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浙江的所有的城市的名字是什麼
浙江省下轄杭州、寧波、溫州、紹興、湖州、嘉興、金華、衢州、舟山、台州、麗水11個城市。
杭州
杭州,簡稱杭,是浙江省省會,位於中國東南沿海、浙江省北部、錢塘江下游北岸、京杭大運河南端,是浙江省的政治、經濟、文化、科教、交通、傳媒、通信和金融中心。
杭州是著名的旅遊城市,以風景秀麗著稱。與蘇州並稱「蘇杭」,素有「上有天堂下有蘇杭」的美譽。市內人文古跡眾多,以西湖風景區最為著名,周邊有大量的自然及人文景觀遺跡。杭州是吳越文化的發源地之一,歷史文化積淀深厚。其中主要代表性的獨特文化有良渚文化、絲綢文化、茶文化、以及流傳下來的許多故事傳說成為杭州文化的代表。
寧波
寧波,簡稱為甬, 地處東南沿海,位於中國大陸海岸線中段,長江三角洲南翼,東有舟山群島為天然屏障,北瀕杭州灣,西接紹興市的嵊州、新昌、上虞,南臨三門灣,並與台州的三門、天台相連。
寧波人文積淀豐厚,歷史文化悠久,屬於典型的江南水鄉兼海港城市,是中國大運河南端出海口、「海上絲綢之路」東方始發港,其中最具寧波代表性的寧波港被國際港航界權威雜志——英國《集裝箱國際》評為「世界五佳港口」。
溫州
溫州,浙江省轄地級市,簡稱「甌」;浙江省三大中心城市之一。溫州歷史悠久,有2000餘年的建城歷史。是中國民營經濟發展的先發地區與改革開放的前沿陣地,在改革開放初期,以「南有吳川,北有溫州」享譽全國。地理位於浙江省東南部,甌江下游南岸陸域面積11784平方公里,海域面積約11000平方公里。下轄3個市轄區:鹿城區、龍灣區、甌海區,面積1187平方公里;6個縣:永嘉縣、洞頭縣、平陽縣、文成縣、泰順縣、蒼南縣;代管2個縣級市(瑞安、樂清)。
溫州是中國數學家的搖籃、中國南戲的故鄉,溫州人被國人稱之為東方猶太人。溫州方言也被評為中國最難懂方言之一。 境內國家級重點風景名勝區雁盪山、楠溪江、百丈漈-飛雲湖。素有「東南山水甲天下」之美譽。 被評為「2009年度中國旅遊競爭力百強城市」。2012年設立溫州市金融綜合改革試驗區,2013年1月被建設部列為第一批國家智慧城市試點。 2015年2月28日榮膺中央文明委授予的「全國文明城市」榮譽稱號。
紹興
紹興市是浙江省轄市,位於浙江省中北部、杭州灣南岸。東連寧波市,南臨台州市和金華市,西接杭州市,北隔錢塘江與嘉興市相望,位於東經119°53′03"至121°13′38"、北緯29°13′35"至30°17′30"之間,屬於亞熱帶季風氣候,溫暖濕潤,四季分明。全境域東西長130.4千米,南北寬118.1千米,海岸線長40千米,陸域總面積為8273.3平方千米。市轄區總面積2942平方公里,人口216.1萬(2013年11月數據) 。
紹興已有2500多年建城史,是首批國家歷史文化名城、聯合國人居獎城市,中國優秀旅遊城市,中國民營經濟最具活力城市,也是著名的水鄉、橋鄉、酒鄉、書法之鄉、名士之鄉。紹興素稱「文物之邦、魚米之鄉」。著名的文化古跡有蘭亭、禹陵、魯迅故里、沈園、柯岩、蔡元培故居、周恩來祖居、秋瑾故居、馬寅初故居、王羲之故居、賀知章故居等。
湖州
湖州市地處浙江省北部,東鄰嘉興,南接杭州,西依天目山,北瀕太湖,與無錫、蘇州隔湖相望,是環太湖地區唯一因湖而得名的城市。處在太湖南岸,東苕溪與西苕溪匯合處。下設吳興區、南潯區兩區,管轄長興縣、安吉縣、德清縣三個縣。
湖州是以上海浦東開發開放為龍頭的長江三角洲地區「先行規劃、先行發展」的14個重點城市之一,「長三角城市群」成員城市。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國家森林城市、國家園林城市、國家衛生城市、國家環境保護模範城市、中國優秀旅遊城市、中國特色魅力城市、中國十大魅力城市、中國極限運動之都、中國毛筆之都、中國書法城、全國雙擁模範城、浙江省文明城市。
嘉興
嘉興,是浙江省地級市,位於浙江省東北部、長江三角洲杭嘉湖平原的腹心地帶,是長江三角洲重要城市之一。城市處於江、海、湖、河交會之位,扼太湖南走廊之咽喉,與上海、杭州、寧波、紹興、蘇州等城市相距均不到百公里,位於浙江北部的滬杭、蘇杭交通干線中樞,交通便利,歷史悠久,人傑地靈。
金華
金華,浙江省轄地級市;自秦王政二十五年(公元前222)建縣,已有2200多年的歷史,因其「地處金星與婺女兩星爭華之處」得名金華,簡稱金,古稱婺州。地理位於浙江省中部,坐標東經119゜14′ -120゜46′30」 ,北緯28°32′-29°41′,境轄設婺城區、金東區2個市轄區,蘭溪市、義烏市、東陽市、永康市4縣級市以及武義縣、浦江縣、磐安縣3縣,總面積10942平方公里。國家級歷史文化名城、中國十佳宜居城市之一。
2011年金華-義烏都市區被確定為浙江省的第四個大都市區,規劃2020年成為200萬人以上特大城市。 在福布斯公布的2012年中國大陸最佳商業城市排行榜中,金華位居全國第33位,並且入圍大陸創新能力最強25個城市之一。2013年1月29日,中華人民共和國住建部列金華市為第一批智慧城市試點。
衢州
衢州,浙江省轄地級市;已有1800多年的建城史,歷史上一直是閩浙贛皖四省邊際交通樞紐和物資集散地,素有「四省通衢、五路總頭」之稱。衢州地理位於浙江省西部,坐標為位於東經118°01′一119°20′,北緯28°14′~29°30′,境域東西寬127.5公里,南北長140.25公里,總面積8844.6平方公里,境轄柯城區、衢江區、江山市、龍游縣、常山縣和開化縣。
衢州旅遊資源豐富,有「神奇山水,名城衢州」之稱。境內江郎山、爛柯山、龍游石窟等150多處景點。1994年被國務院命名為國家級歷史文化名城。 2012年、2013年連續兩年入選中國十大宜居城市。2013年國家首批國家循環經濟示範城市,成為浙江省惟一上榜的地級市。
舟山
舟山是浙江省轄地級市,介於東經121°30′~123°25′,北緯29°32′~31°04′之間,是中國兩個以群島建立的地級市之一,全市由1390個島嶼組成,佔中國的五分之一,主要島嶼有舟山島、岱山島、衢山島、泗礁島、六橫島、金塘島、洋山島、秀山島、朱家尖島、普陀山島等。舟山市總面積2.22萬平方公里,是浙江省市轄面積最大,陸地面積最小的地級市。
舟山是中國最大的海水產品生產、加工、銷售基地,素有「東海魚倉」和「中國漁都」之稱。全市港灣眾多、航道縱橫、水深浪平,是中國屈指可數的天然深水良港。舟山旅遊集海洋文化景觀和佛教文化於一體,擁有普陀山、嵊泗、岱山等風景名勝,構成了「千島之城」獨特的山海風光。
台州
台州,浙江省轄地級市,地理位於浙江省中部沿海,東瀕東海,北靠紹興市、寧波市,南鄰溫州市,西與金華市和麗水市毗鄰。
台州坐標介於東經120度17分-121度56分,北緯28度01分-29度20分之間。台州歷史悠久,5000年前就有先民在此生息繁衍。境域地勢由西向東傾斜,南面以雁盪山為屏,有括蒼山、大雷山和天台山等主要山峰,其中括蒼山主峰米篩浪高達1382.4米,是浙東最高峰。境轄椒江、黃岩、路橋3個市轄區,臨海、溫嶺2個縣級市和玉環、天台、仙居、三門4個縣。
台州東部沿海海岸線長達651公里。近海有12個島群691個島嶼,主要有台州列島和東磯列島等。最大島嶼玉環島與大陸相連,大陸架海域面積8萬平方公里,陸地總面積9411平方公里。居山面海,平原丘陵相間,形成「七山一水二分田」的格局。台州以「佛、山、海、城、洞」五景最具特色,擁有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天台山、長嶼硐天和國家級歷史文化名城臨海。自古以"海上名山"著稱。台州被評為2013年度中國科技進步先進市,被列入浙江省首批創新型試點城市。
麗水
麗水,古稱處州,浙江省轄陸地面積最大的地級市;地理位於浙江省西南部,坐標東經118°41′~120°26′和北緯27°25′~28°57′之間,地勢以中山、丘陵地貌為主,由西南向東北傾斜。境設1個市轄區:蓮都區,7縣:青田縣、縉雲縣、遂昌縣、松陽縣、雲和縣、慶元縣、景寧縣,代管1縣級市:龍泉市;總面積17298平方公里。其中,景寧縣是中國唯一的畲族自治縣。
麗水被譽為「浙江綠谷」。境內海拔1000米以上的山峰有3573座。龍泉市鳳陽山黃茅尖海拔1929米,慶元縣百山祖海拔1856.7米,分別為浙江省第一、第二高峰。生態環境質量浙江省第一、中國前列,生態環境質量公眾滿意度繼續位居浙江省首位。對外開放旅遊點68個,其中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12家。2005年1月,麗水市被命名為第三批國家級生態示範區;2009年12月,相繼被命名為「中國優秀旅遊城市」、「中國優秀生態旅遊城市」。2010年12月23日,浙江省關注森林組委會正式發文授予麗水「浙江省森林城市」稱號。
麗水,首批國家級生態保護與建設示範區。
Ⅱ 浙江因東、西兩岩石對峙而得名的景區是什麼地方
浙江旅遊業
一處景區的發展是需要被所屬城市大力重視的,如今我國第三產業是發展趨勢,也是不少城市都需要投入精力來提升景點知名度的,而且通過與其它方面的資源相互對比來說,很多城市的發展意義也會變得更大,從而體現出 比較強的旅遊欣賞魅力,而這也是一個區域中很關鍵的地方,浙江如今的旅遊產業發展速度就很快。
知名度
從其景區的日常管理,到其景區所擁有的地位等角度說,它是一處很有地域魅力的自然風景區,而且也因此獲得了很多遊客的贊賞,只是比較令人感到遺憾的是,它也是浙江被忽略的一處景區,由於不少外地遊客對其景區內部的了解程度不是很深,所以導致很多遊客感到比較陌生的了,但其仍然不失為一處欣賞價值高的美景。
Ⅲ 浙江麗水的別名有什麼歷史淵源
處州是浙江省麗水市的古稱,名字起源於星宿分野之說。
始名於隋開皇九年(公元589年),迄今已有1400多年的歷史。明朝洪武年間,設置處州府。後改括州,唐時因避諱,改稱麗水,曾被朱元璋改為安南府。
蓮都一名是因為麗水城依山傍溪,在環山之中,形如蓮瓣。
宋代以後別名蓮城,麗水又特產「處州白蓮」,今富嶺鄉為主產地。現麗水市市轄中心城區的區名就定為「蓮都區」,意欲將美麗的蓮城建成繁華的都市。
(3)蓮都名字由來擴展閱讀
麗水位於浙江省西南部,境設1個市轄區:蓮都區,7縣:青田縣、縉雲縣、遂昌縣、松陽縣、雲和縣、慶元縣、景寧縣,代管1縣級市:龍泉市;總面積17298平方千米。
麗水被譽為「浙江綠谷」,境內海拔1000米以上的山峰有3573座,龍泉市鳳陽山黃茅尖海拔1929米,慶元縣百山祖海拔1856.7米,分別為浙江省第一、第二高峰。
風景名勝
1、百山祖
位於浙西南閩浙交界的慶元縣境內,屬洞宮山系,由福建武夷山向東北伸展而成,主峰百山祖海拔1856.7米,為浙江省第二高峰。區內群巒疊嶂,峰嶺逶迤,風光綺麗,氣象萬千。
獨特的地形和水文地理環境形成了中亞熱帶氣候區中一個特殊的區域,使得這里生機盎然,薈萃了大量珍稀動植物資源,生態植被極為豐富,被稱為「天然珍稀動植物園」。
百山祖環境清幽,山水神秀,自然風光絕美。「雲海日出」是著名景觀之一,因山高霧多,雲海成為百山祖的一大景觀。
2、南尖岩景區
南尖岩位於遂昌西南部,主峰海拔1626米。景區內主要景觀有:天柱峰、神壇峰、千丈岩、小石林、神龜探海等多處奇峰異石構成的地貌景觀;霞歸瑤池、九級瀑布、龍門飛瀑等構成的水體景觀;竹海、針闊混交林、古松為主的動植物160多科,1100多種構成的生物景觀。
景區最高氣溫不超過35℃,空氣清新,富含負離子,全年平均有霧日約200天,形成了奇獨的雲海、日落、長虹、雪景、霧淞、冰掛等天象景觀。
3、披雲青瓷文化園
位於龍泉市上垟鎮,交通便利,氣候宜人,是中國氣候養生之鄉。文化園對龍泉瓷廠舊址進行創意改進,是世界唯一的青瓷文化主題旅遊景區。
主要景點包括青瓷尋蹤劇場、青瓷體驗坊、龍淵古跡、國際陶藝村。其中青瓷尋蹤劇場分為「瓷之國、瓷之旅、瓷之史、經典影院、百年龍泉」五個篇章,全面講述了中國陶瓷發展史。
Ⅳ 蓮子名字的由來
蓮米,又名蓮子、蓮實、蓮肉,為睡蓮科多年生水生草本植物蓮的成熟種仁,
中心部包裹著綠色胚芽,俗稱蓮心,8-9月間採收成熟蓮房,取出果實,去皮心,
曬干備用蓮子為睡蓮科植物蓮。
Ⅳ 蓮都有哪些名字 都有什麼來歷
蓮花、芙蕖、水芝、水芙蓉、蓮 ,荷花,芙蓉,菡萏
你以為什麼東西都有他的歷史記錄嗎?
Ⅵ 蓮都區的歷史沿革
夏、商、西周為甌地。春秋戰國時期為甌越地。秦屬閩中郡。
西漢惠帝三年(前192),立越王勾踐七世孫騶搖為東海王,都東甌(今溫州市),為東甌國土。始元二年(前85),以東甌地置回浦縣,屬會稽郡,為回浦縣地。
東漢建武初(25),省回浦入鄞縣。章和元年(87)析回浦故地置縣,名章安,為章安縣地。建安四年(199),分章安縣南鄉置松陽縣,仍屬會稽郡,為松陽縣地。三國吳太平二年(257)分會稽郡東部置臨海郡,松陽縣屬之。東晉太寧元年(323)分臨海郡置永嘉郡,松陽縣屬之。歷南朝宋、齊、梁、陳不變。
隋開皇九年(589),廢臨海、永嘉二郡為縣,分松陽東鄉置括蒼縣,置處州,治設括蒼。十二年(592),改處州為括州。大業三年(607),括州改稱永嘉郡。
唐武德四年(621),復為括州,括蒼、麗水二縣屬括州。八年(625)省麗水入括蒼。萬歲登封元年(696)分括蒼、永康兩縣地置縉雲縣。景雲二年(711),析括蒼置青田縣。天寶元年(742),改括州為縉雲郡。乾元元年(758)復改郡為州,括蒼屬括州。大歷十四年(779),避德宗諱,改括州為處州,改括蒼縣為麗水縣。《元和郡縣志》:「麗水本名惡溪,以其湍流阻險,九十里間五十六瀨,名為大惡,隋開皇中,改為麗水,皇朝因之,以為縣名」。《名勝志》:「以縣北七里有麗陽山,故以麗水為名」。《栝蒼匯紀》:「縣北七里有麗陽山,下環清溪,縣名麗水以此。」
五代十國,蓮都區為吳越國地,屬處州。太平興國三年(978),吳越歸宋,州縣沿前代。
元至元十三年(1276),改州為路,麗水屬處州路。
明代改路為府,蓮都屬處州府。景泰三年(1452),分麗水浮雲鄉、元和鄉之半置雲和縣;析宣慈鄉、應和鄉及懿德鄉之半置宣平縣。
清代蓮都屬處州府,直至宣統三年(1911)七月,除麗水縣,劃歸府兼理。自隋建州設縣以來,麗水歷為州、郡、路、府治所。
1911年(清宣統三年)11月25日,光復軍光復麗水,立處州軍政分府,兼理麗水縣事,上隸浙江軍政府。
中華民國三年(1914)行省、道、縣三級制,麗水縣屬甌海道。民國十六年廢道,行省、縣二級制,麗水縣直屬省。民國十九年省分設縣政督察區,屬第十一區,後改第二特區。民國二十四年,改設行政督察區,麗水縣屬第九行政督察區。民國三十七年4月,改第六區,七月改第七區。麗水縣均為督察專員公署駐地。
1949年5月10日,麗水縣解放,屬浙江省第七專區。
1949年10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麗水縣屬麗水專區。1950年4月,縣府遷駐碧湖鎮。
1952年1月,撤麗水專區,麗水縣屬溫州專區。5月13日。縣府遷返城關鎮。
1958年7月、1960年2月,雲和、景寧兩縣先後並入。
1961年6月1日,縣府遷駐雲和鎮。1962年4月分雲和縣,縣府遷返城關鎮。
1963年5月,復設麗水專區,麗水縣屬麗水專區,仍為專署駐地。
1968年11月專區改稱地區,麗水縣屬麗水地區。
1986年3月1日,國務院批准撤麗水縣置麗水市,仍屬麗水地區。
2000年6月6日,國務院批准撤消縣級麗水市,設立蓮都區,以原縣級麗水市的行政區域為蓮都區的行政區域。蓮都區為新設立地級麗水市的駐地。
地名由來
蓮都區名的由來是因麗水城依山傍溪,在環山之中,形如蓮瓣,宋代以後別名蓮城,麗水又特產「處州白蓮」,定「蓮都」為市轄區區名,意欲將美麗的蓮都建成繁華的都市。此一區名系從全麗水地區2000多參與區名徵集者中精選所得。
Ⅶ 麗水有別名嗎這些名稱有什麼歷史淵源
隋朝開皇九年(公元589年)建處州,592年改為括州,607年改為永嘉郡。唐朝武德四年(公元621年)復改為括州,779年改為處州。元朝至元十三年(公元1276年)改為處州路,1359年改為安南府,隨後改為處州府。明朝景泰三年(公元1452年)起,處州府轄麗水、松陽、縉雲、青田、遂昌、慶元、宣平、雲和、景寧10縣。1911年辛亥革命後設立處州軍政分府。民國元年(1912年)撤銷處州軍政分府,先後由甌海道和麗水、第九、第六、第七行政督查區管轄,轄麗水、松陽、縉雲、龍泉、慶元、宣平、景寧、雲和8縣。1949年5月解放,10月設麗水專區,1952年撤銷專區,各縣分別劃入溫州、金華、衢州專區管轄。1963年5月恢復麗水專區,轄麗水、青田、縉雲、遂昌、雲和、龍泉6縣。1968年改稱麗水地區,1978年設立麗水地區行政公署。其中:1973年恢復慶元縣,1982年恢復松陽縣,1984年設立景寧畲族自治縣,1986年撤銷麗水縣,設立縣級麗水市,1990年撤銷龍泉縣,設立縣級龍泉市,2000年撤銷縣級麗水市,設立蓮都區。2000年7月19日撤銷行署建制,設麗水市,轄蓮都區、龍泉市和青田、縉雲、雲和、慶元、遂昌、松陽、景寧7縣。
處州:隋朝開皇九年(公元589年)麗水正式設州。因古人常以天上的星宿來指配州郡,而麗水地域地處少微星座,少微星共有四顆星,最南一顆星名為處士星,所以就以處州為州名。據明代的《名勝志》載:「隋開皇九年,處土星見於分野,因置處州。但在歷史上,處州的名字也有過多次變革,先後用過栝州、縉雲郡等名稱,至唐大歷十四年(公元779年)改回處州,並一直沿用至清朝末年
麗水縣最早名稱為栝蒼,因地處栝蒼山西麓,故以山名為縣名。因避唐德宗李適(kuo)的諱,改縣名為麗水縣,為何縣名取「麗水」至今還沒有一種同一的說法。一種說法是因流經麗水的好溪古稱惡溪,隋朝時改稱惡溪為麗水,故以麗水為縣名。另一種說法是麗水之名起源於麗陽坑,麗陽坑別號麗水,故以麗水為縣名。總之兩種說法均和水有關。1986年,經省政府同意麗水縣改名為麗水市,2000年,經國務院同意取消麗水地域,升級為麗水市,原麗水市更名為蓮都區
Ⅷ 我女朋友叫邵春蓮我應該叫一個好一點的名字呢!
這個還不好說,春蓮,小蓮都可以還好聽,叫什麼名字都可以就得真心實意地對女生好,互相幫助,互相理解包容才能長久下去生活美滿幸福。
Ⅸ 浙江省各市名字由來
1.杭州
杭州歷史悠久,自秦時設縣治以來,已有2200多年歷史。杭州是華夏文明的發祥地之一。早在4700多年前,就有人類在此繁衍生息,並產生了被稱為文明曙光的良渚文化。
杭州曾是五代吳越國和南宋王朝兩代建都地,是我國七大古都之一。杭州古稱錢唐。隋朝開皇九年(589年)廢錢唐郡,置杭州,杭州之名首次在歷史上出現。南宋建炎三年(1129年),高宗南渡至杭州,升杭州為臨安府。紹興八年(1138年)南宋正式定都臨安,歷時140餘年。民國元年(1912年)以原錢塘、仁和縣地並置杭縣。民國十六年(1927年),析出杭縣城區設杭州市,杭州置市始此。1949年5月3日杭州解放,從此揭開了杭州發展新的歷史篇章
2.寧波
寧波的歷史可以上溯到公元前兩千多年的夏代。據志書上記載: 「夏時有堇子國,以赤堇山為名,後加邑為鄞。」赤堇山有兩處,一在今鄞縣天童、寶憧一帶 ,一在奉化境內。「鄞」的名稱最早就是這樣來的。
秦始皇統一中國後,廢分封制,設郡縣制,正式建立了鄞、鄮和句章三個縣,歸屬會稽郡。據說,當時海外人民到寧波來集貨貿易的很多,所以把附近的山叫鄮山 (今育王寺附近),並在此設立鄮縣。鄮即「貿邑」兩字的合寫,意即貿易的地方。漢朝時,這三個縣的范圍大致是:鄞縣包括現在的市區、西南郊和奉化東南一帶,縣治在今奉化白杜;鄮縣包括江東區以東,鄮山以北的地方,縣治就在鄮山;句章包括江北到慈溪一帶,縣治在今江北區乍山鄉城山渡附近。自漢到南北朝,建置和范圍沒有大的變化。
到了隋代,把鄞、鄮兩縣都並入句章,縣治設在小溪(今鄞縣鄞江橋),唐武德年間又將句章改為鄞州,不久又改稱鄮縣。直到唐開元二十六年(公元738年),設立州治,因附近有四明山,就稱為明州,把鄮縣分成鄮、奉化、慈溪和翁山(今定海縣)四縣、歸屬明州。州治開始在小溪,後來就遷到三江口。元和年間,又在鄮縣東面設一望海鎮。五代時,州縣合治,鄮縣也改稱鄞縣,望海鎮改為望海縣,後又改為定海縣(即今鎮海縣),又把象山也劃歸明州。北宋熙寧六年(公元1073年),又成立昌國縣(即今定海縣)。這樣,明州范圍就大體上包括後來寧波的鄞、慈、鎮、奉、象、定幾個縣。唐、宋間的明州,是我國重要的對外貿易海口,《四明志》就有「 海外雜國,賈舶交至」的記載,1974年和義路出土的唐代精美瓷器,就是經由寧波港出口的外銷瓷。唐代在明州還設立了專門管理外貿的機構——市舶司。當時從明州登陸來朝貢和貿易的,包括日本、高麗和一些東南亞的國家。到了宋代,明州和泉州、廣州並稱為全國三大對外貿易港,又是全國建造海船的重要基地,能夠建造可以容納五、六百人的大噸位海船。
南宋理宗時,把明州改為慶元府,元代又改稱慶元路。朱元璋平定方國珍後,因「慶元」有慶賀元朝的意思,又改為明州府。到洪武十四年(公元1381年),因明州的「明」字與明朝的國號相同,就改為寧波府。由於當時的鎮海縣還叫定海縣,明州又緊靠鎮海,取「海定則波寧」之意。這就是「寧波」命名的由來了。
3.溫州
溫州古代稱甌越。還在五六千前的新石器時代晚期,就有先民在這里勞動生息。戰國時屬越國,秦始皇統一六國後,設置閩中郡。漢惠帝三年封越王勾踐後裔騶搖為東海王,建都東甌,俗稱東甌王。漢順帝永和三年置永寧縣,東晉明帝太寧元年設永嘉郡,唐高宗上元二年改置州,因氣候溫暖,"雖隆冬而恆燠",故名溫州。
4.紹興
「紹興」的由來:紹興古稱越、會稽,曾有過浙江第一大城市的越都時代,也有過中國40「大邑」的宋都時代。南宋趙構皇帝被金人所逼,到處奔竄於江浙一帶。公元1131年逃至紹興(那時是越州)覺得心情很好,江山會被收復,所以有了一句「紹祚中興」,並改元為紹興,而越州也就成了紹興城。
5.湖州
湖州----太湖之洲
6.嘉興
春秋時,此地名長水,又稱槜李,吳越兩國在此風雲角逐。戰國時,劃入楚境。秦置由拳縣、海鹽縣,屬會稽郡。三國時吳國雄踞江東,析由拳縣南境、海鹽縣西境置鹽官縣。吳黃龍三年(231)「由拳野稻自生」,吳大帝孫權以為祥瑞,改由拳為禾興。後晉高祖天福五年(940),因吳越王錢元瓘 之奏請,在嘉興置秀州,領嘉興、海鹽、華亭、崇德4縣。北宋改秀州為嘉禾郡,南宋寧宗慶元元年(1195)升郡為府,後改嘉興軍,明宣德五年(1430)析嘉興縣西北境為秀水縣,析東北境為嘉善縣;析海鹽縣置平湖縣;析崇德縣置桐鄉縣,嘉興府下轄7縣,稱一府七縣。清咸豐十年(1860),太平軍攻克嘉興,建聽王府為當地軍政領導機構。清朝中期以後,受帝國主義掠奪和封建主義的剝削,嘉興的經濟和城市面貌日漸衰落和凋敝。1911年11月7日,辛亥革命黨人光復嘉興,成立嘉興軍政分府。民國初廢府存縣,改稱嘉禾縣,後復稱嘉興縣。
7.金華
金華市域春秋時屬越國。秦、漢為烏傷縣,屬會稽郡。三國吳寶鼎元年(266)置郡名東陽,以郡在瀫水(即衢江)之東、長山之陽得名。金華設立郡府建置自此始。「金華」這一名字由來於城外南、北對峙的金華山。
8.衢州
「衢州」最初是作為州級政區名稱出現的,元朝始才成為專用名。唐朝武德四年平李子通於信安縣地置州,州治依廓,實行州領縣體制。州領信安、定陽、須江三縣。「衢」是信安之地置州的專名;「州」是政區級的通用名。州是以「衢」字因。
衢州,一說以今常山境內的「三衢山」得名;據史料記載:唐武德八年(公元625 年),鄂國公尉遲恭,新擴信安城(今衢州城),新城規模初具,深得當朝賞識,令其上報新城域名,一介武夫為新城名冥思苦想,一時六神無主。後聽說信安境內有座三衢山,且風光綺麗,為天下名勝,心中大喜,便欣然命信安為衢州。
一說以路通三越(閩越、揚越、吳越)命名。筆者認為後者較為可信。首先從地名角度分析,「衢」字的含義,《爾雅釋宮》稱「四達謂之衢」。《楚詞·天問》謂九交道之意。《太玄經》作衢,也有「衢周九路」之說。從地理位置看,俯瞰衢州,川陸所會,四通八達,南際歐閩,北抵歙睦,東達滬杭,入於大海,由江山港、常山港、烏溪江匯合衢江,構成發達的水陸交通網路。在以水陸交通為主的古代,三水冠之為「三衢」,對此,《大明一統專》便作出定論:「衢州之地,以路通三越因」。
由此,可以得出結論:「衢州」一名以交通得名無疑。有的文獻中累次出現衢州一名以「三衢山」因,這是一種誤導。
「三衢」一名作為衢州的別名出現和廣泛使用,大量的文獻證明是在唐朝武德四年之後,是「衢」字的引申。管子《輕重甲篇》言「聞子三衢」,「三衢」一詞古語中早有,很明顯,「衢」非「三衢」之簡稱。隨著經濟的發展,時代的進步,人類的文明,「衢州」一名的文化內涵將會愈益豐富而外延。
9.台州
台州歷史悠久,五千年前就有先民生息繁衍。秦始皇時設立回浦鄉,西漢始元二年(前85年)設立回浦縣,三國吳太平二年(257年)置臨海郡,唐武德四年(621年)稱海州,次年改稱台州,以境內有天台山而得名,台州之名自此開始。
天台山之名也有由來。該山在天台縣之西,仙霞嶺山脈東北端。本名鎮亭山,又稱天梯山,或稱靈越,或稱台岳。山之形勢高大,西南接括蒼雁盪,西北接四明金華,蜿蜒東海濱,如衣之有緣。以山形如八葉覆蓮,有八支八溪及上台、中台、下台等,似三星之台宿。《十道志》謂之「頂對三辰」,故稱天台。一曰「大小台」。按陶弘景《真誥》:「高一萬八千丈,周回八百里。山有八重,四面如一」。又顧野王《輿地誌》雲「天台山,一名桐柏,眾岳之最秀者也」
總之,台州因境內有天台山而得名,天台山又因上應台宿而得名.台州的得名與台宿當有一定的關系
10.麗水
麗水縣最早名稱為栝蒼,因地處栝蒼山西麓,故以山名為縣名。因避唐德宗李適(kuo)的諱,改縣名為麗水縣,為何縣名取「麗水」至今還沒有一種統一的說法。一種說法是因流經麗水的好溪古稱惡溪,隋朝時改稱惡溪為麗水,故以麗水為縣名。另一種說法是麗水之名來源於麗陽坑,麗陽坑別名麗水,故以麗水為縣名。總之兩種說法均和水有關。1986年,經省政府批准麗水縣改名為麗水市,2000年,經國務院批准撤消麗水地區,升級為麗水市,原麗水市更名為蓮都區。隋朝開皇九年(公元589年)麗水正式設州。因古人常以天上的星宿來指配州郡,而麗水地區地處少微星座,少微星共有四顆星,最南一顆星名為處士星,所以就以處州為州名。據明代的《名勝志》載:「隋開皇九年,處土星見於分野,因置處州。但在歷史上,處州的名字也有過多次變更,先後用過栝州、縉雲郡等名稱,至唐大歷十四年(公元779年)改回處州,並一直沿用至清朝末年。
11.舟山
「舟山」之名,本始縣治前的一座小山的名稱。元大德《昌國州圖志 》這樣記載;「舟山在州之南,有山翼如枕海之湄,以舟之所聚,故名舟山。」「海禁」之後,舟山群島荒夷一片,僅存有547戶居民因鄉賢王國祚的請免獲准留守舟山島。由於這些留守島民主要聚居在舊縣治所在地附近,聚落前的泊舟之山名稱也就逐漸演變成了舟山島上小城的名稱,繼而隨後來「海禁」的鬆弛,居住地的擴展,發展成為對整個舟山島乃至舟山群島的稱呼。至嘉靖年間胡宗憲撰《舟山論》時,「舟山」地名的處延已基本上同於現在了。
Ⅹ 麗水的地名。從那裡來的。有什麼原因嗎
麗水縣最早名稱為栝蒼,因地處栝蒼山西麓,故以山名為縣名。因避唐德宗李適(kuo)的諱,改縣名為麗水縣,為何縣名取「麗水」至今還沒有一種統一的說法。一種說法是因流經麗水的好溪古稱惡溪,隋朝時改稱惡溪為麗水,故以麗水為縣名。另一種說法是麗水之名來源於麗陽坑,麗陽坑別名麗水,故以麗水為縣名。總之兩種說法均和水有關。1986年,經省政府批准麗水縣改名為麗水市,2000年,經國務院批准撤消麗水地區,升級為麗水市,原麗水市更名為蓮都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