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河北省琛州市現在叫什麼名字
河北省衡水市深州市
深州市,是河北省衡水市下轄縣級市,地處河北省東南部,衡水市西北部,距省會石家莊90千米,北鄰饒陽、安平,南連衡水、冀縣。東與武強、武邑接壤,西與石家莊地區束鹿縣交界。南北長53千米,東西寬39千米,總面積1252平方千米,其中耕地140萬畝;總人口57萬(2013年末)。
『貳』 保定名稱的由來
保定市位於河北省中部,地處京、津、石三角地帶的中心,京廣鐵路穿過市區。西依太行山脈,東為冀中平原,北控三關,南通九省,被稱為「天下通道」,「京畿重地」、「北京南大門」。保定市是河北省轄市,現轄3區(新市、北市、南市)4市(涿州、定州、安國、高碑店)18縣(滿城、清苑、淶水、定興、容城、安新、蠡縣、博野、阜平、唐縣、淶源、易縣、雄縣、徐水、高陽、望都、曲陽、順平)。
保定的由來,與戰事有關。公元前295年,趙武靈王約燕、齊滅中山。燕趙重新劃定疆域,現保定市區的地域范圍劃歸燕國,以南為趙國地。據明弘治版《保定郡志》記載,燕昭王曾於今保定城東五里建廣養城,俗稱空城,為放牧戰馬之城。保定始有燕南趙北之稱。由上可見,保定最初出現城鎮,就是為保衛燕國安全所設的戰備城市。
960年,因宋太祖趙匡胤祖陵在河北西路清苑縣境,清苑又為宋朝的北部邊塞重地,所以宋朝於清苑縣置保塞軍,取保衛邊塞之意。做為政區名稱兼地名的「保」字,首次出現。又因燕昭王所築黃金台位於保定地區境內,亦稱金台頓。保塞軍和清苑縣治在今保定市。981年,保塞軍升為保州,以寓永保安定之意。清苑縣改名保塞縣,並將滿城南境劃入保塞縣,以加強保州勢力。保州治所在保塞縣。}
1127年,北宋滅亡,金兵陷保州,仍沿宋制,稱保州,又名金台驛。1129年於保州設順天軍,保州為順天軍節度使駐地。保州曾轄清苑、滿城、遂城三縣。
1213年,元兵攻陷保州,焚屠三天,使其變為一片廢墟。1217年,金將張柔投降蒙古軍,駐滿城。1227年,蒙古軍兵馬都元帥張柔率軍由滿城移駐保州,畫市井,定居民,置官廨,重建城池。遂使保州成為「燕南一大都會」。此為現保定築城之始,當時已有一定規模。1239年,元朝改順天軍為順天路,寓「順應天命」之意,保州為路治。因為保州為元代大都的南大門,1275年順天路改為保定路,寓「保衛大都,安定天下」之意。保定之名自此始有。保定路轄清苑、滿城、唐縣、慶都(今望都)、行唐、曲陽、新安、博野、易州(含易縣、淶水、定興)、祁州(含蒲陰、深澤、束鹿)、雄州(含歸信、容城、新城)、安州(含葛城、高陽)、遂州(今遂城)、安肅州(今徐水)、完州(今順平縣)等州縣。
1386年,明朝改保定路為保定府,又稱金台郡,因保定城位於保定府河之陽,故又有保陽郡之稱。此為保定設府之始,轄3州17縣。1669年,直隸巡撫由正定移駐保定始為直隸省省會。直隸省轄順天(今北京)、永平(治盧龍)、保定、正定、河間、順德(治邢台)、廣平(永年)、大名八府。1724年,改直隸巡撫為直隸總督署,轄區增口北道宣化府、熱河廳承德州、張家口廳。1748年,直隸總督署下屬轄區達11府(123縣)六州(含17縣)三廳(張家口、獨石口、多倫諾爾)。清代,保定市為省、府、縣三級官府所駐地。
1912年,直隸省會由保定遷往天津,今保定城仍為保定府和清苑縣二級官府駐地。1935年,河北省始以保定城為省會。1937年9月24日,保定被日軍佔領,河北省政府遂成為流亡政府。1946年6月14日,國民黨河北省政府由北平遷至保定。由於當時保定四周各縣基本解放,因而國民黨河北省政府於1947年10月10日開始由保定遷回北平
1948年11月22日保定解放,12月6日成立保定市人民政府。這是保定建市之始。保定市轄一、二、三、四區。1949年8月1日,河北省人民政府在保定市宣告成立,決定保定市為河北省省會及保定專署駐地。1958年4月18日,河北省人民政府由保定市遷往天津市。1967年河北省省會又遷回保定市,次年2月3日河北省會遷往石家莊市。1968年8月18日,建立保定地、市革命委員會。1982年7月19日,保定市革命委員會改為保定市人民政府。1983年11月15日,經國務院批准,保定市又升格為河北省轄市。
保定是一座軍事重鎮,歷為兵家必爭。春秋戰國時期,保定為燕、晉、中山、齊、趙等國角逐的戰場。戰國後期,中山國滅亡後,燕趙重新劃分疆界,今保定市區重新歸屬燕國,成為燕國南部的邊防重地。今保定市南大街的「列國石」,俗稱「保定府的大裂瓜」,即為燕南趙北的分界石。|
保定第一次做為軍事重鎮,是宋遼之際。石敬塘割讓燕雲16州,泰州、清苑成為後晉北部的邊沿城市。宋朝建立後,太祖、太宗一直把收復幽燕作為一大戰略目標,對河北軍事防禦十分重視。960年清苑縣置保塞軍,981年保塞軍升為保州。隨之,清苑縣改為保塞縣,並將滿城南境劃入保塞縣,以加強保州勢力。保州與雄州(今雄縣)、霸州(今霸州市)等地同為北邊重地,形成一道由西南向東北的軍事防線。宋朝常在此屯兵駐將,把保州做為北部邊防要塞。宋朝著名將領呼延贊、楊嗣等曾駐保州。1000年,抗遼名將楊延昭任保州緣邊都巡檢使。1003年升為保州防禦使,鑿河渠為障,防敵騎入侵。遼帝隆緒同其母蕭氏傾巢南犯,宋守將魏能、石普敗其先鋒。敵再趨保州,楊延昭固守並設伏出奇兵,敵軍敗潰,延昭獲其將,函首以獻。
1125年,金兵攻陷保州北部城鎮之後,直趨保州,未陷。1126年,金兵再次南下,因保州防守嚴密,易守難攻,金兵為避免在保州消耗過多實力,繞過保州直趨宋都東京(今開封)。1127年,金兵破開封,俘徽宗、欽宗二帝北上,並乘勢攻破保州。
1213年,蒙古軍陷涿、易等州後,乘勢襲保州。由於保州防禦堅固,連攻數日不破。於是蒙古軍改變戰術,填城壕,造雲梯,竭力強攻。由於蒙古軍攻陷保州付出很大代價,於是焚屠三日,保州變為一片廢墟。
1399年,燕王朱棣發動「靖難之變」,對抗建文帝。第二年四月,保定知府雒僉降燕王。此後,保定成了朱棣南下奪取政權的主要軍事基地。1403年,朱棣稱帝,定都北京。北平行都司復名大寧都司,移駐保定,轄前、後、中、左、右五衛和紫荊關、茂山衛,其常駐保定的軍馬約數萬,成為保衛北京的專門駐兵之地。
清代,保定仍為京畿重地。清廷對保定的軍事地位非常重視,乾隆皇帝六次巡視江南,都在保定駐蹕。1853年,太平天國北伐,林鳳祥、李開芳北上,出臨洺關,由趙州、晉州、藁城等地東趨深州。京師震動,清政府急命僧格林沁統禁兵進駐保定,以守門戶。L4>j.
1912年,直隸省會由保定遷往天津,今保定城仍為保定府和清苑縣二級官府駐地。1935年,河北省始以保定城為省會。1937年9月24日,保定被日軍佔領,河北省政府遂成為流亡政府。1946年6月14日,國民黨河北省政府由北平遷至保定。由於當時保定四周各縣基本解放,因而國民黨河北省政府於1947年10月10日開始由保定遷回北平。rq
1948年11月22日保定解放,12月6日成立保定市人民政府。這是保定建市之始。保定市轄一、二、三、四區。1949年8月1日,河北省人民政府在保定市宣告成立,決定保定市為河北省省會及保定專署駐地。1958年4月18日,河北省人民政府由保定市遷往天津市。1967年河北省省會又遷回保定市,次年2月3日河北省會遷往石家莊市。1968年8月18日,建立保定地、市革命委員會。1982年7月19日,保定市革命委員會改為保定市人民政府。1983年11月15日,經國務院批准,保定市又升格為河北省轄市。
保定是一座軍事重鎮,歷為兵家必爭。春秋戰國時期,保定為燕、晉、中山、齊、趙等國角逐的戰場。戰國後期,中山國滅亡後,燕趙重新劃分疆界,今保定市區重新歸屬燕國,成為燕國南部的邊防重地。今保定市南大街的「列國石」,俗稱「保定府的大裂瓜」,即為燕南趙北的分界石。|%x1C
保定第一次做為軍事重鎮,是宋遼之際。石敬塘割讓燕雲16州,泰州、清苑成為後晉北部的邊沿城市。宋朝建立後,太祖、太宗一直把收復幽燕作為一大戰略目標,對河北軍事防禦十分重視。960年清苑縣置保塞軍,981年保塞軍升為保州。隨之,清苑縣改為保塞縣,並將滿城南境劃入保塞縣,以加強保州勢力。保州與雄州(今雄縣)、霸州(今霸州市)等地同為北邊重地,形成一道由西南向東北的軍事防線。宋朝常在此屯兵駐將,把保州做為北部邊防要塞。宋朝著名將領呼延贊、楊嗣等曾駐保州。1000年,抗遼名將楊延昭任保州緣邊都巡檢使。1003年升為保州防禦使,鑿河渠為障,防敵騎入侵。遼帝隆緒同其母蕭氏傾巢南犯,宋守將魏能、石普敗其先鋒。敵再趨保州,楊延昭固守並設伏出奇兵,敵軍敗潰,延昭獲其將,函首以獻。>
1125年,金兵攻陷保州北部城鎮之後,直趨保州,未陷。1126年,金兵再次南下,因保州防守嚴密,易守難攻,金兵為避免在保州消耗過多實力,繞過保州直趨宋都東京(今開封)。1127年,金兵破開封,俘徽宗、欽宗二帝北上,並乘勢攻破保州。Vm
1213年,蒙古軍陷涿、易等州後,乘勢襲保州。由於保州防禦堅固,連攻數日不破。於是蒙古軍改變戰術,填城壕,造雲梯,竭力強攻。由於蒙古軍攻陷保州付出很大代價,於是焚屠三日,保州變為一片廢墟。#
1399年,燕王朱棣發動「靖難之變」,對抗建文帝。第二年四月,保定知府雒僉降燕王。此後,保定成了朱棣南下奪取政權的主要軍事基地。1403年,朱棣稱帝,定都北京。北平行都司復名大寧都司,移駐保定,轄前、後、中、左、右五衛和紫荊關、茂山衛,其常駐保定的軍馬約數萬,成為保衛北京的專門駐兵之地。u4
清代,保定仍為京畿重地。清廷對保定的軍事地位非常重視,乾隆皇帝六次巡視江南,都在保定駐蹕。1853年,太平天國北伐,林鳳祥、李開芳北上,出臨洺關,由趙州、晉州、藁城等地東趨深州。京師震動,清政府急命僧格林沁統禁兵進駐保定,以守門戶。
在歷史上,保定曾是一座著名的文化城市,素有「文化古城」和「學生城」之稱。宋代,保定就建有最早的官學,即「州學」。明清兩代,保定的儒學教育一直比較發達,三所官學(府學、衛學、縣學)同時並立於一城之內,達幾百年之久。另有社學26所、義學30所。還有金台書院、上谷書院和蓮池書院等教育機構。清政府對蓮池書院十分重視,乾隆皇帝曾六次來此視察,並親筆題詩,勉勵學生。光緒年間,書院大盛。我國歷史上最末一名狀元劉春霖就是蓮池書院的學生。
清末,「停辦科舉以廣學校」。保定推廣新學,首先是從軍事學校開始的。1902年,袁世凱在保定訓練新軍,先後建立將弁學堂(保定陸軍軍官學校前身)、陸軍速成學堂、參謀學堂、測繪學堂等等。保定有高等學校十餘所。同時,保定府立中學堂、直隸女子學堂、直隸第二師范學堂、清苑中學、育德中學等等中等學校也大量出現。故保定當時有「學生城」之稱。1917年,育德中學開設留法勤工儉學預備班,李維漢、李富春等為第一班學員。1918年,劉少奇等入校為第二班學員。在中國近代史上有許多高級軍事指揮官,是從保定軍事學校培養的,如我黨著名軍事將領葉挺,辛亥革命骨幹李濟深,寧都起義領袖趙博生、董振堂。國民黨的許多高級軍政首腦,如蔣介石、張群、白崇禧、陳誠等,還有北洋軍閥吳佩孚等,也都是保定陸軍速成學堂或保定軍校的學生。
『叄』 深州護駕遲的由來當地人還有較完整的傳說嗎
應該是漢高祖劉邦被敵兵追趕,馬武護駕來晚了(來遲了)。護駕來遲了就叫護駕遲。你可以看下深州志。
『肆』 深圳名字的由來
深圳經濟特區成立於1980年,是我國除海南省以外最大的經濟特區。深圳是"移民城市",它的人口多數是來自外地,它也是個狹長的城市,東西長81.4公里,南北最窄處卻只有10.8公里。
深圳地處南中國海之濱,椰風海韻,細浪白沙,景色怡人,歷來被視為"華夏南大門、連陲風景線"。自東晉以來,深圳在政治、文化、經濟、交通及海防軍事等方面就有重要的地位。考古材料證明,早在五六千年前的新石器時代,就有人類勞動、生息、繁衍在深圳這塊美麗富饒的土地上。
自秦之後,深圳百越族居民已統屬封建中央集權統制,漢在深圳已有鹽官之設,在南頭、西鄉、沙井、大鵬以及香港李鄭屋村等地,均發現漢代墓葬。從葬禮及出土文物看,當時已融合了先進的中原文化。
東晉南朝250多年間,是深圳鼎盛時期,置東官郡,領寶安、興寧等六縣,管轄范圍包括珠江三角洲及惠陽一帶,當時的寶安縣轄地大概為今天的東莞市、深圳市和香港地區。
唐代深圳水域成了海路交通要沖。在南頭設屯鎮,駐有嶺南節度兵;宋代設"巡海水師營",宋代以來,深圳成了中國南方海路交通貿易的樞紐,經濟上有著重大的發展。
明代是深圳歷史上的中興時期,明洪武二十七年(1394年),築南頭東莞守御千戶所城和大鵬守御千戶所城。稍後立南頭寨,形成寵大的軍事機構,為"虎門之外衛,、省會之屏藩",抵禦倭冠、海盜以及其他外來侵略者。明正德十六年(1521年),南頭軍民在巡海道汪宏的率領下,在南頭海域殲滅了葡萄牙艦隊。
到了清朝嘉慶年間,新安縣居民已達到225979人。人口大增,農業生產和漁、鹽業得到很大的發展。
民國二年(1913年),新安縣復名寶安縣,治所仍設在南頭城。在舊民主主義革命才新民主主義革命階段,深圳人民為民族解放寫下了可歌可泣的篇章。特別是抗日東江游擊縱隊,活躍在惠東,寶一帶,狠狠地打擊了日本侵略者,並將困於香港的文化人士護送到解放區,為中國的文化事業作出了重大貢獻。
深圳歷史悠久,文化發達,因此文物古跡豐富,風景名勝屯為數不少,如晉、隋時期的"晉績隋園"廟,唐代的海光寺,靈渡寺南唐的懷度寺,宋代的赤灣天後廟,明清兩面代的"新安八景",以及伶仃山、龍岐澳、七娘山等。
深圳這座新興的城市整潔美麗,四季草木蔥籠,當地政府因地制宜地開發了不少旅遊景點,將自然風光與人工建築巧妙結合。值得一提的是,深圳的人造景觀開發得相當成功,對於這座天然美景相對匱乏的城市來講,眾多優秀的主題樂園使它仍然成為一個旅遊熱點。
深圳這個昔日的邊陲小鎮,如今已經成為屹立在中國南海之濱的一顆明珠。
『伍』 深州市東牛村的來歷
深州歷史文化深厚,境內地名以歷史故事、神話傳說等為名的眾多。如劉秀走國的故事留下來的聚落地名有:辰時、柏樹村、得朝村、馮飄、大流村、西凌肖。楊六郎大擺氂牛陣留下來的聚落地名:東牛村、西牛村、商村等等
『陸』 深圳市的名字由來
由來:「深圳」一名始自明永樂八年(141O年),因所處環境、河溝(南方人習稱圳或涌)縱橫,故名。清康熙七年( 1668年)在新安縣邊境修築了深圳、鹽田、大梅沙、小梅沙等21座墩台為邊陲哨所,以後逐漸成墟。民國二十年(1931年)設深州鎮。
1979年3月撤寶安縣設立深圳市;市政府駐深圳鎮。1979年8月撤深圳鎮,「深圳」一名由深圳市名沿用下來。。1980年正式確立廣州、深圳、廈門、珠海、汕頭五處為通商口岸。深圳自立門戶,獨立成市。
深圳市前身為寶安縣。1979年3月,寶安縣改為深圳市。「深圳」地名始見史籍於明永樂八年(1410年),於清朝初年建墟。當地的方言客家話俗稱田野間的水溝為「圳」或「涌」。深圳正因其水澤密布,村落邊有一條深水溝而得名。
因深圳河流經,河溝深浚得名。康熙《寶安縣志》卷3:惠民橋「在深圳河溝深浚,凡遇雨潦潮漲,往來維艱,更有不知深淺,動遭淹溺,康熙二十八年巡檢廖膺寵建造石橋,名曰惠民」。俗稱水溝為圳。鎮因深圳河為名。
(6)深州名字由來擴展閱讀:
中國古代的深圳:
秦朝時期,深圳就被列入大秦帝國的版圖中,當時的深圳被稱為「南越部族」,秦始皇也把它歸入了廣東省境內,方便實行郡縣制。
宋朝時期,商品經濟的活躍發展,使南方經濟不斷進步,而當時的深圳正好是海港,自然備受關注,因為水運要靠它。它是南海貿易的重要樞紐。商人都十分關注之地。
元、明代時期,由於經濟重心與政治重心的南移,南方的貿易更是不斷飛速發展,由於深圳的海港優勢,地位進一步提高。逐漸被單獨列為一個縣,當地還發展香料產業,由於距海較近,還發展「鹽業」,來增加當地人們的收入。還有當地人們出口珍珠,牟取商業利益。
深圳是中國最年輕的城市,其發展速度之快,程度之高,短短30幾年創造了一個「深圳速度」這樣的奇跡,在國內乃至全球都是罕見的,如今已是國內四大一線城市。
『柒』 深州市的市長叫什麼名字
深圳市現任市長許勤,男,漢族,1961年10月生,江蘇連雲港人。
深圳市前任市長許宗衡,男,漢族,1955年7月生,湖南湘潭人
『捌』 河北深州董家莊的由來
有個姓董的
『玖』 護駕遲鎮因什麼而得名
版本一:漢高祖劉邦被敵兵追趕,大將馬武護駕晚了,因此叫做護駕遲,據說深州志就是這么寫的。
版本二:相傳東漢開國皇帝劉秀曾逃亡於此,大將馮異前來救駕,劉秀責怪馮異曰:「汝護駕來遲」,因此得此地名。
版本三:唐朝大將薛禮(薛仁貴)征東,唐王李世民隨軍進入河北深州境內時遇刺,但刺客未得手,後薛禮趕到,請罪唐王時講「臣護駕來遲」等言,因此這一句請罪的話,演變為今日的地名。
靠譜的是前兩個,因為深州地名大多和劉秀有關
『拾』 衡水的歷史由來是怎樣的
「衡水」一詞始見於北魏文成帝拓跋浚的《文成帝南巡碑》,文成帝曾在信都(今冀州市)「衡水之濱」舉行過規模盛大的「禊禮」。「衡水之濱」中的「衡水」,為當時穿越今冀州市境內的漳水後一段的別稱,又名「橫漳」或「衡漳」。
隋朝開皇十六年,由河北大使郎蔚之,分下博(包括桃園、北馬庄等原桃縣治所周圍的土地和村莊)、信都和武邑三縣地,新置衡水縣,治所在今衡水市舊城村,縣之名稱,取「漳水橫流」之意。
因漳水從衡水縣西南入境後,不是東流入海,而是折向北流,然後入海,古人亦把這一段漳河水稱為「衡水」,此後,衡水縣名稱歷代沿用。
衡水市介於東經115°10′-116°34′,北緯37°03′-38°23′之間,東部與滄州市和山東省德州市毗鄰,西部與石家莊市接壤,南部與邢台市相連,北部同保定市和滄州市交界。市政府所在地桃城區北距首都北京250公里,西距省會石家莊119公里。
衡水屬大陸季風氣候區,為溫暖半乾旱型。氣候特點是四季分明,冷暖干濕差異較大。夏季受太平洋副高邊緣的偏南氣流影響,潮溫悶熱,降水集中,冬季受西北季風影響,氣候乾冷,雨雪稀少,春季乾旱少雨多風增溫快,秋季多秋高氣爽天氣,有時有連陰雨天氣發生。
(10)深州名字由來擴展閱讀:
衡水歷史悠久。上古時代因地跨黃河,今轄區分屬冀、兗二州。饒、昌、武城、武郡。漢代屬冀州刺史部,先後設有廣川國、信都國和安平國,今轄縣市區多為此時建置。三國時系魏國冀州域,冀州治自鄴始移信都,境內分屬安平、博陵、渤海三郡。
晉代仍為冀州所轄。隋時,南部屬冀州,北部屬公元596年所置深州。唐代屬河北道。宋初冀州屬河北東路,深州屬河北西路。元初,觀州治所移至縣城(今景縣城),並於公元1265年復稱景州。此後直至明、清,先後為中書省、京師、直隸省所轄,境內仍由冀、深、景三州分領。
中華民國初期,各州皆改為縣,直隸於省。至1914年,今轄區分屬大名道、保定道、津海道管理。1928年,直隸省改稱河北省,同時廢道,各縣直隸於省。
1937年抗日戰爭爆發後,今轄區分屬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晉察冀邊區之冀中區和晉冀魯豫邊區之冀南區。1948年5月,兩邊區合並改稱 華北行政區。
1949年8月1日始設衡水專區,轄原冀南、冀中兩區之部分縣域,包括衡水、冀縣、棗強、武邑、深縣、武強、清河、恩縣、夏津、武城、故城、景縣、阜城等13縣,屬新建立的河北省。
1952年11月7日衡水專區奉華北行政委員會之命撤銷,其轄區之夏津、恩縣、武城3縣劃歸山東省,衡水、深縣、武強、武邑、棗強、冀縣6縣劃歸石家莊專區,景縣、故城、阜城3縣劃歸滄縣專區,清河縣劃歸邢台專區。
1962年6月27日,國務院批准衡水專區復置,下轄衡水、冀縣、棗強、武邑、深縣、武強、饒陽、安平、故城、景縣、阜城計11縣。1970年,衡水專區改稱衡水地區。1982年1月,衡水鎮升為衡水市。
1993年9月,冀縣改建為冀州市。1994年7月,深縣改建為深州市。1996年5月31日,國務院批准撤銷衡水地區,改設地級衡水市,同時撤銷原縣級衡水市,改設桃城區。至2000年末,衡水市下轄1區、8縣和2個縣級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