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宣紙的來歷是什麼呢
東漢安帝建光元年(121年)蔡倫死後,弟子孔丹在皖南造紙,很想造出一種潔白的紙,好為老師畫像,以表緬懷之情。後在一峽谷溪邊,偶見一棵古老的青檀樹,橫卧溪上,由於經流水終年沖洗,
樹皮腐爛變白,露出縷縷長而潔白的纖維,孔丹欣喜若狂,取以造紙,經反復試驗,終於成功,這就是後來的宣紙。
(1)宣紙名字的由來擴展閱讀
宣紙的特色
宣紙品質純白細密,柔軟均勻,棉韌而堅,光而不滑,透而彌光,色澤不變,而且久藏不腐,百折不損,耐老化,防蟲防蛀,故有「千年壽紙「的美稱。歷代文人墨客書畫名家無不珍愛喜用。
用宣紙題字作畫,墨韻清晰,層次分明,骨氣兼蓄,氣勢溢秀,濃而不渾,淡而不灰,其字其畫,躍然紙上,神采飛揚,飛目生輝。產生出特殊豐滿的藝術效果。
用宣紙製成的冊頁、信紙、印譜、對聯等工藝文化用品,是企業、團體、個人的上等書寫佳品,可以久不變色、不蟲蛀。具有很高的歷史性、藝術性、觀賞性。
B. 宣紙是誰發明
世界上的紙多得很,大約有12000多種吧。我們平時見的報紙(新聞紙)、書寫紙、包裝紙、衛生紙、鈔票紙等,不足為奇。可是,在所有的紙中,唯有中國安微省涇縣生產的宣紙,堪稱奇葩。這種專供毛筆作書畫用的紙,聞名遐邇,飲譽海內外。
宣紙的原料和製作工藝,與一般紙有較大的不同;在外形上卻與普通白紙無明顯差別。它最重要的特性是:潤墨性好,變形性小,耐久性高。能夠適應筆鋒、潑墨的浸濕,顯出「力透紙背」的神效;還不怕搓揉,裱後平展如初,尤其是其「壽命」(保存時間)高達1050年(下限)損壞,這是其他紙望塵莫及的。
然而,宣紙是誰發明的?為何會有如此奇妙的性能呢?
很久以前,相傳是蔡倫的徒弟,一位名叫孔丹的造紙工匠,一直想造一種精良的白紙,繼承師業,為師傅畫像。但是,屢次試驗都失敗了。經過一番籌劃,孔丹背起包袱,夾著雨傘,辭別親人,跋山涉水,行萬里路,周遊四方,尋師訪友,切磋技藝,以了卻心願。
有一天,他來到宣州府(現為安徽省涇縣境內),踏著泥濘的小路,在蒙蒙的雨絲中,繼續向前行走。突然,孔丹覺得眼睛一亮,在灰色的山霧中發現溝邊溪水裡似乎有一片雪白的東西!他三步並兩步地趕過去,彎腰細看:哦,原來是一些樹枝掉進山溝里,被常年不斷的潺潺溪水浸,15天長日久,腐爛變白了。孔丹遲疑了一會兒,一連串的問號在他的腦海中浮起:這是什麼樹?這是什麼水?這是什麼地方……
孔丹決定留居下來,他上山打柴,搭蓋草屋,又向周圍的樵夫、鄉親們請教。流水似年,一晃三年過去了。孔丹終於弄清楚了這種四季生長的常綠樹,名叫青檀。它是當地的特產,別處極少生長。青檀的纖維柔軟、細長,特別適合造紙。這山中的溪水也不同於一般。水質清澈見底,通過怪石鱗峋的山洞,蜿蜒流出,再分成兩股而去。一股水適合制漿(後來才知道這股水流含鹼);另一股水利於抄紙(後來才了解到那股水流含酸)。這是大自然的巧安排,可謂得天獨厚也。
孔丹和他的朋友經過多年的不懈努力,利用青檀樹皮為原料,精心加工,先在溪水中分散開纖維;然後在水中撈起纖維,交織於竹簾上(多餘的水漏掉),再壓榨,烘乾,從而製成了質量是上乘的好宣紙。後人贊賞宣紙的32字訣是:纖維純白、質地柔韌、色澤光潔、紋理細密、潤墨清晰、搓折無損、能抗蟲害、紙壽千年。
在孔丹發明宣紙的年代,限於當時的生產力和科學發展的水平,有些問題只是知其然,而不知所以然。實踐出真知,造出的宣紙,受到用戶歡迎,成為名牌產品。由於宣紙是在宣州府生產的,因地得名,故稱之為宣紙。
宣紙之所以具有優異的性能,還離不開製作工藝的嚴謹精細,處理條件緩和,膠汁使用得法,撈紙技術嫻熟,曬紙手藝高超,從而保證了宣紙的質量。
嚴格地說,宣紙從發明到發展,經歷了很長的時間。首創當然偉大,繼承未必渺小。所以,只要肯勤奮刻苦,發揚鍥而不舍的精神,人人都可以成為居上的後來者。
C. 宣紙得名於它的哪個方面
宣紙得名於它的產地
實踐出真知,造出的宣紙,受到用戶歡迎,成為名牌產品。宣紙是中國傳統的古典書畫用紙,是漢族傳統造紙工藝之一。宣紙「始於唐代、產於涇縣」,因唐代涇縣隸屬宣州府管轄,故因地得名宣紙,迄今已有1500餘年歷史。2002年安徽宣城涇縣被國家確定為宣紙原產地域。2006年宣紙製作技藝被列入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2009年9月30日,宣紙傳統製作技藝獲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肯定,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宣紙之所以具有優異的性能,還離不開製作工藝的嚴謹精細,處理條件緩和,膠汁使用得法,撈紙技術嫻熟,曬紙手藝高超,從而保證了宣紙的質量。
嚴格地說,宣紙從發明到發展,經歷了很長的時間。首創當然偉大,繼承未必渺小。所以,只要肯勤奮刻苦,發揚鍥而不舍的精神,人人都可以成為居上的後來者。
D. 宣紙得名於唐,成熟於宋元,盛於明清
紙得名於唐,成熟於宋元,盛於明清,興於今,傳承千年從未間斷,遂為傳統名品。
宣紙是中國傳統的古典書畫用紙,是中國傳統造紙工藝之一。宣紙「始於唐代、產於涇縣」,因唐代涇縣隸屬宣州管轄,故因地得名宣紙,迄今已有1500餘年歷史。2002年安徽宣城涇縣被國家確定為宣紙原產地域。
由於宣紙有易於保存,經久不脆,不會褪色等特點,故有「紙壽千年」之譽。宣紙的原材料主要是青檀,配料是稻草等農產品。 宣紙按加工方法分為原紙和加工紙。按紙張洇墨程度分為生宣、半熟宣和熟宣。熟宣是採用特種再加工技術形成更多花色品種的加工宣紙,主要分蠟宣、 礬宣、色宣、色礬宣等百餘種。書法和寫意畫用生宣,工筆畫用熟宣。按原料配比分為棉料、凈皮、特種凈皮三大類。規格按大小有四尺、五尺、六尺、七尺金榜、尺八屏、八尺、丈二、丈六;按絲路有單絲路、雙絲路、羅紋、龜紋等。宣紙製品有素白冊頁、印譜、信箋和仿古對聯等等。
2006年宣紙製作技藝被列入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邢春榮被指定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代表性傳承人。 2009年9月30日,宣紙傳統製作技藝獲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肯定,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E. 宣紙是怎麼得名的
宣紙是中國傳統的古典書畫用紙,是漢族傳統造紙工藝之一。宣紙「始於唐代、產於涇縣」,因唐代涇縣隸屬宣州府管轄,故因地得名宣紙,迄今已有1500餘年歷史。2002年涇縣被國家確定為宣紙原產地域。
由於宣紙有易於保存,經久不脆,不會褪色等特點,故有「紙壽千年」之譽。宣紙的原材料是青檀和稻草等農產品。宣紙按加工方法分為原紙和加工紙。按紙張洇墨程度分為生宣、半熟宣和熟宣。熟宣是採用特種再加工技術形成更多花色品種的加工宣紙,主要分蠟宣、 礬宣、色宣、色礬宣等百餘種。書法和寫意畫用生宣,工筆畫用熟宣。按原料配比分為棉料、凈皮、特種凈皮三大類。規格按大小有四尺、五尺、六尺、七尺金榜、尺八屏、八尺、丈二、丈六;按絲路有單絲路、雙絲路、羅紋、龜紋等。宣紙製品有素白冊頁、印譜、信箋和仿古對聯等等。2006年宣紙製作技藝被列入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邢春榮被指定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代表性傳承人。 2009年9月30日,宣紙傳統製作技藝獲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肯定,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F. 宣紙一名源於它的什麼
宣紙一名源於它的生產地。宣紙,安徽省宣城市涇縣特產,國家地理標志產品。
宣紙是中國獨特的手工藝品,具質地綿韌、光潔如玉、不蛀不腐、墨韻萬變之特色,享有「千年壽紙」的美譽,被譽為「國寶」。用宣紙題字作畫,墨韻清晰,層次分明,骨氣兼蓄,氣勢溢秀,濃而不渾,淡而不灰,其字其畫,躍然紙上,神采飛揚,飛目生輝。
宣紙潤墨性好,耐久耐老化強,不易變色。宣紙具有韌而能潤、光而不滑、潔白稠密、紋理純凈、搓折無損、潤墨性強等特點,有獨特的滲透、潤滑性能。
寫字、作畫「墨分五色,」即一筆落成,深淺濃淡,紋理可見,墨韻清晰,層次分明。少蟲蛀,壽命長。宣紙自古有「紙中之王、千年壽紙」的譽稱。
宣紙按原料的配比分為三類:特種凈皮類、凈皮類、棉料類,也可根據合同要求或生產方特殊要求進行配比。
宣紙質量等級分為正牌和副牌(優等品和合格品)。
截至2015年底,涇縣有大大小小300多家宣紙和書畫紙生產企業,獲得宣紙生產資質的15家,年產宣紙約800噸左右。
1915年,宣紙獲巴拿馬太平洋國際博覽會金質獎章。2002年8月,宣紙成功獲批國家地理標志保護產品稱號。2009年9月,宣紙傳統製作技藝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G. 宣紙是在哪個時期誕生的
關於宣紙的由來,迄今尚無可靠的文字供考證。倒是生產宣紙的涇縣,流傳著一個動人的傳說:東漢安帝建光元年(公元121年),蔡倫的弟子孔丹在皖南造紙,他很想造出一種世上最好的紙為老師畫像,以表緬懷之惰。年復一年,終未如願。一天,孔丹徘徊於峽谷溪邊,偶見一棵古老的青檀樹,橫卧溪上,由於流水終年沖洗,樹皮腐爛變白,露出一縷縷修長而潔凈的纖維。孔丹取以造紙,經過反復試驗,終於大功告成。這就是後來的宣紙。還有一說,宋末天下戰亂,有個叫曹大三的人,從太平縣徒遷經縣避難,見峽谷水清檀肥,逐定居於此,以蔡倫本業為生,世代相傳。如今小嶺紙廠的曹運聲、曹慈源、曹於南三位老藝人,均系曹氏後裔。可以說,宣紙的生產如紙的發明一樣,絕非成於一旦,功就一手,也是無數能工巧匠經過長期苦心研製的結果。
宣紙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悠久歷史。史籍對宣紙的記載,最早見於唐。唐乾符年間,書畫評論家張彥遠著《歷代名畫淚》中雲;「好事家宜置宣紙百幅;用法臘之,以備摹寫。」這說明唐代造紙術已頗發達,並開始把宣紙用於書畫了,但製作水平尚不高,仍需「用法臘之」,方可「摹寫」。
另據《舊唐書》記載,唐天寶二年(公元743年),江西、四川、皖南、浙東都產紙進貢,宣城郡一地獻紙尤為精美。到南唐時,後主李煜監制的澄心堂紙。「膚如卵膜,堅潔如玉,細落光潤,冠於一時」,可謂是宣紙中之精品。宋代大畫家李伯時,曾用澄心堂紙畫了一幅《五馬圖》,流芳百世。歐陽修曾經用這種紙起草《新唐書》和《新五代史》,並送了若干張給大詩人梅堯臣;梅堯臣收到這種「滑如春冰密如繭」的名紙,竟高興得「把玩驚喜心徘徊」。
H. 宣紙出自哪個城市而得名
安徽宣城
對宣紙的記載最早見於《歷代名畫記》、《新唐書》等。起於唐代,歷代相傳。宣紙的原產地是安徽省的涇縣。此外,涇縣附近的宣城、太平(今黃山市黃山區)等地也生產這種紙。到宋代時期,徽州、池州、宣城等地的造紙業逐漸轉移集中於涇縣。當時這些地區均屬寧國府(府治宣城)管轄,宣城為宣紙集散地,所以這里生產的紙以府治名被稱為「宣紙」,亦有人稱涇縣紙。由於宣紙有易於保存,經久不脆,不會褪色等特點,故有「紙壽千年」之譽。
I. 宣紙名字的由來
宣紙是由唐朝宣城郡生產的紙,故而名為宣紙。
宣紙,安徽省宣城市涇縣特產,國家地理標志產品。
宣紙是中國獨特的手工藝品,具質地綿韌、光潔如玉、不蛀不腐、墨韻萬變之特色,享有「千年壽紙」的美譽,被譽為「國寶」。用宣紙題字作畫,墨韻清晰,層次分明,骨氣兼蓄,氣勢溢秀,濃而不渾,淡而不灰,其字其畫,躍然紙上,神采飛揚,飛目生輝。
2002年8月,宣紙成功獲批國家地理標志保護產品稱號。
(9)宣紙名字的由來擴展閱讀
產品特點:
宣紙潤墨性好,耐久耐老化強,不易變色。宣紙具有韌而能潤、光而不滑、潔白稠密、紋理純凈、搓折無損、潤墨性強等特點,有獨特的滲透、潤滑性能。寫字、作畫「墨分五色,」即一筆落成,深淺濃淡,紋理可見,墨韻清晰,層次分明。少蟲蛀,壽命長。宣紙自古有「紙中之王、千年壽紙」的譽稱。
產品榮譽:
1、1915年,宣紙獲巴拿馬太平洋國際博覽會金質獎章。
2、2002年8月,宣紙成功獲批國家地理標志保護產品稱號。
3、2009年9月,宣紙傳統製作技藝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