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山海关为什么叫天下第一关呢
原因:山海关距离当时的京城,也就是现在的北京,大约只有280千米,而且两地之间的地形以利于骑兵冲杀的平原为主。正因为山海关的特殊地理位置,它关乎古代明王朝京师的安全。
所以,从明朝中后期开始,山海关逐渐赢得了“天下第一关”的称号。而“天下第一关”中所谓的“第一”,更表明了它扼守辽西走廊,护卫华北平原的重要地理价值。
(1)山海关名字由来扩展阅读:
长城的最东端,山海关关城以南五公里处,渤海之滨,人们把万里长城比作横亘在华夏大地上的一条巨龙,而直插入海的部分就是万里长城的最东端,万里长城在这里与大海相会。人们将这段入海奇城,称为“老龙头”。
闻名天下的雄关,也是名副其实的商业重镇。关城内有一座王家大院,占地十余亩,兴建于清代咸丰年间,主人曾是富甲一方的山西商人。大院内的大型马车、亭台楼阁、回廊花窗都可以看出山海关王家的富足,这也映射出当年在山海关这条“古国道”上商旅的繁盛。
正是由于处在中原农耕文化和东北游牧文化的枢纽位置,山海关在明清时期的商贸地位尤为显著,中原和少数民族商旅往来频繁,所以出现了诸如山海关王家这样的富商巨贾。这也就解释了山海关既是军事重镇,又是商贸重镇的原因。
② 山海关名字的由来
山海关古城古称榆关,也作渝关,又名临闾关,因其北倚燕山,南连渤海,故得名山海关。
据说在600多年前,朱元璋做了皇帝后下了一道旨,派大将徐达和军师刘伯温到京城以北边塞之地围城设防,两年之内,必须完成。徐达、刘伯温二人领了旨,带着人马即日起程,很快就到了边塞。到后来二人顺利完工,回到朝廷,朱元璋问二人是否给这个边塞之地的城防取了名字。
刘伯温跨前一步说:“臣等未敢妄动。只是那座城,南入海北依山,真可谓山海之关,万岁圣明,朱元璋一听,把手一摆说:“好,就叫山海关!”
山海关古城景区在今河北省秦皇岛市东北,是万里长城东部起点的第一座关隘,是明长城三大名关之首,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的世界文化遗产——万里长城代表地之一,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和中国长城文化之乡。古城建于公元1381年,依山襟海,雄关锁隘。
(2)山海关名字由来扩展阅读:
山海关古城是明万里长城上的重要的军事城防体系,东门镇东楼气势雄伟,因地处要隘,形势险要,又是万里长城东起第一关,故称“天下第一关”,是山海关古城的标志性建筑,展示出中国古代严密的城防建筑风格。
1948年以后山海关解放,划归辽西省,起名叫山海关市。当时辽西省的省会是锦州市,就是现在的锦州市。1953年,山海关由辽西省划归河北省。1953年6月改为河北省秦皇岛市的一个区了。历经五六百年金戈铁马、战火硝烟洗礼的山海关,如今已经成为风靡海内外的旅游胜地,成为文明全国的历史文化名城。
③ 山海关历史故事的名字
吴三桂引清兵入关
④ 山海关有何历史
历史
山海关北靠燕山,南临渤海,扼守华北与东北之间狭长的陆路交通要道,地势险要,自古以来就是兵家必争之地。商朝时,属孤竹;周朝时,属燕地;秦、汉时,属辽西郡。北齐和隋唐时都在这一带修建过城关,今日在抚宁石门寨,仍可看见北齐长城遗址,隋文帝时,设置榆关,元朝时称迁民镇。
明洪武十四年(1381年),大将徐达修筑长城,在此设立关城,因位于燕山与渤海之间,故取“山”、“海”二字而得名“山海关”,归隶永平府管辖。嘉靖年间,蓟镇总兵戚继光重修了山海关及附近的长城段——角山长城。在关城以北修筑了北翼城,以东的欢喜岭(又名凄惶岭)上修筑了威远城。
崇祯年间,兵部尚书孙承宗在关城以南及海边修筑了南翼城和宁海城。宁海城背接长城,高3丈,周长1里,从陆地直插海中,状似龙首,故称“老龙头”。此外还有城堡、水关、墩台等多处,星罗棋布,相互呼应。以上共同组成了布局合理、层次分明、严密坚固的山海关防御体系,历来是中国最紧要的军事重镇之一。
明人概括山海关的战略,“内拱神京,外捍夷虏,最契紧处”。枢辅大学士孙承宗指出:“关门系天下安危”。天启二年(1622年)有兵力七万九千八百六十九人,马一万二千七百六十匹,次年,马步兵员已达十万。御史汪裕疏言:山海关“现存之兵,御侮有余,定额之饷解给无难”。
明末镇守山海关的将领吴三桂与清摄政王多尔衮合作,在山海关前击溃了前来征讨的李自成军,并带领清军入关,由此导致了李自成大顺政权和南明政权的覆亡。
清朝时,山海关为临榆县城,因位于北京与盛京(沈阳)之间,而有“两京锁钥”之称。清末和民国时期,关城周围又成为战场,八国联军战争和九一八事变后的长城抗战都在这里率先爆发。
目前山海关及周边的古建筑,已大多修复原貌,形成独具特色长城历史文化游,明清社会民俗游以及古代孟姜女等传说游为一体的综合旅游文化名城。
其城墙尚完整,是中国现今保存相对较好的一座明长城关城。当今,其旅游文化价值显著,与“丽江古城”,“平遥古城”,“凤凰古城”并称“中国古代四大名城”。
(4)山海关名字由来扩展阅读:
一、简介
山海关,位于河北省最东部与辽宁省接壤处,秦皇岛市山海关区境内,且地居燕山与渤海之间,故得“山”、“海”二字而命名。山海关又被称为“榆关”,以古渝水而得名。在历史上,所谓关内、关外、闯关东、关东军等“关”字均指山海关,对中国具有着重要的影响力。
在1990年以前,因老龙头直入海中,被认为是明长城的东端起点,使山海关素有“天下第一关”之称。与万里之外的天下第一雄关——“嘉峪关”遥相呼应,闻名天下。1961年,山海关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
二、建筑
关城平面呈方形,周长约4公里。城墙高14米,厚7米,内用夯土填筑,外用青砖包砌。东墙的南北两侧与长城相连,墙上有奎光阁、牧营楼、威远堂、临闾楼等建筑。东、南、北三面墙外挖掘了深8米、宽17米的护城河并架设吊桥。城中心筑有钟鼓楼。
山海关的四面均开辟城门,东、西、南、北分别称“镇东门”、“迎恩门”、“望洋门”和“威远门”。四门中除威远门外,都筑有高大的城楼。东门面向关外,最为重要,由外至内设有卫城、罗城、瓮城和城门四道防护。
城门为巨大的砖砌拱门,位于长方形城台的中部。城台高12米,其上的城楼高13米,宽20米,进深11米,为砖木结构的二层楼重檐歇山顶建筑。城楼上层西侧有门,其余三面设箭窗68个,平时以朱红色的窗板掩盖。
在东面屋檐下还高悬一块巨大匾额,上书“天下第一关”五个大字,相传为明代进士萧显书写,每字高1.6米,字体苍劲浑厚,是山海关城的象征。
⑤ 山海关名称的由来
明长城东端的一座关隘,在今河北省秦皇岛市东北,依燕山,傍渤海,形势险要,有“天下第一关”之称。洪武十四年(1381年)筑城建关设卫,因其依山襟海,故名山海关。清乾隆二年(1737),撤卫置临榆县,为县治所在地。新中国成立前后,先后设秦榆市(今秦皇岛市)山海关办事处、辽西省(今辽宁省)山海关市。1952年11月,山海关市划归河北省。1953年,撤市改称秦皇岛市山海关区,至今。
⑥ 为什么山海关以内的叫关内
简单的说,关内外是中原人的一地域划分,一般关内就是中原王朝统治,而关外就是夷狄戎等少数民族。明末时,山海关以外竟数被满清占领了,因此,清军打到山海关来就叫入关了。
清军入关后的在中原称帝的第一个皇帝正是顺治,而顺治帝就叫福临,所以说福临皇帝是进关的第一个清代皇帝,第二个是康熙,依次下去。
(6)山海关名字由来扩展阅读:
山海关的军事价值:
天下第一关为万里长城东部起点的第一座关隘,是关内关外的分界线,是明朝京师——北京的重要屏障。是以展现明代重要关口和平原长城为主的历史遗迹人文景区。
山海关为军事重镇和战略要地,明宣德年间曾在此特设兵部分司署,为明兵部的唯一分设机构,具有独特的军事与政治价值。自其设立至明朝覆灭,二百多年间,共有90位兵部分司主事于此。
山海关距离北京大约只有280千米,而且两地之间的地形以利于骑兵冲杀的平原为主。正因为山海关的特殊地理位置,关乎明王朝京师的安全,所以,从明朝中后期开始,山海关逐渐赢得了“天下第一关”的称号。
而“天下第一关”中所谓的“第一”,不仅指山海关地处万里长城最东端,更表明了它扼守辽西走廊,护卫华北平原的重要地理价值。
⑦ 山海关地名的来历
山海关古称榆关,也作渝关,又名临闾关,明朝洪武十四年(公元1381年),中山王徐达奉命修永平、界岭等关,在此地创建山海关,因其北倚燕山,南连渤海,故得名山海关。清朝时期乾隆二年(1737年)名为临榆县
⑧ 山海关原来叫什么名字
山海关,又称榆关、渝关、临闾关。
⑨ 山海关所有的故事
山海关由来
据说在六百多年前,朱元璋做了大明朝皇帝,他下了一道旨,派元帅徐达和军师刘伯温到京城以北过塞之地围城设防,两年之内,必须完成。
徐达、刘伯温二人领了旨,带着人马,即日起程,很快就到了边塞。第二天,两人骑马登高寮望,寻找筑城的地方。要讲筑城,徐达是外行,他只会交兵征战,冲锋陷阵;围城设防,却不如刘伯温。刘伯温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学问大了。徐达站在高处一看,连说:“好地方,好战场!”刘伯温却一声不响。
第三天,他二人骑马又来这里,徐达又连声说:“好地方,难得的好地方啊!”刘伯温还是一声不哼。第四天,他二人骑马又来到这里,徐达又连连说:“好战场啊,好战场!”刘伯温还是不哼一声。徐达见状不解,忙问:“军师,我二人领旨来此围城设防,一连三日,你一言不发,到底为什么?”“为了大明江山!还为了你……”“为我?此话怎说?”刘伯温用马鞭指了前方说:“元帅,你看:北边燕山连绵,南边渤海漫天,在此筑起雄关,真可谓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啊!”徐达素知军师谋略高,就问:“你想修个什么样的?”刘伯温说:“这座城要比别的地方的城都要大要高,要城连城、城套城、楼对楼、楼望楼,筑一座铁壁金城。”刘伯温又用马鞭朝四周一指,说:“元帅,这里既是个好战场,又是个好居处。你看,这里土地肥沃,气候温和,真是个安家定居的好地方呀!”徐达一听恍然大悟,想起军师说“还为了你”的话。徐达连连叫好,当日回营,二人连夜画图,第二天派将送往京城。朝廷准奏,立刻动工。整整干了一年零八个月,关城竣工。
这天早朝,朱元璋一看徐达、刘伯温回来了,就问:“二位爱卿回京,城池可筑成?”二人出班奏道:“托圣上洪福,可曾命名?”徐达、刘伯温二人一听,都愣住了。当时降旨,只叫筑城,未让命名呀!徐达心直,刚一张嘴,只见刘伯温跨前一步说:“臣等未敢妄动。只是那座城,南入海北依山,真可谓山海之关,万岁圣明,请恩示吧!”朱元璋一听,把手一摆说:“好,就叫山海关!”
从朝里回来,刘伯温随徐达到了徐府,对徐达说:“我不能再在朝为官了,我得走了。”徐达忙问:“干啥去?”刘伯温说:“我本是山野道人,还是去游四海去吧!”徐达不解,说:“你我随皇上南征北战,从定江山,如今又修了山海关城,可谓劳苦功高,本该享荣华富贵,这么走了,皇上知道不会奏准的。”刘伯温说:“差矣!万岁如让咱共享荣华,就不会派咱俩边塞筑关城,也不会只给两年期限。你我若不接旨,性命难保;接旨若不按期完工成,又犯欺君之罪;若筑成私下命名,属目无皇上;而今未敢命名,也属办事不周,这只是刚刚开始呀!”徐达大惑:“军师,你是说......”刘伯温手一挥说出“兔死狗烹,鸟尽弓藏。帝与臣,可与共患难不可与共安东的例子还少吗?”一席话,说得徐达目瞪口呆,半天才说:“军师,你一走了之,我怎么办?”刘伯温说:“你不能走,你要随朝伴驾,无论何时,不要离开万岁左右。赶你,你也不要离开。另外,你的孩子不能留在京城,让他们到山海关那个地方去吧。那里城高池深,不受兵刀之苦,即使烽火连天,此处进有平川,退有高山,是用武之地。”徐达说:“就照军师的话做。明天,叫小儿去山海关。”正说着,闯进一员大将,姓胡名大海。他在帐外听到了徐、刘二人谈话,进屋就嚷:“元帅,我与你出生入死,驰骋疆场,如今公子要去山海关,我也打发一个孩子随他同行吧!”话没落音,大将常遇春又来了。刘伯温素知眼前这三位是生死之交,就把事情原委告诉了他。常遇春也坚持打发一个孩子同去山海关。
不久,刘伯温不辞而别,徐达按刘伯温所言,寸步不离皇上,方保性命。而胡大海、常遇春等开国元勋,竟都糊糊涂涂地死在庆功楼火海之中。
再说,徐达、胡大海、常遇春的三个儿子到了山海关,定居安家。后来,这三家的后代,在山海关城里修了徐达庙,城东北修了胡家坟,城西南修了常家坟,都立了石人石马石牌坊。
山海关四野临时指挥部、山海关保卫战纪念厅 四野临时指挥部设在山海关北街招待所内。山海关保卫战纪念厅记录了历时20天之久的山海关保卫战的过程。
山海关保卫战 抗日战争胜利后,国共两党斗争的战略重点集中在抢占东北这一焦点上。山海关作为通往东北之咽喉要地,势必成为国共两军的必争之地。民国34年(1945)8月30日,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冀热辽军区部队先机夺取了被日本侵略军占领多年的山海关,并控制了铁路、公路和机场,9月中旬以后,中国人民解放军大部队及中共中央领导彭真、陈云、伍修权、叶季壮等人经山海关迅速进入东北腹地。国民党面对这一局势,在美国援助下,从海上、空中调运大批军队集结于秦皇岛,开始与人民解放军争夺东北的战斗,山海关阻击战即是这场战斗的序幕。
山海关阻击战,从10月25日开始到11月16日结束,激战达22天。人民解放军以6个团近万人的兵力抗击7万国民党军队的进攻,为中国共产党进军东北的战略部署赢得了宝贵时间,为先期打开东北局面起到了重要作用,并迟滞了国民党打通、占领东北的战略行动。
第四野战军 根据中共中央军委1949年1月15日和3月7日的命令,东北野战军于3月11日改称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野战军,林彪任司令员,罗荣桓任政治委员,萧克任参谋长,谭政任政治部主任。l955年4月,中南军区奉命改称广州军区,第四野战军番号撤销,部队归广州军区指挥。
⑩ 山海关的地名由来
明长城东端的一座关隘,在今河北省秦皇岛市东北,依燕山,傍渤海,形势险要,有“天下第一关”之称。
洪武十四年(1381年)筑城建关设卫,因其依山襟海,故名山海关。清乾隆二年(1737),撤卫置临榆县,为县治所在地。新中国成立前后,先后设秦榆市(今秦皇岛市)山海关办事处、辽西省(今辽宁省)山海关市。1952年11月,山海关市划归河北省。1953年,撤市改称秦皇岛市山海关区,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