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王帝這個名字有多少人用
您輸入的名字是王帝,在全中國一共有25個。
⑵ 劉彥帝的名字分數能打多少分,
劉彥帝 名字分數能打100分
彥:彥字舊時指有才德的傑出人物,象徵有才學,操守廉政,名利雙收,成功昌隆。
《說文解字》釋雲:美士有文,人所言也。從彣廠聲。
帝:指神話傳說或宗教經典稱宇宙的創造者或主宰者,也指君主,皇帝。
《說文解字》釋雲:諦也。王天下之號也。從丄朿聲。
意蘊該名字可以趣解為:「俊才 • 花蒂」。成語旁求俊彥 簡在帝心
⑶ 白王帝這個名字怎麼樣
【白】, 繁體:白, 拼音:bái, 五行:水, 筆劃:5, 姓名學解釋 :清秀伶俐,智勇雙全,中年成功,有愛情厄,晚年吉慶。(吉)
【王】, 繁體:王, 拼音:wáng, 五行:土, 筆劃:4, 姓名學解釋 :一生清雅榮華,刑偶傷子,雙妻之格,中年奔波,成功隆昌。(吉)
【帝】, 繁體:帝, 拼音:dì, 五行:火, 筆劃:9, 姓名學解釋 :英敏多才,福祿雙收,英俊佳人,中年吉慶,富貴隆昌。(吉)
姓名五格測試
天格:20 人格:24 地格:18 外格:14 總格:37
⑷ 中國有多少人名叫王帝
16個,分別為:明太祖 朱元璋,年號洪武 明惠帝 朱允炆,年號建文 明成祖 朱棣,年號永樂 (廟號初為明太宗) 明仁宗 朱高熾,年號洪熙 明宣宗 朱瞻基,年號宣德 明英宗 朱祁鎮,年號正統/天順 明代宗 朱祁鈺,年號景泰 明憲宗 朱見深,年號成化 明孝宗 朱佑樘,年號弘治 明武宗 朱厚照,年號正德 明世宗 朱厚熜,年號嘉靖 明穆宗 朱載垕,年號隆慶 明神宗 朱翊鈞,年號萬曆 明光宗 朱常洛,年號泰昌 明熹宗 朱由校,年號天啟 明思宗 朱由檢,年號崇禎 南明 福王 朱由崧,年號弘光 唐王 朱聿鍵,年號隆武 桂王 朱由榔,年號永曆
⑸ 皇帝的名字
這是廟號和謚號
⑹ 王框帝這個名字怎麼樣
用字的意義:
框:鑲在器物外圍起撐架或保護作用的東西。(此字在人名庫中共出現約:130次)
帝:指神話傳說或宗教經典稱宇宙的創造者或主宰者,也指君主,皇帝。(此字在人名庫中共出現約:6,750次)
《說文解字》釋雲:諦也。王天下之號也。從丄朿聲。
王王系您指定的姓氏用字。從生辰八字上看,名字中需有土相助,王字的五行屬性為土。
框從生肖上看,生肖為馬,名字中應有木部首為吉,框的部首為木。
帝此字能較好的與起名用字框搭配。
字義框表示框架、框圖;帝表示花蒂、帝弓、帝青,意義優美。
音律王、框、帝的讀音是wáng、kuàng、dì,聲調為陽平、去聲、去聲。
字型王為上下結構,姓名學筆畫4畫;框為左右結構,姓名學筆畫10畫;帝為上下結構,姓名學筆畫9畫;字型優美,利於書寫。
五格該名字的五格筆畫搭配為4-10-9,五格俱佳。
意蘊該名字可以趣解為:「框圖 • 帝青」。
⑺ 我叫王帝怎麼介紹自己的名字
王展照 王鴻城 王文君 王俊玉 王澤義 王博楷 王濤濤 王寒義 王雨泰 王睿鼎 王濤暢 王松韻 王曉星 王彤鳴 王文德 王智帆 王莫閑 王晉暢 王彬元 王知雪 王棋樺 王宇皓 王瑋庭 王清風 王苑霖 王翰文 王石楷 王昌錦 王文璋 王榮春
⑻ 古代皇帝名字
中國歷代皇帝名單
1 上古時代
炎帝 神農氏
黃帝 軒轅氏
少昊 金天氏
顓頊 高陽氏
帝嚳 高辛氏
帝摯 高辛氏
唐堯 放勛
虞舜 重華
2 夏
禹
啟
太康
仲康
相
少康
予
槐
芒
泄
不降
扃
廑
孔甲
皋
發
癸
3 商 湯
太丁
外丙
中壬
太甲
沃丁
太庚
小甲
雍己
太戊
中丁
外壬
河亶甲
祖乙
祖辛
沃甲
祖丁
南庚
陽甲
盤庚
小辛
小乙
武丁
祖庚
祖甲
廩辛
康丁
武乙
文丁
帝乙
帝辛
4 周
4.1 西周
西周
周文王 姬昌
周武王 姬發
周成王 姬誦
周康王 姬釗
周昭王 姬瑕
周穆王 姬滿
周共王 姬繄扈
周懿王 姬囏
周孝王 姬辟方
周夷王 姬燮
周厲王 姬胡
周宣王 姬靜
周幽王 姬宮湦
4.2 東周
東周
周平王 姬宜臼
周桓王 姬林
4.2.1 春秋
周莊王 姬佗
周厘王 姬胡齊
周惠王 姬閬
周襄王 姬鄭
周頃王 姬壬臣
周匡王 姬班
周定王 姬瑜
周簡王 姬夷
周靈王 姬泄心
周景王 姬貴
周悼王 姬猛
周敬王 姬匄
周元王 姬仁
周貞定王 姬介
周哀王 姬去疾
周思王 姬叔
周考王 姬嵬
周威烈王 姬午
4.2.2 戰國
戰國
周安王 姬驕
周烈王 姬喜
周顯王 姬扁
周慎靚王 姬定
周赧王 姬延
周惠王
5 秦
秦昭襄王 嬴則
秦孝文王 嬴柱
秦莊襄王 嬴楚
秦始皇 嬴政
秦二世 胡亥
秦三世 子嬰
6 漢
6.1 西漢
漢高帝 劉邦
漢惠帝 劉盈
漢高後 呂稚(太後稱制)
漢少帝 劉恭
漢少帝 劉弘
漢文帝 劉恆
漢景帝 劉啟
漢武帝 劉徹
漢昭帝 劉弗陵
昌邑王 劉賀
漢宣帝 劉詢
漢元帝 劉奭
漢成帝 劉驁
漢哀帝 劉欣
漢平帝 劉衍
孺子 劉嬰
更始帝 劉玄
6.2 新朝
新朝 王莽
6.3 東漢
漢光武帝 劉秀
漢明帝 劉庄
漢章帝 劉炟
漢和帝 劉肇
漢殤帝 劉隆
漢安帝 劉祜
漢少帝 劉懿
漢順帝 劉保
漢沖帝 劉炳
漢質帝 劉纘
漢桓帝 劉志
漢靈帝 劉宏
漢後少帝 劉辯
漢獻帝 劉協
7 三國
7.1 魏
魏
魏武帝 曹操 (為追謚,生前未即位)
魏文帝 曹丕
魏明帝 曹睿
魏少帝 曹芳 (邵陵厲公)
高貴鄉公 曹髦
魏元帝 曹奐
7.2 蜀漢
漢昭烈帝 劉備
漢後主 劉禪
7.3 吳
吳
長沙桓王 孫策
吳大帝 孫權
吳廢帝 孫亮
吳景帝 孫休
吳末帝 孫皓
8 晉朝
8.1 西晉
宣帝 司馬懿
景帝 司馬師
文帝 司馬昭(以上三帝為追謚,生前未即位)
武帝 司馬炎
惠帝 司馬衷
懷帝 司馬熾
愍帝 司馬鄴
8.2 東晉
元帝 司馬睿
明帝 司馬紹
成帝 司馬衍
康帝 司馬岳
穆帝 司馬聃
哀帝 司馬丕
海西公 司馬奕
簡文帝 司馬昱
孝武帝 司馬曜
安帝 司馬德宗
恭帝 司馬德文
8.2.1 十六國
8.2.1.1 成漢
(成)景帝 李特
(成)武帝 李雄
(成)哀帝 李班
(成)幽公 李期
(漢)昭文帝 李壽
(漢)末主 李勢
8.2.1.2 漢(前趙)
(漢)光文帝 劉淵
(漢)昭武帝 劉聰
(漢)隱帝 劉粲
(前趙)劉曜
8.2.1.3 後趙
後趙
明帝 石勒
海陽王 石弘
武帝 石虎
義陽王 石世
新興王 石尊
石鑒
石祗
8.2.1.4 前涼
武公(明王) 張軌
元公 張實
成王 張茂
忠成公(文王) 張駿
敬烈公(桓王) 張重華
哀公 張耀靈
威王 張祚
敬悼公(沖王) 張玄靚
悼公 張天錫
8.2.1.5 後涼
懿武帝 呂光
隱王 呂紹
靈帝 呂纂
建康公 呂隆
8.2.1.6 西涼
武昭王 李暠
李歆
李恂
8.2.1.7 南涼
武王 禿發烏孤
康王 禿發利鹿孤
景王 禿發傉檀
8.2.1.8 北涼
建康公 段業
武宣王 沮渠蒙遜
哀王 沮渠牧犍
8.2.1.9 前燕
襄公 慕容廆
文明帝 慕容皝
景昭帝 慕容儁
幽帝 慕容暐
8.2.1.10 後燕
成武帝 慕容垂
惠愍帝 慕容寶
昭武帝 慕容盛
惠文帝 慕容熙
8.2.1.11 西燕
慕容泓
威帝 慕容沖
段隨
慕容覬
慕容望
慕容忠
慕容永
8.2.1.12 北燕
惠懿帝 高雲
文成帝 馮跋
昭成帝 馮弘
8.2.1.13 南燕
獻武帝 慕容德
末主 慕容超
8.2.1.14 夏
武烈帝 赫連勃勃
平原王 赫連昌
昌定王 赫連定
8.2.1.15 前秦
苻洪
景明帝 苻健
厲王 苻生
宣昭帝 苻堅
苻宏
哀平帝 苻丕
高帝 苻登
末主 苻崇
8.2.1.16 後秦
武昭帝 姚萇
文桓帝 姚興
末主 姚泓
8.2.1.17 西秦
宣烈王 乞伏國仁
武元王 乞伏乾歸
文昭王 乞伏熾盤
末主 乞伏慕末
8.2.1.18 冉魏
武悼天王 冉閔
8.2.1.19 代國
拓跋猗盧
拓跋普根
拓跋始生
平文帝 拓跋鬱律
惠帝 拓跋賀傉
煬帝 拓跋紇那
烈帝 拓跋翳槐
昭成帝 拓跋什翼犍
8.2.1.20 吐谷渾
吐谷渾
參見吐谷渾首領列表
9 南北朝
9.1 南朝
9.1.1 宋
武帝 劉裕
少帝 劉義符
文帝 劉義隆
太子 劉劭
孝武帝 劉駿
前廢帝 劉子業
明帝 劉彧
後廢帝 劉昱
順帝 劉淮
9.1.2 齊
高帝 蕭道成
武帝 蕭賾
鬱林王 蕭昭業
海陵王 蕭昭文
明帝 蕭鸞
東昏侯 蕭寶卷
和帝 蕭寶融
9.1.3 梁
武帝 蕭衍
臨賀王 蕭正德
簡文帝 蕭綱
豫章王 蕭棟
武陵王 蕭紀
元帝 蕭繹
閔帝 蕭淵明
敬帝 蕭方智
宣帝 蕭言
明帝 蕭巋
後主 蕭琮
9.1.4 陳
武帝 陳霸先
文帝 陳蒨
廢帝 陳伯宗
宣帝 陳頊
後主 陳叔寶
9.2 北朝
9.2.1 北魏
道武帝 拓跋珪
明元帝 拓跋嗣
太武帝 拓跋燾
南安王 拓跋余
文成帝 拓跋浚
獻文帝 拓跋弘
孝文帝 元宏
宣武帝 元恪
孝明帝 元詡
幼主 元釗
孝庄帝 元子攸
長廣王 元曄
節閔帝 元恭
安定王 元朗
孝武帝 元攸
9.2.2 東魏
孝靜帝 元善見
9.2.3 西魏
文帝 元寶炬
廢帝 元欽
恭帝 拓跋廓
9.2.4 北齊
文宣帝 高洋
廢帝 高殷
孝昭帝 高演
武成帝 高湛
後主 高緯
安德王 高延宗
幼主 高恆
范陽王 高紹義
9.2.5 北周
文帝 宇文泰
孝閔帝 宇文覺
明帝 宇文毓
武帝 宇文邕
宣帝 宇文贇
靜帝 宇文衍
10 隋
隋文帝 楊堅
隋煬帝 楊廣
隋恭帝 楊侑
隋秦王 楊浩
隋越王 楊侗
11 唐
唐高祖 李淵
唐太宗 李世民
唐高宗 李治
武後 武曌(太後稱制)
武周聖神皇帝 武則天
唐中宗 李顯
唐殤帝 李重茂
唐睿宗 李旦
唐玄宗 李隆基
唐肅宗 李亨
唐代宗 李豫
唐德宗 李適
唐順宗 李誦
唐憲宗 李純
唐穆宗 李恆
唐敬宗 李湛
唐文宗 李昂
唐武宗 李炎
唐宣宗 李忱
唐懿宗 李漼
唐僖宗 李儇
唐昭宗 李曄
唐哀帝 李拀
11.2 渤海國
渤海高王 大祚榮
渤海武王 大武藝
渤海文王 大欽茂
大元義
渤海成王 大華興
渤海康王 大嵩璘
渤海定王 大元瑜
渤海僖王 大言義
渤海簡王 大明忠
渤海宣王 大仁秀
大彝震
大虔晃
大玄錫
大瑋瑎
大諲撰
12.1.1 後梁
太祖 朱溫
末帝 朱瑱
12.1.2 後唐
庄宗 李存勖
明宗 李亶
閔帝 李從厚
末帝 李從珂
12.1.3 後晉
高祖 石敬瑭
少帝 石重貴
12.1.4 後漢
高祖 劉知遠
隱皇帝 劉承佑
12.1.5 後周
太祖 郭威
世宗 柴榮
恭帝 柴宗訓
12.2.1 吳越
(904年-978年)
太祖 錢鏐
世宗 錢元瓘
成宗 錢弘佐
忠遜王 錢弘倧
忠懿王 錢弘俶
12.2.2 閩國
(909年-945年,當中包含殷943年-945年)
太祖 王審知
嗣王 王延翰
惠宗 王延鈞
康宗 王昶
景宗 王曦
殷帝 王延政
12.2.3 荊南
荊南(南平)
(906年-963年)
武信王 高季興
文獻王 高從誨
貞懿王 高寶融
荊南侍中 高保勖
荊南侍中 高繼沖
12.2.4 楚國
楚國
(907年-951年,創立者馬殷實際自897年開始地方割據)
武穆王 馬殷
衡陽王 馬希聲
文昭王 馬希范
廢王 馬希廣
恭孝王 馬希萼
馬希崇
12.2.5 吳國
(904年-937年)
太祖 楊行密
烈宗 楊渥
高祖 楊渭
睿帝 楊溥
12.2.6 南唐
(937年-975年)
烈祖 李升
元宗 李璟
後主 李煜
12.2.7 南漢
(917年-971年)
高祖 劉岩
殤帝 劉玢
中宗 劉晟
後主 劉鋹
12.2.8 北漢
(951年-979年)
世祖 劉旻
睿宗 劉鈞
少主 劉繼恩
英武帝 劉繼元
12.2.9 前蜀
(907年-925年)
高祖 王建
後主 王衍
12.2.10 後蜀
(934年-965年)
高祖 孟知祥
後主 孟昶
13 宋
13.1 北宋
宋太祖 趙匡胤
宋太宗 趙光義
宋真宗 趙恆
宋仁宗 趙禎
宋英宗 趙曙
宋神宗 趙頊
高太後 宣仁太後高氏(太後垂簾)
宋哲宗 趙煦
宋徽宗 趙佶
宋欽宗 趙桓
13.2 南宋
宋高宗 趙構
宋孝宗 趙眘
宋光宗 趙淳
宋寧宗 趙擴
宋理宗 趙昀
宋度宗 趙禥
謝太後 謝道清(太後垂簾)
宋恭帝 趙顯
宋端宗 趙昰
趙昺
14 遼
遼太祖 耶律阿保機
遼應天後 述律平(太後稱制)
遼東丹王 耶律倍
遼太宗 耶律德光
遼世宗 耶律阮
遼穆宗 耶律璟
遼景宗 耶律賢
遼蕭太後 蕭綽(蕭撒葛只)
遼聖宗 耶律隆緒
遼興宗 耶律宗真
遼道宗 耶律洪基
天祚帝 耶律延禧
15 西夏
太祖 李繼遷
太宗 李德明
景宗 李元昊
毅宗 李諒祚
惠宗 李秉常
崇宗 李乾順
仁宗 李仁孝
桓宗 李純佑
襄宗 李安全
神宗 李遵頊
獻宗 李德旺
末帝 李睍
16 金
金太祖 完顏阿骨打
金太宗 完顏晟
金熙宗 完顏亶
海陵王 完顏亮
金世宗 完顏雍
金章宗 完顏璟
衛紹王 完顏永濟
金宣宗 完顏珣
金哀宗 宛顏守緒
金末帝 完顏承麟
17 元
元太祖 鐵木真 (成吉思汗)
元睿宗 拖雷 (監國)
元太宗 窩闊台
馬乃真後 (稱制)
元定宗 貴由
海迷失後 (稱制)
元憲宗 蒙哥
元世祖 忽必烈 (薛禪汗)
元成宗 鐵穆耳 (完澤篤汗)
元武宗 海山 (曲律汗)
元仁宗 愛育黎拔力八達 (普顏篤汗)
元英宗 碩德八剌 (格堅汗)
泰定帝 也孫鐵木兒
天順帝 阿速吉八
元文宗 圖帖睦爾 (札牙篤汗)
元明宗 和世剌
元寧宗 懿璘質班
元順帝 妥懽帖睦爾 (元惠宗)(烏哈圖汗)
18 明
明太祖 朱元璋,年號洪武
明惠帝 朱允炆,年號建文
明成祖 朱棣,年號永樂 (廟號初為明太宗)
明仁宗 朱高熾,年號洪熙
明宣宗 朱瞻基,年號宣德
明英宗 朱祁鎮,年號正統/天順
明代宗 朱祁鈺,年號景泰
明憲宗 朱見深,年號成化
明孝宗 朱佑樘,年號弘治
明武宗 朱厚照,年號正德
明世宗 朱厚熜,年號嘉靖
明穆宗 朱載垕,年號隆慶
明神宗 朱翊鈞,年號萬曆
明光宗 朱常洛,年號泰昌
明熹宗 朱由校,年號天啟
明思宗 朱由檢,年號崇禎
18.1 順
李自成,年號永昌
18.2 大西
張獻忠,年號大順
18.3 南明
福王 朱由崧,年號弘光
唐王 朱聿鍵,年號隆武
桂王 朱由榔,年號永曆
19 清
清太祖 愛新覺羅努爾哈赤
清太宗 愛新覺羅皇太極
清世祖 愛新覺羅福臨,年號順治,
清聖祖 愛新覺羅玄燁,年號康熙,通稱康熙皇帝
清世宗 愛新覺羅胤禛,年號雍正,通稱雍正皇帝
清高宗 愛新覺羅弘歷,年號乾隆,通稱乾隆皇帝
清仁宗 愛新覺羅顒琰,年號嘉慶,通稱嘉慶皇帝
清宣宗 愛新覺羅旻寧,年號道光,通稱道光皇帝
清文宗 愛新覺羅奕詝,年號咸豐,通稱咸豐皇帝
清穆宗 愛新覺羅載淳,年號同治,通稱同治皇帝
清德宗 愛新覺羅載湉,年號光緒,通稱光緒皇帝
清遜帝 愛新覺羅溥儀,年號宣統,通稱宣統皇帝
⑼ 中國古代皇帝全部的名字
一、奴隸社會
1、炎黃:公元前2697年-約前2599年涿鹿(今河北涿鹿)神農炎帝 軒轅黃帝(炎黃齊名)
2、堯唐:約前2357年-約前2262年平陽 (今山西臨汾) 唐帝堯
3、舜虞:約前2262年-約前2029年蒲阪 (今山西永濟) 虞帝舜
4、夏朝:約前2029年-約前1981年 約前1933年-約前1559年斟鄩陽城(今河南洛陽) (今河南登封)夏王禹 夏王啟 夏王少康
5、有窮:約前1981年-約前1973年鉏(今河南滑縣) 有窮王夷羿
6、寒朝:約前1973年-約前1933年寒水(今山東濰坊)寒王寒浞
7、商(殷)朝:約前1559年-約前1046年約前1559年-約前1300年(商)
8、周朝:約前1046年-前256年
(1)西周:約前1046年-前771年鎬京(今陝西西安)西周文王姬昌 西周武王姬發
(2)東周:前770年-前256年洛邑(今河南洛陽)東周平王姬宜臼
①——春秋:前770年-前476年
②——戰國:前475年-前221年
二、封建社會
9、秦朝:前221年-前206年咸陽(今陝西咸陽)秦始皇嬴政
10、西楚:前206年-前202年彭城(今江蘇徐州)西楚霸王項羽
11、漢朝:前202年-263年(包括蜀漢)
12、西漢:前202年-公元8年長安(今陝西西安)西漢高祖劉邦
13、新朝:公元8年-公元23年長安(今陝西西安)新太祖王莽
14、玄漢:公元23年-公元25年長安(今陝西西安)玄漢更始帝劉玄
15、東漢:公元25年-公元220年洛陽(今河南洛陽)東漢光武帝劉秀
16、三國時期:220年-280年
(1)曹魏:220年-265年洛陽(今河南洛陽)魏武帝曹操魏文帝曹丕
(2)蜀漢:221年-263年成都(今四川成都) 蜀漢昭烈帝劉備
(3)孫吳:222年-280年建業(今江蘇南京)吳大帝孫權
17、晉朝:265年-420年
(1)西晉:265年-316年洛陽(今河南洛陽)西晉武帝司馬炎
(2)東晉:317年-420年建康(今江蘇南京)東晉元帝司馬睿
18、十六國:304年-420年
19、十六國末期:420年-439年
20、南北朝:386年-589年
(1)南朝:420年-589年
①劉宋:420年-479年建康(今江蘇南京)劉宋武帝劉裕
②南齊:479年-502年建康(今江蘇南京)南齊高帝蕭道成
③南梁:502年-557年建康(今江蘇南京)梁武帝蕭衍
④南陳:557年-589年建康(今江蘇南京)陳武帝陳霸先
(2)北朝:386年-589年
①北魏中後期:420年-557年平城 洛陽(今河南洛陽)(今山西大同)北魏道武帝拓跋珪 北魏孝文帝元宏
②東魏:534年-550年鄴城(今河北鄴鎮)東魏孝靜帝元善見
③西魏:532年-556年長安(今陝西西安)西魏文帝元寶炬
④北齊:550年-577年鄴城(今河北鄴鎮)北齊文宣帝高洋
⑤北周:557年-581年長安(今陝西西安) 北周孝閔帝宇文覺
21、隋朝:581年-618年長安(今陝西西安)隋文帝楊堅
22、唐朝:618年-690年 705年-907年長安(今陝西西安)唐高祖李淵 唐中宗李顯
23、武周:690年-705年神都洛陽(今河南洛陽)武周武後武則天
24、五代:907年-960年
(1)後梁:907年-923年汴京(今河南開封)後梁太祖朱溫
(2)後唐:923年-936年洛陽(今河南洛陽)後唐庄宗李存勖
(3)後晉:936年-947年汴京(今河南開封)後晉高祖石敬瑭
(4)後漢:947年-950年汴京(今河南開封)後漢高祖劉知遠(暠)
(5)後周:951年-960年汴京(今河南開封)後周太祖郭威
25、十國:907年-979年
26、遼朝(契丹):916年-1125年上京(今內蒙古巴林左旗)遼太祖耶律阿保機
27、宋朝:960年-1279年
(1)北宋:960年-1127年東京(今河南開封)北宋太祖趙匡胤
(2)南宋:1127年-1279年臨安(今浙江杭州)南宋高宗趙構
(3)西夏:1038-1227年興慶(中興)(今寧夏銀川)西夏景宗李元昊
(4)金朝:1115年-1234年中京(今北京市)金太祖完顏阿骨打
(5)大蒙古國:1206年-1271年曲雕阿蘭(今蒙古國肯特省)蒙古(元)太祖成吉思汗孛兒只斤·鐵木真
28、元朝:1271年-1368年大都(今北京市)元(蒙古)世祖孛兒只斤·忽必烈
29、明朝:1368年-1644年應天(今江蘇南京) 京師(今北京市)明太祖朱元璋 明成祖朱棣
(1)後金:1616年-1636年盛京(今遼寧沈陽) 後金(清)太祖愛新覺羅·努爾哈赤
(2)大順:1644年-1644年京師 (今北京市) 闖王李自成
30、清朝:1636年-1912年盛京 京師(今遼寧沈陽)(今北京市)清(後金)太宗愛新覺羅·皇太極 清世祖順治皇帝愛新覺羅·福臨
31、中華帝國:1915年-1916年北平 (今北京市)洪憲帝袁世凱
32、偽滿洲:1932年-1945年新京 (今吉林長春)康德帝愛新覺羅·溥儀
(9)王帝名字打分擴展閱讀:
超過80歲的皇帝有五位:
清高宗乾隆帝愛新覺羅·弘歷、梁武帝蕭衍、則天大聖皇帝武曌、宋高宗趙構和元世祖孛兒只斤·忽必烈。
70歲到79歲的皇帝有12位:
十國楚武穆王馬殷,唐玄宗李隆基、十國前蜀高祖王建、明太祖朱元璋,三國吳大帝孫權,五代南平高季興、十六國後燕高祖慕容垂、漢武帝、唐高祖李淵、遼道宗耶律洪基、西夏仁宗李仁孝、十六國南燕高祖慕容德。
60歲到69歲的皇帝有38位:
1、新建興帝王莽,清聖祖康熙帝愛新覺羅·玄燁、清宣宗道光帝愛新覺羅·旻寧、十六國西涼武昭王李暠,宋孝宗趙昚、清太祖愛新覺羅·努爾哈赤,周帝吳三桂、十六國北涼高祖沮渠蒙遜、後唐明宗李嗣源、金世宗完顏雍、元太祖孛兒只斤·鐵木真、蜀漢懷帝(後主)劉禪、明成祖朱棣。
2、隋文帝楊堅、蜀漢昭烈帝劉備、唐德宗李適、西夏神宗李遵頊、漢光武帝劉秀、十六國後涼高祖呂光、漢高祖劉邦、宋武帝劉裕、清末帝愛新覺羅·溥儀、金太宗完顏晟、後蜀高祖孟知祥、遼聖宗耶律隆緒、十六國後秦高祖姚興、清仁宗嘉慶帝愛新覺羅·顒琰、後梁太祖朱溫、明世宗朱厚熜、宋理宗趙昀。
50歲到59歲的皇帝有60位:
宋太宗、明神宗、雍正帝、宋寧宗、陳高祖陳霸先、宋欽宗、唐高宗、齊高帝蕭道成、晉武帝、唐中宗、唐睿宗、漢獻帝、齊武帝、陳宣帝、唐代宗、宋仁宗、宋徽宗、晉簡文帝、陳後主、清太宗、唐太宗、後周太祖、秦始皇、宋太祖、隋煬帝等。
40歲到49歲的有55位:
梁簡文帝、漢景帝、明仁宗、梁元帝、漢文帝、南唐後主李煜、明憲宗等。
30歲到39歲的有62位:
魏文帝曹丕、後周世宗柴榮、明光宗朱常洛、明宣宗朱瞻基、明武宗朱厚照,清德宗光緒帝愛新覺羅·載湉,魏明帝曹叡,宋英宗趙曙,明穆宗朱載垕,宋度宗趙禥、明思宗崇禎帝朱由檢、清文宗咸豐帝愛新覺羅·奕詝,明代宗朱祁鈺等。
20歲到29歲的有50位:
秦二世皇帝胡亥、漢昭帝劉弗陵、清世祖順治帝愛新覺羅·福臨,明熹宗朱由校等。
10歲到19歲的有28位:
五代後漢隱帝劉承佑,五代後周恭帝,清穆宗同治帝愛新覺羅·載淳,晉穆帝司馬聃,唐敬宗李湛,唐哀帝李柷,漢廢帝劉辯,宋廢帝劉子業,宋順帝劉准等。
而十歲以下的娃娃皇帝有七位:
八歲漢質帝劉纘,六歲的元寧宗孛兒只斤·懿璘質班、三歲的北魏幼主元釗,兩歲的漢沖帝劉炳才生下100天就登基、不滿周歲就死去的漢殤帝劉隆,還有中國第一位女皇帝敬哀公主元姑娘(有爭議)也不滿周歲。
⑽ 王帝這名字怎麼樣
讀著不舒服。但是寫下來還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