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鲁迅名字的由来
鲁迅学医是因为他认为自己的父亲被庸医给耽误了,想要通过学医来改变中国人的健康,在学习的过程中鲁迅发现当时中国人存在的主要问题,并不是身体健康问题,而是思想问题,觉得文学更能唤醒中国人的家国天下情怀,所以才开始放弃了学医,希望通过文学作品的方式来激励和唤醒当时国人的麻痹思想,尤其是当他得知当时的民族围观革命志士被杀害的场面,甚至华老栓用革命烈士的血来治自己孩子的痨病,来借此比喻当时民众的麻痹思想和愚昧的行为。
之所以选择“鲁迅”作为笔名,有人曾这样猜测,“鲁”是他母亲的姓,而“讯”是他的乳名,他的作品《故乡》中频繁提到鲁镇,还有人们对他的称呼“讯哥”,依据是从这里来的,其实这些都不重要,鲁迅给我们留下了很多优秀的作品,名字只是一个代号,我们能够记住就行了。
鲁迅的小说,需要多次阅读,仔细品味,才能理解透彻。
2. 鲁迅笔名的由来
鲁迅这个笔名,历来有两种解释:一种说法是指“鲁”字乃鲁迅先生母亲的姓,他的小说中常提到的“鲁镇”,就是他母亲的老家;“迅”是他的小名,所以在他的小说里也出现过“迅哥儿”一词。另一种解释是先生挚友许寿裳所说,他亲自问过鲁迅先生,先生笑道:“取愚鲁而迅行的意思。”此乃先生自谦之辞。
第三种解释是认为“迅”字,古义为狼。出处见《尔雅·释兽》:“狼子绝有力者曰迅。”照这样注解引申出来,“鲁迅”是指狼的一个勇敢有力的儿子。持此一说的是历史学家侯外庐。
他说,鲁迅是封建社会的叛逆者,他的小说代表作《狂人日记》就是抨击封建社会“吃人”制度的,他取用这两个字为名,正是鲜明表示他甘以“狼子”自居,与封建社会制度彻底决裂之心声。
鲁迅(1881年9月25日-1936年10月19日),原名周樟寿,后改名周树人,字豫山,后改豫才,“鲁迅”是他1918年发表《狂人日记》时所用的笔名,也是他影响最为广泛的笔名,浙江绍兴人。
著名文学家、思想家,五四新文化运动的重要参与者,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毛泽东曾评价:“鲁迅的方向,就是中华民族新文化的方向。”鲁迅一生在文学创作、文学批评、思想研究、文学史研究、翻译、美术理论引进、基础科学介绍和古籍校勘与研究等多个领域具有重大贡献。
他对于五四运动以后的中国社会思想文化发展具有重大影响,蜚声世界文坛,尤其在韩国、日本思想文化领域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和影响,被誉为“二十世纪东亚文化地图上占最大领土的作家”。
3. 鲁迅名字的由来
鲁迅说:“因为我的母亲姓鲁,她小时候叫我‘阿迅’,所以就取了‘鲁迅’的笔名——”
这个说法和后来文学史说的有出入,也许是玩笑。
近有王长坤先生在《光明日报》发表《关于“鲁迅”笔名的索隐》一文(下略称“王文”),对“鲁迅”这一笔名的“深意”进行探赜索隐道:“‘鲁’取自母姓,‘迅’古意为浪子”,故该笔名可被“理解为牝狼的一个有大力的儿子”;而鲁迅之所以“以母为姓,以禽兽为名”、“把自己比喻成一个牝狼的儿子”,是在对“无父无君,是禽兽也”这一旧时代天经地义的命题进行否定,“无父无君的人既然是禽兽,那么我就是禽,我就无父无君,无纲常名教,我就‘超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我就不受旧时代的束缚,我就可以迅猛奋起,顽强地向旧势力、旧思想、旧文化作坚决的攻击”,所以该笔名“反映了鲁迅反封建的思想,以及同旧时代决裂,与之作坚决斗争的决心,表现了一个革命者的伟大抱负。”
王文从“鲁迅”二字“索”出的新谜底,奇则奇矣,然笔者对此却不敢苟同。
其实,“鲁迅”这一笔名本已无“隐”可“索”。该笔名于《狂人日记》发表时首次使用,其后不久,鲁迅曾就这一笔名当面对其好友许寿裳作过一番解释:“因为新青年编辑者不愿意有别号一般的署名,我从前用过迅行的别号是你所知道的,所以临时命名如此。理由是:(一)母亲姓鲁,(二)周鲁是同姓之国,(三)取愚鲁而迅速之意。”(许寿裳:《鲁迅的生活》)这段出自鲁迅之口的话,不仅明示了“鲁迅”二字是在别号“迅行”不便使用的情况下,“临时命名”的,而且还为何以使用“鲁迅”二字为笔名,提供了三条明明白白的“理由”。
笔者认为,凡存实事求是之心,去刻意求奇求怪之意者,已能得出“鲁迅先生对‘鲁迅’这一笔名的说明是真实可信的”结论;而有悖于鲁迅先生本意的种种奇谈怪论,则终是不可信的无稽之谈。
4. 鲁迅名字的由来 著名史学家侯外庐同志在一篇文章中,对鲁迅之所以取名鲁迅,作了如下解释:一般人把迅字解
“鲁迅”笔名的来历
为什么鲁迅要给自己起个笔名叫"鲁迅"呢?
对于这个笔名的含义,许寿裳先生曾向鲁迅作过询问,鲁迅的回答是:“我以前用过迅行的别号是你知道的,所以临时命名如此。理由是:一,母亲姓鲁;二,周鲁是同姓之国;三,取愚鲁而迅速之意。” (《亡友鲁迅印象记·笔名鲁迅》这就是对“鲁迅”这个笔名最权威的解释。)
史学家侯外庐认为:一般人把鲁迅的迅字释为“快速”,是不确切的。《尔雅.释鲁》云:“牧狼,其子,绝有力,迅。”鲁迅的鲁,取自鲁迅母亲的姓。迅,古义的狼子。鲁迅之以狼子自居,是因为他甘做封建制度的逆子贰臣。从历史的逻辑看,这个名字反映出他前期思想上,刻印着资产阶级民主主义者的叛逆精神。上述解释,侯外庐曾向许广平讲过,许广平连声说,谢谢!谢谢!
有人说,侯外庐先生的解释有些强牵,明显违背了鲁迅先生"取愚鲁而迅速之意"的原意,有点硬是要把"鲁迅"这个笔名也要拔高之嫌.许广平的称谢或许也仅仅是客气而已.
曾用过的笔名
鲁迅一生用过179个笔名 ,其目的是为了防避旧社会的迫害,以及尽量避免招惹无聊的麻烦。
一字笔名有15个:卂 飞 树 俟 独 洛 干 豫 E L 敖 隼 旁 迅 直 庚;
二字笔名有116个:鲁迅 干凡 飞迅 直庚 树俟 独洛 敖隼 旁斡预 L.S. 丁珰 丁萌 士繇 E.L. 及锋 之达 子明 丰瑜 元艮 元期 不堂 中头 中拉 长庚 公汗 风声 巴人 龙刚 且介 且文 史赉 史癖 白舌 白道 令飞 飞斐 冬华 乐文 乐贲 乐雯 品音 记者 动轩 仲度 华圉 自树 许遐 许霞 迅行 苇索 杜斐 何干 一尊 余铭 译者 张沛 阿二 阿法 苗挺 直入 明瑟 罗怃 佩韦 周树 周悼 庚辰 庚言 孟弧 封余 荀继 茹莼 树人 候堂 独立 姜珂 洛丈 神飞 敖者 莫朕 桃椎 索士 索子 晓角 翁隼 唐俟 旅隼 朔尔 家干 家斡 宴教 冥昭 焉于 黄棘 梦文 雪之 常庚 曼雪 崇巽 符灵 康郁 隋文 越丁 越山 越侨 越容 楮冠 尊古 游光 遐观 编者 虞明 豫才 燕客 霍冲 孺牛
三字笔名有37个:华约瑟 齐物论 唐丰瑜 唐元期 黄凯音 戛剑生 康伯(白)度 隋洛文 葛何德 董季荷 敬一尊 朝花社 编辑者 编纂者 纂述者 杜德机 何家干 何家斡 即鲁迅 张承禄 张禄如 周玉才 周动轩 小孩子 丰之余(瑜) 韦士繇 邓当世 白在宣 宓子章 赵令仪 某生者 倪朔尔 栾廷石 孺子牛 宴之敖。
特殊类笔名有11个:ELEF 旅沪记者 宴之敖者 楮冠病叟 中国教育社 奔流社同人 译文社同人 铁木艺术社 旅沪一记者 朝花社同人 上海三闲书屋 上海教育社...
鲁迅在1918年4月2日作《狂人日记》时始用"鲁迅"笔名。
注:鲁迅(原名:周樟寿后改周树人)(1881年9月25日-1936年10月19日),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鲁迅的精神被称为中华民族魂,并且是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之一。浙江绍兴人(祖籍河南省正阳县),原名周樟寿、字豫才。母亲鲁瑞、父亲周伯宜。后改字为豫才。
5. 谁知道鲁迅笔名的由来
伟大的文学作家鲁迅原名周树人,笔名何用鲁迅?他改姓为“鲁”,自谓有两个理由:一是自己母亲姓鲁;二是先秦时,周鲁乃同姓之国。那他又何以名“迅”呢?《尔雅释兽》解释“迅”说:“狼其子缴绝有力,迅。”原来“迅”的古义是矫健的狼子。鲁迅用它作笔名,表现了他誓作封建制度逆子贰臣决心。
6. 鲁迅姓名的由来
鲁迅(1881.9.25—1936.10.19),
原名周樟寿、周树人,字豫山、豫亭,后改为豫才。
鲁迅,1881年9月出生于浙江绍兴。当时其祖父周福清在京做官,当抱孙的喜讯传到他那里时,恰巧张之洞来访,于是其祖父便以所遇为孙取名“阿张”,之后又以同音异义的字取作大名“樟寿”,号“豫山”。鲁迅7岁进私塾就以此为名。绍兴话“豫山”和“雨伞”音近,同学们常以此取笑他,便请祖父改名,后改名豫亭,再改豫才。1898年,17岁的鲁迅离开了家乡,来到南京,投奔一个名叫椒生的叔祖,入了江南水师学堂。
周椒生本人在水师学堂做官,却对这种洋务学堂极为蔑视,认为本族的后辈不走光宗耀祖的正路,而跑到这里来准备当一名摇旗呐喊的水兵,实在有失“名门”之雅。为了不给九泉之下的祖宗丢脸,他觉得鲁迅不宜使用家谱中的名字,遂将“樟寿”的本名改为“树人”,取“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之意。
1918年5月,在钱玄同的激励和介绍下,鲁迅在《新青年》第4卷第5号发表了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文小说《狂人日记》,首次使用笔名“鲁迅”。在“鲁迅”之前,还曾用过“迅行”的笔名。鲁迅一生用了140多个笔名,而以笔名“鲁迅”闻达于天下。笔名“鲁迅”。理由和原因之一是母亲姓鲁,其二母亲平时称他为“迅儿”,所以起名“鲁迅”。
补充:“鲁迅”这个笔名,历来有两种解释:一种说法是指“鲁”字乃鲁迅先生母亲的姓,他的小说中常提到的“鲁镇”,就是他母亲的老家;“迅”是他的小名,所以在他的小说里也出现过“迅哥儿”一词。另一种解释是先生挚友许寿裳所说,他亲自问过鲁迅先生,先生笑道:“取愚鲁而迅行的意思。”此乃先生自谦之辞。这两种说法,都是从字面上解释,也切合鲁迅的生平,都说得通。
最近又有人发现了第三种解释。认为“迅”字,古义为狼。出处见《尔雅·释兽》:“狼子绝有力者曰迅。”照这样注解引申出来,“鲁迅”是指狼的一个勇敢有力的儿子。持此一说的是历史学家侯外庐。他说,鲁迅是封建社会的叛逆者,他的小说代表作《狂人日记》就是抨击封建社会“吃人”制度的,他取用这两个字为名,正是鲜明表示他甘以“狼子”自居,与封建社会制度彻底决裂之心声。
据说侯外庐的这种解释,曾向鲁迅夫人许广平提起过,许广平连连称谢,表示首肯。
此外,鲁迅还有很多不同的笔名,写来麻烦,就鲁迅就够了吧。
许寿裳曾对此作过解释:“(一)母亲姓鲁,(二)周鲁是同姓之国,(三)取愚鲁而迅速之意。”
7. 鲁迅的由来
鲁迅名字的由来:
鲁迅先生1881年9月25日(农历八月初三),诞生于浙江绍兴,小名阿张。为什么叫“阿张”呢?据说,鲁迅出生那天,正好张之洞来访,于是祖父周介孚便用张之洞的姓为其孙取名“阿张”。如果此说成立的话,那只能说明鲁迅的祖父追求功名,图慕吉利。事实上,鲁迅的小名“阿张”同他的生日有关,同当时浙江一带的民风民俗有关。原来,民间传说,灶王爷“姓张名单字子郭”,也诞生于八月初三,“乃一家司命之主”。为表示对灶王爷的敬重以及祈求灶王爷能保佑鲁迅平安成长,故取小名“阿张”。“阿”字,在江浙一带,是称呼人的流行语。用在排行、小名或姓的前面,为前缀词,表示亲昵或敬重。由此可见,“阿张”这个小名,具有浓厚的地区色彩、民俗色彩,当然也倾尽了强烈的感情色彩。
不久,鲁迅的祖父又以同音异义的字为鲁迅取大名“樟寿”,“樟”与“张”谐音,属化引,仍有敬重灶王、祈求降福佑护之意。“樟”为常绿乔木,香气浓郁,质地上乘。周家世代诗书,取此显然是为了暗喻鲁迅天资不凡,将来必成大器。“寿”,则是按家谱中排列的顺序而定。鲁迅属“寿”字辈,故曰“樟寿”。樟木树龄长,终年常绿,与“寿”搭配,有长命百岁之兆。“豫”与“樟”有内在联系。据古书记载,豫指樟树。“豫”即“樟”,“樟”即“豫”。从意义上分析,这两者都含有祝愿周家子孙兴旺、人才辈出、光宗耀祖之意。鲁迅7岁进私塾,跟随叔祖玉田读书。老师嫌其字“豫山”同“雨伞”谐音,有伤大雅,加之同学也常以“雨伞”取笑他,鲁迅很不喜欢,便请祖父为他改名。祖父乃将“山”字去掉,改为“豫才”,取“具有优异才能”之意。
鲁迅17岁时,因家道中落,经济拮据,遂去南京投考不收学费的江南水师学堂。当时,鲁迅寄居在叔祖周椒生家。周椒生时任江南水师学堂管轮堂(即轮机科)监督,他深受封建观念影响,认为“好铁不打钉,好男不当兵”,侄孙鲁迅报考水兵有辱门庭,不宜将家谱里表示辈分顺序的名字记入兵册,于是将“樟寿”改为“树人”,取“百年树人”之意。这样便有了“周树人”这个名字。为表示不忘祖辈之期望,鲁迅此后一直用“周树人”作正名,直到逝世。
“鲁迅”作为笔名首见于《狂人日记》。1918年5月,在钱玄同的激励和介绍下,鲁迅在《新青年》第4卷第5号发表了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文小说——《狂人日记》,首次使用笔名“鲁迅”。从此,默默无闻的周树人成了赫赫有名的“鲁迅”。鲁迅在《自传》中曾说:“一九一八年‘文学革命’运动起,我始用‘鲁迅’的笔名作小说,登在《新青年》上,以后就时时作些短篇小说和短评;一面也做北京大学,师范大学,女子师范大学的讲师。因为做评论,敌人就多起来,北京大学教授陈西滢开始发表这‘鲁迅’就是我,由此弄到段祺瑞将我撤职,并且还要逮捕我。”在《阿Q正传的成因》一文中又说:“鲁迅就是承迅行而来的,因为那时的《新青年》编辑者不愿意有别号一般的署名。”
对于“鲁迅”这个笔名的含义,许寿棠先生曾向鲁迅做过询问,鲁迅的回答是:“我从前用过迅行的别号是你所知道的,所以临时命名如此。一是母亲姓鲁,二是周鲁是同姓之国,三是取愚鲁而迅速之意。”
8. 周树人笔名鲁迅的由来
鲁迅(1881-1936),清光绪七年八月初三(1881年9月25日)生于浙江省绍兴府会稽县(今绍兴市)东昌坊口。原名周樟寿,字豫山,后改名为周树人,字豫才。至三十八岁,始用“鲁迅”为笔名。
9. 鲁迅笔名的来历是什么
“鲁迅”这个笔名,历来有两种解释:一种说法是指“鲁”字乃鲁迅先生母亲的姓,他的小说中常提到的“鲁镇”,就是他母亲的老家;“迅”是他的小名,所以在他的小说里也出现过“迅哥儿”一词。另一种解释是先生挚友许寿裳所说,他亲自问过鲁迅先生,先生笑道:“取愚鲁而迅行的意思。”此乃先生自谦之辞。这两种说法,都是从字面上解释,也切合鲁迅的生平,都说得通。
可最近又有人发现了第三种解释。认为“迅”字,古义为狼。出处见《尔雅·释兽》:“狼子绝有力者曰迅。”照这样注解引申出来,“鲁迅”是指狼的一个勇敢有力的儿子。持此一说的是历史学家侯外庐。他说,鲁迅是封建社会的叛逆者,他的小说代表作《狂人日记》就是抨击封建社会“吃人”制度的,他取用这两个字为名,正是鲜明表示他甘以“狼子”自居,与封建社会制度彻底决裂之心声。
据说侯外庐的这种解释,曾向鲁迅夫人许广平提起过,许广平连连称谢,表示首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