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土豆的来历的故事解析
马铃薯原产于南美洲,它既是粮食,又是蔬菜,也是重要的经济作物,在世界人民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最初,马铃薯受到人们的青睐不是因为它的营养丰富,而是它那妖娆的枝叶和它艳丽的花朵。人类栽培马铃薯的时间已很久远,但它在世界各地广泛传播,仅仅有400年历史。
公元1536年,继哥伦布接踵到达新大陆的西班牙探险队员,在哥仑比亚的苏洛科达村最先发现了马铃薯。考古学家认为:南美洲秘鲁以及沿安第斯山麓智利沿岸以及玻利维亚等地,都是马铃薯的故乡。远在新石器时代人类刚刚创立农业的时候起,印第安人就在这里用木棒松土种植马铃薯了。
近代考古学家在靠近秘鲁利马的奇卡盆地发掘出的马铃薯残枝和块茎,碳14测定距今8000年。在秘鲁中部山区发掘出一具专供祭祀用的镶嵌有马铃薯图案的陶缸,从陶器艺术风格推断,应属于穆卡、智姆和印加时期文化艺术,佐证马铃薯在南美洲栽培的时期,至少可以追溯到距今4000~4800年.
㈡ 有没有土豆的历史由来
马铃薯原产于南美洲安第斯山区,人工栽培史最早可追溯到公元前8000年到5000年的秘鲁南部地区。十六世纪中期,马铃薯被一个西班牙殖民者从南美洲带到欧洲,那时只是被当作装饰品。
1586年英国人在加勒比海击败西班牙人,从南美搜集烟草等植物种子,把马铃薯带到英国,那里气候适宜,产量高且易于管理。
后来一位法国农学家——安·奥巴曼奇,在长期观察和亲身实中,发现马铃薯不仅能吃,还可以做面包等。从此,法国农民便开始大面积种植马铃薯。
17世纪时,马铃薯已经成为欧洲的重要粮食作物并且已经传播到中国,马铃薯传入中国只有三百多年的历史,据说是华侨从东南亚一带引进的。
(2)土豆名字的由来扩展阅读
名称由来
“马铃薯”因酷似马铃铛而得名,此称呼最早见于康熙年间的《松溪县志食货》。
中国东北、河北称土豆,华北称山药蛋,西北和两湖地区称洋芋,江浙一带称洋番芋或洋山芋,广东称之为薯仔,粤东一带称荷兰薯,闽东地区则称之为番仔薯,在鄂西北一带被称为“土豆”。
英语potato来自西班牙语patata。据西班牙皇家学院称,此西班牙词汇由泰依诺语batata(红薯)和克丘亚语papa(马铃薯)混合而来的。在拉丁美洲,“马铃薯”的西班牙语用papa一词。
马铃薯的营养成分丰富而齐全,其丰富的维生素C(抗坏血酸)含量远远超过粮食作物;其较高的蛋白质、糖类含量又大大超过一般蔬菜。其营养齐全,结构合理,尤其是蛋白质分子结构与人体的基本一致,极易被人体吸收利用,其吸收利用率几乎高达100%。
马铃薯不但营养价值高,而且还有较广泛的药用价值。我国中医学认为,马铃薯有和胃、健脾、益气的功效,可以预防和治疗多种疾病,还有解毒、消炎之功效。
㈢ 土豆网名字来源
在英语中,有一个词描述了电视对人们生活方式的影响,那就是“沙发土豆”(Couch potato)。它指的是那些拿着遥控器,蜷在沙发上,跟着电视节目转的人。王微创办的“土豆网”名字就来源于“沙发土豆”。
在资料中的
故事篇: “豆王”和他的土豆事业
可以看到
㈣ 土豆名字的由来,为什么叫土豆。
这个好像是叫马铃薯的 。因为长的像马铃,就是挂马脖子上的东西。他有很多名字洋芋、荷兰薯、薯仔、土豆、荷兰薯、番仔薯等等等等等。。。。 土豆应该是东北地区的叫法,具体为什么我也不知道。问下东北小伙吧。
㈤ 马铃薯的名称由来
“马铃薯”因酷似马铃铛而得名,此称呼最早见于康熙年间的《松溪县志食货》。中国东北、河北称土豆,华北称山药蛋,西北和两湖地区称洋芋,江浙一带称洋番芋或洋山芋,广东称之为薯仔,粤东一带称荷兰薯,闽东地区则称之为番仔薯,在鄂西北一带被称为“土豆”。
英语potato来自西班牙语patata。据西班牙皇家学院称,此西班牙词汇由泰依诺语batata(红薯)和克丘亚语papa(马铃薯)混合而来的[6]。在拉丁美洲,“马铃薯”的西班牙语用papa一词。
㈥ 土豆的来历
马铃薯原产于南美洲安第斯山区,人工栽培史最早可追溯到公元前8000年到5000年的秘鲁南部地区。
马铃薯因酷似马铃铛而得名,此称呼最早见于康熙年间的《松溪县志食货》。中国东北、河北称土豆,华北称山药蛋,西北和两湖地区称洋芋,江浙一带称洋番芋或洋山芋,广东称之为薯仔,粤东一带称荷兰薯,闽东地区则称之为番仔薯,在鄂西北一带被称为“土豆”。
英语potato来自西班牙语patata。据西班牙皇家学院称,此西班牙词汇由泰依诺语batata(红薯)和克丘亚语papa(马铃薯)混合而来的。在拉丁美洲,“马铃薯”的西班牙语用papa一词。
(6)土豆名字的由来扩展阅读:
1、减肥、健脾利湿
土豆具有一定的减肥功效,因为里面只含有0.1%的脂肪,脂肪含量是非常低的,能够减少脂肪的摄入,同时也能够代谢身体中多余的脂肪,从而达到瘦身的目的。另外土豆具有健脾开胃的功效,因为里面含有大量的淀粉、b族维生素、蛋白质以及维生素c能够有效的促进脾胃的消化功能。
3、增强体质、美容养颜
土豆可以有效地增强人们的体质,因为里面含有大量的b族维生素和蛋白质,同时也可以让人们的思维变得更加的清晰,提高了记忆力。土豆属于碱性的蔬菜,可以平衡体内的酸碱,中合了酸性物质,具有抗衰老美容的功效。
4、降糖降脂
土豆里面含有的粘液蛋白,具有保护作用,能够促进呼吸道、消化道、关节腔的润滑,有效的预防脂肪在血管的沉积,保持了血管的弹性,同时也防止了动脉硬化的发生。
㈦ 马铃薯这个名称的由来是什么
根据马铃薯的来源、性味和形态,人们给马铃薯取了许多有趣的名字,例如:意大利人叫地豆,法国人叫地萍果,德国人叫地梨,美国人叫爱尔兰豆薯,俄国人叫荷兰薯;我国云南、贵州一带称芋或洋山芋,广西叫番鬼慈薯,山西叫山药蛋,东北各省多称土豆。鉴于名字的混乱,植物学家才给它取了个世界通用的学名——马铃薯。 马铃薯自古就有,支撑人类的生存数千载。马铃薯的原产地是南美洲,至今已成为世界各国饮食和烹饪文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马铃薯是全球第四大重要的粮食作物,仅次于小麦,稻米和玉米,并广泛地种植于全球约125个国家。 大约公元前200年,秘鲁印加古国的印第安人最早开始种植马铃薯。印加人还用马铃薯测量时间,用煮马铃薯需要的时间做为单位时间。南美洲安第斯山脉地区是“爱尔兰”白马铃薯的发源地。 最初是于 1570年从南美的哥伦比亚将短日照类型引入欧洲的西班牙,经人工选择,成为长日照类型;后又传播到亚洲、北美、非洲南部和澳大利亚等地。马铃薯产量高,营养丰富,对环境的适应性较强,现已遍布世界各地,热带和亚热带国家甚至在冬季或凉爽季节也可栽培并获得较高产量。世界马铃薯主要生产国有前苏联、波兰、中国、美国。中国马铃薯的主产区是西南山区、西北、内蒙古和东北地区。其中以西南山区的播种面积最大,约占全国总面积的1/3。黑龙江省则是全国最大的马铃薯种植基地。 西班牙殖民者1537年首先在安第斯山脉的村庄里“发现”了马铃薯,并将马铃薯带回欧洲,然而马铃薯在欧洲并没有很快得到认可。后来,在普鲁士,法国和英格兰领导者和思想家的帮助下,马铃薯才迅速在整个欧洲得到广泛应用。 马铃薯于1621年传入北美洲,当时百慕大群岛州长送给弗吉尼亚州长两个装有马铃薯和其它蔬菜的大盒子。 直到美国外交家本杰明·富兰克林在法国发现了马铃薯,马铃薯才得以在美国流行起来。本杰明·富兰克林在法国做美国大使期间,参加过一次宴会,席间鉴赏了马铃薯的二十种不同做法。富兰克林回到美国后,盛赞马铃薯是最好的蔬菜。从此美国人追随富兰克林引领的潮流,马铃薯也开始在殖民地和边远的西部地区得以种植。 1802年,托马斯·杰斐逊总统在白宫用炸薯条招待客人,自此炸薯条进入美国。之后,炸薯条迅速成为全美国最普遍的马铃薯烹饪方式。 马铃薯片的发明却是个巧合。1853年,一个富有的商人在纽约的某个时尚度假村吃晚饭,他抱怨炸马铃薯太厚,将炸马铃薯退给厨房。为了给这个傲慢的顾客一个难堪,大厨切了一些像纸一样薄的马铃薯,放在油锅中炸,并撒上盐。让所有人都大跌眼镜的是,这位客人喜欢大厨的“Saratoga脆片”,从此马铃薯片也开始流行起来。 薯的原产地在非洲,西班牙人把它传到菲律宾.菲律宾的土著用此来充饥,在菲律宾经商 的中国商人陈振龙将其引至福建栽种(由于当初引进的红薯外表为红色故当地人称其为红薯,其实这个称呼是陈振龙自己想出来的)当然现在薯类的颜色就不仅仅是红色了),此时正值福建地区农作物遭受风灾,人们遭受饥饿 的威胁.陈振龙的儿子陈经纶就把红薯的好处,以及如何种植的方法献给巡抚金学曾,金学 曾通令全省种植红薯.这一年红薯大丰收,老百姓依靠红薯度过饥荒.于是人们竞相传颂红 薯的活命之恩,红薯由此被称为"金薯".到了清代,在中国东南沿海各省,中部,西南,西北 各省都种植了红薯. 红薯引入中国可以说是中国古代贸易史上最重要的成果之一,由于它的引入,救活过千千 万万受到天灾的人们.如果我们能够尽可能多的把世界上的各种物种,各种科学拿到中国, 那么将有更多的人会获得利益,中国也不会再受到鸦片战争以后历史的影响,将再次成为 世界上最辉煌的国家,恢复我们闻名古国的地位. 如果各位将来出国,如果是短期的话,可以看看国外有些什么东西我们这里没有的,但是有 可能在中国生存下来的东西,可以的话就带回自己的国家,也许有一天它将救我们无数的 同胞.如果你是长期呆在国外的话,那么可以学习感受他们的民主,文化与科技,感受他们 一些值得学习的理念与方法,将来回来的时候,带给自己的同胞,也许你的努力将可以提高 整个民族的素质,可以拯救整个国家,拯救整个民族,或者让她再度成为世界强国.
㈧ 马铃薯的由来
马铃薯原产于南美洲安第斯山区,人工栽培史最早可追溯到公元前8000年到5000年的秘鲁南部地区。十六世纪中期,马铃薯被一个西班牙殖民者从南美洲带到欧洲。那时人们总是欣赏它的花朵美丽,把它当作装饰品。
1586年英国人在加勒比海击败西班牙人,从南美搜集烟草等植物种子,把马铃薯带到英国,英国的气候适合马铃薯的生长,比其它谷物产量高且易于管理。
17世纪时,马铃薯已经成为欧洲的重要粮食作物并且已经传播到中国,马铃薯传入中国只有三百多年的历史。在21世纪中国马铃薯种植面积居世界第二位。
马铃薯产量高,营养丰富,对环境的适应性较强,现已遍布世界各地,热带和亚热带国家甚至在冬季或凉爽季节也可栽培并获得较高产量。
生长习性
1、温度:性喜冷凉,不耐高温,生育期间以日平均气温17℃ ~ 21℃为适宜。
2、光照:光照强度大,叶片光和作用强度高,块茎形成早,块茎产量和淀粉含量均较高。
3、水分:马铃薯的蒸腾系数在400 ~ 600之间。如果总降雨量在400 ~500 mm之间,且均匀分布在生长季,即可满足马铃薯的水分需求。
4、土壤:植株对土壤要求十分严格,以表土层深厚,结构疏松,排水通气良好和富含有机质的土壤最为适宜,特别是孔隙度大,通气度良好的土壤,更能满足根系发育和块茎增长对氧气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