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名字百科 > 洪瀨名字由來

洪瀨名字由來

發布時間:2021-03-22 08:37:45

1. 福建性吳的人主要在哪裡

黃龍族吳氏:基於泉州古城西郊黃龍江濱(今晉江)兩岸縱橫20平方公里。
泉州鯉城區浮橋鎮:延陵、坂頭、大博、新步、下美宅、石崎、仙景、西庄、岐山、田中、東邊、黃石頭、五羊、林美、金浦、金雞、霞洲、浮橋街、塔頂吳、高山義門吳、山美吳。
泉州鯉城區江南鎮:烏石、後墩、官林、後頭、小錦田、新塘、仙塘、上塘村、上塘霞茂村。
泉州豐澤區東海鎮:津頭博。
豐澤區北峰鎮和清源農場:溪乾、西博、潘山、田庵、田邊、前山、花園頭、水流坑、洋西橋、烏墩白水嶺。
泉州南安市豐州鎮:博頭、豐州南門、豐州東門。
南安市洪瀨鎮:洪瀨街、湖尾小路村、進坑村、南安市石井鎮後店村。
南安市霞美鎮:麻山、後房、下福。
泉州晉江池店鎮:高坑、華洲東山、水田霞美。
泉州惠安縣洛陽鎮:洛陽街。
閩南僑鄉、衣冠之族
明朝《閩書》卷之九方域志載:岸上(黃龍江岸)黃龍鄉有吳氏—衣冠之族。
源流與播遷
黃龍族吳氏是季札後裔,屬吳征生支派。黃龍族吳氏1世祖吳禮孫。先祖自吳琚以下至吳禮孫的幾代為:吳琚—吳安仁—吳仕驤—吳爽—吳禮孫,自禮孫起,至今已傳29世,海內外數十萬人。
一世吳禮孫:1215—1374,配陳氏(1221—1278),子三:長子吳景政居黃龍祖地傳世,次子吳景善分居南安詩口,三子吳景興分居晉江、石獅、蚶江及錦里。
二世吳景政:1249—1328,娶蔡氏妙清(1260—1343),子六:吳君用、吳君濟、吳君弼、吳君輔、吳君錫、吳君賜。
二世吳景興,後裔居於晉江市和石獅市等地。
三世吳君用:1278—?,娶陳氏,子三:吳觀生、吳觀應、吳觀慶。分居永春縣梧板與南安縣的陶內、吳坂、內寮、詩口、博尾等地。
三世吳君濟:1280—1350,字和卿,號龍溪,娶楊氏、胡氏、劉氏、杜氏、蔡氏。子七:吳希憲、次子吳希文,分居晉江、石獅、蚶江、三子吳希禮、四子吳希勉、五子吳希舜、六子吳希禹、七子吳希敬。
福建省南安市水頭村吳氏:水頭村古稱鰲海境,亦稱湖內村。吳精一、吳精直。自7世字輩:宗憲縉紳世代恩榮學遵孔孟道法周程。2000年已傳至周程代。
福建南安市石井鎮後店村吳氏:始遷祖吳啟勛諱紹祖,是泉州黃龍族1世祖吳禮孫傳3世三房4世祖吳希聖之長子。於元末(1361年)遷居後店村。
福建省惠安縣洛陽街尾吳氏:始祖黃龍族4世希聖之次子於元末遷居此。
福建省德化縣三鄉吳氏:黃龍族吳氏3世五房吳君錫之孫吳暉肇基永春吳坑。德化朱地村吳氏是泉州黃龍族遷入,始祖吳源、吳潤。
黃龍通族六十四字行:12世起0字數取易有六十四卦生生已之義:洪維我宗、生民自周、記序世家、端為之首、至德所貽、實庶且永、代鍾哲人、在君左右、允文亦武、亮節高風、輝煌典策、蔚焉國楨、丕嗣徽音、望諸賢裔、凡億孫曾、尚其懋哉。
黃龍族文化藝術:南曲亦稱「南音」是一種古典樂曲。四管合奏:琵琶三弦、二弦、洞簫、璧板。

福建莆田市吳氏
莆田史稱「興化」,統稱閩中,有「海濱鄒魯」、「文獻名邦」之稱。始祖為吳祭、吳瑞、吳良、吳興。系太伯第62世孫,季札第44代孫:太伯...季札-征生-啟蕃-翊-售-彌庸-勾餘-厥由-涉-平-申-芮-臣-回-右-著-允陵-全-隆-復興-章-漢-成-[日於]-勝-恢-佑-鳳-駕-庫-猛-神霄-均-銓-授-淵-國寶-禎-頌-琳-繩祖-蘿獻-惠達(諱鐸任建安刺史)-吳祭、吳瑞、吳良、吳斌。從兄弟吳蔭、吳發、吳興。
分布:黃石水南玉塘吳氏:吳祭第17世吳隆後裔吳天順。東甲吳氏:吳祭後裔吳天宇,吳瑞後裔第23代吳重謀由東華遷居。
江東五吳亦屬吳祭後裔:環浪吳氏:祭-烈-緣-占-資-舍-嗣-當-察-翊-繹-裕-叔告(狀元)-起滬-圭老。孝友吳氏:吳諏長子吳聲[火亘]於宋代由城廂坊巷遷江東。祭-烈-緣-占-資-舍-嗣-當-察-翊-叔雅-諏-聲[火亘]。福清吳氏:吳祭第14代吳元益於宋代遷福清石塘。其9代孫吳美玉官居廣州府通判,自廣州返福清,路過莆田,見江東環境優美,遂居。東甲吳氏:吳天宇於明朝由北高後吳遷東甲。世立吳氏:遷徙不詳。
華堤吳氏、下江頭三吳:都是吳祭第23代孫吳泮孫吳萬代、吳萬利後裔。華中村吳氏:吳祭29世孫吳學周由水南龍度遷居。華東村吳氏:吳祭第14世孫吳元華之曾孫吳翊由吳岱遷居。沙堤:吳祭14孫吳元華之玄孫吳朝始祖。天馬吳氏:吳祭19世孫吳竹溪開族。清江村:吳祭16世孫吳佛寶遷居。黃石長坑下坂吳氏:吳祭12世吳仲舉開族。黃石東井、龍度、華中、後誅、城廂吳鏞支系:祭-烈-緣-羽-清-[土高]-嚴-士敏-確-某-汝恭-叢桂-勝龍-復-天就-富-鴻祖-鏞。
福建莆田市吳興支系:吳興(646-709),吳竟次子,字起祖,號長官,太伯70世孫。
福建省永定縣吳氏:大多是江南吳氏始祖吳宣之孫吳宥的後裔。吳宥,號承順,宋進士,敕封文林郎,誥封中憲大夫,吏部侍郎。生於928年。
福建省南平市吳氏:《崇壽寺碑》載,875年左右,河南固始人吳卓首次入閩為官,共父吳[禾遂]太伯68世孫,因黃巢之亂,兄弟四人棄任入閩,至今1135年,定居南平南山已1091年。
福建周寧縣獅城鎮南源村吳氏:先祖吳胄。後裔南源村開氏祖吳仁部,是吳晟的第五子。吳仁部946-1009,北宋初年任統兵大使。
福建省南靖縣吳氏:始祖一:吳承順;始祖二:吳薪。
福建省漳州市薌城區吳薪—吳孔輝支系。
福建省平和縣壺嗣吳氏:始祖吳文應。祭-烈-緣-詹-資-舍-嗣-富-察-翊-繹-裕-叔告-起渥-強老-尚彬-清溪-漢一-伯和-文應。新碑烏石吳氏:始祖吳則惠,繫念二郎吳岳之次子。泰伯...吳宣(71)- 綸-宥-坤二-吉甫-五四郎-千九郎-六四郎-念二郎(79)-則賢、則惠、則茂。嶺下村吳氏:始祖吳峻嶺,其字輩:峻敦道忠成直一毓國永元文時,文章經國盛時世振家聲統緒承源繼宗基甲第榮。九峰鎮、坂仔鎮、文峰鎮吳氏:吳伯亮之孫吳雲傳始祖。
福建省詔安縣吳氏:吳祭15代吳強老始祖。
福建省福州市倉山區建新鎮勞光村下店吳氏:澄-京-當-德聰-師-宗祿-達江-一槐-調煒-思佑-克明,克明始祖。
福建省漳浦縣吳源、吳岳支系:強老派開基始祖吳源,字端本,號強老。浯漾派開基始祖吳岳。
福建廈門市同安區新店鎮霞浯吳氏:始祖吳潛。二世吳極、三世吳昭。
福建省福清市玉塘吳氏:始祖吳元益。祭-烈-緣-吉-寅-安-建-復-玖-驥-芻-汝梅-匡-元益。玉塘村吳元益、塘西村二世吳汝守、嶺頭村二世吳汝宇、吳塘村二世吳汝密、下梧村八世吳公譚、後籠村8世吳公言、溪東村7世吳稔、城關樓錦霞東巷7世吳稹、瑞亭村7世、敏營村7世吳稠、官垣村3世吳伯龍、吉嵐村7世吳三官、前薛村3世吳伯魯、後園村7世吳長發、吳厝村3世吳伯僑、倪博村19世吳開旺,另無法落實的高侖村、龍塘村、東坪村、觀音博村、溪南村、北嶼村、上逕鎮、漁溪鎮、鏡洋西邊村。墩頭村吳祭長子吳鳳始祖、三星村、勤壽山村、玉博村、東台村、下施村、里坑村、石蕊村、紅邊村、雷底村、北山頂村、宣口村、東林村、東慶村、西山村。玉塘吳氏以吳元益為1世,其字輩為:左昭:元、汝、伯、善、硅、智、穆、公、朝、從、臣、國、承、賢、夢、廷、昌、朝、進、啟、紹、章、茂、繼、古、唐、虞、<-1993年續->守、大、則、可、作、良、箴、易、直、溫、和、世、代、上、承、祖、武...;右穆:以、光、世、彥、景、用、時、伯、叔、思、汝、於、有、載、元、侯、孔、振、開、宗、緒、孝、裔、傳、榮、起、德、輝<-1993年繼->存、誠、心、用、宏、至、道、安、祥、寬、厚、久、遠、垂、裕、孫、謀...玉塘文化:吳氏宗祠:建於明崇禎十一年(1638)。祠聯:太伯推位肇基梅里萬世師表稱至德 季子讓國躬耕延陵百代帝王頌嘉賢;玉樹發千枝根從渤海 塘水分萬脈源出延陵。
福建省福清市吳蔭支系:885年始祖遷居。
吳姓支系-福建卷二
吳姓是中國的十大姓氏之一,在寶島的歷次統計中,長期穩坐第七把交椅。這與鄭成功渡海收復寶島,從潮州沿海尤其是饒平、南澳、澄海各縣招收了不少吳姓兵士有關。
順治年問,兩省人民赴台者更多,也有不少是吳氏。所以寶島的歷史人物中,姓吳的佔有一定比例,如被稱為「阿里山之神」的吳鳳、宜蘭的開拓者吳沙、抗倭名將吳彭年和吳湯興、寶島道吳大廷、畫家吳鴻業等。
吳姓出自姬姓,周武王姬昌封自己父親的長兄泰伯後代於吳地,國滅之後,其子孫以國為姓。吳地,就在現在的江蘇無錫一帶。
吳氏究竟何時入閩,何時入粵?
查閱多種族譜,可以劃出吳氏入閩入潮的遷徒路線。
吳氏自一世季扎之後,傳至六世為彌庸。彌庸的後代有從吳地遷河南者,傳至第五十世有吳祭者,定居河南固始,隨王潮、王審知於唐僖宗乾符四年提兵入閩,遂定居莆田縣。吳祭為吳氏入閩之始祖,死後葬莆田黃石山。
吳祭生有四子,其子孫分居漳浦、雲霄、莆田、崇安、連城、詔安、泉州、廈門等市縣。至南宋理宗年間,有吳養行,號千十郎者,乃吳祭之十三代裔孫,由福建來潮州府潮陽縣任武官之職。任滿之後,不回莆田老家,而偕家眷居於潮地。這吳養行便是吳氏入潮始祖。稍後,又有吳沖一,從福建詔安遷來饒平高堂定居。這吳沖一乃吳祭之十八代。吳沖一是為饒平高堂吳氏始祖。這一支又有人分居南澳等地。
總的來說,今日居住潮汕的吳氏,基本上是這兩派遷居者的後代。但溯本追源,皆是入閩始祖吳祭派下。正如南澳吳氏族譜的編纂者在序言中所說:「雖則來回不同,遲早有異,然則三江殊流,會出於九河,終歸蒼海。」皆屬開閩始祖吳祭之後。就是潮安的部分吳姓人家,系由寧化石壁村遷來,由客家吳氏而漸同化為潮人吳氏,也是同出一祖。
初居潮陽之吳養行後代,於南宋末年有一支移居揭陽龍砂(譜中稱砂洲),又有一支於元初移居澄海的東隴。
吳氏入潮雖缺少了一點戲劇性和傳奇色彩,但這個在總人口數量居顯要地位的姓氏,在歷史上卻出了不少有名的人物。最早也最著名者首推與蘇軾同時代的吳復古。他是北宋時代人物,早於潮州公推的入潮始祖吳養行,名氣也比他大得多。吳復古及其先人何時由何處遷徙入潮,後代世系也無從排列,故不敢把他定為吳氏入潮始祖。但他是蘇軾的好朋友,潮州八賢之一,這是人所共知的。他操行高潔,蔑視功名,終生悠遊歸隱,民間曾流傳著不少他的佳話。他是潮汕吳氏的光榮。至南宋,又有皇宮教授吳厝。《海陽縣志》有關於他的記載,吳厝墓在新津溪與梅溪之間的漁洲上,是一處對研究韓江三角洲形成歷史和人文發展史有價值的文物。
1989年8月間,澄海信訪辦來了3位寶島同胞,自稱是縣對台辦的同志讓他們來這里的。原來,這3位寶島同胞是回大陸尋根訪祖的。據他們自己介紹,他們3人皆姓吳。先祖是鄭成功部下。鄭成功收復寶島後,他們在宜蘭縣定居。至今已傳了十幾代,人口有200多人,還建有吳氏宗祠,修有家譜。先祖曾告訴子孫,咱們的老家在廣東省潮州澄海縣吳厝鄉,鄉邊有一條河,村口有叢破布樹(烏桕)。世代為農,農閑下海挨楫(一種古老的捕魚方式)。現在生活較為安定,族人擬重修族譜。為此事特回大陸尋訪宗親,接續源流。他們介紹完情況,還取出攜帶來的手抄族譜,真的在第一頁第一行上寫雲:「碩祖(他們祖先名字)雲,祖籍澄海,隨鄭國姓爺渡海來潮。」另有一行小字註明祖籍鄉里特徵。信訪辦的同志很熱心,趕忙打電話到各個鎮詢問,但終無迴音,寶島同胞只得怏怏而回。
清初,為隔離鄭成功與縣民的聯系,防止有人投向鄭成功,澄海實行裁地政策,濱海人民一律內遷,連澄海縣建制也撤消了。不少村落淪為廢墟,復縣後模樣已大變,澄海已不再有吳厝村,更不用提破布樹了。近400年滄海桑田,世事巨變,誰還記得當年村中有人隨鄭成功去寶島呢。但既然同胞言之鑿鑿,鄭成功曾來澄海招兵一事史籍上又曾記載,用心查找,或許有個滿意結果,使台胞了卻多年心願。
吳氏支系·福建卷三

三千多年前誕生於江蘇的吳氏,其枝葉的很快蔓延於長江以南各地,是理所當然的事。
著名的姓氏學者羅香林教授,曾經寫了一篇「吳氏源流考略」,文中對於吳氏自江蘇擴展到閩、粵地區,乃至進一步分衍到其他各地的情形,都有極為精湛的考證結論,是每一位吳姓中國人都必須一讀的重要文獻,該文的全文如下:
「吳氏受姓,始於周初泰伯至德公。當其讓位,居荊蠻(即今江蘇無錫縣界梅里鄉),荊蠻人慕其高風.立為勾吳長,其弟仲雍繼之。厥後周章封吳,子孫以國為氏。吳之得名,實始於此,其由來遠矣。
春秋時,吳王壽夢立,周封吳為子爵,由是稱霸中原,而吳益大(見吳越春秋)。先是壽夢公,欲傳位季札,札讓不受,遂封於延陵,故曰延陵季子,後又封於州來(即今安徽鳳台縣),又曰延州來季子,則季札之讓,與泰伯殆有後先媲美者焉。
自周末以及秦漢,其子孫散居於長江流域等省:後漢時有吳漢,為大司馬大將軍;吳恢為南海太守,吳佑為膠東相;東晉吳隱之為廣州刺史,後升晉尚書。又隱之公曾孫吳猛,為二十四孝之一,亦猶是泰伯公之支派也。
迄自唐代則有唐太史兢公,為江南始祖,其來孫簡公,因仕蜀而居閩州。簡公之子宣公,字機蔡,於後晉天福元年,由蜀地攜眷渡江而南,乃江西臨川、南豐、祝家山等處居焉。
按宣公之孫文福,編有實錄,雲:「吾祖宣公,隨父任居蜀閬州(今四川閬縣)蘭台谷巫錫山,娶盂知祥嫡妻何氏女。五代後,唐潞王清泰元年甲午(民國前九七八年),外祖知祥即蜀主位,不一年而殂,太子孟昶即位,封宣公為駙馬宣成公,祖母為孟氏夫人。吾祖夫婦,有深遠之慮,攜卷回籍,於後晉高祖天福元年丙申(民國前九七六年),時吾年四歲,吾祖年六十有三,偕祖母與父綸公,叔經公、紹公,合家渡江,徙今江西撫州府臨川縣之石井,留二叔經公居此,又與父綸公、三叔紹公,易居江西建昌府南豐縣嘉禾驛梓口李家莊,後又徙居祝家山金斗窠將軍出洞形居焉。時後漢乾佑元年戊申(民國前九六四年)九月……按綸公次子宥公,居祝家山,遷山塘隱居,即今福建汀州寧化。宥公次子坤二公,由寧化遷永定。
坤二長子泰甫公,為宋執事郎中,生子二:長四五郎,傳梅縣、大埔、豐順等處;次四六郎,傳廣東、江西等處。坤二公第三子吉甫,宋進士,任廣東博羅縣知縣。長子五四郎,傳下九子:長千一郎,傳永定大坪里、石門、岡下等處,次千二郎,傳永定大坪里、高陂、塘下等處;三千三郎,傳小新村、條魚、竹寨等處;四千四郎,傳豐田、赤逕等處,五千五郎,傳勝運、水槽逕、洪山塘等處;六千六郎,傳漳州、雲霄等處,七千七郎,傳廣東斷鐵背、雲坪、及海豐等處,八千八郎,傳河源、梅縣等處。
又吉甫長子五四郎之長孫六四郎,生下九子:長念一,傳梅縣南口,奇峰、嵩山等處,,次念二,傳蕉嶺、高思、豐裔、徐溪等處,三念三,傳梅縣、珠王坑、松溪、鬆口、蕉嶺、徐溪等處;五念五,傳平遠、東石、畲腦等處;七念七,傳梅縣、葵嶺等處。
又泰甫公之玄孫伯五公,開基龍川李埔柏樹下。後傳至法猷公,遷興寧烏池油寮圍。法猷公生下九子,各散居於興寧、五華、龍川等處,及遷徙各省,不可勝記。
上文所述吳吉甫公長子五四郎長孫六四郎,生下九子,五念五所傳平遠、東石、畲腦等。處一支吳氏,自清乾隆以至咸、同間,亦多遷移至四川新繁、灌縣等地者。平遠吳敬軒教授,昔年撰『二親六一雙壽恭述』,頗夾載其事,其文略雲:
『先是,蜀中明季張、李亂後,炊煙都絕,清初他省移民入蜀,相望於道,吾族健者,亦多驅車入蜀。至道、咸間,居成都,屬邑溫江、新繁、灌、崇寧等處,所雲川西壩者,已數世矣文甲公英年邁往,同治末,借族人等,徒步入川(公自雲:經贛南、湘潭、洞庭、常德、湖北,抵重慶,而入成都,凡二月余而達),居鄆、灌、新繁諸邑四年,數以病廢,無所得,遂東歸,時年二十九矣。「此不特可睹清初平遠吳族移川景況,且可推薦當時經行途徑也。」此外本省吳銅先生所編的一項「吳氏族譜」,對於吳氏的南遷入閩、粵,也有下列的記述:「其祖有吳祭者,固始縣青雲鄉鐵井兜人,唐僖宗中和四年(公元八八四年),兄弟一行二十餘人,住福州侯官縣。王審知據八閩之地,乃避地福、泉之間,遂為閩人。……吳祭由福而南,先居莆田,然後子孫分支漳、泉各地。今之晉江、同安、惠安、安溪、平和、詔安、莆田、廣東饒平,皆祭公之後。」
以上兩項文獻,說明了唐朝末年及五代時期兩支吳氏輾轉入閩的情形。不過,長時以來在閩粵地區人多勢眾的吳氏,在血統的歸屬上,當然不會僅有這兩支,「漳州府志」的記載,在唐初陳元伏開辟漳州時,他的部屬之中,便已經有吳姓在內,由此可見吳姓在閩粵的盛況,絕不是一天造成的。

2. 作文:家鄉的清水岩 急急急 要記得寫聽別人講清水岩的由來!作文:家鄉的清水岩 急急急

1.
我的家鄉泉州,地處祖國東南沿海地區。她依山臨海,山清水秀,物產富饒,十分可愛。家鄉那層巒疊嶂的戴雲山,馳名中外的洛陽橋,風景秀麗的牛姆林……我都喜歡,但我更愛家鄉那迷人的清水岩。
在一個風和日麗的星期天,我和摯友們滿懷喜悅之情前往仰慕已久的清水岩。
「哦,終於到了」,摯友們不約而同地高呼著。一來到山門,我就撲向十月的清晨。深深地呼吸著甜潤的空氣,耳朵晨索繞著被譽為「御前清曲」的南音。隨即,我們聞聲而去。
登上台階,我們就來到足友亭。站於亭中,俯視高樓林立,車水馬龍的城鎮繁榮景象,我就不由自主地想起「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這一豪言壯語啊!迎著習習微風,我們盡情地欣賞美景。啊!多麼愜意啊!
離開足友亭,我們就來到「吉祥如意池」。池中飼養著一隻只活潑有趣的魚兒,它們時而詒然不動,時而俶爾遠逝,似乎在與游者相樂。「吉祥如意池」雖比不上新疆的「天池」,但它卻別具韻味。
再往前走幾步,我們就來到大雄寶殿了。大雄寶殿基本為木質結構,它主要由十來根粗長的石柱支撐,極具閩南建築風格,看起來氣勢恢弘。樓閣內供奉著三世佛、觀音菩薩、唐僧以及十八羅漢。這些佛像除了觀音和唐僧以外的全都是木雕佛像。瞧!那伏虎羅漢騎著吊睛白額虎,悠然自在;降龍羅漢騎著一條口吐海水的大青龍,真是栩栩如生呀!大雄寶殿附近還有一棵珍稀的無花果樹和一棵蒼翠挺拔的樟樹,它們猶如威風凜凜的勇士一般共同守著清水岩。
告別大雄寶殿,我們就來到清水岩寺。清水岩寺歷史悠久,始建於唐朝年間,宋慶年間,僧人永佑重修,明朝期間,再次重修,並易名為清水岩。民國元年重修。寺院面闊五間,進深二間,前牆為黃色,牆壁上寫著「南無阿彌陀佛」六個醒目的大字。前有門廊,兩側有護厝,岩門廊牆上嵌有民國時期的洪瀨名士張應星撰寫的《復修清水岩碑記》。古門兩旁還有凈因行者撰寫的對聯:「清風本來面,水月現在身。」清水岩寺附近還有「蓮花池」和「凈心池」。「蓮花池」上方不家一座屹然聳立的「東林歷代祖塔」。隨著人流,我進入了一扇古香古色的大門,一股濃郁的香火味彌漫著整個廟宇,裊裊清煙像一條灰色的帶子環繞著清水岩寺。煙霧繚繞中,大大小小的神像端坐著,一臉神聖,接受著人們的頂禮膜拜。香鼎兩旁有兩棵鬱郁蔥蔥的古樹。這無疑給清水岩寺帶來幾分綠意與生機。隨即,我就進入祖師殿,殿內供奉著清水祖師、觀音菩薩等佛像,殿內兩壁上的壁畫色彩斑斕,惟妙惟肖。祖師殿內佛香繚繞,我跪下雙手合十,默默禱告著,望著神聖的清水祖師,我許了一個心願……
後行至寺後的「蝦目泉」。劉仲春捐建的「香井流芳」俗稱龍蝦泉,因有龍蝦須故有龍蝦出海之美譽。龍蝦泉泉水為清水岩寺的僧人提供方便,因此它不愧為「生命之泉」。其泉水甘醇甜美,以至於遊客們陸陸續續地去取蝦目泉泉水來解渴。因而我也迫不及待地裝了幾瓶喲。哇,一喝進肚子里,整個人心曠神怡、容光煥發,好不痛快!
最終,我們踏上了回家之路。途中,我驀然回首那落日余暉下的如詩如畫般的清水岩,心中感到十分不舍,但我在心底里暗暗地說:等著我,我還會再來的!
我愛故鄉,更愛故鄉的清水岩!讓我為您贊美,為您謳歌吧!

2.
安溪有個清水岩,我們南安也有個清水岩。若說安溪清水岩是大家閨秀,那我們南安清水岩也算得上小家碧玉。不信,就去瞧瞧!
如果想徜徉於自然之間,步行上山,自然是最好不過的。且不說你能享受到的自然之趣,途中揮灑的汗水足以把你身上的世俗之氣洗去。山中的樹青蔥可愛,沒有校園里,馬路邊的樹的標兵式呆板,盡情生長,隨風起舞,沿江有拘束,沒有羞澀,放盪不羈。可別以為揮汗過後,前面就是一條康莊大道。前面是一條迷宮似的一米多寬的小路,旁邊是樹,旁邊的旁邊還是樹,仰著頭望,天空似乎也變得狹長。踩在由枯枝落葉和小草鋪成的毯子上,發出噌噌的聲音,林子深處不時傳來幾聲鳥鳴,增加了幾分詭異。
走出迷宮,豁然開朗,傳來悅耳的南音,清水岩到了。你立馬就能感受到一種古樸的氣息。聞聲而去,你看到的是一座基本為木質結構的大殿,幾根石柱上刻著盤龍,栩栩如生。殿里供奉著木刻的十八羅漢、觀音,比起金塑像,別有一番韻味。這十八羅漢中有的端莊大方,有的抓耳撓腮,有的開懷大笑,姿態各異。殿旁有支演奏隊,很有特色。無論是主唱,還是彈琵琶、吹簫的,一舉一動都很自然,十分嫻熟。
大殿後面還有座殿。殿雖小了點,可這才是主殿,供奉著清水祖師。主殿內,香火鼎盛,許多人頂禮膜拜,你立馬就能感受到佛文化的感染力量。不自覺地點起香,拜起佛來了。牆上的壁畫,色彩用得恰到好處,給人以和諧,舒適的感覺。參觀完整個主殿,你會發現它很像北京的四合院,呈四字形。院中還種了些花草,增加了幾分詩意!
主殿後的正中央,有兩眼泉,名曰:龍蝦泉。飲上一口,你立馬就能感受到一股爽到心裡的清涼。據說泉水還有去熱降火除眼疾的功效哩!泉後小山上的樹的根裸露在上表,垂下來,與龍蝦泉聯系起來,還真像龍須。
近年來,在各界人士的幫助下,清水岩變得更美麗。尤其是在這樣的一個古香古色的地方,擺放了一些《二十四孝圖》像,增加了清水岩的文化內涵。透過這些石像我們似乎真實地看到古人孝親的故事,喚起我們對父母的愛。
能說的當然不止這些,頂上風光無限好,需要你自己去體驗,感受不同於安溪清水岩的美,若能吃上一碗齋面,那絕對算得上是一個完美旅程。

3.
「今天天氣好晴朗,處處好風光,好風光呀……」這天天公作美,我們決定去爬山,觀光旅遊「清水岩寺」。你可別以為是安溪清水岩寺,那是我故鄉的清水岩寺——南安洪瀨清水岩寺。也許它沒有安溪清水岩寺那麼響的知名度,但南安洪瀨清水岩寺也絕不遜色!
一曲優雅的南音,盪漾於古寺之上。南音是我們閩南的特色,也是我們清水岩寺的一大特色。視線投到廟旁,一些樂師就在那裡忙著拉二胡,彈琵琶,吹簫……看,他們忙得不亦樂乎。如若是在安溪清水岩寺,也許你只能聽到一支「獨特」的《大悲咒》吧!
透過動聽的樂曲,踏入了寺廟,剛踏進去忽然一種神聖之感洋溢心頭。裡面安靜極了;整潔極了;優雅極了。環看四周,淡黃色的牆,金燦燦的佛,鮮紅色的桌子,五彩繽紛,但卻不給人以一種雜亂之感。抬頭注視大佛,那是觀音菩薩,身旁還有另外一些佛像。無意間我發現:那兒還有一個門。我走向前去「清水岩」三字首先映入眼簾,原來另有乾坤呀!莫不是「不訓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懷著好奇的心理,我向寺內走去,首先出現在眼前的是一個大香爐,香火旺盛。繞過爐來到正堂。一股潺潺流水聲鑽入耳膜,我聞聲望去,原來是一股聖泉在此逗留。寺內的佛為清水祖師,其它的東西在此我就不多說了。
出了寺,便來到了殿後的香井流芳即蝦目泉穴。寺廟安溪自然是有的,然而這蝦目泉穴又如何能說呢?兩只看似泉口的蝦目,一塊形似三角石的龍蝦鼻,還有恰似蝦須的樹根,湊成了這獨特的風景。
如果你早來這兒幾年,也許見的只會有一座寺廟,然而現在已是今非昔比了,一座座錯落的小亭子,一群群活蹦亂跳的魚兒,一個個講敘著感人故事的二十四孝石雕像……那才是此時呈現在你眼前的南安洪瀨清水岩。高大的山門;直插雲霄的階梯;優美的南音;充滿活力的放生池……一幕一幕令人眼花繚亂。
清水岩寺位於半山上,來到這里不僅可以欣賞到南音,觀光到古廟,還可以強身健體,最重要的是可以登上輝達遠景亭,瞭望整個故鄉——故鄉的山,故鄉的水,故鄉的大樓,故鄉的煩惱,全都顯現在眼前,俯首望去:青山綠水,高樓大廈,好一幅繁榮的景象圖。此時,整個人都豁然開朗了許多,也許只有在這一秒我們才能感受到故鄉的可愛之處!
游覽過後,踏向山間的小路,回首一顧:它真美!太陽公公正在玉枕山的頂頭,放射著溫和的光……

4.
啊!清水岩,我來了!
清磐流音風答響,水池印象月呈輝。
再也不是文字間無邊的暢想,再也不是憑空與別人思想的共鳴,彷彿圓了記憶中一個遙遠而觸不可及的夢。
眼前,清水岩屹立於玉枕山上。一座古剎庸懶地躺在綠樹的懷抱中,分享青山綠水的愜意,這似乎是夢寐以求的歡暢,這一點點難得的大自然賦予人的愉悅,便全在清水岩帶來的已平靜的呼吸中。
我再也無法抑制心中的歡暢,疾步奔向清水岩的懷抱。趨步而入這古剎,高大的清水祖師神聖、崇高。廟宇中,香火旺盛,香客們神色虔誠,頂禮膜拜。壁上,歷代文人騷客們的遺墨隨處可見,都是贊頌仙人功德的文字,望著一座座神聖雕像,讀著一行行頗具神韻的詩文,我也有些飄飄欲仙了。
忽然,耳畔里傳來陣陣優雅的南音,舒緩高雅、清新。似乎清水祖師也陶醉於這迷人的南音中,不禁咧開笑臉,普施甘露。聽,水聲纏纏綿綿,應聲而趨,只見眾人圍坐於清泉旁。輕輕掬起清水,清清的,甜甜的感覺由手流遍全身,泌透心脾。深深地吮吸一口新鮮的空氣飲上一口清泉,只覺遍體生涼,心曠神怡。廟里老人告訴我們:「唐朝時,眾僧在寺後濕土中尋見清泉,清泉水既清甜又清熱降火,許多的香客喜歡細細享用,祈佑健康、平安。
出古廟,往前走,小池塘里流動著蓬勃的生命。俶爾遠逝,往來翕忽,似與游者相樂。
再往前是四個精美的亭子,亭子上流動的水墨線條勾勒出一幅幅優美的壁畫,令人賞心悅目。不知不覺已陶醉於這流動的水墨中幻想邀上幾位文人墨客,揮毫鋪墨好不愜意!
放眼望去,眼簾倒映著洪瀨美景,遠處的河逶迤地伸向遠方,四面群山呼應,不禁被眼前這居高臨下的開闊的胸襟感染,與它的心跳共鳴,你便會變得樂觀,變得豁達,你的心會迫不及待地掙脫牢籠自由去飛……這時候,忽然覺得先前看到的景色都不足道,惟有眼前才是真正的壯美。
忽然,我陷入沉思:人間美景數不勝數,在尋訪美景的路上,我們常被眼前的景色覺醒豈不知前面還有更美,更好的景觀。如果停住不前就不會尋到最美的風景,我們就應永不滿足,不斷走下去。一個人追求一個夢想,不也如尋訪最美的景色一樣,必須在人生路上不斷探索,不斷追求嗎?

5.

南安洪瀨清水岩,位於洪瀨集新村玉枕山龍蝦目泉穴,因地處洪瀨東部,故視其為洪瀨的一顆「東方明珠」。清水岩始建唐朝年間,幾經風雨,留下許多名人詠誦,有蔡燦若的「清磐流音風答響,水池印象月生輝」,有凈因行者的「清風本來面,水月現在身」等眾多妙對絕聯。但要說景,卻又不是這兩句可以道盡的。
若說清水岩雕刻最成功的當數24孝圖了。設計師們依據各地園林的標本別出心裁,匠師們獨運近心,設計出的雕像當然是實兼丁長處,避虛丁短處。在各種浮雕中尤以石座前方各品種的樹的雕刻最為突出,有紫羅杉,有松樹,還有許許多多不知名的品種。雕刻的這些品種,粗細勻稱,大小不一,且直接省略了虛浮的裝飾。
立體雕像更是千姿百態,但是它們在不同之間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似乎設計者和匠師們一致追求的是:務必使游覽者看到人物形象與主要情節的「孝」為相聯系。如東漢末年的陸績,外出作客,席間吃金桔,想起飢餓的老母,因而懷桔遺親。匠師們先繪制了一個五六歲的兒童後,還有「單衣順母」,「為親負米」,「鹿乳奉親」等一些雕刻作品充分展現了「寄情於景,情景交融」的主題思想,這樣雕成的像就不僅是技術而是藝術展現的風彩。
清水岩上都有池子和亭宇。池子和亭宇的分布都按照古代建築形式的安排,左邊有一個,右邊也有一個,前面有幾個,後面也有幾個,這樣就完全構全成一幅圖案畫。池子和池子間連接的地方隱蔽,池間的魚兒似乎很難發現洞穴,只得一個個尋游池底。「有山有水好人家」,水有了,那山呢?山是寺廟右邊的一個小山坡,悠閑的情致加上那幾塊寫有「佛心」的石頭當然是拍照的好去處。山坡旁邊是坐落階台兩側的亭宇,在亭宇正前方是城鎮濃縮成的一幅水墨畫。游覽者千辛萬苦登上台階後,不免會在亭子上發嘆:「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
在這里,最顯著的木式建築當然是前面的祖師廟了。整個廟軒敝、大方,設計者和匠師們完全採用古典的建築風格。門前的穴根柱子是木式雕龍的圖案,屋脊是利用木材架成的支架,門是木的,窗戶是木的,就連佛也是木的,幾乎融入一個木的世界。寺宇內的兩側分別羅列18羅漢,如果源頭的降龍、伏虎兩位羅漢,一個是手托龍,面色凶惡;一個是隨帶虎,面色慈靜,口中喃喃自語。後者兼有長眉,捻花指,羅漢腿雙雙出擊;還有手捧青書伴青燈的羅漢,面色專注。有托珠的,有托塔的,還有挺肚子的,但不管卧著的,站著的,還是坐著的,他們都足以用「憨」來形容。
後面寺廟的建築形式又和前面的不同。祖師廟採用木式形式,而清水岩則以石塊為基礎,兩者各有洞天。清水岩寺院面闊5間,進深2間,前有門廊,兩側連著護厝。正中央是祀奉清水祖師,不同意菩薩,左右兩側分別供奉著諸聖諸佛,這里也是最讓人感到肅穆的地方。兩邊的小門洞,分別是通向各護厝的洞口。兩邊的護厝窄小,布置文雅,簡單。左邊的護厝擺放著瓷製的眾多菩薩,右邊的護厝則有南極老翁同觀音菩薩一起坐鎮,但是卻又不同於左邊的護厝,這里既是佛家聖地,也參雜了一些儒家學風。如牆上掛著的名人文士的書法手記。當然,清水岩後還有著名的「香井流芳」(俗稱蝦目泉)這里就不再多提了。

6.

邁著輕盈的步伐,唱著婉轉的山歌,穿過鬱郁蔥蔥的樹林,和著山的「歡笑」。我們來到了清山秀水,充滿著詩情畫意的清水岩。
看,太陽正吻著清水岩的臉,四周散發著古樸的氣息,而俊俏的樹,美麗的花也趁此時給她添加了一抹鮮艷的色彩。她的絢麗多姿,吸引著我們的眼球,於是我貪婪地吮吸著這風景如畫的氣息。
環顧四周,或許最醒目的是那英姿勃發的樹了。那兒有熱帶雨林中的「國寶」,孿胞無花果樹。透過陽光,隱約中我看到了它在風中的嫵媚,在它身上也寄託了清水岩的「美」。榕樹也是這兒的佼佼者。它彷彿就是在風中笑著迎接我們的主人,不僅煥發著熱情也體現了甜美。當然眼前這一幅優美的自然風景畫,是無法用筆墨描繪的。
來到台階前,眼睛被耀眼的「笑」喚住了。走近一看,原來是那笑口常開的彌勒佛呀。我不由自主地也朝他一笑,或許我們的筆都是在說這兒的美吧!再往上則見到了兩座亭子,站在亭前,整個洪瀨鎮的風景盡收眼底。穿過小亭,在前面遇到了吉祥如意井,水雖渾濁卻也甚美。
進入寺廟,各尊佛像栩栩如生,活靈活現,為整個寺廟增添了不少光彩。從後門來到了又一禪寺,這里香客絡繹不絕,香煙裊裊,別是一番幽雅。在那兒駐足領略了一番那兒的清靜氣息,也默默的感受了清水岩又一獨特的美。
緊接著朝小道走去,在那兒我知曉了「孝,孝,孝」二十四尊石雕有模有樣,耐人尋味,我想這或許也是清水岩的獨特吧。又走至暉蓮觀景亭,在上面確實有「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的味道。
在林中的小道漫步,心中依然存著清水岩的美,有無限的遐想,無限的贊嘆。或許是因為如此,才會有黃滔的精神五言律詩;或許是因為如此,才會有康朗的《游玉枕山東林寺》;或許是因為如此,才會有蔡燦的:「清磐流音風答響,水池印象月呈輝」吧!不管文人騷客留下多少精彩的詩詞,也不如你我他身臨其境所享受到的美感吧!或許我會因此更愛我的家鄉洪瀨東部的這座歷史悠久的寺廟,將我的愛持續在此。
回首凝望,她的神與美在我心間盪著盪著……

7.
清水岩名聲遠播,因此,我和同學們慕名而來,一看究竟。
小路延綿不斷,彎彎曲曲,你走在小路上,根本看不見前面的路,給人一種難以言說的神秘感和幽深感。小路兩旁樹木茂盛得讓人難以見天日。細聽,泉水聲、鳥叫聲、腳步聲、樹木沙沙聲相互交錯成一支十分優美、動聽的「山間民歌」。
走了半小時多,我們終於又「重見天日」了,展示在我們眼前的是一幅絕妙的山水畫。清水岩寺近在咫尺,只見清水岩寺被群山環抱,彷彿母親懷中的嬰兒。突然一陣風吹來,頓時,樹木隨風搖擺,呈現出色彩深淺不同的一幅絕妙的油畫,它以溫柔的雙手撫摸著清水岩寺,使它茁壯成長。唐朝年間,人們選擇了這個地主,建造了清水岩寺,供奉清廉嚴明的清水祖師。現在,清水岩寺又將以嶄新的姿態展現在世人面前,這必將是一則哄動四方的「新聞」。
走著走著,我來到了清水岩寺的主殿,裡面供奉著清水岩師和觀音菩薩。相傳,清水祖師清廉嚴明,積德行善,並一心為老百姓著想,因而成為當里乃至現在閩南人的膜拜對象。殿後有一股泉水——蝦目泉,這一秀水,無疑點綴了美麗的清水岩寺,使它更具有活力。
在清水岩寺的西南側,肅立著關於「二十四孝」的雕像。看著這一個個感人淚下的故事,我有很大的啟發:「一個人如果不懂得孝敬長輩,還談得上生活、工作、學習等事嗎?顯然不能。因為他連這一基本最最基本的道德都不懂,他如何懂得其他的道德呢?」這還真應了那句古話:「百善孝為先。」
這清水岩寺這一帶,處處有樹,無論是主殿旁,還是「二十四孝」雕像後等,處處皆有樹的陪襯。
有山、有樹、有寺,這就是清水岩寺。

8.

那是星期日的早上,我們師生一起到清水岩參觀。到了那裡,處處美景盡收眼底,因為我們是由山的南邊翻過來的。走了很長的一段路,雖然很累,但當看到清水岩這里的一切,心也就坦然放鬆了下來。初看起來,彷彿一幅巨畫呈現在我們面前。
首先,我們步入殿中,看到的是一尊尊祥和的大佛,神韻中帶著慈祥,此時,如同來到「天」間仙境,尊尊大佛雕刻得栩栩如生,給人以美好的享受。從大殿的後門出來,抬頭望向房檐頂上,所看到的是採用絕無僅有的精湛的雕刻方式所雕刻成的瓷磚圖案。隨後,我們來到了香火繚繞的另一座寺廟內。同學們來了便把自己帶來的東西放在供桌上,然後開始燒香拜佛,這讓我極為驚訝又好笑,不過這也是非常正常的。隨後,我也跟著點了三柱香,誠心地拜著。
接著,我們就到處參觀。我發現這里的亭子非常的多,不過個個是別具一格。我走到其中的一座亭子便坐了下來,看到旁邊有兩棵高而粗壯的大樹。這兩棵大樹原來是各木古樹——樟樹,有近百年的樹齡,它是國家二級保護樹種之一。這兩棵香樟是孿生的吧!一直生長在這,非常有趣。我又到凈心池、如意池、吉祥池等參觀,裡面的魚兒似游似靜的。 我們又看到傳說中的龍蝦眼(又名蝦目泉)。的確是非常特別。
總之,清水岩的任一個景點都是非常獨特的,值得每個人都到那裡參觀游覽。

9.
跨越千年的古剎都是相似的,然而深山的水各有各的韻味。韻味是最難說清楚的,韻味是難於記憶又常揮之不去的。於是我常常喜歡穿過林蔭小道,涉過崎嶇陡崖到清水岩去品一杯清水,細細體味;聽一曲梵音,靜靜感悟。
水的味道是世間最說不清的味道,清水岩的水韻更是別具一格的。不必說它的清純,氤氳;也不必說它的閑逸、散淡;更不必說它的偏僻與幽遠。誰都懂水的味道,清風懂,嬌陽懂,連山中靜默著的松林都懂。鳥兒用歡歌奏出對水的理解,魚兒用雀躍道出對水的詮釋。
水是來自蝦目泉。它在寺院後的深山中,四周是茂密的松林,雲霧在山間浮動,陽光灑透這片山林。林蔭下清風撩過我的耳際,秋日的陽光溫情地灑在我的臉頰上。剎那間,望見那一眼,不,是兩眼泉水,我不由得驚奇地叫了一聲。
它沒有大江的豪放,也沒有小溪的潺潺,有的只是汩汩,甘守著一份寧靜與獨處。
傳說,幾千年以前,兩只龍蝦在山中修煉得道成仙,繼而從兩眼泉水中一躍而出,飛向東海。又因這兩眼泉水外形酷似龍蝦眼,後人便命名為「蝦目泉」。
最可愛的是泉水中的一條小泥鰍魚,混身光滑油亮,圓鼓鼓的小腦袋在石壁上探尋著什麼,一條小尾巴隨著石縫中盪開的漣漪有節奏的舞動著,好不惹人喜歡。
蝦目泉的水不似別的泉水那樣一個勁兒往上冒,嘩眾取寵。它細水長流,它不喜暄囂,它只願守護一顆靈動的心。在深山中,它如莊子「心如澄澈秋水,行若不系之舟」的閑散,又如李白「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的狂放不羈。難得的是有這樣一片深山廣林,一座千年古剎,要不,水何如與山共眠,與月共舞。
難忘清水岩的水啊!
9.

洪瀨清水岩,位於集新村境內,山依玉枕、水繞虎溪,誠天成之佛地,別有洞天。戊子大雪日,余諧吾父、鄰友同游。是日也,陽光爛漫,秋高氣爽,一路上風光旖旎,車沿公路盤旋而上,千回百轉,方入景區,似有「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之感。
山下新構兩牌坊,白石雕成,雄偉壯觀!停車罷,沿兩側小道直上,曲徑通幽,即至山門,但見正中有一古佛——彌勒佛,抱膝而坐,神態安祥,笑口大開,耳畔彷彿雲霄之外就能聽到佛祖爽朗的笑聲,透徹心扉。正所謂「笑一笑,十年少」嗎!恰巧,亦或是偶然,此刻佛祖背後,陽光普照,甚是明媚,彷彿有萬丈光芒射出,照亮一切,凈化心靈。
佛語雲:心誠則靈,難道不是嗎?此情此景,心中頓時一片明凈,惶然大悟。佛之笑,笑人生百態,佛之光明——普渡眾生。其實,渡人更是渡已,試問人生又何嘗不是呢?人生似苦海,掌舵的人是誰呢?是自己,自己的舵操之在已,關鍵在於自身如何掌握好人生的每一步,縱使前方狂風暴雨、波濤洶涌,我們也無所畏懼,正如高樂基筆下的海燕高喊出「讓暴風雨來得更猛烈些吧!」,如毛澤東的詩曰:「紅軍不怕遠征難,萬水千山只等閑。」我們只要心底一片光明,懷有春曖花開的期待,樂觀、積極、英勇、無畏、堅強、不懈,一切曲折坎坷,艱難險阻將煙消雲散,不復存在, 我們也必將長風破浪,開辟出新的疆域。笑看人生,擺渡自己,駛向人生成功的彼岸。
參悟真諦,如沐春風雨後的花香,如浴火重生的鳳凰,得到一種生的歡喜,使我對後面的游覽更加充滿期待。

清水岩由來:
清水岩始建於北宋元豐六年(1083年),為清水祖師所創建。祖師原名陳普足, 從小落發為僧,修身、圓寂於清水岩,稱為普足禪師。後人為了紀念他建宇之功, 謚稱為清水祖師。清水岩宇幾經圮廢,幾經修復、重建、改造,規模漸大。至明嘉靖四十三年(1564年),清水岩的僧尼,相傳多達七八十八人,頗為興盛,宇區的風景也更加宜人。 從逢菜鶴前大橋始步,沿石徑拾級而上,約5里即到清水岩。 途中有「半嶺亭 」、「袈裟石」、「丹臼」、「石船」、「石雞」、「石狗」等。周圍奇岩怪石、 蒼松翠柏林列。 同此再攀登,即到「護累宮」。這里杉木擎天,森蔭夾道,別有天地。繼續漫步而進,頃刻便到「覺亭」。此亭原名「來憩亭」,今已廢,僅存石柱兩根。但梓樹森蔭,景物醉人,確為遊人小憩佳地。「覺亭」一側,有一株擎天老樟樹,樹身粗壯,可七人合抱;最奇物的是樹干勁直,樹葉朝北,號稱「枝枝向北」。 民間傳說把它與岳飛的英雄事跡聯系起來,說是岳飛當年搞擊金兵,精忠報國,竟慘遭秦檜的殺害,其英雄事跡和悲慘遭遇連這株老樟樹也深受感動,因而「枝枝向北」。 離樹不遠還有座「三忠廟」是供祀岳飛的,遊人多於此題詩寄情。 沿石徑而行,有「出水石」;再折返東行有「羅漢松」、「石面盆」、「清珠簾」等勝景。「清珠簾」在一橋旁的峭壁上,逢春石縫迸出水滴,滴滴如珠。

怎麼樣,夠了嗎?

不夠你可以去http://www.najyw.net/tougao/go.asp?id=24989看看

3. 請問有人認識福建泉州洪瀨吳美美嗎

你都沒有具體說明~多大年紀的??特徵??中國人那麼多,名字重復也多啊!

4. 洪瀨百分百教育老闆是誰,名字和哪裡人

大多數省的自學考試管理機構對於這類專業均實行與本科段專業相同的管理,也是持有國家承認學歷的專科(或專科以上)畢業證書或正在專科(或專科以上)就讀者才可報考。

5. 南安名稱由來

三國吳永安三年(260)析侯官縣置東安縣,縣治在今豐州。晉太康三年(282)析建安郡置晉安郡,改東安縣為晉安縣,隸屬晉安郡。南朝梁天監年間(502—519)析晉安郡南部置南安郡,以保持閩疆南部安定取稱,治所在今豐州鎮,領晉安等三縣,轄今之廈門、莆田、泉州、漳州一帶。隋開皇九年(589)改郡為縣,轄地為今泉州市(德化除外)、莆田市、廈門市的大部分及長泰縣。
唐武德五年(622)置豐州,州治在今豐州鎮,並析南安縣置莆田縣。豐州下轄莆田、南安、龍溪三縣。貞觀元年(627)豐州並入泉州(州治今福州)。嗣聖初年(684)分出南安、莆田、龍溪三縣置武榮州,南安縣城豐州為武榮州治(故南安又別稱武榮)。久視元年(700)又於南安縣置武榮州,州治遷往縣東南十五里處(今鯉城),下轄南安、莆田、龍溪、清流四縣。景雲二年(711),泉州改為閩州(治設今福州),武榮州改稱泉州(治設今福州)。開元六年(718),析南安縣東南地置晉江縣。貞元十九年(803),析南安西南四鄉置大同場。長慶二年(822),析南安西北二鄉置桃林場。咸通五年(864),析南安西二鄉置小溪場。乾符三年(876)析南安縣武德鄉置武德場(後改武勝場、武安場)。後唐長興四年(933),升桃林場為桃源縣(938年改為永春縣)。後晉天福四年(939),升大同場為同安縣。後周顯德二年(955),升小溪場為清溪縣(1121年改為安溪);升武安場為長泰縣。
五代後梁開平二年(908年),封王審知為琅琊王。翌年四月,梁封王審知為閩王,泉州為閩王國地。後晉開運二年(945年)九月,王繼勛以泉州降南唐,後漢乾佑二年(949年),南唐升泉州為清源軍。後周顯德二年(955年),清源軍因有場升縣增至轄有九縣:南安、晉江、莆田、仙游、同安、德化、永春、清溪、長泰。宋乾德二年(964年),隸屬由清源軍改為平海軍。太平興國三年(978年),陳洪進占據閩南,乃復為泉州,屬威武軍。雍熙二年(985年),泉州改屬福建路,南安隸焉。
元朝至元十五年(1278年),置泉州路總管府,下轄南安等七個縣。大德元年(1297年)改福建行省為平海行中書省。至正十八年(1358年)設立泉州分省,明洪武二年(1369年),改泉州路為泉州府,南安仍隸泉州。清雍正十二年(1734年),永春縣升為直隸州,轄有德化、大田二縣。南安仍與晉江、惠安、同安、安溪等縣合為泉州。
民國元年(1912年),廢府設道,南安屬南路道(民國3年屬廈門道)。民國14年,廢道,南安直屬福建省。民國23年,南安屬第五行政督察區;民國36年屬第四區。1931年,縣治曾遷於洪瀨兩個月,後又遷返豐州。1937年7月(一說1937年初)縣治遷縣治遷往溪美。
1949年8月14日南安解放,先後屬泉州專區、晉江專區(地區)、泉州市。(1949年9月起屬福建省第五行政督察專員公署。1950年4月至1967年中,公署先後改稱泉州行政督察專員公署、晉江區專員公署、晉江專區專員公署,南安分別隸屬之。1967年中至1985年底,南安分別隸屬於晉江專區軍事管制委員會、晉江專區革命委員會、晉江地區革命委員會、晉江地區行政公署。1986年1月以後,南安隸屬泉州市人民政府。)
1993年5月12日,國務院批准南安撤縣設市(縣級),以原南安縣的行政區域為南安市的行政區域。同年10月16日,南安市政府正式掛牌成立。南安市由福建省直轄,委託泉州市代管。
豐州古城,系明朝嘉靖三十八年(1559年)南安知縣夏汝礪為防倭寇而築。築城之前,環城植柳為界,故別稱「柳城」。縣治遷溪美後,溪美別稱沿用「柳城」。宋時南安分為八個鄉,下轄三十一個里。八鄉即唐安、從政、德教、懷德、金雞、歸墓、唐興、太平。元朝改"鄉里"為"都",全縣設46都;明洪武年間,城內設三坊,城外縮為44都(即六、七都合一,九、十二都合一);明萬曆年間又恢復46都。清朝沿用明制。
民國初期,沿用清朝的鄉、里、都的區劃。民國17年,實行區鄉(鎮)制,劃為4區45鄉(鎮)。民國23年劃為10區、336保、3379甲。民國25年劃為4區53聯保。民國31年實行區鄉鎮制(設四區)。民國35年,實行縣轄鄉鎮制,設30個鄉鎮(其中9個鎮)。
1949年9月,全縣劃分11區,轄30鄉鎮。1950年4月,撤銷金門縣工委,所屬大嶝區劃歸南安縣,增至12區。1951年10月,鄉鎮細劃,增至191個鄉鎮。1952年8月,調整為19區、207鄉鎮。1955年10月,全縣重劃為16區、213鄉、6鎮。其後尚有多次變動,如撤區並鄉;成立公社;恢復(後又撤銷)區公所。
1958年,公社化期間,豐州招賢點的糖房、潘山、西埔、燒厝、京墉,岐山點的新浦、延陵、坂頭、岐山、東邊、黃石頭、金浦、大錦田、華岩,浮橋街頭等地劃歸泉州市(今鯉城區及豐澤區)管轄。1960年,組建晉江縣國營紫帽山農場,又將官橋鎮的紫星和霞茂等大隊劃歸農場。1971年1月,將大、小嶝及蓮河劃歸同安縣。
1981年劃22個公社、1個鎮。1985年轄11鎮11鄉。1988年轄15鎮7鄉,7個國營農、林、茶場。1992年轄20鎮2鄉。
1997年,南安市面積2032.5平方千米,人口142.5萬,轄溪美、侖蒼、英都、詩山、碼頭、梅山、洪瀨、豐州、官橋、水頭、石井、美林、金陶、羅東、康美、東田、翔雲、蓬華、九都、洪梅20鎮及眉山、向陽2鄉,市政府駐溪美鎮。
1999年,撤銷溪美鎮,成立溪美、柳城街道;撤銷美林鎮,成立美林街道和省新鎮;豐州鎮析出霞美鎮;羅東鎮析出樂峰鎮。全市轄3個街道、21個鎮、2個鄉:溪美街道、柳城街道、美林街道、侖蒼鎮、英都鎮、金淘鎮、詩山鎮、碼頭鎮、羅東鎮、梅山鎮、洪瀨鎮、康美鎮、豐州鎮、官橋鎮、水頭鎮、石井鎮、東田鎮、翔雲鎮、蓬華鎮、九都鎮、洪梅鎮、省新鎮、霞美鎮、樂峰鎮、眉山鄉、向陽鄉,33個居委會、380個村委會。

6. 洪瀨雞爪這種食品的來歷

洪瀨雞爪是閩南特色名小吃.產於南安洪瀨鎮.由雞爪、調味粉和適量辣調適而成,然後經過熱蒸和熱炒。 雞爪口感潤滑;口可清香;口味微辣;口感滑韌;雞爪抓在手上不粘手,口感很有彈性。
洪瀨正宗雞爪:貽慶雞爪和紅毛雞爪 洪瀨雞爪源起楊貽慶,外甥紅毛從貽慶那學得鹵雞爪技術後,開了紅毛雞爪,兩家店正對面,兩家雞爪的區別在於貽慶雞爪比紅毛雞爪稍辣。洪瀨人只認這兩家,因兩家都在洪瀨,固得洪瀨雞爪。其後出來的雞爪利用洪瀨地名成立門戶,口感各異,但正宗洪瀨雞爪只有這兩家。洪瀨雞爪在泉州眾特色小吃中,風靡泉州二十多年,一直深受各方食客的喜愛。 後起之秀黑果雞爪、聯統雞爪、阿芳雞爪,以及巧三雞爪。

7. 泉州市下所有鎮的名字

泉州市共3個區、3個縣級市、5個縣、2個國家級開發區(開發區無鄉鎮)。具體情況為:
一、3個區
1、豐澤區
東湖街道、豐澤街道、泉秀街道、清源街道、華大街道、城東街道、東海街道、北峰街道。
2、洛江區
2個街道、3個鎮、1個鄉:萬安街道、雙陽街道、羅溪鎮、馬甲鎮、河市鎮、虹山鄉。
3、泉港區
全區轄1個街道、6個鎮:山腰街道、南埔鎮、界山鎮、後龍鎮、蜂尾鎮、前黃鎮、塗嶺鎮;

二、3各縣級市
1、晉江市
6個街道、13個鎮:青陽街道、梅嶺街道、西園街道、羅山街道、新塘街道、靈源街道、安海鎮、磁灶鎮、陳埭鎮、東石鎮、深滬鎮、金井鎮、池店 鎮、內坑鎮、龍湖鎮、永和鎮、英林鎮、紫帽鎮、西濱鎮。
2、石獅市
2個街道、7個鎮:湖濱街道、鳳里街道、靈秀鎮、寶蓋鎮、蚶江鎮、祥芝鎮、鴻山鎮、錦尚鎮、永寧鎮。
3、南安市
3個街道、21個鎮、2個鄉、1個經濟開發區:官橋鎮、溪美街道、柳城街道、美林街道、省新鎮、侖蒼鎮、東田鎮、英都鎮、翔雲鎮、金淘鎮、詩山鎮、蓬華鎮、碼頭鎮、九都鎮、樂峰鎮、羅東鎮、梅山鎮、洪瀨鎮、洪梅鎮、康美鎮、豐州鎮、霞美鎮、水頭鎮、石井鎮、眉山鄉、向陽鄉、雪峰華僑經濟開發區。

三、5個縣
1、惠安縣
15個鎮、1個鄉:螺城鎮 、螺陽鎮 、黃塘鎮 、紫山鎮 、洛陽鎮 、東園鎮 、張坂鎮 、崇武鎮 、山霞鎮 、塗寨鎮 、東嶺鎮 、東橋鎮 、凈峰鎮 、小岞鎮 、輞川鎮 、百崎回族鄉 。
2、安溪縣
鳳城鎮 蓬萊鎮 湖頭鎮 官橋鎮、 劍斗鎮 、城廂鎮 、金谷鎮 、龍門鎮 、虎邱鎮 、蘆田鎮 、魁斗鎮、西坪鎮、參內鄉、白瀨鄉、湖上鄉、尚卿鄉、大坪鄉、龍涓鄉、長坑鄉
、藍田鄉、祥華鄉 、桃舟鄉 、福田鄉
3、永春縣
宣和鄉、里仁鄉: 集慶鄉:善政鄉:民康鄉。
4、德化縣
全縣轄10個鎮、8個鄉:潯中鎮、龍潯鎮、三班鎮、龍門灘鎮、雷峰鎮、南埕鎮、水 口鎮、赤水鎮、上涌鎮、葛坑鎮、楊梅鄉、湯頭鄉、桂陽鄉、蓋德鄉、國寶鄉、美湖鄉、大銘鄉、春美鄉。
5、金門縣
金沙鎮、金湖鎮、金城鎮、金寧鄉、烈嶼鄉、烏丘鄉。

8. 泉州的風俗有哪些

1、拍胸舞

拍胸舞是泉州民間舞蹈的一大特色。拍胸舞表演者人數不拘,但都是體魄強壯的男子漢,頭上戴著圓形革箍,上身裸露,腰系綵帶,隨著《風打梨》、《三千兩金》等伴奏曲的慢、中、快三種節奏和舞步陣式跳路表演。

2、綵球舞

綵球舞又稱"踢球"、"貢球",是逢年過節、迎神賽會、婚喪喜慶等表演的民間文藝活動主要形式之一。舞蹈形式為4位妙齡少女丫"髻簪花,身著綵衣綉鞋和一位頭戴"丁香托"的丑婆,圍繞著一手持長柄綵球的男性雙手舞動的綵球,翩翩起舞。

少女、丑婆以手、肩、頭、膝捧球、托球、頂球、踢球,活潑多姿丑婆表演詼諧風趣,或以背承球,或用膝接球,或雙肩顛球,或抬腳繞球,載歌載舞,惟妙惟肖。

3、唆鑼謎

"唆鑼迷"又稱"采蓮",是泉州地區在端午節時表演的一種民間舞蹈,源於古代泉州"驅疫儺"及唐、宋宮廷"采蓮舞隊"。舞隊一般由10至幾十人組成。

4、火鼎公火鼎婆

"火鼎公火鼎婆"由3人表演:火鼎公手執橘木長煙管;火鼎婆手執大圓蒲扇;村姑身著襟衣和寬筒褲,腳穿綉花軟底布鞋,肩挑一擔用繩子扎系的木柴,屬"丫環"打扮。

公與婆抬著用長竹竿架著的大鐵鼎,鼎中火焰熊熊,隨著民間小調「十花串」等樂曲的節奏,在觀看踩街的人巷中穿行起舞,以滑稽的動作、幽默的語言同觀眾交流逗樂。村姑隨其身後,挑著柴擔,踏著舞步緊相配合。

這個舞蹈寓意是盼望日子過得興旺紅火。

5、驢子探親

驢子探親由4人表演,一對丑角打扮的老公婆身上綁著 用竹、紙裱制的"驢子",作騎驢狀;老夫牽驢,後面跟著女兒和"憨女婿"。

情節大致是老公婆因女兒婚事與親家發生爭吵,帶著女兒等騎驢要到男方家評理。舞蹈表現了這一家4口人在路上的情景:活潑、詼諧,妙趣橫生。"驢子探親"最早在清末的民間社火"妝人"表演中已出現。

6、車鼓舞

"車鼓舞"的表演形式各地差異較大。動作大多吸收戲曲科步。音樂多採用民間小調,如「車鼓調」、「四季歌」、「更鼓調」等。隊舞陣容壯觀,整齊劃一,氣氛熱烈。

7、惠安女

這是流行於泉州市惠安崇武的古老傳統的服飾。頭披鮮艷的小朵花巾,捂住雙頰下頜,只霹眼、鼻、嘴,上身穿斜襟衫,又短又狹,露出肚皮,下穿黑色寬腿褲,腰束鍛鏈,手帶銀鐲,手提竹編小籃子,這是傳統的惠東女打扮。

8、潯埔女

泉州市郊漁村婦女,有保留簪花圍的風俗。這種婦女發飾相傳是宋元時代阿拉伯人傳播的風俗。簪花圍製作簡便,花樣別致,把含苞或初放的花朵用麻絲線綴成,環繞成簪花圍,圍在發髻周邊,多至三小環,色彩相間,還插扦玉簪、銀梳等。

(8)洪瀨名字由來擴展閱讀:

泉州的主要特產:

1、特色主食

咸飯, 蘿卜飯,芥菜飯,花菜飯,鹵肉飯,芋仔飯,壺仔飯,泉州炒飯魚仔粥,鴨仔粥,鹵面,面線糊,湖頭米粉,豆簽,浮果,粉團,豆粽,甜粽,肉粽,番薯粉粿條,澳茄粿,酸菜雞絲面,浮粿。

2、特色湯類

貢丸,魚丸(深滬水丸),元宵丸,永春白鴨湯,黑豆龍骨湯,苦菜大腸湯,馬鮫羹,墨魚梗,香菇豆豬舌湯,灌腸仔湯,石獅牛肉羹,藕段排骨湯,蘿卜排骨湯,玉米排骨湯,水豆腐湯,七彩干貝湯,肉燕湯,豬血湯

3、特色包子

水晶包,肉夾包,東方包,菜包,水煎包。

4、特色素菜

安溪水瓮菜,嫩餅菜,窖菜,德化淮山,涼拌苦瓜,辣油筍菜,蒜泥茄子,香油拌海帶。

5、特色葷菜

洪瀨雞爪,崇武魚卷,西街田螺,薑母鴨,鰻魚干燉豬腳,燜豬肘,烘豬腳,牛排(有別於西餐牛排),水門巷燉羊肉,豬血小腸,蚝(東石蚝)(潯埔蚝),清蒸金槍魚,文蛤蒸蛋,醬香花蛤,蒸油蛤,炒泥蚶,蒸苦螺,炒竹蟶,炒大頭螺,沙魚凍,芥菜炒蝦皮,十香全鴨,香芋燜鴨。

6、特色甜品

石花膏,茜草粿(仙草密),桔紅糕,綠豆餅,粕丸,麻糍(麻吉),榜舍龜,碗糕,花生湯,豆沙餅,石獅塘頭甜粿,石獅芋圓,芋餅,芋蓉(芋泥),土筍凍,柿餅,菜頭酸,糖醋蓮藕片,貢糖,椰子餅,雪拉膏,四果湯等。

閱讀全文

與洪瀨名字由來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岩名字寓意 瀏覽:278
製作名字的軟體叫什麼 瀏覽:460
好聽的游戲情侶名字大全 瀏覽:856
姓名帶薇的女孩名字 瀏覽:861
冬櫻開頭名字 瀏覽:168
晞彤這個名字寓意 瀏覽:446
貓咪名字大全phpwind 瀏覽:958
李性四個字的名字 瀏覽:956
lol好聽的名字 瀏覽:909
善字開頭的名字 瀏覽:295
張翊澤名字打分 瀏覽:389
帶瑾的女孩高雅名字 瀏覽:886
2016女孩名字大全及寓意 瀏覽:170
三個字酒店名字 瀏覽:658
1999年12月18男孩名字 瀏覽:807
自己名字的含義作文 瀏覽:267
貸款公司小組名字大全 瀏覽:13
古代宮賦名字 瀏覽:934
四個人的微信群名字 瀏覽:300
怎麼看名字五行缺啥 瀏覽:7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