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长白山名字的由来
长白山的满语称谓是“果勒敏珊延阿林”,“果勒敏”是“长”意,“珊延”是“白”意,阿林是“山”。〈长白山汇岗志略〉载:“山上冬夏积雪,四时望之色白异常,故曰长白,”据自然科学家谈,长白山的形成约在1200万年之前,据社会科学家讲,长白山有人文记载距今已有三千年的历史了,在这漫长的人文历史上,随着人类社会历史的不断前进,人们对长白山也在不断地深化,对长白山的称谓也有不断的地变化,分别反映了不同历史时期的人文特征,据各种史料所载,长白山的称谓不下几十种,其中影响较大,载入史册的有以下数种:
一:不咸山,可追溯到公元前21世纪的虞夏时期,据古籍《山海经》中的“大荒北经”记载“东北海之外,……大荒之中,有山名曰不咸,有肃慎氏之国”,肃慎人是长白山下土著民族,是满族的祖先,对“不咸”的解释,有的学者说是古东胡语“不尔干”的谐音,是神巫的意思,不咸山即神山,另有学者说“不咸”是满语“伯聂。显乾”的音译,意为“长白”,这种说法有附会满族发源于长白山的意思,但这些说法的来源都反映了长白山历史的悠久和神秘。
二:单单大岭。到了西汉时期,长白山有了单单大岭之称,单单大岭原本是指今朝鲜境内的北大峰山脉,自西汉的以后许多史籍中把长白山误作为单单大岭,“单单”是满语“珊延”的音译,意思是“白色”。
三:盖马大山:后汉至三国时期,长白山又以盖马大山之称名扬天下,《吉林通志。卷十八》载“长白山为西汉盖马县境之山”,则魏志之盖马大山为长白山无疑。关于盖马大山的位置,自然特征及所附人文历史等情况,在《后汉书》《三国志》等史籍中多有记载,所指即今长白山,其全称应为“盖马訾大山”,语意“长白”
四:徙太山,起源于公元400年以后的南北朝时期,在《魏书》《北史》《新唐书》《隋书》等正史中均有明确记载,徙太山即长白山,“徙”满语音,意为“白”到了唐代,长白山又有了太白山之称,也称作白山,
五:到了辽金时代,《辽史.百官志》(1012年,圣宗统和三十年)中称”长白山三十部女真”;<契丹国志>(卷27)中称”长白山在冷山东千里”.这里都用了长白山的名称.在金朝时期,随着女真族的强盛,长白山
的声望也与日俱增.《金史》(卷35)中称“长白山在兴王之地,礼合尊崇,议封爵建庙宇”
在元朝、清朝时期,长白山的名称依然没有变化,虽然在一部分历史著作中也录着“白山,太末山,
白山泊子,白山派子,老白山,水白山”等名称,但并没有被使用,〈长白汇征录〉载:“至今,长白山
之名已沿用970年之久,长白山已经成为世界名山”从上述历史记载中可以看出,尽管关于长白山的名
称曾经有过多次变化,但是这些名称的由来,大部分都是根据因为气候寒冷而形成的积雪颜色或浮石层
颜色(灰色)来命名的。
B. 长白山是如何得名的
长白山火山有过多次喷发也有过长时间的间歇,从16世纪开始活动到现在有过三次喷发。最后一次距今大约300年,长白山火山喷发的物质堆积在火山口周围,使长白山山体高耸成峰,形成了同心圆状的火山锥体,山顶上还堆积了灰白色的浮石、火山灰,加上长年累月堆积着的白雪,从远处望去,长白山就是一座白雪皑皑的山峰,尤为美丽,它也因此而出名。
C. 谁能告知长白山名字的由来
长白山地名来源
长白山地名出自满语“Goromin Sanggiyan Alin”(读作:果勒敏珊延阿林),意译为“长白山或白头山”,因其主峰有白色浮石和常年积雪而得名。
D. 长白山瀑布的长白山名字的由来
长白山名字的由来有三个原因:
第一,远往长白山山巅部分,一年当中有很长的时间巍峨皓白;
第二,长白山是由火山喷发形成的,喷发后的火山灰成灰白或淡黄色,古代交通蔽塞,很难到其近前,即便是夏季冰雪短暂的消融后,远观群峰仍为白色;
第三,《山海经》,将长白山称之为不咸山,口语演义说,是因为那里的白色的火山浮石类似芒硝或食盐,应该是咸咸的,但尝之却不咸却始终泛白。
E. 长白山原来叫什么
长白山人文历史悠久,历代帝王对此都十分关注,特别是金、清、元朝更是视长白山为祖先发祥地,推崇长白山为神山圣地,是荐瑞凝祥,列祖龙兴的象征。长白山的名称,历史上曾有过多次变化,因秦以前称做不咸山(意为“有神的山”),《山海经》“大荒之中,有山,名曰不咸,有肃慎民之因”,即指长白山。汉朝称单单大岭,魏称盖马大山,后魏称徒太山,南北朝称从太山、太皇山,唐朝称太白山,金朝始称长白山。满语称长白山为“果勤敏·珊延·阿林”(果勤敏为长,珊延为白,阿林是山的意思)。据《北史》记载:“国南有太山者,华言太皇。俗甚敬畏之,人不得山上溲污,行径者以物盛去……”连山上便溺都不敢,可见敬畏之至。到了清代,清皇朝把长白山视为祖宗发祥地,又是封山,又是祭神,并划为封禁地,不许俗人进入,这里更成了人迹不到之处。直到今天,长白山还保持着原始状态,简直就象想象中盘古刚“开天辟地”时的模样。
F. 长白山原来叫什么名字
长白山的山名称谓,在她悠久的历史长河中几经苍桑,数易其名。
有历史记载以来,长白山第一个名称叫做不咸山。据东周末期地理史书《山海经·大荒北经》记载“东北海之外,......大荒之中有山,名日不或,有肃慎氏之国”。可见,早在距今2000多年以前,不咸山就已经闻名遐迩了。《晋书.四夷传》中称“肃慎氏,一名挹娄。在不咸山北。”《通典》中有:“挹娄即古肃慎,其国在不咸山北。”
不咸山是长白山最早的名称,这是历史、地理学家们的一致看法。但“不咸”二字的缘由何在却至
今难解,众说纷坛。有人认为,“不咸”出自蒙古族先世东胡语“不尔干”的转音,“不尔干即为神巫,尊长白山为有神之山;”也有人认为,蒙古乃出自东胡系,东胡之称人为山戎,与长白山中隔东夷的貊,史书记不咸山时往往与东夷的肃慎并提,何得东胡系之族称今长白山为不咸山?据此提出,不咸山的名称应与肃慎族的语言或东夷语有关。“不咸”可能是满语叫白罗聂·显乾”的音译省赂,意为“长白”。
清朝时期对长白山的考察
汉、魏时期,长白山又有“盖马大山”之称。在《后汉书·东夷传》东沃沮条下曰:“东沃沮,在高句丽、盖马大山之东,东滨大海。”《三国志·东夷传》亦云:“东沃沮在高句丽、盖马大山之东,滨海而居:其地形东北狭,西南长,可千里。”上述史料中所指“东沃沮”系今图们江流域至朝鲜北境,为一东北至西南走向的狭长地带,其西南部与高句丽接,西部抵今长白山。而“盖马大山”则应指今长白山。据《吉林通志》卷十八记载:“长白山为汉西盖马县境之山,则魏志之盖马大山为长白山无疑。”当时的盖马县境应为今浑江市,临江镇一带。
南北朝时,长白山又有“徒太山”之称。据<<魏书·勿吉传>>记载“(勿吉)国南有徒太山,魏言太
林间宿营 皇。”<<北史>>卷94,<<勿吉传>>亦载:“勿吉国南有徒太山者,华言太皇,俗甚敬畏之。”
<<新唐书·北狄传>>、<<隋书. 革末 革曷 传>>均作徒太山,<<北史>>中所说的徒太山的“徒”字,据考证,系徒太山的“徒”字之误。
唐朝称长白山为太白山。据<<新唐书>>卷219<<黑水革末 革曷 传>>载:“粟末部居最南,抵太白山,亦曰徒太山,与高丽接。依
粟末水以居,水源于山,西北注它漏河。”粟末水即今松花江上游。<<嘉庆一统志>>卷六十七吉林山川混同条云:“今名松花江,源出长白山,北流汇嫩江、黑龙江等入海。即古粟末水也。”另据吉林山川长白条云:“古名不咸山,下名太白山,亦名白山。”
自辽、金时起,长白山之名开始普遍使用。据<<契丹国志>>卷二十七记载,“长白山在冷山东南千余里,盖白衣观音所居”。<<金史>>卷一百三十五记载:“黑水革末 革曷 居古肃慎地,有山曰白山,盖长白山......。”自此,长白山名世代相传,及至今日。
满语称长白山为果勒敏(长)珊延(白)阿林(山)。山名源于长白山的独特风貌。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奉吉勘界副委员刘建封在对长白山进行了实地勘查后,著成<<长白山江冈志略>>一书,其中描写长白山“崔巍磅礴,蜿蜒于亚细腻亚东北隅,为一绝大名山。......山上冬夏积雪,四时望之色白异常,故日长白。”在<<抚松县志>>中有七言绝句一首,谓之<<白山积雪>>:“惟有白山极壮观,层峦高耸日光寒。
G. 长白山古代时有什么别名
关于长白山的记载,最早的要追溯到古代的地理学著作《山海经》。据《山海经》中的“大荒北经”记载:“大荒之中,有山名不咸,有肃慎氏之国”。因此长白山最早被称为“不咸山”,其意为“有神之山”。
到了汉、魏时期,长白山又有“盖马大山”之称。在南北朝时,长白山又称“徒太山”。然后到了唐朝,长白山被称为“太白山”。最后自辽、金起,“长白山”之名才开始普遍使用。
长白山,位于吉林省延边州安图县和白山市抚松县境内,是中朝两国的界山、中华十大名山之一、国家5A级风景区、关东第一山。因其主峰多白色浮石与积雪而得名,素有“千年积雪为年松,直上人间第一峰”的美誉。
H. 长白山的来历是什么意思
1.长白山由于火山喷发形成,主峰多浮石,远远望去呈现白色。
2.长白山海拔2600多米,9个月有积雪,所以取名长白山!
长白山还有个美好的寓意,长相守、到白头,欢迎您到长白山旅游!
I. 长白山因什么而得名
长白山位于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安图县和白山市抚松县境内,是中朝两国的界山、关东第一山。
因其主峰多白色浮石与积雪而得名,素有“千年积雪为年松,直上人间第一峰”的美誉。长白山是我国东北境内海拔最高、喷口最大的火山体。长白山还有一个美好的寓意,即“长相守,到白头”。
以长白山天池为代表,集瀑布、温泉、大峡谷、地下森林、火山熔岩林、高山大花园、地下河、原始森林、云雾、冰雪等景观为一体,构成了一道亮丽迷人的风景线。
大自然赋予了它无比丰富独特的资源,使之成为集生态、风光、民俗于一体的自然名胜地。
长白山主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