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名字大全 > 波斯名字大全

波斯名字大全

發布時間:2021-04-03 01:22:05

❶ 起源於波斯的姓氏有哪些

中國回族是由進入中國的阿拉伯人、波斯人、突厥人、蒙古人、維族人、漢人及其他少數民族相互融合而成的一個民族共同體。所以再次單獨講解波斯人來華後的漢姓頗為不易,我們還是直接探究整個回族的姓氏。
在回族姓氏中,除了馬、丁、白等常見姓外,賽、撒、速、忽、納、閃等十三姓在《百家姓》里卻找不到。回族十三姓,源於我國傑出的政治家賽典赤·贍思丁·烏馬爾及其子孫。1221年,成吉思汗西征,蒙古軍佔領了布哈拉,回回人苦魯馬丁和他的兒子賽典赤·贍思丁率騎兵千人歸順。因賽典赤·贍思丁聰明英武,頗受成吉思汗的信賴和重用,任為帳前侍衛,南征北戰。窩闊台和蒙哥汗時,出任陝西五路西蜀四川行中書省平章政事,1274年任雲南省平章政事。賽典赤執政期間,興屯田、修水利、置驛道、辦教育,改革行政制度,繁榮經濟,改善人民生活,功績顯赫,威望甚高,百姓自覺地為他樹碑。賽典赤逝世後,元世祖忽必烈親自宣布「賽典赤雖逝,德政尚存,敢有更易者誅之」。 相傳,賽典赤是伊斯蘭教先知穆罕默德的三十一世孫。「賽典赤」阿拉伯文原意為「榮耀的聖裔」,即偉大的貴族。「贍思丁」的含義是「宗教的太陽」。「烏馬爾」的意思是「長壽」。賽典赤的後裔,不僅銘記著前輩的豐功偉業,而且取賽典赤稱號之首音『賽」立姓。賽典赤·贍思了有五個兒子。長子納速拉丁,官至雲南省平章政事、陝西省平章政事;次子哈散,官至廣東道宣慰使都元帥;三子忽辛,官至雲南行省右丞、江西行省平章政事;四子苫速丁兀默里,官至雲南省平章政事。他們的後裔有賽、納、哈、速、忽、馬、撒、沙、丁、閃、穆、楊、郝等姓,傳說子孫分為「十三姓」,主要集中在雲南。直至清咸豐六年(1856年),清朝官府曾下令「滅回」,激起回民大規模武裝反抗,即歷史上有名的「丙辰之變」,這十三姓回民才被迫分居全國各地。後來在長期的發展中,由十三姓又演變出其他姓。如忽姓後來又發展為虎、胡姓,閃姓後來又發展為陝姓等等。 再如賽典赤之子納速拉丁,其後代分別以納、速(蘇)、喇(拉)、丁為姓。據《陝西通志》載,元朝初,貴族納速拉丁「子孫甚多,分為納、速、拉(喇)、丁四姓,居留各省」。今納姓回民主要分布在雲南和寧夏回族自治區等地。僅寧夏永寧縣納家戶村就有納姓回民七百餘戶,四千餘人。喇姓回民主要分布在甘肅省臨夏回族自治州等地。拉姓回民分布在陝西等地。丁姓遍布全國。易卜拉欣之後裔,分別取其祖輩名字中的每一個字立姓。因易卜拉欣,亦譯伊白來金或伊白拉金,故後裔多以伊、白、拉、金冠姓。
皇帝賜姓,在回族姓氏中,有不少姓氏是歷代皇帝賜予的姓,如李、達、答、張、白、沐、陝、鄭、朱、金等姓。 傳說大食國人李訶末將軍以及李彥升和波斯人李玹、李詢均為皇帝賜姓。元代達姓回回(今分布在江蘇省六和縣),據達氏家譜,其先世為色目人,名母把拉沙(波斯語:官爵之稱),因功績卓著,被元王朝封為平章政事,並賜名達不華,其後裔取其達不華名字首音立姓。今居住在我國湖北荊州、河南南陽等地的答姓回民,也為皇帝賜姓。據清道光二十五年(1845年)《答氏宗譜》載,其族原籍西域,自元世祖至元癸巳(1293年),諱刺罕與刺海祖,同孛可入,獻大珠,賜價不受,帝嘉其廉,命姓答氏,其後裔以答氏為姓。在白姓回民中,除以前輩原名譯音立姓外,還有一個來源是皇帝賜姓。元代回回世家伯篤那丁,「其子察汗,賜姓白氏」。明代國姓是皇帝的朱姓。據對今安徽、山東朱姓回民家世考證,其先人姓氏為皇帝所賜朱姓。因朱與豬同音,後來不少回民又改為黑姓。張姓回民也系明代皇帝賜姓。據湖北《張氏族譜》記載,其始祖噗羅德「原屬回教經名」,「後來賜姓於明初」。從此,其後裔立張為姓。當然,張姓回民中,也有被迫改為張姓的。上海松江納速拉丁後裔被賜以唐姓。我國海軍史上偉大的統帥、世界有名的航海家之一鄭和,就是皇帝賜姓鄭和原名馬三寶,是賽典赤·贍思丁五子馬速忽的兒子,在明軍攻人雲南時被俘當了太監。建文元年(1399年)七月,燕王朱棣發動「靖難之役」,在這場重要的戰役中,馬三寶英勇奮戰,立下了汗馬功勞。燕王即皇帝位後,視隨行馬三寶在北京鄭村坎立下的戰功,便賜姓為鄭。從此,其後裔立鄭為姓。今鄭姓回民主要分布在雲南、河北和西北等地。 回族當中還有木、金、陝等姓氏也是皇帝賜姓。如陝姓回民是由原來的彡姓改為陝姓的。據清朝金天柱《清真釋捕輯》載:「明彡茂,湖廣公安縣人……登天順甲申科進士。廷試時,上不識其姓,問內閣,李賢對日:『在音同陝』,即以御筆改為陝。」如今陝姓回民分布在廣東、湖南等地。
以回回民族和地名立姓在回族姓氏中,以回回民族和地名立姓的雖佔比例不大,但卻很有代表性,富有民族特點。回族民間早就流傳著「回回姓回」之說。在我國河北。山東、西北今居住著不少姓回的回族。回族立回為姓,據回姓老人講,有其深刻的含意:一是回回本身是阿拉伯、波斯等「回回國」來的;二是回國人信仰的是「回回教門」,即伊斯蘭教;三是回回經過長期的發展已形成為回回民族。為了讓後代記住祖源,信仰「回回教門」,記住自己是回回民族,便立「回」為姓。回族當中還有以地名立姓的。如元代賽典赤·贍思丁·烏馬爾的孫子伯顏察爾的後裔楊應奎,原住在北京羊市角頭(今北京市羊市口),取羊為姓。明初為避戰亂,遷往山東省益都居住,改羊為楊姓。鎖姓回族也源於地名,如明代的鎖俄堅為中亞地區的撒馬爾干之名稱的譯音,其後裔便立鎖為姓。(五)漢蒙等民族融合於回族後出現了漢、蒙等姓氏。回族當中還有許多與漢族共有的姓,如李、周、劉、陳、孔等姓。這些姓氏一部分是因與回族聯姻出現的,一部分是漢、蒙古等民族在元以後信仰伊斯蘭教,並逐步成為回族的一部分,但仍保持原來的姓氏。如現在回族當中的鐵、脫、貼、朵、妥、火等與蒙古族名字鐵木耳、貼木耳、脫不花等有關。回民當中的完姓,據《重修朝真寺碑陰題名》載,「完」源出完顏氏,金人裔也。金大定年間,禁女真人勿得混漢姓,故去完而為顏,惟在曲阜不敢兗國之姓,特稱「完」氏。這說明回族在形成過程中,融合了中國歷史上女真人的後裔,沿用「完」為姓。回民中的端木姓原為我國古代春秋時期的漢姓,呼姓原為我國鮮卑人的姓,後因其一部分木姓漢族和鮮卑人融合於回回民族,故沿用端木和呼姓等。黨姓回民,其姓氏原為我國西夏黨項族之姓,後來因一部分人融合於回回民族之中,所以也沿用此姓。居住在今青海省東部的孔姓回民,原為孔子的後裔,後來因改信伊斯蘭教,成為回族的一部分,但仍保留了原來的姓氏。再如泉州的李贄(原名林載贄),其先祖林駑於明初洪武九年(1376年)到波斯的霍爾摩斯經商,娶了當地穆斯林女子為妻,「遂習其俗,終身不革,今子孫蕃衍,猶不去其異教」,其後人融合於回族當中。漫話回族姓氏。中國回族是外來民族與國內的一些民族相融合而形成的民族共同體。由於回回民族歷史發展的特殊性,回族的姓氏也有自身的特點。唐宋時期,中近東信仰伊斯蘭教的阿拉伯人和波斯人較多的來到中國,受到中國政府的歡迎和款待。被唐人稱為「胡客」或「蕃客」的大食人或波斯人,有些久居中國不歸,在他們所在的蕃坊生活,仍然保持著原來民族的姓氏。如唐高祖武德五年(622年)來廣州的阿拉伯人翰葛思,宋神宗時所非爾及其兒子賽嚴、賽伏丁,孫子蘇祖沙等。但也有少數人因崇尚漢族文化,或為了走上仕途,改取漢姓,例如唐宣宗時的進士大食國李彥升,五代時的名人李(王旁加旬)、李舜(王旁加玄)兄妹。其祖先都是波斯人。進人元代,大量的中亞各族人、阿拉伯人、波斯人、回紇人進入中原,並在此定居,繁衍、生息、融合、發展,形成了中國的回回民族。他們中盡管有許多人寇以漢姓,如著名詩人丁鶴年、薩都刺、馬九皋等,但許多回回人仍然保留著原民族的姓氏。如回回政治家賽典赤及兒子納速拉丁、忽辛、伯顏察兒,回回炮手阿老瓦丁、亦思馬因,天文學家扎馬魯丁等。明清時,回回民族有了一定的發展,為了經濟交往和文化交流的需要,更主要的是統治階級對回族的歧視和打擊,如明時朱元境下詔,禁止胡服、胡語、胡姓,回族人民為了適應社會環境,在姓氏上變繁為簡,取以漢姓。回族取以漢姓的方式有以下幾種:首先取原名之首,如賽典赤之後為賽姓,忽辛後裔姓忽;撒的迷失之後裔姓撒,攝思廉·夏布魯罕丁的後代姓夏。其次,任取原名的一個音,如賽典赤及納速拉丁、哈散、忽辛、苫速了、馬速丁父子,納速拉丁又有十二子,傳納、哈、馬、忽、速、撒、賽、保、閃、木、沙、蘇、郝回回十三大姓,再次,取原名之尾。據《新元史》記載,丁鶴年先人乃西域人氏,父親職馬祿丁,旅居武昌,以丁為姓。第四,明清時代,皇帝盛行賜姓,對一些有功人員踢以國姓或其他姓氏。據說山東、安徽的朱姓回回,先祖在明時立有軍功,其姓為明帝朱元津賜。後因避朱與豬同音,改黑姓,因而山東回回朱黑兩家不分。第五,伊斯蘭教的傳播,為國內礦些民族所信奉。這些民族遂改其信仰,變其習俗,逐步成為中國回回民族的一部分,其姓氏也變成了回族姓氏。現在鐵、脫、帖、朵、達、妥、火姓的回回,可能同蒙古名字鐵木耳、帖本兒、脫不花、朵不花、達不花、火力忽達有關。寧夏固原地區鐵、脫、妥姓回回,就言其先人是蒙古人,同心縣韋州的蘇姓回回老人,說他們過去還保持一部分蒙古人的生活習俗。第六,因宗教人士、地方官姓氏或地方名的影響,取得姓氏。中國古代許多文獻將伊斯蘭教創始人,穆罕默德的名字漢譯為嗎喊叭德、馬合麻、馬罕默、馬聖人,因此大批回回人姓氏多以馬字開頭,我國回國宗教著名人士亦多姓馬,形成「十個回回九個馬」的狀況。又如哈姓回回,可能與元時對宗教法官的稱謂——「哈的」有關。答姓和尕姓回回與教職稱謂「答失蠻」(元時對伊斯蘭教經師、學者之稱)、「尕最」(明清時宗教法官之稱)有關。青海的冶性回回。是由民和縣米拉溝冶家堡的冶土司之姓而流傳。現在部分楊姓回回,祖上原住北京羊市,是伯顏察爾的後裔,明初由北京遷往山東益都,隨原地名姓羊,後改羊為楊。第七,回族姓氏與漢姓相同。有的是漢族信奉伊斯蘭教,融合成回族。如寧夏納家戶的張姓回回,先輩是漢族,在納家戶落戶,皈依伊斯蘭教,成為虔誠的穆斯林。有的是賜以漢姓,如元時工部尚書丑閭,歸服明朝,朱元津賜姓李,叫李賢。有的隨國姓、大姓。如趙、王、劉、張回回可能是這樣的。第八,以民族之名取姓。如姓回的回族,可能因族名而得姓。從對回回民族姓氏的考察,我們也可以了解我國回族的形成、來源、成份以及民族融合、民族發展興衰的歷史。回族姓氏檢索
阿姓在中國回族中,以「阿」音起頭的經名很多,這是形成阿姓的主要來源。如在元代的官員中就有阿刺淺、阿刺瓦而思、阿里罕、阿思蘭、阿葩實、阿都赤、阿都刺、阿里、阿合馬等幾十人。在明代,還有回回天文學家阿答兀丁、阿都刺。此外,一些回回人將與阿無關的經名改為阿姓的也有。如清代內務府回回人海里瑪,後改阿姓,遂成為了回族阿姓的又一支。阿姓回族主要分布在西北地區。回族中的艾姓,主要來自經名首音。如清代,歸附回回艾布巴克,其後裔遂以艾為姓。艾姓回族主要分布在河南、河北及江蘇等地。安姓是中國回族的古老姓氏之一。唐太宗時,由阿拉伯來中國傳播伊斯蘭教的穆斯林嘎宛思,因其名首音與王、安、萬音相諧,故後人便以此為姓。此外,於唐貞觀初年率部族五千餘人來華定居,並被安置在維州(今四川省茂縣),後被授封左右衛大將軍、定襄郡公的安息(今伊朗)人安腓汗其子安附國(右戍衛大將軍、進爵為開國子)、其孫安思抵(右王鈴衛將軍、北平縣公)。安思恭(高宗時任魯州刺史),也是安姓回族的早期先民。其後,明代時來中國的蘇祿國(今菲律賓蘇祿島)蘇祿東王巴都噶?叭喀刺第三子安都魯,其後裔融入回回民族後,也取安為姓。另據《姓氏考略》載,安姓是以國名為姓氏。古代安息人或安國(烏茲別克布哈拉一帶)人來中國自居不歸者,以安為姓。《通志·氏族略》也載,安姓出自安西王後代。西域學者安清,原是安息國王太子,後到中國,以安息國名首音為姓。《唐書·宰相世系表》也稱;「安氏,……居於西方,自號安息國,復入中國,以安為姓。」歷史上的安息國在今伊朗高原東北部,是我國開通絲綢之路,擴大中西亞貿易交往的必經之地,也是許多留居中國的穆斯林之故國。安姓回族主要分布在山東、河北及西北地區。回族中的把姓,大多是明代回回入附者和貢使經名的首音。如景泰三年(1452年)有入附回回把把,景泰五年(1454年)從撒馬爾罕(今屬烏茲別克)入附的回回人把好丁;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的回回貢使把部利朵思麻,不僅娶妻生子,而且還授職指揮僉事。明代還有一位年代不詳的西域回回使者把把賽。把姓回族主要分布在西北部分地區。回族中的白姓,僅次於楊姓,也是大姓之一。現居廣西桂林的白姓回族,譜系稱始祖為伯篤魯丁。據《元詩選》記載,伯篤魯丁字至道,稱魯至道,答失蠻人,進士,至元三年(1266年)任嶺南廣西道肅政廉訪副使。因「伯」與「白」對音,其後裔先取「伯」為姓,後改白姓。又據《新元史?氏族表》載,西域回回伯德那之子察罕,元仁宗賜予其白姓。明代、哈密回回哈只阿力,英宗北狩有翊戴之功,天順英宗復辟,哈只阿力舉家內附,任錦衣衛指揮僉事。卒後,子阿討刺襲職,賜姓白名瑜。瑜子白鑌,鑌之子白瀾、白贏及五世白鏞、六世白廷圭、七世白三捷,均延用白姓並世襲錦衣衛指揮使。(《明孝宗實錄》、《錦衣衛選薄》)陝西丁也是哈密回回,初居甘州(今張掖),任指揮使,後遷居北京,其孫亦撒,為錦衣衛百戶,嘉靖六年(1527年)賜姓白名勇。白姓回族在中國分布較廣。回族中的擺姓,早期見於唐天寶元年(742年)進入中國,在長安(西安)縣子午巷(化覺巷)任掌教的西域回部人擺都而的。及至元代,在至元二十九年(1292年)任定遠大將軍、貴赤親軍都指揮使司達魯花赤的明安,其子便姓擺,名言太。擺姓回族主要分布在西北地區。拜姓為回族古老姓氏之一。據《姓氏詞典》稱;「(拜姓)是回族姓。亦見《萬姓統譜》。宋有拜瑚。」拜姓大多取自祖名首音。如元英宗(1321-1323年)時,拜中書左丞相,常直內庭,知無不言,振立綱紀,修舉廢墜,加惠兵民,輕搖薄斂,宏遠端亮有祖風的拜住(拜住曾祖木華黎、祖安童均為元朝開國元勛)「之後裔姓拜」。(《回教民族說》)陝西大荔縣「《拜氏家譜·世由篇》說,拜氏是元代初年木華黎的後人。至元大德、至治間的拜住始姓拜……至明,拜住之子(拜)篤麟降明,奉命由涿州經山西遷居大荔沙苑。」(《同治年間陝西回民起義歷史調查記錄》)拜姓回族主要分布在西北地區。回族中的寶姓,出自經名首音。如在元代,就有三位名同人不同的「寶合丁」。此外還有「寶合丁刺只」、「寶童」、「寶哥」等人。清代,在雲南回民起義軍中,有一位將領名叫寶文明。寶姓回族主要分布在西北和雲南。雲南回族中的保姓,出自賽典赤?贍思丁家族,即「回族十三姓之一」。但昭通《保氏族譜》稱:「吾族原於蒙古,初以特穆爾為氏,元之右族也。自庫庫台特穆爾尊號保保,而入滇始祖以阿保名,於是改姓保氏。」(《滇南叢話》)對於此話,白壽彝先生指出:「予於《族譜》所記第十三世以後,頗為相信。十三世之前,予乃不能無疑。其真實之程度如何,固不難據史籍以斷。」(《滇南叢話》)對於昭通保氏「原於蒙古」究竟是指「蒙古國」還是「蒙古族」,還有待進一步考證。保姓回族主要分布在雲南。比姓,回族姓氏之一。雲南地區有此姓。(見《中國穆斯林·雲南昭通地區回族概述》)。回族中的卜姓,為改姓。元末明初,明太祖為懲罰蒲壽庚「導元傾宋之罪」,對蒲氏家族進行了迫害,「蒲姓恐被株連,故相率改為卜姓(音相近似)」。(《泉州塗關外法石沿海有關中外交通史跡的調查》)再有,明洪武中入附回回兒只,因出「使倒刺沙、撒馬兒罕(今屬烏茲別克)功官百戶,占籍嘉定。後改姓卜,曾孫卜相、相侄永正、永正子升世代襲職,為嘉定回回世族。」(《回回歷史與伊斯蘭文化》)卜姓回族現今分布不詳。回族中的常姓,據金吉堂稱;「`常志美字蘊華,其先撒馬耳汗人……後至濟寧,與當地常姓聯宗遂姓常。」(《回回姓氏考》)另據江蘇六合《常氏譜序》載:「先世(常)遇春公出自安徽定遠,明永樂年間,祖泰雲,為都督總兵,因年老賜第江北養老,為遷棠始祖。」今北京牛街、花市等處的常姓回族也稱是常遇春之後裔。常姓回族主要分布在北京、山東和江蘇等。回族達姓主要源自皇帝賜姓。元初,成吉思汗西征時,波斯人母把拉沙隨父塔不台入華居台州(今浙江省臨海),拜南宋遺民周仁榮為師,刻苦攻讀漢語文,於延佑七年(1320年),在鄉試中考取榜首。次年廷試賜進士及第,授集賢院修撰,拜江南行台監察御史。文宗建奎章閣,擢為典簽,拜中台監察御史,「帝賜蒙古姓名達不華,後裔遂以『達」為姓。」(《元代泰不華族源初探》)今江蘇六合達姓為其後裔。另,明萬曆年間(1573-1620年)的西北名將達雲,「出身於涼州衛(今甘肅武威)武將世家。其先為西域回回貢使,留河西不歸,漸為涼州大族。」(《回族人物誌》)這應是達姓回族的又一支。達姓回族主要分布在江蘇、浙江、廣東、寧夏等地。回族中的答姓,據始修於清嘉慶五年(1800年)的《答氏宗譜》記載,現居於湖北鍾祥、兩陽等地的回族,其始祖「原籍西域,自元世祖至元癸已(1293年),諱刺辛與刺海祖,同孛可入,獻大珠,賜價不售,帝嘉其廉,命姓答氏」。及至洪武二十四年(1391年)答氏四世祖答失蠻(授駕前指揮,後追封為武略將軍)遷居鍾祥縣後,始為答氏定居湖北之先祖。其後,答氏二十五代子孫以湖北郢城答家湖為中心,分布於荊、襄(漢、沔、宜城等地。省外則落籍於江蘇六合、四川城都、甘肅平涼、湖南長沙、河南南陽等地。現今,答性回族主要分布在湖北荊州、河南南陽。回族中的笪姓,據《通志·氏族略》,歸在「以氏族不得其所系之本」類。又據《認祖歸宗——中國百家姓尋根》稱:「出處無可考。」顯然,這是一個出自少數民族的姓氏。在歷史上,有籍可查的為清初順治時回回進士、書畫家兼詩人笪重光(1623-1692年)。其人在當時不僅為四大書畫家之一,而且有「官御史,有直名」之譽稱。(參見《中國名人大辭典》)在清代中後期,在笪重光之孫笪立樞(乾隆五十七年舉人)、孫女笪妃,均為著名的畫家。笪姓回族現今分布不詳。回族中的黨姓,源自我國西夏黨項族。在公元1038年,由黨項人元昊建立了歷時190年之久的西夏國後,一些黨項族人逐步融於回回民族當中,故延用此姓。黨姓回族主要分布在河南、山東等地。回族中的島姓為數很少。在明代分封諸王,屏藩王室和實行移民政策的過程中,各地的回民大量遷入山西,故形成了「太原回民十大姓」,其中便有島姓。島姓回族主要分布在山西太原。<。回族中的邸姓,是明永樂年間實行移民政策,由外地遷往山西太原的。山西太原的回回十大姓中便有邸姓。邸姓回族主要分布在山西太原、內蒙包頭和北京。底姓,回族姓氏之一。主要分布在西北等地區。(見《中國回族大辭典》)。丁姓為回族古老的姓氏之一。「西域人多名丁,既入中國,因以為姓。」(《東里文集》)丁姓大部分是來自先祖經名的尾音「迪尼」(Din),按漢語發音則可讀或譯為「丁」。因「迪尼」為阿拉伯文「宗教信仰」的意思,故穆斯林好取與之有關的名子。如「安拉?迪尼」(舊譯為「阿老丁」),意為『真主的宗教」;『舍木頌?迪尼」(舊譯為「贍思丁」),意為「宗教的太陽」;「納速刺?迪尼』「舊譯為「納速刺丁」),意為「勝利的宗教」等。在元代,回回人名尾音帶「丁」(迪尼)的相當多,於是他們中間一些人的後代便取「丁」為姓。如「勘馬刺丁之後裔姓丁。」(《回回民族說》)丁鶴年「其先西域人也。父職馬祿丁,徙居武昌,因以為氏。」

❷ 在我武俠小說中,有一部分西域波斯人,幫忙給他們取幾個名字

男:拉希德·本·穆罕默德
薩拉丁·優素福·本·阿尤布·本·沙迪·本·馬爾旺·艾勒-阿尤比

女:斯妲忒拉

❸ 伊朗人的姓名有哪些

歷史演變

伊朗,古稱波斯,是個歷史悠久的國家。古代波斯人同世界上其他許多民族一樣,在很長一段歷史時期內,只有名而沒有姓。早在公元前1000多年問世的波斯古經《阿維斯塔》中提到的諸位神祗,就全都有名無姓,如造物主名叫阿胡拉、河神名叫阿娜希塔。建於2500年前的阿契美尼德王朝,其國王居魯士、岡布吉和大流士也都只有名而無姓。文化昌盛的薩桑王朝建於公元2世紀,它的顯赫一時的國君阿爾達西爾和沙普爾也沒有姓氏。

這種情形一直延續到公元7世紀,即信奉伊斯蘭教的阿拉伯人侵入波斯時為止。伊斯蘭教的廣為傳播,對波斯人的宗教信仰、文學藝術和風俗習慣等產生了極為深遠的影響。阿拉伯哈里發政權統治波斯的數百年間,由於波斯語和阿拉伯語的相互滲透,阿拉伯人習慣上常用的姓名也被波斯人採納。與此同時,阿拉伯人的命名方式,即本人名——父名——姓的排列次序,也逐漸在波斯人中流傳開來。

加茲尼王朝時期波斯大名鼎鼎的詩人、不朽史詩《王書》(亦譯《列王記》)的作者的姓名為哈基姆·阿布爾卡賽姆·本·艾斯哈戈·沙拉夫沙赫·菲爾杜西。此處「本」是阿拉伯字,含有「某人之子」的意思,它前面的二字為本人名,其後面的二字為父名,最後一字為家族名,即詩人的姓。

公元15世紀末,伊朗人才徹底擺脫了異族的統治,並逐漸以使用本民族的命名方式即名字在前,姓氏在後為主。姓氏有單姓和雙姓之分,名字可由一個或幾個字組成。顯然,這種「先名後姓」的命名方式較比阿拉伯人的以「本」字表示從屬關系的命名方法更為簡便。

常用姓名及其特點

伊朗人取名字的范圍非常廣泛,幾乎沒有任何限制。一般說來,還是跟阿拉伯人一樣,與伊斯蘭教有關的名字較多,而與襖教、摩尼教和基督教有關的則較少。與伊斯蘭教有關的人名多採用伊斯蘭教先知、歷任教長及其親屬的名字或稱號,又幾乎全是阿拉伯詞。

在這類人名中,除伊斯蘭教始祖穆罕默德外,其他常見的名字有馬哈穆德(令人贊許的),拉蘇爾(使者),阿里(崇高的),海珊(美好的),阿布爾法茲勒(學識淵博的),阿布杜拉(真主的僕人),阿明努拉(真主的忠實奴僕),賈拉爾丁(宗教的榮光),沙姆斯丁(宗教的太陽)等。

還有一類伊朗人的名字來源於菲爾杜西的《王書》。這部卷帙浩繁的史詩通過對膾炙人口的神話傳說和歷史故事的描述,成功地塑造了許多栩栩如生的英雄人物。有關這些英雄人物的傳說和故事通過民間藝人和說書人的吟唱表演,在民間廣為流傳,深入人心。百姓喜愛這些文學故事人物,因此常以他們的名字作為取名的依據。比如,傳奇勇士魯斯鰭姆和蘇赫拉布,賢明君主霍斯魯和阿努什爾旺,以及情愛甚篤的法爾哈德和希琳等,就是伊朗人喜歡用的名字。這類名字幾乎全是波斯詞。

此外,歷代帝王將相、神學者、科學家和文學藝術家的名字和稱號,也是伊朗人選擇姓名的重要來源之一。在流行的波斯語大辭典的後面,就附有500多個這樣的姓名,供人參考。

伊朗婦女的名字,或者轉借阿拉伯女人的名字;或者選自文學故事人物;或者以形容外貌和性情的詞作名子,如茲芭(美麗的)、法拉赫(快樂的);或者以動物、植物和自然現象取名,如帕爾旺娜(蝴蝶)、內魯法爾(牽牛花)、福魯吉(閃光的)、瑪赫塔布(月光)等。伊朗女子出嫁後,多保留娘家的姓名,現代在稱呼某某夫人時,用丈夫的姓亦可。

此外,伊朗人的姓氏還有如下幾個特點:

1.以本人出生地名或居住地名為姓。例如,現代音樂家,著名的鼓手海珊·德黑蘭尼和沙法維王朝時期以編織地毯聞名的瑪戈蘇德·卡善尼,就分別出生於德黑蘭和卡善,但要注意伊朗人有個習慣,常在人名之後加寫出生地名,以示他的籍貫,這並不是姓。這種現象很多,若不注意加以區分,則容易和姓氏混淆。另外,有時在人名之後會出現職業名稱,如阿漢戈爾(鐵匠)、哈考克(雕刻家),這些也不是姓,而只是名字的附加成分。

2.以部族或家族的名字為姓。例如,現代自由體詩人阿赫瑪德·薩姆魯,就是以薩姆魯族的名稱作姓。又如伊朗現實主義作家賈拉爾,姓為阿爾·阿赫瑪德,表示他是阿赫瑪德家族的後裔。「阿爾」沿用阿拉伯詞,表示家族的意思。

3.表示家族血緣關系的姓常以「扎德」、「扎代」或「普爾」結尾。

別名與稱號

別名與稱號是伊朗人名表示法中的附加成分,常和姓名連寫在一起。如果辨別不出別名與稱號,就很難確定一個人的姓名。

首先應當指出,伊朗人的姓和名皆可單獨用來表示某人。親朋好友之間常以名字相稱呼。小說故事中為了敘述方便通常也只用名字。一般學術性文章和著述,若無必要,簡單地標出姓氏(也有時寫名)即可。當然正式的簽名,則必須姓名俱全。

在單獨以姓氏表示某人時,習慣上在姓氏之後加寫出生地名。如馳名世界的中世紀波斯大詩人薩迪和內扎米的姓後,常標出「設拉子」和「甘澤」的字樣,以示其籍貫。有時,還單獨以出生地名表示某人,如10世紀博學多才的大科學家阿布利罕·穆罕默德·本·阿赫瑪德出生在當時的花刺子模附近的比龍。他的名字可以簡寫成比龍尼(意為比龍人)。

現代和古代作家中許多人都有筆名或別名,它們也可單獨用來表示某人。如眾所周知的波斯中世紀抒情詩人哈菲茲(原名沙姆斯丁·穆罕默德)就是以其別名聞名於世。據說,沙姆斯丁·穆罕默德有非凡的記憶力,能把《古蘭經》倒背如流,故此獲得「哈菲茲」(意為記憶力強的)的雅名。

社會知名人士獲得的稱號,同樣可以單獨用來表示某人。例如,現代著名詩人穆罕默德·塔基·巴哈爾因詩才高人一籌而榮獲「馬立克蘇阿拉」的稱號,意為詩王。人們只要提起馬立克蘇阿拉,就知道是指穆罕默德·塔基·巴哈爾。有時稱號和姓名並用,排列次序為先姓名後稱號。單獨以尊號表示某人的例子也有,但不多見。

為了正確地分辨姓名,簡略地分析一下伊朗人的尊稱,是十分必要的。伊朗人的尊稱較多,原則上不能單獨使用,須和人名連用,放在最前面。與宗教有關的尊稱很多,如哈吉是到過麥加朝聖的教徒的尊稱;謝赫是村長、族長、酋長和社會者宿的尊稱;阿訇是清真寺教士的尊稱;毛拉是熟諳《古蘭經》的教徒和清真寺教士的尊稱;毛拉那是大毛拉的尊稱;阿亞圖拉是清真寺大教長和宗教首領的尊稱;哈茲拉特是伊斯蘭教先知及其家屬的尊稱。

過去,對王室和大臣都有專門的尊稱。阿拉哈茲拉特和歐里亞哈茲拉特就是國王陛下和皇後陛下的尊稱,瓦里阿赫德就是王儲殿下;瓦拉哈茲拉特就是王子或公主殿下;對首相、大臣的尊稱是賈納伯阿伽,或者賈納伯阿里,含有「閣下」之意。

現代一般人的尊稱:對老爺,先生、少爺等稱阿伽,對太太、女士稱巴努或哈努姆,對小姐稱杜希澤或阿茲拉,在稱呼某某夫人時,可用哈努姆加丈夫之姓的格式。

伊朗人有昵稱,表示方法很簡單,只須在人名後面加個「將」字即可。「將」原意為生命,轉意為親愛的。若不稱呼人名,或者叫不出人名時,也可在先生、太太、兄弟姐妹等詞的後面直接加「將」字以示親昵。

❹ 波斯的名稱

自從公元前600年開始,希臘人把這一地區叫做「波斯」。而關於波斯人的第一個書面記錄是來自亞述人在公元前九世紀的敘述,他們稱為「帕爾蘇阿舒」(Parsuash)及「帕爾蘇阿」(Parsua)。這些近似的詞語源自古伊朗語「Parsava」,大概是指「邊界」、「邊陲」的意思,用在地理上指稱波斯人(他們在種族上自稱為雅利安人,以示尊貴)。帕爾蘇阿及帕爾蘇阿舒其實是兩個不同的地方,後者位於伊朗西南部,在古波斯語當中稱為「伯爾薩」(P&acirc;rsa,今法爾斯)。
希臘人在公元前六世紀使用「帕爾塞斯」(Perses)、「帕爾斯卡」(Persica)及「波西斯」(Persis)等形容詞用於居魯士大帝的帝國,英詞里的波斯人(Persian)因此而得。在聖經較後的部分常提及到波斯帝國(以斯帖、但以理、以斯拉及尼希米記),稱為「派拉斯」(英語:Paras;希伯來語:פרס),如「Paras ve Madai」(פרס ומדי)即是「波斯及米底王國」。直到1935年,歐洲人一直使用波斯來稱呼這個地區和位於這一地區的國家。而波斯人則從薩珊王朝開始稱呼自己的國家為埃蘭沙赫爾,意為「中古雅利安人帝國」。
1935年,波斯國王禮薩·汗宣布國際上該國應被稱作「伊朗」。但「波斯」一詞在這之後還有人使用。在中文裡,「波斯」被用於描述1935年之前的伊朗,或該民族從古就有的名稱,如波斯語和波斯地毯。現代政治、經濟等事物則用「伊朗」一詞。

❺ 古波斯國歷代王名字

古波斯即「阿契美尼德王朝」(前550年-前334年)

公元前558年,出身於阿黑美尼德氏族的居魯士 (Cyrus)在波斯稱王(在位時間為前558—530年),都帕塞波里斯。 隨後居魯士統一古波斯部落,建立阿黑美尼德王朝。

前334年,馬其頓王國的亞歷山大大帝進攻波斯帝國,在格拉庫尼斯河戰役、伊蘇斯戰役和高加米拉戰役中,波斯軍隊遭到慘敗,末代君主大流士三世逃到巴克特里亞時,被當地總督所殺,波斯阿契美尼德王朝滅亡


歷代國王:

❻ 古代波斯人姓什麼有什麼名勝景觀

波斯波利斯是伊朗古城, 位於伊朗西南法爾斯省設拉子東北、扎格羅斯山區的盆地中, 是波斯帝國阿契美尼德王朝的第二大都城."波利斯"原意是"都市", "波斯波利斯"意為"波斯國的都城".

波斯波利斯建造在一座長近460 米、寬約300 米、高10 多米的平台上, 平台外層包砌有排列有序並用鐵鉤相互固定的石板.城西北入口有一條坡度平緩、裝飾精美的寬6、7 米的石階路, 即使策馬亦可循階入城.大流士及其後繼者還在平台上築建了一系列精美絕倫的城門、皇家宮院和廳室等.主要建築有萬國之門、覲見廳、玉座廳、百柱廳、大流士宮殿、薛西斯宮殿、寶庫等.

薛西斯一世建造的"萬國之門"高達18 米, 入口前有大平台和大台階, 石階兩側牆面刻有23 個民族朝貢隊伍的浮雕像, 人物形象生動, 反映了波斯帝國繁榮的景象.覲見廳在遺跡中部西側, 為石柱木樑枋結構, 呈正方形, 邊長約80 多米, 中央是大廳.大廳和門廳用72 根石柱支撐, 柱礎覆鍾形, 柱身有40~48 條凹槽.柱頭有公牛雕飾, 柱高21 米, 其中的13 根至今依然屹立, 景象壯麗.大流士一世宮殿在玉香殿之南, 門道和兩壁裝飾有對稱的巨型翼獸身人面浮雕石像, 這兩壁雕像不僅大小、形象一模一樣, 就連每一條紋路都是對稱的.在覲見廳北面和西面的石壁上有獅子鬥牛的浮雕, 也是對稱的.百柱廳在覲見廳東側, 大殿面積約68.6 平方米, 高11.3 米的立柱承托著寬廣的雪松木平屋頂.百柱殿竣工於薛西斯的兒子阿爾塔薛西斯當政時期, 寬闊的石階飾有色彩鮮明的雕刻和淺浮雕.遺址的西南角有薛西斯一世和阿爾塔西斯一世的兩座王宮.

大流士一世統治時期的波斯帝國處於全盛時期, 當大流士一世決定在法爾斯乾旱的平原上建都時, 就考慮將首都建成一座與帝國實力相稱的城市.那時這里學者、能工巧匠雲集, 宮殿建築雄偉壯麗, 驛道四通八達, 文化盛極一時.從大流士本人開始, 中經其子薛西斯, 下至其孫阿爾塔薛西斯, 為建新都皆全力以赴, 使波斯波利斯最終成為中央集權國家的具體化身.1980年波斯波利斯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之一.

❼ 要寫一部小說, 幫忙給小說中的波斯人(男)取名字, ,一定要文雅,大氣, ,

阿爾罕.穆罕默德.拉塞爾.路易.金......

夠文雅..夠大氣不..(*^__^*) 嘻嘻……

❽ 伊朗以前有那些名字

伊朗古代一直叫波斯,直到1935年正式改為伊朗.但到薩珊王朝伊朗人就已自稱伊朗了.中國史書中的安息國是指伊朗的帕提亞時期.

伊朗各朝代:http://zh.wikipedia.org/wiki/%E6%B3%A2%E6%96%AF

❾ 伊朗人的名字翻譯

1、Kianoosh Jalali - 基亞努什·賈拉里

2、 Habiballah Zarehydarabady - 哈比不拉·薩拉海得拉巴迪

3、Mohsen Mohammadihadadan - 莫森·穆罕默迪哈達旦

4、Naser Jabaritaemeh - 納辛·賈巴利塔埃姆

❿ 「波斯「這個名字聽著挺兇悍,為何非要改名叫做「伊朗」

這和他們的種族文化有關系,盡管波斯聽上去是一個強大的國家,但隨著波斯這個國家的發展,慢慢地就有了許多外來的民族,也因為自己內部的發展,才改名為伊朗。


波斯是世界歷史上著名的國家,每每追溯中國的歷史,對於波斯這個古老的國家總是有所提及。但是隨著歷史的發展,波斯這個名稱慢慢地就演變成了歷史書上的名詞,在現實中鮮少有人提及。對於許多熱愛歷史的人來說,波斯就像一個古老而神秘的國家,它的發展歷史不僅具有十分輝煌的色彩,而且也為現在的歷史研究具有重要的意義,那麼古時候的波斯,又是怎麼變成伊朗的呢?

由於波斯人又是雅利安人的後代,而當時的波斯首腦為了自己內部的團結,乾脆把國家的名字給更改了,也就是後來的伊朗,因此伊朗就代表著波斯人的種族。所以其實波斯有兩個名稱,一個是波斯,另一個就是伊朗,但是在波斯強盛時期,許多別的種族依舊稱之為波斯。然而在波斯帝國逐漸退出歷史舞台以後,伊朗向伊斯蘭這個民族看齊,沒有了波斯帝國時期那麼崇高的盛名。

閱讀全文

與波斯名字大全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岩名字寓意 瀏覽:278
製作名字的軟體叫什麼 瀏覽:460
好聽的游戲情侶名字大全 瀏覽:856
姓名帶薇的女孩名字 瀏覽:861
冬櫻開頭名字 瀏覽:168
晞彤這個名字寓意 瀏覽:446
貓咪名字大全phpwind 瀏覽:958
李性四個字的名字 瀏覽:956
lol好聽的名字 瀏覽:909
善字開頭的名字 瀏覽:295
張翊澤名字打分 瀏覽:389
帶瑾的女孩高雅名字 瀏覽:886
2016女孩名字大全及寓意 瀏覽:170
三個字酒店名字 瀏覽:658
1999年12月18男孩名字 瀏覽:807
自己名字的含義作文 瀏覽:267
貸款公司小組名字大全 瀏覽:13
古代宮賦名字 瀏覽:934
四個人的微信群名字 瀏覽:300
怎麼看名字五行缺啥 瀏覽:7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