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北京「懷柔」名稱來源
懷柔區: 出自《詩經·周頌·時邁》中的「懷柔百神」,意思是招來安撫。唐太宗貞觀年間開始設立懷柔縣。 ////時邁其邦,昊天其子之,實右序有周。薄言震之,莫不震疊。懷柔百神,及河喬岳,允王維後。明昭有周,式序在位。載戢干戈,載橐弓矢。我求懿德,肆於時夏,允王保之
有人寫了這樣一副對聯:「密雲不雨旱三河,雖玉田也難豐潤;懷柔有道皆遵化,知順義便是良鄉。」此聯巧妙地嵌上了北京市所轄的八個郊縣,即:密雲、三河、玉田、豐潤、懷柔、遵化、順義、良鄉。
❷ "懷柔"名字的來源
懷柔區出自《詩經·周頌·時邁》中的「懷柔百神」,意思是招來安撫。唐太宗貞觀年間開始設立懷柔縣。
懷柔有著悠久的歷史,早在1300多年前的唐朝就已經有了「懷柔」這個名稱,公元1368年明朝設置的懷柔縣與今天的懷柔區管轄范圍基本相同。在古代漢語中,「懷」是來的意思,「柔」是安撫的意思。「懷柔」這兩個字放在一起,就是以德施政,民族團結,交融發展。
❸ 北京 名稱的由來
北京名稱是由明成祖朱棣永樂皇帝取得皇位後,將他做燕王時的封地北平府改為順天府,建北京城,並准備遷都城於此,這是正式命名為北京的開始,至今已有600餘年的歷史。
北京由於經歷了很多的朝代,不同朝代有不同的名稱:
1、燕都
據史書記載,公元前1122年,周武王滅商以後,在燕封召公。燕都因古時為燕國都城而得名。戰國七雄中有燕國,據說是因臨近燕山而得國名,其國都稱為「燕都」。
2、幽州
遠古時代的九州之一。幽州之名,最早見於《尚書·舜典》:「燕曰幽州。」兩漢、魏、晉、唐代都曾設置過幽州,所治均在今天的北京一帶。
3、京城
京城泛指國都,北京成為國都後,也多將其稱為京城。
4、南京
遼太宗會同元年(938年),將原來的幽州升為幽都府,建號南京,又稱燕京,作為遼的陪都。當時遼的首都在上京。
5、大都
元代以金的離宮今北海公園為中心重建新城,元世祖至元九年(1272年)改稱大都,俗稱元大都。
6、北平明代洪武元年(1368年),朱元璋滅掉元朝後,為了記載平定北方的功績,將元大都改稱北平。
7、北京明永樂元年(1403年),明成祖朱棣永樂皇帝取得皇位後,將他做燕王時的封地北平府改為順天府,建北京城,並准備遷都城於此,這是正式命名為北京的開始,至今已有600餘年的歷史。
8、京師
明成祖於永樂十八年(1420年)遷都北京,改稱京師,直至清代。
9、京兆民國廢順天府,置京兆地方,直隸中央,其范圍包括今天的北京大部分地區,民國十七年(1928年)廢京兆地方,改北京為北平。
(3)懷柔名字的由來擴展閱讀:
從1153年開始,北京經歷了金、元、明、清幾個朝代,歷時800多年,一直都處於國都的地位。因此,它又得到了各式各樣的別稱,如長安、春明、日下、京華、都門、帝州、帝台、王城、皇州辰垣、天都、玉京、神京等。所以,綜觀世界各國歷史悠久的城市,北京市是世界上歷史名稱最多的城市。
北京的正名、別稱約有60個,可以說是世界上歷史名稱最多的城市。北京地處華北大平原西北端,50萬年以前,這里就有了原始人的活動。
當時的「北京人」為人們留下了豐富的文化遺存,但是沒有留下地名。北京在上古時期叫作幽陵;在夏代稱冀州;在周朝稱為薊;春秋戰國謂燕;秦署廣陽、漁陽;西漢設幽州;東漢為廣有、伐戊;北魏叫燕郡;隋改涿郡;唐改范陽郡;遼改為幽都;元朝稱大都;明朝永樂元年(1403年)開始稱北京;1421年改稱京師;清代稱北京;1928年又改北京為北平。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又恢復北京的稱號。這些名稱僅是比較常見的名稱。除此之外,北京在歷史上還曾叫過宛平、燕山府、聖都、汗八里。
❹ 懷柔的來歷
歷史上,懷柔是古人類活動的地區之一,考古人員在懷柔區多處發現舊石器時代和新石器時代遺跡。
春秋戰國時代,懷柔是燕秦活動的戰略要地,屬於燕國范圍,距燕國都城「薊」最近的漁陽郡的首府即位於懷柔區北房鎮的梨元庄村。
秦滅六國統一中國後仍設漁陽郡,秦始皇對漁陽一帶邊遠地區的戰略位置十分重視,築長城、修馳道,都路經漁陽。
西漢時,漁陽在經濟、軍事、民族交流方面都佔有重要位置。
西漢中期漢王朝在漁陽設鐵官,冶鑄農器、兵刃和製造五銖錢,還不斷在漁陽一帶與少數民族交戰,並曾派重兵屯戍。
漁陽地區長期處於少數民族和漢族交鋒的前線,對各民族的文化交流、民族融合也起到了積極作用。
魏以後,漁陽郡的戰略位置逐漸衰落,西晉正式廢除漁陽建制,懷柔屬於燕國范圍。
十六國時,雖然恢復了漁陽郡名稱,但先後遷至武清、三河,隋、唐遷至今天津薊縣,位於懷柔的漁陽不復存在。
隋、唐至元朝末年,懷柔始終沒有形成獨立的建制,唐朝建立的懷柔縣為現今的順義區。
明朝元年(1368年)12月,改順州為順義縣,改檀州為密雲、懷柔二縣,這是在現在的懷柔區城建立區一級建制的開始。
明正德8年(1513年),升昌平為州,懷柔為昌平州屬縣。
清順治初年,懷柔縣為順天府所轄22縣之一。
民國2年,北京地區設京兆地方,懷柔為京兆地區20縣之一。
懷柔區出自《詩經·周頌·時邁》中的「懷柔百神」,意思是招來安撫。唐太宗貞觀年間開始設立懷柔縣。
懷柔有著悠久的歷史,早在1300多年前的唐朝就已經有了「懷柔」這個名稱,公元1368年明朝設置的懷柔縣與今天的懷柔區管轄范圍基本相同。在古代漢語中,「懷」是來的意思,「柔」是安撫的意思。「懷柔」這兩個字放在一起,就是以德施政,民族團結,交融發展。
2000年,懷柔縣轄10個鎮、5個鄉,總人口296002人,各鄉鎮人口: 懷柔鎮 112662、雁棲鎮 17475、北房鎮 18134、楊宋鎮 17016、廟城鎮 24296、橋梓鎮 22485、懷北鎮 15915、湯河口鎮 7174、渤海鎮 16608、九渡河鎮 16446、琉璃廟鄉 6913、寶山寺鄉 4517、碾子鄉 3458、長哨營滿族鄉 7536、喇叭溝門滿族鄉 5367。 (根據第五次人口普查數據;單位:人)
2001年12月30日,國務院批准懷柔縣撤縣設區。2002年2月7日,北京市人民政府(京政發[2002]6號)批復:(1)經國務院批准,撤銷懷柔縣,設立懷柔區。以原懷柔縣行政區域為懷柔區行政區域。懷柔區人民政府駐懷柔鎮府前街。(2)在懷柔鎮內設立泉河、龍山兩個街道辦事處,其餘鄉鎮建制及行政區劃不變。2002年4月16日,懷柔區正式掛牌。
2002年,懷柔區轄2個街道、12個鎮、2個鄉:泉河街道、龍山街道;懷柔鎮、雁棲鎮、北房鎮、楊宋鎮、廟城鎮、橋梓鎮、懷北鎮、湯河口鎮、渤海鎮、九渡河鎮、琉璃廟鎮、寶山鎮;長哨營滿族鄉、喇叭溝門滿族鄉。
2005年,懷柔區轄2個街道(龍山街道、泉河街道)、3個地區(懷柔地區、廟城地區、雁棲地區)、12個鎮(懷柔鎮、廟城鎮、楊宋鎮、北房鎮、雁棲鎮、懷北鎮、渤海鎮、九渡河鎮、橋梓鎮、琉璃廟鎮、湯河口鎮、寶山鎮)、2個民族鄉(喇叭溝門滿族鄉、長哨營滿族鄉)。共有29個社區、284個村委會。面積2122.62平方千米,人口 29.33萬人。
❺ 北京懷柔廟城這個名稱的來歷
1 紅螺寺沒有一點聯系。兩個地方相距很遠。
2 廟城根本就沒有廟。名字就是祖輩傳下來的沒為啥。。。
這是介紹你看看吧
廟 城 鎮 概 況
廟城鎮是懷柔區的南大門,南與順義接壤,是懷柔城區東擴南移的重點發展區域,全鎮共有18個行政村,總人口2.4萬,總面積為32.7平方公里,耕地面積13185畝,果林面積9803畝,規模企業200家。
境內交通便利,公共設施完備。廟城鎮距懷柔區1.5公里,距首都機場27公里,距北京市區45公里,新改造後的京承高速公路、101國道、富密路、懷昌路穿境而過,大秦、京承、京通三條鐵路線縱貫南北,設有一個編組站和一個客運站。建有6000門程式控制電話支局,3.5萬伏、11萬伏變電站各一座;區級污水處理廠一座。毗鄰懷柔千畝生態公園,景色幽雅舒適,龍山新新小鎮 、融城園小區成為市民安家置業的首選之地,為全面建設生態精品新城區打下基礎。
地理位置優越,農業發展迅速。 廟城鎮地處懷柔水庫下游,水源充足且水質優良,適宜各種經濟作物種植和畜牧業的發展。近年來,西洋參和花卉種植已形成規模。 在丹路生物工程有限公司、北京鑫農畜牧養殖有限公司、北京城信庄園奶牛養殖有限公司三家龍頭企業帶動下,廟城鎮農業產業化建設進程日益加快。
打造工業園區,搭建引資平台。 目前,全鎮共有工業園區3個,包括一個鎮級工業園區和高兩河、霍各庄2個村級工業園區,規劃佔地3000畝。鎮級工業區跨入了市級先進行列,被列為市級重點扶持小區。工業園區內形成了以食品飲料、汽車配件、包裝印刷、生物製品為支柱的產業格局,我鎮工業正向著可持續發展的方向迅猛前進。
全程辦事代理、高效為民服務。在政府顯著位置設立全程辦事受理室,為群眾提供了方便舒適的辦公環境。全程辦事代理工作人員依法執政,誠實守信,滿懷信心和熱情全程為您服務、用真心對待您、用誠心接待您、用實心滿意您,為全鎮營造了和諧文明的人文環境。
廟城鎮黨委、政府竭誠歡迎各界有識之士到廟城投資創業,我們將竭誠為您提供優質服務!相信在我們的共同努力下,廟城鎮的明天會更加美。
❻ 懷柔名字的由來,可以是故事,但要清楚明白,不要有文言文之類的
懷柔有著悠久的歷史,早在1300多年前的唐朝就已經有了「懷柔」這個名稱,公元1368年明朝設置的懷柔縣與今天的懷柔區管轄范圍基本相同。在古代漢語中,「懷」是來的意思,「柔」是安撫的意思。「懷柔」這兩個字放在一起,就是以德施政,民族團結,交融發展。
春秋戰國時代,懷柔是燕秦活動的戰略要地,屬於燕國范圍,距燕國都城「薊」最近的漁陽郡的首府即位於懷柔區北房鎮的梨元庄村。 秦滅六國統一中國後仍設漁陽郡,秦始皇對漁陽一帶邊遠地區的戰略位置十分重視,築長城、修馳道,都路經漁陽。 西漢時,漁陽在經濟、軍事、民族交流方面都佔有重要位置。 西漢中期漢王朝在漁陽設鐵官,冶鑄農器、兵刃和製造五銖錢,還不斷在漁陽一帶與少數民族交戰,並曾派重兵屯戍。 漁陽地區長期處於少數民族和漢族交鋒的前線,對各民族的文化交流、民族融合也起到了積極作用。 魏以後,漁陽郡的戰略位置逐漸衰落,西晉正式廢除漁陽建制,懷柔屬於燕國范圍。 十六國時,雖然恢復了漁陽郡名稱,但先後遷至武清、三河,隋、唐遷至今天津薊縣,位於懷柔的漁陽不復存在。 隋、唐至元朝末年,懷柔始終沒有形成獨立的建制,唐朝建立的懷柔縣為現今的順義區。 明朝元年(1368年)12月,改順州為順義縣,改檀州為密雲、懷柔二縣,這是在現在的懷柔區城建立區一級建制的開始。 明正德8年(1513年),升昌平為州,懷柔為昌平州屬縣。 清順治初年,懷柔縣為順天府所轄22縣之一。 民國2年,北京地區設京兆地方,懷柔為京兆地區20縣之一。 懷柔區出自《詩經·周頌·時邁》中的「懷柔百神」,意思是招來安撫。唐太宗貞觀年間開始設立懷柔縣。
希望採納。這是我幫你查的。
❼ 懷柔一些地區名字的由來 是什麽
懷柔有著悠久的歷史,早在1300多年前的唐朝就已經有了「懷柔」這個名稱,公元1368年明朝設置的懷柔縣與今天的懷柔區管轄范圍基本相同。在古代漢語中,「懷」是來的意思,「柔」是安撫的意思。「懷柔」這兩個字放在一起,就是以德施政,民族團結,交融發展。
春秋戰國時代,懷柔是燕秦活動的戰略要地,屬於燕國范圍,距燕國都城「薊」最近的漁陽郡的首府即位於懷柔區北房鎮的梨元庄村。 秦滅六國統一中國後仍設漁陽郡,秦始皇對漁陽一帶邊遠地區的戰略位置十分重視,築長城、修馳道,都路經漁陽。 西漢時,漁陽在經濟、軍事、民族交流方面都佔有重要位置。 西漢中期漢王朝在漁陽設鐵官,冶鑄農器、兵刃和製造五銖錢,還不斷在漁陽一帶與少數民族交戰,並曾派重兵屯戍。 漁陽地區長期處於少數民族和漢族交鋒的前線,對各民族的文化交流、民族融合也起到了積極作用。 魏以後,漁陽郡的戰略位置逐漸衰落,西晉正式廢除漁陽建制,懷柔屬於燕國范圍。 十六國時,雖然恢復了漁陽郡名稱,但先後遷至武清、三河,隋、唐遷至今天津薊縣,位於懷柔的漁陽不復存在。 隋、唐至元朝末年,懷柔始終沒有形成獨立的建制,唐朝建立的懷柔縣為現今的順義區。 明朝元年(1368年)12月,改順州為順義縣,改檀州為密雲、懷柔二縣,這是在現在的懷柔區城建立區一級建制的開始。 明正德8年(1513年),升昌平為州,懷柔為昌平州屬縣。 清順治初年,懷柔縣為順天府所轄22縣之一。 民國2年,北京地區設京兆地方,懷柔為京兆地區20縣之一。 懷柔區出自《詩經·周頌·時邁》中的「懷柔百神」,意思是招來安撫。唐太宗貞觀年間開始設立懷柔縣。
❽ 北京各個區縣名字的來歷
北京市共有18 個區縣,現在的區域劃分和名稱大多是上個世紀五六十年代幾經調整後而確定的。談及各區縣名稱的由來,多有掌故。
四個城區的名稱是以各自所處的地理位置而得名。
東城區: 位於明清時北京內城的東半部,大部分地區在東直門以內,1958年設區時得名「東城區」;
西城區: 位於內城的西半部,大部分地區在西直門以內,1958年設區時得名「西城區」;
崇文區: 位於外城的東半部,在崇文門之外,1952年設區時得名「崇文區」;
宣武區: 位於外城的西半部,在宣武門之外,1952年設區時得名「宣武區」。
四個城近郊區的得名各有掌故。
海淀區: 早在400多年前的明代已是一片水草茂盛的沼澤之地,並有人定居,被稱為「海店」或「海淀」,「淀」是指水聚積之處。以後這一帶逐漸形成集鎮,故名「海淀鎮」,1952年設區時因鎮而得名。
朝陽區: 解放初期叫東郊區,1958年改名為朝陽區,其得名源於地處朝陽門外之東。
豐台區: 在金朝時就出現別墅群,名曰「遠風台」。明朝時此處已出現村落,名曰「風台村」。另說金代都城有豐宜門,門外設拜郊台,豐台之名即取自豐宜門之「豐」,拜郊台之「台」,清朝稱「豐台鎮」,1952年設區時因鎮名而得。
石景山區: 因境內有一座海拔171.7米的石景山,1952年設區時因山而得名。 十個遠郊區縣原屬河北省,從1956年至1958年劃歸北京市,1960年開始重新定名,從上個世紀九十年代開始,除密雲、延慶兩縣外,其他八個「縣」逐步改為「區」。
通州區: 在金代時設州,是運河北端的終點,取「運河漕運通暢周濟」之意,漕運不能堵塞,所以叫通州。
順義區: 因隋朝文帝開皇年間突厥率領八部歸附(順從),朝廷將其安置之地命名為「順州」。另有一說是順義的「順」是根據地理形勢(地貌)而得名的,順義縣城「地位高亢」,像一座磨盤,四周為平坦的田地,磨盤之上亦為平坦的田地,「四去皆然,順以此得名」。
平谷區: 因其地形三面環山,中間是平原而得名。自漢高祖十二年便已建立平谷縣,是北京區縣中最古老的名稱之一。
懷柔區: 出自《詩經·周頌·時邁》中的「懷柔百神」,意思是招來安撫。唐太宗貞觀年間開始設立懷柔縣。
房山區: 在金定都後,於大房(防)山建陵寢,後置「萬寧縣」,再後以奉祀先陵,改「奉先縣」。元世祖年間以境內的大房山(也稱房山)改奉先縣為房山縣。
門頭溝區: 原名京西礦區,1958年設區時,因圈門至風口鞍這條溝叫門頭溝,故因溝得名。
大興區: 在金代設大興府,意思是宏大而興盛。元忽必烈把大興府的治所遷到今天的東城區大興胡同。清時北京城以中軸線為界,東城及東郊屬大興縣。
昌平區: 於西漢時在此設昌平縣,名稱來自漢代的昌平侯,為昌盛平安之意。據《昌平山水記》所記:「漢齊悼惠王子印以昌平侯立為膠西王,縣名始見於此。」說明昌平的地名來自漢代貴族的封爵。
延慶縣: 早在戰國時期就設立了縣,名「居庸」。元仁宗年間更名為龍慶州,明永樂年間設隆慶州,明穆宗朱載垕登基後改年號隆慶,由於避諱而改名為延慶州,民國年間改為延慶縣。
密雲縣: 於春秋時在此建漁陽郡,東魏時因臨近密雲山(今河北省豐寧縣境內的雲霧山),得名「密雲郡」,以後曾被稱為「檀州」、「密雲縣」等。
❾ 懷柔的來歷
懷柔區: 出自《詩經·周頌·時邁》中的「懷柔百神」,意思是招來安撫。唐太宗貞觀年間開始設立懷柔縣。 ////時邁其邦,昊天其子之,實右序有周。薄言震之,莫不震疊。懷柔百神,及河喬岳,允王維後。 明昭有周,式序在位。載戢干戈,載橐弓矢。我求懿德,肆於時夏,允王保之
有人寫了這樣一副對聯:「密雲不雨旱三河,雖玉田也難豐潤;懷柔有道皆遵化,知順義便是良鄉。」此聯巧妙地嵌上了北京市所轄的八個郊縣,即:密雲、三河、玉田、豐潤、懷柔、遵化、順義、良鄉。
懷柔早就去過了,很想去遵化的清東陵走走,玉田是哥成長的地方,她的家在豐潤……(亂七八糟的想法)
做了去玉田走一趟的打算。昨晚上在海淀圖書城昊海樓的地下一層雖然找不到實用的信息,但至少知道有個叫凈覺寺的去處。查了玉田地名的由來和文物古跡:玉田由來:武則天萬歲通天元年(公元619年),以東晉志怪小說《搜神記》中的民間傳說「陽伯雍無終山種玉」的故事而更名為玉田。玉田之名沿用至今已一千三百餘年。文物古跡:有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凈覺寺、有市級文物保護單位彩亭橋、有縣級文物保護單位
北京市各區縣由來
北京市共有18 個區縣,現在的區域劃分和名稱大多是上個世紀五六十年代幾經調整後而確定的。談及各區縣名稱的由來,多有掌故。
四個城區的名稱是以各自所處的地理位置而得名。
東城區: 位於明清時北京內城的東半部,大部分地區在東直門以內,1958年設區時得名「東城區」;
西城區: 位於內城的西半部,大部分地區在西直門以內,1958年設區時得名「西城區」;
崇文區: 位於外城的東半部,在崇文門之外,1952年設區時得名「崇文區」;
宣武區: 位於外城的西半部,在宣武門之外,1952年設區時得名「宣武區」。
四個城近郊區的得名各有掌故。
海淀區: 早在400多年前的明代已是一片水草茂盛的沼澤之地,並有人定居,被稱為「海店」或「海淀」,「淀」是指水聚積之處。以後這一帶逐漸形成集鎮,故名「海淀鎮」,1952年設區時因鎮而得名。
朝陽區: 解放初期叫東郊區,1958年改名為朝陽區,其得名源於地處朝陽門外之東。
豐台區: 在金朝時就出現別墅群,名曰「遠風台」。明朝時此處已出現村落,名曰「風台村」。另說金代都城有豐宜門,門外設拜郊台,豐台之名即取自豐宜門之「豐」,拜郊台之「台」,清朝稱「豐台鎮」,1952年設區時因鎮名而得。
石景山區: 因境內有一座海拔171.7米的石景山,1952年設區時因山而得名。 十個遠郊區縣原屬河北省,從1956年至1958年劃歸北京市,1960年開始重新定名,從上個世紀九十年代開始,除密雲、延慶兩縣外,其他八個「縣」逐步改為「區」。
通州區: 在金代時設州,是運河北端的終點,取「運河漕運通暢周濟」之意,漕運不能堵塞,所以叫通州。
順義區: 因隋朝文帝開皇年間突厥率領八部歸附(順從),朝廷將其安置之地命名為「順州」。另有一說是順義的「順」是根據地理形勢(地貌)而得名的,順義縣城「地位高亢」,像一座磨盤,四周為平坦的田地,磨盤之上亦為平坦的田地,「四去皆然,順以此得名」。
平谷區: 因其地形三面環山,中間是平原而得名。自漢高祖十二年便已建立平谷縣,是北京區縣中最古老的名稱之一。
懷柔區: 出自《詩經·周頌·時邁》中的「懷柔百神」,意思是招來安撫。唐太宗貞觀年間開始設立懷柔縣。
房山區: 在金定都後,於大房(防)山建陵寢,後置「萬寧縣」,再後以奉祀先陵,改「奉先縣」。元世祖年間以境內的大房山(也稱房山)改奉先縣為房山縣。
門頭溝區: 原名京西礦區,1958年設區時,因圈門至風口鞍這條溝叫門頭溝,故因溝得名。
大興區: 在金代設大興府,意思是宏大而興盛。元忽必烈把大興府的治所遷到今天的東城區大興胡同。清時北京城以中軸線為界,東城及東郊屬大興縣。
昌平區: 於西漢時在此設昌平縣,名稱來自漢代的昌平侯,為昌盛平安之意。據《昌平山水記》所記:「漢齊悼惠王子印以昌平侯立為膠西王,縣名始見於此。」說明昌平的地名來自漢代貴族的封爵。
延慶縣: 早在戰國時期就設立了縣,名「居庸」。元仁宗年間更名為龍慶州,明永樂年間設隆慶州,明穆宗朱載垕登基後改年號隆慶,由於避諱而改名為延慶州,民國年間改為延慶縣。
密雲縣: 於春秋時在此建漁陽郡,東魏時因臨近密雲山(今河北省豐寧縣境內的雲霧山),得名「密雲郡」,以後曾被稱為「檀州」、「密雲縣」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