宁寿,出自《尚书》中的“五福”,有 健康 长寿之意。乾隆皇帝准备当太上皇时在此宫祭神。乾隆帝八十寿典、嘉庆帝五十寿典,曾在此赐宴皇子、王公大臣。
皇极殿 是乾隆皇帝第二次兴办千叟宴的地方;西太后也曾在皇极殿接见外国使臣。西太后死后,在这里为她停灵治丧。
紫禁城里的建筑:
殿
太和殿 中和殿 保和殿 交泰殿
钦安殿 奉先殿 养心殿 皇极殿
太极殿 养性殿 英华殿 宝华殿
体元殿 体和殿 武英殿 南薰殿
文华殿 传心殿
宫
乾清宫
宁寿宫(祭祀场所)
斋 宫
翊坤宫
坤宁宫(康熙皇后赫舍里,皇后钮祜禄氏(之后好像就改为祭祀场所,不住人了))
长春宫(乾隆的孝贤皇后,咸丰的慈禧(这个女人怎么到处都住过!))
承乾宫(顺治皇贵妃董鄂氏,道光孝全成皇后、琳贵妃、佳贵人,咸丰云嫔、婉贵人)
永和宫(康熙孝恭仁皇后,道光静贵妃,咸丰丽贵人、斑贵人、鑫常在,光绪瑾妃)
景仁宫(康熙出生地,乾隆生母孝圣宪皇后、咸丰婉贵妃、光绪珍妃)
慈宁宫(孝庄太皇太后)
咸福宫(嘉庆,咸丰守孝时居所,慈禧,道光的琳贵人(庄顺皇贵妃)、成贵妃、彤贵妃、常妃等等)
永寿宫(顺治皇贵妃董鄂氏、恪妃,康熙的敏妃,乾隆朝孝圣宪皇太后,嘉庆如妃)
延禧宫(康熙宜妃,道光恬嫔、成贵人,光绪后改为仓库)
咸安宫(禁锢太子胤礽)
景阳宫(藏书院,不住宫人)
钟粹宫(咸丰皇帝幼年与养母孝静皇后(即恭亲王奕忻生母)居住,咸丰孝贞显皇后,光绪隆裕皇后)
寿安宫(魏忠贤的相好客氏,乾隆母亲孝圣宪皇太后)
寿康宫(乾隆朝孝圣宪皇太后、嘉庆朝颖贵太妃、咸丰朝康慈皇太后)
建福宫(供奉皇后神位)
重华宫(乾隆为皇子时婚后居住)
储秀宫(慈禧(无语了,这人喜欢换着住?))
毓庆宫(康熙特为太子允礽所建,乾隆12岁到17岁间一直居于此宫,此后改为皇子读书所)
景福宫(顺治孝惠皇后,乾隆归政后居所)
花园
御花园 建福宫花园 宁寿宫花园 慈宁宫花园
轩、堂、斋
绛雪轩 颐和轩 古华轩 玉粹轩
三友轩 乐寿堂(乾隆,慈禧太后)
摛藻堂 遂初堂
浴德堂 内阁大堂 大佛堂 养性斋
位育斋 倦勤斋 抑 斋 漱芳斋
含清斋
楼、阁、亭
角 楼 阅是楼 云光楼 萃赏楼
延趣楼 梵宗楼 慈荫楼 吉云楼
宝相楼 佛日楼 梵华楼 弘义阁
体仁阁 文渊阁 畅音阁 延晖阁
符望阁 雨花阁 景祺阁
万春亭 千秋亭 浮碧亭 澄瑞亭
禊赏亭 矩 亭 撷芳亭 耸秀亭
碧螺亭 西井亭 东井亭 御景亭
玉翠亭 凝香亭 浮碧亭 澄瑞亭
临溪亭 箭 亭
包括其他朝代的汇总:
太和殿,乾清宫,文化殿,武英殿,体仁阁,坤宁宫,关雎宫,承乾宫,翊坤宫,永福宫,麟趾宫,永寿宫,怡春宫,永春宫,绯烟宫,忘忧宫,华清宫,华阳宫,彝斓宫,仪瀛宫,毓秀宫,碧霄宫,怡景宫,瑶华宫,冰泉宫,幻蝶宫,长乐宫,棠梨宫,柔福宫,灵犀宫,聚荷宫,恋云宫,凤寰宫,流华宫,宸佑宫,雍华宫,雪阳宫,欣然宫,雩晓宫,颐华宫,百合宫,邀月宫,懿祥宫,星辉宫,倾云宫,悦仙宫,听竹宫,钟粹宫,馆娃宫,紫烟宫,永宁宫,缀霞宫,未央宫,秋阑宫,昭纯宫,华羽宫,蓬莱宫,翔凤宫,百花宫,鸾鸣宫,兰陵宫,长信宫,衍庆宫,凤鸾宫夕颜殿,瑶光殿,蕊珠殿,明瑟殿,怡和殿,交泰殿,南薰殿,斓月殿,倾樱殿,椒香殿,同心殿,清心殿,绛云殿,紫梦殿,凝霜殿,漪兰殿,霁月殿,椒房殿,倾颜殿,仪元殿,栖鸾殿,玉芙殿,丽正殿,瑶仙殿,璟瑄殿,槿樱殿,悠然殿,飞鸿殿,雅岚殿,惊鸿殿,岚欣殿,怡月殿,凌波殿,逸韵殿,惜颜殿,华音殿, 曦雨殿,惠竹殿,忆云殿,惜云殿,绮梦殿,寒香殿,观海殿,锦瑟殿,昭阳殿,念云殿,蕙兰殿,朝晖殿,倾香殿,合欢殿,醉霞阁,幽香阁,云烟阁,连玥阁,凝香阁,希宜阁,行云阁,归燕阁,萱若阁,隐月阁,思凰阁,冰清阁,听风阁,婉荷阁,百花阁,福熙阁,清芷阁,印月阁,雪嫣阁,天舞阁,灵妍阁,懿祥阁,清韵阁,雪舞阁,曼音阁,望春阁,雅歆阁 秋水阁,旖霞阁,凝翠阁,绛紫阁,紫月阁,怜星阁,清秋阁,澜月阁,纤羽阁,梦海阁,乐羽阁,清音阁,流霜阁,浣莲阁,栖雁阁,绮春阁,枕霞阁,出云阁,逸纤阁,瑶花阁,飞羽阁,紫霞阁,明月阁,思雨阁 梦竹轩,紫蝶轩,镜月轩,漓雨轩,霁影轩,听雨轩,绘雅轩,萦碧轩,漱玉轩,紫竹轩,渡月轩,淑景轩,绿绮轩,宜雨轩,梦幽轩,兰若轩,锦华轩,绛雪轩, 悦蝶轩,伊芙轩,问月轩,飞雪轩,映月轩,翩若轩,揽月轩,知语轩,竹意轩,静雪轩,流韵轩,栖云轩,静怡轩,芙蓉轩,怡月轩,馨语轩,幽兰轩 梦兰轩, 流盈轩,听雪堂,朱雀堂,睦元堂,墨韵堂,锦画堂 汀兰水榭,清芷榭,沉香榭,琉璎水榭,怡蓉水榭 忘月居,雪晗居,思懿居,秋水居,馨怡居,锦瑟居,锦墨居,泠雪居,落梅居,陶然居 凝香斋,紫薇斋,知画斋,镜春斋,云梦斋 潇湘馆,太平馆,长春馆,留春馆 怡红苑,上林苑,茗湘苑,蘅芜苑,清漪苑 弄玉小筑,漪澜小筑,玉清小筑,梦馨小筑
❽ 古代女子在宫里从低到高的地位名称
朝没有明确规定宫女的等级,但是根据她们所服伺主子的等级的高低,宫女的实际地位有微妙的不同,譬如说,皇太后身边的宫女肯定比答应、常在身边的宫女更有权势。要说等级的话,被称作“姑姑”的,都是资格比较老的宫女,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支配新来的和负责杂役的宫女。
嫔妃
中国古代帝王侍妾的统称。嫔原指女官,妃指地位次于后的妾。据记载,周代的制度是:“天子后六宫,三夫人 ,九嫔二十七世妇,八十一女御”,除皇后之外都是妾侍。秦始皇统一天下,尽收六国宫女充实内廷,品级爵位分列8等。汉武帝将妃嫔的等级分为14级,如昭仪、婕妤、娥等。汉唐的内廷,后妃之下设有宫官女职,常有数百人之多,以供随侍。明代确立六宫定制并严格出入制度,但是后宫妃嫔仍然为数不少。宫人的名号有宫人、选侍、才人、淑女等。明末,内廷宫女多至9000人。清代的妃嫔有皇贵妃、贵妃、妃、嫔、贵人、常在、答应等品级。宫女分秀女、官女子两等 。封建帝王的多妻制是摧残妇女的罪恶制度。嫔妃一旦失宠就要被打入冷宫。更有甚者,在明英宗以前,皇帝死了,还要嫔妃、宫女殉葬
1、正一品官职名称:大长公主、长公主、贵妃、淑妃、德妃、贤妃、公主;从一品官职名称:郡主
2、正二品官职名称:昭仪、昭媛、充仪、充容、充媛、淑仪、德仪、婉仪、芳林
3、正三品官职名称:婕妤、良娣
4、正四品官职名称:美人、良媛
5、正五品官职名称:才人、承徽、尚宫、尚仪、宫正、女史
6、正六品官职名称:宝林、司记
7、正七品官职名称:御女、昭训
8、正八品官职名称:采女
9、正九品官职名称:奉仪
另外不列品级:宫女、民女
夏:正妃一人,次妃十一人。
商:中宫皇后、东宫皇妃、西宫贵妃,四妃:德妃、淑妃、惠妃、庄妃、九嫔,其余的全统称为美人。
周:一后、三夫人、九嫔、二十七世妇、八十一御妻。[后正位宫闱,同体天王;夫人坐论妇礼;九嫔掌教四德(《周礼.天官.九嫔》:四德指:“妇德、妇言、妇容、妇功。”《周礼.天官.九嫔》:“掌妇学之法,以教御妇德、妇言、妇容、妇功。”);世妇掌丧、祭、宾客;女御序于王之燕寝。]
秦:皇后。皇帝之妾皆称夫人。并立八品:皇后、其余夫人、美人、良人、八子、七子、长使、少使皆无定数。
西汉:皇后。共设十四等:昭仪、婕妤、容华、美人、八子、充仪、七子、良人、长使、少使、五宫、顺常、无涓(与无涓同等的还有:共和、娱灵、保才、良使、夜者),此外,还有上家人子、中家人子。除此以外,史籍中还曾出现过诸姬、长御、材人、待诏掖庭、中宫史、学事史等名目。(补充:皇帝之女称公主,帝之妹称长公主,帝姑称大长公主,后历代大致沿用。太子妻称妃,妾有良娣、孺人,妻妾共三级;皇孙妻称夫人,妾无位号,皆称家人子。汉代诸王之女称翁主,即后世的郡主。)
王莽托古改制:和嫔、美御、和人三人(即三夫人);嫔九人;美人二十七(相当二十七世妇);御人八十一(八十一御妻也)。凡百二十人(不含后),与古制同。
东汉:大加简省,后宫称号只剩下皇后、贵人,后又置美人、宫人、采女三等。
魏:曹操建魏国,在王后之下设夫人、昭仪、婕妤、容华、美人五等;曹丕称帝,增设贵嫔、淑媛、修容、顺成、良人五等;魏明帝曹睿即位,又增设淑妃、昭华、修仪三等,去除顺成。于是,皇后之下共设12个等级,依次是贵嫔、夫人、淑妃、淑媛、昭仪、昭华、修容、修仪、婕妤、容华、美人、良人。
晋:武帝时,皇后以下设三夫人(贵嫔、夫人、贵人)、九嫔(淑妃、淑媛、淑仪、修容、修华、修仪、婕妤、容华、充华)、九嫔以下设美人、才人、中才人等作为二十七世妇、八十一御妻。
南北朝:皇后以下置贵妃,位于贵嫔之上,又以昭仪、昭容、昭华代修华、修容、修仪。以后又有修改,如以三淑、三昭、三修为九嫔,而以婕妤、容华、充华等位其下。南北朝代均有增损。梁以贵妃、贵嫔、贵姬为三夫人,淑媛、淑仪、淑容、昭华、昭仪、昭容、修华、修仪、修容为九嫔,婕妤、容华、充华、承徽、列荣为五职,又有美人、才人、良人称三职。
北魏:皇后。北魏初年,未立定制,北魏孝文帝改定内官,有左昭仪、右昭仪、三夫人、九嫔、世妃、御女等,复设置女侍中、女尚书以至奚官女奴等执事人员。
北齐:皇后。三夫人(贵嫔、贵姬、贵妃);北齐前几帝所置内职很少,齐武成帝好内,颁布河清新令:内命妇依古制有三夫人、九嫔、二十七世妇、八十一御女。又准汉制置有:昭仪,有左右二人;三夫人改称为:弘德、正德、崇德;九嫔(上嫔):光猷、昭训、隆徽;(下嫔):宣徽、凝晖、宣明、顺华、凝华、光训;二十七世妇为:正华、令侧、修训、曜仪、明淑、芳华、敬婉、昭华、光正、昭宁、贞范、弘徽、和德、弘猷、茂光、明信、静训、曜德、广训、晖范、敬训、芳猷、婉华、明范、艳仪、晖则、敬信,比从三品;八十一御女为:穆光、茂德、贞懿、曜光、贞凝、光范、令仪、内范、穆闺、婉德、明婉、艳婉、妙范、晖章、敬茂、静肃、琼章、穆华、慎仪、妙仪、明懿、崇明、丽则、婉仪、彭媛、修闲、修静、弘慎、艳光、漪容、徽淑、秀仪、芳婉、贞慎、明艳、贞穆、修范、肃容、茂仪、英淑、弘艳、正信、凝婉、英范、怀顺、修媛、良则、瑶章、训成、润仪、宁训、淑懿、柔则、穆仪、修礼、昭慎、贞媛、肃闺、敬顺、柔华、昭顺、敬宁、明训、弘仪、崇敬、修敬、承闲、昭容、丽仪、闲华、思柔、媛光、怀德、良媛、淑猗、茂范、良信、艳华、徽娥、肃仪、妙则,比正四品。
北周称三夫人为三妃,以下有六嫔、御媛、御婉等号,颇与前代不同。
隋:隋文帝在独孤皇后死后,确立妃嫔制度,除皇后外,三夫人:贵妃、淑妃、德妃,为正一品。九嫔:顺仪、顺容、顺华、修仪、修容、修华、充仪、充容、充华为正二品。二十七世妇:婕妤十二员,为正三品;美人、才人共十五员,为正四品。八十一御妻:保林二十员,为正五品;御女二十四员,为正六品;采女,三十七员,为正七品。隋炀帝时还有“承衣刀人”等姬妾,随意而置。
唐:高祖武德初年,于皇后下设有四夫人(即:贵淑德贤四妃),为正一品;九嫔(昭仪、昭容、昭媛、修仪、修容、修媛、充仪、充容、充媛),为二品;婕妤正三品、美人正四品、才人正五品,各七人,曰二十七世妇;宝林正六品、御女正七品、采女正八品,各二十七人,曰八十一御妻;唐高宗时,裁撤后宫人数,更易内官名称,置赞德两人代替四妃;宣仪四人代九嫔;承闺五人代美人;承旨五人代才人;卫仙六人代保林;供奉八人代御女;侍栉二十人代采女;又置侍巾三十人,统称“内官”。 唐玄宗时根据法象之意改四妃为三妃:惠妃、丽妃、华妃,但仍封杨玉环为贵妃,均为正一品),对其他妃嫔称号另作更改:芳仪六人。正二品。美人四人。为正三品。才人七人。为正四品。尚宫、尚仪、尚服各二人。正五品。其余各司各典的女官为六品至九品。此外,唐制太子也有[内宫]:太子妃一人,下有良娣二人,正三品;良媛六人,正五品;承徽十人,正六品;昭训十六人,正七品;奉仪二十四人,正九品。
五代十国时期,除皇后外,妃嫔与宫廷女官合二为一,名目繁多,人数多达数千人,暂不明细。
宋:皇后。妃的称号,除贵、淑、德、贤四妃外,又增一宸妃(宋仁宗母为李宸妃),均为正一品;贵仪、贵容、淑仪、淑容、顺仪、顺容、婉仪、婉容(此八人从一品);九嫔:昭仪、昭容、昭媛、修仪、修容、修媛、充仪、充容、充媛(正二品);婕妤正三品;美人正四品;才人正五品。此三职均无定数。
辽:皇后之下,有元妃、贵妃、德妃、文妃及昭容、昭仪、淑仪、和仪、丽仪、顺仪、芳仪等号。皇后外,惟见妃子之称,无其他等级。
金:皇后(女真人建立的王朝)。按金格,贞佑后之制,贵妃下有真妃,淑妃下有丽妃、柔妃,而无德妃、贤妃。九嫔同。婕妤下有丽人、才人为正三品。顺仪、淑华、淑仪为正四品。尚宫夫人,尚宫左夫人、尚宫右夫人、宫正夫人、宝华夫人、尚仪夫人、尚服夫人、尚寝夫人、钦圣夫人、资明夫人为正五品。尚仪御侍、尚服御侍、尚寝御侍、尚正御侍、宝符宸侍、奉恩令人、奉光令人、奉徽令人、奉美令人为正六品,司正御侍、宝符御侍、司仪御侍、司符御侍,司寝御侍、司饰御侍、司设御侍、司衣御侍、司膳御侍、司药御侍、仙韶使、光训良侍、明训良侍、遵训良侍、从训良侍为正七品。典仪御侍、典膳御侍、典寝御侍、典饰御侍、典设御侍、典衣御侍、典药御侍、仙韶副使、承和良侍、承惠良侍、承宜良侍为正八品。掌仪御侍、掌服御侍、掌寝御侍、掌饰御侍、掌设御侍、掌衣御侍、掌膳御侍、掌药御侍、仙韶掌音、祗肃良侍、祗敬良侍、祗愿良侍为正九品。海陵王执政时,宠妃多达十二位:元妃、姝妃、惠妃、贵妃、贤妃、宸妃、丽妃、淑妃、德妃、昭妃、温妃、柔妃。金世宗天定年间,后宫简少。金章宗明昌时期,后宫规制大备,仿照汉制立了嫔御制度,规定:皇后下设贵妃、贤妃、德妃三妃,正一品,同汉三夫人;昭仪、昭容、昭媛、修仪、修容、修媛、充仪、充容充媛视正二品,比九嫔。婕妤九人视正三品。美人九人视正四品,才人九人视正五品,比二十七世妇。宝林二十七人视正六品,御女二十七人视正七品,采女二十七人视正八品,比八十一御妻。又有尚宫、尚仪、尚服、尚食、尚寝、尚功,皆内官也。
元:后妃封号惟皇后、妃二等,再没有别的名号。
明:明太祖时,皇后下、贵妃外,下设有贤妃、淑妃、庄妃、敬妃、惠妃、顺妃、康妃、宁妃等(亦惟取贤、淑、庄、敬、惠、顺、康、宁为称,闺房雍肃,旨寓深远)。后妃以下,杂置宫嫔,而间以婕妤、昭仪、贵人、美人等名号。嘉靖十年(1531年)仿古礼册立九嫔:德嫔、贤嫔、庄嫔、丽嫔、惠嫔、安嫔、和嫔、僖嫔、康嫔,位在妃下。宪宗时加封万贵妃一“皇”字为皇贵妃,位次仅次于皇后,以后皇贵妃渐成定制。接下的:嫔、才人、选侍无定数。
顺带一下:汉人皇室(不单指汉朝)除皇帝外,封王也有制度的。大致按春秋战国时期属地分的,先是分封地在春秋战国是影响最甚的,如秦国(秦王李世民大家都知道吧),再者根据分封地的财富来讲,包括:人口、面积等。另外一字王地位也高于双字王,如秦王、吴王地位高于淮南王。而金、元仅封于亲王。
清:五宫并建:清宁宫皇后、关睢宫宸妃、麟趾宫贵妃、衍庆宫淑妃、永福宫庄妃。顺治十五年决定采用礼官建议,乾清宫设夫人1名,淑仪1名,婉侍1名,柔婉、芳婉都是30名。慈宁宫设贞容1名,慎容2名,勤侍没有定数。此外还有女官。然而这个制度并没有真正执行。康熙后典制完善了,设皇后1名,居中宫,皇贵妃1名,贵妃2名,妃4名,嫔6名贵人、常在、答应,没有定数,分居东西12宫(东六宫:景仁,承乾,钟粹,延禧,永和,景阳;西六宫:永寿,翊坤,储秀,启祥,长春,咸福)。
(顺带一下:清朝的“格格”即汉族“小姐” 的意思,遂专指王公贵胄之女的专称。清太宗皇太极继位后,始仿明制,皇帝女儿开始称为“公主”,并规定皇后(即中宫)所生之女称“固伦公主”,妃子所生之女及皇后的养女,称“和硕公主。顺治十七年始把“格格”分为五等,即:一、亲王之女,称为“和硕格格”,名为“郡主”;二、世子及郡王之女,称为“多罗格格”,汉名为“县主”;三、多罗贝勒之女,亦称为“多罗格格”,汉名为“郡君”;四、贝子之女,称为“固山格格”,汉名“县君”;五、镇国公、辅国公之女,称“格格”,汉名“乡君”。)
❾ 古代宫位,就是从宫女到高的地位中有哪些
没有明确规定宫女的等级,但是根据她们所服伺主子的等级的高低,宫女的实际地位有微妙的不同,譬如说,皇太后身边的宫女肯定比答应、常在身边的宫女更有权势。要说等级的话,被称作“姑姑”的,都是资格比较老的宫女,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支配新来的和负责杂役的宫女。
嫔妃
中国古代帝王侍妾的统称。嫔原指女官,妃指地位次于后的妾。据记载,周代的制度是:“天子后六宫,三夫人 ,九嫔二十七世妇,八十一女御”,除皇后之外都是妾侍。秦始皇统一天下,尽收六国宫女充实内廷,品级爵位分列8等。汉武帝将妃嫔的等级分为14级,如昭仪、婕妤、娥等。汉唐的内廷,后妃之下设有宫官女职,常有数百人之多,以供随侍。明代确立六宫定制并严格出入制度,但是后宫妃嫔仍然为数不少。宫人的名号有宫人、选侍、才人、淑女等。明末,内廷宫女多至9000人。清代的妃嫔有皇贵妃、贵妃、妃、嫔、贵人、常在、答应等品级。宫女分秀女、官女子两等 。封建帝王的多妻制是摧残妇女的罪恶制度。嫔妃一旦失宠就要被打入冷宫。更有甚者,在明英宗以前,皇帝死了,还要嫔妃、宫女殉葬
1、正一品官职名称:大长公主、长公主、贵妃、淑妃、德妃、贤妃、公主;从一品官职名称:郡主
2、正二品官职名称:昭仪、昭媛、充仪、充容、充媛、淑仪、德仪、婉仪、芳林
3、正三品官职名称:婕妤、良娣
4、正四品官职名称:美人、良媛
5、正五品官职名称:才人、承徽、尚宫、尚仪、宫正、女史
6、正六品官职名称:宝林、司记
7、正七品官职名称:御女、昭训
8、正八品官职名称:采女
9、正九品官职名称:奉仪
另外不列品级:宫女、民女
夏:正妃一人,次妃十一人。
商:中宫皇后、东宫皇妃、西宫贵妃,四妃:德妃、淑妃、惠妃、庄妃、九嫔,其余的全统称为美人。
周:一后、三夫人、九嫔、二十七世妇、八十一御妻。[后正位宫闱,同体天王;夫人坐论妇礼;九嫔掌教四德(《周礼.天官.九嫔》:四德指:“妇德、妇言、妇容、妇功。”《周礼.天官.九嫔》:“掌妇学之法,以教御妇德、妇言、妇容、妇功。”);世妇掌丧、祭、宾客;女御序于王之燕寝。]
秦:皇后。皇帝之妾皆称夫人。并立八品:皇后、其余夫人、美人、良人、八子、七子、长使、少使皆无定数。
西汉:皇后。共设十四等:昭仪、婕妤、容华、美人、八子、充仪、七子、良人、长使、少使、五宫、顺常、无涓(与无涓同等的还有:共和、娱灵、保才、良使、夜者),此外,还有上家人子、中家人子。除此以外,史籍中还曾出现过诸姬、长御、材人、待诏掖庭、中宫史、学事史等名目。(补充:皇帝之女称公主,帝之妹称长公主,帝姑称大长公主,后历代大致沿用。太子妻称妃,妾有良娣、孺人,妻妾共三级;皇孙妻称夫人,妾无位号,皆称家人子。汉代诸王之女称翁主,即后世的郡主。)
王莽托古改制:和嫔、美御、和人三人(即三夫人);嫔九人;美人二十七(相当二十七世妇);御人八十一(八十一御妻也)。凡百二十人(不含后),与古制同。
东汉:大加简省,后宫称号只剩下皇后、贵人,后又置美人、宫人、采女三等。
魏:曹操建魏国,在王后之下设夫人、昭仪、婕妤、容华、美人五等;曹丕称帝,增设贵嫔、淑媛、修容、顺成、良人五等;魏明帝曹睿即位,又增设淑妃、昭华、修仪三等,去除顺成。于是,皇后之下共设12个等级,依次是贵嫔、夫人、淑妃、淑媛、昭仪、昭华、修容、修仪、婕妤、容华、美人、良人。
晋:武帝时,皇后以下设三夫人(贵嫔、夫人、贵人)、九嫔(淑妃、淑媛、淑仪、修容、修华、修仪、婕妤、容华、充华)、九嫔以下设美人、才人、中才人等作为二十七世妇、八十一御妻。
南北朝:皇后以下置贵妃,位于贵嫔之上,又以昭仪、昭容、昭华代修华、修容、修仪。以后又有修改,如以三淑、三昭、三修为九嫔,而以婕妤、容华、充华等位其下。南北朝代均有增损。梁以贵妃、贵嫔、贵姬为三夫人,淑媛、淑仪、淑容、昭华、昭仪、昭容、修华、修仪、修容为九嫔,婕妤、容华、充华、承徽、列荣为五职,又有美人、才人、良人称三职。
北魏:皇后。北魏初年,未立定制,北魏孝文帝改定内官,有左昭仪、右昭仪、三夫人、九嫔、世妃、御女等,复设置女侍中、女尚书以至奚官女奴等执事人员。
北齐:皇后。三夫人(贵嫔、贵姬、贵妃);北齐前几帝所置内职很少,齐武成帝好内,颁布河清新令:内命妇依古制有三夫人、九嫔、二十七世妇、八十一御女。又准汉制置有:昭仪,有左右二人;三夫人改称为:弘德、正德、崇德;九嫔(上嫔):光猷、昭训、隆徽;(下嫔):宣徽、凝晖、宣明、顺华、凝华、光训;二十七世妇为:正华、令侧、修训、曜仪、明淑、芳华、敬婉、昭华、光正、昭宁、贞范、弘徽、和德、弘猷、茂光、明信、静训、曜德、广训、晖范、敬训、芳猷、婉华、明范、艳仪、晖则、敬信,比从三品;八十一御女为:穆光、茂德、贞懿、曜光、贞凝、光范、令仪、内范、穆闺、婉德、明婉、艳婉、妙范、晖章、敬茂、静肃、琼章、穆华、慎仪、妙仪、明懿、崇明、丽则、婉仪、彭媛、修闲、修静、弘慎、艳光、漪容、徽淑、秀仪、芳婉、贞慎、明艳、贞穆、修范、肃容、茂仪、英淑、弘艳、正信、凝婉、英范、怀顺、修媛、良则、瑶章、训成、润仪、宁训、淑懿、柔则、穆仪、修礼、昭慎、贞媛、肃闺、敬顺、柔华、昭顺、敬宁、明训、弘仪、崇敬、修敬、承闲、昭容、丽仪、闲华、思柔、媛光、怀德、良媛、淑猗、茂范、良信、艳华、徽娥、肃仪、妙则,比正四品。
北周称三夫人为三妃,以下有六嫔、御媛、御婉等号,颇与前代不同。
隋:隋文帝在独孤皇后死后,确立妃嫔制度,除皇后外,三夫人:贵妃、淑妃、德妃,为正一品。九嫔:顺仪、顺容、顺华、修仪、修容、修华、充仪、充容、充华为正二品。二十七世妇:婕妤十二员,为正三品;美人、才人共十五员,为正四品。八十一御妻:保林二十员,为正五品;御女二十四员,为正六品;采女,三十七员,为正七品。隋炀帝时还有“承衣刀人”等姬妾,随意而置。
唐:高祖武德初年,于皇后下设有四夫人(即:贵淑德贤四妃),为正一品;九嫔(昭仪、昭容、昭媛、修仪、修容、修媛、充仪、充容、充媛),为二品;婕妤正三品、美人正四品、才人正五品,各七人,曰二十七世妇;宝林正六品、御女正七品、采女正八品,各二十七人,曰八十一御妻;唐高宗时,裁撤后宫人数,更易内官名称,置赞德两人代替四妃;宣仪四人代九嫔;承闺五人代美人;承旨五人代才人;卫仙六人代保林;供奉八人代御女;侍栉二十人代采女;又置侍巾三十人,统称“内官”。 唐玄宗时根据法象之意改四妃为三妃:惠妃、丽妃、华妃,但仍封杨玉环为贵妃,均为正一品),对其他妃嫔称号另作更改:芳仪六人。正二品。美人四人。为正三品。才人七人。为正四品。尚宫、尚仪、尚服各二人。正五品。其余各司各典的女官为六品至九品。此外,唐制太子也有[内宫]:太子妃一人,下有良娣二人,正三品;良媛六人,正五品;承徽十人,正六品;昭训十六人,正七品;奉仪二十四人,正九品。
五代十国时期,除皇后外,妃嫔与宫廷女官合二为一,名目繁多,人数多达数千人,暂不明细。
宋:皇后。妃的称号,除贵、淑、德、贤四妃外,又增一宸妃(宋仁宗母为李宸妃),均为正一品;贵仪、贵容、淑仪、淑容、顺仪、顺容、婉仪、婉容(此八人从一品);九嫔:昭仪、昭容、昭媛、修仪、修容、修媛、充仪、充容、充媛(正二品);婕妤正三品;美人正四品;才人正五品。此三职均无定数。
辽:皇后之下,有元妃、贵妃、德妃、文妃及昭容、昭仪、淑仪、和仪、丽仪、顺仪、芳仪等号。皇后外,惟见妃子之称,无其他等级。
金:皇后(女真人建立的王朝)。按金格,贞佑后之制,贵妃下有真妃,淑妃下有丽妃、柔妃,而无德妃、贤妃。九嫔同。婕妤下有丽人、才人为正三品。顺仪、淑华、淑仪为正四品。尚宫夫人,尚宫左夫人、尚宫右夫人、宫正夫人、宝华夫人、尚仪夫人、尚服夫人、尚寝夫人、钦圣夫人、资明夫人为正五品。尚仪御侍、尚服御侍、尚寝御侍、尚正御侍、宝符宸侍、奉恩令人、奉光令人、奉徽令人、奉美令人为正六品,司正御侍、宝符御侍、司仪御侍、司符御侍,司寝御侍、司饰御侍、司设御侍、司衣御侍、司膳御侍、司药御侍、仙韶使、光训良侍、明训良侍、遵训良侍、从训良侍为正七品。典仪御侍、典膳御侍、典寝御侍、典饰御侍、典设御侍、典衣御侍、典药御侍、仙韶副使、承和良侍、承惠良侍、承宜良侍为正八品。掌仪御侍、掌服御侍、掌寝御侍、掌饰御侍、掌设御侍、掌衣御侍、掌膳御侍、掌药御侍、仙韶掌音、祗肃良侍、祗敬良侍、祗愿良侍为正九品。海陵王执政时,宠妃多达十二位:元妃、姝妃、惠妃、贵妃、贤妃、宸妃、丽妃、淑妃、德妃、昭妃、温妃、柔妃。金世宗天定年间,后宫简少。金章宗明昌时期,后宫规制大备,仿照汉制立了嫔御制度,规定:皇后下设贵妃、贤妃、德妃三妃,正一品,同汉三夫人;昭仪、昭容、昭媛、修仪、修容、修媛、充仪、充容充媛视正二品,比九嫔。婕妤九人视正三品。美人九人视正四品,才人九人视正五品,比二十七世妇。宝林二十七人视正六品,御女二十七人视正七品,采女二十七人视正八品,比八十一御妻。又有尚宫、尚仪、尚服、尚食、尚寝、尚功,皆内官也。
元:后妃封号惟皇后、妃二等,再没有别的名号。
明:明太祖时,皇后下、贵妃外,下设有贤妃、淑妃、庄妃、敬妃、惠妃、顺妃、康妃、宁妃等(亦惟取贤、淑、庄、敬、惠、顺、康、宁为称,闺房雍肃,旨寓深远)。后妃以下,杂置宫嫔,而间以婕妤、昭仪、贵人、美人等名号。嘉靖十年(1531年)仿古礼册立九嫔:德嫔、贤嫔、庄嫔、丽嫔、惠嫔、安嫔、和嫔、僖嫔、康嫔,位在妃下。宪宗时加封万贵妃一“皇”字为皇贵妃,位次仅次于皇后,以后皇贵妃渐成定制。接下的:嫔、才人、选侍无定数。
顺带一下:汉人皇室(不单指汉朝)除皇帝外,封王也有制度的。大致按春秋战国时期属地分的,先是分封地在春秋战国是影响最甚的,如秦国(秦王李世民大家都知道吧),再者根据分封地的财富来讲,包括:人口、面积等。另外一字王地位也高于双字王,如秦王、吴王地位高于淮南王。而金、元仅封于亲王。
清:五宫并建:清宁宫皇后、关睢宫宸妃、麟趾宫贵妃、衍庆宫淑妃、永福宫庄妃。顺治十五年决定采用礼官建议,乾清宫设夫人1名,淑仪1名,婉侍1名,柔婉、芳婉都是30名。慈宁宫设贞容1名,慎容2名,勤侍没有定数。此外还有女官。然而这个制度并没有真正执行。康熙后典制完善了,设皇后1名,居中宫,皇贵妃1名,贵妃2名,妃4名,嫔6名贵人、常在、答应,没有定数,分居东西12宫(东六宫:景仁,承乾,钟粹,延禧,永和,景阳;西六宫:永寿,翊坤,储秀,启祥,长春,咸福)。
(顺带一下:清朝的“格格”即汉族“小姐” 的意思,遂专指王公贵胄之女的专称。清太宗皇太极继位后,始仿明制,皇帝女儿开始称为“公主”,并规定皇后(即中宫)所生之女称“固伦公主”,妃子所生之女及皇后的养女,称“和硕公主。顺治十七年始把“格格”分为五等,即:一、亲王之女,称为“和硕格格”,名为“郡主”;二、世子及郡王之女,称为“多罗格格”,汉名为“县主”;三、多罗贝勒之女,亦称为“多罗格格”,汉名为“郡君”;四、贝子之女,称为“固山格格”,汉名“县君”;五、镇国公、辅国公之女,称“格格”,汉名“乡君”。)
❿ 男孩子名字翊字的寓意是什么
男孩子名字翊字的寓意,翊,左立右羽,立表站立,起身,腾飞,开始之意。羽,羽翼,双翼之意,两者结合表腾飞之鸟。亦有辅助,帮助之意。
可取名做“翊晨”表腾飞趁早,寓意伴随旭日腾飞。
“翊哲”哲,表道德,智慧,高洁之意。腾飞之志,智慧道德高尚。
“云翊”表翱翔天际,无拘无束,绚丽多彩,风云相随之意,绚丽多彩。
“锦翊”表富贵无边,前途光明,万事如意。
“翊文”表为人气质高雅,知人善任,孜孜不倦,勤勤恳恳之意。
“翊茹”表洁白,高尚,如沐春风,钟灵毓秀之意。
“翊雪”冰雪聪明,高洁,温柔善交际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