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玉溪是一座怎麼樣的城市
旅遊是當下人們最流行的休閑方式之一,我國的旅遊資源十分富饒,有很多的省份和城市。通常我們選擇一個旅遊目的地時,都是要先知道這個城市叫什麼名字,名字是人們對這座城市的第一印象。名字起著很大的重要性,無論是人名還是地名,都能給人們帶來不同的看法。今天小編要跟大家介紹一座城市,它的名字也讓人們印象深刻,是我國唯一一座以“香煙”命名的城市,它就是玉溪。
不知道你們對玉溪了解多少呢?可以在下方評論補充哦!
『貳』 請問雲南玉溪漢族是那裡來的是土生土長本地人嗎雲南玉溪代姓那裡來代姓祖先淵源
代
一、 姓氏起源 代姓來源與戴姓相同,是戴姓的白字。來源有四:
1、 黃帝乃代姓之鼻祖。
2、 出自子姓,為商湯的後裔,以謚好為氏。據《元和姓纂》及《古今姓氏書辯證》所載,周初,周公旦在平定「管蔡之亂」後,封商朝末代君主帝紂之庶兄子啟(子姓)於商的舊都(今河南商丘南),建立宋國。宋國第11位君主(前799年-前766年),史佚其名,死後被謚為戴公。戴公傳子宋武公司空(前765年-前748年)其子孫遂以謚號「代」為氏,是為河南戴氏。
3、 出自姬姓,以國為氏。據《通志·氏族略》及《左傳》所載,春秋時有戴國,為姬姓諸侯國,在今河南民權縣東,一說在河南蘭考縣。隱公十年(前713年)亡於鄭國,一說亡於宋國。其族人遂以國名「戴」為氏。
4、 據《鼠璞》所載,殷氏有改為戴姓的。武王滅商後,有不少殷遺族以國為氏,稱殷氏,其後就有改姓戴的。這一支戴氏也是出自河南。
二、 遷徙分布 先秦時期,戴氏主要在其發祥地豫東一帶發展繁衍。到了漢代,戴氏開始有遷居豫南、江浙、山東等地的。三國至南北朝時,戴氏又有遷居安徽、湖北者。如西漢時的戴遵為慎陽(今河南正陽縣北)人,戴崇為沛(今江蘇沛縣)人。又如東漢時的戴就為上虞(今屬浙江)人,戴宏、戴封均為剛(今山東寧陽縣北)人。唐初,戴氏開始入閩。據《元和姓纂》所列當時戴氏聚居點有濟北(今山東長清縣西南)、譙國(今安徽亳州)、吳興長城(今浙江長興)、魏郡斥丘(近河北成安)河東桑泉(今山西臨晉)等。清代初年時,廣東焦嶺縣一支戴氏後裔遷往台灣屏東,其後分布於高雄、桃園、新竹等地。清代以後,還有福建戴氏陸續遷往台灣,此後,又有戴氏族人遷往海外。
戴
一、姓氏起源
1.黃帝乃戴姓之鼻祖。出自子姓,為商湯的後裔,以謚號為氏。據《元和姓纂》及《古今姓氏書辯證》所載,周初,周公旦在平定「管蔡之亂」後,封商朝末代君主帝紂之庶兄子啟(子姓)於商的舊都(今河南商丘南),建立宋國。宋國第11位君主(前799年-前766年),史佚其名,死後被謚為戴公。戴公傳子宋武公司空(前765年-前748年)其子孫遂以謚號「戴」為氏,是為河南戴氏。
2.出自姬姓,以國為氏。據《通志·氏族略》及《左傳》所載,春秋時有戴國,為姬姓諸侯國,在今河河南蘭考縣。隱公十年(前713年)亡於鄭國,一說亡於宋國。其族人遂以國名「戴」為氏。據《鼠璞》所載,殷氏有改為戴姓的。武王滅商後,有不少殷遺族以國為氏,稱殷氏,其後就有改姓戴的。這一支戴氏也是出自河南。
二、遷徙分布:
先秦時期,戴氏主要在其發祥地豫東一帶發展繁衍。到了漢代,戴氏開始有遷居豫南、江浙、山東等地的。三國至南北朝時,戴氏又有遷居安徽、湖北者。如西漢時的戴遵為慎陽(今河南正陽縣北)人,戴崇為沛(今江蘇沛縣)人。又如東漢時的戴就為上虞(今屬浙江)人,戴宏、戴封均為剛(今山東寧陽縣北)人。唐初,戴氏開始入閩。據《元和姓纂》所列當時戴氏聚居點有濟北(今山東長清縣西南)、譙國(今安徽亳州)、吳興長城(今浙江長興)、魏郡斥丘(近河北成安)河東桑泉(今山西臨晉)等。清代初年時,廣東焦嶺縣一支戴氏後裔遷往台灣屏東,其後分布於高雄、桃園、新竹等地。清代以後,還有福建戴氏陸續遷往台灣,此後,又有戴氏族人遷往海外。
三、郡望堂號
【堂號】「獨步堂」或曰「避貴堂」 都是源自後漢戴良的事跡。戴良有高才,議論與一般不同。他曾經說:「我獨步天下,誰能與我比?」舉他為孝廉,他拒不接受。再請他做司空,他仍然不幹。州官郡官強迫他出任,他就跑到山裡躲起來。另外還有「譙國」、「廣陵」、「清河」等堂號。
【郡望】
譙郡:東漢建安末分沛郡置郡,治所在譙縣(今安徽亳縣),三國時相當今安徽、河南兩省靈璧、蒙城、太和、鹿邑、永城間地。
廣陵郡:西漢元狩三年(前120年)改江都國置廣陵國,治所在廣陵(今揚州)。東漢建武中改為郡。相當今江蘇、安徽交界的洪澤湖和六合以東,泗陽、寶應、灌南以南,串場河以西,長江以北地區。
清河郡:治所在清陽(今清河東南)。元帝以後相當今河北清河及棗強、南宮各一部分,山東臨清、夏津、武城及高唐、平原各一部分地。
四、歷史名人
戴名世:安徽桐城人,清代史學家曾任翰林院編修。他刊行有《南山集》,其中有許多明朝正史以外的史事,觸怒了清王朝,以「大逆」罪被殺,為清朝四大文字獄之一。
戴震:安徽休寧人,思想家,學者。他博聞強記,對天文、數學、歷史、地理都有研究。他精通古音,立韻類正轉旁轉之例,創古音九類二十五部之說及陰、陽、入對轉的理論,對經學、語言學有重大貢獻,為一代考據大師。後人編有《戴氏遺書》。
戴進:著名畫家,錢塘(今杭州)人,善畫山水,境界深遠妙處,多出己意。兼工人物、佛像,運筆頓挫有力,設色純熟有神采,人推明代院體中第一手,有「浙派」之稱。
戴復古:南宋詩人,字式之,號石屏,台州黃岩(今屬浙江)人。他長期浪遊江湖,曾向陸游學詩,也受晚唐詩的影響,語言自然,是「江湖派」中較有成就的作家。部分作品指責當時統治者苟且偷安,表達了收復中原的願望。也能詞,風格雄放。有《石屏詩集》、《石屏詞》。
戴逵:東晉學者、畫家、雕塑家,譙郡銍縣(今安徽宿縣)人。他反對佛教的因果報應說,著有《釋疑論》。他曾為會稽山靈寶寺作木雕無量佛及脅侍菩薩,又為瓦棺寺塑《五世佛》,和顧愷之的壁畫《維摩詰像》、獅子國(斯里蘭卡)送來的玉佛,在當時並稱「三絕」。所畫人物、山水也別具一格。
戴德、戴聖:被稱為今文禮學的「大戴學」和「小戴學」的開創者。戴聖是戴德之侄,西漢時梁(今河南商丘)人,家族顯赫。他們同學《禮》於後蒼,選集古代各種有關禮儀的論述,分別編成《大戴禮記》和《小戴禮記》。
『叄』 李商隱 為什麼號玉溪生
李商隱(約813年-約858年),字義山,號玉溪(溪)生,又號樊南生,祖籍懷州河內(今河南焦作沁陽),出生於鄭州滎陽(今河南鄭州滎陽市),晚唐著名詩人,和杜牧合稱「小李杜」,與溫庭筠合稱為「溫李」。
「玉溪」,是今河南濟源境內王屋山下的一條溪谷。據說李商隱青年時代曾在附近修習道術。
「樊南」,指長安(今陝西西安)城南的樊川,景色優美。
『肆』 有玉溪兩個字的古語或者詩詞成語
玉溪謠
作者:趙汝回 年代:宋 體裁: 類別:
雍灘束不水箭急,逆水灘灘壁立。
折篙斷纜船不前,乘船人懼悄人泣。
柳風搖春花雨晴,飛帆忽過如飛星。
仙人坐機錦鯨與,邀我為賦銀河清。
茫茫天路高無陛,予止坎兮曷為至。
閑將身事問仙人,仙人笑指灘船是。
長風引船水沒灘,天地變化須臾間。
不生凌清逆紫骨,何用費火燒還丹。
五百童男東入海,水弱山遙無葯采。
千層萬級通天台,方士致神神不來。
君不見桃花滿山不知處,劉阮逕入天台去。
另有「玉溪華年」意為:留不住的華年,忘不掉的過往,有如溪中倒影,似近似遠。
附註:玉溪」是李商隱的號,世人習稱唐代詩人李商隱為「玉溪生」
但願能對你有所幫助
『伍』 紅塔山的由來
知道了,紅塔嗎?
看一看,好嗎?
『陸』 雲南玉溪歷史上有過那幾個名字
玉溪市歷史悠久,早在西漢就置俞元縣,唐代設溫富州,元代設新興州。橫貫玉溪市區的珠江源頭之一--玉溪河(本地稱州大河),河水澄碧透亮,如玉帶潺潺流淌在萬畝田疇之中,1916年,玉溪因水得名,沿用至今.
『柒』 李商隱為什麼號玉溪生
永樂縣有一溪水,永樂澗。《水經注》載:「河水又東,永樂澗之水注之,水北出於薄山,南流,經河北縣故城西」河北縣即永樂縣,「永樂縣,本漢河北縣地,周明帝改河北縣為永樂縣。」(《元和郡縣志》)李移家永樂後,即往在這條溪水邊。永樂澗又稱玉溪,「故山峨峨,玉溪在中」,故李商隱自號玉溪生。清人姬光璧有《玉溪生故居詩》序:「玉溪,永樂水名,唐李商隱嘗隱居之,號玉溪生。」
『捌』 「玉溪108」是什麼意思
「玉溪108」是一款玉溪品牌的香煙,開包有一股濃濃的橙子味,煙嘴有一個亮閃閃的燙金紅標。
(8)玉溪名字由來擴展閱讀:
玉溪煙簡稱玉溪,是由紅塔煙草(集團)有限責任公司生產的一種長香煙品牌。紅塔煙草(集團)有限責任公司前身為玉溪煙葉復烤廠,始建於1956年。玉溪香煙的名字源於紅塔集團所在地雲南省玉溪市,玉溪卷煙定位於高檔產品,追求品質。
玉溪由紅塔煙草(集團)有限責任公司生產,前身為玉溪煙葉復烤廠,始建於1956年。1958年擴建生產卷煙,1959年改為現名。1993年12月28日以玉溪卷煙廠為主體的雲南紅塔(集團)總公司成立。1995年9月又成立了雲南紅塔集團和玉溪紅塔煙草(集團)有限責任公司。「
『玖』 玉溪的在古代名字叫什麼
古稱「新興州」。
玉溪地勢西北高、東南低,山地、峽谷、高原、盆地交錯分布,最大橫距172公里,最大縱距163.5公里。大部分地區海拔1500—1800米。
年平均氣溫為16.4—24.6℃,氣候立體多樣,冬無嚴寒,夏無酷暑,四季如春,干濕分明。玉溪市處於低緯度高原區,屬於亞熱帶季風氣候,氣候隨復雜的地形及受印度洋、北部灣溫濕與乾燥氣流綜合影響變化。
玉溪是聶耳故鄉、雲煙之鄉、花燈之鄉和高原水鄉,位於滇中腹地,是連接省外和南亞、東南亞的重要交通樞紐,為雲南重要的產銅地區。
境內有帽天山古生物文化、古滇文化、高原水鄉文化和哀牢山一紅河谷民族風情文化,主要旅遊景區(點)有4A級旅遊景區4個,3A級旅遊景區2個,2A級旅遊景區11個。
有江川甘棠箐舊石器遺址、文興祥商號、李家山古墓群、玉溪古瓷窯址、文廟、隴西世族庄園 等重點文物保護單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