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海南三亞有什麼歷史文化
「三亞」因三亞河(古名臨川水)有三亞東西二河至此會合,成「丫」字形,故取名「三亞」。三亞市古時稱為崖州,它雖然位於祖國的最南端,卻受中原文化的潤澤、影響深遠,有著燦爛的文化。這里是崖州古代、近代政治、經濟、文化中心,現存較多文物古跡。
早在秦始皇時期設置的南方三郡,崖州就是其中之一的象郡。漢代在現在的三亞市崖城鎮設立了珠崖郡治,隋設臨振郡,唐代改為振州。宋代成為我國最南端的地級規模的州郡。唐代宰相韓瑗、名僧鑒真,宋代名相趙鼎、大臣胡銓和紡織家黃道婆等先後來過崖州,對本地區的經濟文化交流和發展作出了重要的貢獻。
(1)三亞的名字的由來擴展閱讀:
1987年9月26日,國務院批准三亞市升格為地級市。12月30日,三亞地級市正式成立,掛牌辦公。
1988年5月,成立河東、河西管理區。、
2014年2月11日,國務院批復三亞市撤六鎮新設四區,分別為吉陽區、天涯區、海棠區、崖州區。
2015年1月2日,三亞市「撤鎮設區」新設立的四個區天涯區、海棠區、吉陽區和崖州區正式掛牌成立。6月1日起,三亞市可行使地方立法權,制定地方性法規。
『貳』 三亞有什麼古稱
崖州。
『叄』 三亞的歷史由來
1、「三亞」因三亞河(古名臨川水)有三亞東西二河至此會合三亞市國際旅遊形象標志三亞市國際旅遊形象標志,成「丫」字形,故取名「三亞」。
2、根據考古材料,最遲在1萬年前,海南島就開始了人類的活動。秦始皇時期設置的南方三郡,崖州就是其中之一的象郡。西漢元封元年(前110年),序列於中國版圖。隋大業六年(610),朝廷析海南島的西南部地區,在臨振縣的基礎上,設立臨振郡。
3、唐武德五年(622)改臨振郡為振州,下增設臨川縣;貞觀二年(628)析出延德縣的一部分增設吉陽縣。明洪武元年(1368)改吉陽軍為崖州;正統四年(1439)廢寧遠縣名,其政區直接並入崖州。
4、1950年4月,崖縣解放,成立縣人民政府。1954年10月,中共崖縣縣委、縣政府及直屬機關從崖城搬到三亞。1961年5月,改三亞鎮。1962年11月,三亞鎮和三亞公社合並。1987年9月26日,國務院批准三亞市升格為地級市。12月30日,三亞地級市正式成立,掛牌辦公。
(3)三亞的名字的由來擴展閱讀:
人口組成
三亞市陸地總面積1919.58平方千米,海域總面積6000平方千米。東西長91.6千米,南北寬51公里,下轄四個區。2018年,全市年末戶籍人口614647人,聚居了漢族、黎族、苗族等20多個民族。
所獲榮譽
三亞是具有熱帶海濱風景特色的國際旅遊城市 ,又被稱為「東方夏威夷」。 2016年6月14日,中國科學院對外發布《中國宜居城市研究報告》,三亞宜居指數在全國40個城市中位居第三。 2016年9月,三亞入選「中國地級市民生發展100強。
『肆』 誰知道海南省名字的由來
1、海南省由來:因其位於南中國海域,境內最大島嶼又成海南島,故名海南省。
2、正式得名」海南「是在元朝,不是在清朝。
海南,唐屬嶺南道;宋屬廣南西路;元設海南海北道,是為海南得名的開始。
3、不是1940年代,而是1988設立海南省。
建國後設海南行政區,仍屬省,1988設立海南省,省名至今未變。
4、海南之前的名稱有:珠崖、儋耳、瓊台。
珠崖:「珠」亦作「朱」,「崖」亦作「厓」。漢武帝於海南島東北部置珠崖郡,治今瓊山縣東南。元帝時廢。孫吳所置名朱崖,治徐聞(今縣西),在雷州半島,稱海南島為朱崖洲。晉廢。隋再在海南島置郡(珠崖、儋耳、臨振),珠崖治所在今瓊山東南。唐改崖州,廢州存郡時又曾稱珠崖郡。
儋耳:"儋耳"源於海南島古部落的綉面習俗〔在臉面上刻上花紋,塗以顏色,耳朵上戴有裝飾用的耳環而下垂〕,因而得名。
瓊台:"瓊台"源於"境內白石有瓊山,土石皆白而潤",宋神宗熙寧年間瓊州置瓊管安撫都監台,遂稱為瓊台。
(4)三亞的名字的由來擴展閱讀
海南省擁有我國最豐富的海洋資源,全省海域面積200萬平方公里,有中國最南端,面積最大的城市三沙市。海南省地處熱帶北緣,屬熱帶季風氣候,成為多數國人避寒的首選之地。
全省共有5A級景區6家;三亞市崖州區南山文化旅遊區,三亞市崖州區南山大小洞天旅遊區,保亭縣呀諾達雨林文化旅遊區,陵水縣分界洲島旅遊區,保亭縣海南檳榔谷黎苗文化旅遊區,三亞市海棠區蜈支洲島旅遊區。
此外還有著名景點;天涯海角風景區,瓊台書院,東坡書院,文昌航天主題公園,紅色娘子軍紀念園,博鰲亞洲論壇永久會址等。
『伍』 三亞以前的叫什麼名字 三亞為何而來
崖城
『陸』 三亞地名的由來,為什麼叫三亞,不叫五亞
三亞」因三亞河(古名臨川水)有三亞東西二河至此會合,成「丫」字形,故取名「三亞」。三亞歷史悠久,在明代《正德瓊台志》已有「三亞村」、「三亞里」的記載。
早在秦始皇時期設置的南方三郡,崖州就是其中之一的象郡。漢代在現在的三亞市崖城鎮設立了珠崖郡治,隋設臨振郡,唐代改為振州。宋代成為我國最南端的地級規模的州郡。唐代宰相韓瑗、名僧鑒真,宋代名相趙鼎、大臣胡銓和紡織家黃道婆等先後來過崖州,對本地區的經濟文化交流和發展作出了重要的貢獻。
公元1912年,崖州改為崖縣,1950年4月崖縣解放,成立縣人民政府,1954年10月中共崖縣縣委、縣政府及直屬機關從崖城搬到三亞。1958年與保亭、陵水及萬寧興隆牛漏地區合並為崖縣(大縣),1959、1961年先後分開,設置保亭、陵水縣。崖縣保留現轄區域。1984年5月19日經國務院批准撤銷崖縣設立三亞市(縣級)。1987年9月26日,國務院批准三亞市升格為地級市。同年12月30日,三亞地級市正式成立,掛牌辦公。
三亞市地處海南島最南端,位於北緯18°09′34〃——18°37′27〃、東經108°56′30〃——109°48′28〃之間。東鄰陵水縣,北依保亭縣,西毗樂東縣,南臨南海。全市面積1919.58平方公里,其中規劃市區面積37平方公里。東西長91.6公里,南北寬51公里。全境北靠高山,南臨大海,地勢自北向南逐漸傾斜,形成一個狹長狀的多角形。境內海岸線長209.1公里,有大小港灣19個。主要港口有三亞港、榆林港、南山港、鐵爐港、六道港等。主要海灣有三亞灣、海棠灣、亞龍灣、崖州灣、大東海灣、月亮灣等。有大小島嶼40個,主要島嶼10個,面積較大的有西瑁洲島2.12平方公里,蜈岐洲島1.05平方公里。
三亞在國際經濟關系中有獨特的區位優勢。從三亞向東經菲律賓至西太平洋,向南經澳大利亞至南太平洋,向西南經中南半島至印度洋以及大西洋,比在廣州出發近900公里左右,是祖國真正的南大門。三亞還是保護南海諸島的後方基地,其戰略位置在國防上具有十分重大的意義。
三亞古稱崖州,歷史悠久,源遠流長。1992年3月考古學家在落筆洞發現了一萬年前的三亞人遺址,把海南人類歷史提前了二至三千年,是目前已知海南島最早的人類居住遺址,也是迄今為止我國舊石器文化分布最南的一處遺址;沿海一帶還發現古波斯人的墓群。早在秦始皇時期設置的南方三郡,崖州就是其中之一的象郡。漢代在現在的三亞市崖城鎮設立了珠崖郡治,隋設臨振郡,唐代改為振州。宋代成為我國最南端的地級規模的州郡。因其遠離帝京、孤懸海外,自古以來三亞一直被稱為「天涯海角」。唐代宰相韓瑗、名僧鑒真,宋代名相趙鼎、大臣胡銓和紡織家黃道婆等先後來過崖州,對本地區的經濟文化交流和發展作出了重要的貢獻。
公元1912年,崖州改為崖縣,1950年4月崖縣解放,成立縣人民政府,1954年10月中共崖縣縣委、縣政府及直屬機關從崖城搬到三亞。1958年與保亭、陵水及萬寧興隆牛漏地區合並為崖縣(大縣),1959、1961年先後分開,設置保亭、陵水縣。崖縣保留現轄區域。1984年5月19日經國務院批准撤銷崖縣設立三亞市(縣級)。1987年9月26日,國務院批准三亞市升格為地級市。同年12月30日,三亞地級市正式成立,掛牌辦公。三亞市行政建制為市政府、辦事處、鄉鎮政府和村民委員會。全市轄兩個管理區、一個辦事處(河東、河西管理區,南海辦事處),10個鎮(藤橋、林旺、紅沙、田獨、羊欄、荔枝溝、天涯、崖城、保港、梅山),3個鄉(高峰、育才、雅亮)。此外還管轄南田、南新、南島、立才、南濱5個國營農場。
三亞市是漢、黎、苗、回等20多個民族聚居的地方。1998年底全市總人口(常住人口)46.37萬人(城市人口13.7萬人);其中,黎族17.8萬人,苗族2907人,回族6024人。語言有普通話、海南話、軍話、邁話、黎話、回輝話、儋州話、蛋家話等。
『柒』 三亞為什麼叫「三亞」
誰知道三亞在哪裡?為什麼叫"三亞"而不叫別的?
愛問-海南 1970-01-01 放進我的口袋
三亞在海南
三亞的名稱早在明嘉靖年代就已經出現,而且,在清康熙年代繪制的《皇輿全覽圖》中清晰地描繪出三亞塘和三亞港的具體位置,從「古崖州」與「古三亞」隸屬及演化的清晰脈路,和其歷史文化一脈相承來看,我們發現其名稱變化為現代「三亞」,不過是歷史的演化延續而已。要為三亞這個歷史悠久的千年文化古城正名,更要以科學的態度了解三亞的歷史與文化,科學地發掘和利用三亞歷史與文化,絕不能戲說三亞的歷史``````」。
2.三亞,黎語讀da a,發音為a的黎語只有指人名或烏鴉,直譯是「烏鴉田或a的田地」。這片地方稱為田不足為奇,這里過去就有一大片鹽田和稻田,連這里的黎族村莊也叫下洋田,這是不爭的事實。還有另一種說法就可能和三亞「市鳥」鷺鷥有姻緣了,三亞每年都有大量的白鷺來過冬,現在已經有很多的人類生活在這里,卻還有那麼多白鷺飛過來覓食過冬,可以想像,過去這里人煙稀少,那這里豈不是會聚成千上萬只鷺鷥、野鴨等禽類動物?場面會有多壯觀!因為這里過去曾經是一片灘塗濕地,有大片的紅樹林。鷺鷥分很多種,有白鷺、夜鷺、灰鷺、蒼鷺,還有全身黑色型的小白鷺,個頭,顏色和烏鴉相近。以前生活在這里的黎族人民不可能都知道這些鳥類的學名,也分不清,所以習慣上也會把類似的鳥類統稱。現在還有一些黎族老人把白鷺稱做白鴨,而「鷺」「鴨」和「亞」本地話發音接近。所以,「三亞」也有可能是指「鷺鷥的田地」「鷺鷥的天堂」。果真如此的話,三亞又多了一個「鷺城」之稱!
總之,三亞的許多地名與當地的少數民族語言有著千絲萬縷的關系,我們不應該忽略這樣的事實
3.三亞周邊分布著一些黎族村寨:臨春、下洋田、鹿回頭、歐家園、紅郊、東岸等。黎族沒有本民族文字,當地黎語所稱的一些地名經常會在前邊加「luo」或 「da、na」 ,黎語分五個支系,各自的發音有所區別,音譯成漢語(海南方言)便會出現不同的「版本」。比如譯成:落(落筆洞),鹿(鹿回頭),六(六盤、六道),羅(羅蓬、羅郁、海羅、安羅)等;當地的黎族人民把田地稱為「da 或na」,音譯成海南話就是「三、那、扎或什」,在海南島的民族地區,我們不難發現有很多以「三、那、扎、什」字為冠的地名或此類發音的黎族地區,大多用在村名,比如:崖城鎮有三公里、三更、三陵、三美、三毛;天涯鎮有那會、那練、那抗、那受、扎盆;鳳凰鎮有三用、三單、三孟、三吉、三翁、三半、三清白、三盆、三母洞、扎南;田獨鎮有三公、三朗、三龍、甘什;海棠灣鎮有三灶、什簇;其他市縣的如:保亭有三道、三弓、什道、什勝、什奮、什邱、什玲、什那、打丘(打球),什群(打准),什月(打月),什龍(打龍)、大本;五指山有通什、格什;瓊中有什晏、什乃、什插、什運````。
4.三亞只是個地名,曾用於村、河、港、市命名,其來歷又與幾十公里外的寧遠河、藤橋河、大毛水、龍江水扯上什麼關系?況且歷史上三亞並非管轄這些地區。當時的州治所在地在如今的崖城,所管轄的地域比現在大的多。早在秦朝就序列於中國版圖,屬當時南方三郡中的象郡,此後其建置先後演變為:珠崖郡、臨振縣、臨振郡、振州、崖州(宋)、珠崖軍、吉陽軍、崖州(明)等。清光緒三十一年,升崖州為直隸州,領萬安、陵水、昌化、感恩四縣。民國元年廢直隸州,設崖縣。1954年,崖縣縣治從崖城遷至三亞。1958年與保亭、陵水及萬寧牛漏地區合並為崖縣(大縣),1959、1961年先後分開,崖縣保留現轄區域。1984年5月,撤銷崖縣,以崖縣行政區設立三亞市(縣級)。1987年9月,三亞市升格為地級市。
『捌』 三亞名字的來歷是
三亞,鑲嵌在祖國寶島海南島南端的一顆明珠。
近些年來,隨著三亞知名度日益提高,前來三亞的遊客越來越多。其中不乏對三亞地名由來感興趣者。筆者日前走訪三亞有關人士,並查閱有關方面記載,打聽到了當地群眾廣為認可的說法。
三亞早在西漢元封元年(公元前110年)就序列於中國版圖。其建置演變先後為:臨振縣、臨振郡、振州、崖州(宋)、珠崖軍、吉陽軍、崖州(明)等。清光緒三十一年(1905年),升崖州為直隸州,領萬安、陵水、昌化、感恩四縣。民國元年(1912年)廢直隸州,設崖縣。1958年,崖縣縣治從崖城遷至三亞。1984年5月,撤銷崖縣,以崖縣行政區設立三亞市(縣級)。1987年11月,三亞市升格為地級市。
三亞陸地總面積1919平方公里,是一個黎、苗、回、漢多民族聚集的地區。三亞市的地貌有山有海有河,北面環山,南面臨海。
三亞地名的由來與三亞河的名稱緊密相聯。三亞市境內有中小河流12條,集雨面積最大的寧遠河、藤橋河;其次為三亞河、大茅水、龍江水等。
三亞河,由六羅水、水蛟溪、半嶺水三條河組成,以六羅水為主流,發源於三亞市和保亭黎族苗族自治縣交界的中間嶺右側高山南麓,自北向南流,經三亞市區注入三亞港入海,流程28.8公里,流域面積337.02平方公里。
它之所以被稱之為三亞河是因為它在靠近入海口處時分成東河、西河,其流入大海處形狀呈「丫」字形。此處是個天然良港,後來一些漁民從此上岸,成為城市的起源地。定居這里的人形象地把該河稱之為三丫。本地方言「丫」與「亞」同音,後來逐漸被人稱之為三亞河。(三亞歷史悠久,在明代《正德瓊台志》已有「三亞村」、「三亞里」的記載。「三亞」因三亞河(古名臨川水)有三亞東西二河至此會合,
成「丫」字形,
故取名「
三亞)
『玖』 三亞的由來,三亞的風景,三亞的歷史
三亞的由來:河流成「丫」字形;三亞的風景:南山、天涯、亞龍灣、三亞灣、大東海、西島、蜈支洲島、珠江南田溫泉、鹿回頭、鳳凰嶺公園;三亞的歷史:八百年摩崖石刻(在大小洞天),崖州灣、崖州孔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