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惠州紅花湖名字的由來
紅花湖,位於惠州城區西南約5公里。它是20世紀初期(1991~1994年)在群山之中建成的人工湖(水庫)。
因庫區座落在群山最高峰紅花嶂西北面,故借紅花嶂定名為紅花湖。
㈡ 惠州為什麼被叫鬼城
原因:廣東省惠州市大亞灣項目入駐率實在是太低了,才被稱為「鬼城」。
具體表現:白天,寬闊的大街上難見人影,兩邊是一片片嶄新的住宅樓;夜幕降臨,華燈無法初上,七成以上的空置率,讓整個城市陷入死一般的寂靜。
「鬼城」面臨的最大問題是規劃中的人口無法導入,房價倒是漲上去了,房子也賣出去了,但由於配套設置不完善、城市吸引力不足等客觀原因,空置問題遲遲得不到解決。面對高價買來的房子,不但投機炒房客偷雞不成蝕把米,就是購置住宅的業主,也因配套設施不齊全選擇離去。
(2)惠州名字的由來擴展閱讀
改變方法:
1、在開發新城,實現城鎮化目標的過程中,想要防範繼續出現「鬼城」,防止有限的財政資金投入到填不滿的無底洞。必須改革現有的城市建設模式,落實民主決策、科學決策,事先將預算開支、建設規模都公之於眾,將「以人為本」的理念貫穿於建設始終。
2、必須要打掉政績上的「鬼」,才能最大限度地減少生於暗箱之中的「鬼城」。考核機制如果不能實質性地轉變,必然導致地方官員新瓶裝舊酒,換個土地財政的馬甲再上陣。空城鬼城大行其道,板子不僅僅要打在地方政府身上,更需要改革政績考核機制。
參考資料來源:人民網-每日電訊:政績「打鬼」,新城才不變「鬼城」
㈢ 惠州的由來
傳說有一位仙人騎著木鵝從北方飛來,看見惠州山清水秀,便降落西湖中不願離去,木鵝化作一座山嶺卧於湖畔,因此,惠州城得名「鵝城」。
㈣ ~~~~~~~惠州濱江公園名字的由來是什麼啊
濱江的意思就是說在江邊,濱江公園就是指江邊的公園,類似的說法還有濱海。濱湖
㈤ 惠州為什麼又叫鵝城呢
惠州又叫鵝城是因為有座山叫鵝嶺,以此作為惠州的象徵。
傳說有一位仙人騎著木鵝從北方飛來,看見惠州山清水秀,便降落西湖中不願離去,木鵝化作一座山嶺卧於湖畔,因此,惠州城得名「鵝城」。從這個傳說,可以想見惠州風光之美,與惠州人之自豪。
惠州
1、廣東省的歷史文化名城,全國文明城市之一,舊稱惠陽地區(簡稱惠陽),在古代即有「嶺南名郡」、「粵東門戶」、「半城山色半城湖」之稱。
2、惠州位於廣東省東南部,珠江三角洲東北端。惠州市南臨南海大亞灣,與深圳、香港毗鄰,是中國大陸除深圳外距離香港最近的城市,也是著名僑鄉。惠州市屬珠三角經濟區,現轄惠城區、惠陽區兩區和博羅縣、惠東縣、龍門縣三縣,設有大亞灣經濟技術開發區和仲愷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兩個國家級開發區。陸地面積1.12萬平方千米,占珠三角經濟區面積的1/4。海域面積4520平方千米,海岸線長223.6千米,是廣東省的海洋大市之一。
3、惠州是廣東省歷史名城。1990年出土的一窩近30個恐龍蛋化石,證明7000萬年前,這里已是陸地沼澤地帶。迄今為止,全市考古發現山崗遺址、古窟址等古遺址28處,年代最久遠的是三棟瓦窯嶺春秋遺址,其出土文物說明,在新石器晚期到青銅器時代,即有先民在這土地上繁衍、生息。
4、惠州的自然資源尤其是旅遊資源非常豐富。全市具有旅遊開發潛力的景點有900多處,屬景點高密度分布區,並具有資源多樣性的特點,集山、江、湖、海、泉、瀑、林、澗、島為一體,融自然景觀與人文景觀於一身,其中被列入國家級、省級風景名勝及自然保護區有6處。
㈥ 有關惠州歷史和惠州名的由來。
我這里有惠州的簡介希望可以幫到你
http://hi..com/%C8%D5%D4%C2%CD%F8/blog/item/9b23ba8bee1e587f9e2fb48f.html
文章最下面還有一些鏈接文章關於惠州咨詢、各縣、各區的介紹
㈦ 惠州的惠字什麼來由
宋真宗天禧四年為避太子趙禎諱,改「禎」為「惠」。明洪武元年(1368年)設置惠州府,洪武二年,撤循州府,其轄地並入惠州府。惠州府下設歸善、博羅、紫金、龍川、長樂(五華縣原名)、興寧、長寧(後改連平州)、海豐縣8縣以及連平州屬下的河源、和平2縣。
民國元年(1912年)歸善縣改名惠陽縣。1914年6月,惠陽、博羅兩縣屬潮循道,龍門縣屬粵海道。1920年廢道後,先後隸東區善後督辦處或綏靖處(臨時政區)。1925年7月,隸屬廣東省東江行政區。
1988年1月7日,國務院批准撤銷惠陽地區建制,分設惠州、東莞、汕尾、河源4個地級市。惠州市管轄惠城區、惠陽縣、惠東縣、博羅縣、龍門縣。1994年5月惠陽撤縣改市(縣級),由惠州市代管;至2003年3月又撤市設區,隸惠州市,6月10日掛牌。
2003年惠陽撤市設區。惠州轄惠城區、惠陽區、惠東縣、博羅縣、龍門縣,設有大亞灣經濟技術開發區和仲愷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兩個國家級開發區。
㈧ 廣州惠州的由來
網路一下而得到惠州的由來 「人文古鄒魯 ,山水小蓬瀛」,這是清代宋湘為豐湖書院撰寫的楹聯,上聯以「鄒魯」之地極譽惠州文化昌盛,下聯把西湖風光比作蓬萊,瀛州仙島,以贊書院景色秀麗。十來字便將惠州的人文與自然景觀融合於一體。這也成為後人對惠州印象的寫照。惠州還有一個飄逸的美名:鵝城。相傳,有一位仙人騎著木鵝從北方飛來,看見惠州山清水秀,便降落西湖中不願離去,木鵝化作一座山嶺卧於湖畔,也即是現在的飛鵝嶺,因此,惠州城得名「鵝城」。於是,無論是來自古人的歷史沉澱還是神秘的傳說,惠州總是給人美的化身。關於惠州最久遠的歷史,還須從考古資料中得知。史料記載新石器時代惠州一帶已有人類活動。歷史上的惠州有兩種含義,廣義是指惠州府(或稱州,路,即今惠陽地區),轄境相當於今廣東博羅以東的東江流域和螺河水流域以西沿海地帶。狹義是單指州府治所,今天的惠州市。惠州市位於廣東省東南部,東江和西支江的會合點,地處珠三角洲東北,扼水陸交通要沖,是物資的集散地,古稱「嶺南名郡」,「粵東重鎮」。惠州古為禹貢楊州南城,春秋戰國時為百越之地,到秦置海郡才正式納入版圖。公元前214年,秦將所略取的南越地置郡、縣,在百越一個縛婁族居住地置博羅縣,設縣治於梁化屯。漢武帝時,博羅縣隸南海郡。南北朝梁朝改為梁化郡。隋開皇九年(589)即開城建府,梁化郡被廢除,設置循州,917年即南漢乾亨元年,改循州為禎州。宋天禧五年(1021年)為避仁宗趙禎諱易名為惠州,隸廣南東路,並沿用至今。當時,整個惠州的經濟、文化邁上了一個新台階。元朝時設惠州路,明清稱為惠州府。經民國戰亂廢府,由廣東省直轄。抗戰開始,1937年在惠州設第四行政督察,專員公署。惠州淪陷時,遷至河源。1949年10月,設東江公署。1953年撤專署,合汕頭,屬粵東行政公署。1956年,又分立惠陽專署。直到1962年,恢復惠陽專署。隨著開放政策的實行,1986年經國務院批准成為對外開放城市。千百年來,惠州地靈人傑,物阜民豐。不僅曾出土了7000萬年前的恐龍蛋化石,留存有春秋時期的古遺址,還有唯有可與杭州西湖相媲美的豐湖(蘇謫惠將豐湖改名為西湖),更因大文豪家的寓惠而聞名遐邇。詩人江逢辰詩曰:一自坡公謫南海,天下不敢小惠州。此後,很多文人學士為憑吊先賢,接踵而來。明清以來,惠州人文興盛,名家迭起。在宋代大辦書院的歷史潮流推動下,南宋淳佑四年(1244年),惠州太守趙汝馭在惠州艮崗嶺創建「聚賢堂」,紀念唐宋以來對惠州經濟文化最有貢獻的名儒「十二先生」,並作為講學授課的場所。1254年,其太守劉克綱把聚賢堂改為豐湖書院。「挑選有志尚的生徒,講學其中」。國內很多名士前來惠州興辦書院。宋代三百年間,惠州府六個縣共有進士53人,明代44人,為今日的繁榮的文化積淀了厚重的基礎。漫步西子畔,水光瀲灧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遙想蘇東坡與王朝雲的恩愛點滴,聽街上小販傳來:「禎州梅菜」的叫賣聲,似乎,年代又久遠了……
㈨ 巽寮灣的由來
巽寮地名古來有之,相傳與北宋大文豪蘇東坡有關,北宋年間蘇軾因反對王安石變法,被皇帝貶來惠陽,幾個老婆之中唯有出身歌妓的王朝雲相伴(其墓現惠州西湖),初下南方,天氣悶熱,夫婦倆每到公休日就特喜歡來到巽寮這地方度假消暑,其時巽寮名叫鴨寮,是鹹淡水交界,邊民喜來放鴨之處,此鴨字與歌妓出身的王朝雲相沖,於是乎定叫老公改名,作為一方頭頭的領導與大文人蘇東坡不敢怠慢,他發現整個大亞灣像個八卦形狀,而鴨寮這地點處在巽卦上(乾、兌;震、巽;坤、艮;離;坎),且巽代表風的意思,因此地常年微風佛面,海不揚波,順手一提書於岩上:巽寮
當然現蘇東坡手跡巽寮兩字不復存了,該因1938年10月倭鬼進攻廣東時從大亞灣各處岩壁登陸給炮火炸爛了,但巽寮作為行政地名永之相存
1997年冬天,河山之旅來到雙月灣巽寮灣踩線,發現巽寮當地人稱的白沙灣、長壩灣、金海灣、野豬灣、碧甲灣、荷包灣等等大大小小海灣都非常漂亮,於是乎統稱一律叫巽寮灣,記住呵:雙月灣巽寮灣是地圖上沒有名字的呵(雙月灣巽寮灣兩個名字都是河山之旅因之旅遊線路而命名的,雙月灣一名的由來請參閱本網站:雙月灣長達20多公里,象兩條彎彎的月牙,),記得1998年河山之旅第一次在報紙上面打廣告時所接的電話不是要報名旅遊的多,而是打電話來問這個巽字怎麼念?(xùn,廣東話順)特別七八月份,小學生的聲音不斷,這也算是當年開發此線路的一大樂事,如今巽寮灣早己名揚天下了,引來不少投資投機商,希望他們能好好愛惜愛護雙月灣巽寮灣,珍惜大自然賜予我們的禮物。
㈩ 廣東省惠州市的歷史介紹。
惠州,歷史悠久,人文底蘊深厚。早在先秦時期,就有縛婁古國在羅浮山下的東江之畔開創嶺南文化之風氣。
市境內上古時期已有人類,已發現多處新石器時代晚期人類生產、生活的遺跡和遺物。博羅葫蘆嶺、蘇屋崗、何屋崗等貝丘遺址,出土石錛、石斧、石矛和敲砸器,以及大量飾有繩紋、方格紋、雲雷紋、夔紋等紋飾的夾砂、泥質陶片。
根據考古發現,在新石器時代中晚期,先民們就已經在惠州境內的東江流域繁衍生息,創造了惠州的遠古文明。
先秦時期屬南越范圍。春秋戰國時期,惠州一帶的文化已有一定的發展水平,並與中原文化息息相關。在博羅散屋村出土過一組大小相近、形制、紋飾相似的7件青銅甬鍾。
博羅的蘇屋崗遺址曾採集和出土了青銅斧、矮圈足陶豆以及一批以夔紋為特徵的印紋陶器,在其附近還出土過兩件戰國青銅編鍾。
據史料記載,在今惠州市區及博羅北部一帶,戰國時期曾出現過一個名叫「縛婁國」的小國,但不久即在諸侯兼並戰爭中消失。21世紀曾挖掘出規模較大的「縛婁遺址」。
兩千年來,先後有400 多位歷史名人客寓或履臨惠州,這其中包括中國山水詩鼻祖謝靈運,中國古代醫學家、化學家、將道家學派宗教化的重要人物葛洪,一代文豪蘇軾等等。
辛亥革命時期孫中山在此領導過革命活動;第一次國共合作期間,周恩來在此指揮過國民革命軍東征戰役。
近代史上惠州更是涌現了廖仲愷、鄧演達、葉挺等革命先驅,以及中國現代音樂奠基人之一的廖尚果、廖輔叔等文化名人。
(10)惠州名字的由來擴展閱讀:
惠州歷史名人:
1、葉夢熊
葉夢熊(1531--1597),字男兆,號龍塘,改龍潭,又號華雲。明代廣東惠州府城萬石坊(今屬惠城區)人。
嘉靖四十四年中進士,歷任贛州知府,安慶知府,浙江副使,永平道兵備,山東布政使,巡撫貴州、陝西、甘肅。
因戰功擢左都御史,兼兵部左侍郎,贈太子少保,太子太保,升任兵部尚書,轉南京工部尚書,是惠州明代著名的三尚書之一。
2、廖仲愷
廖仲愷(1877年4月23日—1925年8月20日),男,漢族,原名恩煦,又名夷白,字仲愷。1877年4月23日出生於美國舊金山。
廣東省歸善縣陳江鎮鴨仔埗鄉窯前村人(現廣東省惠州仲愷高新區陳江街道幸福村),祖居廣東梅縣程江鎮,中國國民黨左派領袖、中國近代著名的民主革命活動家、偉大的愛國主義者、中國民主主義革命的先驅,國民黨左派的光輝旗幟,中國共產黨的摯友。
擅長詩詞、書法,著作編為《廖仲愷集》、《雙清文集》上卷。
3、葉挺
葉挺(1896年9月10日—1946年4月8日),原名葉為詢,字希夷,號西平,廣東惠州客家人。中國人民解放軍創始人之一、新四軍重要領導者之一,著名軍事家。
所在的國民革命軍第四軍在北伐中被譽為「鐵軍」參與指揮南昌起義並出任前敵總指揮,參加廣州起義時任起義軍工農紅軍總司令,抗日戰爭中又出任新四軍軍長,皖南事變中被國民黨扣押,他拒絕蔣介石的威逼利誘,寫出了著名的《囚歌》以明志。
抗戰勝利後,獲救出獄後被中國共產黨重新接納為黨員,1946年4月8日與夫人李秀文以及秦邦憲、鄧發、王若飛等同志在返回延安途中,不幸空難;1988年,被中央軍委確定為36位開國軍事家之一。
1989年11月,經中央軍委確定,被冠以「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家」的稱號。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惠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