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保定名称的由来
保定市位于河北省中部,地处京、津、石三角地带的中心,京广铁路穿过市区。西依太行山脉,东为冀中平原,北控三关,南通九省,被称为“天下通道”,“京畿重地”、“北京南大门”。保定市是河北省辖市,现辖3区(新市、北市、南市)4市(涿州、定州、安国、高碑店)18县(满城、清苑、涞水、定兴、容城、安新、蠡县、博野、阜平、唐县、涞源、易县、雄县、徐水、高阳、望都、曲阳、顺平)。
保定的由来,与战事有关。公元前295年,赵武灵王约燕、齐灭中山。燕赵重新划定疆域,现保定市区的地域范围划归燕国,以南为赵国地。据明弘治版《保定郡志》记载,燕昭王曾于今保定城东五里建广养城,俗称空城,为放牧战马之城。保定始有燕南赵北之称。由上可见,保定最初出现城镇,就是为保卫燕国安全所设的战备城市。
960年,因宋太祖赵匡胤祖陵在河北西路清苑县境,清苑又为宋朝的北部边塞重地,所以宋朝于清苑县置保塞军,取保卫边塞之意。做为政区名称兼地名的“保”字,首次出现。又因燕昭王所筑黄金台位于保定地区境内,亦称金台顿。保塞军和清苑县治在今保定市。981年,保塞军升为保州,以寓永保安定之意。清苑县改名保塞县,并将满城南境划入保塞县,以加强保州势力。保州治所在保塞县。}
1127年,北宋灭亡,金兵陷保州,仍沿宋制,称保州,又名金台驿。1129年于保州设顺天军,保州为顺天军节度使驻地。保州曾辖清苑、满城、遂城三县。
1213年,元兵攻陷保州,焚屠三天,使其变为一片废墟。1217年,金将张柔投降蒙古军,驻满城。1227年,蒙古军兵马都元帅张柔率军由满城移驻保州,画市井,定居民,置官廨,重建城池。遂使保州成为“燕南一大都会”。此为现保定筑城之始,当时已有一定规模。1239年,元朝改顺天军为顺天路,寓“顺应天命”之意,保州为路治。因为保州为元代大都的南大门,1275年顺天路改为保定路,寓“保卫大都,安定天下”之意。保定之名自此始有。保定路辖清苑、满城、唐县、庆都(今望都)、行唐、曲阳、新安、博野、易州(含易县、涞水、定兴)、祁州(含蒲阴、深泽、束鹿)、雄州(含归信、容城、新城)、安州(含葛城、高阳)、遂州(今遂城)、安肃州(今徐水)、完州(今顺平县)等州县。
1386年,明朝改保定路为保定府,又称金台郡,因保定城位于保定府河之阳,故又有保阳郡之称。此为保定设府之始,辖3州17县。1669年,直隶巡抚由正定移驻保定始为直隶省省会。直隶省辖顺天(今北京)、永平(治卢龙)、保定、正定、河间、顺德(治邢台)、广平(永年)、大名八府。1724年,改直隶巡抚为直隶总督署,辖区增口北道宣化府、热河厅承德州、张家口厅。1748年,直隶总督署下属辖区达11府(123县)六州(含17县)三厅(张家口、独石口、多伦诺尔)。清代,保定市为省、府、县三级官府所驻地。
1912年,直隶省会由保定迁往天津,今保定城仍为保定府和清苑县二级官府驻地。1935年,河北省始以保定城为省会。1937年9月24日,保定被日军占领,河北省政府遂成为流亡政府。1946年6月14日,国民党河北省政府由北平迁至保定。由于当时保定四周各县基本解放,因而国民党河北省政府于1947年10月10日开始由保定迁回北平
1948年11月22日保定解放,12月6日成立保定市人民政府。这是保定建市之始。保定市辖一、二、三、四区。1949年8月1日,河北省人民政府在保定市宣告成立,决定保定市为河北省省会及保定专署驻地。1958年4月18日,河北省人民政府由保定市迁往天津市。1967年河北省省会又迁回保定市,次年2月3日河北省会迁往石家庄市。1968年8月18日,建立保定地、市革命委员会。1982年7月19日,保定市革命委员会改为保定市人民政府。1983年11月15日,经国务院批准,保定市又升格为河北省辖市。
保定是一座军事重镇,历为兵家必争。春秋战国时期,保定为燕、晋、中山、齐、赵等国角逐的战场。战国后期,中山国灭亡后,燕赵重新划分疆界,今保定市区重新归属燕国,成为燕国南部的边防重地。今保定市南大街的“列国石”,俗称“保定府的大裂瓜”,即为燕南赵北的分界石。|
保定第一次做为军事重镇,是宋辽之际。石敬塘割让燕云16州,泰州、清苑成为后晋北部的边沿城市。宋朝建立后,太祖、太宗一直把收复幽燕作为一大战略目标,对河北军事防御十分重视。960年清苑县置保塞军,981年保塞军升为保州。随之,清苑县改为保塞县,并将满城南境划入保塞县,以加强保州势力。保州与雄州(今雄县)、霸州(今霸州市)等地同为北边重地,形成一道由西南向东北的军事防线。宋朝常在此屯兵驻将,把保州做为北部边防要塞。宋朝著名将领呼延赞、杨嗣等曾驻保州。1000年,抗辽名将杨延昭任保州缘边都巡检使。1003年升为保州防御使,凿河渠为障,防敌骑入侵。辽帝隆绪同其母萧氏倾巢南犯,宋守将魏能、石普败其先锋。敌再趋保州,杨延昭固守并设伏出奇兵,敌军败溃,延昭获其将,函首以献。
1125年,金兵攻陷保州北部城镇之后,直趋保州,未陷。1126年,金兵再次南下,因保州防守严密,易守难攻,金兵为避免在保州消耗过多实力,绕过保州直趋宋都东京(今开封)。1127年,金兵破开封,俘徽宗、钦宗二帝北上,并乘势攻破保州。
1213年,蒙古军陷涿、易等州后,乘势袭保州。由于保州防御坚固,连攻数日不破。于是蒙古军改变战术,填城壕,造云梯,竭力强攻。由于蒙古军攻陷保州付出很大代价,于是焚屠三日,保州变为一片废墟。
1399年,燕王朱棣发动“靖难之变”,对抗建文帝。第二年四月,保定知府雒佥降燕王。此后,保定成了朱棣南下夺取政权的主要军事基地。1403年,朱棣称帝,定都北京。北平行都司复名大宁都司,移驻保定,辖前、后、中、左、右五卫和紫荆关、茂山卫,其常驻保定的军马约数万,成为保卫北京的专门驻兵之地。
清代,保定仍为京畿重地。清廷对保定的军事地位非常重视,乾隆皇帝六次巡视江南,都在保定驻跸。1853年,太平天国北伐,林凤祥、李开芳北上,出临洺关,由赵州、晋州、藁城等地东趋深州。京师震动,清政府急命僧格林沁统禁兵进驻保定,以守门户。L4>j.
1912年,直隶省会由保定迁往天津,今保定城仍为保定府和清苑县二级官府驻地。1935年,河北省始以保定城为省会。1937年9月24日,保定被日军占领,河北省政府遂成为流亡政府。1946年6月14日,国民党河北省政府由北平迁至保定。由于当时保定四周各县基本解放,因而国民党河北省政府于1947年10月10日开始由保定迁回北平。rq
1948年11月22日保定解放,12月6日成立保定市人民政府。这是保定建市之始。保定市辖一、二、三、四区。1949年8月1日,河北省人民政府在保定市宣告成立,决定保定市为河北省省会及保定专署驻地。1958年4月18日,河北省人民政府由保定市迁往天津市。1967年河北省省会又迁回保定市,次年2月3日河北省会迁往石家庄市。1968年8月18日,建立保定地、市革命委员会。1982年7月19日,保定市革命委员会改为保定市人民政府。1983年11月15日,经国务院批准,保定市又升格为河北省辖市。
保定是一座军事重镇,历为兵家必争。春秋战国时期,保定为燕、晋、中山、齐、赵等国角逐的战场。战国后期,中山国灭亡后,燕赵重新划分疆界,今保定市区重新归属燕国,成为燕国南部的边防重地。今保定市南大街的“列国石”,俗称“保定府的大裂瓜”,即为燕南赵北的分界石。|%x1C
保定第一次做为军事重镇,是宋辽之际。石敬塘割让燕云16州,泰州、清苑成为后晋北部的边沿城市。宋朝建立后,太祖、太宗一直把收复幽燕作为一大战略目标,对河北军事防御十分重视。960年清苑县置保塞军,981年保塞军升为保州。随之,清苑县改为保塞县,并将满城南境划入保塞县,以加强保州势力。保州与雄州(今雄县)、霸州(今霸州市)等地同为北边重地,形成一道由西南向东北的军事防线。宋朝常在此屯兵驻将,把保州做为北部边防要塞。宋朝著名将领呼延赞、杨嗣等曾驻保州。1000年,抗辽名将杨延昭任保州缘边都巡检使。1003年升为保州防御使,凿河渠为障,防敌骑入侵。辽帝隆绪同其母萧氏倾巢南犯,宋守将魏能、石普败其先锋。敌再趋保州,杨延昭固守并设伏出奇兵,敌军败溃,延昭获其将,函首以献。>
1125年,金兵攻陷保州北部城镇之后,直趋保州,未陷。1126年,金兵再次南下,因保州防守严密,易守难攻,金兵为避免在保州消耗过多实力,绕过保州直趋宋都东京(今开封)。1127年,金兵破开封,俘徽宗、钦宗二帝北上,并乘势攻破保州。Vm
1213年,蒙古军陷涿、易等州后,乘势袭保州。由于保州防御坚固,连攻数日不破。于是蒙古军改变战术,填城壕,造云梯,竭力强攻。由于蒙古军攻陷保州付出很大代价,于是焚屠三日,保州变为一片废墟。#
1399年,燕王朱棣发动“靖难之变”,对抗建文帝。第二年四月,保定知府雒佥降燕王。此后,保定成了朱棣南下夺取政权的主要军事基地。1403年,朱棣称帝,定都北京。北平行都司复名大宁都司,移驻保定,辖前、后、中、左、右五卫和紫荆关、茂山卫,其常驻保定的军马约数万,成为保卫北京的专门驻兵之地。u4
清代,保定仍为京畿重地。清廷对保定的军事地位非常重视,乾隆皇帝六次巡视江南,都在保定驻跸。1853年,太平天国北伐,林凤祥、李开芳北上,出临洺关,由赵州、晋州、藁城等地东趋深州。京师震动,清政府急命僧格林沁统禁兵进驻保定,以守门户。
在历史上,保定曾是一座著名的文化城市,素有“文化古城”和“学生城”之称。宋代,保定就建有最早的官学,即“州学”。明清两代,保定的儒学教育一直比较发达,三所官学(府学、卫学、县学)同时并立于一城之内,达几百年之久。另有社学26所、义学30所。还有金台书院、上谷书院和莲池书院等教育机构。清政府对莲池书院十分重视,乾隆皇帝曾六次来此视察,并亲笔题诗,勉励学生。光绪年间,书院大盛。我国历史上最末一名状元刘春霖就是莲池书院的学生。
清末,“停办科举以广学校”。保定推广新学,首先是从军事学校开始的。1902年,袁世凯在保定训练新军,先后建立将弁学堂(保定陆军军官学校前身)、陆军速成学堂、参谋学堂、测绘学堂等等。保定有高等学校十余所。同时,保定府立中学堂、直隶女子学堂、直隶第二师范学堂、清苑中学、育德中学等等中等学校也大量出现。故保定当时有“学生城”之称。1917年,育德中学开设留法勤工俭学预备班,李维汉、李富春等为第一班学员。1918年,刘少奇等入校为第二班学员。在中国近代史上有许多高级军事指挥官,是从保定军事学校培养的,如我党著名军事将领叶挺,辛亥革命骨干李济深,宁都起义领袖赵博生、董振堂。国民党的许多高级军政首脑,如蒋介石、张群、白崇禧、陈诚等,还有北洋军阀吴佩孚等,也都是保定陆军速成学堂或保定军校的学生。
② 保定名字的来由
保定历史悠久,是尧帝的故乡,春秋、战国时期,燕、中山就在境内建都,具有三千多年历史,保定之名,寓保卫大都、安定天下之意,大都即北京。
保定自古为京畿重地,元朝设郡,明朝建府,清朝为直隶总督署,此后一直是河北的政治 经济 文化 军事中心。
北宋时候,保定就是大城市了。只可惜它处在宋辽边界,常年战事不断,千疮百孔,有气无力,过一天是一天。而到了金代末年,保定哗啦一下就没了,好端端的一个大城市唏哩哗啦成了一片废墟。 为什么?因为历史上,每次战乱,打北京先打保定;保护北京,先清剿保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河北省人民政府在保定建立,保定为省会和省辖市。1958年5月,省会迁天津。1966年5月,省会由天津迁回保定。1968年2月省会迁石家庄。1994年12月,保定地区与保定市合并,为省辖市。
保定是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但是保定的‘名城桂冠 ' 来之不易 , 当年在评审第二批名城时, 河北报来了邯郸、宣化、山海关 , 保定是后来补送的, 结果经过多次评审, 河北的四个市中得到众多专家一致通过的只一个市就是保定。当然其它三个市也各有优势。但保定能更早地评为国家级名城是因为‘历史悠久、文化昌盛、名胜众多 ' 。
③ 保定市各个县名字的由来
徐水县
位于中国河北省中部。1990年人口53.32万。汉族为主,有回、满、壮、锡伯、瑶、苗、朝鲜、蒙古、藏等21个少数民族。面积735.8平方千米。西汉置北新成县。北魏称新城县,后又改称新昌县。隋开皇十八年(598) 改名遂城县。宋初置广信、安肃二军,宣和七年(1125)改安肃县。金天会七年(1129)广信军立为遂州,安肃县立为徐州。元至元二年(1265)遂州并入安肃州,后又复置遂州。明洪武元年(1368)遂州降为遂城县,二年安肃州改为安肃县,八年遂城县并入安肃县。1914年改名徐水县。1958年容城、安新两县及定兴县部分地区并入。1960年12月恢复安新县。1961、1962年定兴、容城恢复原建制。矿产有板岩、高岭土、石灰石、白云石、八厘石、硅石等。土特产主要有“刘伶醉”酒、大白菜等。
易县
位于中国河北省中偏西北部。1990年人口15.17万,其中非农业人口2.72万。汉族为主,有满、回、蒙古、壮、朝鲜、水、布依、苗等少数民族,共2.77万人。面积2534平方千米,耕地4.28万公顷。
隋开皇元年(581)置易州,因境内易水得名,十六年设易县。唐开元二十三年(735)析设五迥县。北宋太平兴国六年(981)涞水县并入。辽复析置。金大定六年(1166)析置定兴县 。元初省县入州,至元三年(1266)复置。明洪武初入州。清雍正十一年(1733)升直隶州。1913年2月易州降为易县。1940年7月析置龙华县。1942年2月与定兴、涞水组成定易涞联合县。1946年4月12日恢复原建制龙华,定易涞县撤销。1958年10月兴县和涞水县镇场、白涧、大河南三镇并入 。1961年5月恢复定兴县。1962年1月恢复涞水县。
金属矿有金、铁等,非金属矿有磷、膨润土、石灰石、煤、花岗石、石棉、蛭石等。药用动物有蝉蜕、全蝎、五灵脂等。药用植物有苦参、沙参、黄芩、知母、丹参、枣仁、柴胡等。土特产主要有京西大烟叶、易县水砚、易县豆腐干、易县大柿子。
名胜古迹主要有易州景区、紫荆关景区、清西陵景区、狼牙山景区、洪崖山景区。
满城县
位于中国河北省中部。属保定市。1990年人口40.32万。
汉族为主,有回、蒙古、满、藏、壮、彝、苗、侗、瑶等19个少数民族。面积718平方千米。西汉置北平县 。东魏兴和二年 (540)析北平县西北境置永乐县。北齐北平县并入永乐县。唐天宝元年 ( 742 )永乐县更名满城县。宋省入保塞县。金大定二十八年 (1188)复置满城县。矿产有石灰石、粘土、大理石、石板矿等。野生动物有獾、鼬、兔、鹰、鹞、猫头鹰、蛇、蝎等。野生植物有酸枣、荆条等。土特产主要有雪桃、磨盘柿子、草莓。名胜古迹主要有陵山汉墓、元蔡国公墓、曹仙洞、龙门湖、抱阳山。
④ 保定的由来
贞祐五年,(公元 1217 年 ), 金将张柔投降蒙古军 , 驻军 满城;元太祖二十二年〈公元 1227 年 ), 张柔由满城移驻保 州 , 令副帅贾铺、大名人毛正卿和布里 ( 保定范七里店〉人 苑德负责在废墟上重建城池 , 画市井、建街署、定居民 , 修复并新建庙宇、道观、神祠 39 处; 疏浚一亩、鸡距二泉故河道 , 以通舟楫 , 为燕南一大都会。元太宗十一年 ( 公元 1239 年〉 , 改顺天军为顺天路 , 寓“顺应天命”之意 , 保州为路治。因保州为元代大都的南大门 , 至元十二年 ( 公元 1275 年 ), 改顺天路为保定路 , 治清苑 , 寓对大都保卫安定之意 。 “保定”之名自此始有。
⑤ 保定市的市名是什么意思
保定市位于河北省中部,地处京、津、石三角地带的中心,京广铁路穿过市区。西依太行山脉,东为冀中平原,北控三关,南通九省,被称为“天下通道”,“京畿重地”、“北京南大门”。保定市是河北省辖市,现辖3区(新市、北市、南市)4市(涿州、定州、安国、高碑店)18县(满城、清苑、涞水、定兴、容城、安新、蠡县、博野、阜平、唐县、涞源、易县、雄县、徐水、高阳、望都、曲阳、顺平)。 保定的由来,与战事有关。公元前295年,赵武灵王约燕、齐灭中山。燕赵重新划定疆域,现保定市区的地域范围划归燕国,以南为赵国地。据明弘治版《保定郡志》记载,燕昭王曾于今保定城东五里建广养城,俗称空城,为放牧战马之城。保定始有燕南赵北之称。由上可见,保定最初出现城镇,就是为保卫燕国安全所设的战备城市。 960年,因宋太祖赵匡胤祖陵在河北西路清苑县境,清苑又为宋朝的北部边塞重地,所以宋朝于清苑县置保塞军,取保卫边塞之意。做为政区名称兼地名的“保”字,首次出现。又因燕昭王所筑黄金台位于保定地区境内,亦称金台顿。保塞军和清苑县治在今保定市。981年,保塞军升为保州,以寓永保安定之意。清苑县改名保塞县,并将满城南境划入保塞县,以加强保州势力。保州治所在保塞县。 1127年,北宋灭亡,金兵陷保州,仍沿宋制,称保州,又名金台驿。1129年于保州设顺天军,保州为顺天军节度使驻地。保州曾辖清苑、满城、遂城三县。 1213年,元兵攻陷保州,焚屠三天,使其变为一片废墟。1217年,金将张柔投降蒙古军,驻满城。1227年,蒙古军兵马都元帅张柔率军由满城移驻保州,画市井,定居民,置官廨,重建城池。遂使保州成为“燕南一大都会”。此为现保定筑城之始,当时已有一定规模。1239年,元朝改顺天军为顺天路,寓“顺应天命”之意,保州为路治。因为保州为元代大都的南大门,1275年顺天路改为保定路,寓“保卫大都,安定天下”之意。保定之名自此始有。保定路辖清苑、满城、唐县、庆都(今望都)、行唐、曲阳、新安、博野、易州(含易县、涞水、定兴)、祁州(含蒲阴、深泽、束鹿)、雄州(含归信、容城、新城)、安州(含葛城、高阳)、遂州(今遂城)、安肃州(今徐水)、完州(今顺平县)等州县。 1386年,明朝改保定路为保定府,又称金台郡,因保定城位于保定府河之阳,故又有保阳郡之称。此为保定设府之始,辖3州17县。1669年,直隶巡抚由正定移驻保定始为直隶省省会。直隶省辖顺天(今北京)、永平(治卢龙)、保定、正定、河间、顺德(治邢台)、广平(永年)、大名八府。1724年,改直隶巡抚为直隶总督署,辖区增口北道宣化府、热河厅承德州、张家口厅。1748年,直隶总督署下属辖区达11府(123县)六州(含17县)三厅(张家口、独石口、多伦诺尔)。清代,保定市为省、府、县三级官府所驻地。 1912年,直隶省会由保定迁往天津,今保定城仍为保定府和清苑县二级官府驻地。1935年,河北省始以保定城为省会。1937年9月24日,保定被日军占领,河北省政府遂成为流亡政府。1946年6月14日,国民党河北省政府由北平迁至保定。由于当时保定四周各县基本解放,因而国民党河北省政府于1947年10月10日开始由保定迁回北平。 1948年11月22日保定解放,12月6日成立保定市人民政府。这是保定建市之始。保定市辖一、二、三、四区。1949年8月1日,河北省人民政府在保定市宣告成立,决定保定市为河北省省会及保定专署驻地。1958年4月18日,河北省人民政府由保定市迁往天津市。1967年河北省省会又迁回保定市,次年2月3日河北省会迁往石家庄市。1968年8月18日,建立保定地、市革命委员会。1982年7月19日,保定市革命委员会改为保定市人民政府。1983年11月15日,经国务院批准,保定市又升格为河北省辖市。 保定是一座军事重镇,历为兵家必争。春秋战国时期,保定为燕、晋、中山、齐、赵等国角逐的战场。战国后期,中山国灭亡后,燕赵重新划分疆界,今保定市区重新归属燕国,成为燕国南部的边防重地。今保定市南大街的“列国石”,俗称“保定府的大裂瓜”,即为燕南赵北的分界石。 保定第一次做为军事重镇,是宋辽之际。石敬塘割让燕云16州,泰州、清苑成为后晋北部的边沿城市。宋朝建立后,太祖、太宗一直把收复幽燕作为一大战略目标,对河北军事防御十分重视。960年清苑县置保塞军,981年保塞军升为保州。随之,清苑县改为保塞县,并将满城南境划入保塞县,以加强保州势力。保州与雄州(今雄县)、霸州(今霸州市)等地同为北边重地,形成一道由西南向东北的军事防线。宋朝常在此屯兵驻将,把保州做为北部边防要塞。宋朝著名将领呼延赞、杨嗣等曾驻保州。1000年,抗辽名将杨延昭任保州缘边都巡检使。1003年升为保州防御使,凿河渠为障,防敌骑入侵。辽帝隆绪同其母萧氏倾巢南犯,宋守将魏能、石普败其先锋。敌再趋保州,杨延昭固守并设伏出奇兵,敌军败溃,延昭获其将,函首以献。 1125年,金兵攻陷保州北部城镇之后,直趋保州,未陷。1126年,金兵再次南下,因保州防守严密,易守难攻,金兵为避免在保州消耗过多实力,绕过保州直趋宋都东京(今开封)。1127年,金兵破开封,俘徽宗、钦宗二帝北上,并乘势攻破保州。 1213年,蒙古军陷涿、易等州后,乘势袭保州。由于保州防御坚固,连攻数日不破。于是蒙古军改变战术,填城壕,造云梯,竭力强攻。由于蒙古军攻陷保州付出很大代价,于是焚屠三日,保州变为一片废墟。 1399年,燕王朱棣发动“靖难之变”,对抗建文帝。第二年四月,保定知府雒佥降燕王。此后,保定成了朱棣南下夺取政权的主要军事基地。1403年,朱棣称帝,定都北京。北平行都司复名大宁都司,移驻保定,辖前、后、中、左、右五卫和紫荆关、茂山卫,其常驻保定的军马约数万,成为保卫北京的专门驻兵之地。 清代,保定仍为京畿重地。清廷对保定的军事地位非常重视,乾隆皇帝六次巡视江南,都在保定驻跸。1853年,太平天国北伐,林凤祥、李开芳北上,出临洺关,由赵州、晋州、藁城等地东趋深州。京师震动,清政府急命僧格林沁统禁兵进驻保定,以守门户。 在历史上,保定曾是一座著名的文化城市,素有“文化古城”和“学生城”之称。宋代,保定就建有最早的官学,即“州学”。明清两代,保定的儒学教育一直比较发达,三所官学(府学、卫学、县学)同时并立于一城之内,达几百年之久。另有社学26所、义学30所。还有金台书院、上谷书院和莲池书院等教育机构。清政府对莲池书院十分重视,乾隆皇帝曾六次来此视察,并亲笔题诗,勉励学生。光绪年间,书院大盛。我国历史上最末一名状元刘春霖就是莲池书院的学生。 清末,“停办科举以广学校”。保定推广新学,首先是从军事学校开始的。1902年,袁世凯在保定训练新军,先后建立将弁学堂(保定陆军军官学校前身)、陆军速成学堂、参谋学堂、测绘学堂等等。保定有高等学校十余所。同时,保定府立中学堂、直隶女子学堂、直隶第二师范学堂、清苑中学、育德中学等等中等学校也大量出现。故保定当时有“学生城”之称。1917年,育德中学开设留法勤工俭学预备班,李维汉、李富春等为第一班学员。1918年,刘少奇等入校为第二班学员。在中国近代史上有许多高级军事指挥官,是从保定军事学校培养的,如我党著名军事将领叶挺,辛亥革命骨干李济深,宁都起义领袖赵博生、董振堂。国民党的许多高级军政首脑,如蒋介石、张群、白崇禧、陈诚等,还有北洋军阀吴佩孚等,也都是保定陆军速成学堂或保定军校的学生。 参考文献: 河北档案信息网http://61.55.138.243/
⑥ 保定古时候叫什么
保定,古称上谷、保州、靴城、保府,位于河北省中部、太行山东麓,是京津冀地区中心城市之一 ,素有“北控三关,南达九省,畿辅重地,都南屏翰”之称。今保定之名意为“保卫大都,安定天下”,保定向来是“京畿重地”“首都南大门”。
1、上谷郡始建于战国燕昭王姬平二十九年,今河北省张家口市怀来县小南辛堡镇大古城村,因建在大山谷上边而得名。
2、保州是如今的保定市。北宋建隆元年(960),因宋太祖祖籍所在之地,故在清苑县置保塞军,寓“保卫边塞”之意。
3、保定地理位置紧邻京城,为军事要地,是京城立都的重要保障,军防所需,早在明代根据地形条件,将城池就由“土城”改为“砖城”,形成似“靴状”的平面轮廓,历来传诵“天子脚下立靴城”之说。而今古城保定仍保留着“靴城”遗址。
4、保府始建于宋淳化三年(公元992年),李继宣知保州,筑城关、浚外濠、葺营舍、疏一亩泉河、造船运粮,保州始成都市。元明时成为拱卫京师的重镇,清保定府为直隶总督驻地。
(6)保定名字的由来扩展阅读
保定历史文化
1、方言俚语
保定话是保定市地方方言,属汉藏语系冀鲁官话保唐片,为四声调、无入声、部分儿化(很多er不与前面的字连读,而是独立成wer)、不分尖团,轻声少于普通话,一声较普通话更低平,少有二声。
2、民间文艺
1)保定老调
老调又名老调梆子、老生调,从元代时尚小令“河西调”变化而来。保定老调是河北省古老地方剧种之一,也是保定特有的地方戏曲声腔剧种。早期老调行当以生、净为主,而生、净两行又是分行不分腔,同唱老生调,故称老调,为区别于河北梆子,故名老调梆子,即老调剧种。
2)涿州皮影
涿州皮影是流传于保北涿州、定兴等地的“皮影戏”。演出时使用的文场伴奏乐器有京胡、二胡、四胡、扬琴、小三弦等,随之就有了伴奏音乐和过门。武乐还有大镲、大铙等。
音乐结构属于板腔、曲牌综合体,主要板式有头板、二板、琴腔、垛板、还魂调、悲调,曲牌有“三赶七”等。行当分生、旦、净、丑,各行当都有自己独特的唱腔。
3)满城寸跷
寸跷发源于满城县东于河村,据说由宫庭舞演变而来,已有200余年的历史。20世纪九十年代初,满城县文化馆组织人员深入乡村对该濒临灭绝的古文化遗产进行发掘整理,并将其搬上舞台映屏。
4)高洛古乐
涞水县义安镇高洛村古名“高乐”。“高乐”是一种古老的、原生态的民间音乐,其中的祭祀音乐相传是华夏音乐始祖伶伦4800年前所创的“黄帝家庙”祭祀音乐的变存。“高洛音乐会”是高洛村民自愿参加、义务排练、义务演出的民间器乐演奏花会。
2006年,冀中笙管乐(高洛音乐会)被批准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5)雄县赵岗古乐
保定赵岗音乐会始建于清乾隆年间,传承的乐曲内涵和谱式可追溯到唐朝晚期。由佛教曲、道教曲、民俗曲组成,表现形式有唱诵和器乐演奏,使用的乐器和传承演奏的方式仍以传统方式进行,吹奏乐有管子、笙、笛子、云锣,打击乐有鼓、铙、钹、铛子。
6)饮食文化
保定是中国第九大菜系“冀菜”发源地,从保定历代文物中的谷物工具、熟食陶器,还有商代的爵,中山国当时的羊羹等,都印证了保定饮食的历史。保定传统小吃和菜肴有驴肉火烧、大慈阁香油、高碑店豆腐丝、白运章包子、卤煮鸡等等。
⑦ 古代 河北保定都叫过什么
古代河北保定都叫过:保府、保州、靴城、上谷等名字。
河北保定介绍:
一、保定的地理位置:
保定,位于河北省中部、太行山东麓,是京津冀地区中心城市之一,素有“北控三关,南达九省,畿辅重地,都南屏翰”之称。今保定之名意为“保卫大都,安定天下”, 保定向来是“京畿重地”“首都南大门”。
保定市总面积22190平方千米,截至2017年末,下辖5个市辖区、15个县,4个县级市(定州为省直管市),设有1个国家级高新区 ,全市常住总人口1046.92万人(不含定州)。保定市拥有华北电力大学、河北大学、河北农业大学等17所高校。2017年完成生产总值3449.7亿元。
二、保定的历史意义:
清代,保定为直隶省省会,是直隶总督驻地 ,自1669年至1968年的近三百年间,长期为河北的政治、经济、文化、军事中心以及中国的区域性政治中心 ,新中国成立后也两度为河北省省会 。保定也是传说中尧帝的故乡,有着3000多年的历史 ,是历史上燕国、中山国、后燕立都之地 。
三、保定的文化底蕴:
保定市境内文物古迹众多,如古莲花池、大慈阁、直隶总督署、清西陵等 。保定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中国优秀旅游城市 、国家园林城市,也是中国首个创新驱动发展示范市 ,WWF低碳试点城市 ,全国双拥模范城、戏曲之乡、游泳之乡,也被人们称为“长寿之城”“冠军之城”。
诞生了荆轲、刘备、赵匡胤、祖冲之、郦道元等一批历史名人。2017年12月26日,保定市入选“2017年度中国最具投资潜力城市50强”。
(7)保定名字的由来扩展阅读:
保定的民间文艺:
1、高洛古乐
涞水县义安镇高洛村古名“高乐”。“高乐”是一种古老的、原生态的民间音乐,其中的祭祀音乐相传是华夏音乐始祖伶伦4800年前所创的“黄帝家庙”祭祀音乐的变存。“高洛音乐会”是高洛村民自愿参加、义务排练、义务演出的民间器乐演奏花会。
2006年,冀中笙管乐(高洛音乐会)被批准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2、雄县赵岗古乐
保定赵岗音乐会始建于清乾隆年间,传承的乐曲内涵和谱式可追溯到唐朝晚期。由佛教曲、道教曲、民俗曲组成,表现形式有唱诵和器乐演奏,使用的乐器和传承演奏的方式仍以传统方式进行,吹奏乐有管子、笙、笛子、云锣,打击乐有鼓、铙、钹、铛子。
3、满城寸跷
寸跷发源于满城县东于河村,据说由宫庭舞演变而来,已有200余年的历史。20世纪九十年代初,满城县文化馆组织人员深入乡村对该濒临灭绝的古文化遗产进行发掘整理,并将其搬上舞台映屏。在1991年正月初一,由该县编排的寸跷舞《小羊倌》在中央电视台多次播放。
4、保定老调
老调又名老调梆子、老生调,从元代时尚小令“河西调”变化而来。保定老调是河北省古老地方剧种之一,也是保定特有的地方戏曲声腔剧种。早期老调行当以生、净为主,而生、净两行又是分行不分腔,同唱老生调,故称老调,为区别于河北梆子,故名老调梆子,即老调剧种。
5、涿州皮影
涿州皮影是流传于保北涿州、定兴等地的“皮影戏”。演出时使用的文场伴奏乐器有京胡、二胡、四胡、扬琴、小三弦等,随之就有了伴奏音乐和过门。武乐还有大镲、大铙等。音乐结构属于板腔、曲牌综合体,主要板式有头板、二板、琴腔、垛板、还魂调、悲调,曲牌有“三赶七”等。
行当分生、旦、净、丑,各行当都有自己独特的唱腔。
⑧ 河北保定地名的由来谁知道
三丰路。
⑨ 有谁知道保定的由来历史啊。
保定的由来,与战事有关。公元前295年,赵武灵王约燕、齐灭中山。燕赵重新划定疆域,现保定市区的地域范围划归燕国,以南为赵国地。据明弘治版《保定郡志》记载,燕昭王曾于今保定城东五里建广养城,俗称空城,为放牧战马之城。保定始有燕南赵北之称。由此可见,保定最初出现城镇,就是为保卫燕国安全所设的战备城市。
保定原来以清苑为中心,北魏太和元年(477年)设清苑县,五代时被契丹侵兵焚毁,北宋建隆元年(960年),赵匡胤在其祖陵附近的清苑废城设“保塞军”(“军”是宋辽金时期在要塞所设的行政区划,驻有重兵),984年升为“保州”,小说戏曲中的呼延赞、杨延昭等均在此做过地方官,镇守这座与辽国对峙的军事重镇。1213年蒙古军队攻陷金国保州,屠城。1227年蒙将张柔重建城池,1275年元帝取“保卫大都,安定天下”之意设“保定路”,从此有了保定之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