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金沙江的由來的什麼
納西族民間有個傳說,在幾十萬年前,青海的巴顏喀拉山下,住著一對鄰居,一個性格活潑的年輕姑娘叫金沙江,一個是性情沉靜的白頭老翁玉龍山。
他們時常在一起談談笑笑,好像是爸爸和女兒一樣。玉龍山老翁很愛聽金沙江姑娘唱歌,金沙江姑娘很愛聽玉龍山老翁講故事。有一天,玉龍山老翁說,東海里有一座美麗的水晶宮,水晶宮里住著一位善良、年青、英俊的王子,但沒有找到一個理想的伴侶。有一天,東海王子聽說西方有一位漂亮姑娘,他高興極了,便跳出水晶宮,來到海濱,面向西方幻想那位美麗姑娘會到東海來。可是一天、兩天、三天……過去了,除了飛翔的白鷗和潮水擊打海岸的聲音之外,什麼也沒有。他對風說:「風哥哥,請你帶個信給那西方的漂亮姑娘,你就說,東海的王子在日夜想念著她。」風嗚嗚地吹過去了。他日夜期待著姑娘的回信。哪知風早就把這件事忘了!王子每天站在海灘上,眼巴巴地望著西方。最後他病了。金沙江姑娘聽到這里,非常同情這位王子,急急地問:「那怎樣才能醫好王子的病呢?」
玉龍山老翁回答:「只有那位姑娘去,東海王子的病才能好。」金沙江姑娘又問:「那位姑娘到底是誰?她為什麼不去呢?」玉龍山老翁笑眯眯地看著金沙江姑娘天真的臉,說:「喏,就是你這位美麗的金沙江姑娘!他日夜盼望著的就是你。我的好姑娘,你去東海吧,救救那個王子吧!」金沙江姑娘一聽臉羞得通紅,玉龍山老翁哈哈大笑起來。金沙江姑娘想了一下,臉不紅了,她抬起頭,站起來說:「好吧,我就到東海去!」玉龍山老翁嚇了一跳,說:「東海離這里有6000多里,像你這樣年青的姑娘,怎能走這樣遙遠的路呢?」金沙江姑娘說:「我不怕走遠路,我一定要走到東海去!」玉龍山老翁說:「如果你一定要去,我也跟著你去好嗎?」金沙江姑娘很高興,「你肯陪我去,那好極了,可是你年紀這樣大,走起路來一定不快,怎麼能走到東海呢?」
玉龍山老翁呵呵大笑,說:「難道你這小姑娘可以到東海,我老頭兒就不能嗎?不相信就比一比,看誰先到東海!」
於是他們兩個就離開青海,向著東南走下來。開始,誰也不肯讓誰走在自己的前面。但是玉龍山老翁身體魁梧,邁開腳步,一步就是幾十里,不像金沙江姑娘走得那麼慢,所以玉龍山老翁一直走在前面。
玉龍山老翁常常回頭笑著對金沙江姑娘說:「小姑娘,請你快點走吧。」金沙江姑娘低著頭,一聲不響,日夜不停地走。她心裡想:「一定要趕上他!」這樣走了三四十天,他們到了雲南麗江。玉龍山老翁覺得這地方又幽雅又安靜,很合心意,他就向南邊一坐,回頭看看金沙江姑娘還遠得很,他想等她,不料睡著了。他這一睡就要幾十萬年才會蘇醒。他橫躺在麗江白沙街頭,正好攔住金沙江姑娘的去路。
金沙江姑娘遠遠看見玉龍山老翁睡著了,就悄悄地穿過玉龍山老翁曲著一條腿的腿縫里溜了過去。
金沙江姑娘走過四川的東南,穿過武漢,直到江蘇,她看見了東海的王子快樂地迎接她,她也高高興興地投入到東海王子的懷里,永遠不回去了。
金沙江,當地百姓又叫做「金河」,早在戰國時期,《禹貢》中就提到了這條河,並將其稱為黑水,《山海經》中稱之為繩水。
東漢許慎的《說文解字》及《漢書?地理志》中將金沙江支流雅礱江以上部分的金沙江稱為淹水。三國時期,金沙江稱為瀘水,諸葛武侯「五月渡瀘,深入不毛」指的就是這里。宋代因為河中出現大量淘金人,最終改名為金沙江。
金沙江沿河盛產沙金,明代程登吉在《幼學瓊林》中說:「黃金生於麗水,白銀出自朱提。」其實,金沙江「沙金」采冶歷史久遠。早在先秦時期,就有人在金沙江邊淘金。幾千年來,無數的人到江中取土淘金,因而留下了「金塘灣」、「金塘村」、「金塘鄉」等地名。
金沙江兩岸過去有種民間說法:「漲水漂木,枯水行船,不漲不枯淘沙金。」據說,漲水季節金河裡漂的木頭不是一般的木頭,是金河兩岸山上一種叫「馬桑樹」的優質木材,也就是楠木。木頭一直順江河漂到京城,用來建蓋皇帝的宮殿,因此,被皇帝封為「皇木」。
到了枯水季節,金河裡隔三差五結隊跑著一隻只運銀銅的官船,把金河上游一帶的銀、銅運到皇帝的都城,鑄造銀元和銅錢。
堂狼山區域的巧家境內的金沙江段,系古瀘江水的瀘津區域,彝族始祖希慕遮入住的「邛之鹵」,也就是後來金沙江的主要產金之地,與古朱提山同處於一條盛產金、銀、銅、鉛諸礦的金屬礦帶上,所產的沙金鑄進了周邊區域金工藝產品中,形成了以巧家堂狼山沙金文化為主的古麗水沙金文化!在整個金沙江流域,巧家沙金產量極高,品質極好,因此地方誌《雲南通志》稱,在整個金沙江流域中巧家沙金「為最」。
金沙江河道狹窄、水流湍急,一直以來通航能力都比較差,1740年,為確保京師錢局鑄錢用銅需要,史上第一次大規模開鑿金沙江,由清朝大學士首倡,東川府參將、昆明人繆弘受命督修。>繆弘率民夫數萬,耗時數年,金沙江還是無法通航。繆弘失敗後在崖上大刻「安瀾吉水」4字,又題詩一首,作別金沙江:
金江自古不通舟,水急天高一望愁。何日天人開一線,聯檣銜尾往來游。
金沙江發源於青海境內唐古拉山脈的格拉丹冬雪山北麓,是西藏和四川的界河。長江江源水系匯成通天河後,到青海玉樹縣境進入橫斷山區,開始稱為金沙江。
『貳』 金沙江和大渡河簡介
金沙江:
是中國長江的上游,長江江源水系匯成通天河後,到青海玉樹縣境進入橫斷山區,開始稱為金沙江。金沙江流經雲南高原西北部、川西南山地,到四川盆地西南部的宜賓接納岷江為止。
全長2,316公里,流域面積34萬平方公里。由於流經山高谷深的橫斷山區,水流湍急,向東南奔騰直下,形成著名的虎跳峽,虎跳峽兩岸山嶺與江面高差達2,500∼3,000公尺,是世界最深峽谷之一。
大渡河:
位於中華人民共和國四川省中西部,發源於青海省玉樹藏族自治州境內巴顏喀拉山南麓,向南入四川省分別流經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甘孜藏族自治州、雅安市、涼山彝族自治州、樂山市,
長1155公里。主源大金川發源於青海在四川丹巴縣與小金川匯合後稱大渡河,至樂山縣入岷江,長909公里,流域面積82,700平方公里,其中在金口河段的金口大峽谷最為著名,被譽為「世界最具魅力的天然公園」。
根據國家發改委的安排,金沙江水電開發序列按照從下游、中游向上游推進的格局進行。
金沙江上遊河段:上段流經青海、西藏、雲南、四川四省,規劃12級左右,總裝機約為1400萬千瓦,平均每級裝機100多萬千瓦,正處於普查勘測階段。
金沙江中遊河段:中段主要流經雲南省境內,規劃8級,總裝機2100多萬千瓦,平均每級裝機200多萬千瓦。計劃開發上虎跳峽、兩家入、梨園、阿海、金安橋、龍開口、魯地拉、觀音岩等「一庫八級」電站,總裝機規模超過三峽。
金沙江下遊河段:下段是雲南、四川兩省的界河,規劃4級,總裝機4000 多萬千瓦,平均每級裝機達1000萬千瓦。規劃有溪洛渡、向家壩、烏東德和白鶴灘四座梯級水電站,總裝機規模相當於「兩個三峽」。
主要向華中、華東和華南地區送電。其中,金安橋水電站、向家壩水電站、溪洛渡水電站已經建成。
(2)金沙江名字的由來擴展閱讀:
一、名稱演變:
1、金沙江是中國第一大河長江的上游,早在2000多年前的戰國時期成書的《禹貢》中將其稱為黑水,隨後的《山海經》中稱之為繩水。
三國時期,稱為瀘水,諸葛武侯「五月渡瀘,深入不毛」。北魏酈道元在《水經注》中首次對金沙江水系做了詳細描述,但未能言明金沙江與長江幹流的關系。
明代地理學家徐霞客經過實地考察後提出「推江源者,必當以金沙為首」,從而確認了金沙江作為長江上源而糾正了自《禹貢》以來「岷山導江」延續兩千年的謬誤。
2、大渡河:它過去的名字叫打箭爐,大渡河流域還有眾多的風景和名勝古跡。康定是甘孜州首府,是全州經濟、文化中心,又是通往西藏的門戶和軍事重鎮,這是有蜀漢丞相諸葛亮派監軍郭達鑄箭的遺址。城外的跑馬山是藏歷四月八日藏胞們轉經的地方,頗具民族風情。漢源縣有舊石器時代晚期的「富林文化」遺址
二、水文特徵
1、金沙江:降雨徑流主要來源於石鼓以下及其支流雅礱江。因玉樹巴塘河口—石鼓區間屬於橫斷山區,流域狹窄,而且又位於金沙江縱向河谷少雨區,降水量在600毫米以下,徑流深小於250毫米,兩岸無較大支流匯入,因此金沙江上段區間徑流約只佔27%。
石鼓以上多年平均年徑流量為424億立方米,石鼓站多年平均流量1343立方米/秒;在中段由於降水量增大,又有最大支流雅礱江匯入。多年平均年徑流量攀枝花為572億立方米,支流雅礱江小得石為524億立方米,兩者幾乎相當。屏山站多年平均年徑流量為1428億立方米,約占長江宜昌以上總徑流量的1/3。
2、大渡河:流域上游上段為冬冷夏涼,全年少雨的高原山地氣候,年降水量500-750毫米,以降雪為主,積雪期可達5個月。其餘地區屬季風氣候,一般具冬暖、夏熱、濕潤多雨的特徵。
年降水量1000毫米,瀘定、石棉右岸地區1200-1500毫米,下游部分地區可到1400-1900毫米。暴雨多集中於中、下游地區的5-9月,7、8兩月尤為突出。
『叄』 巧渡金沙江簡介
金沙江位於長江的上游。它穿行在川滇邊界的深山狹谷間,江面寬闊,水急浪大。如果紅軍過不去江,就有被敵人壓進深山狹谷,遭致全軍覆滅的危險。當紅軍大隊人馬向金沙江挺進時,蔣介石如夢初醒恍然大悟,認定紅軍的目的既不在貴陽,也不在昆明,而是「必渡金沙江無疑」。1935年4月28日,他下達命令,控制渡口,毀船封江。就在紅軍進抵金沙江前夕,江邊的敵人已將所有船隻掠到北岸了。
1935年5月3日,軍委幹部團的同志們接受了搶奪皎平渡的任務。他們二話未說,翻山越嶺日夜兼程180里,當天夜晚就來到了金沙江邊。在渡口,他們幸運地找到了一條船。原來這條船是送探子來南岸探查情況的,探子不知跑到哪裡去了。後來,他們又在當地農民的協助下,從水裡撈出了一條破船,用布把漏洞塞上。
然後,他們乘坐這兩條船悄悄地渡到北岸。敵人的哨兵以為探子回來了,沒有在意。他們來了個突然襲擊,一舉消滅了一連正規軍和一個保安隊,控制了皎平渡兩岸渡口。後來,他們又找到了五條船,動員了36名艄公。
與此同時,紅一軍團趕到了龍街渡口,紅三軍團趕到了洪門渡,但這兩個渡口都沒有船隻,加上江寬水急無法架橋。軍委命令他們迅速轉到皎平渡過江。
從5月3日至9日,在7天7夜的時間里,紅軍主力就靠這7隻小船從容地過了江。擔任後衛的9軍團在南渡烏江以後奉軍委命令一直在黔西繞圈子,時東時西,忽南忽北,牽制了敵人部分兵力。5月6日,他們到了雲南東川與巧家縣之間,並於5月9日在樹節渡順利地渡過了金沙江。兩天以後,敵人的追兵才趕到南岸。可是紅軍已經毀船封江,遠走高飛,無影無蹤了。
當紅軍大隊人馬向金沙江挺進時,蔣介石如夢初醒恍然大悟,下達命令,控制渡口,毀船封江。1935年5月3日,軍委幹部團奪下皎平渡,在7天7夜的時間里,紅軍主力就靠7隻小船從容地過了江。擔任後衛的9軍團在南渡烏江以後奉軍委命令一直在黔西牽制敵人兵力,並於5月9日在樹節渡順利渡過金沙江。
『肆』 金沙江起源於那條山脈
唐古拉山
金沙江,是中國長江的上游。因江中沙土呈黃色得名。又名繩水、淹水、瀘水。川藏界河。金沙江的發源地(即長江的發源地)20世紀70年代定於青海省唐古拉山主峰各拉丹冬雪山,正源沱沱河。2008年調查建議當曲的上源且曲為正源,發源於唐古拉山脈東段北支5054米的無名山地東北處,行政隸屬玉樹州雜多縣結多鄉。
當曲與源於格爾木市的唐古拉山鎮的沱沱河匯合後,稱通天河。長江幹流流經治多縣、曲麻萊縣、稱多縣,玉樹縣,於玉樹州直門達(稱多縣歇武鎮直門達村,巴塘河匯入口)以下,始稱金沙江[1]。
『伍』 黃河和長江名字的由來知道嗎
黃河發源於青海省青藏高原的巴顏喀拉山脈北麓約古宗列盆地的瑪曲,呈「幾」字形。自西向東分別流經青海、四川、甘肅、寧夏、內蒙古、陝西、山西、河南及山東9個省(自治區),最後流入渤海。
黃河中上游以山地為主,中下游以平原、丘陵為主。由於河流中段流經中國黃土高原地區,因此夾帶了大量的泥沙,所以它也被稱為世界上含沙量最多的河流。但是在中國歷史上,黃河下游的改道給人類文明帶來了巨大的影響。是中華文明最主要的發源地,中國人稱其為「母親河」。每年都會生產差不多十六億噸泥沙,其中有十二億噸流入大海,剩下四億噸長年留在黃河下游,形成沖積平原,有利於種植。
黃河名字源於一個故事:
據說,在很早很早以前,在黃河上游,有個黃家莊,一個叫「黃河」的姑娘被惡霸逼死了。她的親人聽說她是投河自盡的,便駕船沿河而下,尋找的她的屍體,一路走一路呼喚她的名字。「黃河」之名由此而來。
這只是一個民間傳說。事實上,在兩千多年以前,黃河只是叫「河」,沒有「黃」字。《詩經》中許多篇章都提到過。那時的黃河水還比較清亮。黃河上游及晉陝一代森林植被還比較多。在西安有「八水繞京城」一說,可見那時黃土高原上還草水豐茂。只是由於近千年來氣候變遷,以及戰爭、大興土木、濫砍森林,才導致環境惡化。黃土高原泥沙大量流失,注入黃河,黃河才變成今天這個渾濁黃湯般模樣,於是兩岸百姓逐漸稱呼其為「黃河」。
古人言,「黃河清,天下寧」,希望有一天經過不懈的治理,黃河再去掉那個「黃」字。
長江:
長江古名江,又稱大江,六朝以後,通稱「長江」。近代不少國家把整條長江稱為揚子江。長江各段名稱和別名總計不下30種。一般常用的分段名稱有:
從江源至當曲口(藏語「曲」即「河」),長358公里,稱沱沱河,為長江正源;
當曲口至青海省玉樹縣巴塘河口,長813公里,稱通天河;
巴塘河口至四川省宜賓市岷江口,長2308公里,稱金沙江;
岷江口至長江入海口,長2884公里(荊江裁彎取直後,縮短航程80公里,為2800餘公里),通稱長江。
其中,宜賓至湖北省宜昌市,因長江大部分流經四川省境內,俗稱川江,長1030公里。
湖北省枝城至湖南省岳陽市城陵磯,因長江流經古荊州地區,俗稱荊江;
江蘇省揚州、鎮江附近及以下江段,因古有揚子津渡口,得名揚子江。
除以上常用名稱外,尚有:沱沱河上游的江源河段,藏族稱為「那欽曲」;沱沱河,藏族稱「瑪曲」(意為「紅河」),蒙古族則稱「托克托乃烏蘭木倫」(意為「滔滔的紅水河」),沱沱河一名即由蒙語而得,也有譯為「托托河」或「滔滔河」的。通天河,藏族稱「直曲」,或譯「活曲」、「州曲」,意為「犁牛河」。楚瑪爾河口以上的通天河段,過去曾稱「木魯烏蘇」(蒙語)。金沙江,古稱「繩水」、「麗水」,藏族稱「布壘河」或「布列楚河」。長江在四川省江津附近彎曲呈幾字形,又稱「幾江」。四川省奉節縣白帝城至湖北省宜昌市南津關的三峽河段,俗稱「峽江」。江西省九江市,古稱潯陽,附近江段又稱「潯陽江」。江蘇省鎮江市,古稱京口,附近江段又名「京江」,長江下游江段在明、清時期還曾名為「洋子江」。
『陸』 為什麼長江上游叫金沙江
長江有很多支流,就好像一棵樹有很多枝幹,每一條支流都會另外取一個名字,比如金沙江就是長江的其中一條支流。
『柒』 長江名字由來
長江:
長江古名江,又稱大江,六朝以後,通稱「長江」。近代不少國家把整條長江稱為揚子江。長江各段名稱和別名總計不下30種。一般常用的分段名稱有:
從江源至當曲口(藏語「曲」即「河」),長358公里,稱沱沱河,為長江正源;
當曲口至青海省玉樹縣巴塘河口,長813公里,稱通天河;
巴塘河口至四川省宜賓市岷江口,長2308公里,稱金沙江;
岷江口至長江入海口,長2884公里(荊江裁彎取直後,縮短航程80公里,為2800餘公里),通稱長江。
其中,宜賓至湖北省宜昌市,因長江大部分流經四川省境內,俗稱川江,長1030公里。
湖北省枝城至湖南省岳陽市城陵磯,因長江流經古荊州地區,俗稱荊江;
江蘇省揚州、鎮江附近及以下江段,因古有揚子津渡口,得名揚子江。
除以上常用名稱外,尚有:沱沱河上游的江源河段,藏族稱為「那欽曲」;沱沱河,藏族稱「瑪曲」(意為「紅河」),蒙古族則稱「托克托乃烏蘭木倫」(意為「滔滔的紅水河」),沱沱河一名即由蒙語而得,也有譯為「托托河」或「滔滔河」的。通天河,藏族稱「直曲」,或譯「活曲」、「州曲」,意為「犁牛河」。楚瑪爾河口以上的通天河段,過去曾稱「木魯烏蘇」(蒙語)。金沙江,古稱「繩水」、「麗水」,藏族稱「布壘河」或「布列楚河」。長江在四川省江津附近彎曲呈幾字形,又稱「幾江」。四川省奉節縣白帝城至湖北省宜昌市南津關的三峽河段,俗稱「峽江」。江西省九江市,古稱潯陽,附近江段又稱「潯陽江」。江蘇省鎮江市,古稱京口,附近江段又名「京江」,長江下游江段在明、清時期還曾名為「洋子江」。
『捌』 關於金沙江的故事10000
金沙江的傳說: 遠古造山運動時期,珠穆朗瑪崛起成了全球萬山之王,王城就在神州西邊的地方。王妃唐古拉山有三個女兒,金沙江已是待嫁的公主,下有兩個妹妹,一個叫瀾滄江,一個叫怒江,尚未許字。三姐妹聽說巴顏喀拉山王妃家公主黃河已出嫁中原,很想去看望,到中原看看世界,又怕父王和王妃不許。他們仨從未出過庄園也不知遠近,偷偷商量乘夜出去早晨回來。一路上跌跌絆絆歡聲不斷,天明來到滇西。呀!從小住在瓊樓玉宇,生長在雪域高原的姑娘沒見過這般花花世界。風和日麗,鳥語花香。一時興高烈彩,情不自禁,忘了自己。畢竟金沙要大一些,她察覺太陽在左邊升起,大吃一驚,忙不擇路,這是在南下,不是去中原。中原是在太陽升起的方向,這才回過神來准備招呼兩個妹妹回走,可是人影都不見。她倆太興奮了,一直都在蹦蹦跳跳歡叫著往前奔跑。金沙一直追到石鼓,沒追上。她想反正她們玩夠了會回去的。
於是回頭北上。沒多久來到玉龍雪山和哈巴雪山鎮守的王城邊關。倆番將熱情地接待公主。金沙公主向守將說明要過關,哈巴雪山說:「公主啊,沒有王命,私自放關,守土重任,王法尊嚴,要砍頭問罪的咧。」金沙也沒說什麼,高高興興地留下來了。哈巴與玉龍日夜輪流值勤守責,不在班時就陪金沙唱歌跳舞講故事,講的多是麗江和大理那邊的事,姑娘聽得入迷。姑娘說父王已把她選配給了江南,她說我想江南該是多美!說完金沙江姑娘完全沉迷在遐想中,玉龍很同情,哈巴沉默著,許久,許久,誰再也沒有心興說話了。玉龍交班去睡覺,金沙想著自己的心事,哈巴仍然默默地蹲在那裡。夕陽靜靜地收起了晚霞,滿天的繁星拉開了仲夏的夜幕,夜已深了。哈巴說:「姑娘,你走吧!趁這美麗的夜色。」,「去到江南帶上我的問候。」金沙大吃一驚,睜大雙眼回頭望著哈巴,這不是在做夢吧!「姑娘,沒事!你是大王最珍愛的女兒,大王已把你許配江南,不會罪罰老臣。」「快走吧!」金沙告別哈巴。興高采烈、大聲歌唱,沖出百里長峽。金沙不知邊關重命,罪責必究。喧囂的聲音驚起了玉龍。玉龍知道這是怎麼回事了。他慌忙趕到,哈巴老將已自刎在江邊。玉龍痛哭失聲,割下了哈巴的頭,反身慟哭,極度悲傷。從此,一直守在哈巴兄弟的身邊。哈巴滾落到江中的頭。就是後來猛虎下山借力過江的虎跳石。
故事說到這里,後來珠穆朗瑪和唐古拉王妃聽說了虎跳峽的故事非常悲傷,立即派人帶著嫁妝趕去四川,在宜賓和江南操辦了婚事,此後的金沙江就叫長江。
山和谷稱兄妹的時候,玉龍雪山和哈巴雪山是一對孿生兄弟,他們看見了美麗的金沙江姑娘,喚醒了兄弟倆沉睡的心靈,對姑娘勃生愛慕的情愫,兄弟倆輪番著幾次去求婚。可是金沙江姑娘抬著高傲的頭顱,冷冷地看了一眼玉龍和哈巴兄弟,拒絕了他們的求婚。原來金沙江姑娘心裡早就有了戀人,她是傾心於東海龍王,發誓要嫁給東海龍王,而她對玉龍和哈巴兄弟關閉了愛情的心靈門窗。這使玉龍和哈巴兄弟惱羞成怒,他倆商量著把金沙姑娘阻攔在大山裡,使她困在大山裡,磨滅了對東海龍王的情思,屈服於他們兄弟的求婚。
『玖』 麗江有江么麗江的名字是如何的由來。
有客人在留學生會館預定房間或者是在客棧和我聊天時時候,問到「麗江」是地名如何得來的?因為,這個在遊客心目中神秘而浪漫的地方,首先是這個令人遐思,充滿無窮想像力的地名–「麗江」。
的確,在遊客的心裡,按照中國人地名的取法,既然叫「麗江」,那一定是在一條江的邊上,而且這條江就應該叫「麗江」最好。然而,到了麗江,才發現,這個叫「麗江」的地方,除了古城和古城裡小小的溪流以外,還真看不到能稱為「江」的河流。所以就納悶了,「麗江」,這個地名究竟是如何得來的?
「麗江」一名的來源,主要有兩說:一為因金沙江「源出吐蕃界犁牛石下,名犁水,訛『犁』為『麗』」,故名麗江;二為金沙江因出產沙金,以「金生麗水」,故「古名麗水」,得名麗江。
原來,金沙江作為長江的支流,最早因發源於青藏高原犁牛山下,古代被稱為「犁水」,後因「犁」與「麗」古音相近,所以在古代,金沙江又稱「麗水」。地因江而得名,故曰「麗江」。一說為:……「麗水」,不是大金沙江(伊洛瓦底江),也不是隋唐才得名的浙江省麗水縣,而是雲南省之金沙江「一名麗水者是也」;《元一統志》說:「金沙江,古麗水也,今亦名麗江……源出吐蕃共隴川犁牛石下,亦謂之犁牛河」。《麗江府志》也說:「元時始改麗江,其曰麗江者,則以產沙金得名金江,即古若水,一名麗水者是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