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名字百科 > 攀枝花名字的由来

攀枝花名字的由来

发布时间:2021-04-11 04:38:10

1. 攀枝花名字的由来`

攀枝花,学名木棉,在广东地区称为英雄花,而在西南地区的少数民族地区,因为这种花的果实需要在它成熟之前攀上枝头去采摘,否则果实就爆裂开来了,攀上枝头去采摘的花,当地人就称之为攀枝花。
1965年3月4日,当时负责考察川滇交界地区钢铁基地建设的人回到了中央,当时毛泽东问考察队的人:“那地方叫什么名字?”回答是:“这地方没名字,只有一个7户人家的小村庄,村子里有一棵树,叫攀枝花。”毛泽东笑到:“那就叫它攀枝花吧!”因此,攀枝花这个地名由此而得来。
在钢铁基地建设之初,因为备战需要地名暂为渡口,1987年国务院正式批准“渡口市”更名为“攀枝花市”。
经过了40多年的发展,攀枝花已经成为了川滇交界地带的一座繁荣的城市。

2. 攀枝花名字的来历

因为那里有一颗树叫攀枝花,因树得名

3. 知道攀枝花的命名由来吗

1954年6月,南京大学地质系教授许克勤带着师生在金沙江畔进行暑期找矿实习,他们并没有想到这次实习竟然成就了一座城市。许教授带领的队伍在川滇交界的金沙江畔兰家火山一带,偶然发现了储量达数亿吨的钒钛磁铁巨型矿藏。这一惊人发现震动了当时的地质部部长李四光。1956年初,他将此事汇报给毛泽东。毛泽东听了汇报,问:“那里叫什么名字?”众人都回答不上来,只知道那里有7户人家和一棵大树,树的名字叫攀枝花。毛泽东说:“那就把那里命名为攀枝花吧!”
各种说法:
攀枝花最开始不叫攀枝花!是叫渡口市!后来才改名叫攀枝花的!
最开始就是叫攀枝花的~~后来建设攀钢那个时期改成渡口~是因为那个年代考虑的国防的问题~说攀枝花把攀钢的位置暴露的太明显~所以改叫渡口~后来才又改回来的!!
攀枝花特区——渡口市——攀枝花市
这是转变过程
渡口是为了战略保密,1986年改回原名攀枝花。这就是为什么攀枝花的火车站离市区那么远的原因。也是出于战略考虑。
渡口市区内到处生长着高大挺拔的攀枝花树(攀枝花又称木棉花、英雄花),开花时娇艳粗犷,无一片绿叶,气质卓越,深受当地人民喜爱。
1987年1月,经国务院批准更名为攀枝花市,成为中国唯一以花命名的城市。
原渡口市银江公社(银江乡)所在地因当地攀枝花小学内的一棵百年攀枝花树而得名"攀枝花"。课间常有众多学生在树上玩耍:打秋千、钻树洞等,1976年因学校的火灾而被毁。渡口市改名攀枝花市后,“攀枝花”改名为“小攀枝花”。

4. 攀枝花城市名的来历

攀枝花市是由最早的攀枝花村演变而来,1987年1月23日,经国务院批准,渡口市更名为“攀枝花市”。

攀枝花位于金沙江畔,原名上、下坝村,形成于清朝同治八年(1869年)前后,因村口有一株古老而高大的攀枝花树,遂称“攀枝花村”。

“攀枝花”村名最早见诸地图,是民国二十九(1940年)4月出版的《川康边政资料辑要》中的《宁属各县(盐边县)概况资料辑要》。

(4)攀枝花名字的由来扩展阅读

攀枝花,地处中国西南川滇结合部,位于四川最南端,北距成都614公里,南至昆明273公里,西连丽江、大理。

地处攀西裂谷中南段,属浸蚀、剥蚀中山丘陵、山原峡谷地貌;夏季长,四季不分明,而旱、雨季分明;全市总面积7440.398平方千米,下辖3个区、2个县;2017年户籍人口109.44万人。

攀枝花市是全国唯一以花命名的城市,享有“花是一座城,城是一朵花”的美誉;攀枝花是万里长江上游第一城,金沙江、雅砻江在此交汇。

攀枝花是四川南向门户,是四川通往南亚、东南亚的最近点;攀枝花是四川唯一的亚热带水果生产基地,盛产芒果、枇杷、莲雾、石榴、草莓、樱桃等特色水果,一年四季鲜果不断。

考古发现证明,攀枝花是人类活动较早的地区之一;除邻近地区已发现的“元谋人”、“蝴蝶人”遗迹外,在攀枝花市内发现了距今约1.8万年-1.2万年前的回龙洞古人类遗址。

攀枝花也是原始人类南北迁徙、东西交往的走廊。这里的人类活动,最早见于文字的有:《史记·黄帝本纪》关于黄帝次子昌意降居若水(今雅砻江下游及其与金沙江汇合后的一段河道),并生帝颛顼的神话;《尚书·周书·牧誓》关于居住在这一带地方的髳、微、濮人参加武王伐纣的传说。

按《禹贡》分区,市境古属梁州。周代,地随梁州并入雍州。

攀枝花市地处攀西裂谷中南段,属浸蚀、剥蚀中山丘陵、山原峡谷地貌,具有山高谷深,盆地交错分布的特点,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倾斜。

山脉走向近于南北,是大雪山的南延部分。海拔最高点位于盐边县境内的柏林山穿洞子(4195.5米),最低点位子仁和区平地镇师庄(937米),相对高差3258.5米,一般相对高差1500米-2000米。

5. “攀枝花”的来历

▲“攀枝花”的来历:
攀枝花市位于四川西南边陲、雅砻江与金沙江汇合处,是四川一座新兴的钢铁工业城市。1965年为开发攀枝花铁矿资源,着手组建城市,初名为攀枝花特区,后正式建市时定名为渡口市,以后又改名攀枝花市。该市在同纬度地区中是一个独具南亚热带风光的城市,市区内到处生长着高大挺拔的攀枝花树(木棉花树),攀枝花市因此得名。 攀枝花早在‘元谋人”时代就有人类活动。境内发现的“回龙湾智人洞穴”和大量文物,就是新石器时代文化遗迹的佐证。三国时期诸葛亮南征“五月渡沪”和南丝绸之路均途经这里,无数先民在此留下过历史的足迹,如挂榜的望月楼、拉鮓古渡、方山诸葛营已成为人们参观怀古的景点。 攀枝花市气候干燥、炎热,四季不分明,只有雨季和旱季之分。每年6——10月为雨季,11——第二年5月为旱季,年平均气温20.3度,无霜期达350天,全年日照时间长达2300——2700小时,因此,攀枝花市又有“太阳城”的美称。 攀枝花市是四川一座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宝库,这里有着丰富的矿产、水力和农业资源。已探明的钒钛磁铁矿储量达一百亿吨,是全国四大铁矿之一。矿石中共生的钒、钛储量,钒资源列全国第一,居世界第三位;钛资源居全世界第一位。煤的储量为十二亿吨。水力资源十分丰富,正在建设中的二滩电站,建成投产后将成为中国最大的水电站。攀枝花市的气候条件和地形地貌适于发展立体农业,粮食作物一年三熟;出产芒、香蕉、木瓜等热带水果;半山地区有发展畜牧业的优良草场;高山地区森林资源丰富,林木可采伐量达一千七百万立方米。 有攀西第一洞之称的龙潭溶洞,坐落在米易城北的宁华乡龙塘沟,地处龙肘山半山腰,傍依蜿蜒曲折的安宁河。距攀枝花100公里,距西昌135公里,距二滩70公里,距108国道6公里,距最近的青杠火车站7公里。
▲攀枝花详细历史:
攀枝花历史悠久,攀枝花早在“元谋人”时代就有人类活动。境内发现的“回龙湾智人洞穴”和大量文物,就是新石器时代文化遗迹的佐证。三国时期诸葛亮南征“五月渡泸”和南丝绸之路均途经这里,无数先民在此留下过历史的足迹,如挂榜的望月楼、拉乍古渡、方山诸葛营已成为人们参观怀古的景点。
攀枝花建市时间虽短,但有文字记载的历史却在2000年以上。由于辖境是先后从四川、云南两省5县划入,各地建置沿革不同,境土隶属关系复杂,建市后境域变迁也较大。
攀西裂谷一带地方是人类最早活动的一个区域,也是原始人群南北迁徙、东西交往的走廊。这里的人类活动,最早见于文字的有:《山海经·海内经》关于黄帝长子昌意降居若水(今雅砻江下游及其与金沙江汇合后的一段河道),并生帝颛顼的神话;《尚书·周书·牧誓》关于居住在这一带地方的髳、微、濮人参加武王伐纣的传说。按《禹贡》分区,市境古属梁州。周代,地随梁州并入雍州。周慎靓王五年(公元前316年),秦灭蜀后,《史记正义》说:“蚕丛(蜀)国破,子孙居姚嶲间(包括市境一带地方)。”周赧王三十年(前285年),秦惠文王派蜀守张若取笮及其江南地,最早在这里设置过郡、县,“至汉兴而罢”。汉元光六年(前129年),武帝刘彻派司马相如招抚嶲夷,“西至沫(大渡河)、若水,桥孙水(安宁河),以通邛、笮”。西夷归附后,汉朝又曾在这里“置一都尉,十余县,属蜀(郡)”(《史记·司马相如列传》)。秦代和汉元光年间两次于此设置的政区,辖有市境。
汉武帝为开拓西南边区和改善从西南通往国外的商道,于元鼎六年(前111年),遣军征讨,杀邛君,诛笮侯,平定劳浸、靡莫,降服滇国,击败昆明部落,在今攀西至云南楚雄境内,设置了越嶲郡及下属的15县。今米易安宁河西山地(以下简称河西地)属邛都县境域。安宁河谷以东地(以下简称河东地)为会无县辖区。今盐边县西境(即原大坪子,以下简称大坪地)是遂久县领地。盐边其余地方及原划归市属的金沙江北地(以下简称江北中部地)为大笮县境。原会理县红格地方(以下简称江北东部地)是三绛(后讹为缝)县的部分区域。原华坪县的巴关河一带地方(以下简称江北西部地),为姑复县辖境。今仁和区金沙江南各乡地(以下简称江南地),属于蜻蛉县。
西汉确定的这种隶属关系,历经王莽新朝、公孙述成家王朝,直至东汉,均未改变。三国蜀汉,将大笮并入定笮,又割越嶲郡之姑复县、蜻蛉县入益州下新置的云南郡建制。市境除江北中部地改属定笮县外,余仍旧制。遂由原一郡七县之地,变为两郡七县之境。至西晋,三绛并入会无,姑复并入遂久。又以益州过大,分其原辖的南中四郡,另立宁州,云南郡转隶于宁州。之后,宁州废而复置,并划越嶲郡由其管辖。市境江北东部地改属会无县,江北西部地转隶遂久县,由益州两郡六县属地改为宁州两郡五县辖境。到了东晋,桓温灭成汉后,在复西晋之旧的基础上,越嶲郡虽新置了县区,并将郡治所从邛都迁至会无,但市境隶属仍如西晋。东晋宁康元年(公元373年),前秦势力向南扩张,占领了东晋的益、宁等州,淝水之战前秦失败后,即于东晋太元十年(385年)撤回北方,东晋恢复了西南地区。元兴元年(402年),谯纵乘桓玄叛晋时,据益州自立,称成都王,义熙九年(413年)被东晋朱石龄攻灭。前秦统治今市境12年,谯纵割据9年。由于时间短暂,隶属关系无更改。
公元420年,刘裕代晋,在南方建立刘宋王朝。其版图包括益、宁两州。益州越嶲郡治所由会无徙还邛都。撤销了平乐郡及其属县,又分姑复县为东姑复、西姑复两县。今市境除河西地重属邛都,大坪及江北西部地隶于东姑复县外,其余未变;为益、宁两州,越嶲、云南、兴宁3郡,邛都、会无、定笮、蜻蛉、东姑复5县的辖地。刘宋末期,益州越嶲郡境内“蛮僚恃险,乍服乍叛”(《太平环宇记》引《十道志》),属县均废;宁州各地,以爨氏为首的南中大姓,又“恃远擅命”,“自王蛮方”(《南齐书·州郡志》、《爨世家》)。到南齐统治时(479年),仅设越嵩僚郡,下无属县。南梁建立不久,北魏王国于天监十三年(514年)一度派兵侵入益、宁两州,但旋即北撤。梁派肖纪为益州刺史,“在蜀十七年,南开宁州、越嶲”(《资治通鉴·梁纪》),置嶲州,又于市境河西地及德昌境置西泸县,到梁简文帝大宝(550—551年)后复为爨氏所据。
北魏分裂为东、西两个政权后,西魏王国乘南梁内战,肖纪东下争帝之机,于承圣元年(552年)派兵侵入益、宁及嶲州部分地方,虽有“西南夷感怀允洽”(《彰德尉迟迥庙碑》)的说法,但并未能实际控制爨氏占据的今市境一带区域。北周建朝后,经过保定四年(564年)、天和三年(568年)两次军事征讨,才占领了越嶲地方。在定笮境置定笮镇,大坪及江北中部地归其节制,河西地曾先后为其所设的严州平乐郡、宣化郡可泉县辖境。除此,河东地、江北东部地、江北西部地,以及江南地,仍为爨氏所据。隋初,仍置严州,旋改称西宁州、嶲州,复为越嶲郡。废北周所设严州五郡,另置五县为越嶲郡属县。市境大坪及江北中部地仍归定笮镇节制,河西地属可泉县,河东地及江北东部地为新置的会川县辖区。江北西部地及江南地,仍为爨氏控制。唐朝大力经略西南,改越嶲郡为嶲州,置都督府,再改州为郡,依旧都督府。越嶲郡共领九县,市境河西地为西泸县境,河东地为会川县辖区,江北东部地隶于和集县,大坪、江北中、西部地在一度为牢州及松外、寻声县境域后,改属于昌明县。唐以越嶲为基地,政治招抚和军事征伐并用,恢复宁州,改称为郎州、戎州,又设姚州于弄栋川,并皆置都督府。市境江南地,初属西濮州的蜻蛉县辖地,后为西利(微)州十部县境域,并转隶于姚州。唐天宝九年(750年),南诏地方割据政权占领姚州,至德二年至乾元元年(757—758年),又进据嶲州,今米易,当时名诺赕,隶于会川都督府清宁郡。盐边县境内有松外城,是剑川节度香城郡的辖区。江北西部地是剑川节度善巨郡的境域。江南地则属弄栋节度控制区。之后,继南诏统治这里的大长和、大天兴(兴源)、大义宁地方割据政权,基本上沿袭这种建置。五代后晋天福二年(937年),段思平灭大义宁,建立大理国,市境河西地为巴翠部、落兰部领地,隶于建昌府。河东及江北东部地为绛部活动区域,属会川府境。大坪及江北中西部地,有如库部,是善巨郡地。
蒙古汗国(元朝前身)灭大理段氏政权,在宪宗四年(南宋宝讠右二年,1254年)占领今攀西地区。元代建朝后,在此置罗罗斯宣慰司和都元帅府,下领路、州(府)、县,隶于云南行中书省。市境河西地属定昌路(后并为德昌路)普济州、威龙州境。河东地属会川路武安州辖区。江北东部地属黎溪州。江北中部及大坪地,属柏兴府润盐县辖区。江北西部地,隶于丽江路军民宣慰司北胜府。江南地为大理金齿等处宣抚司、都元帅府所属的大理路姚州大姚县辖区。
明洪武十五年(1382年),罢罗罗斯宣慰司,将其地由云南划归四川承宣布政使司管辖。在此另置四川行都指挥使司,下领五卫、八所、四长官司。市境河西地属建昌卫军民指挥使司的普济、威龙两州(后改长官司)辖区。河东地是会川卫守御迷易千户所领地。江北东部地属黎溪州境。大坪及江北中部地,为盐井卫打冲河守卫中左所(后分为五)和马喇长官司的辖区。江北西部地,是云南承宣布政使司北胜直隶州境域。江南地则是属云南姚安府姚州大姚县辖地。市境至此分属于川、滇两大政区。
康熙二十年(1681年)平定“三藩之乱”后,清政府才实际控制这一带地方。雍正六年(1728年),在此置宁远府,隶于四川行省,并设西昌、冕宁、盐源、昭觉县和会理州,为府的下属政区。乾隆二十六年(1761年)改守御迷易千户所为巡检司,并入会理州。嘉庆二十二年(1817年),从盐源县分置阿所拉巡检司。宣统元年(1909年),升为盐边厅,直隶宁远府。故市境河西地为西昌县属之普济、威龙两长官司领地,河东地为会理州迷易巡检司境,江北东部地为会理州辖区,原大坪及江北中部地,是盐边厅的境域。云南行省方面,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并永北直隶厅所属的旧衙坪、华荣庄两经历署为荣坪县,后改为华坪县。市境江北西部地为华坪县辖区,江南地是大姚县的北境。
进入民国,市境仍分属川滇两省。元年(1912年),改迷易为会理分州。二年(1913年),升盐边厅为县,在大姚北境设苴却行政委员,并改会理州为县。九年(1920年),改迷易为会理分县。十八年(1929年),在苴却行政区设永仁县。二十四年(1935年),改宁远府为四川省第十八行政督察区。二十八年(1939年),市境金沙江以北、巴关河以东地,随第十八行政督察区划入新建立的西康省,为其第三行政督察区属地。三十年(1941年),置德昌设治局,三十四年(1945年)升为县。市境河西地由西昌县属转为德昌县辖,河东及江北东部地为会理县境,大坪及江北中部地仍是盐边县区域。以上属于西康省辖区。江北西部地为华坪县境,江南地由大姚县境转为永仁县辖地,由云南省管辖。
解放后,1951年在会理、德昌部分地区,建立迷易县,次年更名为米易县,隶于西康省西昌专区。1955年,西康省撤销,会理、米易及盐边等县,随西昌专区重隶四川省。市境江北西部地,初属云南省丽江专区华坪县,江南地属楚雄专区永仁县。1958年,合永胜、华坪两县为永华县,永仁县并入大姚县,市境两地亦随之改属。1961年,重新恢复华坪县及永仁县建制,市境江北西部地重隶华坪,江南地仍属永仁。这种隶属关系,一直继续至攀枝花建市之前。
1965年2月5日,中共中央、国务院作出《关于成立攀枝花特区人民委员会的批复》。3月20日,攀枝花特区人民委员会正式成立。4月,国务院批复四川省人民委员会的请示,同意攀枝花特区对外改称渡口市,地跨金沙江两岸。1974年10月,经国务院批准把云南省永仁县的平地、大龙潭公社划归渡口市。1978年7月,四川省决定将会理县的红格、新九、猛新三个公社和和爱公社的4个生产大队划归渡口市辖。同年10月,四川省报经国务院批准,将西昌专区的米易县和盐边县划为渡口市辖县。
1987年1月,经国务院批准更名为攀枝花市,成为中国唯一以花命名的城市。

6. 攀枝花市名字的由来

攀枝花市是由最早的攀枝花村演变而来,1987年1月23日,经国务院批准,渡口市更名为“攀枝花市”。

攀枝花位于金沙江畔,原名上、下坝村,形成于清朝同治八年(1869年)前后,因村口有一株古老而高大的攀枝花树,遂称“攀枝花村”。

1965年2月5日,中共中央、国务院正式批复同意成立攀枝花特区。4月22日,为了便于保密,国务院下发《关于攀枝花特区更名问题的批复》,同意将攀枝花特区改名为“渡口市”。

3月4日,毛泽东主席在冶金部部长吕东、攀枝花特区总指挥徐驰呈送的《加强攀枝花工业区建设的报告》上批示:“此件很好。”由此,攀枝花市将这一天定为“攀枝花开发建设纪念日”,亦即攀枝花建市纪念日。

(6)攀枝花名字的由来扩展阅读:

历史沿革

1965年设市时,将云南省永仁县原辖仁和区的18个公社、大田区的9个公社、丽江专区华坪县大兴区的7个公社、三阳区的3个公社和四川省西昌专区盐边县同德区和务本区各2个公社,会理县红格区的新民、安宁2个公社划入,经渡口市人民委员会决定,将以上划入的43个公社,建置大河、大田、金江、玉泉4个区。

1973年2月,经省委批准决定撤销大田、大河、玉泉、金江4个区建制,另行组建了东区、西区和郊区。东区所辖炳草岗是全市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市委、市政府设在此处。

1974年10月,国务院批复,将云南省永仁县的平地公社(不含落水涧、大麻塘、小石桥3个生产队)和大龙潭公社,划归渡口市郊区管辖。

1978年7月,省革委批复同意将会理县红格区所属的红格、新九、猛新3个公社,和爱公社的4个生产大队,划归渡口市郊区管辖。同年10月,经国务院批准,原属西昌专区的米易、盐边两县划归渡口市。

7. 攀枝花的名字有什么来历

攀枝花即木棉。木棉花是广州市、高雄市、攀枝花市的市花。
【科名】木棉科
【别名】也称为 红棉、英雄树
【拉丁学名】 Gossampianus malabarica (DC.) Merr.
【形态特征】
落叶大乔木,高达25米;幼树干或老树枝条有短粗的圆锥状刺;侧枝平展。掌状复叶有5~7个小叶;小叶具柄,长10~16厘米,宽4~5.5厘米,无毛;叶柄长12~18厘米。花簇生于枝端,先叶开放,直径约10厘米,红色或橙红色;花萼杯状,长3~4.5厘米,厚,常5浅裂;花瓣长8~10厘米;雄蕊多数,合生成短管,排成3轮,最外轮的集生为5束;子房5室。蒴果长10~15厘米,木质,裂为5瓣,内而有绵毛;种子倒卵形,光滑。
木棉树主干通直挺拔,枝条平展,树冠伞形,自然树形优美,春天先花后叶,花大,瓣红蕊黄,极美丽,每朵花就象一团烧得正旺的火,远远望去整个树冠就象用红花铺成,极为壮观。花后长出翠绿的掌状复叶也很美观。可观花,观枝、观干及绿叶,是一种造形特殊的园景树,适合公园、庭院、四旁及行道树种植,也可嫁接矮化作盆栽。

8. 攀枝花市名字的来历

考古发现证明,攀枝花是人类活动较早的地区;除邻近地区已发现的“元谋人”、“蝴蝶人”遗迹外,在攀枝花市内发现了距今约1.8万年~1.2万年前的回龙洞寺古人类遗址。

攀西裂谷一带地方是人类最早活动的一个区域,也是原始人群南北迁徙、东西交往的走廊。这里的人类活动,最早见于文字的有:《山海经·海内经》关于黄帝长子昌意降居若水(今雅砻江下游及其与金沙江汇合后的一段河道),并生帝颛顼的神话;《尚书·周书·牧誓》关于居住在这一带地方的髳、微、濮人参加武王伐纣的传说。

按《禹贡》分区,市境古属梁州。周代,地随梁州并入雍州。

周慎靓王五年(公元前316年),秦灭蜀后,《史记正义》说:“蚕丛(蜀)国破,子孙居姚嶲间(包括市境一带地方)。”周赧王三十年(前285年),秦惠文王派蜀守张若取笮及其江南地,最早在这里设置过郡、县,“至汉兴而罢”。

汉元光六年(前129年),武帝刘彻派司马相如招抚嶲夷,“西至沫(大渡河)、若水,桥孙水(安宁河),以通邛、笮”。西夷归附后,汉朝又曾在这里“置一都尉,十余县,属蜀(郡)”(《史记·司马相如列传》)。秦代和汉元光年间两次于此设置的政区,辖有市境。

汉元鼎六年(前111年),在今攀西至云南楚雄境内,设置了越嶲郡及下属的15县。

三国蜀汉,将大笮并入定笮,又割越嶲郡之姑复县、蜻蛉县入益州下新置的云南郡建制。市境除江北中部地改属定笮县外,余仍旧制。遂由原一郡七县之地,变为两郡七县之境。

至西晋,三绛并入会无,姑复并入遂久。又以益州过大,分其原辖的南中四郡,另立宁州,云南郡转隶于宁州。之后,宁州废而复置,并划越嶲郡由其管辖。市境江北东部地改属会无县,江北西部地转隶遂久县,由益州两郡六县属地改为宁州两郡五县辖境。

公元420年,刘裕代晋,在南方建立刘宋王朝。其版图包括益、宁两州。益州越嶲郡治所由会无徙还邛都。撤销了平乐郡及其属县,又分姑复县为东姑复、西姑复两县。今市境除河西地重属邛都,大坪及江北西部地隶于东姑复县外,其余未变;为益、宁两州,越嶲、云南、兴宁3郡,邛都、会无、定笮、蜻蛉、东姑复5县的辖地。

刘宋末期,益州越嶲郡境内“蛮僚恃险,乍服乍叛”(《太平环宇记》引《十道志》),属县均废;宁州各地,以爨氏为首的南中大姓,又“恃远擅命”,“自王蛮方”(《南齐书·州郡志》、《爨世家》)。到南齐统治时(479年),仅设越嵩僚郡,下无属县。南梁建立不久,北魏王国于天监十三年(514年)一度派兵侵入益、宁两州,但旋即北撤。梁派肖纪为益州刺史,“在蜀十七年,南开宁州、越嶲”(《资治通鉴·梁纪》),置嶲州,又于市境河西地及德昌境置西泸县,到梁简文帝大宝(550—551年)后复为爨氏所据。

北魏分裂为东、西两个政权后,西魏王国乘南梁内战,肖纪东下争帝之机,于承圣元年(552年)派兵侵入益、宁及嶲州部分地方,虽有“西南夷感怀允洽”(《彰德尉迟迥庙碑》)的说法,但并未能实际控制爨氏占据的今市境一带区域。北周建朝后,经过保定四年(564年)、天和三年(568年)两次军事征讨,才占领了越嶲地方。在定笮境置定笮镇,大坪及江北中部地归其节制,河西地曾先后为其所设的严州平乐郡、宣化郡可泉县辖境。除此,河东地、江北东部地、江北西部地,以及江南地,仍为爨氏所据。

9. 攀枝花为什么叫攀枝花

我是土生土长的攀枝花人,攀枝花市原来叫渡口市,它位于与云南省华坪县交界的地方,这里的攀枝花树异常的多,所以叫攀枝花市,而且攀枝花市的市花就是攀枝花。攀枝花市有年年开花的苏铁、有西南最大的钢铁集团--攀钢,还有芒果、石榴等特产。而且攀枝花市也是全国唯一一个以花命名的城市。

麻烦采纳,谢谢!

阅读全文

与攀枝花名字的由来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岩名字寓意 浏览:278
制作名字的软件叫什么 浏览:460
好听的游戏情侣名字大全 浏览:856
姓名带薇的女孩名字 浏览:861
冬樱开头名字 浏览:168
晞彤这个名字寓意 浏览:446
猫咪名字大全phpwind 浏览:958
李性四个字的名字 浏览:956
lol好听的名字 浏览:909
善字开头的名字 浏览:295
张翊泽名字打分 浏览:389
带瑾的女孩高雅名字 浏览:886
2016女孩名字大全及寓意 浏览:170
三个字酒店名字 浏览:658
1999年12月18男孩名字 浏览:807
自己名字的含义作文 浏览:267
贷款公司小组名字大全 浏览:13
古代宫赋名字 浏览:934
四个人的微信群名字 浏览:300
怎么看名字五行缺啥 浏览:7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