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名字百科 > 遂寧名字由來

遂寧名字由來

發布時間:2021-03-21 18:57:26

① 四川省遂寧市的別稱是什麼

斗城 遂寧

遂寧地處四川盆地中部,涪江中游,東鄰重慶、廣安、南充,南接資陽,西連德陽,北靠綿陽,與成都、重慶呈等距三角關系。
公元347年,即東晉初,大將桓溫奉命率軍入川平成國之亂,(當時四川屬十六國中的成國),在血腥和廝殺中終於結束了四川地區長達半個多世紀的戰亂。當桓溫班師凱旋途經川中,見此城風和日麗,歌舞昇平,一派和平寧靜的氣氛。長年於腥風血雨沙場征戰的將軍感慨不已,厭惡戰爭、渴望和平之情油然而生,便決定在此設郡,定郡名為「遂寧」,表達「息亂安寧、和平永駐」的意思。從此,這里便有了這個吉祥的名字――遂寧。

五代時期,後唐武信軍節度使夏魯奇坐鎮遂寧,為加強防範,在涪江河畔的河谷平原上開壕築牆,修建成一座長方形城池,地勢南北長而東西窄,形狀如古代的方形酒器――斗,遂寧故稱「斗城」。後因商貿繁榮、經濟活躍,又取「金滿斗」之意。所以遂寧就有了「斗城」的別稱。
遂寧歷來是川中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素有「東川巨邑」、「川中重鎮」、「小成都」之稱

② 遂寧有多少傳說...

「遂寧」作為地名,始於東晉。東晉與十六國並存,而遂寧則屬於十六國中的成漢國。當時,各國統治者之間連年混戰,成漢國統治者內部也為爭權奪位斗爭不息,人民痛苦不堪。公元347年,東晉大將桓溫伐蜀,大敗李雄遺部李勢,滅成漢國,結束了四川長達50多年的混戰。當桓溫凱旋而歸,途經縣境時,但見風和日麗,歌舞昇平,一派和平安寧的氣氛。這位長年征戰沙場的將軍感慨萬端,一種厭惡戰亂、渴望太平的思緒油然而生,因而在這里設遂寧郡,取「譙縱亂後,移於石坪。蓋其地多獠,官方力弱,不相威攝」,故名遂寧。取遂寧茲土為名。表示 「平息戰亂,達到安寧」的意思。從此,川中丘陵中的這片紅土地,便有了一個吉祥的名字——「遂寧」。

③ 四川遂寧船山區名字的來歷

因出了一個有名的張船山 ,而用他的名命名為區的名。

下面說說張船山的介紹:

張船山(1764-1814),清代四川遂寧籍著名詩人、書畫家,名問陶,字仲冶,號船山,自號蜀山老猿、亦稱老船。其高祖張鵬翮(1649-1725),清代康熙、雍正朝名臣,官至文華殿大學士、吏部尚書,《清史稿》有傳;曾祖張懋誠(1667-1737),官至通政使、署工部右侍郎;祖張勤望(1694-1757),官至山東登州知府、署登萊青海防兵備道;父張顧鑒(1721-1797),官至雲南開化知府;兄張問安(1757-1815),號亥白,清代詩人,著有《亥白詩草》;妻林頎,字韻徵,號佩環,清代四川布政使林俊女,著有《林恭人集》。

生平

張船山於清乾隆二十九年(1764)五月二十七日(公歷6月26日)出生於山東省館陶縣(治今山東省冠縣北館陶鎮)。乾隆五十五年庚戌(1790)進士,改翰林院庶吉士。散館,授檢討。嘉慶十年(1805),官江南道監察御史。嘉慶十五年(1810),出任山東省萊州知府。嘉慶十七年(1812),辭官。嘉慶十九年(1814)三月初四日(公歷4月23日),病逝於蘇州,享年51歲。後歸葬故里遂寧兩河口(今蓬溪縣金橋鄉翰林村兩河口)祖塋。

張船山一生致力於詩、書、畫、造詣精深,其詩被譽為「蜀中之冠」,詩著四千餘首,表現了他獨特的思想個性和藝術風格。對於詩歌創作,他主張抒寫性情,強調獨創,反對摹擬。清人評論其詩「生氣湧出,沉鬱空靈,於以前諸名家外又辟一境」,是「太白少陵復出」。其書法,險勁放野,別具一格。其畫,近似徐青藤,不經意處,皆有天然,擅長山水花寫,尤以墨猴為佳。

著作

張船山著有《船山詩草》20卷,清嘉慶二十年(1815)刊行;《船山詩草補遺》6卷,清道光二十九年(1849)刊行,兩書共收詩3000餘首。1986年,中華書局將《船山詩草》(包括補遺)列入「中國古典文學基本叢書」出版,2000年重印。這是目前最完備、最通行的張船山詩集。

在清詩史上的地位

一、從古今學者對船山的評論看船山在清詩史上的地位

清代著名詩人袁枚(1716-1797)《答張船山太史書》雲:「詩人洪稚存太史,曠代逸才,目無餘子,而屢次來信頌執事之才為長安第一」;「以執事倚天拔地之才,肯如此撝謙,亦是八十衰翁生平第一知己。」《答張船山太史寄懷即仿其體》:「忽然洪太史,誇我得奇士。西川張船山,盤盤大才子。」

袁枚系乾隆詩壇盟主、性靈派主將,暮年因洪亮吉的推薦,才與船山神交,並雲:吾年近八十,可以死;所以不死者,以足下所雲張君詩猶未見耳!」袁枚視船山為生平「第一」知己,可見船山之才,非同一般。

清代著名學者吳錫麒(1746-1818)《哭張船山》雲:「如此驚才僅中壽,問天何苦更生才?」「余在都下,與張船山侍御為莫逆交。讀其詩,如龍跳虎卧,令人色然而駭。……船山雄於詩者也。」

清代著名學者洪亮吉(1746-1809)雲:「張檢討詩如騏驥就道,顧視不凡。」《題張同年問陶詩卷》雲:「我狂可百樽,君捷亦千首。謫仙和仲並庶幾,若說今人已無偶。」李白號稱「謫仙」;蘇軾,字和仲。洪亮吉認為:船山可以和李白、蘇軾並美,乾嘉詩壇所有詩人無人能及!

清代詩人朱文治(1760-1845)《書船山紀年詩後》:「滿紙飛騰墨彩新,誰知作者性情真。尋常字亦饒生氣,忠孝詩難索解人。一代風騷多寄託,十分沉實見精神。隨園畢竟耽游戲,不及東川老史臣。」朱氏認為船山詩超過了創作有游戲之嫌的隨園(即袁枚)。

船山詩不僅在國內廣泛流傳,「四海騷人,靡不傾仰」,在國外也影響巨大,「朝鮮使人求其詩,至比之雞林紙價。」乾隆六十年(1795)正月十八日,韓國文學家朴齊家(1750-1895)在羅聘(揚州八怪之一)寓所見到船山詩一卷,愛不釋手,並投詩船山雲:「曾聞世有文昌在,更道人間草聖傳。珍重雞林高紙價,新詩願購若干篇。」詩中將張船山類比為文昌,可見評價之高。船山和雲:「性靈偶向詩中寫,名字寧防海外傳。從此不防焚剩草,郁陵島上有遺篇。」船山從弟張問彤(1768-1832)在《秋懷船山》一詩中亦雲:「狂得時人罵,詩從外國知。」可見,在乾嘉時期船山詩已流播海外了。

清詩人張維屏(1780-1859)雲:「船山詩生氣湧出,生趣飛來。……至近體則極空靈,亦極沉鬱,能刻人,亦能清超。大含名理,細闡物情,或論古激昂,或言情婉曲,或聲大如鍾鏞,或味爽如松韭,幾欲於從前諸名家外,又辟一境。」

清人李元度(1821-1887)《張船山先生事略》雲:「幼有異稟,工詩,有『青蓮再世』之目。……其詩生氣湧出,沉鬱空靈,於從前諸名家外,又辟一境。其《定雞題壁》十八首,指陳軍事,得老杜《諸將》之遺,傳育殆遍。……國朝二百年來,蜀中詩人以船山為最。

清代學者孫桐生(1824-1908)雲:「(船山)所為詩,專主性靈,獨出新意,如神龍變化,不可端倪。近體超妙清新,雅近義山。古體奔放奇橫,頗近太白。卓然為本朝一大名家,不止冠冕西蜀也。」

清末蜀人傅世洵(四川雙流人)在《論蜀詩絕句》中,論船山雲:「弱冠聞君已出群,中年閱歷老彌真。旁人漫哂無餘味,三百年來見此人。」清末詩人林思進(1873-1953)論船山雲:「性靈空淡未容攀,後代譏評漫等閑。試問蜀中文苑裡,百年誰復嗣船山?」傅詩強調蜀中文苑自從明代楊升庵以來、張船山之前三百年,蜀中沒有出現張船山這樣傑出的的詩人。林詩則強調在張船山之後一百餘年,蜀中未能出現可以繼承媲美張船山的詩人。這一前一後的比較,就說明了船山在蜀中詩壇的重要地位,即為清代蜀中詩冠。清詩人、四川布政使楊揆雲:「蜀中作者自楊慎以後,惟問陶能繼之。」近人戴吉雙《四川儒林文苑傳》謂船山雲:「固李太白、蘇東坡、虞伯生、楊升庵之後一人也,誠蜀中亦大家矣。」徐世昌《清詩匯·詩話》雲:「船山弱冠工詩,空靈沉鬱,獨辟奇境,有清二百餘年,蜀 中詩人無出其右者。」列入《清史稿·文苑傳》者,蜀中只有張船山一人。可見,稱船山為「清代蜀中詩人之冠」,是名副其實的。當代國學大師錢鍾書在《談藝錄》中雲:「袁、蔣、趙三家齊稱,蔣與袁、趙議論風格大不相類,未許如劉士章之貼宅開門也。宜以張船山代之。」袁枚、蔣士銓、趙翼號稱乾隆三大家,但蔣士銓成就不及袁、趙,風格也不同,故錢鍾書先生主張以張船山代替蔣士銓,重組一個三大家。當代清詩研究專家錢鍾聯先生也「力主將乾隆三大家中之蔣士銓,換為張問陶。」著名學者劉揚忠先生雲:「張船山不單是西蜀詩人之冠,而且是清代中期全國詩人之冠。」著名學者王英志先生在《性靈派研究》一書中,將袁枚、趙翼、張問陶列為乾嘉詩壇「性靈派」三大家,並雲:「縱觀整個乾嘉時期性靈派眾多詩人,可與袁趙鼎足而立為性靈派三大家者,唯有張氏。」張船山在清代乃至整個古代詩歌史上的地位如何,由此不難想見。

二、從通行文學史及清詩選本看船山在清詩史上的地位

中國歷史悠久,詩人輩出,多如繁星。因受規模和條件限制,能寫入文學史的詩人,是極少的。以清代詩人為例,正處在籌備階段的《全清詩》,「初步測算作者總數約為十萬家,成書則當在一千冊以上。」近人徐世昌輯《清詩匯》,收清代詩人6100餘家,得詩27000餘首。而能進入《中國文學史》的清代詩人只佔《清詩匯》詩人總數的千分之三、四。中國社科院編三卷本《中國文學史》論及的清詩人僅16人;游國恩等主編的《中國文學史》論及的清詩人僅19人;劉大傑《中國文學發展史》,論及清詩人也只有28人。如此之少的清代詩人入《中國文學史》,而張船山即為其中之一,足見船山在清詩史上的重要地位了。

在各種通行清詩選本中,船山詩也佔有突出地位。清代光緒五年(1879)刊印的《國朝全蜀詩鈔》(孫桐生輯選),規模宏大,體制精嚴,是清代蜀選本中集大成者。該書共64卷,計選詩人362人,存詩5900餘首,其中張船山詩入選最多,獨佔6卷,入選詩作近600首,已是《船山詩草》的五分之一,占《國朝全蜀詩鈔》的十分之一,「猶以未獲盡登為憾。」可見船山在孫桐生的心目中是大頭,就全清詩人而論,蜀詩人中能躋身於第一流的,也只有張氏一人而已。李朝正先生雲:「乾嘉年間的性靈派在華夏擁有詩人之眾,是過往的許多詩派無法比擬的,而巴蜀詩人恰恰是通過張問陶的作用,直接或間接地帶領一批詩人,影響著一批詩人。因而,活躍在詩壇,齊集在張問陶周圍的蜀中詩人都崇尚性靈,……形成了眾星拱月、群星燦爛之勢,迎來清代巴蜀詩歌中最為壯觀的黃金時代。」

近人徐世昌輯《清詩匯》,計200餘卷,是清詩選本中影響大、聲望高者。該書入選船山詩37首,為蜀中詩人入選最多者。其他蜀中詩人,如李調元入選4首,彭端淑1首,費密8首,張問安11首,卓秉恬1首,劉沅1首,張鵬翮2首,劉光第7首……。在乾嘉時期全國性詩人中,張船山入選量僅次於袁枚(41首),而高於其他乾嘉著名詩人,如黃景仁34首,洪亮吉33首,蔣士銓27首,趙翼22首,宋湘9首,舒位25首,吳錫麒13首,孫原湘23首,郭頻伽14首,姚元之10首,石韞玉6首,王曇4首,黃丕烈1首,顧翰9首,王學浩6首,王芑孫19首,崔旭5首,屠倬9首,楊芳燦17首,黎簡34首,陳文述5首,吳嵩梁5首,朱文治9首……。可見,船山在乾嘉詩壇地位之顯赫。

當代著名清詩選本,也給船山崇高地位。如錢仲聯《清詩三百首》(1985年嶽麓書社版),選張船山詩3首,僅低於袁枚(5首),而高於趙翼(2首),蔣士銓(未選)、洪亮吉(1首)、吳錫麒(2首)等人。陳祥耀《清詩精華》(1992年人民文學出版社出版),選張船山詩8首,比乾嘉其他詩人多,如袁枚7首,宋湘4首,蔣士銓4首,洪亮吉3首。李夢生《律詩三百首》(2001年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選張船山律詩3首,高於袁枚(2首)、趙翼(2首)、龔自珍(2首)。該書中選清詩人3首及以上者僅10人,船山即其一,可見張船山是清代律詩寫得最好的十大詩人之一。

近年出版的清代詩歌史及辭典,如朱則傑《清詩史》、嚴迪昌《清詩史》、霍有明《清詩史》、劉世南《清詩流派史》、錢仲聯主編《清詩紀事》、《中國文學家大辭典》(清代卷)等,都給了張船山以充分的肯定。

楊世明先生在《巴蜀文學史》(巴蜀書社2003年版)中,列專節以《性靈派大家張問陶》為題,評述船山詩作及貢獻,並雲:「乾嘉時期是清代巴蜀文學最繁榮的時期……。這一階段最輝煌的一頁,是產生了大詩人張問陶。」又說:「從漢代以來,巴蜀出產了司馬相如、揚雄、陳子昂、李白、蘇洵、蘇軾、蘇轍、虞集、楊慎、張問陶這十大文學家,他們都是中國文學史上的名人。迄今為止,幾乎任何中國文學史,都要對上述十人的文學成就作出介紹。」

張船山是詩、書、畫三絕奇才,當時名震海內、群相斂手,有的詩人寫詩作文,自願化為婦人,為他效力,甚至作為他的妻妾侍奉他。其詩作,對後世影響深遠。晚清詩人易順鼎(1858-1920),幼奇慧,有神童之目,詩作多至萬首,「自謂為張船山後身」。南社詩人柳亞子(1887-1958),有詩雲:「猛憶船山詩句好:白蓮都為美人開。」梁啟超在《飲冰室文集》中,講述了張船山在山東任主考的故事;《海上花列傳》中,寫不少人照張船山詩意做詩;張恨水在小說《春明外史》里,讓主人公楊杏園步和了張船山的八首七律《梅花》詩,引得人們紛紛尋找《船山詩草》來讀。可見,船山詩影響之大。

綜上所述:張船山在清代詩史上佔有重要地位。他不僅是清代蜀中詩冠,也是清代乾嘉詩壇大家,是清代第一流的詩人和著名詩學理論家,是性靈派後期的主將和代表人物。

因此以他的名命名為區名是很有特別意義的。

④ 遂寧名字的由來是什麼記得好像是一個秦國的將軍給起的,就是不知道為什麼起這個名字

「遂寧」作為地名始於東晉,因東晉大將桓溫平蜀後,寓意「平息戰亂,遂得安寧」而得名。

⑤ 四川遂寧的歷史、和它的來歷

遂寧歷史久遠。根據在射洪縣仁和鎮馬鞍山南山採集到的人頂頭骨化石初測,至少在公元1萬年前,遂寧就有人類活動。夏商時期,全國劃為九州,遂寧縣境屬梁州管轄。

春秋初年,四川境內出現巴國和蜀國兩個奴隸制國家,遂寧縣境屬蜀國管轄區,秦統一後為蜀郡所轄。東漢末年(220年),置德陽縣,治所在今城區內,境內置縣也由此開始。西晉後期(約303年),流民李雄起義建立成漢國,置德陽郡,轄德陽縣,郡、縣治所仍在今城區內,境內置郡也由此開始。

遂寧歷來是川中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素有「東川巨邑」、「川中重鎮」、「小成都」之稱。東晉以來,曾為郡、州、府、縣、地區和地級市治所。建國初期,即為遂寧專署所在地,轄遂寧、蓬溪、射洪、三台、鹽亭、中江、安岳、樂至和潼南九縣。1958年10月並入綿陽專區,1985年2月經國務院批准,撤縣建市。

「遂寧」作為地名,始於東晉。東晉與十六國並存,而遂寧則屬於十六國中的成漢國。當時,各國統治者之間連年混戰,成漢國統治者內部也為爭權奪位斗爭不息,人民痛苦不堪。

公元347年,東晉大將桓溫伐蜀,大敗李雄遺部李勢,滅成漢國,結束了四川長達50多年的混戰。當桓溫凱旋而歸,途經縣境時,但見風和日麗,歌舞昇平,一派和平安寧的氣氛。

這位長年征戰沙場的將軍感慨萬端,一種厭惡戰亂、渴望太平的思緒油然而生,因而在這里設遂寧郡,取「平息戰亂,達到安寧」之意,故名遂寧。

(5)遂寧名字由來擴展閱讀

遂寧是四川省地級市,別稱斗城、遂州,位於四川盆地中部腹心,以「養心」文化為特色的現代生態花園城市。西連成都,東鄰重慶、廣安、南充,南接內江、資陽,北靠德陽、綿陽,與成都、重慶呈等距三角。

地處四川城鎮化發展主軸,是四川省戰略部署建設的「六大都市區」之一,成都經濟圈和成都平原城市群的重要組成部分。

風景名勝

1、廣德寺

廣德寺始建於唐代開元年間(713-741),唐大歷十三年(788年)敕封為「禪林寺」,明朝正德年間(1506-1521)敕名「廣德寺」。

坐落在遂寧城西2公里處的卧龍山間,是皇帝賜封的中國觀音的著名道場,寺園森林330餘畝,廟宇建設規模之大名冠全川,明代原始建築居於全省之首、西南第一。珍藏於廟內的有聖旨坊、九龍碑、宋明玉印、緬甸玉佛、善濟塔等。

2、靈泉寺

靈泉寺位於遂寧城東4公里,與廣德寺隔涪江相望,靈泉寺始建於隋開皇年間(581-600),遠在一千多年前就已成為佛教聖地歷稱:西方聖境,幾與南海普陀山齊名,已列入《全國名勝詞典》。每年農歷二月十九、六月十九、九月十九分別是觀音菩薩的生日、出家日和得道日。

3、中國死海

中國死海位於四川大英縣境內,距離成都114公里,距重慶180公里達成鐵路、成南高速公路傍城而過。來自於一億五千萬年前地球的兩次造山運動在大英縣形成的地下古鹽湖盆地,其海水(鹽鹵水)的儲量十分豐富,已探明的儲量就高達42億噸。「中國死海」海水含鹽量超過了22%,以氯化鹽為主,類似中東「死海」,人在水中可以輕松的漂浮不沉。

4、國家地質公園

中華侏羅紀公園(四川射洪硅化木國家地質公園)有西南地區規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硅化木化石群,以及天然優美的峽谷地貌景觀、水體景觀、自然生態和人文景觀,園區共有硅化木遺跡10餘處550多根、恐龍化石遺跡3處、地質地貌景觀8處、水體景觀5處以及人文景觀6處。

⑥ 遂寧的別稱

斗城
五代時期,後唐武信軍節度使夏魯奇坐鎮遂寧,為加強防範,在涪江河畔的河谷平原上開壕築牆,修建成一座長方形城池,地勢南北長而東西窄,形狀如古代的方形酒器――斗,遂寧故稱「斗城」。後因商貿繁榮、經濟活躍,又取「金滿斗」之意。所以遂寧就有了「斗城」的別稱。
遂寧歷來是川中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素有「東川巨邑」、「川中重鎮」、「小成都」之稱

⑦ 四川遂寧市射洪縣文升鄉名字的由來

射洪縣建置是在南北朝西魏時期,始置射江縣,於北周(557)改名射洪縣,故稱「西魏置縣,北周正名」。

射洪縣因其射洪縣境內有射江(射江今稱梓江,又名梓潼江),縣得名源於射江,古「江」與「洪」同音,古人將「射江」訛為「射洪」,後北周從俗,遂改為射洪。《元和郡縣圖志》載:(射洪)「縣有梓潼水,與涪江合流,急如箭,奔射江口。蜀人謂水口曰洪,因名射洪」。

⑧ 德陽為何現在叫德陽遂寧為何古時候叫德陽

綿陽.羅江.德陽這3個城市組成了一句話,聽完就知道了!1隻綿羊在綿陽這個位置走啊走啊走到了羅江這個位置就落江了漂啊漂啊就漂到了德陽這個位置就有一個人把羊撿到了!所以就以小羊在的3個位置上做的事為名字!

⑨ 遂寧是全國第幾大城市

遂寧市位於四川盆地中部,涪江中游。介於東經105°03′26″-106°59′49″,北緯30°10′50″-31°10′50″之間。東西寬90.3公里,南北長108.9公里,總面積5300平方公里,東鄰重慶、廣安、南充,西連成都,南接內江、資陽,北靠德陽、綿陽,與成都、重慶呈等距三角。歷史上,遂寧曾以其深厚的文化底蘊、迷人的靈性山水和發達的農工商貿而成為川中政治、經濟和文化中心,尤以紡織食品工業聞名,素有「東川巨邑」、「川中重鎮」、「小成都」之稱。1985年2月,經國務院批准,設立省轄遂寧市,現轄船山、安居兩區和射洪、蓬溪、大英三縣。人口384萬。市城區建成區面積40平方公里,人口43萬。市人民政府駐東盛路39號,區號0825,郵政編碼629000,車牌編號:川J。

人口民族
遂寧為人口稠密區,人口密度為每平方公里706人,人口密度遠大於全國、全省平均水平。全市人口絕大部分分布在沿涪江兩岸的沖積平壩、沿河兩岸的河谷地帶和丘間小平壩區。從射洪縣的金華鎮到船山區的南強鎮,沿涪江兩岸屬人口的特稠密區,人口密度達到每平方公里813人。

全市共有勞動力270.5萬人,占總人口的70.4%,勞動力資源相當豐富。除能夠充分滿足當地經濟發展對勞動力的需求外,還採取多種措施轉移富餘勞動力。全市常年輸出勞動力保持在78萬餘人,遍布全國二十多個省、市和十多個國家和地區。

全市除漢族外,還有回族、藏族、蒙古族、苗族、彝族、壯族、羌族、維吾爾族、高山族等44個少數民族,人口近1.9萬人,佔全市總人口的0.5%,這些民族只是散居於漢族之中,未形成集中聚居區。

歷史沿革

一、古巴蜀國時期的遂寧

遂寧歷史久遠。根據在射洪縣仁和鎮馬鞍山南山採集到的人頂頭骨化石初測,至少在公元1萬年前,遂寧就有人類活動。夏商時期,全國劃為九州,遂寧縣境(指今遂寧市船山區、安居區和重慶市潼南縣境)屬梁州管轄。

春秋初年,四川境內出現巴國和蜀國兩個奴隸制國家,遂寧縣境屬蜀國管轄區,秦統一後為蜀郡所轄。東漢末年(220年),置德陽縣,治所在今城區內,境內置縣也由此開始。西晉後期(約303年),流民李雄起義建立成漢國,置德陽郡,轄德陽縣,郡、縣治所仍在今城區內,境內置郡也由此開始。

二、遂寧名稱的由來

「遂寧」作為地名,始於東晉。東晉與十六國並存,而遂寧則屬於十六國中的成漢國。當時,各國統治者之間連年混戰,成漢國統治者內部也為爭權奪位斗爭不息,人民痛苦不堪。公元347年,東晉大將桓溫伐蜀,大敗李雄遺部李勢,滅成漢國,結束了四川長達50多年的混戰。當桓溫凱旋而歸,途經縣境時,但見風和日麗,歌舞昇平,一派和平安寧的氣氛。這位長年征戰沙場的將軍感慨萬端,一種厭惡戰亂、渴望太平的思緒油然而生,因而在這里設遂寧郡,取「譙縱亂後,移於石坪。蓋其地多獠,官方力弱,不相威攝」,故名遂寧。取遂寧茲土為名。表示 「平息戰亂,達到安寧」的意思。從此,川中丘陵中的這片紅土地,便有了一個吉祥的名字——「遂寧」。
具體大小還沒得人去統計

⑩ 遂寧為什麼叫斗城

斗城 遂寧

遂寧地處四川盆地中部,涪江中游,東鄰重慶、廣安、南充,南接資陽,西連德陽,北靠綿陽,與成都、重慶呈等距三角關系。
公元347年,即東晉初,大將桓溫奉命率軍入川平成國之亂,(當時四川屬十六國中的成國),在血腥和廝殺中終於結束了四川地區長達半個多世紀的戰亂。當桓溫班師凱旋途經川中,見此城風和日麗,歌舞昇平,一派和平寧靜的氣氛。長年於腥風血雨沙場征戰的將軍感慨不已,厭惡戰爭、渴望和平之情油然而生,便決定在此設郡,定郡名為「遂寧」,表達「息亂安寧、和平永駐」的意思。從此,這里便有了這個吉祥的名字――遂寧。

五代時期,後唐武信軍節度使夏魯奇坐鎮遂寧,為加強防範,在涪江河畔的河谷平原上開壕築牆,修建成一座長方形城池,地勢南北長而東西窄,形狀如古代的方形酒器――斗,遂寧故稱「斗城」。後因商貿繁榮、經濟活躍,又取「金滿斗」之意。所以遂寧就有了「斗城」的別稱。
遂寧歷來是川中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素有「東川巨邑」、「川中重鎮」、「小成都」之稱

閱讀全文

與遂寧名字由來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岩名字寓意 瀏覽:278
製作名字的軟體叫什麼 瀏覽:460
好聽的游戲情侶名字大全 瀏覽:856
姓名帶薇的女孩名字 瀏覽:861
冬櫻開頭名字 瀏覽:168
晞彤這個名字寓意 瀏覽:446
貓咪名字大全phpwind 瀏覽:958
李性四個字的名字 瀏覽:956
lol好聽的名字 瀏覽:909
善字開頭的名字 瀏覽:295
張翊澤名字打分 瀏覽:389
帶瑾的女孩高雅名字 瀏覽:886
2016女孩名字大全及寓意 瀏覽:170
三個字酒店名字 瀏覽:658
1999年12月18男孩名字 瀏覽:807
自己名字的含義作文 瀏覽:267
貸款公司小組名字大全 瀏覽:13
古代宮賦名字 瀏覽:934
四個人的微信群名字 瀏覽:300
怎麼看名字五行缺啥 瀏覽:7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