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大連」—這個城市名稱的由來是什麼
唐初,這里稱「三山浦」。唐中期改稱「青泥浦」。
明清以來始稱「青泥窪」,而海口則稱「青泥海」,亦有仍稱「三山海口」或「金州海口」的。
光緒五年(公元一八七九年)十月二十八日,直隸總督李鴻章奏稱;「即留鎮北、鎮南、鎮東、鎮西四船在津沽,……並令時常出洋赴東、奉交界之大連灣與沿海口岸駐泊逡巡,以壯聲威。」這是較早見之於我國官方文字里的「大連灣」稱呼。從那以後,個別奏摺或史籍中雖還有「大連灣」、「搭連灣」等不同寫法,但後來便都趨於寫成「大連灣」了。
Ⅱ "大連"名字的由來
唐初,這里稱「三山浦」。唐中期改稱「青泥浦」。
明清以來始稱「青泥窪」,而海口則稱「青泥海」,亦有仍稱「三山海口」或「金州海口」的。
光緒五年(公元一八七九年)十月二十八日,直隸總督李鴻章奏稱;「即留鎮北、鎮南、鎮東、鎮西四船在津沽,……並令時常出洋赴東、奉交界之大連灣與沿海口岸駐泊逡巡,以壯聲威。」這是較早見之於我國官方文字里的「大連灣」稱呼。從那以後,個別奏摺或史籍中雖還有「大連灣」、「搭連灣」等不同寫法,但後來便都趨於寫成「大連灣」了。
但據日人淺野虎三郎編寫的《大連市史》記載:「大連灣稱呼,見之於文獻的,是以一八六零年英人約翰·瓦特測量的《英國海圖》為最早。」一八六零年,英國沙普琳號商船船長哈恩特到這里測量海灣時,據當地群眾說,這一帶叫做「大連灣」。該書還提到,約翰·瓦特在制海圖時,還參考了二百多年前(明萬曆年間)到中國來傳教的柴伊斯脫的古地圖,說明萬曆時中國人中間就已有「大連灣」的稱呼。總之,「大連灣」的稱呼,民間稱之於前,官方用之於後,是有根據的說法。至於民間的稱呼最早是否起於明萬曆年間,尚有待於考證。
關於為什麼叫「大連灣」?說法較多,諸如:因形似褡褳,故名之;山東往東北銷售褡褳多路經此地,因而得名;原名「大蠣灣」因其不雅而改稱大連灣;滿語「達連」(海的意思)的譯音;連諸小灣為一大灣,等等。在十九世紀六十年代以前,已有「三山海口」、「金州海口」、「青泥窪口」等稱呼。早已流行於民間的「大連灣」稱呼,所以能取代以前長期流傳的三種稱呼,就是因為這個稱呼更准確。
大連市得名於大連灣;也是不容置疑的。大連市最早興建大連灣鎮一帶,後來才逐漸移築於東、西青泥窪漁村。
一八九八年,沙俄強行租借旅大。次年七月三十一日,沙皇政府把清泥窪一帶命名為「達里泥」(意距離彼得堡「遙遠的」地方)。「達里尼」,正是利用「大連」的諧音與俄語的,「遙遠的」一詞相符。日俄戰爭後日本遼東守備軍司令命令廢除「達里尼」,自一九零五年二月十一起改稱「大連市」。
Ⅲ 大連名字的由來
大連市是一個具有悠久文明史的地方。
殷商時代,遼東屬青州,而西周時,遼東屬幽州。戰國末年至秦代,正式設遼東郡,大連屬其管轄區。
漢初,杳氏縣(今大連、旅順、金州一帶地方)屬遼東郡所管轄十八縣之一。
全文:
唐初,這里稱「三山浦」。唐中期改稱「青泥浦」。
明清以來始稱「青泥窪」,而海口則稱「青泥海」,亦有仍稱「三山海口」或「金州海口」的。
光緒五年(公元一八七九年)十月二十八日,直隸總督李鴻章奏稱;「即留鎮北、鎮南、鎮東、鎮西四船在津沽,……並令時常出洋赴東、奉交界之大連灣與沿海口岸駐泊逡巡,以壯聲威。」這是較早見之於我國官方文字里的「大連灣」稱呼。從那以後,個別奏摺或史籍中雖還有「大連灣」、「搭連灣」等不同寫法,但後來便都趨於寫成「大連灣」了。
但據日人淺野虎三郎編寫的《大連市史》記載:「大連灣稱呼,見之於文獻的,是以一八六零年英人約翰·瓦特測量的《英國海圖》為最早。」一八六零年,英國沙普琳號商船船長哈恩特到這里測量海灣時,據當地群眾說,這一帶叫做「大連灣」。該書還提到,約翰·瓦特在制海圖時,還參考了二百多年前(明萬曆年間)到中國來傳教的柴伊斯脫的古地圖,說明萬曆時中國人中間就已有「大連灣」的稱呼。總之,「大連灣」的稱呼,民間稱之於前,官方用之於後,是有根據的說法。至於民間的稱呼最早是否起於明萬曆年間,尚有待於考證。
關於為什麼叫「大連灣」?說法較多,諸如:因形似褡褳,故名之;山東往東北銷售褡褳多路經此地,因而得名;原名「大蠣灣」因其不雅而改稱大連灣;滿語「達連」(海的意思)的譯音;連諸小灣為一大灣,等等。在十九世紀六十年代以前,已有「三山海口」、「金州海口」、「青泥窪口」等稱呼。早已流行於民間的「大連灣」稱呼,所以能取代以前長期流傳的三種稱呼,就是因為這個稱呼更准確。
大連市得名於大連灣;也是不容置疑的。大連市最早興建大連灣鎮一帶,後來才逐漸移築於東、西青泥窪漁村。
一八九八年,沙俄強行租借旅大。次年七月三十一日,沙皇政府把清泥窪一帶命名為「達里泥」(意距離彼得堡「遙遠的」地方)。「達里尼」,正是利用「大連」的諧音與俄語的,「遙遠的」一詞相符。日俄戰爭後日本遼東守備軍司令命令廢除「達里尼」,自一九零五年二月十一起改稱「大連市」。
Ⅳ 大連名字的由來
早先確實有位名人看了大連在地圖上的板塊形狀,覺得很像以前人們出門時肩上抗的褡褳,於是就取其諧音給叫做大連。而旅順是取其出海旅途順利之意。
清政府簽訂的不平等條約中,將大連和旅順割讓給列強,著名的「七子之歌」中,就包括大連和旅順這「二子」。
再後來,文革期間,將大連和旅順合並為「旅大」;改革開放初期,重新恢復大連和旅順的稱呼。
希望能幫到你。
Ⅳ 大連的名字是怎麼來的
大連是我國北方的一座海濱城市,位於遼寧省南部。這座城市的名稱是1905年2月正式命名的。那麼,大連這個名字是怎麼來的呢?
清朝光緒六年(1880年),北洋大臣李鴻章受命到現在的大連灣一帶建立北洋水師和軍港。當時的大連灣還沒有正式名稱。一日,李鴻章同一些僚屬們察看海灣,極目遠眺,海面上千帆擺動,萬舸爭流,船塢一個接一個地出現在海岸線上,一個大臣見此壯景,大發感慨:好大的陣勢,連著海,接著天呵!這句話給了李鴻章很大啟示,他想了想,突然高聲說道:海灣的名稱有了,就叫『大連』灣!既氣派,又實際。後來,李鴻章在給皇帝的奏摺中就第一次使用大連灣這個名字。這樣,這座海濱城市也就被稱為大連。
Ⅵ 「大連」這個名稱是怎麼來的,有哪些流傳的故事
【城市歷史】
大連地區人類社會至少有17000年的歷史。戰國至秦漢屬遼東郡。漢設沓。唐屬安東都護府。遼設蘇、復州。金改蘇州為金州。元設金復州萬戶府。明設金州衛。清設金州廳。
19世紀,這里還是一個名叫青泥窪的小漁村。100年前,俄國人開建了這個城市,給她起名「達里尼」特別市,意為遙遠的城市,一個遠離莫斯科和聖彼得堡的地方。1895年底,日軍因侵佔中國領土而損害了其他帝國主義的利益,在俄、德、法等國干涉下,清政府以3000萬兩白銀向日本買回遼東半島。此後,沙俄以100萬兩白銀重賄李鴻章,於1898年3月27日簽訂了《旅大租地條約》。甲午戰爭和日俄戰爭,大連地區都是主要戰場,並先後被俄日帝國主義者占據近五十年。1898年開始,俄日在大連灣南岸的青泥窪一帶建立大連市。
關於大連名稱的由來有很多,其一:20世界末,日本人佔領了這個城市,把「達里尼」音譯過來就成了漢語的「大連」;其二,大連人中大部分都是山東移民,在山東有一種很流行的事物叫做褡褳,褡褳與大連同音;其三,大連近海有很多小島,俯瞰就像用鏈子串起來一樣,當地人稱做鏈島。1945年8月15日,日本投降,大連同日解放,為全國最早解放的城市,同時設立旅大市。新中國成立後的1953年3月12日至1954年7月31日期間,旅大市為中央直轄市。1981年更名為大連市。如今大連已發展成為中國北方重要的港口、工業、貿易和旅遊城市。1984年至1985年,我國政府先後批准大連為沿海開放城市和計劃單列市,並賦予省級經濟管理許可權。
Ⅶ 大連城市名字的來歷
大連地名是「達里尼」的音轉。「達里尼」為俄語,是「遠處」之意。「達里尼」的由來是在大連淪為俄國租借地以後,根據沙皇尼古拉之令將此地命名為達里尼,同時作為自由貿易港開放。後音轉為大連。
清光緒六年(1880年)北洋大臣李鴻章在關於大連灣軍港建設方案的奏摺申,就提到"大連灣"。日本帝國主義侵佔期間,於清光緒三十一年(1905年)2月始稱大連。解放後,1949年4月1日,大連與旅順合稱為旅大市。1981年2月,經國務院批准改稱大連市。
(7)大連名字的由來擴展閱讀:
大連位於遼東半島南端,地處黃渤海之濱,背依中國東北腹地,與山東半島隔海相望;基本地貌為中央高,向東西兩側階梯狀降低;地處北半球的暖溫帶、亞歐大陸的東岸,屬暖溫帶半濕潤大陸性季風氣候;總面積12573.85平方千米。
大連市基本地貌為中央高,向東西兩側階梯狀降低,直至海濱,構成山地、丘陵半島的地貌形態。全地區正向地貌的海拔與起伏高度相差較小,故此,地形標高以海拔800米為中山與低山的界限,以海拔400米為低山與丘陵的界限,以海拔120米為丘陵與台地的界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