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名字百科 > 大理名字的由來

大理名字的由來

發布時間:2021-04-11 00:11:19

㈠ 雲南大理『蝴蝶泉』名字的來歷

關於蝴蝶泉的由來,傳說在蒼山雲弄峰下有一對男女青年,男的叫霞郎,女的叫霽姑,他倆深深相愛,常在泉邊約會對歌。因霽姑的美貌被霸主虞王看中,就來搶親納妾。霞郎用計救出霽姑,虞王緊追不舍,他倆走投無路,雙雙跳人泉中,殉情而死,最後化為一雙蝴蝶,在泉上翩翩起舞,此後人們就把無底潭叫作蝴蝶泉。這奇景,引來了無數瑰麗的詩篇,明代楊慎(蝴蝶戲珍珠花)一詩寫道:「漆園仙夢到綃官,栩栩輕煙裊裊風。九曲金針穿不得,瑤華光碎月明中。」清代詩人沙深,在(上關蝴蝶泉)詩中贊道:「迷離蝶樹千蝴蝶,銜尾如纓拂翠恬。不到蝶泉誰肯信,幢影幡蓋蝶庄嚴。」

1962年,郭沫若來游,聽當地同志介紹阿霽阿霞的愛情傳說,即興寫下了長達76行的(蝴蝶泉》

㈡ 洱海名稱的由來是什麼

據說因形狀像一個耳朵而取名為「洱海」。

古代文獻中曾被稱為:洱河、葉榆河、葉榆澤、彌河、「昆彌川」、昆明池等名,由西洱河塌陷形成,高原湖泊,外形如同耳朵,故名洱海。雖面積沒有滇池大,但由於水位深,蓄水量卻比滇池大。蒼山洱海,山水相依。

洱海水質優良,水產資源豐富,同時也是一個有著迤邐風光的風景區。洱海,雖然稱之為海,但其實是一個湖泊,據說是因為白族人民沒有見過海,為表示對海的嚮往,所以稱之為洱海。

(2)大理名字的由來擴展閱讀:

洱海的小故事

傳說在古時候,帝王的女兒剛剛嫁人,丈夫就出征打仗了,一去十幾年未歸,聽回來的人都說他已經死了,這位剛出嫁的公主就開始日夜哭泣,最終是以淚流成河洱海出現,此時公主也已經快壽命殆盡的時候,恰逢這時她的丈夫剛好歸來,可是相聚之時又是永別之時。

公主的丈夫痛不欲生,大聲對天發誓說自己要化山守海,二人生生世世以山水為伴,由此便有了洱海和蒼山,蒼山洱海相守至今,每當漁民打漁看到蒼山上方兩股雲來回纏繞時便要趕緊收網回家。

因為這是公主和丈夫相聚之時,他們都會因為短暫的相聚而欣喜哭泣,而此時洱海變會掀起狂潮,風氣雲涌,非常害怕,每當這個時候洱海周邊的人都會閉門不出,直到結束。

㈢ 大同 大連 大理 城市名字來歷

大同 :

遼·宋·金
遼承唐制,即道--州(府)--縣三級。康熙十三年(1044年)改雲州為西京,設西京道,大同府,為遼之陪都,大同城名始稱於此,統二州七縣:弘州(河北陽原縣)、德州(內蒙豐鎮西北岱海邊),大同縣、雲中具、天成縣(今天鎮)、長青縣(今陽高縣東南)、奉義縣(今大同市東北)、懷仁縣(今懷仁東,大同南30公里)、懷安縣(今河北懷安鎮東南)西京大同廣袤20里,建有西京同文殿,設留守衙。北門東為大同府衙,西為大同驛。重熙十七年(1048年)分雲中置大同縣。(隋開皇年間為防禦突厥進攻,在大同川即今內蒙烏拉特前旗北建大同城。唐末沙陀人內徙,大同遂僑置於此)自此大同之名沿用不改。

大連市得名於大連灣;也是不容置疑的。大連市最早興建大連灣鎮一帶,後來才逐漸移築於東、西青泥窪漁村。
一八九八年,沙俄強行租借旅大。次年七月三十一日,沙皇政府把清泥窪一帶命名為「達里泥」(意距離彼得堡「遙遠的」地方)。「達里尼」,正是利用「大連」的諧音與俄語的,「遙遠的」一詞相符。日俄戰爭後日本遼東守備軍司令命令廢除「達里尼」,自一九零五年二月十一起改稱「大連市」。

大理:
公元897年至公元902年,權臣鄭買嗣在廣大人民反對南詔統治者的大勢下,先後殺了南詔王隆舜及其子舜化貞,奪得了政權,改國號「大長和」。在大長和國建立後36年,權臣東川節度使楊干貞殺了鄭隆旦(大長和國三世國王),滅了大長和國,擁立清平官趙善政為國王,國號「大天興」。過了10個月,楊干貞又廢趙善政而自立為王,國號「大義寧』」。在南詔滅亡後短短的30多年間,這里像走馬燈一樣先後發生了三個短命政權的交相更替。由於彼此間的混戰及實行苛政重賦,引起了奴隸、自由民及各部落百姓的紛紛起義。這時,南詔派往通海的節度使段思平(白族,大理喜洲閣洞垮村人,為南詔開國功臣段儉魏之後)把持地方勢力,以「減爾稅糧豐,寬爾諾役三載」的諾言,與滇東「三十七部」的貴族反抗武裝在石城(今曲靖)會盟,於公元937年率軍到達洱海,攻破龍尾城(今下關),打垮了楊干貞,佔領了羊直咋城(今大理縣城地區),滅了「大義寧國」,建立了號稱「大理國」的新政權。據史書記載,段思平建立政權之後,「更易制度,損除苛令」,可見他改國號日「大理」,就是要大大調理各方面的關系,以適應生產力的發展。「理」與「治」同義,「大理」即是「大治」的意見。
從此,「大理」一詞便被沿襲成為以洱海為中心的白族地區的專有地名。

㈣ 大理為何名為大理麗江為何名為麗江

「大理」一①詞來源於南詔國第十一①世王世隆的國號「大禮國」`.「禮」 與「理」諧音,為「大治大理,以禮治國」的意思`.「大理」一①詞最早 見於後晉天福二②年段思平建立的「大理國」,「大理」開始以國號的形 式泛起`.「理」與「治」同義,「大理」乃是「大治」的意思`.此後, 「大理」一①詞便被沿襲成為洱海為中央的白族地區的專有地名`

「麗江」一名,始於元朝至元十三年(1276年)設置行政區麗江路。《元史·地理志》說:「路因江名。」就是說,「麗江」地名的由來最早起源於金沙江的別稱「麗水」。

㈤ 大理三塔的得名來由是

大理三塔(崇聖寺三塔)

大理三塔,位於大理城北約一公里處。雪巒萬仞、鏤銀灑翠的點蒼山峙其後,波濤萬頃、橫練蓄黛的洱海嵌於前。三塔鼎峙,撐天拄地;玉柱標空,雄渾壯麗,為蒼洱間的勝景之一。

「勝地標三塔,浮圖秘鬼工。」三塔的主塔名叫千尋塔,高69.13米,為方形16層密檐式塔,與西安大小雁塔同是唐代的典型建築。塔下仰望,只見塔矗雲端,雲移塔駐,似有傾倒之勢。塔的基座呈方形,分二層,下層邊長為33.5米,四周有石欄,欄的四角柱頭雕有石獅;上層邊長21米,其東面正中有石照壁,上有黔國公沐英後裔沐世階題的「永鎮山川」四個大字,莊重雄奇,頗有氣魄。照壁後有省人民政府立的《重修三塔記》。

塔身的第一層,高13.45米,是整個塔身中最高的一級。東塔門距基座平面2米,西塔門則在近6米處。塔牆厚達3.3米。第2至15層結構基本相同,大小相近。第16層為塔頂。以第二層為例,高約2米,寬約10米,上部砌出疊澀檐,凡17層磚,每層挑出0.05~0.07米不等,檐的四角上翹。塔身東西兩面正中各有佛龕,內放佛像一尊,龕兩側另有亭閣式小龕各一,蓮花座,廡殿式頂,中嵌梵文刻經一片。南北兩面,中間有一券形窗洞,直通塔心。第三層則南北為佛龕,東西為窗洞。以上各層依次交替。塔身愈往上愈收縮。

塔頂高8米,約為塔身的七分之一。挺拔高聳的塔剎,使人有超出塵寰、劃破雲天的感受。頂端是銅鑄的葫蘆形寶瓶,瓶下為八角形寶蓋,四角展翅,安有擊風鋒;其下為鋼骨銅皮的相輪;最下為覆缽,外加蓮花座托。塔頂四角,原有金鵬鳥,相傳「龍性敬塔而畏鵬,大理舊為龍澤,故以此鎮之」。現金鵬已無存,復修前僅殘存金鵬鳥足。千尋塔中空,置有簡易木梯,可達塔頂。千尋塔西,等距約70米遠的地方,有南北兩座小塔,是八角形10級密檐磚塔,各高42.19米,塔身有佛像、蓮花、花瓶等浮雕層層各異。一至八層為空心直壁,內撐十字架。基座亦為八角形。兩小塔間相距97米,三座塔形成鼎足之勢,布局統一,造型和諧,渾然一體。

三塔旁,原有規模宏大的崇聖寺。據《南詔野史》(胡本、王本)、《自古通記》等史籍記載,寺基方7里,聖僧李成眉賢者建三塔,屋890,佛11400,銅40590斤,建於南詔第十主豐佑,保和十年至天啟元年(公元834至840年),費工70800餘,耗金銀布帛綾羅錦緞值金43514斤。

崇聖寺及三塔建成後,寺院保存較好。元武宗時曾「降聖旨」封釋覺性為住持僧,保護寺產,免徵糧稅。元代亦曾加以維修,使得「殿廡煥然復興,三塔峙立,金碧交輝,巨麗與山坪(相等)」。明代,李元陽重修,亦有「三閣、七樓、九殿、百廈」。當時寺中有五寶:三塔、巨鍾、雨銅觀音、證道歌碑和佛都匾。至徐霞客到大理時,仍見崇聖寺前「三塔鼎立,……塔四旁皆高松參天。其西由山門而入,有鍾樓與三塔相對,勢極雄壯」,樓後為正殿,正殿後為「雨珠觀音殿,乃立像,鑄銅而成者,高三丈」(《徐霞客游記《滇游日記八》)。據說,寺中的鴻鍾,為「建極十二年」(公元871年)造,「徑可丈余,而厚及尺」,「其聲聞可八十里」。「萬古雲霄三塔影,諸天風雨一樓鍾」,歷來為人所樂道。雨銅觀音,庄嚴靜美,細腰跣足,造型精美,為南詔遺物。然世事滄桑,巨鍾已毀於清,雨銅觀音毀於十年動亂,證道歌碑與佛都匾連同寺院一起,今已無存。

㈥ 雲南省的名字由來

西漢元封二年(前109年),武帝開西地南夷,置縣24,雲南為其一。

取縣名為「雲南」有三種說法,一是「彩雲南現」說,建縣時,縣治駐地現雲南驛村北面的龍興和山出現五彩雲霞,縣城在彩雲之南稱「雲南」;二是「雲山之南」說,雲山即(現賓川雞足山,常凝雲氣高數丈,縣城在雲山之南稱雲南;三是「武帝追夢」說,相傳漢武帝夜夢彩雲,遣使追夢,在今祥雲縣境追到彩雲,因置雲南縣 。

唐朝,南詔王閣羅鳳遺使到長安拜唐王,王問:君在何方?使遙指南曰:南邊雲下。於是在朝廷心目中「雲南」便為祖國西南邊疆地域的代稱,開元十六年(728年)唐王便封閣羅鳳為「雲南王」。

元至元十一年(1274年)設雲南等處行中書省,「雲南」正式作為滇域的名稱確定下來,雲南縣的地域上曾設過雲南郡、雲南賧、雲南州,「雲南」兩字一直沿用。

明至清代為區雲南縣與省名的使用混暇,常將雲南縣稱為「小雲南」。民國七年(1918年),為免省縣同名,將「雲南縣」改名「祥雲縣」。

(6)大理名字的由來擴展閱讀:

雲南著名景點

1、昆明市石林風景區

昆明市石林風景區,又稱為雲南石林,位於昆明石林彝族自治縣境內,距離雲南省會昆明78公里。范圍達350平方公里。昆明市石林風景區開發為游覽區的主要是:石林風景區、黑松岩(乃古石林)風景區、飛龍瀑(大疊水)風景區、長湖風景區。

2、麗江古城

麗江古城位於雲南省麗江市古城區,又名大研鎮,坐落在麗江壩中部,始建於宋末元初(公元13世紀後期),地處雲貴高原,面積為7.279平方公里。

3、崇聖寺三塔

崇聖寺三塔位於大理古城西北部1.5公里處,西對蒼山應樂峰,東對洱海,距山腳約為1500米。南336米處有桃溪向東流過。北76米處有梅溪,東靠滇藏公路。

4、三江並流

三江並流是指金沙江、瀾滄江和怒江這三條發源於青藏高原的大江在雲南省境內自北向南並行奔流170多公里, 穿越擔當力卡山、高黎貢山、怒山和雲嶺等崇山峻嶺之間。三江並流的上部在西藏東南部,下部分在雲南省。

㈦ 大理寺的名稱由來

寺的名稱與古代官名有關.
明清時以禮、戶、吏、兵、刑、工六部尚書及都察院都御史、大理寺卿、通政司使為九卿,所居稱「寺」。秦時,凡宦官任外廷職務的,官合通稱為寺。如大理寺、大常寺、鴻臚寺等。後來,官府都引申為「官寺」。
東漢明帝時,天竺國僧攝摩騰、竺法蘭,用白馬馱經東來,止於洛陽鴻臚寺。以後,在雍關以西專築藏經之舍,命名「白馬寺」。由此,「寺」便成為僧人藏經、講佛的場所。北魏太武帝始光元年(公元424年),以「伽藍」為僧寺名,隋煬帝大業中改稱道場,唐朝又復改稱寺,一直至今。
我國的寺與廟有本質的區別,寺是外來宗教的宣講所,供奉的是佛,這些佛是超然世外的。人們在寺中的祈求,尋求的是精神上的安慰。而廟奉供的多是歷史上的名人,如關帝廟、忠武廟、孔廟;有些則是百姓世俗的宗教場所,如主生死祈福的東岳廟等。

㈧ 白族名稱的由來

白族是個古老的民族,與古代的羌人有淵源關系。早在公元1世紀(漢代)以前就分布在洱海一帶。公元2世紀,漢武帝就在這里設置了郡縣,公元3--4世紀,由於戰亂,不少漢族人曾避難來到白族地區,部份與其融合;公元715年由雲南東部遷到洱海地區的大量各族人民融合於白族。14世紀前後有不少屯軍的漢族人在此地,後來也與當地白族人融合。後來部份彝族、阿昌族人先後也有融合到白族中去的。自稱「白子」、「白尼」,「子」、「尼」都是「人」的意思。漢意為「白人」。舊稱「民家」,他稱「那馬」、「勒墨」。據說因為他們崇尚白色,故稱「白」。 要居於雲南大理白族自治州,麗江、碧江、保山、南華、元江、昆明、安帶等地,貴州、四川涼山州及湖南省桑植縣等地亦有分布。

㈨ 大理為什麼又稱下關啊!

因為下關是大理州、市政府所在地。

下關鎮隸屬於雲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大理市,是大理州、市政府所在地,是雲南滇西地區的政治、經濟、交通中心。其前身為雲南省下關市,建市於上世紀50年代,是雲南最早建市的四個地區之一,後80年代下關市與大理縣,鳳儀縣合並成立大理市,下關成為大理市的下屬鎮。

下關鎮是滇西物資集散和交通樞紐的重鎮。本鎮西依蒼山,東有洱海,年降水量695.3㎜、年均氣溫15.1℃,晝夜溫差小,環境污染少,山林、水、風、地熱礦等自然資源豐富。下關國土面積168.71平方公里,城市建成區面積為48平方千米,常住人口約35萬人。

大理歷史悠久,是雲南最早文化發祥地之一。據文獻記載,4世紀白族祖先就在這里繁衍生息,散布了許多氏族部落,史書中稱為「昆明之屬」,他們創造了燦爛的新石器文化。前221年, 秦朝開始經營西南,在西南地區建立行政機構,自此開始中央王朝對大理的統治。

(9)大理名字的由來擴展閱讀:

下關鎮的人文地理

下關鎮不但是滇西的現代化重鎮,又是一個有著豐富歷史文化遺跡的城鎮。其前身龍尾關古城始建於唐朝,其地處進入南詔國都的咽喉地帶,曾是南詔與唐朝抗爭的古戰場,「天寶之戰」即發生在此。

下關鎮擁有3個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太和城遺址、《南詔徳化碑》、佛圖寺塔;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個:大唐天寶戰士冢;州、市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4個:將軍洞、龍尾城遺址、大展屯東汗墓遺址、大理州人民政府辦公樓。鎮內有21個少數民族,主要以白族為主,民俗豐富多彩。

㈩ 大理的來歷誰知道,告訴我!

大理」這個名稱從何而來? 在後晉天福元年 (公元936年),即大理國建立以前,「大理」一詞還沒有見諸於有關洱海區域的史籍。司馬遷的《史記》稱洱海附近一帶為「葉榆」,當時洱海也叫葉榆澤 (又稱 「葉榆水」)。漢元封二年 (公元前109年),漢武帝在這里設置了雲南 (今祥雲)、葉榆 (今大理、洱源)、邪龍 (今巍山)、比蘇(今雲龍)4縣,隸屬益州郡;東漢、蜀漢、晉、南朝,先後歸人永昌、雲南和東西河陽等郡屬。唐開元廿五年(公元737年),蒙舍詔 (在今巍山)的皮邏閣在唐朝的支持下統一了六詔,建立了南詔地方割據王朝,於公元739年遷都大和城 ( 又叫太和城,在今大理太和村西)。到了閣邏鳳的孫子異牟尋又遷都羊苴咩城 (即今大理城)。在南詔統治時期,在這個區城一直無 「大理」之稱。 南詔是封建軍事奴隸制性質的政權。隨著生產力的發展,奴隸制度行將被新興的封建領主制所取代。反映在南詔統治集團內部便出現了貴族豪強趁南詔政權衰微之機,內則清平官 (即宰相)專政,外則節度使 (即都督)擅權的混亂局面。在清平官和節度使中,大多數是代表新興封建領主勢力的先進漢族和 「白蠻」大姓豪族,其中以鄭、趙、楊、段的勢力最大。這種狀況,造成了新舊勢力之間互相爭奪政權的局面。公元897年至公元920年,權臣鄭買嗣在廣大人民反對南詔統治者的大勢下,先後殺了南詔王隆舜及其子舜化貞,奪得了政權,改國號「大長和」。在大長和國建立後26年,權臣東川節度使楊干貞殺了鄭隆 (音旦,大長和國三世國王),滅了大長和國,擁立清平官趙善政為國王,國號「大天興」。過了10個月,楊干貞又廢趙善政而自立為王,國號「大義寧」。在南詔滅亡後短短的30多年間,這里像走馬燈一樣先後發生了三個短命政權的交相更替。由於彼此間的混戰及實行苛政重賦,引起了奴隸、自由民及各部落百姓的紛紛起義。這時,南詔派往通海的節度使段思平 (白族,大理喜洲閣洞謗村人,為南詔開國功臣段儉魏之後)把持地方勢力,以「減爾稅糧半,寬爾搖役三載」的諾言,與滇東 「三十七部」的貴族反抗武裝在石城 (今曲靖)會盟,於公元937年率軍到達洱海,攻破龍尾城 (今下關),打垮了楊干貞,佔領了羊苴咩城 (今大理縣城地區),滅了「大義寧國」,建立了號稱 「大理國」的新政權。據史書記載,段思平建立政權之後, 「更易制度,損除苛令」,可見他改國號「大理」,就是要大大調理各方面的關系,以適應生產力的發展。「理」與「治」同義,「大理」即是 「大治」的意見。 從此,「大理」一詞便被沿襲成為以洱海為中心的白族地區的專有地名。 蒙古憲宗三年 (公元1253年),忽必烈 「革囊渡江」征雲南,滅大理國,後建雲南行省,國王段氏被任為大理世襲總管。蒙古至元七年 (公元1270年)置大理路,轄境包括現今大理、洱源、巍山、祥雲、永平,以及姚安、大姚、保山、騰沖等地,治所在羊苴咩城。明洪武十五年 (公元1382年),將大理路改為大理府 (雲南內地共設有20個府),轄境相當於現在的大理、祥雲、賓川、洱源、雲龍等縣。這當中,作為洱海周圍的大理縣也數易其名,元朝至元二十六年 (公元1289年)置太和縣,1913年改名大理縣,羊苴咩城也就改稱大理城。 由此可見,「大理」一詞作為專有地名,是段恩平建大理國後才出現的。 胡蔚本《南詔野史》記載:「德宗甲子興元元年,牟尋遷居史城,改號大理國」。但此書成書較晚,史料多不確切。又(元史,地理志)記載:「至異牟尋又遷於再郡史城,又徒居苴咩城,即今府治,改號大禮國。」於是,有一種說法認為大理的得名可能與此有關。 有一種說法認為,「大理國」的「大」字是限制詞,和「大長和國」、「大滅興國」、「大義寧國」的「大」字同義。

閱讀全文

與大理名字的由來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岩名字寓意 瀏覽:278
製作名字的軟體叫什麼 瀏覽:460
好聽的游戲情侶名字大全 瀏覽:856
姓名帶薇的女孩名字 瀏覽:861
冬櫻開頭名字 瀏覽:168
晞彤這個名字寓意 瀏覽:446
貓咪名字大全phpwind 瀏覽:958
李性四個字的名字 瀏覽:956
lol好聽的名字 瀏覽:909
善字開頭的名字 瀏覽:295
張翊澤名字打分 瀏覽:389
帶瑾的女孩高雅名字 瀏覽:886
2016女孩名字大全及寓意 瀏覽:170
三個字酒店名字 瀏覽:658
1999年12月18男孩名字 瀏覽:807
自己名字的含義作文 瀏覽:267
貸款公司小組名字大全 瀏覽:13
古代宮賦名字 瀏覽:934
四個人的微信群名字 瀏覽:300
怎麼看名字五行缺啥 瀏覽:7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