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中国城市名称来历,你的家乡名称是怎么来的
中国城市名称来历,你的家乡名称是怎么来的?
1、华北和东北
天津——意为“天子的津渡”,明代永乐帝朱棣在这里率领大军渡过海河南下推翻建文帝。
邯郸——邯郸意为“邯山之端”,郸同单,“单”意思是山脉尽头,邯郸是中国沿用最古老的地名之一。
秦皇岛——秦始皇求仙入海之岛,秦皇岛是唯一用古代帝王称号来命名的中国城市。
太原——取“广大的平原”之意。
大同——取自“天下大同之地”,这里传统上是农耕区的北端,毗邻牧区。“大同”寓意族群和谐,也是最高的政治理想。
长治——长治古称上党,明代在此地设置长治县,取“长治久安”之意。
赤峰——得名于城东北的褐色孤峰。
包头——源于蒙古语“包克图”,意思是“有鹿的地方”,包头别称为鹿城。
乌海——乌达与海勃湾的合称。
大连——大连旧称青泥洼,青泥洼居民大部分由山东迁入。大连是由山东褡裢演变而来,另一说大连来自俄语“达里尼”。
阜新——取“物阜民丰,焕然一新”之意。
盘锦——盘山和锦州各取一字而成,也取“盘根错节,锦上添花”之意。
本溪——本溪得名于境内的本溪湖,本溪湖古称杯犀湖,杯犀湖因“湖底上阔下窄,状如犀牛之角”而得名,清代雍正年间因杯犀湖名称过雅又难写难辨,故取其谐音改称为本溪湖。
长春——意为“长年春色的城市”。
吉林——吉林全称吉林乌拉,满语意思是“沿江的城市”,吉林市是中国唯一省市同名的城市。
佳木斯——佳木斯清代又称“嘉木寺”,在满语是“驿丞”的意思,因为佳木斯在古代地处松花江通往黑龙江江口的驿道。
2、华东
烟台——意为“狼烟升起的炮台”。
青岛——因岛上“山岩耸秀,林木蓊郁”而得名,且与“琴岛”谐音。
威海——明代在此地设威海卫,取“威震东海”之意。
日照——取“日出初光先照”之意。
淄博——淄川与博山的合称。
莱芜——莱是植物名,俗称灰菜,芜指田野荒芜,古时这里是一片荒凉的地方,故名莱芜菏泽——菏泽也是中国沿用最古老的地名之一。
合肥——因东淝河与南淝河在此汇合而得名。
蚌埠——意为“盛产蚌珠的港埠”,蚌埠由此别称为珠城。
宿迁——春秋时为钟吾子国,后宿国迁都于此,宿迁由此得名。
连云港——意为“在连岛与云台山之间的港湾”,云台山是江苏省的最高峰。
镇江——唐代为镇海军节度使的驻地,到了宋代因地理环境的变化,此地距大海较远,故而更名为镇江,取“镇守长江”之意。
无锡——先秦锡山产锡,至汉朝锡尽,故名无锡。
上海——得名于松江(即苏州河)的一条支流上海浦,上海意为“通向大海的地方”。
金华——意为“金星与婺女争华之地”。
宁波——宁波古称明州,宁波得名于“海定则波宁”。
莆田——取“莆口成桑田”之意,莆田是极具闽越特色的地名,莆是由蒲字演化而来。
厦门——明代筑厦门城,原作“下门”,意为'位于下方的海峡'。
龙岩——因城南的翠屏山麓有一龙岩洞而得名,龙岩是中国唯一用洞穴名称来命名的地级市。
鹰潭——因信江南岸龙头山下有一深潭,“急流漩其中、雄鹰舞其上”,故名鹰潭。
上饶——上饶之名得于“山郁珍奇,上乘富饶”,在古代这里是物产丰饶之地。
九江——九江名称来源于“刘歆以为湖汉九水入彭蠡泽也”,九是古代中国人认为的最大数字,因而九江也有“众水汇集的地方”之意。
宜春——宜春之名源于城西美泉,以其“夏冷冬暖,莹媚如春,饮之宜人”而得名。
3、中南
商丘——商丘是商王朝的发祥地,传说远古时期这里有一座叫“阏伯台”的土丘,后来帝喾把阏伯的封地号为商,商丘由此而得名。
开封——开封古称汴梁,开封二字取“开土封疆”之意。
鹤壁——因相传“仙鹤栖于南山峭壁”而得名。
焦作——焦作的名称来自焦作村,作指的是作坊,其村民以姓焦的为主。
武汉——武昌、汉口、汉阳三镇相连而得名,武昌取“以武治国而昌”之意。
襄樊——襄阳与樊城的合称,襄阳以地处襄水之阳而得名,樊城因周宣王封樊穆仲于此而得名。(注:襄樊市现已改名襄阳市。)
孝感——因“东汉孝子董永卖身葬父,行孝感天动地”而得名。
黄石——黄石港与石灰窑的合称,黄石港得名于长江岸边的黄石矶,矶是指长江岸边突出的岩石,因“石色皆黄”故名黄石矶。
十堰——古代此地农民为了饮水灌溉,就在这里的百二河和张湾河上修建了十个小水库,分别取名为一堰至十堰,久而久之十堰就成了这里的地名。
长沙——因长沙星而得名,长沙由此别称为星城,另一说长沙得名于湘江中的橘子洲,取“绵长的沙洲”之意,《路史》记载曰“少昊氏始于云阳,胙土长沙”。
株洲——洲字取自古人以湘水两岸为洲,株洲即出产槠木的岸洲,株是由槠字演变而来。
娄底——因相传是天上28个星宿中的“娄星”和“氐星”交相辉映之处而得名。
汕头——汕头得名于海滨泥沙积聚而成的沙脊,由于韩江泥沙在海滨地带的不断冲积并在潮汐风浪的作用下,在今天汕头老市区一带形成一条自然的沙堤,这种沙堤就叫做汕,开端处称为汕头。
深圳——客家话意为“深邃的水沟”。
东莞——因境内盛产一种叫莞草的水草而得名。
清远——意为“香清溢远之地”。
珠海——意为“出产珍珠的海湾”,另一说珠海得名于“珠江入海”。
茂名——名称来源于西晋道士潘茂名,后人为了纪念潘茂名用丹药扑灭了此地的瘟疫,茂名是中国唯一以古代道士名字来命名的城市。
湛江——古代曾在湛江境内的东海岛设立椹川巡检司,湛江即由椹川演变而来,也取“湛蓝的江水”之意。
香港——意为“盛产香料的海港”,另一说古时此地有一条小溪被称为香江,香江入海冲积成的港湾即为香港。
澳门——澳在古代是泊口的意思,门是中国内河通往海洋的海峡总称,澳门是因本地内港的妈阁庙隔海同湾仔的银坑相望,形成的海峡像门。
桂林——取“桂树成林”之意
百色——由壮语中原始村落“博涩寨”的名称演变而来,意思是“洗衣服的好地方”。
河池——古时这里是一片平原,缺少大海和水,壮族的祖先莫一神就在此地修筑一座山坝,并日夜灌水,终因操劳过度而逝,此地最终还是没有形成大海,只形成了几条河与池塘,后人为了纪念莫一神就把此地命名为河池。
玉林——玉林是由郁林演变而来,郁林取“郁江两岸森林繁茂”之意。
来宾——取“来者上宾”之意,一看地名就知道这里是个热情好客的地方。
4、西南和西北
重庆——意为“双重喜庆”,宋光宗先封恭王后即帝位,自诩“双重喜庆”,因而升恭州为重庆府,重庆由此得名
成都——得名于“一年成聚,二年成邑,三年成都”。
安龙——南明最后的都城,龙象征皇帝,取安定皇帝,北伐成功之意。
宜宾——意为“适宜四方宾客之地”。
自贡——自流井与贡井的合称,自贡自古以来盛产井盐。
攀枝花——在金沙江渡口发现一株上百年的攀枝花大树而得名。
六盘水——六枝、盘县、水城各取一字而成。
昆明——昆明之名取自“云南洪水退除,昆仑山南方有黎明景象”,另一说昆代表万物生长的春天,昆明即“春光明媚”之意,昆明由此别称为春城。
曲靖——曲靖是唐代曲州和靖州的合称,也取蛮夷“屈服平定”之意。
玉溪——得名于珠江源头之一的玉溪河,玉溪河因“河水澄碧透亮,如玉带潺潺流淌在万亩田畴之中”而得名。
昭通——昭通旧称乌蒙,清代云贵总督鄂尔泰望文生义曲解乌蒙为“乌暗蒙敝”,因而在请示雍正皇帝改乌蒙府为昭通府的奏章中写到“举前之乌暗者,易而昭明,前之蒙敝者,易而宣通”,昭通由此得名。
丽江——因元代金沙江称作丽江而得名,丽江古城全城为世界文化遗产。
宝鸡——宝鸡古称陈仓,因唐代城东南的鸡峰山有“石鸡啼鸣”之祥兆而改称宝鸡。
商洛——因境内有商山和洛水而得名。
榆林——因古代此地“榆树成林”而得名。
平凉——意为“平定凉国”,前秦皇帝苻坚曾率军经此地攻灭前凉国。
白银——早在汉代这里的采矿业就非常兴盛,明代在今天白银境内的凤凰山和火焰山专设矿业机构“白银厂”,白银由此得名,白银市也是中国唯一以金属名称来命名的地级市。
武威——汉武帝征服河西走廊后设置武威郡,以彰显大汉帝国的武力军威。
张掖——取“张国臂掖,以通西域”之意。
酒泉——酒泉以“城下有泉,其水若酒”而得名。
吴忠——得名于古代镇守边关的将士吴忠之姓名,宁夏有很多以边关将士来命名的村镇,但一个堂堂地级市的名称也是出自一位历史小人物的姓名,这在中国仅吴忠一例。
B. 榆林古城的古城由来
榆林地处河套之南黄土高原与草原的接壤区,是农耕民族防御蒙古鞋粗游牧部族南侵而构筑工事的最佳选择。榆林城建位置在长乐堡与保宁堡之中,左山右水,巍然雄镇。其城东依驼峰山,西临榆溪河,南带榆阳水,北镇红石峡,故明代列为九边重镇之一—延绥镇驻地。据《延绥镇志》、《榆林府志》记载:明洪武二年(1369年)建榆林寨。明正统二年(1437年)明王朝命驻守绥德延绥镇都督王祯在偷林庄(今普惠泉处)始筑榆林城堡,“城座不过百矩”。成化八年(1432年)延绥镇巡抚余子俊在城北(今官井滩)增筑城垣,成化九年(1473年)将延绥镇治所由延绥移驻榆林城堡,延绥镇因此也称榆林镇。
C. 名字的由来
凡人必有姓与名,姓与名既是人的一种符号的代表,同时又是人的信息传递的主要载体。
我国的姓与名,经历了漫长的演变过程,才发展到了今天人们所惯用的“姓名”。但在我国古代,并不是一开始就使用姓名的,而是先有姓与氏,后有名、字、别号,古人的一生有很多名字,各有用途,意义不同。
《白虎通·三纲六纪》所云:“古元时,未有三刚六纪,人民但知有母,不知有父”。“姓”是一个集合名词,是家族的标识,或表示与某个大家族的某一血缘关系更为亲近的部分。
氏只是在汉朝以前才独立存在,它是“姓”的分支,“姓”是氏族的族号,氏族的成员都是以这个族号作为自己的姓。
“名”是指个人的符号,带有个人的烙印。在我国传统习俗中,“名”是在婴儿出生百日之后由父亲取定的,据《礼记·内则》记载,到了这一天,由母亲和保姆抱着婴儿来到厅堂见他的父亲,父亲郑重地握住孩子的手,给他取名。名取定以后,母亲和保姆把孩子抱回内室,然后把孩子的名字通告亲戚,父亲则立即把这个消息告诉朋友,并报告地方长官,入籍登记。因此命名仪式非常隆重,是孩子一生中的第一件大事,这种习俗现在虽然没有了,但给孩子过“百岁”的风俗依然长盛不衰。
D. “榆林巷”的名称来源是什么
榆林巷与立新巷平行,全长95米,宽1.5米,石板路面,过去是新安江上游屯溪南港率水的上溪口与北港横江的渔船停靠码头,是渔民出入集市的必经之路,故称渔民巷,俗称鱼鳞巷,由于在屯溪方言中榆林和鱼鳞谐音,所以也被称为榆林巷。
E. 陕西名字的由来
由来:陕西这个名称始于西周初年,据《国语》载,西周初年,周王朝以“陕原”(今河南陕县境内)为界。陕原以东曰“陕东”,由周公管辖;陕原以西曰“陕西”,由召公管辖。陕西因此得名。
唐安史之乱后设陕西节度使,陕西始转化为政区名称。宋初设陕西路,为陕西得名的开始,后分设永兴军路,以军事鄜延、邠宁、环庆、秦凤、熙河五路设陕西五路经略使;元至元二十三年(1286年)正式设陕西行省,并将今陕西南部地区并入管辖;明置陕西省,后改陕西布政使司;清改陕西省,省名至今未变。
(5)榆林名字的由来扩展阅读:
源自陕县以西,陕县位于今河南省。起于西周,西周成王时,周公与召公分陕而治。陕,指古之陕塬,今河南陕县。当时规定,周公治陕之东,召公治陕之西。陕西始见于史。陕西的简称是“秦”,最早指今甘肃天水一带。
西周时,秦人先祖非子因养马有功,受封于“秦地”,公元前770年,秦襄公因护驾周平王东渡有功,受封“岐山以西之地”,建秦国。从此,陕西始有“秦”的概念。
陕西在口语中还被称为“三秦”:最早为楚汉战争之际项羽在关中设置的三秦王。楚汉战争初期,项羽封刘邦为汉中正王,为防止他北上,将三员秦国降将分封在以咸阳为中心的关中地区。
他们分别是雍王章邯、塞王司马欣、翟王董翳。这就是最早的“三秦”概念。现在的“三秦”,是指陕北黄土高原、关中平原和陕南秦巴山区。
F. 名字的由来
凡人必有姓与名,姓与名既是人的一种符号的代表,同时又是人的信息传递的主要载体。因此,从古至今,人们对自己姓与名十分珍重,我国的姓与名,经历了漫长的演变过程,才发展到了今天人们所惯用的“姓名”。但在我国古代,并不是一开始就使用姓名的,而是先有姓与氏,后有名、字、别号,古人的一生有很多名字,各有用途,意义不同。
“姓”字,为左右结构,左从“女”右为“生”,从“女”而生,在母系社会里,子女只知其母,而不知其父,母姓为后代惟一能确定的尊亲,正如《白虎通·三纲六纪》所云:“古元时,未有三刚六纪,人民但知有母,不知有父”。“姓”是一个集合名词,是家族的标识,或表示与某个大家族的某一血缘关系更为亲近的部分。
氏只是在汉朝以前才独立存在,它是“姓”的分支,“姓”是氏族的族号,氏族的成员都是以这个族号作为自己的姓。
“名”是指个人的符号,带有个人的烙印。在我国传统习俗中,“名”是在婴儿出生百日之后由父亲取定的,据《礼记·内则》记载,到了这一天,由母亲和保姆抱着婴儿来到厅堂见他的父亲,父亲郑重地握住孩子的手,给他取名。名取定以后,母亲和保姆把孩子抱回内室,然后把孩子的名字通告亲戚,父亲则立即把这个消息告诉朋友,并报告地方长官,入籍登记。因此命名仪式非常隆重,是孩子一生中的第一件大事,这种习俗现在虽然没有了,但给孩子过“百岁”的风俗依然长盛不衰。
从历史的习俗沿革来看,名有乳名、本名、学名、曾用名、笔名、艺名等之分。乳名,也叫奶名、小名、小字,是一个人在孩童时期的名字。如小二、小三、宝贝、宝宝……,长大以后一般不用,除非长辈对晚辈偶尔呼之。
笔名,常常是文人墨客依据自己的喜好在其作品上署的别名。
艺名,即艺人演出时用的别名,如白玉霜,原名李慧敏,双名李桂珍,是评剧表演艺术家,其艺术风格,被称为“白派”。从以上“名”的各色特异的表现形式来看,既体现了不同年龄阶段的不同称谓,又象征着一个人的职业、地位和身份……
“字”的产生,是出于避讳,也就是尊崇长辈的伦理需要。古代人在祭祀神灵和先祖的时候,为了表示恭敬,不敢直接称呼先祖的名,这样就产生了字。因此,“字”实际上是表示尊敬的人名。
古人取名字,名与字之间是有一定意义上的联系的,互相映衬,互相补充。
例如:屈原,字平,原为名,平为字,平与原二字相连。
孔融,字文举,融为名,意为融会贯通,文举为字,文章一举成名,文星高照。
白居易,字乐天,乐天与居易,相辅相成。
号,有很多古人除了有姓有名有字外,还有号,号是我国姓名文化中一个很有趣味的现象,广义的号有多种,有别号、绰号、谥号之分,号是自取的,也有别人赠予的。狭义的“号”是一个人的别字,又为别号。别号在文人中比较流行,名与字一般有一定的联系,而号与名无任何限制,别号始于唐,盛于宋,而亡于清。
字与号在清末以后,随着中国文化的变迁,很少再有人沿用,而逐渐被笔名、艺名、绰号等取代。
G. 介绍一个关于地名的来历
1、安徽六安
六安历史悠久,源远流长,从已发掘的古文化遗址表明,早在新石器时代先民们就在这里进行过广泛的活动,而“六安”作为地名,则始于2000多年前的汉代。
楚汉战争时,项羽封六县人英布为九江王,设都于六(遗址在今六安市北6公里西古城),后来英布叛楚归汉,帮助刘邦击败项羽,被刘邦改封为淮南王,仍都六。公元前196年,英布举兵反汉,战败被杀后,刘邦将其子刘长封为淮南王,迁都寿春。
公元前174年,汉文帝认为刘长企图谋反,将其流放,又于公元前164年将淮南故地一分为三,封刘长三子刘安、刘勃、刘赐分别为淮南王、衡山王、庐江王。
公元前121年,淮南王刘安、衡山王刘赐谋反案发,二王自杀,汉武帝取衡山内六县、安风、安丰等县首字,区别衡山国为六安国,封刘庆为六安王,取“六地平安,永不反叛”之意。“六安”之名,由此得名,历代沿用。
2、苏州山塘街
山塘街因山塘河而命名。唐宝历元年(825年),诗人白居易任苏州刺史,对苏州城外西北河道进行疏浚,利用自然河浜开挖成直河(由阊门外护城河直达虎丘山麓),称山塘河,便于行舟。
又把挖出泥土填堆成长堤,长堤宽阔成路,也直通虎丘,当时虎丘称武丘,山上有武丘寺,故诗人笔下直称为武丘寺路,后人称“白公堤”,堤长七华里,又称七里山塘。因介于阊门闹市与名胜虎丘之间,逐渐成为繁华的旅游商业街。
3、江苏太监弄
太监弄位于江苏省苏州市最繁华的步行街观前街中段南侧。苏州地区蚕桑和丝织业十分发达,出产的丝织品最为闻名。自元代开始,朝廷为了索取苏州的丝织品,专门在苏州设立织造局,并将一批机匠隶属在局内服役,日夜织造丝织品,供宫廷内务府应用。为此,朝廷特地派人来苏州监管织造局,一是将丝织品如数上交朝廷;二是收取税银。
据《苏州织造局志》载:明朝的历代皇帝,均派内官、内使、太监来苏州监管织造局,少则一二人,多则十来人。如成化年间(公元1465-1487),派太监罗政、陆英、麦秀来苏州监管;正德年间(公元1506-1521),派太监龚洪、杨軏、芮景贤、晁进、孙锐、张玉、浦智、廖宣、梁玉、李彬等来苏州监管。
这些太监就居住在织造局附近,由于太监长期居住于此,故而得名“太监弄”。
4、南京摸乳巷
“摸乳巷”位于彰化县鹿港古镇北街,是一条200年历史的窄巷道,只能容许一人通过,如碰巧两人相遇,只好跻身而过,因此有“摸乳巷”的戏称,却也让这本来默默无名的小巷子,声名大噪。
根据当地老一辈人的说法,这条巷子之所以那么窄小,主要是当地的住户为了阻挡强劲海风之吹袭而尽量把房屋的间距缩小,可是没想到却衍生出这样饶富俗俚的趣称。
5、江西赣州
赣,源于境内有两条江,一条章江,一条贡江,章、贡两江在赣州老城区北端汇合成为赣江。赣江作为江西的母亲河,从江西南部的赣州出发,纵贯江西全省,江西省的简称“赣”字由此而来。作为“千里赣江第一城”的赣州也因这两江汇合而得名。赣州是全球客家人的主要聚居地之一。
H. 陕西省的名字由来
由来:陕西这个名称始于西周初年,据《国语》载,西周初年,周王朝以“陕原”(今河南陕县境内)为界。陕原以东曰“陕东”,由周公管辖;陕原以西曰“陕西”,由召公管辖。陕西因此得名。
唐安史之乱后设陕西节度使,陕西始转化为政区名称。宋初设陕西路,为陕西得名的开始,后分设永兴军路,以军事鄜延、邠宁、环庆、秦凤、熙河五路设陕西五路经略使;元至元二十三年(1286年)正式设陕西行省,并将今陕西南部地区并入管辖;明置陕西省,后改陕西布政使司;清改陕西省,省名至今未变。
(8)榆林名字的由来扩展阅读:
源自陕县以西,陕县位于今河南省。起于西周,西周成王时,周公与召公分陕而治。陕,指古之陕塬,今河南陕县。当时规定,周公治陕之东,召公治陕之西。陕西始见于史。陕西的简称是“秦”,最早指今甘肃天水一带。
西周时,秦人先祖非子因养马有功,受封于“秦地”,公元前770年,秦襄公因护驾周平王东渡有功,受封“岐山以西之地”,建秦国。从此,陕西始有“秦”的概念。
陕西在口语中还被称为“三秦”:最早为楚汉战争之际项羽在关中设置的三秦王。楚汉战争初期,项羽封刘邦为汉中正王,为防止他北上,将三员秦国降将分封在以咸阳为中心的关中地区。
他们分别是雍王章邯、塞王司马欣、翟王董翳。这就是最早的“三秦”概念。现在的“三秦”,是指陕北黄土高原、关中平原和陕南秦巴山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