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貴州遵義這個名字的來歷是什麼
直接在網路上搜「遵義的來歷」就ok了! 很詳細的。
Ⅱ 貴州省遵義市的「遵義」這個地名有何而來
遵義地名之由來
遵義市位於東經105度36分~108度12分,北緯27度03分~29度14分,地處貴州省北部,赤水河以東,烏江以北。轄紅花崗區及遵義、桐梓、習水、赤水、仁懷、余慶、湄潭、綏陽、鳳岡、道真、正安、務川等十三縣、市、自治縣和區。行政首府駐紅花崗區,南距貴陽市123公里。 紅花崗區、遵義縣
遵義作為行政區劃建置的時間較早,而且名稱也現出得較為久遠。唐貞觀九年(公元635年)置恭水縣,十一年廢,十三年復置,十四年改置羅蒙縣,十六年更名為遵義縣,縣名從此開始,距今已有1000多年的歷史。宋宣和三年(公元1121年)改為遵義砦,六年置播川縣,明洪武五年(公元1372年)置播州長官司,萬曆二十九年(公元1601年)置遵義府,築城,原播州長官司改置遵義縣,附郭。1950年遵義縣地置遵義市,1951年撤市入遵義縣,1952年復置,1958年遵義縣入市,1961年縣市分置,1999年遵義市改作紅花崗區,原遵義地區改為遵義市(地級市)。"遵義"一詞,有人認為是出自《尚書》"元偏無陂,遵王之義"一句,其名稱來源是屬於一種希望與寄託。
Ⅲ 我想知道貴州省遵義市的歷史發展進程、例如它是什麼時候叫遵義這個名字、最好從中國近代史開始說。
這個查查網路,抓圖給你:
Ⅳ 貴州省名稱的由來
「貴州」名稱,始於宋朝。公元974年,土著首領普貴以控制的矩州歸順,宋朝在敕書中有:「惟爾貴州,遠在要荒」一語,這是以貴州之名稱此地區的最早記載。
除此以外,還有另一種說法,指貴州的名稱源自「羅氏鬼國」。
因為「鬼」不好聽,才轉音為「貴」,也有一說,因此地地形崎嶇,交通不便,運送物資不易,造成百物昂貴,故有"貴州"之名。
(4)遵義名字的由來擴展閱讀:
簡介
貴州省,簡稱貴或黔,是中華人民共和國西南地區的一個省份,位於雲貴高原東部。省會是貴陽市。貴州介於東經103°36′-109°35′、北緯24°37′-29°13′之間,東毗湖南、南鄰廣西、西連雲南、北接四川和重慶。
全省東西長約595千米,南北相距約509千米,面積約17.6萬平方千米,佔中國國土面積的1.8%,共有9個地級行政區劃單位,88個縣級行政區劃單位。貴州是一個多民族共居的省份,少數民族人口佔全省人口的37.9%。素有多彩貴州之稱。
地貌
貴州地貌屬於中國西南部高原山地,境內地勢西高東低,自中部向北、東、南三面傾斜,平均海拔在1100米左右。高原山地居多,素有「地無三里平」之說。全省地貌可概括分為:高原、山地、丘陵和盆地四種基本類型,其中92.5%的面積為山地和丘陵。
境內山脈眾多,重巒疊峰,綿延縱橫,山高谷深。北部有大婁山,自西向東北斜貫北境,川黔要隘婁山關高1444米;中南部苗嶺橫亘,主峰雷公山高2178米;東北境有武陵山,由湘蜿蜒入黔,主峰梵凈山高2572米;西部高聳烏蒙山,屬此山脈的赫章縣珠市鄉韭菜坪海拔2900.6米,為貴州境內最高點。
而黔東南州的黎平縣地坪鄉水口河出省界處,海拔為147.8米,為境內最低點。貴州岩溶地貌發育非常典型。喀斯特地貌面積109084平方千米,佔全省國土總面積的61.9%,境內岩溶分布范圍廣泛,形態類型齊全,地域分布明顯,構成一種特殊的岩溶生態系統。
氣候
貴州氣候溫暖濕潤,屬亞熱帶季風氣候區。冬暖夏涼,氣候宜人。其中,最冷月(1月)平均氣溫在1.9℃-10.4℃,高於同緯度其他地區;最熱月(7月)平均氣溫在17.7℃-27.9℃之間,為典型夏涼地區, 省會貴陽擁有「中國避暑之都」美譽。
年均降水量1181mm,雨季明顯,年均日照時數1185小時,年均無雨日數190天,陰天多,輻射小,常年相對濕度在80.1%以上。貴州立體氣候明顯,「一山分四季,十里不同天」。
Ⅳ 遵義的別稱
紅色聖地·醉美遵義,古稱播州。
遵義,簡稱「遵」,古稱播州,是貴州省地級市,截至2019年底,全市下轄3個區、7個縣、2個民族自治縣、2個代管市和1個新區。
即:紅花崗區、匯川區、播州區、桐梓縣、綏陽縣、正安縣、道真仡佬族苗族自治縣、務川仡佬族苗族自治縣、鳳岡縣、湄潭縣、余慶縣、習水縣、仁懷市、赤水市、新蒲新區。全市下轄253個鄉鎮(街道)、2073個城鄉社區,其中城市社區1454個、農村社區619個。
總面積30762平方千米,建成區面積120平方千米,常住人口627.07萬人,城鎮人口312.42萬人,城鎮化率49%。
(5)遵義名字的由來擴展閱讀:
遵義會議會議背景:
中央紅軍第五次反「圍剿」的失敗和長征初期紅軍力量遭受的嚴重損失,引起了廣大幹部和戰士對王明軍事路線的懷疑和不滿,紛紛要求改換錯誤的領導。同時,在長征途中毛澤東對執行王明軍事路線的一些領導同志做了耐心細致的工作,使他們很快覺悟過來。
在這種情況下,為了總結第五次反「圍剿」的西征軍事指揮上的經驗教訓,根據黎平政治局會議的決定,在毛澤東、張聞天、王稼祥等領導同志的努力促成下,紅軍佔領遵義後,1935年1月15日至17日,在遵義召開中共中央政治局擴大會議。
Ⅵ 誰知道遵義以前的名字
叫遵義之前叫羅蒙縣。。。
唐貞觀十六年(642年),將播州所領的羅蒙縣改名遵義縣。這是「遵義」名稱最早的出現。遵義之名沿用至今已有1364年。
Ⅶ 遵義在歷史上是貴州的還是四川的
只有短暫的時間屬於四川,127年
從清朝以後,遵義均隸屬於貴州省。那麼從夜郎國以後的2300年歷史看,遵義隸屬於貴州地區的歷史大約有了1400年了,包括夜郎時代,牂牁郡時代,黔中道時代,1727年以後,而處於單獨的地方政區大約有700年,真正屬於四川的歷史時期也就是127年。
1600年,播州(遵義)被平定,播州被分為兩個地區,其中北部劃入四川,設立了遵義府,南部劃入了貴州省,設立了平越府。到了清朝雍正五年(1727年),將遵義劃歸貴州省,遵義真正隸屬於四川的歷史總共有127年。
(7)遵義名字的由來擴展閱讀:
元朝時期,遵義臣服於元朝,表面上,歸屬於湖廣行省。明朝時期,表面隸屬於四川布政使司。但是不管是宋朝、元朝還是明朝,都是一個地方政權,夔州路,湖廣行省,四川布政使司都無法真正管轄。
1598年,播州末主楊應龍公開叛亂,血洗綦江。1600年,萬曆帝決定平定,派遣六省24萬軍隊圍,成為「萬曆三大征」之一。這場戰爭經歷了四個月,最終播州(遵義)滅亡,明朝也消耗很大。
從唐朝639年設置播州,到明朝1600年平定播州,總共經歷了960多年,如果把朗州也算上,則有1000多年。這1000年的時間中,實際上不屬於任何地區的時間超過700年,隸屬於黔中道大約200年。
Ⅷ 遵義古代的時候叫什麼
遵義古代的名字為播州。歷史背景是在唐貞觀九年(635年)置郎州及恭水縣,治今遵義市。十一年廢郎州; 十三年復置,改播州。十四年改恭水縣為羅蒙縣,十六年改遵義縣。唐末廢播州。
Ⅸ 貴州省的遵義市名字的由來
公元前八至五世紀前後的春秋時期,現在的遵義市所轄地域,先後或分別屬於牂柯、巴、蜀、鱉、鰼等邦國。戰國時期,今遵義一帶屬於「大夜郎國」的范圍。西漢元光五年(公元前130年),置犍為郡,郡治鱉縣,即在今遵義市中心城區附近。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於夜郎地置牂柯郡,作為邦國存在了250多年的「夜郎國」之名從此消失。此後,作為郡縣行政建制的的「夜郎郡」、「夜郎縣」之名曾多次出現,與今遵義有關的,一是唐貞觀十六年(公元642年)所置的夜郎縣,在今桐梓縣境,為珍州的治所。二是唐天寶元年(公元742年)改珍州置的夜郎郡,治所即在這個夜郎縣。至德二載(公元757年),大詩人李白被「長流夜郎」就是這里。這個夜郎縣之名到五代時期廢除,北宋時期復置,宣和二年(公元1120年)又廢,計先後存廢達480年。此後中國歷史上再沒有出現「夜郎」郡縣之名。
作為二級政區的州、郡名稱,歷代屢有變更。唐貞觀十三年(公元639年),將隋代的郎州改名為播州,領轄今黔北的大片地域。播州之名,歷經五代、宋、元到明朝末葉,存在了962年。所以人們常習慣用「播州」來代稱古代的遵義。
唐貞觀十六年(公元642年),將播州所領的羅蒙縣改名遵義縣。這是「遵義」名稱最早的出現。遵義之名沿用至今已有1364年。除縣名外,歷史上曾有過遵義砦、遵義軍、遵義軍民府、遵義府、遵義專區、遵義行政公署、遵義市等建制名稱。
播州從唐末到明末的725年間,為楊氏土司所世襲統治。明萬曆二十八年(公元1600年)「平播之役」後,取消土司制度,實行「改土歸流」,於次年分播州為遵義、平越兩個「軍民府」,分別隸屬四川、貴州兩省。清康熙年間取消「軍民」二字,直稱遵義府。今遵義市大部分地域屬於這兩府,還有部分地域屬於石阡府、思南府。清雍正五年(公元1727年),遵義府由四川省劃歸貴州省管轄。直到民國初年,廢除「府」的建制。民國24年(公元1935年),貴州省設11個行政督察區,黔北十餘縣為第五行政督察區。
1949年11月,遵義解放,「第五行政督察區」改為遵義專區,後稱遵義地區,為省政府派出機構,並以原遵義縣城區為基礎新建遵義市。此後的數十年間,遵義地區領轄的縣市曾有少許變動。1997年6月,經國務院批准,撤銷遵義地區改建為遵義市(地級市,1997年11月掛牌),原遵義市改建為紅花崗區,原遵義地區領轄的縣、自治縣即歸新建的遵義市領轄;赤水市、仁懷市為省轄市,由遵義市代管。2004年,經國務院批准,由紅花崗區和遵義縣北部劃出部分地區,在原遵義 經濟技術開發區的基礎上,新成立匯川區。至此, 全市共轄2區、2市、8縣和2民族自治縣,即:紅花崗區、匯川區、赤水市、仁懷市、遵義縣、桐梓縣、綏陽縣、正安縣、鳳岡縣、湄潭縣、余慶縣、習水縣、道真仡佬族苗族自治縣和務川仡佬族苗族自治縣。
Ⅹ 遵義這個名字什麼來的
想當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