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關於襄樊的由來
2800年的歲月,「南船北馬」的地理位置,眾多的人文景觀——寶剎禪林、古城遺址、三國遺跡以及歷代名人的墓冢、故居……這便是襄樊扔有的全部歷史嗎?2800年的歷史是從樊城建城算起的,那襄陽城的歷史有多長呢?
《神秘的襄陽城》中的很多問題現在並沒有答案,但它可以引起我們的思索。
神秘一——
襄陽建城的三種說法
2800年前,周宣王把一塊豐饒的土地封給了身邊的要臣仲山甫,樊城在那時建城。那麼襄陽城呢?襄陽的建城有三個說法:
1、襄陽「上古為襄國」。襄陽上古時期確有許多小國,如商周時期就有「盧、彭、羅、濮、鄧」等。盧國在南漳縣境武安鎮西,羅國、濮國在宜城鍾祥境內,彭國在今谷城境內,鄧國在今襄樊市區及樊城以北。可是,卻找不襄國的記載。
2、襄陽的前身為古鄧國。《史記.索隱》中記載,襄陽城鳳林關以北是古鄧國的地盤,楚國的北部邊境在這一帶。但鄧國原在黃河流域,是夏以前的古國,西周中直才遷到漢水中游今襄城區一帶,那這之前的襄陽與誰有關呢?
3、襄陽古為「方城」。杜棣生據《竹書紀年》、《詩經》等典籍考證是西周周宣王的大將方叔創建襄陽,名為「方城」,地點 在萬山附近,萬山原名也叫「方山」。萬山至襄陽城之間有「大城西壘」,即楚國的「北津戍」舊址。現在的襄陽城是漢宋時奠定的規模格局。
神秘二——
襄陽城得名的三種說法
1、一般人認為,漢水經過襄樊這一段,名叫「襄河」(流傳在天門仙桃一帶的小調《玉娥郎》有唱襄河的內容,就名叫《襄河謠》)。山南水北為「陽」,襄陽城在漢水即「襄河」以北,應名為「襄陰」,為何叫襄陽?
2、《荊州記》說「駕山而下謂之『襄』」,襄陽城南峴山北麓的十里小河因而名叫「襄水」,襄陽城因此而得名。東漢應劭也這樣解釋說:襄陽「城在襄水之陽」。
3、襄陽城的得名可能與牛郎織女在天河的浪漫神話傳說有關。漢水和天河在先秦的口中都叫「漢」,在他們的心目中,漢水和天漢是一回事。西漢毛萇《詩傳》就說:「漢,天河也。」劉邦被項羽封在漢中,心中老大滿,蕭何勸劉邦說:「語曰天漢,其稱甚美,願大王王漢,撫其民,還定三秦,天下可圖也。」襄樊段漢江基本是東西走向,讓襄城區與樊城區隔江相望。這一段漢江的走勢與天上的牛郎織女段天河十分類似。「牛郎、織女」的名稱,目前可見的最早出處為《詩經.小雅.大東》。襄陽和襄河的「襄」字,與《詩經.小雅.大東》中的「雖則七襄」同用一個「襄」字,可能有內在聯系。
神秘三——
襄陽城布局的三種情況
1、襄陽城的城址由萬山附近的「方城」,經過襄陽城西的「北津戍」,逐步遷移到現在的位置。襄陽城的現址,3000年以前還是不穩定的沙洲,沼澤與河道,兩年多年前才穩定來來成為陸地。這里的陸地是由萬山一帶逐步向東擴展的,所以襄陽的城堡是逐步由西向東遷移發展的。
2、襄陽城的格局,西離山5公里,南離山2.5公里,東離江1.5公里,北依漢江為天塹。山城之間有平原良田自然河流和人工護城河,避開了山洪毀城和敵人依山攻城,可謂「其險足固,其土足食」。各城門皆有瓮城,東南西門的護城河和防禦設施范圍寬達300多米,堪稱「世界之最」。這「鐵打的襄陽」里有多少奧秘可尋?
3、襄陽城「背山面水」、「藏風聚氣」。峴山像翠屏聳峙西南,漢水似玉帶環繞東北。號稱「城湖」的護城河玉璧一般與清澈的南渠一起點綴其間,十分美麗。這樣的傳統風貌,本身就是一個十分罕見的大規模的古風特色旅遊公園。
摘自襄樊吧「http://post..com/f?kz=128764203」
⑵ 襄樊為什麼改名為襄陽什麼時候改的
襄樊市位於湖北省西北部,居長江最大支流漢江中游。襄樊,是襄陽與樊城的合稱,漢江穿城而過,南為襄陽、北為樊城。襄陽築城於漢初、樊城始於西周,綜合建城史長達2800餘年。古代襄陽素有「南船北馬」「七省通衢」之稱,歷為南北通商和文化交流要道。
現代襄樊建市於1950年5月,由當時襄陽縣的襄陽與樊城兩鎮組成。1979年6月升為省轄市,1986年12月8日被國務院批准為全國歷史文化名城。
在合稱襄樊、升格規模後,這座城市迅速在漢江經濟帶上崛起,上世紀七八十年代曾是中國輕工城市中的領跑者。然而地名彷佛尷尬襄樊無法癒合的傷口,60年來,襄陽稱謂在城市前行中一步步遠離母體。
魏晉之後,無論政權如何更迭,襄陽始終是「府、道、郡,公署、專區、地區」等區域性概念以及作為治所「縣」的地域性概念——這一復合形態存在。1950年代,管轄新生襄樊的襄陽行政區專員公署(地級機構)駐在襄陽古城,襄陽縣治則移至樊城。在其後「以糧為綱」指導的數十年內,襄陽始終是湖北農業的旗幟,襄樊則躋身新興工業城市行列。1983年8月19日,襄陽地區與襄樊市合並,地級襄樊仍轄襄陽縣。1984年城區改革,古城所在的江南片區以「襄城」之稱增設新區,也就是說現今遊客要找的襄陽,在稱謂上變成了襄城。
襄陽稱謂名不符實,不止讓遊客尷尬。多年來,各界有識之士為此奔走呼籲。其間,當地屢次展開的區劃調整都讓「襄陽」錯失「回歸」良機。1992年8月1日,民政部批准襄陽縣政府駐地由市區樊城遷至郊外的張灣鎮,襄陽稱謂在地理上徹底遠離襄樊核心區。2001年底,襄陽撤縣建區。至此,襄陽名實分離成為城市演進的歷史傷口。
事實證明:襄陽稱謂的遷移與復制是不尊重歷史的。既然是錯誤的、不嚴肅的,當然需要及時修正與復原。在踐行科學發展的大背景下,襄樊更名正當其時,這也正是民間躁動的根本原因。
原來歷史只需要被尊重
對整座城市的未來,任何人都有美好憧憬的權利。那麼,襄樊2007年啟動的更名論證,可以視作官方用有限行動向市民表達的無限尊重。只不過,民間期待太急迫了。
如今,經歷陣痛的工業襄樊在艱難轉型後苦苦尋求嶄新蛻變,兩千餘年的豐厚積淀反倒上升為城市競爭的核心內涵。城市名稱理所當然進入城市崛起的考量范圍——襄陽,這兩個字太具誘惑了!
最近五年,襄樊決策層頻繁更迭,旅遊在2009年上升至拉動地方經濟增長的動力極。主政者通過各種場合發出「打好三國文化牌」的聲音,這種高調的聲音遠超出行動的想像。2010年春天,當新一波外地遊客蒞臨襄樊,探訪襄陽城外隆中山谷的諸葛亮隱居地時,會走上更加便捷的旅遊專線。作為響應湖北建設鄂西生態旅遊文化圈的具體步驟,襄樊以隆中景區為龍頭打造的「三國旅遊鏈」初現端倪。
在襄樊,更名在政界與民間保持異乎尋常地一致。在政界,更名的收益願景一旦被訴諸報告就太有說服力了,而再現襄陽顯赫的歷史淵源對草根意義何在?透過市民的網路發言不難看到,他們僅只需要還原被人尊重的過往。這種情味濃郁的自然流露,成為更名(還原)工程的有力推手。
總體上看,襄樊無論如何都要為自己正名。毋庸置疑的是,這個棘手浩繁的工程只是在還原歷史。鑒於城市整體更名需要大量消耗,目前市民傾向於在保持整體建制與區劃基礎上,改「襄城區」為「襄陽區」、現「襄陽區」另行命名。
世上本無事,庸人自擾之。襄樊更名呈現更多公益與文化的色彩,因此更多市民樂意分享這件「快樂的煩惱」。他們堅信,只要順應歷史的脈絡前行,城市一定令他們生活更美好。
⑶ 襄樊改名為襄陽的原因
襄陽市原名襄樊市。2010年11月26日經國務院批復同意,湖北省襄樊市更名為襄陽市。原襄樊市襄陽區更名為襄陽市襄州區。
更名「襄陽」凸顯文化底蘊
「這才是一座真正的城!古老的城牆仍然完好,憑山之峻,據江之險,沒有帝王之都的沉重,但借得一江春水,贏得十里風光,外攬山水之秀,內得人文之勝,自古就是商賈匯聚之地。」對位於中華腹地的山水名城襄樊,金庸、馮驥才等專家學者給予了極高評價。
據悉,對於襄樊更名「襄陽」的討論,早於數年前就已民間引發熱論。據消息稱,從2007年開始,襄樊市政府就正式啟動襄樊市更名為襄陽市的調研論證工作。
有襄樊市民認為,「襄陽」地名是一個歷史文化遺產。襄陽在人類社會歷史上有一定的知名度和影響力,改襄樊為「襄陽」,以更開放的胸懷融入當今中國主流經濟圈,勢在必行。
武漢大學歷史學院凍國棟教授認為,將襄樊市更名為襄陽市,是對歷史文化傳統的尊重。在歷史上,襄陽的地位就高於樊城,此次改名更凸顯了襄陽市的歷史文化底蘊,擴大了城市的影響力。
武漢大學政治與公共管理學院尚重生教授認為,襄樊市作為省域副中心城市,此次更名實為大打文化牌,文化意圖十分明顯。但不可否認的是,更名襄陽市,將會擴大該市的知名度,提升城市的文化內涵,尤其是對旅遊業有一個較大的促動。
⑷ 襄樊為什麼改名為襄陽呢
在1950年到2010年之間,湖北有個城市叫襄樊。說到這個名字,知道的人寥寥無幾,它的知名度非常低,別說外省人了,就是省內人也不一定都知道這個地方。
然而,這個地方本來的名字並不是襄樊。在1950年以前的兩千多年裡,它都叫另外一個名字,而這個名字,絕對是如雷貫耳,華夏大地無人不知,無人不曉。這個名字叫襄陽。
或許韓國襄陽郡的這件事給了中國襄陽市很大的刺激。很多國人都罵棒子搞陰謀,搶我文化不要臉。在韓國的這種刺激下,中國人好像有點頓悟,來了一次暫時性的反省和補救。襄樊在峴山文化祭申遺成功的同時改回了原名,很難說沒有韓國這件事刺激的原因。
⑸ 襄樊為什麼改名叫襄陽
一、原名襄陽,解放後因擴建更名襄樊。
然,世人只知襄陽,而不知襄樊,對經濟文化交流帶來諸多不便!
經多方努力,於公元2010年12月9日,再次更名為襄陽!
二、襄陽市下有四區六地;
四區:襄城區、樊城區、襄州區、魚梁洲經濟開發區;
六地:宜棗老保谷南,即宜城市、棗陽市、老河口市、保康縣、谷城縣、南漳縣;
三、襄陽知名景點:
1、古隆中和湖北文理學院理工學院,樹木蔥郁,真乃清幽寧靜之地!
門口寬大的石壁刻錄著學院宗旨:淡泊明志,寧靜致遠;彷彿某個偉大思想依然在指引著學生們獨立自主的思考:天下趨勢,個人夢想。
2、城內一地多景:襄陽古城昭明台(內有襄陽博物館免費領門票)--襄陽小吃街--襄陽古城樓臨漢門(可買票登樓瞭望門外的寬闊的漢江和樊城區建築群)
3、襄陽護城河沿岸觀光帶特別是南側和東側;
4、 城外一地雙景:
習家池(免費,森林公園,四季景色變幻美妙,特別是春花秋葉)
唐城影視基地(收費);
5、烈士陵園:爬山,瞻仰烈士豐碑,上山有階梯,下山有跑道、山外還有山,往來無復路(免費);
6、真武道觀:立於懸崖峭壁之上,香火至今綿延不絕,中央碑石中彷彿刻錄著時代滄桑; 我非真心求道,日落歸家需早(大概收費15元)。
7、米公祠:現代化大建築群里,偶遇江南庭府之景,小巧玲瓏,清幽寧靜,我心甚喜,不愧是大書法家米芾故居(大概收費15元)。
8、綠影壁,這里是襄陽城主住的地方,門外有大石屏幕,或是古代張貼重要告示之處,內還有大廳小院小樹小亭和晌午瘋狂歡叫的小鳥!(大概收費10元)
如果你是有心人:你會發現1-2-3-4-5-6-7-8是一條十字曲線,襄陽市政府完全可以開發一條14(8-22)小時輪轉的旅遊公交線,路線是: 1-2-3(東側)-7-3(東側)-2-8-3(南側)-4-5-6-1,一線串起八地九景。
想想,在文理學院-古隆中旅店住下(學校旁邊吃住可能便宜又方便),早上在文理學院小吃街吃完熱乎乎的早餐出發,到了昭明台博物館免費看看,出來在小吃街買個燒烤或串串走向臨漢門,感受大理石路青瓦屋的別致,臨漢門上樓看一江春水和對面高大的建築群, 而後你有三種選擇 3、7、4,或者三個都玩一遍,真是爽歪歪。 逛完7返回中午又可以在3吃熱鬧午飯,下午繼續去逛8-3-4-5-6,簡直爽爆了!
在缺乏這條公交線路的情況下,牛人只能自己開車或騎自行車才能玩到。
差點忘了:9黃家灣,它與古隆中同路,它是襄陽自助野炊好去處,它是四驅車爬山好去處,是一個收費的公園。
你問理工學院和襄汽學生怎麼辦?
答:坐車出來學校,完全可以搭乘此旅遊公交專線!甚至可以把文理後山和理工學院後山的那條鄉間小路加寬加固通公交,實現四校互通的後山捷徑。(四校:文理、理工、襄職、襄汽)
四、文化藝術人物:郭靖、黃蓉、楊過、小龍女等。
對就是你的靖哥哥,對也是我心中永遠的小龍女!詳情我就不多說了,看過的都懂。
五、為何從古至今如此出名?因為地理位置險要!
襄陽在中國地理位置險要,屬於南下北上戰略要地,中國一旦發生全國性戰亂,此處必有一場決定性戰役。因為攻下襄陽,意味著武漢失去了大後方,馬上就可以攻下武昌,此時依據長江天然屏障形成劃江對峙的局面。 對峙一段時間後,如果渡江作戰成功,繼續拿下湖南、江西等省市基本沒有多少懸念,然後一舉南下。
南方剩下的天險估計只有:重慶(長江上游天險+多山,後方適合大量軍隊駐扎的四川盆地)、雲貴,然而雲貴基本全是深谷和高山,一旦戰亂摧毀重要橋梁和險峻山路,交通將非常閉塞,不利於大量部隊駐扎,只適合游擊作戰。
這解釋了國共內戰 渡江戰役等。這也解釋了,為什麼抗日戰爭時期,張自忠將軍死守襄陽,於公元1940年5月16日陣亡於襄陽宜城。因為這里失守,後面不知道有多少省市的百姓要慘遭日軍屠戮。張自忠將軍是中國負有歷史使命感的民族英雄!
和平時期,這里也南上北下重要樞紐,襄陽是僅次於武漢的人流、物流、經濟、文化聚散地。無論什麼時代,為了國家安全和經濟發展考慮,交通基礎設施:鐵路、飛機、高速等,一般都有經過它。而且這個地方有長江一大支流漢江、又是一個大平原,有利於農業、工業、服務業的發展,它們都需要水和大平原。和平時期,繁榮富強,常出大文學家(米芾、孟浩然、杜甫、宋玉、王逸等等)。戰亂年代,常出英雄、智者(或說戰略家,例如:諸葛亮、龐統、伍子胥等)。
襄陽有太多的歷史,是創造眾多英雄、智者的地方,也是眾多英雄、智者的埋骨之地,然,它一直常青,歷史的車輪滾滾向前,未來這里必將出現更多英雄、智者的傳奇故事。不知孔明先生,出茅廬之前有沒有研究過中國地理和歷史,我想他是有所涉及的,不然不會有:隆中對策,三分天下的宏偉藍圖。
有空你應該去古隆中看看,至少感受一下古隆中的寧靜,用心體會那句:
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
然後思考一下:世界大勢,個人夢想。
⑹ 襄樊是如何改名為襄陽的呢
眾所周知,我國歷史文化內涵非常深厚,在我們日常生活中都能夠充分體現其博大精深,比如最簡單的起名字,我們都知道由古至今人們都經過深思熟慮才得出擁有豐富文化內涵的名字,譬如邯鄲、連雲港、平涼、襄陽等等,其中襄陽曾經一度更名為襄樊,但是由於要求外界的刺激以及恢復襄陽名字的民意過高,因此經過審批襄樊更名為襄陽。
最後,自從恢復襄陽之後,不僅讓襄陽文化得到進一步的加深和鞏固,而且還讓襄陽市這座文化古城的知名度和影響力更大,從而推動襄陽市經濟、文化等各方面的發展。
⑺ 襄樊地名的來歷
襄樊由來據史書記載,襄樊始建於周宣王樊鄧時期,距今約2800年,古時襄陽城、樊城分屬荊豫二州、及至明清為襄陽府,民國初期為襄陽道。1932年為湖北第八區行政督察專員公署,三年後改為第五行政督察專員公署。1947年7月成立湖北省襄陽行政區專員公署。1983年10月,襄陽地區與襄樊市合並為襄樊市。
⑻ 「襄樊」為什麼改名為「襄陽」
襄樊更名襄陽
60年「襄樊」,讓位2000年「襄陽」
2010年12月2日,人民日報湖北分社社長顧兆農發布了一條不到60字的消息,稱國務院已批准同意襄樊市更名為襄陽市,原襄樊市襄陽區更名為襄陽市襄州區。一夜之間,湖北第二大城市襄樊的近600萬人口,全成為「襄陽」居民。
襄陽「生」襄樊,襄樊「吃」襄陽襄樊「吃掉」襄陽,主要來自1949年之後的重大調整——1950年5月,隔著漢水相望的襄陽、樊城兩鎮合並為襄樊市,為縣級市,由襄陽地區專員公署管轄。
襄樊為何拋棄兩千年的名字,至今沒有具體說法。襄樊市原政協常委、襄樊五中退休歷史教師李治和說,1950年襄陽城區另組襄樊市時,因為襄陽地區仍然存在,並管轄該市,本地人並沒太多感覺。
1983年8月,襄陽地區撤銷,行政區並入襄樊市。當地著名歷史學者劉克勤認為,一方面當時決策程序簡單,「幾個領導就定下名字」;另一方面,當時的襄樊是與蘇錫常齊名的國內重要工業城市,經濟發展因素是當時政府決策考慮的最主要因素。
不同的聲音當時就有,不過,「那時候沒有議論的空間。」襄樊市原政協常委李治和說,從1986年襄樊入選第二批國家歷史文化名城開始,恢復襄陽的聲音一直不斷。
2001年10月,在襄樊參加「諸葛亮文化節」的李輝,在《人民日報》發表《襄樊何不稱襄陽》,使得襄樊更名首次成為全國性議題,陳禮榮、袁鷹、馮驥才、劉德鴻等國內知名學者陸續加入論戰。
不過,這次「規格不俗」的文藝界論戰,並未演化為政府行為。
2006年12月,風向突變。一份由襄樊市政府辦公室轉發的民政局文件透露,「從2007年開始啟動襄樊市更名為襄陽市的調研論證工作。」
盡管只有短短半句話,敏感的政協委員很快從2007年起開始發起提案。2008年1月,政協委員曹建東更聯合177人,建議「將襄樊市更名為襄陽市」。民政局文件還被傳到天涯、貓撲等國內知名網站的襄樊版,更名議題開始在民間熱議。
一位文史專家表示,恢復「襄陽」的名字之後,當地在諸葛亮之爭中,將處於更加有利的位置。
南方周末記者獲悉,2008年襄樊市政府正式向湖北省政府提出申請,當年10月,省政府召開省長辦公會專門研究此案,並獲湖北省委支持,呈報民政部。很快,來自北京的消息稱:民政部同意,分管副總理簽字。
此次國務院除批復襄樊市改襄陽市外,亦決定襄陽區改成襄州區。一位襄陽區政府官員告訴南方周末記者,2008年,民政局曾向該區徵求意見,區領導放棄了「鹿門區」、「浩然區」等名字,選擇了「襄州區」。
「市裡要名氣,區里要大氣。」上述官員說,「現在很多縣都改成『州』,實在很粗糙很俗氣。」襄州是襄陽在唐代和北宋時期的地名。。。
⑼ 襄陽這個名字的由來
2800年的歲月,「南船北馬」的地理位置,眾多的人文景觀——寶剎禪林、古城遺址、三國遺跡以及歷代名人的墓冢、故居……這便是襄樊扔有的全部歷史嗎?2800年的歷史是從樊城建城算起的,那襄陽城的歷史有多長呢?
《神秘的襄陽城》中的很多問題現在並沒有答案,但它可以引起我們的思索。
神秘一——
襄陽建城的三種說法
2800年前,周宣王把一塊豐饒的土地封給了身邊的要臣仲山甫,樊城在那時建城。那麼襄陽城呢?襄陽的建城有三個說法:
1、襄陽「上古為襄國」。襄陽上古時期確有許多小國,如商周時期就有「盧、彭、羅、濮、鄧」等。盧國在南漳縣境武安鎮西,羅國、濮國在宜城鍾祥境內,彭國在今谷城境內,鄧國在今襄樊市區及樊城以北。可是,卻找不襄國的記載。
2、襄陽的前身為古鄧國。《史記.索隱》中記載,襄陽城鳳林關以北是古鄧國的地盤,楚國的北部邊境在這一帶。但鄧國原在黃河流域,是夏以前的古國,西周中直才遷到漢水中游今襄城區一帶,那這之前的襄陽與誰有關呢?
3、襄陽古為「方城」。杜棣生據《竹書紀年》、《詩經》等典籍考證是西周周宣王的大將方叔創建襄陽,名為「方城」,地點 在萬山附近,萬山原名也叫「方山」。萬山至襄陽城之間有「大城西壘」,即楚國的「北津戍」舊址。現在的襄陽城是漢宋時奠定的規模格局。
神秘二——
襄陽城得名的三種說法
1、一般人認為,漢水經過襄樊這一段,名叫「襄河」(流傳在天門仙桃一帶的小調《玉娥郎》有唱襄河的內容,就名叫《襄河謠》)。山南水北為「陽」,襄陽城在漢水即「襄河」以北,應名為「襄陰」,為何叫襄陽?
2、《荊州記》說「駕山而下謂之『襄』」,襄陽城南峴山北麓的十里小河因而名叫「襄水」,襄陽城因此而得名。東漢應劭也這樣解釋說:襄陽「城在襄水之陽」。
2、《荊州記》說「駕山而下謂之『襄』」,襄陽城南峴山北麓的十里小河因而名叫「襄水」,襄陽城因此而得名。東漢應劭也這樣解釋說:襄陽「城在襄水之陽」。
3、襄陽城的得名可能與牛郎織女在天河的浪漫神話傳說有關。漢水和天河在先秦的口中都叫「漢」,在他們的心目中,漢水和天漢是一回事。西漢毛萇《詩傳》就說:「漢,天河也。」劉邦被項羽封在漢中,心中老大滿,蕭何勸劉邦說:「語曰天漢,其稱甚美,願大王王漢,撫其民,還定三秦,天下可圖也。」襄樊段漢江基本是東西走向,讓襄城區與樊城區隔江相望。這一段漢江的走勢與天上的牛郎織女段天河十分類似。「牛郎、織女」的名稱,目前可見的最早出處為《詩經.小雅. 大東》。襄陽和襄河的「襄」字,與《詩經.小雅.大東》中的「雖則七襄」同用一個「襄」字,可能有內在聯系。
神秘三——
襄陽城布局的三種情況
1、襄陽城的城址由萬山附近的「方城」,經過襄陽城西的「北津戍」,逐步遷移到現在的位置。襄陽城的現址,3000年以前還是不穩定的沙洲,沼澤與河道,兩年多年前才穩定來來成為陸地。這里的陸地是由萬山一帶逐步向東擴展的,所以襄陽的城堡是逐步由西向東遷移發展的。
2、襄陽城的格局,西離山5公里,南離山2.5公里,東離江1.5公里,北依漢江為天塹。山城之間有平原良田自然河流和人工護城河,避開了山洪毀城和敵人依山攻城,可謂「其險足固,其土足食」。各城門皆有瓮城,東南西門的護城河和防禦設施范圍寬達300多米,堪稱「世界之最」。這「鐵打的襄陽」里有多少奧秘可尋?
3、襄陽城「背山面水」、「藏風聚氣」。峴山像翠屏聳峙西南,漢水似玉帶環繞東北。號稱「城湖」的護城河玉璧一般與清澈的南渠一起點綴其間,十分美麗。這樣的傳統風貌,本身就是一個十分罕見的大規模的古風特色旅遊公園。
摘自襄樊吧「http://post..com/f?kz=128764203」
參考資料
http://..com/question/124123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