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滄州為何被命名為「獅城」,有什麼歷史根據嗎
滄州,是取「滄海」之意設置州治,始於北魏熙平2年(公元517年)。當時州治在饒安,就是當今鹽山縣的千童鎮,在秦...滄州鐵獅子 景點概況 鐵獅子,位於滄州市東南20公里滄州舊城內(今滄縣舊州鎮東關),是國務院公布的全國第一批重點文物
Ⅱ 滄州名字有什麼來歷
滄州名字的由來:
滄州因瀕臨渤海而得名。滄州部分地區在上古時期屬幽州和兗州,西周時屬青州,春秋、戰國時代為燕、齊、晉、趙等國地,秦朝時屬巨鹿郡和洛北郡,漢代屬冀州和幽州。
三國屬魏國,南北朝時屬北魏的瀛州和冀州,公元517年(北魏孝明帝熙平二年)設立滄州,轄浮陽、樂陵和安德等三郡,隋初廢浮陽郡,後分屬河間郡、渤海郡和平原郡,公元627年(唐朝貞觀元年)屬河北道,唐天寶元年(公元742年)改滄州置景城郡,治清池縣(今河北滄州市東南)。轄境相當今天津市海河以南,靜海縣和河北省青縣、泊頭市以東,東光縣及山東省寧津、樂陵、無棣等市縣以北地區。乾元元年(758年)復改為滄州。
北宋又改為景城郡,後廢。宋代屬河北東路河間府,元代屬中書省河間路,明代屬北直隸省河間府,清代屬直隸省河間府,部分縣屬天津府,中華民國初屬直隸省渤海道、津海道,1928年廢道府制,改屬河北省。抗日戰爭時期,屬中共晉察冀邊區冀中、津南行署和山東渤海區行署轄。
1949年8月1日河北省人民政府成立,設滄縣專區,專署駐滄縣鎮,轄11個縣。1958年6月,天津市歸屬河北省後,滄縣專區與天津專區合並,稱天津專區,專署駐天津市,同年9月滄縣鎮改設滄州市(縣級),隨後撤消並入滄縣。 1959年初撤天津專區並入天津市。1961年6月1日,恢復滄州專區,並恢復滄州市(縣級),專署駐滄州市。1967年12月,滄州專區改稱滄州地區。 1983年12月,滄州市改為河北省直轄市,行署和市政府同駐滄州市。
1993年7月,地、市合並,成立滄州市,市政府駐運河區。
http://ke..com/view/1295.htm
Ⅲ 滄州地名的由來
由來:因東臨渤海而得名,意為滄海之州,所以叫滄州。
滄州市是國務院確定的經濟開放區、沿海開放城市之一,也是石油化工基地和北方重要陸海交通樞紐,是環渤海經濟區和京津冀都市圈重要組成部分。滄州境內有滄州鐵獅子、獻縣漢墓群、泊頭清真寺、海豐鎮遺址、紀曉嵐墓地、獻縣單橋、黃驊古貢棗園等七處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滄州市轄新華區、運河區2個市轄區,泊頭市、任丘市、黃驊市、河間市4個縣級市,滄縣、青縣、東光縣、海興縣、鹽山縣、肅寧縣、南皮縣、吳橋縣、獻縣、孟村回族自治縣10個縣,及滄州渤海新區、滄州經濟開發區、滄州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截止至2018年1月10日。
(3)獅城滄州名字的由來擴展閱讀:
滄州部分縣區名字的由來:
1、孟村回族自治縣:明永樂二年(1404年),回民孟氏應詔遷此定居,以姓氏命名孟村。以縣治所在地孟村為名。
2、吳橋縣:因縣城南門外吳川上有橋,故名。
3、南皮縣:春秋時期為齊國之域,齊桓公救燕北伐山戎至此,為繕修皮革而築城。時章武有北皮亭,故稱這里為南皮。
4、河間市:《水經注》、《禹貢》所載,原系九河流域之間自然區域的泛稱。據《漢書·地理志》註:「應劭曰:在兩河之間。」故名。《漢書補注》引何焯曰:「兩河謂滹沱河、滹沱別河。」河間縣因河間郡為名。
5、任丘市:漢平帝元始二年(2年),巡海使中郎將任丘築城以防海口,遂以其名為地名,因任邱故城為名,今作任丘。
Ⅳ "獅城"名字的由來
新加坡的標志是一種魚尾獅,傳說當年以為馬來的王子在高山上打獵時發現新加坡這座小島,次日便出海到這個小島上。旅途中遇上風暴,王子把自己的王冠投入海中,風暴得以平息。
到達小島後,一隻雄獅要來襲擊他們,而當他和王子的目光交匯時卻又安靜了。
王子開始發展新加坡。
後人為了紀念王子,就把師資和大海聯系起來形成魚尾獅,新加坡也被稱為獅城。
Ⅳ 滄州 為什麼叫「獅城」!
因為有個鐵獅子,是1955年國務院確立的文物,是滄州歷史的見證,所以叫獅城。
Ⅵ 求獅城名稱的由來
魚尾獅(Merlion)是一種虛構的魚身獅頭的動物。它於1964年由當時的Van Kleef水族館館長Fraser Brunner先生所設計的。兩年後被新加坡旅遊局採用作為標志,一直沿用到1997年。而這期間,魚尾獅已成為新加坡的代表
魚尾獅獅頭的設計靈感來自關於新加坡歷史的一個傳說。根據《馬來紀年》的記載,公元11世紀時一位來自三佛齊,名叫聖尼羅烏達瑪的王子在前往麻六甲的途中來到了的新加坡。他一登陸就看到一隻神奇的野獸,隨從告訴他那是一隻獅子。他於是為新加坡取名「新加坡拉」(Singapura,在梵文中意即「獅子城」)。而魚尾則是因為新加坡是一個海島,她的一切都跟海密切相關。魚代表著該國的過去,從前新加坡只是一個漁村,是一個海之鎮。獅子則有雙重含義,它代表新加坡原本的名字,意味著獅子城,同時也象徵新加坡在當今全球經濟的力量。
第一座魚尾獅雕像由已故的新加坡著名工匠林浪新用混凝土塑成,高8.6米,重70噸。另一座高2米,重3噸的小型魚尾獅雕像也在同一時期完成。兩座雕像於1972年9月15日正式落戶在位於海濱橋邊的魚尾獅公園,開幕儀式由當時的總理李光耀主持。為了紀念這項盛事,制定了一塊銅匾,銅匾上刻有獻詞:「魚尾獅是新加坡迎賓好客的象徵」。2002年4月,這兩座雕像被遷移至120米外的填海地段,以求更接近填海後新的新加坡河口。旅遊局同時也為它們做了整修。此次搬遷及整修總共耗資750萬新加坡元。
在新加坡本島以南的度假聖地聖淘沙島上也有一座高達37米的巨型魚尾獅雕像。與其說是雕像,不如說它是一棟建築。它的內部中空,可讓遊客乘搭電梯直達頂端以鳥瞰整個聖淘沙以及新加坡本島南部。它的眼部還會射出激光光束,配合附近的音樂噴泉呈現聲光影的表演。
而新加坡南部的花芭山上也有一座小型的魚尾獅雕像,遙望著新加坡河口。
Ⅶ 滄州名字的由來
我就是滄州的
滄州因瀕臨渤海而得名。滄州部分地區在上古時期屬幽州和兗州,西周時屬青州,春秋、戰國時代為燕、齊、晉、趙等國地,秦朝時屬巨鹿郡和洛北郡,漢代屬冀州和幽州,三國時屬魏國,南北朝時屬北魏的瀛州和冀州,公元517年(北魏孝明帝熙平二年)設立滄州,轄浮陽、樂陵和安德等三郡,隋初廢浮陽郡,後分屬河間郡、渤海郡和平原郡,公元627年(唐朝貞觀元年)屬河北道,宋代屬河北東路河間府,元代屬中書省河間路,明代屬北直隸省河間府,清代屬直隸省河間府,部分縣屬天津府,中華民國初屬直隸省渤海道、津海道,1928年廢道府制,改屬河北省。抗日戰爭時期,屬中共晉察冀邊區冀中、津南行署和山東渤海區行署轄。
1949年8月1日河北省人民政府成立,設滄縣專區,專署駐滄縣鎮,轄11個縣。1958年6月,天津市歸屬河北省後,滄縣專區與天津專區合並,稱天津專區,專署駐天津市,同年9月滄縣鎮改設滄州市(縣級),隨後撤消並入滄縣。1959年初撤天津專區並入天津市。1961年6月1日,恢復滄州專區,並恢復滄州市(縣級),專署駐滄州市。1967年12月,滄州專區改稱滄州地區。1983年12月,滄州市改為河北省直轄市,行署和市政府同駐滄州市。1993年7月,地、市合並,成立滄州市,市政府駐運河區。
文化旅遊資源滄州鐵獅子,已有一千多年的歷史,體現了滄州古老「鑄造
之鄉」鑄造藝術的神韻。滄州境內有滄州鐵獅子、獻縣漢墓群、泊頭清真寺、海豐鎮遺址、紀曉嵐墓地、獻縣單橋、黃驊古貢棗園等七處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6處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6處市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國家4A級景區2個,分別為東光鐵佛寺和吳橋雜技大世界,2A級景區4個,景點88處。海興小山火山遺跡、東光鐵佛寺、滄州清真北大寺、泰山行宮、武帝台、鄚州廟、盤古廟、青縣大孝子墓觀音寺等古跡獨具風姿,「華北明珠」白洋淀,是華北地區最大淡水湖泊。滄州市現有濕地19萬公頃,各種鳥類270餘種,101種受國家保護的候鳥。滄州的吳橋縣是世界著名的雜技之鄉。「中國吳橋國際雜技節」已被國家文化部確定為國際賽場,「吳橋雜技大世界」為國家4A級風景區,被國家旅遊局列入民俗旅遊景點,每年吸引大批遊客參觀游覽。
Ⅷ 滄州鐵獅子的來歷
滄州鐵獅子位於滄州市政府駐地東南偏北16.5公里。坐落在東關村西0.5公里處。鐵獅身高5.78米,長5.34米,寬3.17米,體重約50噸。背負巨盆相傳是文殊菩薩蓮坐,獅身向南,頭向西南,兩左腳在前,兩右腳再後,呈前進狀,姿態雄偉,昂首闊步,徐徐如生鐵獅是我國大型的驚巧鑄鐵工藝。也是我國著名發源的古跡。距今已有一千多年的歷史,它充分的顯示出我國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和藝術才華。解放後鐵獅子受到了黨和政府的重視與保護,國務院首先把它列為全國第一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並且對它進行各種的修繕。
目錄
簡介
景點歷史
縣志記載
神話傳說
鑄造信息
鑄造工藝
文物保護
編輯本段
簡介
滄州鐵獅子是我國最大的鑄鐵文物,1961年,被國務院列為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1987年河北省開始舉辦的中國吳橋國際雜技藝術節,其金獅、銀獅、銅獅獎杯和以雄獅作圖形的節徽,其原意來源和圖案範本就取自和選自滄州鐵獅子。電影《滄州絕招》在此取景拍攝。如今,滄州鐵獅子已是聲名遠播,在國內外有很高的知名度,它作為中國的象徵和友誼的使者,為國家爭得了榮譽。
滄州鐵獅子,當地又稱作「鎮海吼」,它位於滄縣舊州城內,坐落在原開元寺前。關於鐵獅子的確實來歷,有許多說法,古今不一。據《滄縣志》記載,相傳周世宗北征契丹罰罪人所鑄,「以鎮州城」。可是,後來的考據家分辯說,周世宗素不信佛,罰罪之說不足信。流傳廣泛又比較合乎情理的,是當地一個有名的傳說。古時滄州一帶濱臨滄海,海水經常泛濫,海嘯為害,民不聊生,當地人為清除這無情的水患,自動集資捐錢,請當時山東有名的鑄造師李雲鑄此獅以鎮遏海嘯水患,並取名「鎮海吼」。獅身外面鑄有捐錢者的姓名,一般認為此說比較可信。
滄州鐵獅子
編輯本段
景點歷史
河北滄州鐵獅子鑄於後周廣順三年(公元953年),距今已有一千多年的歷史,採用「泥范明澆法」鑄成,具有較高的歷史科學和藝術價值,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通寬5.35米,身長6.30米,身高6.6米,體寬3.0米,重約40噸,素有「獅子王」的美譽,一千多年來,它飽經滄桑,在古滄州,它曾被當成神物供奉,享盡了香火;在烽火連天、哀鴻遍野的戰亂年代,又經受了刀戈的砍殺,在獅體內外斑痕累累。
鐵獅子又名鎮海吼,它是古代滄州人民戰勝自然,現在鐵獅子已成為滄州的市徽。
河北滄州鐵獅子(10張)
鐵獅子採用泥范明澆法鑄造而成的,鑄造時在身上留有很多銘文。它的鑄造比美國和法國的煉鐵術早七八百年,所以鐵獅子在世界冶金史上具有里程碑的意義,打開世界冶金史就有滄州鐵獅子,由於滄州鐵獅子具有較高的科研、歷史和珍貴藝術價值,是研究我國古代鑄造技術、雕塑藝術、社會生產力發展水平和佛都史十分重要的具象資料。
由於體魄宏大,造型雄傳,文物價值甚高,但因年代久遠,歷經滄桑,鐵獅子腐蝕嚴重,多處破損,獅身下沉,新中國成立前,曾建亭保護,未能根本改觀。1984年11月將鐵獅子向北移位8米,抬高近4米,經稱量鐵獅子重40噸。
鐵獅頭頂及項下各鑄有「獅子王」三個字,頭內有「竇田、郭寶玉」字。左肋有「山東李雲造」五字。鐵獅腹腔內滿鑄有《金剛經》文。然因年代久遠,字跡多漫滅不全。在鐵獅子右項及牙邊皆鑄有「大周廣順三年鑄造」字樣,可以斷定鑄造於五代後周廣順三年,即公元953年,距今已有1000多年的歷史。這說明我國勞動人民很早掌握這樣精巧的塑造藝術。 河北滄州鐵獅子[1]根據獅身上的銘文可知,滄州鐵獅子鑄造於後周廣順三年(953年)。其用途歷來存在著多種說法。一說是後周世宗北伐契丹時,為鎮滄州城而鑄造的鐵獅。另一說則認為鐵獅位於滄州開元寺前,腹內有經文且背負蓮花寶座,故應為文殊菩薩的坐騎。還有人根據鐵獅的別名「鎮海吼」,推測是當地居民為鎮海嘯而建造的異獸。
編輯本段
縣志記載
據《滄縣志》記載:"鐵獅子在舊州城內開元寺前,高一仗七尺,長一仗六尺,背負巨盆。頭頂及項下各有'獅子王'字,右項及牙邊皆有'大周廣順三年鑄'七字,左肋有'山東李雲造'五字,腹內、牙內外字跡甚多,然漫漶不全,後有識者謂是金剛經文。頭內有'竇田、郭寶玉'字,曾見拓本,意系冶者姓名,字體為古隸。相傳周世宗北征契丹罰罪人鑄此,以鎮州城。後有考據家辯雲,罰罪人之說不足信,周世宗素不信佛,獅在開元寺前,且背負巨盆,當即寺中物或李雲捐造以壯寺觀者,是說較近情理。清嘉慶八年三月,大風倒地,口吻腹尾殘缺。據郡人張岩《襆滄雜記》又有相傳康熙初年,怪風自東北來,風過獅仆一說,然其它所記較前為詳。光緒十九年暑州事宮昱遣圬者(泥瓦匠)扶起,以磚石補其殘,然已失原狀態矣"。又民間流傳舊滄州一帶濱臨渤海,經常發生海嘯,洪水浩劫,民不聊生,當地勞動人民為消除水患,自動捐錢,請名師李雲鑄此獅,以鎮海嘯,名曰"鎮海吼"。從獅身外面鑄有農民捐錢姓名和具體數字來看,即可證實這一說法。
編輯本段
神話傳說
據說,在很久很久以前,滄州這地方是一塊風景幽美、土地沃的魚米之鄉。它一面臨海,因而遠遠地望去,海碧天蘭。再加上氣候溫和,人又勤勞,家家戶戶的日子,過得都那麼美好。所以就連飛禽、走獸,也都願意到這里落落腳。
有一年穀子黃梢,棒子蒼皮的時候,海面上突然颳起一股黑鳳,卷著海浪,象虎叫狼嚎一樣咆哮著直撲滄州城。眼看著船翻桅折,房倒屋塌,滿窪的好莊稼被海水吞沒。黑鳳惡浪來得急,老百姓來不及躲,人也淹死了不少。那情景是真叫慘啊!
這黑風惡浪怎麼突然來得這么猛呢?原來是一條惡龍在興妖作怪。它看著滄州這地方好,就一心想獨吞這地方做它的龍宮。就在惡龍興妖作怪、慘害黎民百姓的時候,人們猛地聽到一聲象山崩地裂一樣的怒吼。只見一頭紅黃色的雄獅,從海邊一躍而起,象鷹抓兔子一樣,嗖的一聲,沖向大海,直取惡龍。海面上頓時水柱沖天,狂風大作,龍騰獅躍,雄獅和惡龍從天黑一直廝殺到黎明,惡 滄州鐵獅子龍招架不住,掉頭就跑。它邊跑邊想:「我占不了這塊地方,也叫這地方好不了。」於是它一邊跑著一邊吐著又苦又鹼的白沫。雄獅在後面緊追不放,一直到東海深處,逼著惡龍收回了淹沒滄州的海水,這才罷休。惡龍在逃跑的路上留下了一條深溝。傳說,這條深溝就是現在的黑龍港河。現在滄州這地方,特別是黑龍港流城,那白花花的鹽鹼,據說就是那條惡龍吐出的白沫。
惡龍跑了,海水退了,滄州一帶的老百姓,才避免了一場更大的災難,又能安居樂業了。人們為了感謝為民除害的雄獅,就請一位叫李雲的打鐵名匠,帶領著九九八十一個手藝高超的徒弟,用了九九八十一噸鋼鐵,鑄造了九九八十一天,終於在當年雄獅躍起的地方,鑄成了這尊活靈活現非常雄偉的鐵獅子。
那條惡龍雖然沒死,可是它一望見這頭鐵獅子,就渾身發軟,爪子發麻,再也不敢興妖作怪了,所以,後來人們又把這尊鐵獅子叫做鎮海吼。
編輯本段
鑄造信息
鐵獅鑄造的年代和鑄造師,皆鑄造於獅身。獅頸右側有「大周廣順三年鑄」七字 滄州鐵獅子,右肋有「山東李雲造」五字。按大周(北周)廣順三年即公元953年,距今已有1000多年的歷史。這一件我國最大的鑄鐵藝術品,其體態究竟有多高大?獅身高3.8米,頭部高1.5米,通高5.48米,通長6.5米,身軀寬3.17米。其總重量是多少?原來,傳說鐵獅總重量約40噸,1984年為保護獅身為其移位時,經過准確稱量,鐵獅的總重量為29.30噸。體積和重量之巨大,堪稱是我國最大的鐵獅子。鐵獅高大的軀體,面南尾北,昂首挺胸,怒睜雙目,巨口大張,四肢叉開,彷彿正疾走乍停,又好似闊步前進。其威武雄壯的氣勢,栩栩如生的姿態,與其頭部鑄有的「獅子王」三個大字,是多麼的相匹配呀!難怪歷代文人都為之贊嘆謳歌。清代文人李雲崢作《鐵獅賦》,贊美鐵獅「飆生奮鬣,星若懸眸,爪排若鋸,牙列如鉤。既猙獰而蹀躞,乍奔突而淹留。昂首西傾,吸波濤於廣淀;掉尾東掃,抗潮汐於蜃樓」,對鐵獅的雄姿和氣勢作了絕妙而生動的描述。
編輯本段
鑄造工藝
鐵獅裝束的鑄造工藝也堪稱奇絕。身披障泥(防塵土的墊 滄州鐵獅子子),肩負巨大蓮花盆,蓮花盆底部直徑1米,上口直徑2米,通高0.7米,可以拆卸下來。相傳這是文殊菩薩佛像的蓮座。獅身毛發呈波浪狀或作捲曲狀,披垂至頸部,胸前及臀部飄有束帶,帶端分垂於兩肩及胯部。此外,獅身內外還有許多鑄文,除前述鑄造年代和鑄造者、捐錢者姓名以外,頭頂及頸下還鑄有「獅子王」三字,腹腔內還有以秀麗的隸書字體鑄造的金剛經文,具有一定的書法、考古價值,可惜現在大都模糊不清,只有少數字依稀可辨認。
鐵獅精巧的鑄造工藝,確系我國鑄造工藝的一大珍品。但是,這件總重3萬公斤的鐵獅是如何鑄造的呢?據研究,這是古人採用一種特殊的「泥范明鑄法」,分節疊鑄而成的。鐵獅腹內光滑,外面拼以長寬三四十厘米不 滄州鐵獅子等的范塊,逐層壘起,分層澆注,共用范544塊拼鑄而成。憑1000多年前的手工冶鑄技術,能鑄造出如此龐然大物,足見其制模、冶煉、澆鑄工藝是相當高的,充分顯示了我國古代鑄造工藝的高度成就。
編輯本段
文物保護
在公元19世紀前,滄州鐵獅子歷經了八百多年的風吹雨打,始終安然無恙。清嘉慶八年(1803年),鐵獅子被大風吹倒,到光緒十九年(1893年)方被扶起,其下頜、腹部和尾部都已被嚴重損毀。1956年,為保護鐵獅,曾建造了遮風擋雨的建築。但後來發覺在半封閉環境下銹蝕反而更加嚴重,於是只得在1972年拆除了建築,恢復為露天狀態。1984年因獅足長期陷於土中,而在獅旁新建了一座2米高的台座,將鐵獅挪置其上,同時往其腿內灌注水泥加固。然而這次修補也使水分進入了鐵獅的體內,經過冬夏季節不斷的熱脹冷縮,最終導致了數年後的獅腿酥裂。從1995年起在鐵獅的體外安裝了保護性的鋼管支架,並修補了殘缺的四足。但由於有許多水泥塊難以取出,而使得目前鐵獅的表面又出現了數十處裂縫和殘洞。
河北民間將滄州鐵獅子與定州開元寺塔、正定隆興寺菩薩像並稱為「河北三寶」(「滄州獅子定州塔,正定府的大菩薩」)。滄州的別稱「獅城」也由之而來。鐵獅使用的鑄造工藝是「泥范明澆法」,在鑄造過程中,共用去了30-50厘米見方的鑄范600多塊。它為研究中國古代的冶金、雕塑和佛教史提供了珍貴的實物資料,在世界冶煉史上也佔有重要的地位。
2011年3月28日,世界紀錄協會的工作人員在河北滄州鐵獅重鑄揭幕儀式上宣布:新鑄造的滄州鐵獅子成功創造一項新的世界紀錄,為世界上一次性整體澆鑄最大的鐵獅子。據了解,「新獅」造型仿照原鐵獅子,對原獅殘缺的下巴、尾巴等部位進行了修復,並在尊重原貌的基礎上融入了當代藝術家的創作靈感。體積是原鐵獅的1.32倍,新滄州鐵獅子高6.905米、長8.532米、寬4.180米,凈重100.08噸。滄州鐵獅子原鑄於公元953年,是中國現存年代最早、規模較大的鑄鐵藝術珍品之一,具有極高的歷史價值和藝術價值。但經過千年的風雨侵蝕,目前獅體已殘缺不全。兩年前,為搶救保護國寶,滄州市政府決定重鑄鐵獅。現在,新滄州鐵獅子坐落在滄州獅城公園。
Ⅸ 滄州為什麼叫獅城
因為滄州鐵獅子很出名吧!!!
Ⅹ 河北滄州為什麼被稱為獅城
河北地區很久以前就有一句歌謠:「滄州獅子景州塔,真定府的大菩薩」,說的正是河北最著名的三處文物。
滄州歷史悠久,據史料記載,它始建於北魏熙平二年(517年),割瀛、冀二州之地所建,因臨近滄海,故取名滄州(滄海之州)。
滄州是京津的南大門,歷代為兵家必爭之地,因武術興盛,素有「武術之鄉」之稱。南運河和京滬鐵路,縱觀南北,公路四通八達,石油天然氣等資源豐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