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王者荣耀王昭君名字
王者你想玩王昭君,你可以妇儿名字叫凤梨凤梨千金,我一代不觉冰冻,你因为王昭君的技能就是一世冰冻,二招三四。就是主二家一大招跟那很厉害的。
『贰』 古代有个美女叫做王昭君..大家能告诉我昭君怎么解释呢
王昭君wánɡ zhāo jūn 与西施、貂蝉、杨玉环并称为中国古代四大美女,其中西施居首,是美的化身和代名词。四大美女享有“闭月羞花之貌,沉鱼尽雁之容”。“闭月、羞花、沉鱼、落雁”是一个个精彩故事组成的历史典故。“闭月”,是述说貂婵拜月的故事。“羞花”,说的是杨贵妃观花时的故事。“沉鱼”,讲的是西施浣沙时的故事。“落雁”,就是昭君出塞的故事。
王昭君,姓王名嫱,南郡秭归(今湖北省兴山县)人。匈奴呼韩邪单于阏氏。她是汉元帝时以“良家子”入选掖庭的。时,呼韩邪来朝,帝敕以五女赐之。王昭君入宫数年,不得见御,积悲怨,乃请掖庭令求行。呼韩邪临辞大会,帝召五女以示之。昭君“丰容靓饰,光明汉宫,顾影徘徊,竦动左右。帝见大惊,意欲留之,而难于失信,遂与匈奴。”(《后汉书》卷八十九《南匈奴传》)
王昭君于公元前52年出生于南郡秭归县宝坪村(今湖北省兴山县昭君村)。景帝在永安三年(公元260年)分秭归北界为兴山县,香溪为邑界,汉王嫱即此邑之人,故云昭君之县。其父王穰老来得女,视为掌上明珠,兄嫂也对其宠爱有加。王昭君天生丽质,聪慧异常,琴棋书画,无所不精,“娥眉绝世不可寻,能使花羞在上林”。昭君的绝世才貌,顺着香溪水传遍南郡,传至京城。公元前36年,汉元帝昭示天下,遍选秀女。王昭君为南郡首选。元帝下诏,命其择吉日进京。其父王穰云:“小女年纪尚幼,难以应命”,无奈圣命难违。公元前36年仲春,王昭君泪别父母乡亲,登上雕花龙凤官船顺香溪,入长江,逆汉水,过秦岭,历时三月之久,于同年初夏到达京城长安,为掖庭待诏。传说王昭君进宫后,因自恃貌美,不肯贿赂画师毛延寿,毛延寿便在她的画像上点上丧夫落泪痣。昭君便被贬入冷宫3年,无缘面君。公元前33年,北方匈奴首领呼韩邪单于主动来汉朝,对汉称臣,并请求和亲,以结永久之好。汉元帝尽召后宫妃嫔,王昭君挺身而出,慷慨应诏。呼韩邪临辞大会,昭君丰容靓饰,元帝大惊,不知后宫竟有如此美貌之人,意欲留之,而难于失信,便赏给她锦帛二万八千匹,絮一万六千斤及黄金美玉等贵重物品,并亲自送出长安十余里。王昭君在队队车毡细马的簇拥下,肩负着汉匈和亲之重任,别长安、出潼关、渡黄河、过雁门,历时一年多,于第二年初夏到达漠北,受到匈奴人民的盛大欢迎,并被封为“宁胡阏氏”,意为匈奴有了汉女作“阏氏”(王妻),安宁始得保障。
昭君出塞后,汉匈两族团结和睦,国泰民安,“边城晏闭,牛马布野,三世无犬吠之警,黎庶忘干戈之役”,展现出欣欣向荣的和平景象。公元前31年,呼韩邪单于亡故,留下一子,名伊屠智伢师,后为匈奴右日逐王。时,王昭君以大局为重,忍受极大委屈,按照匈奴“父死,妻其后母”的风俗,嫁给呼韩邪的长子复株累单于雕陶莫皋,又生二女,长女名须卜居次,次女名当于居次(“居次”意为公主)。公元前20年,复株累单于又死,昭君自此寡居。一年后,33岁的绝代佳人王昭君去世,厚葬于今呼和浩特市南郊,墓依大青山,傍黄河水。后人称之为“青冢”。
到了晋朝,为避晋太祖司马昭的讳,改称明君,史称“明妃”。
王昭君的历史功绩,不仅仅是她主动出塞和亲,更主要的是她出塞之后,使汉朝与匈奴和好,边塞的烽烟熄灭了50年,增强了汉族与匈奴民族之间的民族团结,是符合汉族和匈奴族人民的利益的。她与她的子女后孙以及姻亲们对胡汉两族人民和睦亲善与团结做出了巨大贡献,因此,她得到历史的好评。元代诗人赵介认为王昭君的功劳,不亚于汉朝名将霍去病。昭君的故事,成为我国历史上流传不衰的民族团结的佳话。
据统计,古往今来,反映王昭君的诗歌有700余首,与之有关的小说、民间故事有近40种,写过昭君事迹的著名的作者有500多人,古代有李白、杜甫、白居易、李商隐、蔡邕、王安石、耶律楚材等,近现代的有郭沫若、曹禺、田汉、翦伯赞、费孝通、老舍等。
一千九百多年来,生长在巴山楚水地区的一个山中女子——王昭君,竟引起历代文人的心灵共鸣,把中国文坛搅得风雷激荡。这正是因为南方巴楚文化与北方华夏文化交汇的光环,投射在昭君这个创作本体上,反映出了夺目光彩。
新中国创建者之一的董必武,为王昭君题写了一首七绝,此诗对历史的昭君作了总结性的评价,也对昭君的思想、见识、行动作了赞颂。诗为:“昭君自有千秋在,胡汉和亲识见高。词客各抒胸臆懑,舞文弄墨总徒劳。”从此,王昭君一抹满脸的泪水和愁云,以一个愉悦的民族的和睦使者的形象出现在人们面前,表达了全国各族人民团结一致的愿望。
附(资料由无常冥使供):昭君《怨词》
《怨词》
秋木萋萋,其叶萎黄,有鸟处山,集于芭桑。
养育毛羽,形容生光,既得行云,上游曲房。
离宫绝旷,身体摧藏,志念没沉,不得颉颃。
虽得委禽,心有徊惶,我独伊何,来往变常。
翩翩之燕,远集西羌,高山峨峨,河水泱泱。
父兮母兮,进阻且长,呜呼哀哉!忧心恻伤。
转嫁继子,服毒而死
大阏氏的长子雕陶莫皋继承了单于的职位,依照匈奴的礼俗,王昭君成了雕陶莫皋的妻子。年轻的单于对王昭君更加怜爱,夫妻生活十分恩爱甜蜜,接连生下两个女儿,长女叫云,次女叫当,后来分别嫁给匈奴贵族。
雕陶莫皋与王昭君过了十一年的夫妻生活而去世,这时是汉成帝鸿嘉元年,王昭君已经三十五岁,正是绚烂的盛年,不必再有婚姻的绊系,好整以暇地参予匈奴的政治活动,对于匈奴与汉廷的友好关系,着实产生了不少沟通与调和的作用!
王昭君的兄弟被朝廷封为侯爵,多次奉命出使匈奴,与妹妹见面,王昭君的两个女儿也曾到长安还入宫侍候过太皇太后,这位太皇太后就是汉元帝的皇后,她有个著名的侄子王莽,先谦躬下士博取虚名,后玩了一套所谓尧、舜、禹时代的“禅让制”,夺取西汉政权,建立“新”。可惜匈奴单于认为“不是刘氏子孙,何以可为中国皇帝?”于是边疆迭起,祸乱无穷。
眼看自己创造的和平岁月毁于一旦,王昭君在幽怨凄清绝望中死去,葬在大黑河南岸,墓地至今尚在,在今内蒙古包头西南五十里的黄河岸边,据说入秋以后塞外草色枯黄,惟王昭君墓上草色青葱一片,所以叫“青家”。
关于“青家”也另有解释:《筠廓偶笔》:“王昭君墓无草木,远而望之,冥蒙作青色,故云青家。”《塞北纪游》上也说:“塞外多白沙,空气映之,凡山林村阜,无不黛色横空,若泼浓墨,昭君墓烟垓朦胧,远见数十里外,故曰青家。”
历来提到“青家”的诗句很多。如白居易的“不见青家上,行人为浇酒。”杜牧的“青家前头陇水流,燕支山下暮云秋。”
王昭君在历史上又被称为“明妃”,系西晋时,为避司马昭的讳,改称“昭君”为“明君”,后渐渐有“明妃”一说。
对昭君出塞历来评价颇多,评价各异,如:
杜甫:
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
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家向黄昏。
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月夜魂。
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
李白:
汉家秦地月,流影照明妃;
一上玉关道,天涯去不归。
两人都对昭君出塞寄予无限的怜惜与感叹。另外还有:
汉月还从东海出,明妃西嫁无来日;
燕支常寒雪作花,蛾眉憔悴没胡沙;
生乏黄金枉图画,死留青家使人嗟。
王安石也有吟咏王昭君的诗,他另创新意,不落俗套,认为王昭君未必就是一件坏事,如:
明妃初嫁与胡儿,毡车百辆皆胡姬;
含情欲说无语处,传与琵琶心自知。
黄金植拔春风手,弹着飞鸿劝胡酒;
汉宫侍女暗垂泪,沙上行人却回首。
汉恩自浅胡自深,人生乐在相知心;
可怜青家已芜没,尚有哀弦留至今。
此外欧阳修的“君不见咫尺长门闭阿娇,人生失意无南北。”也与王安石的意思相同,前后辉映,以理度情,从人性角度着墨,使人更能了解王昭君在出塞前后的悲苦之余,也未尝没有另一种迷离心情,也未尝不是人生价值的另一种实现。“青家”墓碑上也刻有:
一身归朔漠,数代靖兵戎;
若以功名论,几与卫霍同。
这首诗,包括“和亲果使边烽消,鹿阁何人许共论。”总算对王昭君出塞和亲,有了公允的论断。
王昭君的儿子右逐日王一系后来日益强盛,与东汉交恶,被窦宪追击,一路西窜,越过葱岭进入欧洲,占领哥特人的地盘引起罗马帝国的崩溃,在欧洲大陆建立了强大的匈奴帝国,也就是后来的匈牙利和塞尔维亚等国。
昭君出塞的故事迄今流传了两千年了。戏本《汉宫秋》里,昭君似乎脱离深宫苦海,以公主的名义远嫁嵇候珊后得到了幸福,但事实是在她第二个丈夫雕陶死后,她请求归汉未被允许,并被命嫁给前夫的儿子,多年的积怨太深,无法排遣,她服毒而死。昭君也有诗作传世:
“……
高山峨峨,河水泱泱。
父兮母兮,道里悠长。
乌呼哀哉。忧心恻伤。”
『叁』 王昭君的身世和资料
王昭君,名嫱,字昭君,乳名皓月,中国古代四大美女之一的落雁,晋朝时为避司马昭讳,又称“明妃”,汉元帝时期宫女,汉族,西汉南郡秭归(今湖北省兴山县)人。匈奴呼韩邪单于阏氏。昭君出塞的故事千古流传。
王昭君与西施、杨玉环、貂蝉并称中国四大美女,生于湖北秭归(今湖北省兴山县)。王昭君先后被迫嫁给匈奴王父子,她嫁匈奴后迫不及待地上了一道请回归汉朝的表[2]章,汉成帝冷淡地拒绝了昭君的回归请求,王昭君年轻时在匈奴去世。
王昭君
王昭君先嫁呼韩邪单于,生一子,为右日逐王。昭君嫁三年,呼韩邪单于去世,依习俗昭君应嫁呼韩邪单于长子复株累单于。昭君向汉廷上书求归,汉成帝敕令“从胡俗”,由是昭君嫁复株累单于,两人共同生活十一年,复株累单于去世。王昭君卒年不详,据匈奴史专家林干推测其可能于公元前六至一年间于漠北的匈奴庭去世(参考资料为湖北宜昌昭君故里景点里的文字解说)。
公元前31年,呼韩邪单于去世,留下一子,名伊屠智伢师,后为匈奴右日逐王。时,王昭君以大局为重,忍受极大委屈,按照匈奴“父死,妻其后母”的风俗,嫁给呼韩邪单于的长子复株累单于雕陶莫皋,又生二女,长女名须卜居次,次女名当于居次(“居次”意为公主)。王昭君去世后,厚葬于今呼和浩特市南郊,墓依大青山,傍黄河水;后人称之为“青冢”;到了晋朝,为避晋太祖司马昭的讳,改称明君,史称“明妃”。
王昭君出生于长江三峡中,一个叫秭归(今湖北省兴山县)的地方普通的民家。汉元帝建昭元年,征集天下美女进后宫,王昭君就被选入宫。当时的皇帝汉元帝已经40多岁了,由于纵欲身体衰弱不堪。王昭君虽然是锦衣玉食,住的是绮窗朱户,但不过是笼中之鸟,池中之鱼而已。皇帝后宫佳丽三千,按理要轮到王昭君不知什么时候,而且即使轮到了又能怎样?王昭君可能也就这样湮没于后宫之中。但是一件外交上的事情改变了王昭君的一生。这事要先从汉朝时最大的敌人说起——匈奴。
汉宣帝时,匈奴发生内乱,五个单于分立,相互攻打不休。其中有一个呼韩邪单于,被别的单于打败,逃到汉朝来,亲自朝见汉宣帝。呼韩邪单于是第一个到中原来朝见的单于,汉宣帝亲自到长安郊外去迎接他,为他举行了盛大的宴会。呼韩邪单于在长安一住就是一个多月。等到他回去的时候,汉宣帝派了两个将军带领一万人护送他到漠南。这时候,匈奴正缺粮食,汉宣帝送去了三万四千石粮食。呼韩邪单于非常感激。西域各国看见汉朝对呼韩邪单于这么好,也都争先恐后的同汉朝打交道。
汉宣帝驾崩后,他的儿子刘奭即位,也就是召王昭君入宫的汉元帝。此时呼韩邪单于跟汉朝的关系已经很好 了。公元前33年,呼韩邪单于再一次到长安,这次他提出了和亲的要求。“和亲”的建议原本是汉高祖时娄敬德提出的,当时的形势是匈奴强汉弱,吕后只有一女,不忍心将她远嫁番邦,因此和亲一直都是挑一个宗室的女儿假做公主嫁出去的。不过这回,汉元帝决定挑一个宫女给他。原因可能是汉元帝时已经汉强匈奴弱,没必要一定挑皇亲国戚的女儿,皇亲国戚的女儿们毕竟不多,宫女则多的是;再者,呼韩邪单于此时就在长安,让宗亲的女儿冒充公主,这么的大事情怎么可能瞒得过他。
话说,汉元帝派人到后宫传话,宫女们在皇宫犹如鸟儿在樊笼,都争着想出去,但一听是去荒漠遥远的匈奴,一个个起劲的劲头顿时就没了,不甘心做白头宫女的王昭君毅然请命,自愿去匈奴。传说中这里还发生了许多故事,比如画师毛延寿的事情等,但大多数都是后人加上去的,不过这也从侧面说明了这件和亲事件的重要性。
昭君出塞和亲时望着漫天黄沙,孤雁南飞,不觉幽思自叹,无限感伤,便弹起琵琶,一首《出塞曲》寄托了浓厚的乡愁和一丝憧憬,声声催人泪下,而南飞大雁望着惊艳的女子,听着凄婉的琴声而扑落于平沙之上,遂成“平沙落雁”的千古绝唱。[3]
“昭君出塞”是汉匈交往上的大事,《汉书.匈奴传》和《后汉书.南匈奴传》都记载了这件事,尤以《后汉书》中的记载绘声绘色:“昭君字嫱,南郡人也。初,元帝时,以良家子选入掖庭。时,呼韩邪来朝,帝敕以宫女五人以赐之。昭君入宫数岁,不得见御,积悲怨,乃请掖庭令求行。呼韩邪临辞大会,帝召五女以示之,昭君丰容靓饰,光明汉宫,顾景斐回,竦动左右。帝见大惊,意欲留之,然难于失信,遂与匈奴。生二子。及呼韩邪死,阏氏子代立,欲妻之,昭君上书求归,成帝敕令从胡俗,遂复为后单于阏氏焉。”文中昭君自动求行和元帝为昭君的美丽所动“意欲留之”等故事性情节非常传神,昭君之美跃然纸上。
王昭君抵达匈奴后,与呼韩邪单于非常恩爱,被封为“宁胡阏氏”,并为呼韩邪单于生下一子,
王昭君出塞
取名伊督智牙师,封为右日逐王。婚后的第三年,即公元前31年,呼韩邪单于逝世。
大阏氏的长子雕陶莫皋继承了单于的职位,依照匈奴的礼俗,王昭君成了雕陶莫皋的妻子。年轻的单于对王昭君更加怜爱,夫妻生活十分恩爱甜蜜,接连生下两个女儿,长女叫云,次女叫当,后来分别嫁给匈奴贵族。
雕陶莫皋与王昭君过了十一年的夫妻生活而去世,这时是汉成帝鸿嘉元年,王昭君已经三十三岁,正是绚烂的盛年,不必再有婚姻的绊系,好整以暇地参予匈奴的政治活动,对于匈奴与汉廷的友好关系,着实产生了不少沟通与调和的作用!
王昭君的兄弟被朝廷封为侯爵,多次奉命出使匈奴,与妹妹见面,王昭君的两个女儿曾到长安皇宫侍候过太皇太后,这位太皇太后即汉元帝的皇后王政君,她有个著名的侄子王莽,先谦躬下士博取虚名,后玩了一套所谓尧、舜、禹时代的“禅让制”,夺取西汉政权,建立“新朝”。但匈奴单于认为“非刘氏子孙,何以可为中国皇帝?”于是边疆迭起,祸乱无穷。
眼看自己创造的和平岁月毁于一旦,王昭君在幽怨凄清绝望中死去,葬在大黑河南岸,墓地至今尚在,在今内蒙古呼和浩特市旧城南9公里处的大黑河畔,据说入秋以后塞外草色枯黄,惟王昭君墓上草色青葱一片,所以叫“青冢”。
关于“青冢”也另有解释:《筠廓偶笔》:“王昭君墓无草木,远而望之,冥蒙作青色,故云青冢。”《塞北纪游》上也说:“塞外多白沙,空气映之,凡山林村阜,无不黛色横空,若泼浓墨,昭君墓烟垓朦胧,远见数十里外,故曰青冢。”
历来提到“青冢”的诗句很多。如白居易的“不见青冢上,行人为浇酒。”杜牧的“青冢前头陇水流,燕支山下暮云秋。”杜甫的“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附录:《王嫱报汉元帝书》
臣妾幸得备身禁脔,谓身依日月,死有余芳。而失意丹青,远窜异域,诚得捐躯报主,何敢自怜?独惜国家黜涉,移于贱工,南望汉关徒增怆结耳。有父有弟,惟陛下幸少怜之。
译文:臣妾有幸被选为陛下专用的后宫佳丽,原以为可把自己的身体进献给陛下,死后也会留下我的芳名。却不料遭到画师毛延寿的报复,只好远嫁到异国绝域的匈奴,真心实意地以身相报陛下的恩泽,哪里还敢怜惜自己?如今只惋惜匈奴国内的人事变化难以预料,单于去世,我只能移情于卑贱的女工手艺消磨时光,天天向南遥望汉朝的边关,也只是白白地加重悲伤郁结罢了。臣妾家乡还有我的父亲和弟弟,只能盼望陛下稍施慈悲怜悯,让我返回汉朝吧!
王昭君的历史功绩,不仅仅是她主动出塞和亲,更主要的是她出塞之后,使汉朝与匈奴和好,边塞的烽烟熄灭了50年,
《王昭君》
增强了汉族与匈奴民族之间的民族团结,是符合汉族和匈奴族人民的利益的。她与她的子女后孙以及姻亲们对胡汉两族人民和睦亲善与经济文化交流做出了巨大贡献,因此,她得到历史的好评。
元代诗人赵介认为王昭君的功劳,不亚于汉朝名将霍去病。昭君的故事,成为我国历史上流传不衰的民族团结的佳话。
《王嫱》(《西京杂记》)
(汉)元帝后宫既多,不得常见,乃使画工图其形,案图召幸。诸宫人皆赂画工,多者十万,少者亦不减五万。独王嫱不肯,遂不得见。匈奴入朝,求美人为阏氏,于是上案图以昭君行。及去,召见。貌为后宫第一,善应对,举止闲雅。帝悔之,而名籍已定,帝重信于外国,故不复更人,乃穷案其事。画工皆弃市,籍其家资巨万。
注释:
1)“元帝”,刘奭,公元前48—前35年在位,西汉第八个皇帝。
2) “后宫”,皇后及妃子们居住的地方。
3)“图形”,画人物形象。
4)“案”,同“按”,查。“幸”,宠爱。
5)“朝”,指汉朝。
王昭君
6)“阏氏(yan烟支)”,匈奴君长的嫡妻。
7)“上”,皇上,即元帝。
8)“闲雅”,文静优雅。“闲”通“娴”,文雅。
9)“穷案”,彻底追究。“案”,查办。
10)“重信”,重视信用。
11)“弃市”,在市中斩首。
12)“籍其家”,“籍”,查抄财产,予以没收。据记载,同时被斩首、查抄的画师有毛延寿、龚宽、阳望、樊育。“巨万”,万万,数目极大的意思。
13)“葛洪(公元283年—公元363年)”,晋代著名医学家、文学家。他写的《西京杂记》,托名汉刘歆(xin新)作,记西汉遗闻佚事。西京,今西安。
译文:汉元帝后宫妃嫔很多,皇帝不能每个都看,就让画匠把她们的相貌画下来,按照画上的美丑召来宠幸她们。宫女们都贿赂画匠,多的给十万钱,少的也不下五万钱。只有王嫱(昭君)不肯贿赂画匠,所以得不到皇帝的召见。匈奴来朝拜汉元帝,请求赏赐一个美人作为他们的阏氏(相当于皇后)。于是皇帝按照画像让王昭君出嫁。等到出发的时候,召见了昭君,发现原来昭君的容貌在后宫没有能比得,善于应对问话,举止优雅大方。元帝后悔了但是名字已经定了下来。元帝注重对外国讲诚信,所以没有换人。于是追究这件事,画匠们都被处死。
王昭君卒于何年,不
青冢
得而知了。昭君死后,葬于青冢,而专家考证说,这只是她的衣冠冢,王昭君到底埋葬在什么地方,只能是一个永远的迷了。现代史学界对公元前33年“昭君出塞”的历史功过意见分化严重,赞之毁之皆有。
而骚人墨客几乎一口咬定王昭君在塞外受苦受难,所以跟着也伤心同情。学者柏杨先生认为,中国固然繁华,但与王昭君何干?她只能困在宫廷的小小天地。而宫廷的小小天地,在匈奴汗国也是一样,拥有顶尖的享受。并且,就在王昭君辞行后当年,公元前33年汉元帝刘奭就死了。如果把她留下,最好的结局不过一个被汉元帝偶尔玩过的普通小宫女而已。她将守着灵枢,老死坟园。事实上,王昭君嫁给呼韩邪单于,她的幸福才真正开始,她成为匈奴汗国单于最宠爱的妃妾,因她的花容美貌和她的来自中国的强大背景,在匈奴汗国宫廷中有极为尊贵的地位。相形之下,她留在长安,只能囚在坟园。塞外却有广阔的苍穹,使她拥有丰富的爱情和人生温暖。
柏杨先生的认为只是一个假设,以后来发生过的事去推断之前的发展,有点不妥。因为事物的发展都是有规律的,未知的。而且柏杨先生说的如果也不过只是一个方面,还有很多其他方面是你想不到的,事情的发展不会按照我们能想到的已知的结果去发展。在古代那种外交政策下,昭君出塞肯定是起到一定作用的,而且是利大于弊的。
王昭君与西施、貂蝉、杨玉环并称为中国古代四大美女,其中西施居首,是美的化身和代名词。四大美女享有“闭月羞花之貌,沉鱼落雁之容”。“闭月、羞花、沉鱼、落雁”是一个个精彩故事组成的历史典故。“闭月”,是述说貂蝉拜月的故事。“羞花”,说的是杨贵妃观花时的故事。“沉鱼”,讲的是西施浣沙时的故事。“落雁”,就是昭君出塞的故事。
“闭月”:貂蝉在后花园拜月时,忽然轻风吹来,一块浮云将那皎洁的明月遮住。这时正好王允瞧见。王允为宣扬他的女儿长得如何漂亮,逢人就说,我的女儿和月亮比美,月亮比不过,赶紧躲在云彩后面,因此,貂蝉也就被人们称为“闭月”了。
“羞花”:杨玉环被选进宫时,思念家乡。一天,她到花园赏花散心,看见盛开的牡丹、月季……想自己被关在宫内,虚度青春,不胜叹息,对着盛开的花说:“花呀,花呀!你年年岁岁还有盛开之时,我什么时候才有出头之日?”声泪俱下,她刚一摸花,花瓣立即收缩,绿叶卷起低下。哪想到,她摸的是含羞草。这情景被一宫娥看见。宫娥到处说,杨玉环和花比美,花儿都含羞低下了头。宫女们也议论纷纷说这是杨玉环的美貌,使得花草自惭形秽,羞得抬不起头来。唐明皇听说宫中有个“羞花的美人”,立即召见,封为贵妃。从此以后,“羞花”也就成了杨贵妃的雅称了。
“沉鱼”:西施是个浣纱的女子,五官端正,粉面桃花,相貌过人。她在河边浣纱时,清澈的河水映照她俊俏的身影,使她显得更加美丽,这时,鱼儿看见她的倒影,忘记了游水,渐渐地沉到河底。从此,西施这个“沉鱼”的代称。
“落雁”:公元前33年,北方匈奴首领呼韩邪单于主动来汉朝、,对汉称臣,并请求和亲,汉元帝挑选了王昭君作为和亲对象。在一个秋高气爽的日子里,昭君告别了故土,登程北去。一路上,马嘶雁鸣,撕裂她的心肝;悲切之感,使她心绪难平。她在坐骑之上,拨动琴弦,奏起悲壮的离别之曲。南飞的大雁听到这悦耳的琴声,看到骑在马上的这个美丽女子,忘记摆动翅膀,跌落地下。后来,“落雁”也就成了王昭君的雅称了。
相关
诗词
王昭君手绘图(12张)
据统计,古往今来,反映王昭君的诗歌有700多首,与之有关的小说、民间故事有近40种,写过昭君事迹的著名的作者有500多人,古代有石崇、李白、杜甫、白居易、李商隐、张仲素、蔡邕、王安石、耶律楚材等,近现代的有郭沫若、曹禺、田汉、翦伯赞、费孝通、老舍、陈志岁等。
石崇《王明君辞》
我本汉家子,将适单于庭。 辞诀未及终,前驱已抗旌。
仆御涕流离,辕马为悲鸣。 哀郁伤五内,泣泪沾朱缨。
行行日已远,遂造匈奴城。 延我于穹庐,加我阏氏名。
殊类非所安,虽贵非所荣。 父子见凌辱,对之惭且惊。
杀身良不易,默默以苟生。 苟生亦何聊,
积思常愤盈。
愿假飞鸿翼,弃之以遐征。 飞鸿不我顾,伫立以屏营。
昔为匣中玉,今为粪上英。 朝华不足欢,甘与秋草并。
传语后世人,远嫁难为情。
庾信《王昭君》
拭啼辞戚里,回顾望昭阳。镜失菱花影,钗除却月梁。围腰无一尺,垂泪有千行。绿衫承马汗,红袖拂秋霜。别曲真多恨,哀弦须更张。
庾信《昭君辞应诏》
敛眉光禄塞,还望夫人城。片片红颜落,双双泪眼生。冰河牵马渡,雪路抱鞍行。胡风入骨冷,夜月照心明。方调琴上曲,变入胡笳声。
李白《王昭君》
汉家秦地月,流影照明妃;
一上玉关道,天涯去不归。
汉月还从东海出,明妃西嫁无来日;
燕支常寒雪作花,蛾眉憔悴没胡沙;
生乏黄金枉图画,死留青冢使人嗟。
王昭君
李白《王昭君》另一
昭君拂玉鞍,上马蹄红颜。
今日汉宫人,明朝胡地妾。
骆宾王《王昭君》
敛容辞豹尾,缄恨度龙鳞。金钿明汉月,玉箸染胡尘。
古镜菱花暗,愁眉柳叶颦。唯有清笳曲,时闻芳树春。
杜甫《咏怀古迹》
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
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月夜魂。
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
王安石《明妃曲》
一
明妃初出汉宫时,泪湿春风鬓脚垂.
老版《王昭君》影视图(12张)
低徊顾影无颜色,尚得君王不自持.
归来却怪丹青手,入眼平生未曾有.
意态由来画不成,当时枉杀毛延寿.
一去心知更不归,可怜着尽汉宫衣.
寄声欲问塞南事,只有年年鸿雁飞.
家人万里传消息,好在毡城莫相忆.
君不见咫尺长门闭阿娇,人生失意无南北.
二
明妃初嫁与胡儿,毡车百辆皆胡姬;
含情欲说无语处,传与琵琶心自知。
黄金植拔春风手,弹着飞鸿劝胡酒;
王昭君
汉宫侍女暗垂泪,沙上行人却回首。
汉恩自浅胡自深,人生乐在相知心;
可怜青冢已芜没,尚有哀弦留至今。
董必武《谒昭君暮》
昭君自有千秋在,胡汉和亲识见高。
词客各抒胸臆懑,舞文弄墨总徒劳。
老街味道《王昭君》
大漠狼烟长,胡儿弓马强。卫霍生其时,万骑卷平岗。
干戈化玉帛,天赐玉娇娘。世人叹青冢,一女定边疆。
翦伯赞
汉武雄图载史篇,长城万里遍烽烟。
何如一曲琵琶好,鸣镝无声五十年。
王昭君
陈志岁《昭君出塞》
其一
消息深宫独晚闻,挺身而出见超群。
临行回首望天阙,似有衷言说与君。
其二
骏马嘶鸣催泪人,琵琶戎服向胡尘。
汉皇恨杀毛延寿,讵省根由在自身。
其三
边事年年风雨中,今朝身现得宁戎。
塞南枉有兵千万,未抵琵琶一曲工。
高标逸韵《王昭君》
烽烟未绝镝声频,欲报君王舍此身。
不籍雄兵千百万,琵琶一曲静胡尘。
王昭君塑像
张仲素《王昭君》
仙娥今下嫁,骄子自同和。剑戟归田尽,牛羊绕塞多。
纳兰性德《蝶恋花-出塞》
今古河山无定据。画角声中,牧马频来去。满目荒凉谁可语。西风吹老丹枫树。
从前幽怨应无数。铁马金戈,青冢黄昏路。一往情深深几许。深山夕照深秋雨。
翎翼《出塞曲》
乌焰沉浮汉塞边,车轮滚滚欲加鞭。
琵琶催落红颜泪,马厌黄沙人怨天。
林黛玉《五美吟.明妃》
绝艳惊人出汉宫,
红颜命薄古今同。
君王纵使轻颜色,
王昭君
予夺权何畀画工?
大江朝纲《和汉朗咏集·王昭君》
翠黛红颜锦绣妆,泣寻沙塞出家乡。
边风吹断秋心绪,陇水流添夜泪行。
胡角一声霜后梦,汉宫万里月前肠。
昭君若赠黄金赂,定是终身奉帝王。
魏鑫《王昭君》
百年无烽火,此功赖明妃。
才貌旷世绝,出塞远和亲。
秋草依毡室,欲语疏胡音。
无由怀汉土,幽怨寄瑶琴。
王昭君
父母恩未报,遥思泪沾襟。
林振《昭君》
人生若容早相见,不须远适胡沙漫。
画工等闲两笔画,汉帝悔恨一生憾。
去去马嘶难平绪,哀哀曲悲易落雁。
父母之邦从今去,终是永别不可返。
《怨词》
秋木萋萋,其叶萎黄,有鸟处山,集于苞桑。
王昭君
养育毛羽,形容生光,既得行云,上游曲房。
离宫绝旷,身体摧藏,志念没沉,不得颉颃。
虽得委禽,心有徊惶,我独伊何,来往变常。
翩翩之燕,远集西羌,高山峨峨,河水泱泱。
父兮母兮,进阻且长,呜呼哀哉!忧心恻伤。
附注:
苞桑:丛生的桑树。形容;形体和容貌。曲房;皇宫内室。
颉颃:音协杭。鸟儿上飞为颉,下飞为颃。指鸟儿上下翻飞。
王昭君
委:堆。 来往:此处指皇内夜夜将佳丽送去给帝王宠幸。
西羌:居住在西部的羌族。
泱泱:水深广貌。禁脔:指帝王专享的猪头肉,比喻他人。
不得染指的独占物。黜涉; 指官吏的进退升降。
日月:比喻国君。窜:隐匿。
译文:
秋天里的树林郁郁苍苍,满山的树叶一片金黄。
栖居在山里的鸟儿,欢聚在桑林中放声歌唱。
故乡山水养育了丰满的羽毛,使它的形体和容貌格外鲜亮。
天边飘来的五彩云霞,把她带进天下最好的深宫闺房。
可叹那离宫幽室实在空旷寂寞,金丝鸟般的娇躯总也见不到阳光。
梦想和思念沉重地压在心头,笼中的鸟儿却不能自由的翱翔。
《昭君出塞》图
虽说是美味佳肴堆放在面前,心儿徘徊茶不思来饭不香。
为什么唯独我这么苦命,来来去去的好事总也轮不上。
翩翩起舞的紫燕,飞向那遥远的西羌。
巍巍耸立的高山横在眼前,滔滔流淌的大河流向远方。
叫一声家乡的爹和娘啊,女儿出嫁的道路又远又长。
唉!你们可怜的女儿呀,忧愁的心儿满怀悲痛和哀伤。
『肆』 历史上的王昭君为何被称为落雁,有什么寓意吗
王昭君不仅是我国古代历史是的四大美女之一,有着倾国倾城的容貌,而且昭君出塞的故事可以说传为佳话。而我们习惯用沉鱼落雁、闭月羞花来形容古代的四大美女,那么,为何用落雁来形容王昭君呢?有什么典故吗?
于是,后人就有了这个传说,因为大雁在看到了王昭君漂亮的容貌后,感到羞愧,从而不知道该往哪二飞了,所以干脆从天上掉下来的算了,从此,王昭君就有了“落雁”的代称。
相传,当时王昭君出塞的故事是家喻户晓,而且大家也都觉得王昭君是个女英雄,为了边疆的安宁,远嫁匈奴。所以,落雁这个词是人们对王昭君的一种美称。
『伍』 王昭君的轶事典故
王昭君与西施、貂蝉、杨玉环并称为中国古代四大美女,有“闭月羞花之貌,沉鱼落雁之容”,其中“落雁”,就是指昭君出塞的故事。
竟宁元年(前33年),匈奴首领呼韩邪单于主动来朝,对汉称臣,并请求和亲,汉元帝挑选了王昭君作为和亲对象。昭君告别故土,登程北去。一路上黄沙滚滚、马嘶雁鸣,使她心绪难平,遂于马上弹奏《琵琶怨》。凄婉悦耳的琴声,美艳动人的女子,使南飞的大雁忘记了摆动翅膀,纷纷跌落于平沙之上,落雁便由此成为了王昭君的雅称。 据《西京杂记》记载,汉元帝因后宫女子众多,就叫画工画了像来,看图召见宠幸。宫人都贿赂画工,独王昭君不肯,所以她的像被画得最差,不得见汉元帝。后来匈奴来求亲,汉元帝就按图像选王昭君去,临行前才发现昭君优雅大方、容貌最美,悔之不及,追究下来,就把毛延寿、陈敞等许多画工都杀了。
历代文人多据此为文、吟诗作赋,如吴雯《明妃》:“不把黄金买画工,进身羞与自媒同”;王安石《明妃曲》:“归来却怪丹青手,入眼平生未曾有。意态由来画不成,当时枉杀毛延寿”;欧阳修《明妃曲再和王介甫》:“虽能杀画工,于事竟何益?耳目所及尚如此,万里安能制夷狄”。
『陆』 关于王昭君的故事
王昭君,名培,字昭君。南郡姊归(今湖北姊归)人。晋避司马昭讳,改称为明帝或明妃。竟宁元年(公元前33年),匈奴呼韩邪单于入朝求和亲,她以入宫数岁,不得见帝,自请嫁匈奴。入匈奴后,被称为宁胡门氏(皇后)。后呼韩邪死,成帝又命她“从胡俗”,改嫁复株累单于(呼韩邪大闹氏长子)。在她影响下,其子女及周围的人都努力维护与汉的通好关系,以致“三世无犬吠之警,黎庶(人民)无干戈之役”。她的故事成为后世诗词、戏曲、小说、说唱等的流行题材。
今湖北林归县的香溪,地处巫峡,在长江北岸,这里正是王昭君的故里。每年桃花盛开的季节,香溪河中就会出现成群的桃花鱼,它们个个通体透明,漂浮在水面,有玉白、乳黄、粉红三色,触手多达256条,散开后酷似桃花瓣,这桃花鱼的来历,还有一段美丽动人的故事呢。相传,当汉元帝决定让昭君远嫁匈奴和番前,恩准她返回故里,探望父母、乡亲。昭君返回家乡后,一面与亲人细叙别情,一面满山遍野去寻觅儿时的足迹,真舍不得离开这青山秀水的故乡。可是皇命在身,必须按期返回京城,远嫁荒漠异域的匈奴王。昭君别去那天,乡亲们送了一程又一程,难舍难分。昭君登上江中的龙舟,抱起心爱的琵琶,弹起哀婉动人的别离由。此时盛开的桃花似她的知音,听到感人处,竟纷纷飘落,有的落在船上,有的落在她身上,昭君不禁潜然泪下,泪水洒落在桃花瓣上,又漂入江中。这些沾满昭君泪水的桃花瓣纷纷变成了五颜六色的小鱼,追随龙舟游动。当哀怨的琵琶声更然而止时,船工们也都洒下同情的泪水。有位船工随手摸起一条小鱼献给昭君,昭君深情地赐给它们一个美丽的名字——桃花鱼。从此,每当桃花盛开的季节,桃花鱼便在香溪清澈的水中游来游去,好像和故乡的亲人们一起呼唤昭君的归来。至今香溪的老人们还说:每当桃花盛开,明月当空的深夜,有时就能听到古代妇女衣服上金玉饰物的撞击声,难怪杜甫到昭君故里凭吊古迹后写的《咏怀古迹》这首诗中道“环佩空归月夜魂”呢!人们想那一定是怀念故乡的昭君回来看望乡亲们来了,乡亲们还想用“水水桃花鱼”来款待她呢。湖北名菜,水未桃花鱼就是来自这个美丽哀怨的传说。
『柒』 为什么王昭君又被称作明妃呢
《闺媛丛录》中的王昭君像王昭君,名嫱,字昭君,西汉南郡秭归人(今湖北秭归)。晋人避司马昭讳,称她为明君,后人又称她为明妃。汉元帝时,王昭君以“良家子”(非医、巫、商、贾、百工出身)的身份入选宫中。竟宁元年(前33年,元帝将这年的年号“建昭”改为“竟宁”也是希望汉匈两族永远友好和平,因和亲而改元,是历史上绝无仅有的),匈奴呼韩邪单于入朝请婚,昭君自请嫁于匈奴。从此汉匈和亲,五十余年烽烟不起。被封为“宁胡阏氏”的王昭君为呼韩邪单于生育一子,名伊屠智牙师,后为右逐日王。婚后三年,呼韩邪单于死,其子雕陶莫皋立,为复株累若鞮单于。按匈奴习俗,父死,子可娶父之姬妾。新单于欲依此俗迎娶昭君,昭君不从,上书成帝求归。不料成帝令从胡俗。昭君只得嫁与新单于,又生了两个女儿。大女儿名叫云,为伊墨居次(“居次”是匈奴单于女儿的号,相当于“公主”),长大后嫁给了匈奴贵族须卜当,称须卜居次;二女儿是当于居次。 王昭君的卒年和卒地,现在已经不可考了,但她死在漠北是无疑的。今昭君墓在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南二十里,名青冢。至于“青冢”之名的由来,有两种说法。一种说法出自《太平寰宇记》:胡地草皆白色,唯昭君墓“草色常青,故曰青冢”;另一种说法出自清宋荦《筠廊偶笔》:“墓无草木,远而望之,冥蒙作黱(黛)色,故云青冢。”后一种说法可能更切实际,但前一种说法更让人感受到一缕塞外孤魂的寂寥与幽怨。 虽然赢得汉匈五十年的和平,王昭君远嫁塞外的命运仍博得许多同情。晋葛洪所著《西京杂记》,叙述了一个不见于之前史料记载的故事:王昭君自恃貌美,不愿贿赂画工,画工故意将她画丑,致使总也不见召幸。呼韩邪单于求亲,元帝按图遣昭君前往。临行召见,才发现她的貌美竟为后宫第一,十分懊恼,又不便失信索回,便杀了画工毛延寿。以后的作者不断加枝添叶,使昭君出塞的悲剧故事越来越丰富细腻了。
『捌』 王昭君名字有什么含义
她叫王嫱,嫱的意思是妃嫔。
字昭君,古代人的字,号,都是根据名字取的。你能了解王嫱名字的含义,自然就知道昭君是什么意思了。
『玖』 王昭君为什么会有一个“落雁”的称号
在中国漫长的历史上,在少数才女中,王昭君绝对是首屈一指的,王昭君才华横溢,许多的作品也被中国人所广泛的流传。王昭君出生在一个非常穷困和落后的地方,虽然王昭君在的那个年代汉朝正好辉煌煌鼎盛,人民的生活也非常好,但偏偏王昭君居住的地方就比较偏僻。王昭君年轻时入选宫女,没有选入后宫。
王昭君在匈奴期间,汉朝与匈奴没有发生战争,因此得到和平发展。王昭君对汉朝贡献比许多人都要大。在历史上,她过的并不幸福,她后来又回到了中原,因此我觉得落雁不单单指她的琴声,也指她的一生。
『拾』 王昭君的原名叫什么
王昭君(wáng zhāo jūn) ,姓王,名嫱,字昭君,乳名皓月,姓王名嫱
昭君——落雁 (Luo Yan)
王昭君出塞的时候,三北防护林还没有修好,风沙弥漫,天地一片苍茫。一个在上海街头讨了三年饭的乞丐,回到老家也会感叹老家的落后,何况在宫中呆了多年的王昭君?离家越远,她心情便越难受,开始还勉勉强强地梳妆一把,后来便懒起画峨眉了。
再说第一次出塞,大家都没有经验,水带少了,开始几天又用多了一点,后来连洗脸都发生了困难,只好也作罢。王昭君想一想,自己反正要到番帮去,也无所谓了,人家陪著自己吃苦,自己去做王后,人家还不是白辛苦?也不怪罪跟班的。於是大夥一天天地挨著,秋天到了。“唯有河边雁,春来向南飞。”这时这首诗还没有写出来,不过大雁可知道。於是,每年秋天,他们便南飞。这一路也的确苦,那时也没有什麼环境保护,几千里连一根草也没有(文人说这叫不毛之地),只好睡在沙堆裏,早上起来刷牙,格格孜孜都磨牙。它们想,就是有一堆枯草睡睡也好啊!
这天黄昏,王昭君停了下来。三个月没有洗头了,飘揉啦,海废丝啦倒是带了一马车(那叫辇),没有水也是白搭。好在她是个豁达的姑娘,也不说什麼,到底是苦出生嘛。解开辫子抖一抖吧,於是解开,摊了一地。那时,仆人们都是戴头巾的(黔首),於是从天上看,万把个黑点中,飘扬著一丛枯黄的头发,像是在黑石头滩上仅存的一把黄草。不巧的是,大雁群正好从天上飞过,见到这一景象,发了疯似地冲下来,想落到草丛中过一宿。
更巧的是,呼邪韩单于为了显示他对汉朝公主的重视,提前来迎亲了。他用望远镜看到了王昭君,头发又枯又黄,脸上黑忽忽的,大失所望。忽然他看到那麼多的大雁冲向王昭君,猎人的本性大发,与左右拔箭便射,救了王昭君。昭君虽然好累,好害怕,但还是尽力给了单于一个微笑,单于被这一微笑惊呆了……后来他们过上了幸福的生活,后来人们叫昭君“落雁”
你要是高兴,就叫她:小王也可以。显得亲切-_-。湖北人有个好处,人很温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