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中國歷代得道高僧名字,法號
有星雲法師,還有那個凈空法師,這二位非常的仁愛,心平氣和,一點浮躁的感覺也沒有,給眾生帶來了一種安全感
❷ 求一網名 是和尚的法號 希望聽著好聽清凈一些。
好聽清凈的和尚法號如下:
摒塵(摒棄俗世前塵,超脫苦短人世)
明鏡(心明如鏡)
篤竹(忠貞篤信,身正如竹)
靜亭(靜淡安然,亭亭偉岸)
松崖(懸崖絕壁,傲然蒼松)
山寂(空然叢山,索寂秩然)
(2)和尚名字法號大全擴展閱讀
法號的來歷
「和尚」在中國代表出家修行梵行者,就是僧人的代名詞。而借人出家的目的就是為了學法,學習究竟無上的佛法,達到人生的解脫彼岸,而後才更有資本來度化眾生。
既然學法,那麼必然就需要有個有別於世俗的名字,通常叫」法名"或「法號」。這也是根據中傳統的習俗而保留下來的,中國古人一般名字就兩個,「名」和「字」是分開的,再有的還有「號」。譬如諸葛名「亮」,字「孔明」,號「卧龍先生」。
那麼,出家僧人也存在這種情況,有自己的「法名」和「字型大小」(也有稱「法號」), 所以一般出家僧人有三個名字,即「法名」和「字型大小」,以及身份證上的俗名。
但是有一個規矩是,「法名」 不能隨便讓人稱呼,只有出家僧人的師傅或長輩可以稱,外人只能稱呼其「法號"。
❸ 和尚的法號都有什麼
僧人自稱法號應為:釋某某(字型大小)、草字某某(字型大小)、衲子某某(字型大小)、沙門某某(字型大小)、比丘某某(字型大小)。而某某法師、某某禪師、某某律師、某某上人、某公上人、某某長老、上某下某這些稱呼,是他人依據你的修為對你的尊稱,切不可用於自稱。
法名有上下,但不必尊稱,若雲:「上某下某法師」,則成戴兩頂帽——上下其一,法師其二。若加尊稱,則不必上下。所以善因法師著《學佛行儀》雲:「不得單稱名字,當稱某某長老、某老和尚、某老法師、某某大師。若面晤時,更不得提出名字,但可單稱長老二字,或法師,或和尚」。
(3)和尚名字法號大全擴展閱讀:
法號代表了不一般的意義:
1、根據中國的傳統, 一般出家人的名只有其師父、長輩才能稱呼,因此就跟俗世的人們有了名還要有一個表字一樣,比如諸葛 亮的名是亮,表字孔明,號卧龍先生。出家人也要有一個法號被別人稱呼。
2、僧人取法名和法號沒有必要,但是這對於出家人 而言則是意義非凡。這就意味著出家人通過改名換姓等 一系列舉措使自己徹底和前世割離,從此可以全身心地 學習無上佛法,參悟解脫人生,進而去度化世人。和俗世中的名字一樣,法名也有自己的姓氏。
3、法名是師傅賜予的,是根據你所入的宗派輩分排下來的,這個名字將會跟隨你一生,是教界里認可的身份。
❹ 和尚的法號是根據什麼起的
漢傳佛教起的法名,一般頭一個是按照輩分起的——你的皈依師所在的宗、派、系、師承所規定的輩分,如同孔孟等大家族至今還保持的輩分用字等,所謂天下孔家不亂輩是也。第二字應該隨意起,但現在師父們往往是取你俗名的其中一個字。
從福裕開始,少林寺便按七十字詩法裔輩分,順序高低,以命法名。這七十字詩是: 福慧智子覺,了本圓可悟。 周洪普廣宗,道慶同玄祖。 清凈真如海,湛寂淳貞素。 德行永延恆,妙本常堅固。 心朗照幽深,性明鑒崇祚。 衷正善禧禪,謹愨原濟度。 雪庭為導師,引汝歸鉉路。
法號,佛教術語,指歸依佛教者所特取的名字。即出家眾於剃度儀式舉行過後,或在家眾於歸依三寶、受戒時,或生前未歸依、受戒的在家人歿後於葬儀時,由師父授予的名號。僧人死後的謚號也稱作法號。
(4)和尚名字法號大全擴展閱讀:
僧人法號
"和尚"在中國代表出家修行梵行者,就是僧人的代名詞。而僧人出家的目的就是為了學法,學習究竟無上的佛法,達到人生的解脫彼岸,而後才更有資本來度化眾生。
既然是學法,那麼必然就需要有個有別於世俗的名字,通常叫「法名」或「法號」。如六小齡童皈依佛門,取法號「養空」。這也是根據中國傳統的習俗而保留下來的,中國古人一般名字就兩個,「名」和「字」是分開的,再有的還有「號」。譬如諸葛名「亮」,字「孔明」,號「卧龍」。
法號的規矩
那麼,出家僧人也存在這種情況,有自己的「法名」和「字型大小」(也有稱「法號」),所以一般出家僧人有三個名字,即「法名」和「字型大小」,以及身份證上的俗名。
但是應該知道的一個規矩是,「法名」不能隨便人稱呼,是出家僧人的師傅或長輩可以稱,外人只能稱呼「法號」。
❺ 僧人的法號有哪些請舉例10個,要文雅好聽的。謝謝
從福裕開始,少林寺便按七十字詩法裔輩分,順序高低,以命法名。
這七十字詩是:
福慧智子覺,了本圓可悟。
周洪普廣宗,道慶同玄祖。
清凈真如海,湛寂淳貞素。
德行永延恆,妙本常堅固。
心朗照幽深,性明鑒崇祚。
衷正善禧禪,謹愨原濟度。
雪庭為導師,引汝歸鉉路。
溈仰宗的輩分
詞德宣衍道大興戒鼎馨遍五分新慧焰彌布周沙界香雲普蔭燦古今
慈悲濟世願無盡光昭日月朗太清振啟拈花宏溈上圓相心燈永昌明
雲門宗的輩分
深演妙明耀乾坤湛寂虛懷海印容清凈覺圓懸智鏡慧鑒精真道德融
慈悲喜舍昌普化宏開拈花續傳燈繼振雲門關一旨惠澤蒼生法雨隆
臨濟宗僧譜(字輩):智慧清靜,道德圓明。
真如性海,寂照普通。
心源廣續,本覺昌隆。
能仁聖果,常演寬宏。
惟傳法印,正悟會融。
堅持戒定,永繼祖宗。
曹洞宗僧譜:廣崇妙善,宏勝禧(後改為永)昌。
繼祖續宗,慧正維方。
圓明凈智,德行福祥;澄清覺海,了悟真常。
溈仰宗僧譜:慧維妙真恆,心空悟上乘。
續宗宏法遠,萬古耀蓮燈。
出家人的法名有「法派」和「剃派」兩個傳承:法名法號大全。
法派現在較多的是禪宗和天台宗宗派傳承,每一代都有一個專用字,代表輩分。比如曹洞宗鼓山法系,傳到宗舜法師是四十九代「騰」字輩,上一輩凈慧長老是第四十八代「復」字輩,再上是虛雲老和尚第四十六代「古」字輩。「耀古復騰今」就是法派傳承譜系。
還有依據剃度派系傳承的,比如「宗舜」的「宗」,是四川清定上師傳的天台宗派系,「智宗慶祖」,宗舜法師的剃度恩師智敏上師是「智」字輩,我是「宗」字輩,宗舜法師的徒弟就是「慶」字輩,徒孫就是「祖」字輩。好聽的和尚法號。
不過,為居士起名則情況不同。一般依據法派傳承或者剃派傳承的字派某字,再加上俗名中的某字組合起名,方便記憶也減輕工作量。也有大德起法名對弟子予以勉勵、寄託期望、給予加持等,不再用字派,而是分別起不同的名字,或者都叫某一個名字,種種不同。
法號(宗教用語)
佛教術語,指歸依佛教者所特取的名字。即出家眾於剃度儀式舉行過後,或在家眾於歸依三寶、受戒時,或生前未歸依、受戒的在家人歿後於葬儀時,由師父授予的名號。
1.又作戒名、法諱、法名。出家受戒時所受於師之名。信佛人微信名字大全。
2.僧死後之謚號。
註:在印度,四姓出家,剃發著三衣,皆為釋子、沙門。然仍沿用其俗名,如舍利弗、目犍連等人,並沒有特別使用法名。但在中國、日本等地,以加入教團成為釋子,即誓約受持戒法,因此皆另取法名。佛經中最有禪意的句子。
那麼,出家僧人也存在這種情況,有自己的「法名」和「字型大小」(也有稱「法號」),所以一般出家僧人有三個名字,即「法名」和「字型大小」,以及身份證上的俗名。好聽的微信佛教昵稱。
但是應該知道的一個規矩是,「法名」不能隨便人稱呼,是出家僧人的師傅或長輩可以稱,外人只能稱呼「法號」。
❻ 道士法號名字大全
入佛門者取法名(法號),入了道觀則成了道士,道士有道號。道號不像取法名那樣嚴格,它不排斥俗名俗號,承認真實姓名的合法地位。
道士可以保留俗名,和道號同時使用,道號相當於外號
如《紅樓夢》中寫到的道士,一種是不稱道號,只寫其姓,如馬道婆、張真人、張法官、王道士等;另一種只稱道號,如大幻仙人、終了真人、文妙真人等。除了人間的僧尼道士以外,《紅樓夢》中還寫了幾位神仙,忽來忽去,神秘莫測。如開卷即出現的空空道人、茫茫大士、渺渺真人、情僧、癩頭和尚、跛足道人、警幻仙姑、夢痴仙姑、鍾情大士、引愁金女、度恨菩薩、木居士……這些人有僧有道,有出家者,有未入寺門者,他們的法名、道號,不過是些空空茫茫,來無形去無蹤。這是作者用的「諧音法」,無須刻意去「鍾情」追尋,倘是不明此理,則落入了「夢痴」之境了。
❼ 佛教中和尚的法號稱呼
佛教中和尚的法號稱呼有「法派」和「剃派」兩個法號。但多數的法號是根據傳法師、受戒師的輩分按一定的佛教偈語起的,是出家受戒時所受於師之名。
法號有兩個字構成,第一個字代表輩分,一般按照佛教偈語的順序,每一輩是一個字。不同寺廟所選的佛教偈語一般不同,
法號的第二個字一般由傳法師、受戒師所起,沒有固定的規律。」依據法派傳承或者剃派傳承的字派某字,再加上俗名中的某字組合起名,方便記憶也減輕工作量。也有大德起法名對弟子予以勉勵、寄託期望、給予加持等,不再用字派,而是分別起不同的名字,或者都叫某一個名字,種種不同。
(7)和尚名字法號大全擴展閱讀:
法號為佛教術語,指歸依佛教者所特取的名字。即出家眾於剃度儀式舉行過後,或在家眾於歸依三寶、受戒時,或生前未歸依、受戒的在家人歿後於葬儀時,由師父授予的名號。
「和尚」在中國代表出家修行梵行者,就是僧人的代名詞。而僧人出家的目的就是為了學法,學習究竟無上的佛法,達到人生的解脫彼岸,而後才更有資本來度化眾生。既然是學法,那麼必然就需要有個有別於世俗的名字,這就是「法名」和「法號」。
❽ 和尚文雅點的法號有哪些
很多啊,慧能大師,神秀。法號是師傅賜的,都是好名字。
❾ 和尚名字叫法號,尼姑的名字叫什麼
也是法號。
法號,佛教術語,指皈依佛教者所特取的名字。即出家眾於剃度儀式舉行過後,或在家眾於歸依三寶、受戒時,或生前未歸依、受戒的在家人歿後於葬儀時,由師父授予的名號。
僧人死後的謚號也稱作法號。
(9)和尚名字法號大全擴展閱讀:
相關:
佛教稱謂大致分為身份性稱謂、禮節性稱謂;其中又可分為書面稱謂和通俗稱謂,前者用於文書、信函之中,後者用於日常生活、人際交往之中。
中國人素重禮儀,在稱謂方面亦十分講究。而佛教的稱謂多屬中印合璧,不僅特殊,而且頗具神秘色彩。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發展,社會各界人士與佛教徒的交往日益增多。
由於對佛教稱謂缺乏了解,往往造成一些不必要的混亂和隔膜,這種情況在教內也時有發生。因此很有必要對佛教稱謂作一簡要的介紹,以增進教內外人士的相互了解與合作。另外,佛教稱謂作為一種歷史文化現象,至今仍時時對我們產生著潛移默化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