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同仁堂的品牌含义是什么
同仁堂的“同仁”二字出自易经,意为:和同于人,宽广无私,远近亲疏皆仁爱。
Ⅱ 同仁堂名字的来历
康熙看病--北京同仁堂的由来
来源:网路流传
康熙皇帝得了一种怪病,宫中御医把所有的名贵药材都用遍了,就是不见病情好转,他一怒之下停止了用药。
这天,康熙独自出宫微服夜游,来到一条街上,发现有一个小药铺。此时,已是夜深人静,小药铺里却灯火通明,还听到那里传来琅琅的读书声。康熙心想,宫中御医不过是一些庸才,没有什麼真本事,真正的人才还是在民间。自古道:小药铺内有人参。我何不来这里看看?於是,康熙便上前敲门。
进屋后,康熙见一个四十多岁的人正在烛光下夜读,猜想,他一定是这小药铺的郎中了。
郎中见有来客夜访,便问:「阁下深夜造访有何见教?」
康熙说:「深夜登门,多有冒昧。只因我得一怪病,浑身发痒,遍体起红点子。不知是何原因?请了好多名医,都没有v好,先生能不能给看一看?」郎中说:「好,请你脱去上衣,让我看一看。」
康熙脱去上衣,郎中只看了一眼便说:「阁下不必担心,你得的不是什麼大病。只是你平日吃山珍海味太多了,再加上长期吃人参,火气上攻,因此起了红点子,以致发痒。」
康熙问:「此病能根治吗?」
郎中很肯定地说:「不难。只要用些药就会好的。」说著,便伸手抱起木架子上的一个罐子,铺开一个包袱,把罐子里的药全部倒出来,足有七八斤重。
康熙不觉一愣,说:「先生,这麼多药,我一次要吃多少才行?」
郎中笑道:「这是大黄,不是让你吃的。你拿回家去,用这八斤大黄,煮水百斤,放入缸内,等水温适中,便入缸洗浴,少则三次,多则五次,即可痊愈。」
康熙心想:宫中御医那麼多奇方妙药都不管事,莫非他这不值钱的大黄能治好我的病?郎中见康熙面有疑色,便笑著说:「阁下请放心,我决不会讹你钱财,这药你先拿去一用,治不好病,我分文不收。」
康熙说:「好,若能治好我的病,定有重谢。」康熙回到宫中,按郎中所嘱,如法洗浴。果然,他下到浴缸中,就顿时觉得浑身清爽、舒服,妙不可言。连洗三遍之后,竟然全身不痒,再一细看,身上的红点子一个也没有了。
康熙十分高兴,第四天又微服来到小药铺。
郎中一见康熙面带笑容便知他的病全好了,於是故意说:「阁下今天是送药钱来的?」
康熙说:「正是。先生,你说要多少钱?」
郎中哈哈大笑:「见笑了,那天晚上见你半信半疑,我才故意说治不好病分文不收,如今病好了还是分文不收。我见你气宇非凡,只想跟你交个朋友罢了,请问,阁下尊姓大名?」
康熙微微一笑:「学生姓黄,字天星,一介书生。」
郎中一听高兴地说道:「我叫赵桂堂,也是一个穷书生。父亲立志让我金榜题名,光宗耀祖,可谁知天不遂人愿,多次名落孙山,如今只好在京城开一个小药铺,一面行医,一面攻读,希望有朝一日能来个鱼跃龙门。」
康熙说道:「赵兄,常言说,榜上无名,脚下有路。依你高超的医术,我可以力荐你进宫担任御医,岂不是鱼跃龙门了吗?」
赵桂堂笑了笑说:「你错了。我以为,行医者应为普天下百姓著想,为他们排忧解难。进皇宫当御医,尽管享尽荣华富贵,可不能为天下老百姓治病,非我所愿,医有何益?」
康熙一听,不禁说:「赵兄的德才令我佩服之至。仁兄,请恕我直言,既然你屡考不中,何不安下心在医道上大展前程?」
赵桂堂说:「我也是这麼想呀,只是行医也非易事,我没有这麼多的本钱,空有淩云之志,也难有大的发展前程。老兄,你若日后发了大财,资助我一把,帮我建一座大药堂,也算我没有白给你看一次病。」
康熙一听毫不犹豫地说:「若真要建药堂,叫什麼名字好呢?就叫同仁堂吧,你看这个名字怎麼样?」
赵桂堂见他当真,便笑著说:「刚才我是一句玩笑话,你莫当真。再说,建大药堂需一大笔钱,谁知道你何时才能发大财呢?这是云彩边上的事,远著哩。」
康熙说:「眼下不妨试试。」说著从桌子上拿起笔来,顺手写了一张字条,又盖上印章,然后说:「赵兄,明天你到内务府衙门去一趟,那儿有我的一位朋友,说不定真能管事。」说完,告辞而去。
赵桂堂看著匆匆离去的黄先生,心想这还是个怪人呢。
第二天,赵桂堂忍不住好奇的拿著字条找到内务府衙门。递上字条不一会儿,就出来一个太监,把赵桂堂领进门内,走过一所院子后,又来到一个大屋子前,太监打开屋门,朝里一指说:「赵先生,这些够不够你的药钱?」
赵桂堂定眼一瞧,不由大吃一惊,只见满屋子全是白花花的银子。他一下子呆在那儿了,这时,只听太监说:「赵先生,万岁爷有旨,你给他看好了病,分文不收,他要送你一座同仁堂,你如愿以偿了吧。」赵桂堂这才如梦初醒:原来自己并不介意要跟他交个朋友的黄兄,竟是当今皇上,真后悔当初自己的荒唐,怎麼一点儿也没有察觉出来。
果然,没过几天,一座大药铺拔地而起,取名「同仁堂」。赵桂堂搬进新居开业典礼之时,怎麼也没想到康熙皇帝竟亲自前来祝贺,慌得赵桂堂束手无策,不知如何是好。
康熙笑著说:「你莫要心慌意乱,你的药钱我可是还上了,下次再看病,你仍得分文不收呀。」从此之后,北京城便有了一个很有名气的「同仁堂」大药房。
Ⅲ 同仁堂始于多少年创始人是谁
同仁堂始于1669年(清康熙八年),创建人乐显扬。
乐显扬,号尊育,祖籍浙江宁波,他把行医卖药作为一种养生济世效力于社会的最高追求事业,他说:“可以养生、可以济世者,惟医药为最。”乐显扬于清朝康熙八年(1669年)创办同仁堂药室。
同仁堂自1723年开始供奉御药,历经八代皇帝188年。在300多年的风雨历程中,历代同仁堂人始终恪守“炮制虽繁必不敢省人工,品味虽贵必不敢减物力”的古训,树立“修合无人见,存心有天知”的自律意识,造就了制药过程中兢兢小心、精益求精的严细精神。
(3)同仁堂名字的由来扩展阅读:
中成药是同仁堂的主要产品,为保证质量,除处方独特、选料上乘之外,严格精湛的工艺规程是十分必要的。如果炮制不依工艺规程,不能体现减毒或增效作用,或者由于人为的多种不良因素影响质量,不但会影响药效,甚至会使良药变毒品,危害患者的健康和生命安全。
同仁堂生产的中成药,从购进原料到包装出厂,总有上百道工序,加工每种药物的每道工序,都有严格的工艺要求,投料的数量必须精确,各种珍贵细料药物的投料误差控制在微克以下。
Ⅳ 叶天士和同仁堂是什么关系同仁堂不是叶天士创办的吗
叶桂 (1667年-1746年),字 天士 ,号 香岩 ,别号 南阳先生 ,晚年又号 上律老人 ,江苏吴县(今苏州市)人。清代名医,四大温病学家之一,与薛雪等齐名。今日市面上广为流行的“京都念慈庵川贝枇杷膏”的处方也是由叶天士以枇杷叶蜜制枇杷膏得来。 乐显扬 (1630年-1688年),号尊育,祖籍浙江宁波府慈水镇,为同仁堂创始者。 明朝永乐年间,曾祖父乐良才举家迁往北京,以走街串巷,行医卖药为生,在当时称为铃医。乐显扬自幼耳濡目染,广读典籍。清初乐显扬在皇宫太医院出任出纳文书的吏目,收集大量的宫廷秘方、古方、民间验方及祖传秘方。 康熙八年(1669年)乐显扬始创同仁堂,位于西打磨厂,同仁堂的由来是乐显扬认为“同仁二字可以命堂名,吾喜其公而雅,需志之”。康熙二十七年(1688年),乐显扬去世。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乐家共有十三代传人经营同仁堂。
Ⅳ 你知道那些著名的店铺以及它名字由来。
同仁堂。同仁堂名字是由创始人乐显扬亲自拟定,“同仁”语出《易经》,意为:“无论亲疏远近,一视同仁。”这句话的意思是和同与人,宽广无私,应天时行,有无论远近亲疏均一视同仁的意思。乐显扬认为,“可以养生、可以济世者,惟医药为最。”“同仁”二字可以命堂名,吾喜其公而雅,需志之。
苏宁:因为苏宁总部地址是在南京的江苏路与宁海路交汇处,所以才叫“苏宁”的。
资生堂:取名源自中文《易经》中的“至哉坤元,万物资生”,资生堂的涵义为孕育新生命,创造新价值。“至哉坤元,万物资生”意为“赞美大地的美德,她哺育了新的生命,创造了新的价值。”
Ⅵ 北京同仁堂名字的由来
康熙看病--北京同仁堂的由来
康熙皇帝得了一种怪病,宫中御医把所有的名贵药材都用遍了,就是不见病情好转,他一怒之下停止了用药。
这天,康熙独自出宫微服夜游,来到一条街上,发现有一个小药铺。此时,已是夜深人静,小药铺里却灯火通明,还听到那里传来琅琅的读书声。康熙心想,宫中御医不过是一些庸才,没有什麼真本事,真正的人才还是在民间。自古道:小药铺内有人参。我何不来这里看看?於是,康熙便上前敲门。
进屋后,康熙见一个四十多岁的人正在烛光下夜读,猜想,他一定是这小药铺的郎中了。
郎中见有来客夜访,便问:「阁下深夜造访有何见教?」
康熙说:「深夜登门,多有冒昧。只因我得一怪病,浑身发痒,遍体起红点子。不知是何原因?请了好多名医,都没有治好,先生能不能给看一看?」郎中说:「好,请你脱去上衣,让我看一看。」
康熙脱去上衣,郎中只看了一眼便说:「阁下不必担心,你得的不是什麼大病。只是你平日吃山珍海味太多了,再加上长期吃人参,火气上攻,因此起了红点子,以致发痒。」
康熙问:「此病能根治吗?」
郎中很肯定地说:「不难。只要用些药就会好的。」说著,便伸手抱起木架子上的一个罐子,铺开一个包袱,把罐子里的药全部倒出来,足有七八斤重。
康熙不觉一愣,说:「先生,这麼多药,我一次要吃多少才行?」
郎中笑道:「这是大黄,不是让你吃的。你拿回家去,用这八斤大黄,煮水百斤,放入缸内,等水温适中,便入缸洗浴,少则三次,多则五次,即可痊愈。」
康熙心想:宫中御医那麼多奇方妙药都不管事,莫非他这不值钱的大黄能治好我的病?郎中见康熙面有疑色,便笑著说:「阁下请放心,我决不会讹你钱财,这药你先拿去一用,治不好病,我分文不收。」
康熙说:「好,若能治好我的病,定有重谢。」康熙回到宫中,按郎中所嘱,如法洗浴。果然,他下到浴缸中,就顿时觉得浑身清爽、舒服,妙不可言。连洗三遍之后,竟然全身不痒,再一细看,身上的红点子一个也没有了。
康熙十分高兴,第四天又微服来到小药铺。
郎中一见康熙面带笑容便知他的病全好了,於是故意说:「阁下今天是送药钱来的?」
康熙说:「正是。先生,你说要多少钱?」
郎中哈哈大笑:「见笑了,那天晚上见你半信半疑,我才故意说治不好病分文不收,如今病好了还是分文不收。我见你气宇非凡,只想跟你交个朋友罢了,请问,阁下尊姓大名?」
康熙微微一笑:「学生姓黄,字天星,一介书生。」
郎中一听高兴地说道:「我叫赵桂堂,也是一个穷书生。父亲立志让我金榜题名,光宗耀祖,可谁知天不遂人愿,多次名落孙山,如今只好在京城开一个小药铺,一面行医,一面攻读,希望有朝一日能来个鱼跃龙门。」
康熙说道:「赵兄,常言说,榜上无名,脚下有路。依你高超的医术,我可以力荐你进宫担任御医,岂不是鱼跃龙门了吗?」
赵桂堂笑了笑说:「你错了。我以为,行医者应为普天下百姓著想,为他们排忧解难。进皇宫当御医,尽管享尽荣华富贵,可不能为天下老百姓治病,非我所愿,医有何益?」
康熙一听,不禁说:「赵兄的德才令我佩服之至。仁兄,请恕我直言,既然你屡考不中,何不安下心在医道上大展前程?」
赵桂堂说:「我也是这麼想呀,只是行医也非易事,我没有这麼多的本钱,空有淩云之志,也难有大的发展前程。老兄,你若日后发了大财,资助我一把,帮我建一座大药堂,也算我没有白给你看一次病。」
康熙一听毫不犹豫地说:「若真要建药堂,叫什麼名字好呢?就叫同仁堂吧,你看这个名字怎麼样?」
赵桂堂见他当真,便笑著说:「刚才我是一句玩笑话,你莫当真。再说,建大药堂需一大笔钱,谁知道你何时才能发大财呢?这是云彩边上的事,远著哩。」
康熙说:「眼下不妨试试。」说著从桌子上拿起笔来,顺手写了一张字条,又盖上印章,然后说:「赵兄,明天你到内务府衙门去一趟,那儿有我的一位朋友,说不定真能管事。」说完,告辞而去。
赵桂堂看著匆匆离去的黄先生,心想这还是个怪人呢。
第二天,赵桂堂忍不住好奇的拿著字条找到内务府衙门。递上字条不一会儿,就出来一个太监,把赵桂堂领进门内,走过一所院子后,又来到一个大屋子前,太监打开屋门,朝里一指说:「赵先生,这些够不够你的药钱?」
赵桂堂定眼一瞧,不由大吃一惊,只见满屋子全是白花花的银子。他一下子呆在那儿了,这时,只听太监说:「赵先生,万岁爷有旨,你给他看好了病,分文不收,他要送你一座同仁堂,你如愿以偿了吧。」赵桂堂这才如梦初醒:原来自己并不介意要跟他交个朋友的黄兄,竟是当今皇上,真后悔当初自己的荒唐,怎麼一点儿也没有察觉出来。
果然,没过几天,一座大药铺拔地而起,取名「同仁堂」。赵桂堂搬进新居开业典礼之时,怎麼也没想到康熙皇帝竟亲自前来祝贺,慌得赵桂堂束手无策,不知如何是好。
康熙笑著说:「你莫要心慌意乱,你的药钱我可是还上了,下次再看病,你仍得分文不收呀。」从此之后,北京城便有了一个很有名气的「同仁堂」大药房。
Ⅶ 七秀丹的来历
现实中没这味药,大宅门里演的都是虚构的。
来历:
大宅门里是第二十集,七老爷心里早就看上了香秀,天天晚上,七老爷一面“专心”于药丸的研究,一面与香秀打情骂俏。
不久,七老爷就阴阳五行,金木水火土,君臣佐使调配一番,选中七味中药,发明了一种药丸,取名为七秀丹,以纪念“七”老爷与香“秀”共同研究的成果。
(7)同仁堂名字的由来扩展阅读:
剧情简介
抗战时期,社会情况危急,东北药材禁运,老号百草厅断了货源,杨九红女扮男装,出关运货历经艰险将药运回,挽救了老号的危急。
尽管她在东北期间,一直把槐花带在身边以防失宠,却不料家中白景琦和丫头李香秀修好,杨九红悔之不及,将一腔怒火、满腹醋意发泄在槐花身上,致使槐花悬梁自尽,白景琦惹上了官司。
而白景琦的管家王喜光作恶多端,终于东窗事发,被白景琦逐出府门,因而怀恨在心,见有机可乘,便落井下石,将白景琦送入了大狱。机智的香秀上下周旋,终将白景琦救出,于是白景琦决心要娶香秀。
七七事变,白景琦长孙白占元参加了共产党的抗日组织,白府成了侵略军注意的焦点。白景琦因拒绝与日军合作被逼躲到香秀家,终于决定违反家规将香秀续弦,立即遭到全族人的反对,白景琦立排众议挥刀铭誓,全族震惊,终与香秀成亲。
日军又通过当了汉奸的王喜光逼迫景琦做药行商会会长,并以杀害占元相威胁,白景琦坚决不做汉奸,可又担心长孙占元受害,无法解脱。
此时,深受日军伤害的年已八十的白颖宇挺身而出当了会长,在就职大会上痛斥日军宣传抗日,悲壮殉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