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广东省为什么叫做广东 广东、广西省名字的由来
自古,两广山水相连,人文相通。两广之分始于宋朝。以古广信划分(广信,是古代两汉时期的交州首府,位于现今广西梧州、贺州与广东封开一带,即西江与贺江交汇一带。经近年专家、学者考证确认,自公元前106年起,广信作为岭南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中心,前后历经300多年,被誉为“岭南古都”,是岭南文化和粤语的最早发祥地。)。广信以东谓之:广南东路,即广东。广信以西,谓之:广南西路,即广西。两广(广东、广西)是在北宋时期正式定名的,而岭南从此能够以两广来加以代称。
岭南地区远离中原地区,历史上在中原史籍记载中着墨极少,一直被后人以“化外之地,瘴疠之乡”一类词汇描述;不少人认为岭南文明的开始,是在被秦始皇五十万大军征服之后,当地土著“百越人”才从蒙昧的原始氏族部落阶段一跃跨入封建社会。考古学界近年来的研究发现,这一观点是“历史的误会”—— 广东博罗出土的大量文物实证表明,岭南地区于先秦时已存在新石器时代和青铜时代高度文明,岭南是中华文明的发源地之一 。
唐初地方设州、县。岭南45州分属广州、桂州、容州、邕州、安南5个都督府(又称岭南五管)。655年以后,5府皆隶于广州,长官称为五府(管)经略使,由广州刺史兼任。756年(肃宗至德六年),升五府经略使为岭南节度使。862年(懿宗咸通三年),岭南道划分为东、西道,广东属岭南东道,广西属岭南西道。
B. 佛山市名字的由来
佛山古称季华乡。东晋隆安二年(公元三九八年),剡宾国(现克什米尔)的三藏法师达昆耶舍尊者航海东来,在境内塔坡岗上(即今塔坡街),建寺传授佛教。他回国后,随着时间推移,寺宇倒塌。至唐贞观二年(公元628年)乡人在塔坡出上掘地,得铜佛三等,就在岗上重建寺,供奉三尊铜佛。从此把季华乡改名为佛山,这是佛山得名的由来,所以佛山有这样一句传统谚语:“未有佛山,先有塔坡”。到元末,这寺毁于战火。
明洪武二十四年,乡人再重建寺宇,但这时塔坡岗附近,已逐渐有居民建筑房舍聚居,不便于建筑佛寺,击择地于郊重建(旧名石阁,现郊区环市公社朝东生产大队所属范围,即佛山地委党校现址的一部分),命名为塔坡古寺。到清光绪年间,寺僧勤安入京作法事,为慈德太后祝寿,得御赐佛经一批,勤安又在京募捐扩建佛寺,在寺内增建藏经楼贮藏这批佛经,所以塔坡古寺又称为经堂古寺。至于原来的塔坡寺,由乡人在此改建为古庙。供奉东岳大帝神象,改名为塔坡庙。
后来年代久远,经过多次返修,为纪念这一佛山初地,在重修时,乡人特别在底前状卜,嵌上两块石块, 一块刻着“佛山初地”,另一块刻着“牧唱遗风” (古代佛山有八景,其中一景就叫“塔坡牧唱”)。另外,在庙前的水井上安上一块石牓,刻有“佛山、贞观二年”等字样。
这些石刻的历史文物,在解放后已被佛山市博物馆拆去祖庙保存起来了。
常有人问:这里虽叫"佛山",但为什么既无佛又无山?
这里叫"佛山"(又称"禅城"),始于唐代贞观二年(628年)。当时有居民在塔坡岗上掘获三尊小铜佛像,人们认为这里是佛家之山,于是取名"佛山",并重建佛寺。这里渐渐成为珠江三角洲的佛教中心,故又称禅城。
相传东晋隆安二年(398年),剡宾国(今克什米尔)得僧人达毗耶舍,携来三尊小铜佛像,在塔坡岗搭棚寮讲佛经,宣扬佛法。后人称那"棚寮"为"经堂"。从此,信佛得男女不断增多。人们捐资为达毗耶舍建造了塔坡寺来栖身和祀佛。达毗耶舍回国之后,寺因日旧失修而倒塌。至贞观二年所掘获得三尊小佛像,可能就是寺内原祀的佛像。明洪武二十四年(1391年)塔坡寺被拆毁。以后曾重建。明天启七年(1627年)塔坡岗被平整,人们便在医灵铺万寿坊重建塔坡寺。清咸丰四年(1854年)天地会首领陈开与粤剧戏行名伶李文茂在佛山起义反清失败,塔坡寺和大基尾粤剧戏行的"琼花会馆"被清兵烧毁,荡然无存。清光绪三年(1877年)省华林寺方丈勤安募捐重建。勤安亲作法事,为慈禧太后60寿辰祝福,获太后恩赏龙藏金经和赐名"万寿塔坡古寺",后扩建寺地,改名"经堂"。在勤安圆寂后,由于继任主持和寺僧不守法规,触犯众怒,群众要捕捉僧人,僧人逃走,众人毁坏"经堂",三尊小铜佛像也无踪可寻了。民国年代,经堂内虽有一个老僧人看守,但也因日旧失修二荒芜。建国后,"经堂"被划入佛山地区党校(今尚存)。
C. 三水梨名字的来历
三水梨是新一代日本砂梨品种的统称。三水梨原指“新水”、“幸水”、“丰水”三个品种,1995年以来,由于一系列优质砂梨品种被引进、试验、示范和推广,这些品种又具有相近的外观(果形圆、果皮红)和品质特点(果肉细、石细胞极少、可溶形固形物含量高),于是睢宁梨农把这些品种都叫“三水梨”。其共同特点是,肉质细嫩、爽口,风味浓甜似蜜,汁水特多,很受日本消费者欢迎。正宗的三水梨系列有6个品种,因最早培育的新水、幸水、丰水三个品系,统称为“三水”而得名。三水梨有一个共同的优点,即没有一般梨所具有的梨石细胞,因此果肉细腻,口感特别好。砂梨起源于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如黄花梨、湘南梨、金珠果等在湖北地区现在仍广为栽培。砂梨进入日本后,经多年选育、杂交改良,培育出许多优质新品种。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特别是九十年代以来,新一代砂梨品种陆续被引进、试种,而真正意义上的品种推广还是近几年的事情。
睢宁是梨栽培最适区之一,历史上“睢宁青梨”、“水壶子”等地方名品享誉黄河故道地区。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全省果树品种资源普查结果表明,睢宁境内梨品种资源170余份,占全省梨资源总份数的一半以上,是全省梨品种资源最丰富的县份。直至今天,睢宁仍有成片100年树龄以上的老梨树处于盛果期,堪称全省一绝、全国少有。
至2002年底,睢宁三水梨栽培面积超过12万亩,开辟了农民致富、农业增收的新路子,创造了新品种推广速度、质量和成果三个全国第一,引起上级领导和省内外专家的高度关注。三水梨现已列为睢宁农业的主导产业,被农业部认定为“长江中下游及沿海优势梨产业带重点县”,已申获“中国三水梨之乡”称号。
D. 广东的佛山名字的由来跟佛教有关系吗
佛山古称季华乡。东晋隆安二年(公元三九八年),剡宾国(现克什米尔)的三藏法师达昆耶舍尊者航海东来,在境内塔坡岗上(即今塔坡街),建寺传授佛教。他回国后,随着时间推移,寺宇倒塌。至唐贞观二年(公元628年)乡人在塔坡出上掘地,得铜佛三等,就在岗上重建寺,供奉三尊铜佛。从此把季华乡改名为佛山,这是佛山得名的由来,所以佛山有这样一句传统谚语:“未有佛山,先有塔坡”。到元末,这寺毁于战火。
明洪武二十四年,乡人再重建寺宇,但这时塔坡岗附近,已逐渐有居民建筑房舍聚居,不便于建筑佛寺,击择地于郊重建(旧名石阁,现郊区环市公社朝东生产大队所属范围,即佛山地委党校现址的一部分),命名为塔坡古寺。到清光绪年间,寺僧勤安入京作法事,为慈德太后祝寿,得御赐佛经一批,勤安又在京募捐扩建佛寺,在寺内增建藏经楼贮藏这批佛经,所以塔坡古寺又称为经堂古寺。至于原来的塔坡寺,由乡人在此改建为古庙。供奉东岳大帝神象,改名为塔坡庙。
后来年代久远,经过多次返修,为纪念这一佛山初地,在重修时,乡人特别在底前状卜,嵌上两块石块, 一块刻着“佛山初地”,另一块刻着“牧唱遗风” (古代佛山有八景,其中一景就叫“塔坡牧唱”)。另外,在庙前的水井上安上一块石牓,刻有“佛山、贞观二年”等字样。
这些石刻的历史文物,在解放后已被佛山市博物馆拆去祖庙保存起来了。
还有一种说法就是,黄飞鸿的佛山无影脚。
你看黄飞鸿的电影,就是说黄飞鸿是在佛山的。
因此的来这个名字。
E. 三江汇流,是三水名字的来源。三江,指的是北江 绥江 还有什么江
还有西江
F. 佛山的由来
佛山得名的由来
佛山古称季华乡。东晋隆安二年(公元三九八年),剡宾国(现克什米尔)的三藏法师达昆耶舍尊者航海东来,在境内塔坡岗上(即今塔坡街),建寺传授佛教。他回国后,随着时间推移,寺宇倒塌。至唐贞观二年(公元628年)乡人在塔坡出上掘地,得铜佛三等,就在岗上重建寺,供奉三尊铜佛。从此把季华乡改名为佛山,这是佛山得名的由来,所以佛山有这样一句传统谚语:“未有佛山,先有塔坡”。到元末,这寺毁于战火。
明洪武二十四年,乡人再重建寺宇,但这时塔坡岗附近,已逐渐有居民建筑房舍聚居,不便于建筑佛寺,击择地于郊重建(旧名石阁,现郊区环市公社朝东生产大队所属范围,即佛山地委党校现址的一部分),命名为塔坡古寺。到清光绪年间,寺僧勤安入京作法事,为慈德太后祝寿,得御赐佛经一批,勤安又在京募捐扩建佛寺,在寺内增建藏经楼贮藏这批佛经,所以塔坡古寺又称为经堂古寺。至于原来的塔坡寺,由乡人在此改建为古庙。供奉东岳大帝神象,改名为塔坡庙。
后来年代久远,经过多次返修,为纪念这一佛山初地,在重修时,乡人特别在底前状卜,嵌上两块石块, 一块刻着“佛山初地”,另一块刻着“牧唱遗风” (古代佛山有八景,其中一景就叫“塔坡牧唱”)。另外,在庙前的水井上安上一块石牓,刻有“佛山、贞观二年”等字样。
这些石刻的历史文物,在解放后已被佛山市博物馆拆去祖庙保存起来了。
G. 佛山名字由来佛山为什么叫佛山
佛山名字由来:
根据碑文记载,东晋曾有剡宾国僧人达毗耶舍,在此讲经及建过经堂。乡人于是建井取水,并在岗上重建塔坡庙寺,供奉三尊铜佛。人们认为这里是佛家之山,于是名为佛山。
佛山是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 ,其市区历史上是中国天下四聚、四大名镇之一,有陶艺之乡、武术之乡、粤剧之乡之称, 是中国龙舟龙狮文化名城, 粤剧的发源地,岭南文化分支粤文化的发源地和兴盛地、以及传承地之一。
(7)三水名字的由来扩展阅读:
佛山文化语言:
1、禅城区境内通用粤方言。
2、南海区境内除和顺镇(已并入里水镇)、松岗镇(已并入狮山镇)个别村的极少数人操客家方言外,主要使用粤方言 。
3、三水区境内绝大部分地区讲广州方言,大塘镇六和片多数村落讲客家方言,南山镇也是客家人聚居点 ,约占全区总人口的3%。这些客家大部分是清代从嘉应州等地迁来六和镇 。
4、高明区境内主要使用粤方言,少数使用客家方言。
5、顺德区境内通用粤方言。
H. 广东佛山三水为何得名
三水区白坭镇银洲贝丘遗址证明,早在4,000多年前的新石器时代,三水这块土地上已有人类居住活动。据西江、北江、绥江汇流(三江汇流)旧志载:三水之地,秦时属南海郡。西汉至东晋属番禺、四会县。隋、唐以后中地农民起义风起云涌,三水地区远离所属县治,官府鞭长莫及,成为“冲、难之区”。明王朝为了绥靖边远,有利统治,遂于嘉靖五年(1526年)分割南海县34图;高要县17图设置新县,隶属广州府。因县治所在地河口控西、北、绥三江汇流,取“三水合流”之意,定县名为三水。
I. 谁知道"三水"的来历
因县治所在地河口控西、北、绥三江汇流,取“三水合流”之意,定县名为三水。
三水区白坭知镇银洲贝丘遗址证明,早在4000多年前的新石器时代,三水这块土地上已有人类居住活动。据旧志载:三水之地,秦时属南海郡。
西汉至东晋属番禺、四会县。隋、唐以后中地农民起义风起云涌,三水地区远离道所属县治,官府鞭长莫及,成为“冲、难之区”。明朝为了绥靖边远,有利统治,遂于嘉靖五年(1526年)分割南海县34图;高要县17图设置新县,隶属广州府。
(9)三水名字的由来扩展阅读
三水区地形地貌复杂,有低山、岗地、平原、洼地等,在土地利用上具内有多样性。三水区地形狭长,南北相距68km,东西相距30km,地势自西北向东南倾斜,属半丘陵区。西北部多为200~300m的低山高丘,最高峰西平岭海拔591m。
东部、中部、南部均为低壑丘陵台地,河涌纵横,土地肥沃;西北部为低山高丘,土壤母质为砂砾岩、容变质砂岩、花岗岩及石灰石等,约占全区土地面积的8%。
分布于全区各地的丘陵区,均为砂岩、沙页岩、砾岩赤红壤等组成,约占24.4%。其余为泥沙冲积平原和河网地带,土地肥沃。形成了“三山二水五分田”的土地分布格局。
J. 佛山地名的由来
佛山地名由来
佛山古称季华乡。东晋隆安二年(公元三九八年),剡宾国(现克什米尔)的三藏法师达昆耶舍尊者航海东来,在境内塔坡岗上(即今塔坡街),建寺传授佛教。他回国后,随着时间推移,寺宇倒塌。至唐贞观二年(公元628年)乡人在塔坡出上掘地,得铜佛三等,就在岗上重建寺,供奉三尊铜佛。从此把季华乡改名为佛山,这是佛山得名的由来,所以佛山有这样一句传统谚语:“未有佛山,先有塔坡”。到元末,这寺毁于战火。
明洪武二十四年,乡人再重建寺宇,但这时塔坡岗附近,已逐渐有居民建筑房舍聚居,不便于建筑佛寺,击择地于郊重建(旧名石阁,现郊区环市公社朝东生产大队所属范围,即佛山地委党校现址的一部分),命名为塔坡古寺。到清光绪年间,寺僧勤安入京作法事,为慈德太后祝寿,得御赐佛经一批,勤安又在京募捐扩建佛寺,在寺内增建藏经楼贮藏这批佛经,所以塔坡古寺又称为经堂古寺。至于原来的塔坡寺,由乡人在此改建为古庙。供奉东岳大帝神象,改名为塔坡庙。
后来年代久远,经过多次返修,为纪念这一佛山初地,在重修时,乡人特别在底前状卜,嵌上两块石块, 一块刻着“佛山初地”,另一块刻着“牧唱遗风” (古代佛山有八景,其中一景就叫“塔坡牧唱”)。另外,在庙前的水井上安上一块石牓,刻有“佛山、贞观二年”等字样。
这些石刻的历史文物,在解放后已被佛山市博物馆拆去祖庙保存起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