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名字百科 > 沈陽名字的由來傳說

沈陽名字的由來傳說

發布時間:2021-04-05 09:05:06

1. 沈陽的傳說

現今沈陽市留下了許多龍興 時期的古跡和古建築,也留下了不少動人的傳說。
據說皇太極改築沈陽城之後,城裡百業俱興,房屋鱗次櫛比,商賈雲集,一派興旺景象。可是,在一個夏夜裡,天氣十分悶熱,憋得人們受不了,三 三兩兩地走出門來歇涼談天。突然烏雲遮蔽了天空,昏沉沉地不見星斗,空氣中彌漫著一股腥臭,使得聞了這種氣味的人都慢慢地昏睡過去。等到蘇醒過來時,已是 紅日高照,人們這才發現滿城的男嬰和年輕貌美的女子都不見了。一時間人們尋妻覓子、呼姐問妹,沈陽城亂成了一團。慢慢地就有消息傳出,說是九門出了蠍子 精。那天晚上它倒豎在城上,放出了漫天毒霧,使人們昏睡過去,然後颳起一陣妖風,把滿城的美女和男嬰捲走。就這樣,好端端的沈陽城變得人心惶恐,非常恐 怖。
城裡住了一戶人家,主人叫姬耀祖,據說還是周武王姬發的後裔,這戶姬姓人家在這年夏天生下一子,剛巧趕上城裡出了蠍子精。鄰居都搬走了,剩 下這姬姓人家因主婦產期未滿搬不了家而急得團團轉。正在一家人愁眉不展的時候,一天晌午來了一個化緣的和尚,姬耀祖雖然滿腹憂愁,卻不敢怠慢了和尚,熱情 地接待了和尚。那和尚問:「偌大的盛京十室九空,蕭條冷落,不知出了什麼事情?」姬耀祖把城中出了蠍子精,家家戶戶離鄉避難的事告訴了和尚。和尚聽後一 笑,說:「施主不必擔心,你家公子既是今年所生,推算起來當是屬雞,你家又姓姬。雞能吃蠍,說不定正是天意讓你家公子解救百姓災難,光耀你的家門呢。」和 尚的話音剛落,只見從房裡跑出一個小孩,正是姬耀祖的子,胸前還掛了一個紅肚兜呢。姬耀祖還沒來得及說話,那和尚就抱起了孩子,駕一陣清風去了。
就在那天晚上。蠍子精又倒堅在九門城上,毒霧又籠罩了盛京城。突然一道金光閃過,一隻金尾赤冠的大雄雞長鳴一聲,振翅飛上城樓,與蠍子精斗 了起來。只見盛京上空,狂風大作、天昏地暗。那金雞和蠍子精鬥了一夜,終於啄死了蠍子精,把它吞了下去。然後長鳴三聲,飛下了城樓,又變回了穿紅肚兜的小 孩。這時,滿城的雄雞都飛了出來,直奔九門。把磚縫門洞里的蠍子全啄光了,那些被蠍子精攝來的婦女小孩全部從蠍子洞里跑了出來,回到各自的家裡。盛京城裡 又慢慢地恢復了往日的繁華。就因為一隻雄雞救了全城百姓,所以人們特別愛雞,家家養雞成風,尤其喜愛那赤冠長尾的大雄雞。

2. 「沈陽」為什麼叫這個名字

沈陽名字的來歷

春秋戰國時期,沈陽成為燕國的屬地,為歸順的肅慎氏所有。西漢時期,漢王朝在今沈陽一帶置侯縣城,後遼東郡,後漢時改屬玄菟郡。從後漢中葉起,沈陽被作為玄菟郡郡治,稱高句驪縣。今天,我們在沈陽市博物館里看到的漢代遺存物,是從距市區東南10公里左右的渾河南岸出上的,據推測這里可能就是前漢侯城縣治及後漢宮菟郡治所在。
至東晉中後期,玄菟郡為後燕所有,郡治徙置今朝鮮的咸興,沈陽仍稱高句驪縣。公元407年,北燕滅後燕政權,沈陽又為北燕所據,高句驪縣廢。此後,沈陽又曾先後歸屬北魏和隋、唐政權。唐睿宗景雲年間(710—711),渤海國在今沈陽一帶置瀋州。唐末,瀋州為新崛起的契丹族人所佔。遼太祖神冊六年(921),遼兵將在瀋水北岸置三河縣。後改為樂郊縣。成為瀋州興遼軍及昭德軍的治所,其址就在今沈陽附近。金代,沈陽為瀋州顯德軍治所。
元初仍稱瀋州,後因瀋州地居瀋水以北之故,更瀋州為沈陽路(古以水北為陽,水南為陰)。關於「沈陽」的來歷,有一個古老的傳說。相傳在瀋水北岸的石嘴頭山(今指柱山)下、住著一個小夥子沈哥。這年,瀋水突然平地起浪,洪水肆虐,原來是瀋水的龍王三頭蛟在興風作浪。一沈哥發誓要找到三頭蛟,為民除害。恰好東海龍王的三公主羊妹聽說父母要將自己許配於表哥瀋水龍王三頭蛟,就背著父母跑到瀋水龍宮來,想親自觀察一下表哥的人品,不料三頭蛟正在大擺「童男宴」,羊妹一看,肺都氣炸了,決心幫助沈哥除掉三頭蛟。她脫下龍衣給沈哥穿上,說:「穿上龍衣,你就可以飛上天了,你要到火海里去把太陽哥哥搬來,只有太陽哥哥的火才能燒死三頭蛟」沈哥闖進火海,太陽烤得沈哥都冒煙了,但是沈哥還是咬緊牙關,扛起太陽就跑。回到瀋水,三頭蛟正在拚命地把羊妹往水裡拖,沈哥連忙將太陽扔了過去。三頭蛟被太陽哥哥燒成灰,但是沈哥自己也支持不住,掉進了河裡。羊妹見狀。萬分著急,喊了聲;「沈哥——」便跳進河裡想去救他。可是她忘了她的龍衣已經脫給沈哥了。
鄉親們找遍了瀋水也沒有找到沈哥和羊妹的屍體,就在瀋水北岸立了塊碑,上刻「沈羊」二字。後來,以這塊石碑為中心修建了村落、城池,這地方就叫沈羊,因為正好又在瀋水的陽面,後人不知道沈哥羊妹斗蚊龍的故事,就誤以「沈羊」為「沈陽」了。
原來自己家鄉名字的來歷竟有這樣動人的故事真是讓後人感動。

3. 沈陽的古老傳說有那些

老罕王遷都沈陽的故事
薩爾滸之役後,老罕王努爾哈赤勢力大增,隨之便將都城由赫圖阿拉遷到了遼陽,起名為東京。可是定都剛剛三年,突然又決定遷都沈陽。努爾哈赤為什麼執意要遷都沈陽城呢?長久以來,民間一直流傳著一個美妙的傳說。
相傳有一天,努爾哈赤跟王公貝勒們一起議事,突然提出遷都沈陽的主張。這突如其來的決定使大家十分意外,一時間七嘴八舌,紛紛表示反對。這樣一來,君臣們在殿堂里展開了激烈的辯論。諸王、大臣們認為東京城已經頗具規模了,如果再次遷移,勢必勞民傷財,得不償失。努爾哈赤據理力爭道:「沈陽是形勝之地,四通八達,進可攻,退可守。在那裡建都,西可以進攻大明,北可以攻打蒙古,南可以征服朝鮮。況且沈陽山青水秀,林子深,野獸多,魚蝦肥,是一個難得的好地方。」君臣們各持一端,一時難以達成共識。
正在這難解難分之際,忽然門軍報告說有一老人前來求見。努爾哈赤傳令請進。這位老人剛剛踏進殿門,就大聲向罕王報喜:「王爺,我家住在瀋水南邊的奉集堡。前天村東頭的樹林子里忽然飛來了一隻鳳凰。鳳凰是鳥中之王,吉祥之兆,飛臨這里,必定是王爺您洪福齊天,因此特地跑來向您報喜。」努爾哈赤聽了大喜,重重地賞過老人,然後便派人前去查看,果然有一隻美麗的鳳凰落在林中。努爾哈赤心中一動,忙問諸王大臣這是什麼意思。大夥你瞅瞅我,我瞅瞅你,誰也不吱聲。只有四貝勒皇太極應聲說道:「鳳凰不落無寶之地。這落鳳之地一定風水好,這是上天指示我們遷都那裡。」努爾哈赤興奮地說道:「四貝勒言之有理,我們就隨鳳凰的行蹤行事!」眾王公大臣也都點頭贊成。
努爾哈赤一邊派人察看地形,一邊徵集民工車馬,准備大興土木。誰知剛一開工,那隻鳳凰忽然一聲長鳴轉身飛走了,一直飛到瀋水以北的沈陽城才落下來,還不停地向努爾哈赤點頭叫喚。努爾哈赤見狀大聲說道:「現在鳳凰飛落沈陽城,長鳴不止,可見那裡才是真正的風水寶地,新都應該遷往那裡。大家意下如何?」眾人默然不語。努爾哈赤果斷地一揮手,大聲道:「看來鳳凰是奉天旨意,命我在沈陽修建新都。上天既然指示我遷都那裡,我又怎敢不從?」眾人見他決心已定,又見天意如此,就都紛紛同意遷都沈陽了。
努爾哈赤果然命人在鳳凰落腳之地修建京城,取名「鳳天」,後又改為「奉天」,意思是「奉天承運」。新城修畢,努爾哈赤便由遼陽東京城遷都沈陽了。
關於「沈陽」的來歷,有一個古老的傳說

春秋戰國時期,沈陽成為燕國的屬地,為歸順的肅慎氏所有。西漢時期,漢王朝在今沈陽一帶置侯縣城,後遼東郡,後漢時改屬玄菟郡。從後漢中葉起,沈陽被作為玄菟郡郡治,稱高句驪縣。今天,我們在沈陽市博物館里看到的漢代遺存物,是從距市區東南10公里左右的渾河南岸出上的,據推測這里可能就是前漢侯城縣治及後漢宮菟郡治所在。
至東晉中後期,玄菟郡為後燕所有,郡治徙置今朝鮮的咸興,沈陽仍稱高句驪縣。公元407年,北燕滅後燕政權,沈陽又為北燕所據,高句驪縣廢。此後,沈陽又曾先後歸屬北魏和隋、唐政權。唐睿宗景雲年間(710—711),渤海國在今沈陽一帶置瀋州。唐末,瀋州為新崛起的契丹族人所佔。遼太祖神冊六年(921),遼兵將在瀋水北岸置三河縣。後改為樂郊縣。成為瀋州興遼軍及昭德軍的治所,其址就在今沈陽附近。金代,沈陽為瀋州顯德軍治所。

元初仍稱瀋州,後因瀋州地居瀋水以北之故,更瀋州為沈陽路(古以水北為陽,水南為陰)。關於「沈陽」的來歷,有一個古老的傳說。相傳在瀋水北岸的石嘴頭山(今指柱山)下、住著一個小夥子沈哥。這年,瀋水突然平地起浪,洪水肆虐,原來是瀋水的龍王三頭蛟在興風作浪。一沈哥發誓要找到三頭蛟,為民除害。恰好東梅龍王的三公主羊妹聽說父母要將自己許配於表哥瀋水龍王三頭蛟,就背著父母跑到瀋水龍宮來,想親自觀察一下表哥的人品,不料三頭蛟正在大擺「童男宴」,羊妹一看,肺都氣炸了,決心幫助沈哥除掉三頭蛟。她脫下龍衣給沈哥穿上,說:「穿上龍衣,你就可以飛上天了,你要到火海里去把太陽哥哥搬來,只有太陽哥哥的火才能燒死三頭蛟」沈哥闖進火海,太陽烤得沈哥都冒煙了,但是沈哥還是咬緊牙關,扛起太陽就跑。回到瀋水,三頭蛟正在拚命地把羊妹往水裡拖,沈哥連忙將太陽扔了過去。三頭蛟被太陽哥哥燒成灰,但是沈哥自己也支持不住,掉進了河裡。羊妹見狀。萬分著急,喊了聲;「沈哥——」便跳進河裡想去救他。可是她忘了她的龍衣已經脫給沈哥了。

鄉親們找遍了瀋水也沒有找到沈哥和羊妹的屍體,就在瀋水北岸立了塊碑,上刻「沈羊」二字。後來,以這塊石碑為中心修建了村落、城池,這地方就叫沈羊,因為正好又在瀋水的陽面,後人不知道沈哥羊妹斗蚊龍的故事,就誤以「沈羊」為「沈陽」了。

八旗和漢八旗

在人們的口語中,談到清朝八旗制,常常會聽到漢軍、漢八旗說法,這是怎麼回事呢?

原來,生活在東北地區的女真族人,在明朝時期,由女真民族首領努爾哈赤統率,逐漸強大,於1616年建立了後金國。努爾哈赤把自己屬下的部民,按旗編制組成軍隊,先是四旗,即四種顏色的旗子。後來,人數增多,變為八旗,這便是八旗的由來。滿族人都編入旗內,都稱為旗民,也稱為在旗的。由於滿族全部編入旗下,所以,便出現了凡滿人都是旗人之說。但旗人並不都是滿人,這又是怎麼一回事呢?原來,努爾哈赤、皇太極勢力增大後,把征服的蒙古族人也編入旗內,統歸八旗管轄,被稱為蒙古八旗。後金天命九年(公元1624年),努爾哈赤把征服的蒙古族人編成五個「牛錄」,隸屬於滿洲八旗。天聰三年(公元1629年),皇太極把蒙古五牛錄擴編成兩個蒙古旗。天聰九年(公元1635年)又把兩旗擴編成八旗,至此,蒙古八旗出現了。

努爾哈赤進入遼沈地區,大量漢人被掠為奴,編入滿洲八旗之內,成為家內奴或拖克索(農庄)內從事生產的奴僕。同時,為擴大兵源,從為奴的漢人中抽出一些壯丁(規定每20人抽一人當兵),其所需馬匹器械由20名漢人共同出錢購買。其壯丁家為漢軍戶,對漢軍戶有優厚待遇,比如,可以全家遷入努爾哈赤所在的城中居住,以示信任。

皇太極即汗位後,改變努爾哈赤對漢人的政策,不再把被征服地區的漢人編入滿洲八旗人家為奴,編庄別居,減少了滿漢之間的民族矛盾。對這些漢人,由投降過來的原明朝官員或後金提拔的漢人官員來管理。

天聰七年(公元1633年)二月,明朝遼東總兵毛文龍被袁崇煥處死,其部下孔有德、耿仲明等率軍從山東登州前來遼東投奔後金。皇太極對他們來投非常重視。當他們來到沈陽城郊時,皇太極在渾河岸邊親自迎接,行滿族特有的抱見禮,可以說是非常之舉。為與滿洲八旗有別,命孔、耿所部使用白鑲皂旗幟,即白旗鑲黑邊,受皇太極直接統轄。這是第一次出現打著有別於滿洲八旗旗幟的漢軍。漢人既然可以編成軍,皇太極決定自己建立漢軍,下令從所屬的滿洲八旗的漢人壯丁中每十名抽出一名,組成一旗漢軍,這是皇太極組成漢軍的開始。隨著軍隊的發展,崇德二年(公元1637年),即皇太極稱帝改後金為大清的第二年,又分漢軍旗為兩旗。又過五年,崇德七年(公元1642年),把漢軍擴為八旗。至此,漢軍八旗正式出現,成為清朝三軍之一。所使用的旗幟和滿洲、蒙古相一致,即正黃、鑲黃,正白、鑲白,正紅、鑲紅,正藍、鑲藍。

由於漢軍編成八旗,所有旗下成員都是旗人,也稱漢軍旗人。因此,應說旗人是由滿、蒙古、漢三族人組成的,而不能說旗人都是滿人。

張學良和張恨水

1929年8月的一天,住在北平的張恨水,剛剛給報紙寫完連載的一段小說,突然,一位東北軍的軍官闖進家門。張恨水雖然滿面笑容遞煙倒茶,心裡可有些緊張,不知什麼事將要降臨到頭上。來人自稱是東北邊防司令長官張學良的副官,並送上張學良的一張名片,說:「張司令請你同我一起到沈陽去見他。」張恨水試探著問:「可知道是什麼事嗎?」那位副官不動聲色地答道:「不知道,到那就清楚了。」「幾時動身?」「火車票已經辦好,就搭今晚的車。」這可使張恨水狐疑起來:自己過去與張學良素無交往,只是去年年末在沈陽《新民晚報》上刊登過《春明新史》,那也是被該報的朋友逼著寫的,內容不會有什麼問題呀,再有就是前幾天才寄去代銷的《春明外史》,也不能出任何差錯。這時,腦袋裡忽然跳出近時在上海《新聞報》連載的《啼笑因緣》,一定被張學良看到了。於是張恨水在向家人告別時說:「《啼笑因緣》出事了,可能張學良認為書中劉將軍是暗寫他父親的,要我去沈陽走一趟。此去後果如何,很難料定,家中要有個准備,萬一出了事,就先向朋友告借,及早遷回安徽老家。」家人聞訊很是驚慌。張恨水倒還鎮靜,帶上幾件更換的衣服,就跟那位副官去了沈陽。

下車之後,張恨水也沒心思去觀賞市容,由那位副官引導直接進入帥府。沒想到,張學良當晚即設宴歡迎。席間談到《啼笑因緣》的創作,張恨水解釋說:「沈鳳喜確有其人,只是姓名改了。劉將軍則是純屬虛構的。」張學良豁達開朗,笑著說:「你不愧是個大手筆,也希望你能幫助我們活躍東北的文壇啊!」這時張恨水心裡的一塊石頭才算落了地。張學良聽到寄來新印的《春明外史》100部,托《新民晚報》代售,立即遣副官去買20部,隨後發給府中任事者,幾乎是人手一部。第二天,張學良又邀張恨水在帥府老虎廳長談,如同老朋友一樣,談得很融洽。接著便為他安排游覽故宮和北陵,並與省城文藝界、新聞界人士進行會面、座談。臨行時,張學良還特意送給他一些土特產品。後來張恨水又寫了小說《黃金時代》,連載於《新民晚報》上。

蒲松齡手稿落沈陽

蒲松齡是我國清代著名作家。他一生貧困,設館課徒,深入民間,了解人民的思想感情,在大量搜集民間故事的基礎上,終其一生創作了12卷、491篇短篇小說,這就是在中國文學史上佔有重要地位,也在世界文壇享有盛譽的《聊齋志異》。

蒲松齡是山東淄川(今淄博市)人,他的《聊齋志異》手稿,也一直由他的後人世代珍藏在故鄉蒲氏家祠中。但清同治年間,山東遇百年少見的大旱,民不聊生,蒲氏家族便分頭投奔各地謀生。蒲松齡七世孫蒲價人攜妻帶子遠走關外,定居於陪都盛京,也帶來了分到的先祖珍貴遺物、傳家之寶《聊齋志異》、《聊齋雜記》原稿和六丈多長的巨畫《聊齋行樂圖》。蒲價人讀過蒙學,粗通占卜之道,在沈陽城裡擺了個卦攤,以此為生,成了當時沈陽有名的術士。

蒲價人死後,傳家之寶由他的長子蒲英灝和次子蒲英芳收藏。英灝習武,青年從軍,歷任清軍哨官、幫統,後為盛京將軍依克唐拉幕僚。依克唐拉得知蒲英灝是蒲松齡後人,並藏有《聊齋志異》原稿,便要借閱。蒲英灝雖然從未將原稿借出過,但上司要看,不好違拗,只得答應。當時原稿分裝為兩函八冊,蒲英灝怕依克唐拉不還,就先將上函四冊借給他,等看完上函,再換下函去看。但依克唐拉換去下函不久,就因事赴京,並帶走了《聊齋志異》下函。不久傳來噩耗,依克唐拉在京病故。蒲英灝這時追悔莫及,好端端的先人遺稿下半部從此就再沒有回到他的手中。

1900年,沙俄大舉入侵我國東北,英灝作為清軍巡防官被派往西豐,家屬也隨他遷往西豐。民國初,浦英灝去世,《聊齋志異》原稿上半部及《聊齋行樂圖》等便由兒子蒲文珊保存。偽滿期間,漢奸袁金鎧得知此事,便通過偽西豐縣縣長馮廣民找到時任縣圖書館館長的蒲文珊,讓蒲文珊將藏書藏畫轉讓給他。蒲文珊說:「這是我祖先留下的東西,誰也不能給。」無奈,袁金鎧仗勢威逼,他只好把清畫家穆通阿所作的《聊齋行樂圖》轉讓給他,並將《聊齋志異》手稿借給他。這一借,袁金鎧便用了5年,從手稿中選出十篇在沈陽影印出版,經蒲文珊多次催要,才把原稿交還。

解放後的1950年,蒲文珊知道東北人民政府文化部正搜集珍貴文物,便將《聊齋志異》手稿上半部及《聊齋雜記》共32冊捐獻給人民政府,經著名鑒賞家楊仁愷先生鑒定,確為蒲松齡真跡,珍藏在遼寧省圖書館。

何為「剃頭挑子一頭熱」

沈陽的理發業始於清末,當時叫「剃頭」。剃頭是從清初開始的。清朝統治者取代了明王朝,下令剃發,結束了幾千年束發戴冠的發式,改為剃頭打辮子了。剃頭一舉,是清朝封建專制政策的一環。剃頭打辮子這種形式,直到民國又變成剪辮子。之後歐風襲來,遂逐漸改成分頭、光頭。1931年「九·一八」事變後,日本的寸頭也風行一時。

過去,沈陽民間有句歇後語,叫做「剃頭的挑子一頭熱」,對舊社會的沈陽理發業是個真實的寫照。

所謂「剃頭的挑子一頭熱」(或一頭沉),是因為當時剃頭的挑子用扁擔挑著。一頭是紅漆長方凳,是涼的一頭。凳腿間夾置三個抽屜:最上一個是放錢的,錢是從凳面上開的小長方孔里塞進去的,第二、三個抽屜分別放置圍布、刀、剪之類工具。另一頭是個長圓籠,裡面放一小火爐,是熱的一頭。上面放置一個大沿的黃銅盆,水總保持著一定熱度。下邊三條腿,其中一條腿向上延伸成旗桿,桿上掛鋼(讀去聲)刀布和手巾。剃頭挑子的這種模式,不但在沈陽如此,就是從黑龍江直到四川也沒有兩樣的。如今,在沈陽的街頭巷尾還會看到類似的個體理發者,但這種剃頭挑子已很難見到了。

從前剃頭匠在走街串巷時還使用一種「喚頭」。它是兩根條鐵,一頭燒結成把兒,另一頭微張,全長一尺二寸,左手拿著它,右手用一根五寸的大釘子,從兩根條鐵的縫隙中間向上挑,發出響亮的聲音,這就算是剃頭的叫賣聲(即市聲)。清初,剃頭的並不是什麼行業,而是推行剃發令的官差,那旗桿上的鋼刀布原來是道聖旨,上寫:「留頭不留發,留發不留頭!」隨著時代的變化,這道聖旨便被鋼刀布所替代了。剃頭行業里還有套行話,如從事剃頭的叫「取三」,取自滿音。這句行話隱語不但在沈陽,就是大江南北稱謂皆同。另外,男活叫「瞧背」,女活叫「八條」,剃的樣式叫「帽纓子」等。

日俄戰爭後,沈陽以南廣大地區成為日本的勢力范圍,大批外國人特別是日本人開始流入沈陽,促使沈陽的剃頭業向理發轉變。辛亥革命以後,男子普遍剪掉了辮子,剃頭被理發所替代,工具也發生了變化,由剃頭刀改為手推子與剪刀並用。其時,沈陽繁華的街頭也出現了專門經營此行業的理發館(店),生意也漸興隆起來。當時,還有理發行會組織,其內部的陳規陋習甚多,如規定在若干距離之間不許開設兩家理發館,要祭祀理發業的祖師爺羅祖等。解放前,沈陽設備較好的理發館多集中在中街和太原街一帶。

4. 遼寧名稱的由來

1929年,中華民國改奉天省為遼寧省,遼寧得名意為取「遼河流域永遠安寧」之意。

遼寧唐屬河北道;遼置東京路;金仍之;元置遼陽行省;明為遼東都司;清設遼東將軍,後改奉天將軍,再改盛京將軍,清末改奉天省;1929民國改遼寧省,為遼寧得名的開始。

偽滿復改奉天省,1945收復後仍改遼寧省;建國初分遼東省和遼西省,後合並恢復遼寧省,省名至今未變。

遼寧省位於中國東北地區的南部。介於東經118°53'至125°46',北緯38°43'至43°26'之間。南瀕黃、渤二海,遼東半島斜插於兩海之間,隔渤海海峽,與山東半島遙相呼應。

(4)沈陽名字的由來傳說擴展閱讀

遼寧省地勢大致為自北向南,自東西兩側向中部傾斜,山地丘陵分列東西兩廂,向中部平原下降,呈馬蹄形向渤海傾斜,由山地、丘陵、平原構成;地跨遼河、渾河、大凌河、太子河、繞陽河、鴨綠江六大水系,屬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

截至2017年底,遼寧省下轄14個地級市,16個縣級市,17個縣,8個自治縣,59個市轄區。

截至2017年末,遼寧省常住人口4368.9萬人,實現地區生產總值(GDP)23942.0億元,第一產業2182.1億元,第二產業9397.8億元,第三產業12362.1億元,人均地區生產總值實現54745元。

遼寧省地形概貌大體是「六山一水三分田」。地勢大致為自北向南,自東西兩側向中部傾斜,山地丘陵分列東西兩廂,向中部平原下降,呈馬蹄形向渤海傾斜。

遼東、遼西兩側為平均海拔800米和500米的山地丘陵;中部為平均海拔200米的遼河平原;遼西渤海沿岸為狹長的海濱平原,稱「遼西走廊」。在遼寧省陸地總面積中,山地為8.8萬平方千米,佔59.5%;平地為4.8萬平方千米,佔32.4%;水域和其他為1.2萬平方千米,佔8.1%。

境內山脈分別列東西兩側。東部山脈是長白山支脈哈達嶺和龍崗山的延續部分,由南北兩列平行山地組成,海拔在500-800米左右,海拔1300米以上的山峰有老禿頂子山(1325米)和花脖子山(1336米,為省內最高點)。

主要山脈有清原摩離紅山,本溪摩天嶺、龍崗山,桓仁老禿子山、花脖子山,寬甸四方頂子山、鳳城鳳凰山,鞍山千朵蓮花山和旅順老鐵山等。西部山脈是由內蒙古高原向遼河平原過渡構成的,海拔在300-1000米之間,主要有努魯兒虎山、松嶺、黑山和醫巫閭山等。

5. 沈陽在歷史上叫過幾個名字

瀋州、沈陽中衛、盛京、奉天。

公元前300年,燕國將領秦開率軍驅逐東胡,在此地築候城 (候,是斥候的候,為瞭望 之意)。顧名思義,「候城」即為瞭望之城,隸燕遼東郡襄平縣。此為沈陽建城史之初,距今已2300餘年。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統一中國後,分天下為三十六郡,沈陽隸屬遼東郡(遼陽)。

西漢時期,已有史書稱之為「候城」 ,隸屬漢遼東郡(遼陽),為遼東郡中部都尉的治所,說明「候城」在西漢時期已經規模頗大。唐代改稱「瀋州」。五代時期,遼太祖移民到此,修築土城,生產隨之發展。金代時期,金太祖攻佔瀋州,沿用「瀋州」之名。

元朝元貞三年(1296年),元代重建土城,改瀋州為「沈陽路」,歸遼陽行省管轄。這里的「沈陽」是取瀋州和遼陽各一字而成,與「瀋水之陽」關系不大。 從此,「沈陽」這一名稱正式出現在史料上,距今已有七百餘年的歷史。

明朝洪武十九年(1386年),明朝改稱「沈陽路」為「沈陽中衛」。天聰八年(1634年),清太宗皇太極尊沈陽為「天眷盛京」,故稱「盛京」。

順治十四年(1657年),以「奉天承運」之意在盛京城(今沈陽)設奉天府,沈陽又名「奉天」。中國清朝時期,全國只有在北京城設順天府,盛京城奉天府跟其並稱,可見規格之高。

民國十八年(1929年)2月5日,南京國民黨政府改奉天省省名為遼寧省;4月2日,改「奉天市」為「沈陽市」。

民國二十年(1931年),日本帝國主義發動「九·一八事變」並侵佔沈陽後,又將「沈陽市」改為「奉天市」。民國三十四年(1945年),抗日戰爭勝利,東北光復,「奉天市」恢復「沈陽市」名稱。

(5)沈陽名字的由來傳說擴展閱讀

盛京是清朝(後金)在1625至1644年的首都,1644年-1912年的陪都。即今遼寧省沈陽市。天命十年(1625年)清太祖努爾哈赤把都城從遼陽遷到沈陽中衛,並在沈陽著手修建皇宮。沈陽迎來了歷史性轉折,從一個軍事衛所,一躍成為盛京皇城,逐步發展為東北中心城市。

天聰八年(1634年)清太宗皇太極尊沈陽為「盛京」。順治元年(1644年)清朝遷都北京後,盛京為留都。順治十三年(1657年)清朝以「奉天承運」之意在盛京城設奉天府,故沈陽又名「奉天」。

奉天,是沈陽市舊稱。1625年,後金遷都盛京(今沈陽)。清兵大舉入關之後,建都北京,稱為京師(今北京)。1657年,以「奉天承運」之意在今沈陽設奉天府,自此奉天之名方開始正式出現,並一直沿用至民國的北洋政府時期。

1928年底,張學良宣布東北易幟,服從於南京國民政府;並改奉天省為遼寧省,改奉天市為沈陽市。自1929年起,奉天重新改稱沈陽。

1931年」九一八事變「爆發。1932年3月,在日本的扶植下偽滿洲國成立,沈陽再次被更名為奉天,直至1945年抗戰全面勝利,重新使用沈陽作為市名,沿用至今。

6. 沈陽——地名的由來

沈陽的由來

沈陽是歷史文化名城,又是軍事要沖,戰國時期便在這里建立了軍事觀察設施———「候」,駐扎有大量軍隊守衛著。由於軍人家屬的遷入,逐漸形成規模,就在這里建了城,名叫「候城」。那麼後來為什麼又叫「沈陽」了呢?

傳說候城居民中有一位大家喜愛的少年,他為人善良,忠厚老實,並且十分勤勞。他每天早起晚歸,整天在山上打柴,柴禾打多了就主動送給有困難的人家。有一天,他正砍柴的時候,忽然聽到凄厲的叫聲,急忙向傳來叫聲的方向一看,只見有一隻惡狼正在瞪著大眼睛追趕一隻小羚羊,小羚羊跑著跑著被草叢中的蘿藤給纏住了,怎麼用力也跳不出來。眼看惡狼要撲來,這位心地善良的少年飛跑過去,沖著惡狼舉起柴刀就劈,惡狼被砍下了一隻耳朵,嚎叫著逃跑了。少年把小羚羊從荊藤里解救出來,天真地對小羚羊說:「小傢伙,往後可要小心點,快回家吧!」小羚羊像明白他說的話,站在對面望著他不肯離去。他看小羚羊不走,舉手拍一下羊頭說:「走吧!」自己背著柴便回家了。

之後,少年照舊每天去砍柴。一天,太陽剛剛升起的時候,他又聽到羚羊的叫聲,抬頭一看,一隻大羚羊和兩只小羚羊正對著太陽鳴叫。他以為又有什麼野獸要殘害這些溫馴的羚羊,可四處一看,卻什麼也沒發現,便沒過去驚動這三隻羚羊。在這天夜裡,他做了一個奇怪的夢,夢見在樹林里遇到的那三隻羚羊,老羚羊感謝他,還說這里的人善良,一定會得到好報。他驚奇地問羚羊:「你怎麼會說話?」老羚羊像沒聽到他說的話,領著兩只小羚羊向林中奔去了。他急著大喊:「你怎麼會說話?」一下子就急醒了,他覺得這事稀奇,就把這個夢和救小羚羊的事同家裡人講了,慢慢地全城人就都知道了。一傳十,十傳百,越傳越奇。說也奇怪,打那以後,這個地方連續幾年風調雨順。有人就附會:三隻羚羊向太陽叫是「三羊開泰」,吉祥之兆,並說羚羊是「神羊」,還提出把候城改稱「神羊城」,慢慢地候城就被民間公認的「神羊城」取代了。因為「神羊」與沈陽諧音,以後因在瀋水北設了沈陽衛,也就把「神羊城」叫沈陽城了。

7. 沈陽名字的由來

沈陽名字是取瀋州和遼陽各一字而成。

沈陽地處東北亞經濟圈和環渤海經濟圈的中心,東北亞的地理中心、遼寧中部,是中國北部戰區司令部駐地、沈陽聯勤保障中心駐所,長三角、珠三角、京津冀地區通往關東地區的綜合交通樞紐,「一帶一路」向東北亞、東南亞延伸的重要節點。

沈陽是國家歷史文化名城,清朝發祥地,素有「一朝發祥地,兩代帝王都」之稱。1625年,清太祖努爾哈赤遷都於此,皇太極建盛京城,並在此建立中國清朝,這是沈陽歷史的轉折點,從小小的軍事衛所一躍變為清代兩京之一的盛京皇城,開始成為東北的中心城市。

(7)沈陽名字的由來傳說擴展閱讀

沈陽地貌:沈陽位於遼河平原中部,東部為遼東丘陵山地,北部為遼北丘陵,地勢向西、南逐漸開闊平展,由山前沖洪積過渡為大片沖積平原。地形由北東向南西,兩側向中部傾斜。

最高處是新城子區馬剛鄉老石溝的石人山,海拔441米;最低處為遼中區於家房的前左家村,海拔5米。市內最高處在大東區,海拔65米;最低處在鐵西區,海拔36米。皇姑區、和平區和瀋河區的地勢,略有起伏,高度在41.45米之間。

沈陽東陵區多為丘陵山地;新城子區北部有些丘陵山地,往南逐漸平坦;蘇家屯區除南部有些丘陵山地外,大部份地區同於洪區一樣,都是沖積平原。

閱讀全文

與沈陽名字的由來傳說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岩名字寓意 瀏覽:278
製作名字的軟體叫什麼 瀏覽:460
好聽的游戲情侶名字大全 瀏覽:856
姓名帶薇的女孩名字 瀏覽:861
冬櫻開頭名字 瀏覽:168
晞彤這個名字寓意 瀏覽:446
貓咪名字大全phpwind 瀏覽:958
李性四個字的名字 瀏覽:956
lol好聽的名字 瀏覽:909
善字開頭的名字 瀏覽:295
張翊澤名字打分 瀏覽:389
帶瑾的女孩高雅名字 瀏覽:886
2016女孩名字大全及寓意 瀏覽:170
三個字酒店名字 瀏覽:658
1999年12月18男孩名字 瀏覽:807
自己名字的含義作文 瀏覽:267
貸款公司小組名字大全 瀏覽:13
古代宮賦名字 瀏覽:934
四個人的微信群名字 瀏覽:300
怎麼看名字五行缺啥 瀏覽:7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