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紹興的別名以及別名的來源歷史
秦王政二十五年(前222),以故吳越地置會稽郡,郡治吳(今蘇州)。秦始皇三十七年(前210)東巡至會稽,更名大越曰山陰,山陰縣名始此。吳黃龍元年(山陰隸屬會稽郡。此後郡時有分置,山陰縣為會稽郡治未變。陳後主時(583~589)析山陰縣,置會稽縣,山、會兩縣並設,同城而治始此(一說在永定年間)。隋開皇九年(廢山陰、上虞、永興、始寧4縣,入會稽縣。唐武德七年(析會稽縣,復置山陰縣。翌年又廢山陰,入會稽縣,垂拱二年(復置山陰縣。大歷二年(因刺史薛兼訓之奏,撤山陰縣並入會稽縣。七年,因刺史陳少游之奏,復置山陰縣。元和六年(撤山陰縣並入會稽縣。十年復置山陰縣。自南朝後期250餘年間,山陰縣七度置廢。元和十年再置,山、會兩縣並設,始長期穩定,隸屬越州。南宋建炎三至四年(高宗避金兵暫駐越州,州治山陰為臨時首都。次年,改元「紹興」升越州為紹興府,「紹興」名始此。山陰、會稽兩縣屬之。元至元十三年(建兩浙都督府,後廢紹興府為紹興路,山、會仍其屬縣。朱元璋丙午年(改紹興路為紹興府,隸屬依舊。清因明制。清咸豐十一年(太平軍攻佔紹興府,山陰、會稽兩縣屬太平天國。同治二年(清軍收復紹興,山、會兩縣隸屬復舊。宣統三年(月,裁山、會兩縣,嗣以展緩至八月裁並,兩縣將印信檔案繳府。民國元年(月,廢紹興府,原山陰、會稽兩縣,改為紹興縣,隸屬浙江軍政府。三年,設會稽道於省縣間,紹興縣隸屬之。十六年,廢道,紹興縣區屬省。二十四年,設紹興行政督察區於省縣間,紹興縣隸屬之。翌年,以數名區,紹興縣隸屬第三行政督察區。三十年四月,日軍陷紹興,縣政府先後遷至王壇,蔣村、裘村,政令僅及龍會、稽東兩鄉。6月,紹興城區設偽鄉鎮聯合會,次年6月,設汪偽紹興縣政府,屬偽第五專署。三十四年8月,偽政權垮台。三十七年,第三行政督察區改編為第二行政督察區,紹興縣隸屬之。 1949年5月7日,紹興解放,6月6日,紹興縣人民政府成立。屬浙江省第十專署。10月,析紹興縣,置會稽縣。城區設紹興市(縣級),11月,改第十專置為紹興專員公署,兩縣一市俱隸屬之。1950年5月,撤紹興市、會稽縣,合並為紹興縣。9月,析城區,復置紹興市(縣級),隸屬依舊。1952年1月,紹興縣直屬省府。1953年2月,改屬寧波地區專員公署。1958年2月,紹興縣、市合並,稱紹興縣。1962年1月,析城區,復置紹興市。1964年9月,復紹興地區專員公署,紹興縣為其轄區。1981年3月,紹興縣改建紹興市(縣級)。7月,撤紹興地區,建立省轄紹興市(地級),恢復紹興縣。(《紹興縣志》第一編建置)
⑵ 紹興名字有什麼歷史深淵
「東南山水越為首」「天下風光數會稽」。紹興古稱越、會稽,曾有過浙江第一大城市的越都時代,也有過中國40「大邑」的宋都時代。1131年,宋高宗趙構取「紹祚中興」之意,改元紹興,並把年號賜予曾作為臨時首都的越州,紹興由此得名。
⑶ 紹興為什麼叫紹興
紹興從秦漢時代起,置會稽郡,唐代的時候稱「越州」,至南宋康王趙構避難南渡,官紳上表,乞賜府額,趙構題「紹祚中興」(紹,即繼承,祚,即國統)遂改為紹興府,這也就是「紹興」地名的由來。
⑷ 紹興名字的由來,我這次只要正確答案
夏稱於越,亦稱大越,簡稱越。春秋時期,於越民族以今紹興一帶為中心建國,稱越國。秦王政二十五年(前222),降越君,稱會稽郡。晉稱會稽國,南朝時為東揚州治所。隋開皇九年(589),改置吳州總管府,治會稽縣。大業元年(605)起稱越州,此後越州與會稽郡名稱交替使用。南宋高宗趙構取」紹奕世之宏休,興百年之丕緒」之意,於建炎五年(1131)改元紹興,升越州為紹興府,是為紹興名稱之由來,並沿用至今。
⑸ 紹興為什麼叫紹興
滿意答案╄→飯飯╄→1級2008-11-21「紹興」的由來:紹興古稱越、會稽,曾有過浙江第一大城市的越都時代,也有過中國40「大邑」的宋都時代。南宋趙構皇帝被金人所逼,到處奔竄於江浙一帶。公元1131年逃至紹興(那時是越州)覺得心情很好,江山會被收復,所以有了一句「紹祚中興」,並改元為紹興,而越州也就成了紹興城。
⑹ 紹興的由來
哪方面
⑺ 紹興以前叫什麼名字
春秋時期,於越民族以今紹興一帶為中心建越國,成為春秋列國之一。秦王政二十五年(前222),定江南,降越君,以越地置會稽郡,轄今江蘇南部和浙江大部20餘縣,治吳(今蘇州)。西漢武帝元封五年(前106),會稽郡受督於揚州刺史部,時領26縣,在今浙江境內有18縣。東漢永建四年(129),分會稽郡置吳郡,錢塘江以南仍為會稽郡,治山陰(今紹興)。晉太康二年(281),以會稽地封驃騎將軍孫秀,以郡為國,稱會稽國。隋開皇九年(589)平陳,省郡縣,廢會稽郡。同時並山陰、永興、上虞、始寧為會稽,並餘姚、勤、鄮入句章縣,設吳州,治會稽縣,轄會稽、諸暨、剡、句章4縣。隋煬帝大業元年(605),廢吳,以原吳州境置越州,是為越州名稱之始,轄縣不變。南宋建炎四年(1130),高宗駐蹕越州,於翌年改元紹興,升越州為紹興府,是為紹興名稱之由來。府治設山陰,轄山陰、會稽、諸暨、蕭山、餘姚、上虞、嵊縣、新昌8縣。
⑻ 紹興名字的由來
公元1131年趙構皇帝逃至紹興覺得心情很好,江山會被收復,所以有了一句「紹祚中興」,並改元為紹興,而越州也就成了紹興城。
紹興古稱越、會稽,曾有過浙江第一大城市的越都時代,也有過中國40「大邑」的宋都時代。
紹興從新石器時代中期的小黃山文化開始,至今已有約9000年歷史。越國古都建於公元前490年,距今已有2500多年建城史。
(8)紹興名字的由來擴展閱讀:
紹興市全境處於浙西山地丘陵、浙東丘陵山地和浙北平原三大地貌單元的交接地帶,地勢南高北低,形成群山環繞、盆地內含、平原集中的地貌特徵,地形骨架呈「山」字形。
地貌可概括為「四山三盆二江一平原」,而在面積分配上,則表現為「六山一水三分田」,全境地勢由西南向東北傾斜而下,最高點為位於諸暨境內海拔1194.6米的會稽山脈主峰東白山,最低點為海拔僅3.1米的諸暨「湖田」地區,中部多為海拔500米以下的丘陵地和台地。
市境地處亞熱帶季風氣候區,季風顯著,四季分明,氣候溫和,濕潤多雨。但由於地處中緯度,地形較復雜,小氣候差異明顯,災害性天氣頻繁。
⑼ 紹興的別稱是什麼
紹興古時的別稱有會稽、山陰。
1、會稽的由來和傳說:大禹治水告成,在境內茅山會集諸侯,計功行賞,死後葬於此山,因更名茅山曰」會稽」,是為會稽名稱之由來。春秋時期,於越民族以今紹興一帶為中心建立越國,成為春秋列國之一。
2、山陰,是浙江紹興古縣名。秦朝始設,得名於南部的會稽山,屬會稽郡。東漢時期,會稽郡以錢塘江為界分為吳郡和會稽郡,山陰縣成為新的會稽郡的首縣。民國元年,山陰、會稽兩縣合並,稱紹興縣,「山陰」作為紹興轄縣縣名告一段落。
山陰縣城位於今紹興城環城河內。
(9)紹興名字的由來擴展閱讀
紹興市歷史沿革
中華民國,元年(1912)2月,廢府、州、廳舊制,實行省、縣兩級制,原紹興府轄縣均直屬浙江省軍政府。民國3年於省縣間設會稽道,治寧波,時轄地相當於紹興、寧波、台州三府。民國16年取消道制,原紹興府七縣直屬於省。
1949年5月,紹興全境解放。10月改為紹興專區,並析紹興縣城區置紹興市(今紹興城區),析紹興縣置會稽縣,時轄一市七縣。
1952年01月,撤銷紹興專區,原所轄紹興、諸暨、蕭山三縣及紹興市改由省政府直屬,上虞、嵊縣、新昌劃屬寧波專區。
1964年09月,復設紹興專區,駐紹興縣,轄紹興、上虞、嵊縣、新昌、諸暨五縣。
1968年05月,改名為紹興地區,並成立紹興地區革命委員會。1978年9月,改名為紹興地區行政公署。
1983年07月,撤銷紹興地區,改設省轄紹興市,置越城區,下轄越城區、紹興縣、上虞縣、嵊縣、新昌縣、諸暨縣。
1989年09月,諸暨縣改設諸暨市(縣級市)。
1992年08月,上虞縣改設上虞市(縣級市)。
1995年12月,嵊縣改設嵊州市(縣級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