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紙的由來、、
古今中外,公認為東漢初期的宦官蔡倫是造紙術的發明人。
據范曄的《後漢書》記載:"蔡倫,字敬仲,桂陽人也。……自古書契多編以竹簡,其用縑帛者謂之為'紙'。縑貴而簡重,並不便於人。倫乃造意,用樹膚、麻頭及敝布、魚網以為紙。元興元年,奏上之。帝善其能,自是莫不從用焉,故天下咸稱蔡侯紙。"這是歷史文獻中最早的關於造紙術的記載。從記載中,我們可以看到蔡倫造紙使用的原材料是樹皮、麻頭、舊布、漁網等價格低廉的物料,這樣造出的紙成本低,很快就得到了推廣應用。但是,在也有一些文獻記載了蔡倫之前就有紙張使用的例證。例如,在班固的《漢書》中,就記載了公元前12前用紙包葯事例。特別是本世紀以來在甘肅天水放馬灘、敦煌馬圈灣烽燧遺址和敦煌甜水井漢懸泉郵驛遺址出土的西漢紙,以現存實物證實了遠在蔡倫發明造紙術之前,西漢就已出現了紙張的使用。這大約比蔡倫發明造紙術要提前170年左右。
從以上我們也可以看出,早在西漢時期就發明了紙張,當時的紙張質量較差;不能用於書寫,到了西漢後期,紙張的質量才有提高。而蔡倫正是在此造紙術的基礎上,對原材料、工藝進行了改進,製造出了質量很高的紙,特別是蔡倫擴大了造紙的原料,而且為以後廣用各種植物纖維造紙提供了條件。
早期紙的使用
西漢勞動人民所造的紙並經過東漢的蔡倫改進以後,已經能滿足書寫的要求。對於蔡倫來說,改進的目的就是用來取代木牘、竹簡、縑帛等書寫、記錄文字的材料,由於紙質輕,價格低等優點,得到了廣泛的應用。東漢末年,山東人左伯,就是一個以造紙精美而聞名,當時的書法家都十分推崇左伯的紙,這就是說,在東漢末年,造紙技術大大提高。公元2世紀4世紀,是竹簡、縑帛和紙張並用的時期,由於紙張的質量和產量不斷提高,紙張作為寫字用的材料,其使用的比列也越來越大,在這個時期,紙張已成為文人不可缺少的寫字材料。總之,在紙張得到廣泛應用之後,使書有重時大的減輕,從而完全取代了過去的寫字材料。
早期的造紙方法
有關中國古代造紙的方法,歷史上記載很少,但就紙的製作工藝及其原理,發明迄今兩千年來,並無多大實質性變化。總結起可歸納以下幾點:
一是將砍伐來的植物,比如麻類植物,用水浸泡,剝其皮,再用刀剁碎,放在鍋里煮,待晾涼後再進行浸泡、腳踩,用棍棒攪拌,使其纖維變碎、變細。
二是摻入輔料,製成紙漿。
三是用抄紙器(竹簾之類)進行抄撈、晾乾,即可製成為紙。
紙雖然出現較早,但真正用於書寫和推廣使用是在蔡倫造出質地優良的「蔡候紙」之後。公元404年,東晉桓玄帝曾下令廢簡用紙,使紙的應用日益推廣和普及。用歷史的觀點看問題,歷史上任何一項重大工藝技術的發明,都不是偶然的,都具有從設想,到雛形,到完善的發展過程。蔡倫之前雖然有紙,但這無損於蔡倫作為重大改良者和完善造紙術這一發明的發明者的豐功偉績。是蔡倫的發明創造,使紙進入了它的實用階段,並迅速、廣泛地推廣開來,為完善印刷術和促進印刷術的發展提供了物美、價廉、而又易得的承印物。蔡倫的功績和他作為完善造紙術這一偉大發明的發明家的光輝形象是不容抹煞的。
綜上所述:筆的發明和改進,使得中國的文字向著簡化、工整、規范和易於鐫刻、復制的方向發展;織物、紙和墨的發明、發展和應用,為印刷術提供了必不可少的承印和轉印材料;以手工雕刻和轉印復制技術為基礎的蓋印和拓印以及織物印花技術的不斷完善和結合,為印刷術的發明奠定了技術基礎;社會的進步、文化事業的發展,造就了發明印刷術的社會環境和客觀要求。這四者的具備和結合,使得印刷術的發明成為歷史的必然,至隋、唐時期開始推廣應用了。
『貳』 紙的由來
作為中國古代四大發明之一的紙張,紙張起源於中國南方,並且和嶺南地區特別是環珠江口周圍6000多年前涌現的豐富的樹皮布文化體系有密切關系。南中國在6000年前已經發現豐富樹皮布文化,樹皮布在植物上採用構樹(楮樹)、榕樹等,前者也是中國造紙所採用重要的植物。
中國自上世紀90年代環珠江口包括香港出土大量石拍,其中,深圳咸頭嶺遺址出土的不同時期石拍,科學測年表明距今6800年前或更早,是迄今所知世界上最早的樹皮布製作石拍,揭示出中國嶺南地區是世界樹皮布文化起源地。紙張發明的時間大大向前推進。
紙的發明結束了古代簡牘繁復的歷史,大大地促進了文化的傳播與發展。紙是中國勞動人民長期經驗的積累和智慧的結晶,用於書寫、印刷、繪畫或包裝等的片狀纖維製品。
早在2200年前,西漢初期已有,但還是很粗糙,不被廣泛應用。公元105年,東漢蔡倫改進後,被認為是現代造紙術的鼻祖。
紙的優點
1、原料來源廣泛、成本低廉、品種多樣、容易形成大批量生產。
2、加工性能好、便於復合加工且印刷性能優良。
3、具有一定機械件能、重量較輕、緩沖件好。
4、衛生安全性好。
5、廢棄物可回收利用,無白色污染。
『叄』 A4紙名字的由來
國際標准化組織的ISO 216定義了今日世界上大多數國家所使用紙張尺寸的國際標准。它就是定義了知名的A4紙張尺寸的標准。 這個標准最初是被德意志帝國在1922年納入DIN(編號是DIN 476),雖然其中一些格式法國在同一時期也自行研發出來,不過之後就被遺忘了。 ISO 216定義了A、B、C三組紙張尺寸。C組紙張尺寸主要使用於信封。 A組紙張尺寸的長寬比都是1:√2,然後捨去到最接近的毫米值。A0定義成面積為一平方米,長寬比為1:√2的紙張。接下來的A1、A2、A3……等紙張尺寸,都是定義成將編號少一號的紙張沿著長邊對折,然後捨去到最接近的毫米值。最常用到的紙張尺寸是A4,它的大小是210乘以297毫米。 B組紙張尺寸是編號相同與編號少一號的A組紙張的幾何平均。舉例來說,B1是A1和A0的幾何平均。同樣地,C組紙張尺寸是編號相同的A、B組紙張的幾何平均。舉例來說,C2是B2和A2的幾何平均。(此外,日本有一種不兼容的B組紙張尺寸,是用算術平均而不是用幾何平均來定義的。) C組紙張尺寸主要使用於信封。一張A4大小的紙張可以剛好放進一個C4大小的信封。如果你把A4紙張對折變成A5紙張,那它就可以剛好放進C5大小的信封,同理類推。 在ISO 216被廣泛採用之前,國際間有著許多不同的紙張格式。這些格式並不是一個連貫的系統,而且很多都不是用公制的單位來定義的。ISO 216的格式遵循著的1:√2比率;放在一起的兩張紙有著相同的長寬比和側邊。這個特性簡化了很多事,例如:把兩張A4紙張縮小影印成一張A4紙張;把一張A4紙張放大影印到一張A3紙張;影印並放大A4紙張的一半到一張A4紙張等等。這個標准最主要的障礙是美國和加拿大,它們仍然使用信度(Letter),Legal,Executive紙張尺寸系統。(加拿大用的是一種P組紙張尺寸,不過它其實是美國用的紙張尺寸,然後取最接近的公制尺寸。)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標准GB/T 148-1997《印刷、書寫和繪圖紙幅面尺寸》,與ISO216:1975非等效採用。
『肆』 求各種古代紙箋名及來歷典故神馬的…
緣由
薛濤,唐朝女詩人。其父為宮廷樂官,安史之亂入蜀逃避戰禍,定居成都。薛濤幼年喪父,生活無著,落入娼籍。早年居成都浣花溪,善制詩箋。
『伍』 「紙」的由來是什麼
蔡倫造紙使用的原材料是樹皮、麻頭、舊布、漁網等價格低廉的物料,這樣造出的紙成本低,很快就得到了推廣應用。
有記載稱,西漢時期就發明了紙張,當時的紙張質量較差,不能用於書寫,到了西漢後期,紙張的質量才有提高。而蔡倫正是在此造紙術的基礎上,對原材料、工藝進行了改進,製造出了質量很高的紙,特別是蔡倫擴大了造紙的原料,而且為以後廣用各種植物纖維造紙提供了條件。公元105年,蔡倫所造的紙已經能滿足書寫的要求,對於蔡倫來說,造紙的目的就是用來取代木牘、竹簡、縑帛等書寫、記錄文字的材料,由於紙質輕,價格低等優點,得到了廣泛的應用。 東漢末年,造紙技術與超過了蔡倫的造紙。公元2世紀4世紀,是竹簡、縑帛和紙張並用的時期,由於紙張的質量和產量不斷提高,紙張作為寫字用的材料,已成為文人不可缺少的寫字材料。
『陸』 A4紙的名字的來歷,謝
單張紙規格代號。單張紙規格有兩種系列,即A系列和B系列。A、B表示GB788中的本裁切單張紙尺寸系列。單張紙規格代號分別用一個字母和一個數字A0、A1、A2……;B0、B1、B2……二個字元組合表示。A和B符號後面的數字,表示將未裁切的全張紙對折長邊的次數。如A2表示將A系列全張紙對折長邊2次為四開;B3表示將B系列全張紙對折長邊3次為八開。即A0(B0)表示全張,A1(B1)表示對開,A2(B2)表示四開,A3(B3)表示八開等。
對於既可印刷A系列紙張,又可印刷B系列紙張的印刷機,一律按B系列標注。
參考資料:http://www.bisenet.com/class/bookstore/browse/xdysjx/xdysjx1-3.htm
『柒』 剪紙名字由來
剪紙,又叫刻紙,是一種鏤空藝術。起源於古人祭祖祈神的活動,是中國漢族最古老的民間藝術之一。以雕、鏤、剔、刻、剪的技法在金箔、皮革、絹帛,甚至在樹葉上剪刻紋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