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杭州這個地名的由來
錢唐 秦置錢唐縣,是杭州地建縣之始。錢唐系越浯地名,其義今不詳。
泉亭 西漢末王莽時改錢唐縣為泉亭縣,東漢建武初復舊名。
臨江 南朝梁太清三年(549),侯景「以錢唐為臨江郡」。因瀕臨錢唐江而名。
杭州 隋開皇九年(589),廢錢唐郡置杭州。《太平寰宇記·江南東道五》:「杭州在餘杭縣,蓋因其縣以立名」。以後,杭州成為專名,沿用至今。因杭州得名於餘杭,隋大業三年(607)和唐天寶元年(742)曾兩度改杭州為餘杭郡,在一定歷史階段常以餘杭指代杭州。
錢塘 唐武德四年(621),避國號諱,改錢唐縣為錢塘縣,以後歷代因之,錢塘成為杭州別稱之一。
西府 五代時錢鏐以杭州為都城,稱西府,也稱西都。以與行都越州稱東府、東都相對應。
錢江 五代梁龍德二年(922),置錢江縣,與錢塘縣同城設治。因縣境臨錢塘江而名。
仁和 北宋太宗太平興國四年(979),改錢江縣為仁和縣。系取仁愛和平之義。明郭子章《郡縣釋名》引宋趙葵《行營雜錄》雲:「初陳橋兵變,太祖整軍從仁和門入。高宗南渡幸杭,見邑名仁和,甚喜曰:『此故都城門也』,遂決遷都之意」。
臨安 南宋建炎三年(1129),高宗南渡至杭州。高宗聞杭州轄縣有臨安,以為吉兆,遂升杭州為臨安府。
武林 亦作虎林,原是山、水名,後演變成杭州的別稱。 《夢粱錄》卷七:「杭城號武林,又曰錢塘。」南宋周密《武林舊事》,清丁丙《武林坊巷志》等,均以武林指代杭州。
柳浦 也稱柳浦埭。在鳳凰山東南麓、錢塘江濱,與隔江蕭山之西興(古稱固陵、西陵)歷為錢塘江南北交通重要渡口。《太平寰宇記》卷九三:隋開皇十年 (590)「移州居錢塘城,十一年復移州於柳浦西,依山築城」。
留下 在杭州市區西部,與餘杭縣接界。宋時稱西溪,為錢塘四鎮之一。《西湖游覽志》卷十:「西溪,居民數百家,聚為村市,俗稱留下。相傳宋高宗初至杭時,以西溪地豐厚,欲都之,後得鳳凰山,乃雲;『西溪且留下』,後人遂以為名。」
江干 古時杭州鳳凰山、候潮門外臨錢塘江一帶習稱江干。《吳越備史》卷一載吳越王錢鏐新築羅城「自秦望山由夾城東亘江干」。江干自古為錢塘江南北要津和江海碼頭,市廛興盛,有「金江干」之稱。
湖墅 宋稱湖州市、湖市,元、明稱湖墅。《湖墅小志》卷一:「湖墅疆界上自武林門,下至北新關以及西側錢塘門而抵觀音關止,東側艮山門而抵東新關止,概謂之湖墅」。
筧橋 在杭州市區東北部,與餘杭縣毗鄰。古時曾稱繭橋。《艮山雜志》卷二:「繭橋,一作筧橋」「四近物產殷充,綿繭、葯材、麻布尤所擅名。」筧橋地處交通要沖,歷為軍事要地。
旗下 清順治七年(1650),在杭州中西部修成滿洲駐防營,內駐八旗精兵及其眷屬,稱旗下營。此為杭州城中之城,城址東起結縛橋,往南至比勝廟,往西至涌金門,往北至錢塘門。辛亥革命後拆旗營城牆建馬路,開新市場,但仍習稱此范圍為「旗下」。
❷ 杭州地名的來歷
秦王政二十五年(前222),秦滅楚,於今杭州地置錢唐縣,同時置餘杭縣,同屬會稽郡。據《史記·秦始皇本記》載:秦始皇三十七年,東巡會稽,「過丹陽,至錢唐,臨浙江」。這是錢唐之名最早見於正史記載。
隋文帝開皇九年(589),滅陳,廢錢唐郡,並桐廬、新城入錢唐縣,割吳郡鹽官(今海寧)、吳興郡餘杭,及富陽、於潛共5縣置杭州,杭州之名始此。州治始設餘杭縣,次年遷至錢唐縣。文帝仁壽二年(602),置杭州總管府,湖州武康縣劃屬杭州。析錢唐縣復置桐廬縣,次年歸屬睦州。煬帝大業三年(607),罷總管府,改杭州為餘杭郡,郡治錢唐縣,轄錢唐、餘杭、富陽、於潛、鹽官、武康 6縣。大業十四年,析錢唐縣復置新城縣,屬餘杭郡。
唐初罷郡為州。高祖武德四年(621),改餘杭郡置杭州,為避國號諱,改錢唐縣為錢塘縣。另以武康縣置安州,後改武州。武德七年鹽官並入錢塘縣,新城並入富陽縣,又於於潛置潛州,復置臨水縣,屬潛州。八年,廢潛州,臨水縣並入於潛,於潛縣仍屬杭州。其時,杭州轄錢塘、餘杭、富陽、於潛4縣。太宗貞觀元年(627),天下大定,分全國為10道,杭州屬江南道。貞觀四年,析錢塘縣,復置鹽官縣。高宗永淳元年(682),析富陽縣,復置新城縣。杭州轄錢塘、富陽、餘杭、於潛、鹽官、新城6縣。武後垂拱二年(686),析於潛縣,置紫溪縣。
❸ 浙江名字的由來
以境內錢塘江舊稱浙江得名。
相關介紹:
唐肅宗時以浙江以西(長江南)十州置浙江西道節度使,以浙江以東八州置浙江東道節度使。明置浙江省以其境內錢塘江舊稱浙江而得名,曲折之意。
元朝元置浙江等處行中書省,為省級行政區劃的開始。元至元十三年(1276年)亡宋,立兩浙都督府於杭州。至元二十一年(1284年),自揚州遷江淮行省治此,改名江浙行省。明朝浙江作為省名的開始,行政區域從此開始穩定少變。
(3)杭州名字的由來擴展閱讀
相關背景:
唐肅宗時析江南東道為浙江東道和浙江西道 , 錢塘江以南簡稱浙東 、以北簡稱浙西 。宋代有兩浙路 ,轄今江蘇省長江以南及浙江省全境。今浙江省以富春江等為界分為浙東、浙西。兩浙指浙江省。
安史之亂後,乾元元年(758年),拆江南東道為浙江東道、浙江西道和福建道,浙江西道領長江以南,至新安江以北的原江南東道地,包括今天的蘇南、上海和浙北和徽州,即潤、常、蘇、湖、杭、歙六州。
浙江東道領新安江以南、福建道以北的原江南東道地,包括今天的浙江省除浙北之外的所有地方,即睦、越、衢、婺、台、明、處、溫八州。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浙江
❹ 杭州的由來
要知道「杭州」的由來先要知道餘杭的由來
餘杭原名『禹航』因大禹治水而得名,後改稱餘杭。 今禹航路上有一巨『大禹治水神像』以紀念其治水的功績
知道了「餘杭」,那再看看「杭州」是什麼時候開始啟用或緣何而來
杭州市志-建制篇節選「隋文帝開皇九年(589 ),滅陳,廢錢唐郡,並桐廬、新城入錢唐縣,割吳郡鹽官(今海寧)、吳興郡餘杭,及富陽、於潛共5縣置杭州,杭州之名始此。州治始設餘杭縣,次年遷至錢唐縣。」《太平寰宇記·江南東道五》:「杭州在餘杭縣,蓋因其縣以立名」。
由此可知,杭州的「杭」是由餘杭的「杭」而來,但現杭州市區古為錢塘縣,那為何公元589那年不改稱錢州或塘州呢,猜想和當時餘杭的影響力有關,就像江蘇的由來是江寧和蘇州,安徽的由來是安慶和徽州,合肥可是省會啊,可當時不行啊
❺ 杭州西湖名稱由來,有什麼典故
名稱的由來:
1、湖泊位於杭州城的西部,和西施沒有任何關系。
2、其實,在唐朝之前,西湖還曾有過很多名字,如武林水、明聖湖、瀲灧湖、金牛湖、龍川、西陵湖、錢塘湖、上湖等十幾個名稱,西子湖的雅稱是從蘇軾的那首詩廣為流傳之後才出現的。
西湖由來的典故:
傳說天上金童玉女玉龍和金鳳在銀河邊的仙島上撿到了一塊玉石,經過了好多年的打磨,成了一顆具有神奇魔力的明珠,明珠的光澤照耀能形成綠洲和讓鮮花綻放。
天庭的王母娘娘知道後派天兵天將去搶這顆明珠,爭搶的過程中明珠落到了人間,就變成了美麗的西湖。這個神奇的傳說,讓西湖之美更顯神秘。
(5)杭州名字的由來擴展閱讀:
關於西湖的故事
1、白娘子與許仙
我國四大古典傳奇之的《白蛇傳》中,許仙與白蛇娘娘相識在此,同舟回城;後又在這里邂逅重逢,言歸於好,演繹成《斷橋相會》這出許多劇種作為保留劇目的摺子戲。
白蛇傳在清代成熟盛行,是中國民間集體創作的典範。描述的是一個修煉成人形的蛇精與人的曲折愛情故事。故事包括篷船借傘,白娘子盜靈芝仙草,水漫金山,斷橋,雷峰塔,許仙之子仕林祭塔,法海遂遁身蟹腹以逃死等情節。
2、蝦龍圩
三墩有一個地方,叫蝦龍圩。這「龍」 有的人認為寫錯,應該是「籠」,說是只有龍蝦,沒有蝦龍。那「蝦籠」是捕捉河蝦的竹籠,這一帶以前家家戶戶都編織蝦籠。其實兩種叫法都對。這究竟是怎麼回事呢?
傳說當年朱元璋下江南,一天,行至三墩蝦龍圩村。謀臣劉伯溫極目四望,不由得失聲贊嘆:「好一處風水寶地!」但得知此村名為「蝦龍圩」後,他擔心百姓尚待安撫卻要亂賊作祟,朱元璋下令要在村中開鑿河道,名義上消除水患,意為砍斷「王龍」背脊。
又下令在距村二里的河墩東西兩側,分別建造兩座石橋,西邊一座叫文星橋,東邊一座叫武星橋,以徹底破掉風水。
橋造好了,劉伯溫一看又不好,蝦龍就是蝦之龍,也就是「龍蝦」。「龍蝦」要順河水遊走跑掉,這么說皇帝的「龍位」要保不住。於是他讓村民砍下竹子,劈成竹絲,編成葫蘆樣的籠子,在籠子里放入一些麥麩作為誘餌,將它放入河裡一試,果然蝦兒都乖乖地束手就檎。
3、金蓮寺
明朝年間的一天清晨,在杭城運河邊的船埠碼頭,有一個道人模樣的人在等候轎夫,准備坐轎趕路。正好這時有兩個轎夫抬著一頂空轎迎面過來,那道人模樣的人便揮手叫轎夫停下,說服兩轎夫先上路後講價說不會虧待他們後便離開了船埠碼頭。
他們一路經松木場,過西溪花塢,再過西、東兩穆塢,一直抬到十里橫山的大嶺上。坐轎人休息片刻後繼續上路,並指著右邊的山間小徑要轎夫往上抬。轎夫花了近兩個時辰在高山險道上卻抬著非常輕松,如履平地一般。就這樣一直抬到山頂,在一廟宇前停下,道人就進了廟宇。
他們久久不見道人出來便進屋去找人要工錢,奇怪的是廟宇內空無—人,卻見堂前坐著一尊神像,手握寶劍,氣勢威武,兩轎夫只好自認晦氣便出了廟宇准備下山。正當他們走到轎前,卻看到轎椅上放著兩個紅包,發現裡面裝的錢數竟比他們預想的多了10倍。
再說這廟宇就是真武廟,廟內這神像就是真武聖帝,這次是聖帝菩薩化作凡人,從武當山回老家。民間盛傳這聖帝菩薩很靈驗,有求必應,因此上老焦山進香朝拜者眾多。後來,一批信徒怕山髙路遠不方便朝拜,因此有意要將聖帝菩薩請到龍門坎村附近來供奉。
結果到了老焦山下小山上歇腳後就再也背不起來。就這樣百姓們於是就地建起廟宇。從此,老焦山上的真武廟就移至龍門坎附近的山上。
❻ 杭州這個地名的由來
杭州擁有悠久的歷史。早在4700多年前,就有人類在此繁衍生息,並產生了被稱為文明曙光的良渚文化。2007年11月發現的良渚古城,面積約290萬平方米。杭州城自秦時設縣治以來,已有2200多年歷史。杭州曾是五代吳越國和南宋王朝兩代建都地,是中國七大古都之一。杭州古稱錢唐。隋朝開皇九年(589年)廢錢唐郡,置杭州,杭州之名首次在歷史上出現。南宋建炎三年(1129年),宋高宗趙構南渡至杭州,升杭州為臨安府。紹興八年(1138年)南宋正式定都臨安,歷時140餘年。元朝時期杭州為當時世界上十大城市之一。明清時期杭州市江南重要大府之一。民國元年(1912年)以原錢塘、仁和縣地並置杭縣。民國十六年(1927年),北伐軍進入杭州。同年,分出杭縣城區設杭州市,杭州置市始於此。抗日戰爭期間被日本軍隊佔領,日本投降後,國民政府光復此地。1949年5月,解放軍入。
❼ 杭州的名稱是怎麼來的
西湖之名的由來
杭州西湖,最早據東漢班固《漢書》卷二十八《地理志》記載:「武林山,武林水所到之處出。東入海,行八百三十里」。 一般認為,武林山即今靈隱、天竺一帶群山的總稱,而發源於這一帶的南澗,北澗等山澗匯合為金沙澗,東流注入西湖,是西湖最大的天然水源。因此「武林水」之名是最早見於記載的西湖的名字。
北魏酈道元《水經注》記載:「縣南江側,有明聖湖,父老傳言,湖有金牛,古見之,神化不測,湖取名焉」。此時衍生出西湖較早的另外兩個古稱:明聖湖和金牛湖。
約東漢時,一名叫華信的地方官,在西湖以東地帶築塘抵捍錢塘江咸潮而得名錢塘湖。這是唐唐以前西湖通用的名稱。白居易詩文中每每提及錢塘湖,如《答客問杭州》中「山名天竺堆青黛,湖號錢塘瀉綠油」。詩人張祜也有詩作題為《早春錢塘湖晚》。
出現「西」湖之稱,是由於早前的錢塘縣城,隋以後從位處西湖之西,遷建到西湖之東,也就是原來在城東的錢塘湖,現在位於城西了。湖居城西,故名西湖,這和全國其他地方同名西湖者是一樣的。至遲在唐代,「西湖」這個稱呼已經被頻繁使用,同樣是白居易詩文,就經常用「西湖」一詞,如其詩題有《西湖晚歸回望孤山寺贈諸客》、《西湖別》等等。
北宋詩人蘇軾(東坡)在他的名篇《飲湖上初晴後雨》詩中詠「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的千古絕唱後,西湖又有了西子湖的美名。西子即春秋時越國的絕代佳人西施。比較天下數十以西湖命名的湖泊,也惟有杭州西湖當得起如此盛譽。南宋時,西湖出現了畸型的繁華艷麗,偏安江南的統治集團不思恢復故土,卻沉湎於湖光山色,奢靡享樂之中,一擲萬金,花天酒地,西湖於是又被人稱為「銷金鍋」,非常恰當,也非常辛辣。
除上文提及的名稱外,西湖尚有眾多別名,如:龍川、錢源、石函湖、放生池、上湖、高士湖、明月湖、美人湖等等。每個別名,各有來歷。石函湖是因唐長慶年間白居易築石函以蓄泄湖水而來;上湖是相對於其北地勢較低的下湖而言;放生池是由於北宋天禧年間杭州郡守王欽若奏請以西湖為放生池而得;賢者湖系南宋文人樓鑰以西湖有賢者之風而稱。如此等等,不一而足。西湖擁有這么多的芳名雅號,正好從一個側面展示了她悠久的歷史,秀麗的風貌,豐富的文化意蘊和迷人的魅力。
在加上在西面而得名..
❽ 浙江省和杭州名字的來歷
浙江:以浙江(又稱錢塘江)得名。唐屬江南東道,設浙東觀察使和浙西觀察使;宋置兩浙路,南宋又分兩浙東路和兩浙西路,簡稱浙東路和浙西路;元設浙東海右道和江南浙西道;明設浙江省,為浙江得名的開始,後改浙江布政使司;清改浙江省,省名至今未變。
杭州歷史悠久,自秦時設縣治以來,已有2200多年歷史。杭州是華夏文明的發祥地之一。早在4700多年前,就有人類在此繁衍生息,並產生了被稱為文明曙光的良渚文化。
杭州曾是五代吳越國和南宋王朝兩代建都地,是我國七大古都之一。杭州古稱錢唐。隋朝開皇九年(589年)廢錢唐郡,置杭州,杭州之名首次在歷史上出現。南宋建炎三年(1129年),高宗南渡至杭州,升杭州為臨安府。紹興八年(1138年)南宋正式定都臨安,歷時140餘年。民國元年(1912年)以原錢塘、仁和縣地並置杭縣。民國十六年(1927年),析出杭縣城區設杭州市,杭州置市始此。1949年5月3日杭州解放,從此揭開了杭州發展新的歷史篇章。
❾ 誰知道浙江名字的由來
浙江:以浙江(又稱錢塘江)得名。唐屬江南東道,設浙東觀察使和浙西觀察使;宋置兩浙路,南宋又分兩浙東路和兩浙西路,簡稱浙東路和浙西路;元設浙東海右道和江南浙西道;明設浙江省,為浙江得名的開始,後改浙江布政使司;清改浙江省,省名至今未變。
杭州歷史悠久,自秦時設縣治以來,已有2200多年歷史。杭州是華夏文明的發祥地之一。早在4700多年前,就有人類在此繁衍生息,並產生了被稱為文明曙光的良渚文化。
❿ 西湖的名字的由來
西湖之名的由來
杭州西湖,最早據東漢班固《漢書》卷二十八《地理志》記載:「武林山,武林水所到之處出。東入海,行八百三十里」。 一般認為,武林山即今靈隱、天竺一帶群山的總稱,而發源於這一帶的南澗,北澗等山澗匯合為金沙澗,東流注入西湖,是西湖最大的天然水源。因此「武林水」之名是最早見於記載的西湖的名字。
北魏酈道元《水經注》記載:「縣南江側,有明聖湖,父老傳言,湖有金牛,古見之,神化不測,湖取名焉」。此時衍生出西湖較早的另外兩個古稱:明聖湖和金牛湖。
約東漢時,一名叫華信的地方官,在西湖以東地帶築塘抵捍錢塘江咸潮而得名錢塘湖。這是唐唐以前西湖通用的名稱。白居易詩文中每每提及錢塘湖,如《答客問杭州》中「山名天竺堆青黛,湖號錢塘瀉綠油」。詩人張祜也有詩作題為《早春錢塘湖晚》。
出現「西」湖之稱,是由於早前的錢塘縣城,隋以後從位處西湖之西,遷建到西湖之東,也就是原來在城東的錢塘湖,現在位於城西了。湖居城西,故名西湖,這和全國其他地方同名西湖者是一樣的。至遲在唐代,「西湖」這個稱呼已經被頻繁使用,同樣是白居易詩文,就經常用「西湖」一詞,如其詩題有《西湖晚歸回望孤山寺贈諸客》、《西湖別》等等。
北宋詩人蘇軾(東坡)在他的名篇《飲湖上初晴後雨》詩中詠「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的千古絕唱後,西湖又有了西子湖的美名。西子即春秋時越國的絕代佳人西施。比較天下數十以西湖命名的湖泊,也惟有杭州西湖當得起如此盛譽。南宋時,西湖出現了畸型的繁華艷麗,偏安江南的統治集團不思恢復故土,卻沉湎於湖光山色,奢靡享樂之中,一擲萬金,花天酒地,西湖於是又被人稱為「銷金鍋」,非常恰當,也非常辛辣。
除上文提及的名稱外,西湖尚有眾多別名,如:龍川、錢源、石函湖、放生池、上湖、高士湖、明月湖、美人湖等等。每個別名,各有來歷。石函湖是因唐長慶年間白居易築石函以蓄泄湖水而來;上湖是相對於其北地勢較低的下湖而言;放生池是由於北宋天禧年間杭州郡守王欽若奏請以西湖為放生池而得;賢者湖系南宋文人樓鑰以西湖有賢者之風而稱。如此等等,不一而足。西湖擁有這么多的芳名雅號,正好從一個側面展示了她悠久的歷史,秀麗的風貌,豐富的文化意蘊和迷人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