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楷這個漢字的由來與孔孑有何關系
楷書
楷書又名真書、正書,是由魏晉開始流傳,書體架構嚴謹、端正整齊
。楷書書寫重縱勢,要善於利用毛筆豐富的彈性、鋒芒,才能表現出
點墨的優美;其碑帖眾多,自魏晉以來,歷代名家都有佳作,除了在
民間普遍使用外,更是官家文書的標准。所以初學書法宜從平穩的楷
書下手,立下基礎,再求其他的變化。
人們習慣上將橫平豎直.互不相連,字字獨立的字體,稱做「楷書」。這一名稱由來已久且習聞常見.似無可疑義。又由此派生出「大楷」、「小楷」之類的名稱。
翻檢了幾本講「書法史」的著作,談到楷書時,大都引用晉·衛恆《四體書勢》中「上谷王次仲始作楷法」一句,為「楷書」一詞的出處。就連最具權威性的《辭海》、《辭源》,解釋楷書時,也引用此句話為出處。例如《辭海》中釋楷書時說:「正體書法,即真書。《晉書·衛恆傳》:『上谷王次仲始作楷法。』」《辭源》也大體如是說。但是,這句話是衛恆《四體書勢》中談「隸書」時講的,而且只是半句話,全句為,「隸書者,篆之捷也,上谷王次仲始作楷法。」其中的「楷法」不應指「楷書」,而應解釋為規范、法度。《四體書勢》是講「古文」、「篆書」、「隸書」和「草書」四種書體,根本沒有涉及到「楷書」。更不會說著隸書時,突兀冒出一句講楷書的話。衛恆的這句話是說,「隸書比篆書寫起來快捷方便,上谷(地名)人王次仲曾作過規范統一的工作。」「楷法」一詞是針對隸書而言的,因當時隸書初創不是太久,人們隨意而書多失於規矩,王次仲為之整齊規范。這在古人著述里也有過表述和交代,如南朝時羊欣的《采古來能書人名》中說:「上谷王次仲,後漢人,作八分(指隸書)楷法。」唐朝的張懷瓘《書斷》中引王愔的話:「次仲始以古書方廣,少波勢,建初(東漢章帝年號)中,以隸草作楷法,字方八分,言有模楷。」其中所說「楷法」,都是指規范隸書而言。
將這句話誤解為「王次仲創立楷書」之說,亦非源於今人,早在宋朝佚名的《宣和書譜》一書中就衍誤其說「在漢建初有王次仲者,始以隸字作楷法,所謂楷法者,今之『正書』是也。人既便之,也遂行焉。」於是乎王次仲成了創立楷書的人,而且訛誤至今。
還有一有力的佐證,建初是漢章帝的年號,在公元之初,當時楷書一體還沒有產生,楷書的產生是其後百來年的事。至於王次仲其人,有的記載說是秦始皇時人,並帶有志怪色彩,不足為憑了。本文的宗旨不是說「楷書」一名稱謂對與不對,只是說「楷書」一名由來有誤。
⑵ 名字的由來啊
辰逸 (讓人覺得很舒服的名字,且和「沉毅」「誠意」二詞同音)
浩宇 (胸懷猶如宇宙,浩瀚無窮)
瑾瑜 (出自成語---握瑾懷瑜,比喻擁有美好的品德)
皓軒 (意為:光明磊落,氣宇軒昂)
擎蒼 (頂天立地,男兒本色)(出自宋代詩人蘇軾的《江城子`密州出獵》「...左牽黃,右擎蒼...」)
擎宇(不喜歡上面的哪個還可以選這個,意思相同)
致遠 (出自諸葛亮的《誡子書》:「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
燁磊 (光明磊落)
晟睿(「晟」是光明、興盛的意思;「睿」是智慧的意思)
文博(文采飛揚,博學多才)
天佑(生來就有上天庇佑的孩子)
英傑(英俊傑出)
致遠 (出自諸葛亮的《誡子書》:「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
俊馳(出自成語:俊才星馳)
雨澤 (恩惠像雨一樣多)
燁磊 (光明磊落)
偉奇(偉大、神奇)
晟睿(「晟」是光明、興盛的意思,讀shèng;「睿」是智慧的意思)
文博(文采飛揚,博學多才)
天佑(生來就有上天庇佑的孩子)
文昊(昊的字意是:廣大無邊)
修潔(修:形容身材修長高大,潔:整潔)
黎昕 (黎:黎明 昕:明亮的樣子 )
遠航(好男兒,就放他去遠航吧)
旭堯 (旭:旭日 堯:上古時期的賢明君主,後泛指聖人 )
聖傑 (聖:崇高 傑:傑出 )
俊楠 (俊:英俊 楠:堅固 )
鴻濤 (鴻:旺盛,興盛 )
偉祺 (偉:偉大 祺 :吉祥 )
榮軒 (軒:氣度不凡 )
越澤 (澤:廣博的水源)
浩宇 (胸懷猶如宇宙,浩瀚無窮)
瑾瑜 (出自成語――握瑾懷瑜,比喻擁有美好的品德)
皓軒 (意為:光明磊落,氣宇軒昂)
擎蒼 (頂天立地,男兒本色)(出自宋代詩人蘇軾的《江城子`密州出獵》「…左牽黃,右擎蒼…」)
擎宇(意思同上)
志澤 (澤:廣域的水源 )
子軒 (軒:氣度不凡 )
睿淵 (睿智;學識淵博)
弘文 (弘揚;文:文學家)
哲瀚 (擁有廣大的學問)
雨澤 (恩惠)
楷瑞 (楷:楷模;瑞:吉祥)
建輝 (建造輝煌成就)
晉鵬( 晉:進也,本義,上進 鵬:比喻前程遠大 )
天磊 (磊:眾石累積 )
紹輝( 紹:繼承 輝:光輝 )
浩南 (浩:浩大 )
澤洋 (廣闊的海洋 )
鑫磊 (鑫:財富 )
鵬煊 (煊:光明,讀xuān )
博文 (文韜武略,博大精深 )
昊強 (昊:蒼天,蒼穹 )
越澤 (越過廣闊的水源 )
旭堯 (旭:旭日 堯:為傳說中上古的賢明君主,後泛指聖人)
偉宸 (宸:古代君王的代稱 )
志澤 (澤:廣域的水源 )
博超 (博:博大 超:超越 )
君浩 (君:君子 浩:浩大 )
子騫 (騫:高舉,飛起 )
鵬濤 (鵬:比喻氣勢雄偉 )
炎彬 (炎:燃燒 彬:形容文雅 )
鶴軒 (鶴:閑雲野鶴 軒:氣度不凡 )
偉澤 (偉:偉大 澤:廣域的水源)
越彬 (彬:形容文雅 )
風華 (風華正茂 )
靖琪 (靖:平安 琪:美玉 )
明輝 (輝:光明 )
偉誠 (偉:偉大 誠:誠實 )
明軒 (軒:氣度不凡 )
紹輝 (輝:輝煌 )
健柏((柏:松柏,是長壽的象徵。「健柏」就是健康長壽的意思)
英傑(英俊傑出)
修傑(修:形容身材修長高大)
志澤 (澤:廣域的水源 )
弘文 (弘揚,文:文學家)
峻熙 (峻:高大威猛;熙:前途一片光明)
嘉懿 (嘉:美好;懿:美好)
煜城 (照耀城市)
懿軒 (懿:美好;軒:氣宇軒昂)
燁偉 (燁:光耀)
苑博 (博:博學)
鵬濤 (鵬:比喻氣勢雄偉)
炎彬 (炎:燃燒 彬:形容文雅)
鶴軒 (鶴:閑雲野鶴 軒:氣度不凡)
偉澤 (偉:偉大 澤:廣域的水源)
君昊 (君:君子 昊:蒼天,蒼穹)
熠彤 (熠:光耀 彤:紅色)
鴻煊 (鴻:大也 煊:光明)
博濤 (博:博學)
苑傑 (傑:傑出)
黎昕 (昕:明亮的樣子)
燁霖 (燁:光明)
晉鵬 (晉:進也,本義,上進 鵬:比喻前程遠大 )
燁華 (燁:光耀)
煜祺 (煜:照耀 祺:吉祥)
智宸 (智:智慧 宸:古代君王的代稱)
正豪 (豪:豪氣)
昊然 (昊:蒼天,蒼穹)
明傑 (明智,傑出)
立誠 (誠:誠實)
立軒 (軒:氣度不凡)
立輝 (輝:輝煌)
峻熙 (峻:高大威猛;熙:前途一片光明)
嘉懿 (嘉:美好;懿:美好)
煜城 (照耀城市)
懿軒 (懿:美好;軒:氣宇軒昂)
燁華 燁:光耀
煜祺 煜:照耀 祺:吉祥
智宸 智:智慧 宸:古代君王的代稱
正豪 豪:豪氣
昊然 昊:蒼天,蒼穹
志澤 (澤:廣域的水源 )
明傑 明智 傑出
弘文 (弘揚;文:文學家)
燁偉 燁:光耀
苑博 博:博學
鵬濤 鵬:比喻氣勢雄偉
炎彬 炎:燃燒 彬:形容文雅
鶴軒 鶴:閑雲野鶴 軒:氣度不凡
偉澤 偉:偉大 澤:廣域的水源
君昊 君:君子 昊:蒼天,蒼穹
熠彤 熠:光耀 彤:紅色
鴻煊 鴻:大也 煊:光明
博濤 博:博學
苑傑 傑:傑出
黎昕 昕:明亮的樣子
燁霖 燁:光明
哲瀚 (擁有廣大的學問)
雨澤 (恩惠)
楷瑞 (楷:楷模;瑞:吉祥)
建輝 (建造輝煌成就)
致遠 (出自諸葛亮的《誡子書》:「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
俊馳(出自成語:俊才星馳)
雨澤 (恩惠像雨一樣多)
燁磊 (光明磊落)
國豪(國人因它而自豪)
偉奇(偉大、神奇)
文博(文采飛揚,博學多才)
天佑(生來就有上天庇佑的孩子)
文昊(昊的字意是:廣大無邊)
修傑(修:形容身材修長高大)
黎昕 (黎:黎明 昕:明亮的樣子 )
遠航(好男兒,就放他去遠航吧)
旭堯 (旭:旭日 堯:上古時期的賢明君主,後泛指聖人 )
英傑(英俊傑出)
聖傑 (聖:崇高 傑:傑出 )
鑫鵬 鑫:財富 鵬:比喻氣勢雄偉
俊楠 (俊:英俊 楠:堅固 )
鴻濤 (鴻:旺盛,興盛 )
偉祺 (偉:偉大 祺 :吉祥 )
榮軒 (軒:氣度不凡 )
浩宇 (胸懷猶如宇宙,浩瀚無窮)
晉鵬 晉:進也,本義,上進 鵬:比喻前程遠大
瑾瑜 (出自成語――握瑾懷瑜,比喻擁有美好的品德)
昊天 思聰 展鵬 笑愚 志強 炫明 雪松 思源 智淵 思淼
曉嘯 天宇 浩然 文軒 鷺洋 振家 樂駒 曉博 文博 昊焱
立果 金鑫 錦程 嘉熙 鵬飛 子默 思遠 浩軒 語堂 聰健
英文名
Laura 中文發音:羅拉 桂冠;勝利
Bess 中文發音:貝絲 上帝是誓約
Blanche 中文發音:布蘭琪 純潔無暇的;白種人的;白皙美麗的
Celeste 中文發音:莎莉絲特 最幸福的人,天國的
Christine 中文發音:克莉絲汀 基督的追隨者,門徒
狼王——Ulrica(優利卡)
殺手——Quella(瑰拉)
朦朧——Cecilia(賽茜莉雅)
柔——Claudia(克洛迪雅)
辛——Desdemona(荻思夢娜)
帝釋天——Indira(英帝拉)
無子——Izefia(義哲法)
武聖——Louise(露易斯)
黛妮——Danae,含義既然是黃金像下雨一樣從天上掉下來。這個名字實在太靈了!!大家認為呢?
春華——Chloe(克洛哀)
幸——Felicia(菲莉茜雅)
安——An
白雪——Snow(絲諾)
冰——Ice(愛絲)
月亮——Celina(賽莉娜)
月之子——Amaris(愛瑪黎絲)
朦朧——Sicily(茜絲莉)
朦朧——Cecile(賽西爾)
天使——Angelina(安潔莉娜)
熾天使——Sera(賽拉)
熾天使——Serafina(撒拉佛娜)
櫻——Sakura(莎珂拉)
⑶ 請問:「楷書」的名字的由來
楷書
楷書又稱正書,或稱真書。其特點是:形體方正,筆畫平直,可作楷模,故名。始於東漢。楷書的名家很多,如「歐體」(歐陽詢)、「虞體」(虞世南)、「顏體」(顏真卿)、「柳體」(柳公權)、「趙體」(趙孟頫)等。
宋宣和書譜:「漢初有王次仲者,始以隸字作楷書」認為楷書是由古隸演變而成的。據傳:「孔子墓上,子貢植的一株楷樹,枝幹挺直而不屈曲。」楷書本筆畫簡爽,必須如楷樹之枝幹也。
初期「楷書」,仍殘留極少的隸筆,結體略寬,橫畫長而直畫短,在傳世的魏晉帖中,如鍾繇的《宣示表》(左圖)、《薦季直表》、王羲之的《樂毅論》《黃庭經》等,可為代表作。觀其特點,誠如翁方綱所說:「變隸書之波畫,加以點啄挑,仍存古隸之橫直」。
東晉以後,南北分裂,書法亦分為南北兩派。北派書體,帶著漢隸的遺型,筆法古拙勁正,而風格質朴方嚴,長於榜書,這就是所說的魏碑。南派書法,多疏放妍妙,長於尺牘。南北朝,因為地域差別,個人習性、書風迥然不同。北書剛強,南書蘊藉,各臻其妙,無分上下,而包世臣與康有為,卻極力推崇兩朝書,尤重北魏碑體。康氏舉十美,以強調魏碑的優點。
唐代的楷書,亦如唐代國勢的興盛局面,真所謂空前。書體成熟,書家輩出,在楷書方面,唐初的虞世南、歐陽詢、褚遂良、中唐的顏真卿、晚唐的柳公權,其楷書作品均為後世所重,奉為習字的模範。
古人學書法有這一種說法:「學書須先楷法,作字必先大字。大字以顏為法,中楷以歐為法,中楷既熟,然後斂為小楷,以鍾王為法」。然根據多年實驗研究結果表明:初學寫字,不宜先學太大的字,中楷比較適合。
初唐三大書法家,歐陽詢、虞世南、褚遂良的楷書,都最適宜作中楷的臨摹範本。茲分別簡介如後:
歐陽詢的正楷,源出古隸,以二王體為基礎,參以六朝北派書風,結體特異,獨創一格,權威尤熾,其勢力深入社會,幾為學書的標准本。究其楷書特點,用筆剛勁峻拔,筆畫方潤整齊,結體開朗爽健。他的楷書碑帖代表作有《九成宮醴泉銘》、《化度寺碑》碑等。
虞世南的楷書,婉雅秀逸,上承智永禪師的遺軌,為王派的嫡系。雖源出魏晉,但其外柔內剛,沉厚安詳之韻,卻一掃魏晉書風之怯懦。其楷書代表作,當以《夫子廟堂碑》為最。
褚遂良的楷書,以疏瘦勁練見稱,雖祖右軍,而能得其媚趣。其字體結構看似非常奔放,卻能巧妙的調和著靜謐的風格,開創了前人所未到的境地,其楷書代表作,當以《雁塔聖教序》為最。
小楷,顧名思義,是楷書之小者,創始於三國魏時的鍾繇,他原是位隸書最傑出的權威大家,所作楷書的筆意,亦脫胎於漢隸,筆勢恍如飛鴻戲海,極生動之致。惟結體寬扁,橫畫長而直畫短,仍存隸分的遺意,然已備盡楷法,實為正書之祖。到了東晉王羲之,將小楷書法更加以悉心鑽研,使之達到了盡善盡美的境界,亦奠立了中國小楷書法優美的欣賞標准。
一般說來,寫小字與寫大字是大不相同的,其原則上是:寫大字要緊密無間,而寫小字必要使其寬綽有餘。也就是說:寫大字要能做到小字似的精密;而寫小字要能做到有大字似的局促,故古人所謂「作大字要如小字,而作小字要如大字。」又蘇東坡論書有「大字難於結密而無間,小字難於寬綽有餘」的精語。以上這些話怎麼講呢?因為我們通常寫大字時,以為地位(面積)寬闊,可以任意揮灑,結果字體變成了鬆散空闊。寫小字則正好相反,因為地空間太小,擔心寫不下就越難免要盡力局縮,往往局縮過當,反而變成蜷促。這都是自然而然的心理現象,極易觸犯的毛病。所以蘇公「大小難能」這句話,正是針對這種神情而發,更是經驗老到之談。
寫小字的重心與筆畫的配合,則與大字無大差異。至於運筆,則略有不同。小字運筆要圓潤、娟秀、挺拔、整齊;大字要雄壯、厚重。大字下筆時用逆鋒(藏鋒),收筆時用回鋒; 小字下筆時則不必用逆鋒,宜用尖鋒,收筆時宜用頓筆或提筆。譬如寫一橫,起筆處或尖而收筆處則圓; 寫一豎,起筆或略頓,收筆則尖;撇筆則起筆或肥而收筆瘦:捺筆則起筆或瘦而收筆肥,同時也要向左向右略作弧形,筆畫生動而有情致;點欲尖而圓,挑欲尖而銳,彎欲內方而外圓,鉤半曲半直。運筆靈活多變,莫可限定。尤其是整篇字,要筆筆不同,而又協調一致,一行字寫出來,錯落有致,卻又一直在一條線上,如是則行氣自然貫串,望之如串串珍珠項鏈,神采飛揚。
⑷ 台灣名字的由來
「台灣」(漢語拼音:Táiwān,注音符號:ㄊㄞˊ ㄨㄢ)一名源於居於今台南安平的平埔族原住民西拉雅族「台窩灣」社的社名,意為濱海之地,並取全稱中的「台」字作為簡稱。明朝萬曆年間官方正式啟用「台灣」一詞。
春秋戰國時期稱台灣為「島夷」;秦朝稱「瀛州」;三國時期稱「夷洲」;隋朝至元朝稱「流求」。明朝中期以後民間對台灣的稱呼很多,如「雞籠」(指台灣北部)、「北港」(台灣西部沿海的通稱)、「大員」、「台員」、「台窩灣」(指今台南安平地區附近),官方稱為「東番」。
鄭成功改稱「東都」,後鄭經改為「東寧」。 清朝更名為「台灣」,並設置台灣府,隸屬於福建省,這是台灣的正式定名。而台灣由於物產豐富,又稱「寶島」。台灣地區在部分國際場合的代稱為「中國台北」。
葡萄牙人稱台灣為「福爾摩沙」(Formosa),源於葡萄牙語Ilha Formosa,意為「美麗之島」,在1950年代前是歐美對台灣的主要稱呼。日本古代曾稱台灣為「高砂」、「高砂國」、「高山國」。
(4)楷東名字由來擴展閱讀
台灣同大陸的淵源深厚而久遠。遠古時代台灣與大陸相連,約幾百萬年前由於地殼運動,部分陸地下沉,海水進入,形成台灣海峽,台灣島才與大陸分離。
台灣早期住民中大部分從中國大陸直接或間接移居而來。1971年和1974年兩次在台南市左鎮區發現了台灣迄今最早的人類化石「左鎮人」。左鎮人和北京周口店的山頂洞人有親緣關系,同屬中國舊石器時代的晚期智人,於3萬年以前從大陸經由福建長途跋涉移居台灣,是最早開發台灣的先驅。
台灣早期住民中還有少部分屬於尼格利陀地域人種的矮黑人和屬於琉球人種的琅嶠人。上述台灣早期住民是台灣少數民族(高山族)的祖先。
夏商時期台灣屬於九州中的揚州。
台灣有文字記載的歷史可追溯到公元230年。三國時期,吳王孫權派將軍衛溫、諸葛直率一支由一萬余名軍士、三十多艘船組
成的船隊到達夷洲(今台灣),是中國大陸居民利用先進的文化知識開發台灣的開始。三國東吳丹陽太守沈瑩的《臨海水土志》詳細記載了當時台灣的生產和生活形態,是世界上對台灣最早的記述。
⑸ LI書。楷書有何分別,他們的名稱由來是根據什麼的
隸書也稱作「佐書」、「史書」。隸書是由篆書簡化演變而成的,把篆 書圓轉的筆劃變成方折,在結構上改象形為筆劃化,以便書寫。始創於秦朝, 普遍使用於漢、魏。隸書有兩種,一是秦隸,一是漢隸。秦隸又叫古隸。晉 衛恆《四體書勢》記載:「秦既用篆,奏事繁多,篆字難成,即令隸人佐書, 曰隸字。」程邈創隸書的傳說。秦朝的文字原是篆書,但因奏事繁多,篆字 難寫,於是隸人整理文書時產生了一種應急字體,稱為隸文。「隸書者篆之 捷也」,就是說隸書是小篆的簡捷寫法。即是把小篆圓轉弧形線條,變成方 折平直,在相當程度上實現了漢字元號化,筆劃也進一步簡化。所以秦隸的 產生,在漢字發展史上是一個重大的變革,具有劃時代的意義。甲骨文、金 文、篆書都屬於古文字的范疇,而隸書和楷書,則屬於今文字的范疇了。漢 隸又稱今隸,是在秦隸的基礎上發展變化來的,大約在西漢中期已經成熟。 現在看到的漢隸,主要是石刻,也有一部分木簡。漢隸和秦隸的主要區別是: 秦隸的筆形平直方折,漢隸的撇、捺和長橫有波勢。
楷書是漢字書法藝術的主要書體之一,又稱"今隸"、"真書"、"正書"、"正楷"等。因其形體方正可作楷模而故名。它產生於漢末,盛行於魏晉南北朝時期,唐朝更是楷書的黃金時代。楷書是由隸書經過長期發展演變慢慢退化而成的。早在東漢時代的簡、帛及器物上以能看到一些楷書得體勢,《熹平石經》的正方字,《張遷碑》的方勁用筆,實際開啟了楷書的先河。
楷書的特點,從總體上看,楷書呈長方形,結體也比隸書緊密,用筆也很豐富細膩。寫起為也要比隸書靈活捷便,從楷書創立之後,它就代替了隸書正統地位,經過長期的試用證明了它是實用性和藝術性結合較好的一種書體。千年來一直是官方所採用的正式字體,也成為書法史上的一大宗。
⑹ 「唐宋八大家」的得名來歷
「唐宋八大家」是對我國唐、宋兩代八個著名散文家的合稱,他們是唐代的韓愈、柳宗元,宋代的歐陽修、蘇洵、蘇軾、蘇轍、王安石和曾鞏。 他們的成就主要在散文方面,所以也稱「唐宋散文八大家」,其文章不但震撼唐宋文壇, 而且是後世散文的楷模,炳彪於文學之林。
韓愈、柳宗元提倡「古文運動」,以革新六朝以來駢麗雕飾、專事浮華的文弊,建立嶄新的文風為號召,在文壇上蔚為一股風度潮。宋代的歐、曾、王、蘇等文家,繼承唐朝古文運動的傳統,更拓展了散文創作的領域,因此可說「唐宋八大家」的古文作品,代表著唐宋散文的最高成就。
最初將這八個作家的散文作品編選在一起刊行的是明初朱後的《八先生文集》,後來唐順之在《文編》一書中也選錄了這八個唐宋作家的作品。明朝中葉古文家茅坤在前者的基礎上加以整理和編選,取名《唐宋八大家文鈔》,共160卷。「唐宋八大家」從此得名。
提倡唐宋八大家的作品和文風,這在明中葉是有深刻的政治背景的。以明代「前七子」、「後七子」為代表的復古派壟斷文壇,倡言「文必秦漢,詩必盛唐」,在散文創作中拋棄了唐宋以來文學發展的既成傳統,走上復古的道路。影響所及,致使一些文人學者在散文創作中一味以模擬秦漢古人為能事,其作品成為毫無靈魂的假古董。作為前後七子的反對派而出現的,有王慎中、唐順之、茅坤、歸有光等,他們強調唐宋作家的散文作品是學習和繼承秦漢古文優秀傳統的典範,應該加以提倡,並著手編選和刊行唐宋作家的散文選集。
由於這八位作家的文學觀點比較接近,都主張實用,反對駢體,他們的散文創作都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因而「唐宋八大家」一經提出,便為後人普遍接受,成為文學史上的專有名詞。
⑺ 全國有多少叫金楷東全國有多少人的名字叫金楷東
這個名字在全國不會太多的,因為金姓不是大戶。最多有100人左右吧,具體數字得問有關部門了
⑻ 李希楷的名字由來
說到李希楷這個非常男性化的名字,還有一個故事。她在家排行老三,前面有兩個姐姐。老大出生時,父親還在唐山上大學,他給長女取名「希成」。 「希」字是輩份,「成」取未來成功之意。老二又是個女兒,父親給她取名「希復」,據說是希望下一個「復轉」生一個兒子。結果,老三還是一個女兒。父親畢竟是文化人,不但沒有表現出絲毫不快,反而還給她取了一個充滿希望的名字———希楷,希望三女兒能成為人生楷模。
⑼ 楷書的由來
楷書
楷書又稱正書,或稱真書。其特點是:形體方正,筆畫平直,可作楷模,故名。始於東漢。楷書的名家很多,如「歐體」(歐陽詢)、「虞體」(虞世南)、「顏體」(顏真卿)、「柳體」(柳公權)、「趙體」(趙盂附)等。
宋宣和書譜:「漢初有王次仲者,始以隸字作楷書」認為楷書是由古隸演變而成的。據傳:「孔子墓上,子貢植的一株楷樹,枝幹挺直而不屈曲。」楷書本筆畫簡爽,必須如楷樹之枝幹也。
初期「楷書」,仍殘留極少的隸筆,結體略寬,橫畫長而直畫短,在傳世的魏晉帖中,如鍾繇的《宣示表》(左圖)、《薦季直表》、王羲之的《樂毅論》《黃庭經》等,可為代表作。觀其特點,誠如翁方綱所說:「變隸書之波畫,加以點啄挑,仍存古隸之橫直」。
東晉以後,南北分裂,書法亦分為南北兩派。北派書體,帶著漢隸的遺型,筆法古拙勁正,而風格質朴方嚴,長於榜書,這就是所說的魏碑。南派書法,多疏放妍妙,長於尺牘。南北朝,因為地域差別,個人習性、書風迥然不同。北書剛強,南書蘊藉,各臻其妙,無分上下,而包世臣與康有為,卻極力推崇兩朝書,尤重北魏碑體。康氏舉十美,以強調魏碑的優點。
唐代的楷書,亦如唐代國勢的興盛局面,真所謂空前。書體成熟,書家輩出,在楷書方面,唐初的虞世南、歐陽詢、褚遂良、中唐的顏真卿、晚唐的柳公權,其楷書作品均為後世所重,奉為習字的模範。
古人學書法有這一種說法:「學書須先楷法,作字必先大字。大字以顏為法,中楷以歐為法,中楷既熟,然後斂為小楷,以鍾王為法」。然根據多年實驗研究結果表明:初學寫字,不宜先學太大的字,中楷比較適合。
初唐三大書法家,歐陽詢、虞世南、褚遂良的楷書,都最適宜作中楷的臨摹範本。茲分別簡介如後:
歐陽詢的正楷,源出古隸,以二王體為基礎,參以六朝北派書風,結體特異,獨創一格,權威尤熾,其勢力深入社會,幾為學書的標准本。究其楷書特點,用筆剛勁峻拔,筆畫方潤整齊,結體開朗爽健。他的楷書碑帖代表作有《九成宮醴泉銘》、《化度寺碑》碑等。
虞世南的楷書,婉雅秀逸,上承智永禪師的遺軌,為王派的嫡系。雖源出魏晉,但其外柔內剛,沉厚安詳之韻,卻一掃魏晉書風之怯懦。其楷書代表作,當以《夫子廟堂碑》為最。
褚遂良的楷書,以疏瘦勁練見稱,雖祖右軍,而能得其媚趣。其字體結構看似非常奔放,卻能巧妙的調和著靜謐的風格,開創了前人所未到的境地,其楷書代表作,當以《雁塔聖教序》為最。
小楷,顧名思義,是楷書之小者,創始於三國魏時的鍾繇,他原是位隸書最傑出的權威大家,所作楷書的筆意,亦脫胎於漢隸,筆勢恍如飛鴻戲海,極生動之致。惟結體寬扁,橫畫長而直畫短,仍存隸分的遺意,然已備盡楷法,實為正書之祖。到了東晉王羲之,將小楷書法更加以悉心鑽研,使之達到了盡善盡美的境界,亦奠立了中國小楷書法優美的欣賞標准。
一般說來,寫小字與寫大字是大不相同的,其原則上是:寫大字要緊密無間,而寫小字必要使其寬綽有餘。也就是說:寫大字要能做到小字似的精密;而寫小字要能做到有大字似的局促,故古人所謂「作大字要如小字,而作小字要如大字。」又蘇東坡論書有「大字難於結密而無間,小字難於寬綽有餘」的精語。以上這些話怎麼講呢?因為我們通常寫大字時,以為地位(面積)寬闊,可以任意揮灑,結果字體變成了鬆散空闊。寫小字則正好相反,因為地空間太小,擔心寫不下就越難免要盡力局縮,往往局縮過當,反而變成蜷促。這都是自然而然的心理現象,極易觸犯的毛病。所以蘇公「大小難能」這句話,正是針對這種神情而發,更是經驗老到之談。
寫小字的重心與筆畫的配合,則與大字無大差異。至於運筆,則略有不同。小字運筆要圓潤、娟秀、挺拔、整齊;大字要雄壯、厚重。大字下筆時用逆鋒(藏鋒),收筆時用回鋒; 小字下筆時則不必用逆鋒,宜用尖鋒,收筆時宜用頓筆或提筆。譬如寫一橫,起筆處或尖而收筆處則圓; 寫一豎,起筆或略頓,收筆則尖;撇筆則起筆或肥而收筆瘦:捺筆則起筆或瘦而收筆肥,同時也要向左向右略作弧形,筆畫生動而有情致;點欲尖而圓,挑欲尖而銳,彎欲內方而外圓,鉤半曲半直。運筆靈活多變,莫可限定。尤其是整篇字,要筆筆不同,而又協調一致,一行字寫出來,錯落有致,卻又一直在一條線上,如是則行氣自然貫串,望之如串串珍珠項鏈,神采飛揚。
小字為古代日用必需的書法,以前科舉應試時,閱卷的人大半是先看字,然後再看文章。字如不好,文章再好也要受影響。朝考狀元、翰林,尤注重書法。是故凡狀元、翰林的小字,都是精妙的。一般讀書,也都善寫小字。如今硬筆盛行,用毛筆寫小字的人不多,但用硬筆臨寫小楷字帖有事半功倍的明顯進效,因此想寫好硬筆字,不妨找本好的小楷字帖,加工練習。定能打下堅實基礎,裨益終身,受用不盡。
小楷字帖甚多,傳世的墨拓中,要以晉唐小楷的聲名最為顯赫。其中通常包括了魏時鍾繇的《宣示帖》《薦季直表》,東晉王羲之的《樂毅論》《曹娥碑》《黃庭經》王獻之的《洛神賦十三行》、唐鍾紹京的《靈飛經》等。還有元趙孟頫、明王寵、祝允明等小楷作品的墨跡影印本也是非常好的範本。
鍾繇書法,具古樸風格,惟傳世作品《宣示表》《薦季直表》,無一確實者,多為後人傳模或臨作。欣賞好的摹拓本,可以想像其古雅書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