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蘇東坡的由來!
蘇東坡的由來:黃州種地時所取。
蘇軾被貶黃州,屋子外有塊空地用來種菜。位於東邊。故名東坡。
蘇軾,北宋文學家、書畫家。字子瞻,號東坡居士。一生仕途坎坷,學識淵博,天資極高,詩文書畫皆精。其文汪洋恣肆,明白暢達,與歐陽修並稱歐蘇,為「唐宋八大家」之一;詩清新豪健,善用誇張、比喻,藝術表現獨具風格,與黃庭堅並稱蘇黃。
蘇軾在詞的創作上取得了非凡的成就,就一種文體自身的發展而言,蘇詞的歷史性貢獻又超過了蘇文和蘇詩。蘇軾繼柳永之後,對詞體進行了全面的改革,最終突破了詞為「艷科」的傳統格局,提高了詞的文學地位,使詞從音樂的附屬品轉變為一種獨立的抒情詩體,從根本上改變了詞史的發展方向。
蘇軾對詞的變革,基於他詩詞一體的詞學觀念和「自成一家」的創作主張。自晚唐、五代以來,詞一直被視為「小道」。柳永雖然一生專力寫詞,推進了詞體的發展,但卻未能提高詞的文學地位。而蘇軾首先在理論上破除了詩尊詞卑的觀念。
他認為詩詞同源,本屬一體,詞「為詩之苗裔」,詩與詞雖有外在形式上的差別,但它們的藝術本質和表現功能應是一致的。因此他常常將詩與詞相提並論,由於他從文體觀念上將詞提高到與詩同等的地位,這就為詞向詩風靠攏、實現詞與詩的相互溝通滲透提供了理論依據。
為了使詞的美學品位真正能與詩並駕齊驅,蘇軾還提出了詞須「自是一家」的創作主張。此處的「自是一家」之說,是針對不同於柳永詞的「風味」而提出的,其內涵包括:追求壯美的風格和闊大的意境,詞品應與人品相一致,作詞應像寫詩一樣,抒發自我的真實性情和獨特的人生感受。
因為只有這樣才能「其文如其為人」(《答張文潛縣丞書》),在詞的創作上自成一家。蘇軾一向以文章氣節並重,在文學上則反對步人後塵,因而他不滿意秦觀「學柳七作詞」而缺乏「氣格」。
擴大詞的表現功能,開拓詞境,是蘇軾改革詞體的主要方向。他將傳統的表現女性化的柔情之詞為擴展為表現男性化的豪情之詞,將傳統上只表現愛情之詞擴展為表現性情之詞,使詞像詩一樣可以充分表現作者的性情懷抱和人格個性。
蘇軾讓充滿進取精神、胸懷遠大理想、富有激情和生命力的仁人志士昂首走入詞世界,改變了詞作原有的柔軟情調,開啟了南宋辛派詞人的先河。
與蘇詩一樣,蘇詞中也常常表現對人生的思考。這種對人生命運的理性思考,增強了詞境的哲理意蘊。蘇軾雖然深切地感到人生如夢,但並未因此而否定人生,而是力求自我超脫,始終保持著頑強樂觀的信念和超然自適的人生態度。
B. 蘇軾名字的由來
蘇軾(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一字和仲,號東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四川眉山市)人,中國北宋文豪。早年,蘇軾於宋仁宗景祐三年(1037年1月8日)出生於眉州眉山,是初唐大臣蘇味道之後。
蘇軾的祖父是蘇序,表字仲先,祖母史氏。蘇軾的父親蘇洵,即《三字經》里提到的「二十七,始發奮」的「蘇老泉」。蘇洵發奮雖晚,但是很用功。有著父親作為榜樣,蘇軾也自帶著勤奮刻苦的基因,該發憤時就發憤!
蘇軾其名「軾」原意是車前的扶手,取的是其默默無聞卻扶危救困,不可或缺之意,即是低調做人,高調做事。
伴有這個名字後,蘇軾在性格上放達,喜歡交朋友,喜歡尋找美食,也是個有潛質的吃貨,還創造許多獨創美食,比如東坡肉這類有名菜品,也喜歡安靜的坐著泡壺茶,品茶等雅事,這些不正和他的名字」蘇軾「有著相同的品格嗎?
蘇軾名字與本人相稱
到了嘉佑元年(1056年),虛歲二十一的蘇軾首次出川赴京,參加朝廷的科舉考試。在翌年,他參加了禮部的考試,以一篇《刑賞忠厚之至論》獲得主考官歐陽修的賞識,高中進士第二名。
到了後期,蘇軾的詩,詞,賦,散文,均成就極高,且善書法和繪畫,是中國文學藝術史上罕見的全才,也是中國數千年歷史上被公認文學藝術造詣最傑出的大家之一。
樂交友的蘇軾
散文與歐陽修並稱歐蘇;詩與黃庭堅並稱蘇黃,又與陸游並稱蘇陸;詞與辛棄疾並稱「蘇辛」;書法名列「蘇、黃、米、蔡」北宋四大書法家「宋四家」之一;其畫則開創了湖州畫派。因其文、詞頗多於著作,宋代每逢科考常出現其文命題之考試。
C. 為什麼蘇東坡叫東坡居士
東坡居士是蘇東坡的自號,與他被貶黃州有關。
北宋元豐三年二月,蘇軾因「烏台詩案」貶去黃州,官府安排他的第一個落腳點就是城南的定惠院。居住寺院,雖然不是很理想的處所,但對初來乍到、驚魂未定,政治上遭受極大打擊的蘇軾來說,無疑是個修身養性的好地方。
因為靠著微廉的俸祿,實在無法養活家人。於是他便在黃州城外的東坡上開荒種地,自號「東坡居士」。自此,人們便稱他為蘇東坡。
(3)蘇東坡名字由來擴展閱讀:
烏台詩案之後,蘇軾被貶到黃州,名義上是團練副使,一個並無實權的小官,實際上屬於朝廷的監管人員,並不能隨意離開。可以說這是他人生的低谷,但也正是這一段日子,蘇軾終於成了蘇東坡,他進入了一生創作中的巔峰時刻。
在黃州,蘇軾遊山玩水,泛長江、吊赤壁;在這里飲酒賦詩,煮「東坡羹」,做「東坡肉」,釀「東坡酒」。在黃州,他深刻地剖析了自己,剝除了身上的每一點異己成分;在黃州,他徹底地脫胎換骨,對儒釋道三家的思想精華進行了融會和批判。
在黃州,他找到了真正的自我,獲取了真正的個性自由。在黃州,蘇軾寫下了《前赤壁賦》、《後赤壁賦》和千古絕唱《念奴嬌·赤壁懷古》。
在《赤壁賦》中,蘇軾表達了他對人生的哲學思考,他認為,雖然宇宙是無限的,人生是有限的,但二者又是相對的、辯證的。萬事萬物都有生有滅,人生的意義亦可永存,關鍵就在於以何種態度處世。
D. 蘇軾和蘇轍姓名的由來
蘇軾,名軾,字子瞻;蘇轍,名轍,字子由,蘇軾、蘇轍的名字都與「車」有關。蘇洵在《名二子》一文中對蘇軾、蘇轍兄弟取名緣由有交代:輪、輻、蓋、軫都是車的重要部件,缺少不得。
軾(車前橫木,供站立車上遠觀時扶手之用)似乎可有可無,但如果沒有軾,車也不是完整的車了。蘇洵給蘇軾取名「軾」,是希望他不忽視看起來似乎不重要的「外飾」之物。
所有的車都會留有車轍,但在功勞簿上卻沒有它的份。但車壞馬死,禍不會殃及車轍。車轍處於禍福之間,雖然沒有福也不至於有禍。給蘇轍取名「轍」是希望他平安免禍。
(4)蘇東坡名字由來擴展閱讀
《名二子》創作背景
慶歷六年(1046年),蘇洵赴京趕考。盡管蘇洵的才學可以成為「帝王師」,可在朝廷腐敗、官場黑暗的環境下還是落榜了。他由此對科舉、朝廷失去了信心,轉而把希望寄託在兩個兒子身上。第二年返鄉後,蘇洵寫了一篇寄寓深重的《名二子說》。當時,蘇軾十一歲,蘇轍八歲。
蘇洵寫《名二子說》十年後,送二子入京應試,過成都辭別張方平,張出了六道題考兄弟二人,自己則於壁間密窺。兩人得題後,即各自思考。轍有疑問,指以問軾,軾舉筆倒敲幾案,意為「管子注」。
又指第二題,蘇軾把第二題勾了,因為並無出處,開始答卷。考完後,張方平對蘇洵說:「二子皆天才,長者明敏尤可愛,然少者謹重,成就或過之。」(出自《瑞桂堂暇錄》)
E. 蘇東坡簡介:蘇東坡是哪個朝代的人,蘇東坡的名字由來
蘇軾(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號「東坡居士」,世稱「蘇東坡」。漢族,眉州眉山(今四川眉山,北宋時為眉山城)人,祖籍欒城。北宋著名散文家、書畫家、詞人、詩人,是豪放詞派的代表。和父親蘇洵,弟弟蘇轍合稱為唐宋八大家中的三蘇。是北宋人。
宋代文學家蘇軾為何自號「東坡」有兩種說法,一說與唐朝詩人白居易有關。蘇軾和白居易雖然相距265年,但蘇軾從小就喜愛白居易的作品。後來,蘇軾的人生遭際、宦海沉浮的景況大致和白居易相似,因此,常以白居易自比。曾寫出「出處依稀似樂天,敢將衰朽較前賢」等詩句。公元820年,白居易任忠州(今四川省忠縣)刺史時,常在忠州城的東坡植樹,曾賦有「東坡向春暮,樹木今如何?」「朝上東坡走,夕上東坡步,東坡何所愛,愛此新生樹」的詩句。為了表示對白居易的崇敬,就取白居易詩中給自己留有美好記憶的「東坡」作為自己的號。
另有一說法是,蘇軾謫居湖北黃岡時,城南門外約一里左右有個風景秀麗的山坡,稱「東坡」。坡上綠樹成蔭,不遠處就是滾滾東去的長江。蘇軾常到此漫步,曾賦詩詞雲:「夜飲東坡醒復醉,歸來彷彿三更,家童鼻息如雷鳴,敲門都不應,倚仗聽江聲。」蘇軾很喜愛這個地方,遂以「東坡」自號。
F. 蘇軾名字的寓意
蘇軾名字的寓意:蘇軾其名「軾」,原意為車前的扶手,取其默默無聞卻扶危救困,不可或缺之意。
從蘇軾、蘇轍兄弟的名字中,可以看出,他們名字的奇特之處就是都與車有關系。蘇軾名字中的「軾」,本義是指設在車箱前面供人憑倚的橫木。蘇軾的字「子瞻」,則源於《左傳·庄公十年》「登軾而望之(登高往下望)」中的「望」,比較符合蘇軾少年時躊躇滿志的張揚作風。
而蘇轍名字中的「轍」,本義是指車跡,車輪碾過的痕跡。《左傳·庄公十年》有「下,視其轍(往下看以及撤退了)」的句子。蘇轍的字「子由」,則帶有仿效、依循的意思,說白了就是跟著別人走。在為人處事方面,蘇轍相比哥哥蘇軾,要內斂得多。
蘇軾(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號鐵冠道人、東坡居士,世稱蘇東坡、蘇仙,漢族,眉州眉山(今屬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欒城,北宋著名文學家、書法家、畫家。
(6)蘇東坡名字由來擴展閱讀:
慶歷六年(1046年),蘇洵赴京趕考說起。盡管蘇洵的才學可以「帝王師」,可在朝廷腐敗、官場黑暗的環境下還是落榜了。他由此對科舉、朝廷失去了信心,轉而把希望寄託在兩個兒子身上。第二年返鄉後,蘇洵寫了一篇寄寓深重的《名二子說》。
蘇軾個性張揚、豪放不羈,而蘇轍的性格則相對內斂。蘇洵對兩個兒子的脾性秉性非常了解,為了勸誡與勉勵兒子,他在《名二子說》闡釋了為二子命名的深意。
他說:「輪輻蓋軫,皆有職乎車,而軾獨若無所為者。雖然,去軾則吾未見其為完車也。軾乎,吾懼汝之不外飾也。天下之車,莫不由轍,而言車之功者,轍不與焉。雖然,車仆馬斃,而患亦不及轍。是轍者善處乎禍福之間也。轍乎,吾知免矣。」
白話文翻譯:車輪、車輻條、車頂蓋、車廂四周橫木,都對車上有其職責,唯獨作為扶手的橫木,卻好像是沒有用處的。即使這樣,如果去掉橫木,那麼我看不出那是一輛完整的車了。
軾兒啊,我擔心的是你不會隱藏自己的鋒芒。天下的車沒有不順著轍走的,但談到車的功勞,車輪印從來都不參與其中。即使這樣,車毀馬亡,也不會責難到車輪印上。這車輪印,是能夠處在禍福之間的。轍兒啊,我知道你是能讓我放心的。
蘇洵這段話的意思是說,車輪、車輻、車蓋、車軫,對於一輛車來說各有用途,缺一不可,而車軾則似乎是作用不大,可有可無,但一輛車如果缺了「軾」,也就不成其為完車了。由於這根橫木有些過於張揚顯露。
所以蘇洵在給蘇軾取這個名字時說「吾懼汝之不外飾也」,反映了當時蘇洵矛盾的心理,既希望兒子的個性能充分發揮,又擔心他過於張揚而遭人嫉妒,於是他又給蘇軾起了個字叫作「子瞻」,意思是讓他瞻前顧後,謹慎小心。
而對於另一個兒子蘇轍,蘇洵則想對比較放心,取名為「轍」,字「子由」,意思是讓他跟著別人走。雖然「轍」不像「軾」那樣引人注目,卻也不易遭人嫉恨。
G. 蘇軾蘇轍名字的含義
蘇軾名字的寓意:蘇軾其名「軾」,原意為車前的扶手,取其默默無聞卻扶危救困,不可或缺之意。
關於蘇轍名字中「轍」的意思,其父蘇洵在《名二子說》中解釋說:天下的車沒有不順著轍走的,雖然論功勞,車轍是沒份的,但如果車翻馬斃,也怪不到轍的頭上。雖然「轍」不易致福,卻也難以招災。這與蘇轍相對內斂的性格也頗為相符。
(7)蘇東坡名字由來擴展閱讀:
「三蘇社會」社會影響:
蘇軾在文、詩、詞三方面都達到了極高的造詣,堪稱宋代文學最高成就的代表。而且蘇軾的創造性活動不局限於文學,他在書法、繪畫等領域內的成就都很突出,對醫葯、烹飪、水利等技藝也有所貢獻。蘇軾典型地體現著宋代的文化精神。
蘇轍與父親蘇洵、兄長蘇軾齊名,合稱「三蘇」。其生平學問深受其父兄影響,以散文著稱,擅長政論和史論,蘇軾稱其散文「汪洋澹泊,有一唱三嘆之聲,而其秀傑之氣終不可沒」。其詩力圖追步蘇軾,風格淳樸無華,文采少遜。蘇轍亦善書,其書法瀟灑自如,工整有序。著有《欒城集》等行於世。
《名二子說》是宋代詩人蘇洵寫為兩個兒子蘇軾、蘇轍命名的緣由,表達了對兒子的希望與告誡,並介紹了二子的性格和名字由來。
原文:輪.輻.蓋.軫,皆有職乎車,而軾獨若無所為者。雖然,去軾則吾未見其為完車也。軾乎,吾懼汝之不外軾也。天下之車,莫不由轍,而言車之功者,轍不與焉。雖然,車仆馬斃,而患亦不及轍,是轍者,善處乎禍福之間也。轍乎,吾知免矣。
譯文:車輪、車輻條、車頂蓋、車廂四周橫木,都對車上有其職責,唯獨作為扶手的橫木,卻好像是沒有用處的。即使這樣,如果去掉橫木,那麼我看不出那是一輛完整的車了。軾兒啊,我擔心的是你不會隱藏自己的鋒芒。
H. 蘇東坡的來歷
出獄以後,蘇軾被降職為黃州(今湖北黃岡市)團練副使(相當於現代民間的自衛隊副隊長)。這個職位相當低微,並無實權,而此時蘇軾經此一役已變得心灰意冷,蘇軾到任後,心情郁悶,曾多次到黃州城外的赤壁山游覽,寫下了《赤壁賦》、《後赤壁賦》和《念奴嬌·赤壁懷古》等千古名作,以此來寄託他謫居時的思想感情。於公餘便帶領家人開墾城東的一塊坡地,種田幫補生計。「東坡居士」的別號便是他在這時起的。
蘇軾(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號東坡居士,世稱蘇東坡、蘇仙 。漢族,北宋眉州眉山(今屬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欒城,北宋著名文學家、書法家、畫家。
嘉祐二年(1057年),蘇軾進士及第。宋神宗時曾在鳳翔、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職。元豐三年(1080年),因「烏台詩案」受誣陷被貶黃州任團練副使。宋哲宗即位後,曾任翰林學士、侍讀學士、禮部尚書等職,並出知杭州、潁州、揚州、定州等地,晚年因新黨執政被貶惠州、儋州。宋徽宗時獲大赦北還,途中於常州病逝。宋高宗時追贈太師,謚號「文忠」。
I. 蘇轍和蘇軾名字的由來
蘇 洵(1009-1066),字明允,宋朝人,著名的散文家。蘇洵和他的兒子蘇軾、蘇轍以文知名,故後人將他們稱為「三蘇」,並均列入「唐宋八大家」。 【相關信息】名句:夫六國與秦皆諸侯,其勢弱於秦,而猶有可以不賂而勝之之勢;苟以天下之大,下而從六國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國下矣。
蘇洵《名二子》 :「輪、輻、蓋、軫,皆有職乎車。而軾獨若無所為者。雖然,去軾,則吾未見其為完車也。軾乎,吾懼汝之不外飾也。天下之車莫不由轍,而言車之功,轍不與焉。雖然,車仆馬斃,而患亦不及轍。是轍者,善處乎禍福之間也。轍乎,吾知免也矣!」
以「軾」為名,就是希望兒子長大後不要成為只能作「外飾」好看的東西,要當個有用的人。
以「轍」為名,就是希望兒子將來既能為國家建功立業,但又不會闖禍惹事。
三蘇」,與黃山谷並稱「蘇黃」;與辛棄疾並稱「蘇辛」。
擅長行書、楷書,取法李邕、徐浩、顏真卿、楊凝式,而能自創新意。用筆豐腴跌宕,有天真爛漫之趣。與蔡襄、黃庭堅、米芾並稱「宋四家」。能畫竹,學文同,也喜作枯木怪石。論畫主張「神似」,認為「論畫以形似,見與兒童鄰」;高度評價「詩中有畫,畫中有詩」的藝術造詣。
本文是元豐七年六月,蘇軾由黃州團練副使調任汝州團練副使時寫的,此時是其政治上失意之時,此前因寫詩諷刺新法被捕入獄,由湖州刺史貶為黃州團練副使。石鍾山,是我國著名的旅遊勝地,位於江西省湖口縣鄱陽湖東岸,有南北二山,南面的叫上鍾山,北面的叫下鍾山,相距不到一公里。
蘇軾和蘇轍兄弟二人,性格不同,形貌各異。蘇轍高大,豐滿的圓臉,兩頰附近的松肉很多,而蘇軾則健壯結實,骨肉勻停。從他的畫像看,蘇軾大概是臉大,顴骨高,最能透露他特性的,就是他那敏感活動、強而有力的嘴唇。他的臉色紅潤,熱情洋溢,會由歡天喜地的表情一變而成抑鬱沉思的幻想狀。
蘇東坡對他弟弟說:「我知道我一向出言不慎。我一發現什麼事情不對,就像在飯菜里找到個蒼蠅一樣,非要唾棄不可。」弟弟說:「但是你要了解你說話的對象,有人你可以推心置腹,有的不可以。」蘇東坡點頭說:「這就是我之所短。也許我生來就太相信人,不管我是跟誰說話,我都是暢所欲言。」弟弟說:「這正是我為你擔心的地方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