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鮰魚和清江魚的區別是什麼
1、分布地區不同
鮰魚:鮰魚學名長吻鮠,俗稱"江團"、"白吉"、"肥頭魚"、"鮠魚"。在分類學上隸屬鯰形目、鱨科、鮠屬。長吻鮠是我國名貴的淡水魚類,分布於長江水系,向北可達黃河,向南可至閩江水系。
清江魚:清江魚是指產於湖北清江庫區的魚,被譽為「千湖之省」湖北的水產一絕。
2、特徵不同
鮰魚:長吻鮠魚體態粗長,腹部膨隆,尾呈側扁,鮰魚個體輕重不等,一般為1500~2500克,少數個體可達10公斤。
3、品牌效應不同
鮰魚:湖北省石首市所產的「筆架魚肚」素享盛名。它膠層厚,味純正,色半透明,製作工藝獨特,干製品的外形和鑲嵌在鰾內的一個美麗的自然圖案,對著光源照看,與屹立在石首市城裡的筆架山酷似,由此得名「筆架魚肚」。
清江魚:先後獲得「中國名牌農產品」、「湖北十大名牌農產品」和第八、九、十屆中國農交會金獎,「清江魚」商標獲「湖北著名商標」稱號,5種主要的清江魚品種通過國家有機產品認證。
長期以來清江魚系列產品除俏銷國內大中城市中高端水產品市場外,還遠銷歐、美、日、韓等十多個國家和地區。
2. 洞庭湖的回頭魚究竟是一種什麼魚
如題 , 洞庭湖「回頭魚」 指向 鮰魚 、江團 學名
鱨科 Bagridae 鮠屬 Leiocassis 魚類
下圖為 長吻鮠 Leiocassis longirostris ,俗稱 鮰魚,肥沱,肥王魚
體長,吻錐形,向前顯著地突出。口下位,呈新月形,唇肥厚,眼小。須4對,細小。無鱗,背鰭及胸鰭的硬刺後緣有鋸齒,脂鰭肥厚,尾鰭深分叉。體色粉紅,背部稍帶灰色,腹部白色,鰭為灰黑色。
3. 鮰魚與回魚的區別
鮰魚與回魚僅是寫法不同,在魚類中沒有區別,是同一種魚。
鮰魚下身略帶粉紅,無鱗,粗長,腹部膨隆,尾呈側扁。
在菜譜中應以當地常用寫法較好。
回魚體長,吻錐形,向前顯著地突出,呈新月形,唇肥厚,眼小。須4對,細小。無鱗,背鰭及胸鰭的硬刺後緣有鋸齒,脂鰭肥厚,尾鰭深分叉。體色粉紅,背部稍帶灰色,腹部白色,鰭為灰黑色。長吻鮠體色灰白,各鰭灰黑,吻錐形,向前突出,眼小,有四對須。屬肉食性底層魚類,喜夜晚捕食。生存溫度0~38℃,最適生長水溫25~28℃,20℃以下攝食減少、生長放慢;耐低氧與家魚相近;性成熟期為3齡,雄魚比雌魚個體大,每年4~6月產卵。
4. 江團俗稱什麼魚
江團才是俗稱,學名長吻鮠(Leiocassis longirostris)屬鯰形目,鱨科,鮠屬,又名鮰魚。不同的地方,鮰魚有不同的叫法,上海稱「鮰老鼠」、四川名「江團」,貴州則喚之為「習魚」。長吻鮠體長,吻錐形,向前顯著地突出。口下位,呈新月形,唇肥厚,眼小。須4對,細小。無鱗,背鰭及胸鰭的硬刺後緣有鋸齒,脂鰭肥厚,尾鰭深分叉。體色粉紅,背部稍帶灰色,腹部白色,鰭為灰黑色。
體長,吻錐形,向前顯著地突出。口下位,呈新月形,唇肥厚,眼小。須4對,細小。無鱗,背鰭及胸鰭的硬刺後緣有鋸齒,脂鰭肥厚,尾鰭深分叉。體色粉紅,背部稍帶灰色,腹部白色,鰭為灰黑色。長吻鮠體色灰白,各鰭灰黑,吻錐形,向前突出,眼小,有四對須。屬肉食性底層魚類,喜夜晚捕食。生存溫度0℃-38℃,最適生長水溫25℃-28℃,20℃以下攝食減少、生長放慢;耐低氧與家魚相近;性成熟期為3齡,雄魚比雌魚個體大,每年4-6月產卵。
長吻鮠在分類上隸屬於鯰形目 ,鮠科 ,鮠屬。外形與珠江流域的名貴品種斑鱯(俗稱魽魚)頗為相似 。身體呈紡錘形 ,頭較小 ,吻尖而長 ,口下位 。體表光滑無鱗 ,體色背部呈灰黑色 ,腹部呈灰白色 ,體側無黑色斑點 ,有脂鰭。生活於水體的底層,性喜群集 ,較溫馴 。池塘養殖起捕率高 ,一網起捕率可達98%以上。對溶氧的要求較高,一旦缺氧浮頭 ,容易造成死亡 。對硫酸銅、硝酸亞汞等葯物比較敏感,不能按常規用葯。生長速度較快 ,當年孵化的魚苗 ,到年底可長到400一500克,第二年年底可長到1500克。在天然水體 ,長吻鮠以小魚小蝦為餌料 ,人工飼養條件下可完全攝食人工飼料。
5. 鯰魚跟鮰魚的區別
世界上魚類很多,我們熟悉的有鯽魚、鯉魚、草魚、鱅魚、魷魚、章魚、鯰魚等,那麼大家知道鮰魚嗎?它也是魚,且和鯰魚長相相似。那麼,鮰魚是什麼魚?和鯰魚怎麼區別?
總結:鮰魚的學名是長吻鮠,是鯰形目、鱨科、鮠屬魚類,屬於兇猛肉食性底層魚類、無鱗魚類、同類魚中體型最大的魚類,它和鯰魚長相相似,以上有六個方法可以區別彼此。
6. 鮰魚名稱是怎麼由來的
江南好,
風景舊曾諳:日出江花紅勝火,
春來江水綠如藍。能不憶江南?
7. 江團魚又叫什麼魚
江團魚,學名叫「長吻鮰(鮠)」,因其吻部較一般魚長,故學名稱為長吻鮠。長吻鮠是中國特有的名貴淡水魚之一。又稱「鮠魚(音:wei yu)」。湖北俗稱「回魚」,川西稱之為「江團」,有人說它與鰣魚、刀魚、江河豚並稱為長江「四鮮」。又稱「肥淪」、「白吉」、「肥頭魚」。
江團魚產於平羌三峽魚窩,學名長吻鮑,肉鼻在前,嘴在頭下,無硬刺。畏光,喜居深岩穴,以水生昆蟲,小雜魚、岩漿為食。
(7)鮰魚名字由來擴展閱讀:
境內江團魚屬全國唯一的粉紅類,白里透紅,比其它江河所產的牛皮江團魚更高一籌。肉質細嫩,味道鮮美,肥而不膩,是席上珍品,有"千里送名魚,皇家席上珍"之說。
蘇軾詩贊江團:"芽姜紫醋灸銀魚,雪碗擎來二尺余,尚有桃花春氣在,此中風味勝純鱸"。
鮰魚高蛋白,低脂肪,富含多種維生素和微量元素,是滋補營養佳品。富含生物小分子膠原蛋白質,是人體補充合成蛋白質的原料,以水溶液的形式貯存於人體組織中,易於吸收,對改善組織營養狀態和加速新陳代謝,抗衰老和美容有療效。
江團魚肉含有葉酸、維生素B2、維生素B12等維生素,有滋補健胃、利水消腫、通乳、清熱解毒、止嗽下氣的功效,對各種水腫、浮腫、腹脹、少尿、黃疸、乳汁不通皆有效。
8. 江團到底是什麼魚啊
江團魚學名長吻鮠,又名鮰魚。不同的地方,鮰魚有不同的叫法,上海稱"鮰老鼠"、四川名"江團",貴州則喚之為"習魚"。
江團高蛋白,低脂肪,富含多種維生素和微量元素,是滋補營養佳品。富含生物小分子膠原蛋白質,是人體補充合成蛋白質的原料,以水溶液的形式貯存於人體組織中,易於吸收,對改善組織營養狀態和加速新陳代謝,抗衰老和美容又療效。
(8)鮰魚名字由來擴展閱讀:
長吻鮠體長,吻錐形,向前顯著地突出。口下位,呈新月形,唇肥厚,眼小。須4對,細小。無鱗,背鰭及胸鰭的硬刺後緣有鋸齒,脂鰭肥厚,尾鰭深分叉。
體色粉紅,背部稍帶灰色,腹部白色,鰭為灰黑色。長吻鮠體色灰白,各鰭灰黑,吻錐形,向前突出,眼小,有四對須。屬肉食性底層魚類,喜夜晚捕食。
生存溫度0~38℃,最適生長水溫25~28℃,20℃以下攝食減少、生長放慢;耐低氧與家魚相近;性成熟期為3齡,雄魚比雌魚個體大,每年4~6月產卵。
9. 為什麼叫回魚
鮰魚叫石首的依據:相傳宋代詩人蘇軾從四川老家眉山出發,自岷江乘船入長江,沿江獵奇作賦,途經石首城區,吃了久負盛名的石首鮰魚,聽了前所未聞的石首民謠:"鮰魚石首有,名字叫石首,白天棲石洞,晚上戲迴流",即興賦詩:"粉紅石首仍無骨,雪白河豚不葯人。寄語天公與河伯,何妨乞與水精鱗"。這首鮰魚宋詩用粉紅石首對比雪白河豚說,粉紅石首比雪白河豚好看、好吃、仍無骨、不葯人。最後點題《戲作鮰魚一絕》。這首鮰魚宋詩就是鮰魚叫石首的文字依據。
長吻鮠(Leiocassis longirostris)屬鯰形目,鱨科,鮠屬,又名鮰魚。不同的地方,鮰魚有不同的叫法,上海稱"鮰老鼠"、四川名"江團",貴州則喚之為"習魚"。長吻鮠體長,吻錐形,向前顯著地突出。口下位,呈新月形,唇肥厚,眼小。須4對,細小。無鱗,背鰭及胸鰭的硬刺後緣有鋸齒,脂鰭肥厚,尾鰭深分叉。體色粉紅,背部稍帶灰色,腹部白色,鰭為灰黑色。
10. 回魚是什麼魚
如題 , 鮰魚 也稱 江團 學名
鱨科 Bagridae 鮠屬 Leiocassis 魚類
下圖為 長吻鮠 Leiocassis longirostris ,俗稱 鮰魚,肥沱,肥王魚
為冷水性山溪棲居的魚類。冬季在山溪深水處越冬。主食動物性餌料,多在夜間攝食。茴魚產卵期較早,約在4月末~5月初。4冬齡魚約240毫米。為名貴的食用魚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