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姓名的由來作文(不少於400字)
凡人必有姓與名,姓與名既是人的一種符號的代表,同時又是人的信息傳遞的主要載體。因此,從古至今,人們對自己姓與名十分珍重,我國的姓與名,經歷了漫長的演變過程,才發展到了今天人們所慣用的「姓名」。但在我國古代,並不是一開始就使用姓名的,而是先有姓與氏,後有名、字、別號,古人的一生有很多名字,各有用途,意義不同。
「姓」字,為左右結構,左從「女」右為「生」,從「女」而生,在母系社會里,子女只知其母,而不知其父,母姓為後代惟一能確定的尊親,正如《白虎通·三綱六紀》所雲:「古元時,未有三剛六紀,人民但知有母,不知有父」。「姓」是一個集合名詞,是家族的標識,或表示與某個大家族的某一血緣關系更為親近的部分。
氏只是在漢朝以前才獨立存在,它是「姓」的分支,「姓」是氏族的族號,氏族的成員都是以這個族號作為自己的姓。
「名」是指個人的符號,帶有個人的烙印。在我國傳統習俗中,「名」是在嬰兒出生百日之後由父親取定的,據《禮記·內則》記載,到了這一天,由母親和保姆抱著嬰兒來到廳堂見他的父親,父親鄭重地握住孩子的手,給他取名。名取定以後,母親和保姆把孩子抱回內室,然後把孩子的名字通告親戚,父親則立即把這個消息告訴朋友,並報告地方長官,入籍登記。因此命名儀式非常隆重,是孩子一生中的第一件大事,這種習俗現在雖然沒有了,但給孩子過「百歲」的風俗依然長盛不衰。
從歷史的習俗沿革來看,名有乳名、本名、學名、曾用名、筆名、藝名等之分。乳名,也叫奶名、小名、小字,是一個人在孩童時期的名字。如小二、小三、寶貝、寶寶……,長大以後一般不用,除非長輩對晚輩偶爾呼之。
筆名,常常是文人墨客依據自己的喜好在其作品上署的別名。
藝名,即藝人演出時用的別名,如白玉霜,原名李慧敏,雙名李桂珍,是評劇表演藝術家,其藝術風格,被稱為「白派」。從以上「名」的各色特異的表現形式來看,既體現了不同年齡階段的不同稱謂,又象徵著一個人的職業、地位和身份……
「字」的產生,是出於避諱,也就是尊崇長輩的倫理需要。古代人在祭祀神靈和先祖的時候,為了表示恭敬,不敢直接稱呼先祖的名,這樣就產生了字。因此,「字」實際上是表示尊敬的人名。
古人取名字,名與字之間是有一定意義上的聯系的,互相映襯,互相補充。
例如:屈原,字平,原為名,平為字,平與原二字相連。
孔融,字文舉,融為名,意為融會貫通,文舉為字,文章一舉成名,文星高照。
白居易,字樂天,樂天與居易,相輔相成。
號,有很多古人除了有姓有名有字外,還有號,號是我國姓名文化中一個很有趣味的現象,廣義的號有多種,有別號、綽號、謚號之分,號是自取的,也有別人贈予的。狹義的「號」是一個人的別字,又為別號。別號在文人中比較流行,名與字一般有一定的聯系,而號與名無任何限制,別號始於唐,盛於宋,而亡於清。
字與號在清末以後,隨著中國文化的變遷,很少再有人沿用,而逐漸被筆名、藝名、綽號等取代。
騰訊游戲愛好者真誠為您解答
② 請用「王琪」這個名字寫一篇名字的來由作文,不能少於400字,先回答,在採納
一提起朋友,我就會想到他:高高的個子,白白的皮膚,圓圓的臉上嵌著兩道濃濃的月牙兒似的眉毛,眉毛下面長著一對調皮的大眼睛。他有一對大的出奇的耳朵,簡直可以和三國時期的蜀主劉備相比。他就是我的好朋友——王琪
王琪是一個樂於助人的人。班級里只要有那位同學遇到困難,第一時間站出來的就是他。就拿不久前的那次英語測驗來說吧!老師要求我們每位同學必須要用黑色水筆答題。當我打開鉛筆盒的瞬間,頓時傻了眼。糟了,黑筆忘帶了。我的心「咯噔」一下,著急地尋找起來。可是,我翻遍了整個書包也沒有找到水筆的蹤影,怎麼辦?此時的我急得像熱鍋上的螞蟻,豆大的汗珠順著額角直往下淌,淚珠在我的眼眶裡不停地打轉。但生性膽小的我又不敢跟老師提起。就在這時,坐在我旁邊的張皓然見到我這副模樣,便小聲地問道:「王天成,你怎麼了?」」我忘帶黑筆了!」我沮喪地說道。「你就用我的吧,我正好帶了兩支筆。」張皓然悄聲說道。只見,他邊說邊迅速打開鉛筆盒,從兩支水筆里挑選了一支成色更新的送到我的手裡。我連忙向他投去了感激的目光。下課了,我連忙向他道謝。而他卻我握著我的手真誠地說:「不用謝!我們是朋友,就應該互相幫助,而且在生活中每個人都會遇到困難,幫助別人的同時也等於幫助了自己,難道不是嗎?「話音剛落,周圍響起了一片熱烈的掌聲,同學們都向小張投去贊許的目光。
朋友像一支蠟燭在黑暗中為你照亮光明,朋友向遠方的船支為你護航保駕。生活中每個人都需要朋友,而我非常慶幸能有一個像張皓然這樣的好朋友。
③ 誰都可以的名字的由來作文400字例子
爸爸常說他希望我可以與眾不同,超凡脫俗,也就是「那可不一樣」,「那可不一般!」!不一樣、不一般到什麼地步呢?
愛好上不一般。
通常只有男孩子樂忠於的――蹦極!也成為了我這個女孩子的摯愛;通常只有男孩子喜愛的籃球、足球我這個女孩子也會忍不住替上幾腳,記得我最好的時候,踢足球時進球率可以達到25%,這可不是一般男孩子而輕易就可以的哦;通常男孩子才可以在森林公園一展拳腳,而我這個女孩子為什麼就一定要示弱呢?
自信上不一般。
我記得我的美術老師就非常欣賞我的自信。她曾經當著全班同學的門誇獎我道,說我的自信,那種由內而外的信心讓我特別的魅力,而且感染著周圍的許多人,她甚至驚嘆我道,認為我是一個從外國來的女孩,因為我的自信。
還不止這個,還是初一的新生的時候,一次由老師來學校演講,當他請同學來提問時,我竟沖在全校同學的前面,第一個走上了主席台……
這樣的事情很多,我有點兒胖,但是,當我站在全校同學面前主持藝術節、升旗儀式等活動時,仍然可以鎮定自若,談笑風生,我都驚嘆我為什麼不會緊張啊?
修養上不一般。
④ 孫甲一名字的由來作文400字
校園中的梅花開了,白的,粉的,紅的,一株又一株的那樣的艷麗。
我采了幾朵梅花,中午在家中靜靜的欣賞,梅花開的真艷,可我知道這梅花已維持不久了,因為是樹上的花也會凋零的一天,更何況是被我摘下來的花呢?我居然有點想學林黛玉葬花了,不過那也許太悲傷了一點。
梅花是清雅高潔的,我要給它一種特殊的美。我將花瓣撒成一瓣一瓣的從陽台下輕輕的撒了下去,因為高居五樓,在陽光的照耀下,在清風的吹拂下,花瓣飄飄撒撒,在空中來回打轉,緩緩的向下飄去,那是一種壯美,凄涼的感覺。
我想到北宋的愛國詩人林和靖,終身不娶, 梅妻 為伴,增用 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 的詩句歌宋梅花清雅高潔的形象和風韻。
我覺得每朵花,象人一樣,有的在一個角落靜靜的開放,慢慢凋零,有的正在美麗的時候死去了。
作文二:花的聯想
清晨,我路過一家花店,花店裡各種各樣的花爭奇斗艷、嬌艷欲滴。我停下腳步,靜靜地觀賞,慢慢的,我被陶醉了,腦海里浮想翩翩
我插上了一對翅膀,化身會飛的精靈,飛向了花的世界。這里的藍天顯得特別高,白雲一分一秒的變化,晴天、雨天、陰天日日站崗,蝴蝶蜜蜂是這里的常客,蜜蜂在采蜜,蝴蝶自由自在,在花中叢舞蹈。突然,一陣沁人肺腑的香氣迎面撲來,我立刻順著香氣飛了過去,原來是百花們和蝴蝶蜜蜂在舉行聯歡晚會呢。舞台下,清香撲鼻的桂花,隨風搖曳的鬱金香,紅艷艷的玫瑰 這些大自然的精靈,都齊聚一堂,真是一道亮麗的風景。我在百花叢中穿行著,一會兒和桂花竊竊私語,一會兒和玫瑰花高聲談笑,一會兒和蝴蝶蜜蜂嬉耍打鬧 晚會開始了,主持人蜜蜂對著台下深鞠一躬,激動的說: 感謝你們百花仙子們,因為你們,我們的生活是那樣的五彩繽紛,我們的心情是那麼的心曠神怡。 台下的百花們搖擺著身姿,異口同聲道: 這不全是我們的功勞,也感謝你們辛勤的勞動,才有我們今天的成就。 聽著它們親切的話語,我被它們這種謙虛的精神深深感動
⑤ ( )名字的由來 400作文
文華胡同名字的由來
走進現代化的北京城,人們感興趣的往往不是那鱗次櫛比的高樓大廈、四通八達的寬馬路,而是那曲折幽深的小小胡同,溫馨美麗 的四合院。因此,有人稱古都文化為「胡同文化」和「四合院文化」,此話實不為過。 過去,北京是由千百萬大大小小的四合院背靠背,面對面,平排並列有序地組成的。為出入方便,每排院落間必要留出通道,這就是胡同。
文華胡同位於北京市西城區南部,東西走向,東起佟麟閣路,西至鬧市口大街。全長454米,寬約3米。明朝屬阜財坊,稱石駙馬街後半邊胡同。清朝屬鑲藍旗,乾隆年間稱後閘;宣統年間稱石駙馬後宅,又稱後宅胡同。1965年整頓地名,改為文華胡同。現屬西城區金融街街道辦事處轄界。
為紀念李大釗,1965年北京市政府將石駙馬後宅改為文華胡同。文華胡同24號,是李大釗在北京居住時間最長的一處住所,後來又成為國畫大師黃賓虹的寓所。李大釗故居不久將向公眾開放,封塵的傳奇歷史,等待著您的解讀。
文華胡同這個名字,是1965年整頓地名時,為了紀念李大釗才改的。它原來的名字叫石駙馬後宅。說起石駙馬後宅名字的由來,還真有一段歷史掌故呢。
在明朝這一帶屬於阜財坊。據明史記載,明宣宗的二女兒順德公主下嫁石,駙馬宅邸就在這一帶。後來,人們就將駙馬宅邸的大街叫做石駙馬大街。不過,石這個駙馬的下場也不太好。當時大宦官王振權勢熏天,殘酷打擊、肆意誅戮不奉承他的官員,甚至連皇親國戚也不放在眼裡。「駙馬都尉石詈其家閹,振惡賤己同類,下獄」。這句話翻譯成現代白話,意思就是駙馬都尉石叱罵他自己家的太監,王振覺得這是罵和自己一樣的人,很是厭煩,就找機會網羅罪名,把石下了大獄。成化十六年,石與順德公主合葬在今天石景山區琅山村一帶。
石駙馬大街後邊的小胡同,起初叫石駙馬街後半邊胡同。乾隆年間稱後閘胡同,宣統年間又稱石駙馬後宅,簡稱後宅胡同。
文華胡同旁邊還有新文化街、文昌胡同。新文化街是為紀念魯迅而命名的,文昌胡同曾有一座張學良的宅第。三條胡同都帶「文」字,李大釗、魯迅、張學良又都中國現代史上的風雲人物,這在北京的胡同中,也是罕見的。
⑥ 河南安陽名字的由來作文400字
河南安陽名字的由來
安陽——安陽之名,始於戰國末期。公元前257年,秦攻克魏國寧新中,更名為安陽。變寧為安,其意相近。古時以水北山南為陽,以其在淇水之北,故名安陽。秦統一六國後,分天下為36 郡。安陽分屬上黨、邯鄲二郡。三國時安陽屬魏郡。 相州——公元580年,隋、唐、宋都沿用相州一名。 彰德——公元1192年(金代),1949年成立安陽市,隸屬平原省。1952年,平原省建制撤消,安陽市為河南省直轄市。
⑦ 駱駝祥子名字的來歷。400字左右。急
駱駝祥子講述的是舊中國北平城裡人力車夫祥子的悲劇故事,祥子是一位年輕力壯的農村小夥子,日益凋敝的農村使他無法生存下去,於是他來到城市拉車,經過三年的奮斗,終於買上了屬於自己的車,但好景不長,軍閥混戰,箱子連人帶車被大兵抓去,他從軍營逃跑的時候,順手拉回了三匹駱駝,賣了35塊錢,從此得了個駱駝祥子的綽號。
⑧ XXX胡同的名字來歷 作文400字
《小巷深處》 作者:林莉
1 很早就知道,我是在村那頭的坡頂上撿來的。據說,那個季節,天還不太冷,依稀有幾片早落的黃葉,在風中或上或下或左或右、低低地打著旋。
2 當時的我被一件破藍布襖草草地包裹著。有很多人圍在那個坡頂上,卻好像沒有誰打算把我抱回去。有個好心人跑到巷口時對瞎眼的英姨說:「天賜給你的呢!總比不知冷熱的竹棒強。」又有人附和:「收下吧,老來也有靠。」於是,英姨麻利地收了小攤,頗有節奏地用竹棒叩擊著青石板鋪成的路面來到我身邊,隨即央求熱心人把幼小的我放進了她瘦癟卻溫暖的懷里。
3 第二天,巷裡的人都看到她拆掉自己住了十幾年的小木棚,搬進了小巷最深處門口有兩個滑溜溜②石凳的小房子。為此,她從一雙破棉鞋裡拿出了她所有的積蓄——150元。於是,我在降臨到人世間一個月後,真正擁有了一個家,我從此也就成了「巷口賣冰棍的瞎眼姨娘的女兒」。
4 據說,我那盲母親當初是極潑辣③的,並以厲害出名。在我被撿回後,她抱著我到處炫耀:「我丫頭多可愛,多漂亮,肉滾滾,嫩生生。」有明眼人曾很不服氣地反駁:「我說大姨呀,你撿她的那天我就想說了,收養姑娘嘛,也該挑個漂亮一些的,這丫頭,黑不溜秋,眉不是眉,眼不是眼,您眼睛看不見,才吃了這個虧!」我母親聽著便翻了臉,呆在那人家足足罵了半天。不過這些都是後來別人對我說的。在我印象中,母親從未這樣潑過。有人說:「為了這個丫頭,英姨改好了!」
5 自我有記憶開始,家的概念就是一張笨重的積滿油膩的木桌,一碗拌著焦黃豬油渣的醬油飯,一杯用折價過期的奶粉沖調成的牛奶和一隻好大好長的棒冰箱。讓很多人費解的是,在這四壁空空的家裡,我居然也能順順利利地長大,順順利利地代替了母親常年用的那根光潤的竹棒。小巷裡的人們不再聽見那日日重復的青石板上有節奏的叩擊④聲了,人們常見到的就是我——一個醜女孩,每天攙著一個盲姨娘從小巷深處緩緩地走到巷口。
6 巷口擺的小攤就是維持我們這個貧窮家庭的唯一希望。夏天,母親總會如尊凝固的雕像般執著地守候在一個大大的冰棍箱旁,毒辣的陽光把母親原已黝黑的皮膚曬得黑里透紅,日復一日,竟成古銅似的顏色;因盲眼而被忽略了的手,總是留著黑而長的指甲;身上的衣服早已辨不出色彩來。但令人不解的是,我一直覺得她的生意總比別人的好,有時一天下來,竟收入十多塊。這對於我們來說無疑是一個很讓人滿意的數目。我曾問她做生意的秘訣,她總微笑著說:「坐在太陽最毒的地方守著賣,是絕對不會錯的。」那刻,我才知道,這比別人多賺的每一分錢都凝聚著母親加倍的血汗⑤啊!到了冬天──冰棍無處可賣的季節,母親就會操起針線縫制出20多條棉被,租給趕集的或幫工的鄉民,每晚租金四毛到六毛不等。於是,整整一個冬天,母親又忙於拆拆洗洗縫縫補補。
7 由於她的辛勤勞作及苦心經營,我們這個家居然也過得有聲有色—— 飯桌上經常能上葷菜,而我衣服上的補丁也隨著年齡的增長越來越少,直至沒有。有很多次,看著母親太勞累,我極想幫幫她,可她總是生氣地說:「你怎麼這么沒出息!好生讀你的書去。」所以,在這個家裡,雖然苦點,我卻被調養得像個千金小姐——肩不能扛,手不能提,只知道讀一些母親不懂的書。
8 而母親卻總以我為驕傲。小學二年級那會兒,老師布置了篇作文,大概我寫得比較通順,而且用拼音代替了不會寫的生字,老師大大表揚了一番,說了一些諸如「小小年紀,大有作為」之類的話。回去,我便把作文交給看不見的母親,還得意地向她轉述了老師的話。母親竟高興得落了淚。她一直把那篇作文珍藏著,逢人便拿出來給人看,說:「我家莉兒可了不得,老師贊她有出息。」開始講的時候,那些識字的也還有模有樣地翻幾下作文本,應和幾句。後來說得多了,有人揶揄她:「可不是,都說阿莉是你的冰棍調養出來的呢!」母親是看不見人家表情的,聽了這話便高興起來,甚至賣冰棍時,我都成了她的廣告宣傳:「吃我的棒冰吧,吃了就是聰明,跟我家阿莉一樣。」弄得我很難堪。從此,即使得了表揚,我也不敢說給母親聽了。
9 開始的時候,我很滿足於自己那由骯臟的板壁、黝黑的炭爐、簡單的飯菜構成的生活,我總是自豪地倚在極為疼愛我的母親身邊,總是極自由地吃那令小朋友眼饞的永遠吃不完的冰棍……。小巷深處,經常有我們一老一少蹣跚著的身影。有人說:「一直聽不到您竹棒點地的聲音,倒還怪想的。」母親這時便會驕傲起來,揚起頭,握緊我的手,而我也真的以為自己是一個大功臣。
10 隨著年齡的增長,我漸漸感到了自己的不同一般。同學異樣的目光,老師分外的關切,時刻提醒我:我,是一個瞎子撿來的女兒;我,擁有的是一個特別貧窮的家。
11 我開始沉默,開始迴避所有的同學,甚至開始厭惡我的家。我不再與母親相伴而走,也不再從母親賣冰棍的那條路經過。那段時間,除了幾頓飯之外,我幾乎整天泡在教室里,只是為了在那個卑微的家裡少呆幾分鍾。有人向她問起我,她依舊滿面春風:「莉學習忙呢!老師贊她有出息呢!哪會在家耗時間!」除了我,誰也不可能看出她眼中深深的落寞。
12 時間飛逝,終於在中考過後的一個月,我接到了縣城重點高中的錄取通知書。我終於可以名正言順地擺脫自己家庭的陰影,住進那隔了一座又一座大山的縣城一中了。
13 臨行前,我穿上了母親用從微薄的生活費中硬扣下的錢購置的連衣裙。當我看見穿衣鏡中頗具城市少女風採的「我」時,我終於下了決心,轉向母親,吞吞吐吐卻又異常清晰地說:「媽……您……以後別……如果沒急事的話……不用去找我……」「為什麼?」母親眼光黯淡了。好長好長時間的沉默,終於,她點了點頭,順手取過她那根不知啥時已從角落裡拿出來並已磨得又光又亮的竹棒,叩擊著地面向廚房走去。「您……」我上前扶住她,可她輕輕推開我:「我去幫你弄點好吃的,食堂少油。」我有些哽咽,但我什麼也沒有說。
14 住讀生活很快讓我忘掉了以往的自己,忘掉了烈日、冰棍、瞎眼母親帶來的煩惱與卑微,也忘掉了臨行前的那一點點不安。誰都不知道我是誰,誰都以為我也同她們一樣擁有一個幸福的家。
15 一段時間中,母親果然遵守諾言。每月由一位早年已住進城裡卻經常回鄉的老婆婆幫我捎來一些營養品及生活費。坐落在小巷深處的那個家似乎與我完全隔絕了。我開始淡忘了家門前圓潤光潔的石板,那門上斑斑駁駁的門鎖,甚至淡忘了黃昏後母親倚在門旁殷殷的招呼聲。這樣的日子平和而又迅速地溜過去,一直到我臨近畢業的那個學期。
16 那個學期的最後一個星期。
17 當老婆婆將一包雞蛋和50元錢塞給我時,我床對面的一位室友發話了:「莉,你媽對你多好,畢業聚會把她請來,你的優秀成績定會讓她感到光彩!」
18 「哦……這?」我遲疑了瞬間,「我媽太忙了,她……抽不出空,你瞧,連帶東西都一直請別人幫忙,哪有時間呢?」那刻,我驚異於自己說假話如同說真話一樣。
19 送老婆婆出門時,我感激地對她說:「您這三年來為我操了心,讓您受累了。」
20 「你……」她看來有些激動,停了一會兒,又說:「你考得真的很好?」
21 我點了點頭。
22 「造孽啊!……」她竟長嘆一口氣,「你……你媽怎麼那麼死心眼呢!」
23 「怎麼回事?」我突然有點緊張。
24 她不再說話,拉起我的手直沖出校門,然後?到一個偏僻的巷子里。
25 老遠,我便看見了,看見了她——我的母親。在風中,她無助地倚在牆邊,凌亂而花白的頭發在蒼老的臉頰旁飄揚著。我看到了她深凹的眼,布滿青筋和黑斑如枯竹似的手,還有那根又光又亮的竹棒。
26 「莉呀,你有出息啦,可不能沒良心啊。這三年,我哪這么有空個個月回鄉?都是她央人把自己送上汽車,下車後又摸到我住的地方,把東西交給我,讓我帶給你,然後又孤零零地摸上汽車……」
27 我的視線頃刻間模糊了。朦朧的淚眼中,我依稀看到了村旁那長長的路,路旁那長長的小巷,巷裡那根長長的竹棒,竹棒後蹣跚著一個長長的、長長的人影。
28 「媽媽!」我奔過去,為自己的虛榮,為自己的無知,流著淚。在風中,她的臉是那麼黝黑,她的手是那麼粗糙,她的眼睛是那麼黯淡,然而她立在那兒卻是那麼挺拔,那麼堅定,彷佛在憧憬,又彷佛在等候。
29 媽媽,我回來了,我已經回來了,我其實還記得,還記得來時泥濘的山路,還記得赤足跑過石板的清涼,還記得家裡厚重的木門閂,還有,還有我們曾共同相偎走過的那條小巷,那條深深的小巷。
(數字為段落序號)
作者資料:林莉,1972年生於湖北嘉魚。出生不久便被拋棄。被一盲女所收養。生活十分窘迫。後來考上了縣中,不久後開始了文學創作。《小巷深處》便是她的代表作。作者寫母親這一形象側重人物的外貌、語言、動作描寫,寫「我」這一形像則側重人物心理活動的刻畫,文章寫母親對「我」的愛,
《小巷深處》編進課本
卻是在抒寫「我」對家、對母親感情變化過程中逐步展開的。全文以「我」的感情發展變化為主線,從「我」對生活的滿足,「我」對母親的驕傲,到「我」長大後對貧窮之家產生厭惡進而離開家,最後以「我」被母親深深的愛所感動而悔悟流淚結尾,以感情構築文章框架,文中許多細小的生活場景和事件同「我」感情的脈絡連結起來,巧妙地融為一體,使文章感情真摯,極富感染力。(見上海教育出版社(試用本)八年級第一學期《語文》第二單元:愛在人間,第六課《小巷深處》選自《黃金時代》1994年第7期,有改動七年級上語文版《語文》第6課)
編輯本段寫作作品
林莉是一個普通創作者,這篇文章是她參加黃金時代那年母親節徵文比賽獲獎第一名的,先後被多家媒體轉載,並曾被中央八台錄為電視散文,後收錄到教材中。她還曾寫過《月光下》、《一個女孩》、
辛勤的創作者
《BYE BYE 少老闆》,不過不怎麼出名。現在網路上有她寫的《蝶兒飛飛》、《紅袖添香》、《月紅》、《一路走好》。
編輯本段林莉代表作品簡介
本文用樸素的語言為我們描繪了一位善良、堅強的盲母親。她以母性特有的關懷,撫養了一個被拋棄的小女孩,直到成人。在這一位盲母親的身上,生與育已沒有隔膜。文中那一陣陣頗有節奏地用竹棒叩擊青石板的聲音,一直響在耳邊,振動著鼓膜,共鳴在心裡,它似乎在召喚著一顆心靈的回歸亦或是期待著一種久違的親情……在文中作者毫不掩飾地為我們展示了她的感情變化歷程,從熱愛母親到嫌棄母親,再到重新熱愛母親,
小巷裡的故事
讀來,讓人感到了一顆稚嫩心靈的成熟及母愛的偉大。作者在文章的開頭就點出了自己的不幸——「我」是一個棄嬰。但是當圍觀的人告訴了英姨以後,「英姨麻利地收了小攤,頗有節奏地用竹棒叩擊著青石板鋪成的路面來到我身邊,隨即央求熱心人把幼小的我放進了她瘦癟卻溫暖的懷里」。英姨欣然接受了「天賜」的孩子,因此,英姨成為了一位偉大的母親。為此,英姨拆掉了住了十幾年的小木棚,搬進了小巷最深處的小房子里,拿出了所有積蓄去置辦家業,甚至改掉了多年潑辣的性格。接下來,作者為我們描繪了兩幅動人的圖畫:「人們常見到的就是我——一個醜女孩,每天攙著一個盲姨娘從小巷深處緩緩地走到巷口」。[1]
編輯本段作品節選
人物:林莉、英姨、老婆婆、室友、群眾演員、旁白員。
道具:竹棒、冰棍箱、雞蛋一包、生活費若干元、布娃娃、破布襖各一。
背景樂:《世上只有媽媽好》。場景(略)
生活是多彩的
旁白:老婆婆拉著林莉的手直沖出校門,然後拐到一個偏僻的巷子里。老遠,莉兒看到母親在風中無助地倚在牆邊,凌亂而花白的白發在蒼老的臉旁飄著深凹的眼,布滿青筋和黑斑枯竹似的手,還有那根又光又亮的竹棒。
老婆婆:莉呀。你有出息啦,可不能沒良心啊。(深情埋怨):這三年,我哪能每個月回鄉?都是她央人把自己送上汽車,下車後又摸到我住的地方,把東西交給我,讓我帶給你。然後又孤零零地摸上汽車……
林莉(視線模糊,淚眼汪汪飛奔撲向媽媽的懷抱):媽媽!……(母女倆人擁抱泣不成聲)
旁白:世上有一種最偉大的聲音,那便是母的呼喚。母愛是永遠不會枯竭的。
母愛是永遠不會枯竭的
(《世上只有媽媽好》響起,戲劇達到高潮)[1]詞條圖冊更多圖冊
詞條圖片(6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