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王北平這個名字怎麼樣
還好吧
簡單明了
不過給人的第一感覺是這個人應該是在北京生的,如果我沒記錯的話,老舍有一篇文章就叫做《念北平》
『貳』 北平(北京)一名是怎麼由來的
北平一名是在明朝初期就有了.
1368年8月,明大將徐達率大軍攻佔了元大都。雖然元順帝逃往了漠北,但其許多軍隊仍滯留在大都周圍,時時威協著大都,元將領也速就曾兵臨通州。朱元璋當即命令大將常遇春率重兵消滅大都周圍的元軍。1369年6月,常遇春盪平了大都附近元的殘余軍隊。戰報送達朝庭,朱元璋便以「薊北悉平」為名,將元大都改為「北平府」。這也就是北京也稱北平的來歷。
『叄』 北平前名叫什麼
北平以前叫做北京,中華民國成立後,改為北平。
『肆』 為什麼北京人不喜歡把「北京」叫作「北平」
北京改北平分明就是朱元璋和蔣介石打壓前朝首都的意思,名字也叫的這么難聽
『伍』 北京之前為什麼叫北平啊
歷朝歷代都將北京視為重鎮加以治理和保護,並不斷改變著它的名稱。有人統計過,北京城的各種名稱達六十多個。
就大家熟悉和史書中常見的說,北京地區上古時稱幽陵,夏朝時稱冀州,周朝時稱薊,春秋戰國時是燕國的都城,故稱燕京。秦置廣陽、漁陽,西漢設幽州,東漢為廣陽、薊縣,北魏稱燕都,隋改涿郡,京杭大運河的北端就從這里開始。唐改稱范陽,安史之亂時,安祿山就是從范陽起兵的。唐以後又一度稱幽州。遼建都在上京,把這里作為陪都稱幽都,也稱南京,因此地在上京之南。金朝建都於此,稱中都,並對其進行了擴建。這是北京八百餘年建都史的開始。
元朝時稱大都,這時的北京城已是一個相當繁華的大都市了。馬可
『陸』 陸北平這個名字的意義
陸北平
姓名綜合評分:77(滿分為100分,60分及格)
【陸】, 繁體:陸, 拼音:lù, 五行:火, 筆劃:16, 姓名學解釋 :性直口快,少年艱難,中年吉祥,或奔波,晚年隆昌。(吉)
【北】, 繁體:北, 拼音:běi, 五行:水, 筆劃:5, 姓名學解釋 :環境良好,一生清雅榮貴,中年成功隆昌,晚年勞神。(吉)
【平】, 繁體:平, 拼音:píng, 五行:水, 筆劃:5, 姓名學解釋 :教育界大吉,一生安穩守己,克己助人,溫和賢淑。(吉)
『柒』 為什麼北京以前叫北平時人們也稱呼京城啊
明朝建立後,朱元璋將元大都(現北京)定名為北平,為安寧平靜之意。後朱棣奪得政權後,將首都遷到這里,改稱北京。清朝也建都北京,並沿用了明朝的名稱。民國建立之後仍稱北京,1928年改稱北平。1949年,新中國成立,又將北平改為北京。
京城就是取自北京的意思
『捌』 北京為什麼原來叫北平
北京叫北平來源於明朝朱元璋時期 。
元朝末年,反抗蒙古統治者的農民大起義,如暴風驟雨席捲全國,朱元璋兼並了起義軍陳友諒、張士誠的勢力之後,佔領了江南半壁江山,並於元至正二十七年(1367年)派大將徐達、常遇春帥師北伐。
1368年,朱元璋以應天府(今南京)為京師,建國號大明,年號洪武。雖然元順帝逃往了漠北,但其許多軍隊仍滯留在大都周圍,時時威協著大都,元將領也速就曾兵臨通州。朱元璋當即命令大將常遇春率重兵消滅大都周圍的元軍。
1369年6月,常遇春盪平了大都附近元的殘余軍隊。戰報送達朝庭,朱元璋便以「薊北悉平」為名,將元大都改為「北平府」。這也就是北京也稱北平的來歷。
(8)北平名字寓意擴展閱讀:
1928年南京國民政府於6月15日宣布「統一告成」。6月20日宣布改直隸省為河北省;陳立夫提出國民黨首府在南京,北京不宜用京字,因改北京為北平,為特別市 。
1930年6月,北平被降為河北省轄市,同年12月復升為院轄市。這一時期,北京失去了首都的地位,但在文化教育方面仍有相當的優勢,被外國人稱為「中國的波士頓」。
1937年七・七事變後,7月29日,北平被日本侵略者佔領,日偽政府於10月12日,將北平又改為北京。
1945年8月21日,國軍第十一戰區孫連仲部收復北京,日寇在北京投降後,又改為北平。
1949年9月,新中國將北平重新更名為北京,並確定北京是首都。
『玖』 北京的名字由來
歷朝歷代都將北京視為重鎮加以治理和保護,並不斷改變著它的名稱。有人統計過,北京城的各種名稱達六十多個。
就大家熟悉和史書中常見的說,北京地區上古時稱幽陵,夏朝時稱冀州,周朝時稱薊,春秋戰國時是燕國的都城,故稱燕京。秦置廣陽、漁陽,西漢設幽州,東漢為廣陽、薊縣,北魏稱燕都,隋改涿郡,京杭大運河的北端就從這里開始。唐改稱范陽,安史之亂時,安祿山就是從范陽起兵的。唐以後又一度稱幽州。遼建都在上京,把這里作為陪都稱幽都,也稱南京,因此地在上京之南。金朝建都於此,稱中都,並對其進行了擴建。這是北京八百餘年建都史的開始。
元朝時稱大都,這時的北京城已是一個相當繁華的大都市了。馬可•波羅在他的游記中曾對大都做過詳細描述。北京作為全國的政治中心也由此開始。明朝建立後,朱元璋將首都定在南京。後朱棣從他侄兒手中奪得政權後,將首都遷到這里,故稱北京。明朝時,還一度稱北京為京師。清朝也建都北京,並沿用了明朝的名稱。民國建立之後仍稱北京。1928年改稱北平。北平這一名稱是國民黨四大家族之一的陳立夫提議改用的。
北伐戰爭後,陳立夫曾在南京辦了一份《京報》。這份民間報紙很敢說話,銷路很好,其銷出的份數比《中央日報》還多。有一天,陳立夫忽然想到首都既決定在南京,北京這一名稱應更改,以免殘余軍閥再圖在那裡起野心設政府。於是,他讓《京報》羅時實執筆,寫下了《正名之重要》一文。國民政府採納了陳立夫的建議。
其實,歷史上北京的北平之稱早已有之。那是1368年,朱元璋手下大將徐達攻佔元朝大都之後,即對大都城進行改建。第二年,朱元璋下令將元大都改稱北平府,有平定了北方,從此安寧平靜之意。到1403年,朱棣定都北平時,才改名北京。1949年,新中國成立,又將北平改為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