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民间起名用“槐荫”有什么用意
我刚才帮你查询了相关的资料,这个意思就是说长大之后非常的伟大。
B. 济南地名的来历
因地处古四渎之一“济水”(故道为今黄河所据)之南而得名。
2100多年前的汉代改称济南(《史记》)。设立济南郡,此为“济南”一名出现之始。济南郡治设于东平陵(今章丘区平陵城)。西汉文帝十六年(公元前164年)以济南郡置济南国,辖境约当今山东省济南历下区、市中区、天桥区、槐荫区、历城区、长清区、章丘区、济阳县以及滨州市邹平县等市县。
济南市,简称“济”,别称“泉城”,是山东省省会、全国十五个副省级城市之一,环渤海地区南翼的中心城市,山东省的政治、文化、教育、经济、交通和科技中心。中国人民解放军北部战区陆军机关驻地,山东半岛城市群和济南都市圈核心城市、新一线城市。
(2)槐荫名字由来扩展阅读:
济南因境内泉水众多,拥有“七十二名泉”,被称为“泉城”,素有“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的美誉,济南八景闻名于世,是拥有“山、泉、湖、河、城”独特风貌的旅游城市,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首批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史前文化——龙山文化的发祥地之一。
济南北连首都经济圈,南接长三角经济圈,东西连通山东半岛与华中地区,是环渤海经济区和京沪经济轴上的重要交汇点,环渤海地区和黄河中下游地区中心城市之一。
济南已成功举办亚洲杯、全运会、中国国际园林花卉博览会、中国艺术节等多项国际和国家级盛会,2015年第22届国际历史科学大会也在济南成功举办,标志着这项世界盛会创办一个多世纪后首次走进亚洲。2016年中国绿公司年会 、2017年第五届世界摄影大会在济南开幕 。
C. 孝感市地名的由来
地名由来:孝感具有深厚的孝文化底蕴。南朝宋孝建元年(公元454年),因此地“孝子昌盛”,遂置县名“孝昌”。
后唐同光二年(公元924年),庄宗李存勖因孝昌县名之“昌”字犯了其祖父名讳,遂根据董永卖身葬父、黄香扇衾温被和孟宗哭竹生笋等孝子感天动地的故事,改孝昌县为孝感县,是为“孝感”得名之始。
(3)槐荫名字由来扩展阅读:
著名人物
1、孙叔敖:周朝末年及春秋时期楚国、郧国国君,曾建都于安陆,为楚国的发展振兴作出了巨大贡献。
2、卖身葬父:董永,相传为东汉时期千乘(今山东高青县北)人,少年丧母,因避兵乱迁居安陆(今属湖北)。其后父亲亡故,董永卖身至一富家为奴,换取丧葬费用。上工路上,于槐荫下遇一女子,自言无家可归,二人结为夫妇。女子以一月时间织成三百匹锦缎,为董永抵债赎身,返家途中,行至槐荫,女子告诉董永:自己是天帝之女,奉命帮助董永还债。言毕凌空而去。因此,槐荫改名为孝感。
3、李白:字太白 ,号青莲居士,汉族,祖籍陇西成纪(现甘肃省秦安县北) ,李白是其父从中原被贬中亚西域的碎叶城(今吉尔吉斯斯坦的托克马克市)所生 ,唐开元15年(公元727年),李白“酒隐安陆”,十年之内在安陆娶妻栖居,并游遍了安陆白兆山及邻县应城等地的山川河湖,写下了大量的赞美孝感山水的诗篇。
风景名胜
麻糖米酒博物馆开馆
孝感麻糖米酒博物馆位于孝感市航空路,占地面积3000平方米,展厅面积650平方米,由孝文化展厅、麻糖展厅、米酒展厅三部分组成,馆藏有中华二十四孝图、董永与七仙女雕塑、孝感古八景图及麻糖米酒制作场景人物雕塑、手工作坊用具实物等。
D. “槐荫”是什么意思济南“槐荫区”的名字是怎么来的呢
明代前,自现南大槐树东首向北穿中大槐树东街、经二路,至北大槐树西首,有一土石岗,南高北低,蜿蜒起伏,貌似长龙,岗上植树,抵御风沙。南大槐树一带,人烟兴旺,故名盘龙庄。
1573年(明万历元年)前,因庄内多古槐改称大槐树庄。1771年(清乾隆三十六年)前,分为南、北、中三个大槐树庄。
1904年(清光绪三十年),济南开辟商埠后,南、北、中三个大槐树庄逐步成为城市居民区。
1947年,取销南、北、中大槐树庄之称,其中心街道分别改称为南大槐树街、北大槐树街、中大槐树街。
解放后,先后派生出南大槐树南街、北街、中大槐树南街、北街,槐村街,槐荫街等街巷。1955年,根据国务院关于“市辖区应改为地名称呼”的指示,将以槐树命名的街巷较多的第六区改为槐荫区。
E. 有关济南名称由来的资料
济南市位于北纬36度40分,东经117度00分,南依泰山,北跨黄河,地处鲁中南低山丘陵与鲁西北冲积平原的交接带上,地势南高北低。地形可分为三带:北部临黄带,中部山前平原带,南部丘陵山区带。济南境内河流主要有黄河、小清河两大水系。湖泊有大明湖、白云湖等。
济南属于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区,四季分明,日照充分,年平均气温13.6℃,1月最冷,平均气温-1.9℃,7月气温最高,平均气温27℃。年平均降雨量614毫米。
济南是中国东部沿海经济大省——山东省的省会,全省政治、经济、文化、科技、教育和金融中心,也是国家批准的副省级城市和沿海开放城市。全市总面积8177平方公里,市区面积3257平方公里。
济南市现辖历下、市中、槐荫、天桥、历城、长清6区,平阴、济阳、商河3县和章丘市,共设54个街道办事处,65个镇,27个乡,487个居民委员会,4657个行政村。
济南历史悠久,是国务院公布的历史文化名城。济南风景秀丽,泉水众多,被誉为“泉城”。济南的市树是柳树,市花是荷花。
【人口和民族】
截止2003年末,济南常住人口达到582.6万人,人口自然增长率为2.08‰。在中国的56个民族中,济南市有42个民族居住。其中汉族人口占98.31%,回族占1.62%,其他少数民族人口较少。
【历史和文化】
济南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中国有一位原始部落的首领——舜(约公元前22世纪)就诞生与生活在济南一带。济南东郊的城子崖是中国新石器时代晚期以黑陶为标志的龙山文化(距今4600—4000年)的发现地,这里发现了中国最古老的城址约20万平方米。作为城市,济南已有4000多年的历史。济南文物古迹众多,有舜文化遗址(公元前22世纪)舜耕山,有先于秦长城的齐长城(公元前3世纪),中国最古老的地面房屋建筑——汉代孝堂山郭氏墓石祠(公元前1世纪),中国最古老的石塔——隋代柳埠四门塔(公元7世纪)和被誉为“海内第一名塑”的灵岩寺宋代彩塑罗汉(公元11世纪)等。
济南诞生了许多中国历史上的著名人物,像中医科学的奠基人扁鹊,阴阳五行学派大师邹衍,唐代(公元618-907年)开国元勋房玄龄、秦琼,中国著名文学家李清照、辛弃疾、张养浩、李开先,中国公共图书馆的首倡周永年,著名建筑师魏祥等。另外,李白、杜甫、苏轼、曾巩等历代杰出的作家学者,都先后在济南生活游历,故有“济南名士多”的佳誉。
秦始皇建立郡县制时,今天的济南地区属于济北郡。汉初,设立济南郡,济南由此得名。自明清以来,济南一直是山东省省会。1929年7月设立济南市。(资料来源:舜网)
F. 孝感市名字的由来
孝感,因东汉孝子董永卖身葬父、行孝感天动地而得名。
孝感是湖北省区域性中心城市,是武汉城市圈和长江中游城市群重要成员,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地区,也是华中地区最具潜力和竞争力的城市之一,综合竞争力在湖北省排名前六位。
孝感地处于湖北省东北部,长江以北,汉江之东,与湖北省会城市武汉接壤,距离武汉市中心约60公里,距离武汉天河国际机场仅30公里,与武汉城市资源共享。
孝感地貌自南向北为平原、丘陵、山区,气候兼有南北之优,土地肥沃,是重要粮棉油生产基地。地质矿藏丰富,有“膏都”“盐海”“磷山”之称。
(6)槐荫名字由来扩展阅读
风景名胜
1、董永公园
董永公园位于孝感市,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位于孝感市城区槐荫大道东段,距武汉市60公里。孝感也因董永行孝感天而得名。一九八四年建成,占地75亩,分为三个区域。
2、双峰山森林公园
双峰山森林公园位于大别山南麓、湖北省东北部的孝感市区东北部,距孝感市区31公里,天河机场70公里,武汉市区70公里,107国道、京广铁路和京珠高速公路擦境而过。
双峰山森林公园奇峰竞秀、怪石林立、林木葱郁、花香鸟语、碧水涌翠、风景秀美,古有“仙源”之称,现以鄂东北景点最多、面积最大的国家森林公园之名而享誉中原,也是以武汉为中心200公里范围内唯一一处国家级森林公园。
景区内森林繁茂,森林覆盖率为88.2%,海拔873.7米,双峰山景点有54处之多,尤其是这里有唐代农民起义领袖黄巢屯兵打过仗可称湖北第一寨的白云古寨;有清代乾隆帝南巡路过亲笔赐的“天下第一泉”;还有距武汉市最近的天然溶洞——青龙洞等。
3、白兆山
白兆山又名碧山,位于湖北省安陆市西北的烟店镇,属大洪山余脉。山上树林多为松柏,林密但无高大乔木。安陆市开辟了以白兆山为主体的太白游览线,著名的景点有:白兆寺、桃花岩、李白读书台、太白堂、太白林、绀珠泉、洗脚塘、洗笔池等,而且每个景点都有一个美丽的传说。
这里峰回路转,山峦叠翠,常年鸟语花香,甘泉流长,是旅游观光、寻幽览胜的好地方。桃花岩下有一岩洞,名曰桃花洞,可容人攀越。
G. 济南各区命名的由来
天桥区, 得名就是因为那座天桥。
历下区, 同名有大明湖中的历下亭。因在历山(古名)下
市中区, 顾名思义了。
历城区, 济南古代的城区就在历城,是延续古名。原来叫县,后来叫“郊区”,现在为区
槐荫区, 在十二马路上(经二纬十二,西市场西边)因为大槐树起名的中大槐树,北大槐树
成为该区名字的起源。
H. 槐树的起名由来
槐树,羽状复叶,小叶较小,因此树冠浓密。槐树的一级侧枝粗壮,树冠因此云团状。槐树有根瘤菌,氮素营养充足,因此叶色深,呈墨绿色。远看槐树的树冠的如同一团墨绿浓云,墨绿色是一种晦暗的色彩,浓云同样会带来晦暗。槐树为缩缢呈串珠状,缩缢处很细。槐树荚角缩存树上,到第二年雨季,遇到降雨,缩缢处受雨水浸湿而断裂落下,果皮被浸泡腐烂而露出种子,把树荫下的地面染成暗绿色。槐树容易遭受蚜虫危害,蚜虫分泌物落到地面也会把地面染成黑色。槐荫下因此常常呈黑色,同样具有晦暗之意。所以,槐树一名源自“晦暗”。“槐”字与“晦”字读音相近,“槐树”就是“晦树”,表示树冠晦暗的一类树。正因为槐树的这个特点,人们喜欢在槐阴下乘凉聚会,汉代有人因此认为“槐,就是望怀的意思,人们站在槐树下怀念远方来人,想与来人共谋事情”, 这实际是因为仅仅注意到人们喜欢在槐阴乘凉的现象而对槐树得名的一种人文解释。由于适宜人们乘荫纳凉,槐树还是身份地位的象征。《周礼.秋官》记载:周代宫廷外种有三棵槐树,三公朝见天子时,站在槐树下面。三公是指太师、太傅、太保,是周代三种最高官职的合称。后人因此用三槐比喻三公,成为三公宰辅官位的象征,槐树因此成为我国著名的文化树种。 种子黑色,种脐白色或黑色,向内凹。近似于乌豇豆。荚果未成熟时黄色,逐渐变黑,或直接烂之,变黑的荚果,则裂开,种子从中蹦出。
求采纳
I. 槐树名字的由来是什么
槐树的树冠非常浓茂,颜色为较深的墨绿色,形状呈云团状。槐树为缩缢串珠状,缩缢处很细。槐树荚角缩存树上,到第二年雨季,遇到降雨,缩缢处受雨水浸湿而断裂落下,果皮被浸泡腐烂而露出种子,把树阴下的地面染成暗绿色。槐树是很容易受到蚜虫危害的,因为蚜虫会分泌一种物质,这种物质一旦落到地上,就会将地面的颜色染成黑色,所以槐荫下常常呈黑色,同样具有晦暗之意,所以,槐树一名源自“晦暗”。又因“槐”与“晦”有相似的发音,所以也有人把“槐树”叫做“晦树”,表示树冠晦暗的一类树。正是槐树有这样的特点,所以许多人都会在炎热的夏天选择在槐阴下乘凉。汉代有人因此认为“槐,就是望怀的意思,人们站在槐树下怀念远方来人,想与来人共谋事情”,这实际是因为仅仅注意到人们喜欢在槐阴乘凉的现象而对槐树得名的一种人文解释。槐树成荫纳凉的特性还让其具有身份地位的象征。据记载:在周代,皇宫的外面种有三棵槐树,每次一些高官面圣时都会站在槐树下,因此后人便经常用槐树来形容一些高官,从此,槐树成为了我国著名的文化树种之一。
J. 山东各市名称的由来,具体点
一、山东省省名由来 山东,作为一个地理概念,最早出现在战国时期。当时,秦据关中,称崤山或华山以东的地区为山东,也泛指秦以外的六国领土。金代设置山东东、西两路,"山东"第一次成为政区名称。明初置山东行省,后改称山东承宣布政使司,简称山东布政司。清初设置山东省,自此,"山东"正式成为本省的专名
二、济南市市名由来 济南因地处古四渎之一的"济水"(古道今为黄河所据)之南而得名。公元前16年设立济南国。1929年7月析历城县城和城外商埠及四郊设济南市。
市中区 辖区原为古历城属地,1955年9月起称济南市市中区。因地处济南市市区中南部而得名。
天桥区 1955年9月8日定名为天桥区,因辖区内建有横跨胶济、津浦铁路的天桥而得名。
历下区 春秋战国属齐国,因在历山之下而得名。1955年9月改称历下区。
槐荫区 因其辖区内以槐树命名的街巷较多,1955年改称为槐荫区。
历城区 西汉景帝四年(前153年)设历城县,因处历山(千佛山)下而得名,1987年撤县建历城区。
长清区 秦置卢县,东晋改为太原县,隋始名长清县,因境内有齐长城和清水而得名。2001年6月26日撤县设长清区。
章丘市 公元556年,高唐县迁至女郎山(章丘山)南建城。596年,改称为章丘县。1992年,撤县设章丘市。
平阴县 隋开皇十六年(596年)置榆山县,大业二年(606年)改称平阴县。因境内地处古东原地平,又位于济水之阴而得名。
济阳县 金太宗天会七年(1129年)置县,因其地处济水之北,故名为济阳县。
商河县 因有河水流经,故名河县,1086年改为商河县
三、青岛市市名由来 以古代渔村青岛得名。青岛地区昔称胶澳。1929年4月南京国民政府接管胶澳商埠,同年7月设青岛特别市。1930年改称青岛市。
市南区 1949年6月2日青岛市市南区人民政府成立,12月改为市南区公所,1951年改为市南区人民政府。因位于青岛市市区的南端,故名市南区。
市北区 清属即墨县仁化乡,为青岛市辖区之一。境域变化多次,因地处青岛市老城区北部而得名。
四方区 四方区建于1951年,沿用原四方村之名。
李沧区 1994年,青岛市实施行政区划调整后设立。由原沧口区的8个街道办事处、1个乡和原崂山区的李村镇(崂山区政府所在地)合并后设置。
黄岛区 1979年1月经国务院批准,将黄岛划归青岛市,为黄岛区。因地处黄岛而得名。
崂山区 1988年改设崂山区,因境内崂山而得名。
城阳区 1994年5月设城阳区,因处在古代不其城南,即城之阳而得名。
胶州市 1987年撤县设立胶州市,因境内有胶水而得名。
即墨市 秦代,即墨始定为县。因古城坐落在墨水河之滨(今平度市朱毛村)而得名。公元596年移至今址。1989年9月设立即墨市、
平度市 据《重修平度县志?叙》载,"平度"汉旧县名也。《通志》引《说苑》闾邱先生对齐宣王,顾选良吏,"平"法"度"臣得寿矣之言,谓义盖取此。明始称平度州,1914年改平度县,1989年10月撤县设市。
胶南市 胶南历史上多分属胶州、诸城,1946年成立胶南县,因地处胶县南部而得名。
莱西市 1941年,莱阳县先后析出莱东、莱西和莱西南县。1950年,莱西南与莱西县合并为莱西县。1958年,莱西、莱阳两县合并为莱阳县。1962年两县分立。1991年撤莱西县设莱西市。
四、淄博市市名由来 因原境内辖淄川、博山两县而得名。1945年建立淄博特区专员公署,1955年3月9日设立淄博市。
张店区 张店城区,古称黄桑店。因地处交通要冲,过往商旅多在此栖身。宋代,黄桑店中有一张氏店门庭大,客房多,生意兴隆,遐迩闻名。后来黄桑店之名渐被张家店取代。至元代,称之为张店。1955年4月,正式成立张店区。
临淄区 临淄原名营丘,公元前859年,齐献公更名为临淄。1970年改称临淄区。
淄川区 因淄河流经境内而得名。1956年称淄川区。
博山区 其一,博山全境尽山,几无平坦之地,博山之名具有多山之意。其二,因境东南有"博山",故以山名为县名。1955年3月改为博山区。
周村区 战国前,因此地位于丘陵、平原的交接处,故名为昼,曾因人少聚居而名为昼,后因字音转变和临水居称昼屯,北宋年间演变为周村。1955年4月设周村区。
桓台县 南宋理宗绍定元年(1228年),置新城县。1914年易名耏水县,旋改桓台县。因境内有齐桓公戏马台而名。
高青县 1948年,由原高苑县和青城县合并而成,取两县首字而得名。
沂源县 1944年5月建沂源县,因境内沂河发源地而得名。
六、东营市市名由来 原为村名,1964年华北石油勘探会战总指挥部设在该村。翌年,惠民地区东营办事处在此成立,1982年国务院批准设立地级市,即以"东营"为名。
东营区 1984年,市辖东营区、牛庄区建立。1987年两区合并为东营区。因系东营市政府驻地,故名。
河口区 1982年11月设立河口区。因黄河自1855年起先后7次改道在境内入渤海,建区时境域仍有黄河入海口而得名。
垦利县 此地原有垦区和利津洼两个名称,取其首字而得名。1941年9月,垦区抗日民主政权建立为建置之始。1943年4月,垦区正式称垦利县。
利津县 在周秦时代属齐国。隋代建永利镇,金明昌三年十二月(1193年1月),升永利镇为利津县。因邑内有东津码头,取永利、东津之字得名利津。
广饶县 西汉初置广饶县,隋移置千乘县,金改乐安县。1914年,全国改定重复县名,乐安县复称广饶县。广饶县名之由来,概取"海滨广斥,饶于鱼盐"之吉祥义。
七、烟台市市名由来 烟台之名源于"兵事"。1398年,为防御倭寇,加强海防,在沿海设置了烽火台,遇警昼则生烟,夜则举火,接递通报,以资戒备,后将这种火台称为烟台。烟台市因市区内烟台山而得名。1983年11月,由烟台地区改建为地级烟台市。
烟台经济技术开发区 烟台经济技术开发区是1984年10月20日经国务院批准兴建的14个国家级开发区之一,1985年3月20日动工兴建。1992年5月4日升格为副地级。
芝罘区 因境内有芝罘岛而得名。秦始皇三次东巡此岛,始有"之罘"之称,后改为"芝罘"。1983年11月改为芝罘区。
福山区 北宋靖康二年(1127年),伪齐帝刘豫登此山,称两水镇一带为"福地",因名此山为福山,金天会九年(1131年)置县,故名。
莱山区 相传800多年前,在今莱山大地上,一夜间来了一座小山(今烟台莱山机场内马鞍山),当时取名"来山",后因山上草木丛生,遂演变为莱山,由此得名建镇建区。
牟平区 牟平因处牟山之阳平川地而得名。唐麟德二年(665年)置牟平县,1994年12月撤县设区。
龙口市 1986年撤销黄县,设立龙口市。因原黄县有龙口镇而得名。
莱阳市 因地处莱山(今旌旗山)之阳,故称莱阳。后唐同光元年(923年)改昌阳为莱阳。1987年4月改名莱阳市。
八、潍坊市市名由来 1948年4月27日,潍县解放,以潍城、坊子为基础建潍坊特别市,取潍城、坊子首字命名。1949年6月改称潍坊市。
潍城区 潍城区以旧潍县城得名。隋开皇十六年(公元596年)置潍州,明洪武十五年(公元1377年)改潍州为潍县,1949年6月为潍坊市,1984年,潍坊市组建为地级省辖市后,设立潍城区。
坊子区 因潍坊市1984年在坊子设立县级区而得名。
寒亭区 夏代,寒浞在此建国,史称古寒国。汉王莽后改古国为亭,始称寒亭,寒亭因此而得名。1983年建寒亭区。
奎文区 1994年经国务院批准,原潍城区以境内白浪河为界划分为两个区,白浪河以东因建有"奎文阁",故名奎文区。
青州市 青州之名起源较早,是古九州之一。据《周礼》记载:"正东曰青州"。按古代五行学说,东方属木,其色为青,青州在中华大地的东方故名。
诸城市 原名东武,西汉初年置县,隋开皇十八年(598年)改名诸城,取汉故诸县城为名。1987年7月撤县建市。
寿光市 寿光因闾邱长老向齐宣王乞寿的故事而得名。西汉(前148年)置县,1993年设立寿光市。
安丘市 因安丘侯国而得名。安丘春秋时因其地山丘起伏,河谷纵横,在山水环抱之中,故称渠丘。西汉高祖八年(公元前199年)七月癸酉,封将军张说为"安丘懿侯",食邑古渠丘地三千户,国名"安丘"。汉景帝中元二年(前148年)置安丘县。1994年撤县设市。
高密市 因境内有密水,"其源言之谓高",故有高密之名。1994年5月18日,撤销高密县,设高密市。
昌邑市 古称邑、都昌。春秋时设城邑,为齐七十二城之一,宋建隆三年,建新城,称昌邑,为县治所。1994年6月撤县设市。
昌乐县 昌乐县古称营丘。为姜太公初封地。宋朝建隆三年(962年)始置昌乐县,以"都昌"、"长乐"两地名之尾字取名昌乐县,寓昌盛安乐之意。
临朐县 西汉始设临朐县,因县城东临朐山而得名。
九、济宁市市名由来 秦置任城县;因地濒济水,五代时又设济州,初治巨野;但金时巨野一带常被水淹,而任城地势高亢,遂迁之。元时则取安宁意,更名为济宁府,后升为济宁路。明代,济宁路降为州。清初,改为直隶州。民国初年,改为济宁县。1946年设济宁市。1953年设济宁专区,1976年专区改称地区。1983年10月撤销济宁地区设省辖地级市。
市中区 秦置任城县,1913年改济宁县,1946年划济宁县城关设立济宁市,1983年改市中区。
任城区 1993年12月设任城区,因境内自秦至明代先后设置任城县、任城国而得名。
曲阜市 曲阜之名在《礼记》一书中就已出现,因"鲁城中有阜,委曲长七八里"。故名曲阜。周为鲁国都。公元前249年楚灭鲁,始设鲁县。隋开皇十六年(596年)更名为曲阜。1986年设立县级曲阜市。
兖州市 充州之名由来已久,《禹贡》记载:"河惟兖州"。言此州东南据济水,西北据河。禹时分天下为九州,兖州即为九州之一,相传以发源于河南省济源县王屋山的"水"而得名。""与"兖"字同音、通用,故名。1992年建市。
邹城市 公元前221年设驺县,唐初改驺县为邹县,1992年10月改名邹城市。
汶上县 1208年始称汶上县,取汶水在上之意而得名。
泗水县 秦置卞县,南朝宋初,卞县废,466年复置。591年更名为泗水县,因泗河发源于境内而得名。
微山县 1953年8月,建立微山县,因境内微山湖而得名。
鱼台县 秦置方与县,唐宝应元年(762年)改为鱼台县,因境内有鲁隐公观鱼台而得名。
金乡县 东汉建武元年(公元25年)置金乡县,因境内金山而得名。
嘉祥县 1147年析巨野、任城二县地置县。因春秋鲁哀公时西狩获麟的故事发生在境内,取其祥瑞之意而得名。
梁山县 梁山县始建于1949年8月,因境内梁山而得名。
十、泰安市市名由来 泰安因泰山而得名。金天会十四年(1136年)以泰山郡腹地置泰安军,"泰安"之名始此,取"泰山安四海"之意。1985年3月,设地级泰安市。
泰山区 1985年5月设泰山区,因境内泰山而得名。
岱岳区 岱岳区因境内泰山而得名。泰山古时亦称岱岳。(哈哈,俺家乡)
新泰市 西晋泰始年间,大臣羊祜表奏晋武帝,取新甫山(境内山名)、泰山首字为县名。1983年成立新泰市。
肥城市 肥城因周封肥子国而得名。1992年9月撤县建市,称肥城市。
宁阳县 汉高祖七年(公元前200年)于宁山之南置县,故名宁阳。
东平县 东平,古称东原。《尚书?禹贡》载:大野既潴,东原底平。东原底平是为东平得名之始
十一、威海市市名的由来 为加强海防,抵御外来侵扰,明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明朝政府"析文登县辛汪都三里立威海卫",取"威震东海"之义。1987年,地级威海市成立。
环翠区 1987年成立地级威海市时,以境内名胜环翠楼将原县级威海市命名为环翠区。
荣成市 清雍正十三年(1735年),裁成山卫设县。雍正帝钦赐嘉名,"以始皇尝射大鱼于荣成山,山在邑境内,故命名因之"。1988年撤县设市。
文登市 文登之名源于文登山。因秦始皇东巡,召集文人登此山论功颂德而名。北齐天统四年(568年)置文登县。1988年撤县设市。
乳山市 乳山之名源于大乳山。山在今市境南部海滨,山势浑圆丰满,顶峰挺拔突出,状如乳房,故名。1941年2月建县,1993年8月改为乳山市
十二、日照市市名的由来 日照以日出初光先照而得名。宋元祜二年(1087年)置日照镇。金大定二十四年(1184年)设日照县。1989年升格为地级市。1994年设区带县。
东港区 1992年12月7日,原日照市行政区域设立县级东港区。以李鹏总理题词"黄河滩头千年睡,日照东岸巨港出"之意得名。
五莲县 1947年建五莲县,因境内五莲山而得名。
莒县 莒地多产芋,时人称"芋"为莒,并食之,故以莒为部落名。商属姑幕,周称莒国,秦置莒县,隋设莒州,1913年改州为县
十三、莱芜市市名由来 齐灵公十五年(公元前567年),齐灵公灭莱子国,部分莱民流落于今淄川西南一带,因此地荒芜故名。1992年11月,经国务院批准莱芜升为地级市。
莱城区 莱城区是1992年11月因县级莱芜市升为地级市而设立的县级区。
钢城区 1992年11月,莱芜由县级市升格为地级市,设立钢城区。因为境内有省大型钢铁联合企业——莱钢,故名
十五、德州市市名由来 德州之名源于安德县,安德县之名源于德水,秦更黄河名为德水,因德水流经县内,故以为名。明洪武九年(1376年)设德州卫。1950年6月建立德州专区,1964年更名为德州地区,1994年12月改设地级德州市。
德城区 明洪武七年移德州治于今城区,始名德州。民国元年改称德县。1946年6月德县解放后,置德州市。1994年12月,经国务院批准,原县级德州市更名为德州市德城区。
乐陵市 西汉高祖五年(公元前202年)置乐陵县。大阜曰陵,乐则取四民用足,国乃安乐之义也。1988年9月1日,撤县设市。
禹城市 唐天宝元年(公元742年),为纪念大禹治水之功,改祝阿县为禹城县。1933年10月18日,撤销禹城县设立禹城市。
陵县 公元前206年,汉高祖刘邦在今陵县城置安德县。公元九年王莽改制,设定安公国,治所安德(今陵县县城),元宪宗二年(1252年),升将陵县为州,称陵州。明洪武元年(1368年)复为陵县。洪武七年(1374年),将陵县、安德县合并称德州,州治所在陵县。洪武十三年(1380年),复置安德县,称陵县,今陵县之名称始于此。
宁津县 公元1128年,因临鬲津河而得名的临津城毁于大水,迁至现址,取"安宁"之意,改名宁津县。
庆云县 明洪武六年(1373年)置庆云县。城东有一卧龙岗。冈上树繁草盛,其上空常被云雾笼罩。史记天官书曰:"若烟非烟,若云非云,郁郁纷纷,萧索轮,是谓卿云。"卿云,古以为祥瑞之气,取其意,且卿通庆,故取名庆云。
临邑县 秦时置漯阴县。南朝宋孝建二年(455年)改称临邑县。
齐河县 金天会八年(1130年)撤齐河镇设县,始称齐河县。另,齐河县,因城临济水,济水又名齐水故名。
平原县 平原县因周围地形平坦而得名为平原邑。秦代(公元221年)以平原邑置平原县。
夏津县 夏津县原称县(汉置),隋大业间改县置夏津县。以华夏民族及地处古黄河大渡口而得名。
武城县 战国时属赵地,因地处赵国东部边塞,四无山阜,为防御强齐入侵,岁饬武备,修筑城防以屯兵,是谓武备之城。西汉初年,设东武城县。西晋太康年间,改称武城县
十六、聊城市市名由来 聊城市因史称聊摄国故名。明代称东昌府,1912年山东省废府设道,境域为济西道,1914年改为东临道,1949年8月改设聊城专区,1967年改称聊城地区,1997年8月撤地设市。
东昌府区 1998年3月设东昌府区,因明代称东昌府,境内有东昌湖故名。
临清市 卫河古称清河,临清因傍清河而得名。西汉初始置清渊县,330年改清渊县置临清县。1958年建县级市,1963年撤市复县,1983年撤县复市。
高唐县 高唐因地处沼泽之丘而得名。汉朝置县,元、明、清升县为州,1912年复改县。
茌平县 秦置茌平县,因县境在茌山之平陆而得名。
东阿县 因济、二水沿今东平湖两岸入境,河曲形成大陵称"阿"。东阿置邑,始见《春秋》,名柯。战国改称阿,秦始称东阿,属东郡。汉置县相沿至今。
阳谷县 隋朝设县时取东阿、阳谷县界"阳谷亭"为名。
莘县 春秋为卫国莘邑,秦置阳平县,606年称莘县。
冠县 因春秋时曾在此设冠氏邑而得名。隋(586年)置冠氏县,1269年升州改称冠州,1370年降州为县,定名冠县。
十七、滨州市市名由来 1992年3月,因惠民地区行署驻地滨州市,惠民地区改为滨州地区。2000年6月,滨州地区撤地设市,改为地级滨州市。
滨城区 2000年6月10日,设立滨州市滨城区,因辖区为滨州市城区所以命名滨城区。
沾化县 1042年置招安县。1195年更名为沾化县,县名取义于汉代龚遂治渤海"海滨之民"复沾圣化。
博兴县 后唐庄宗李存勖为避献祖李国昌讳,改博昌县为博兴县。
邹平县 西汉以前,夏封舜后姚姓为邹侯,在邹平之域,立邹侯国。公元前201年置邹平县。
惠民县 清雍正十二年(1734年) 定州升为武定府,置惠民县为附郭,因有明代开凿的排水渠惠民沟而得名。
阳信县 西汉高祖五年(公元前202年)置阳信县,因治所为韩信自燕伐齐屯兵驻地,又居古笃马河之阳,县名由此而得。
无棣县 春秋设无棣邑,因北界"无棣水"而得名。隋开皇六年(公元586年)置县,袭称无棣县。
十八、菏泽市市名由来 "菏泽"原系天然古泽。清雍正十三年(1735年),曹州升为府,设附郭县,赐名菏泽,始以菏泽作为地方名称。1949年设菏泽专区,1967年改称菏泽地区,2000年设地级菏泽市。
牡丹区 2000年,设立菏泽市牡丹区,以原县级菏泽市的行政区域为牡丹区的行政区域,因境内牡丹园而名。
鄄城县 春秋时期为卫国鄄邑,秦时改鄄邑为鄄城,西汉初置鄄城县,因境内鄄邑、鄄城而得名。
郓城县 春秋鲁成公四年(公元前587年),鲁在此驻军并筑城名郓,郓城自此而得名。
巨野县 西汉始建巨野县,因古有大野泽而得名。
成武县 秦置成武县,明洪武四年(1371年)曾将县名"成"作"城"。1958年经国务院批准,将"城"改"成",复为成武县。
单县 古称单父,春秋为鲁国单父邑,秦置单父县,汉代三次为县侯国,一次为县王国。唐末置辉州,宋置单州,明初改称单县。
定陶县 定陶之名缘于陶丘。《说文》"陶丘再成丘也,在济阴",这里有丘双层,像陶灶,故名。春秋末期,范蠡助越灭吴后,出海至齐,辗转至陶,并"以陶为天下之中,遂定居焉,故曰定陶"
曹县 明洪武二年,曹州治因水患近盘石镇(今县城),至四年降州为县,始有曹县之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