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四川遂寧船山區名字的來歷
因出了一個有名的張船山 ,而用他的名命名為區的名。
下面說說張船山的介紹:
張船山(1764-1814),清代四川遂寧籍著名詩人、書畫家,名問陶,字仲冶,號船山,自號蜀山老猿、亦稱老船。其高祖張鵬翮(1649-1725),清代康熙、雍正朝名臣,官至文華殿大學士、吏部尚書,《清史稿》有傳;曾祖張懋誠(1667-1737),官至通政使、署工部右侍郎;祖張勤望(1694-1757),官至山東登州知府、署登萊青海防兵備道;父張顧鑒(1721-1797),官至雲南開化知府;兄張問安(1757-1815),號亥白,清代詩人,著有《亥白詩草》;妻林頎,字韻徵,號佩環,清代四川布政使林俊女,著有《林恭人集》。
生平
張船山於清乾隆二十九年(1764)五月二十七日(公歷6月26日)出生於山東省館陶縣(治今山東省冠縣北館陶鎮)。乾隆五十五年庚戌(1790)進士,改翰林院庶吉士。散館,授檢討。嘉慶十年(1805),官江南道監察御史。嘉慶十五年(1810),出任山東省萊州知府。嘉慶十七年(1812),辭官。嘉慶十九年(1814)三月初四日(公歷4月23日),病逝於蘇州,享年51歲。後歸葬故里遂寧兩河口(今蓬溪縣金橋鄉翰林村兩河口)祖塋。
張船山一生致力於詩、書、畫、造詣精深,其詩被譽為「蜀中之冠」,詩著四千餘首,表現了他獨特的思想個性和藝術風格。對於詩歌創作,他主張抒寫性情,強調獨創,反對摹擬。清人評論其詩「生氣湧出,沉鬱空靈,於以前諸名家外又辟一境」,是「太白少陵復出」。其書法,險勁放野,別具一格。其畫,近似徐青藤,不經意處,皆有天然,擅長山水花寫,尤以墨猴為佳。
著作
張船山著有《船山詩草》20卷,清嘉慶二十年(1815)刊行;《船山詩草補遺》6卷,清道光二十九年(1849)刊行,兩書共收詩3000餘首。1986年,中華書局將《船山詩草》(包括補遺)列入「中國古典文學基本叢書」出版,2000年重印。這是目前最完備、最通行的張船山詩集。
在清詩史上的地位
一、從古今學者對船山的評論看船山在清詩史上的地位
清代著名詩人袁枚(1716-1797)《答張船山太史書》雲:「詩人洪稚存太史,曠代逸才,目無餘子,而屢次來信頌執事之才為長安第一」;「以執事倚天拔地之才,肯如此撝謙,亦是八十衰翁生平第一知己。」《答張船山太史寄懷即仿其體》:「忽然洪太史,誇我得奇士。西川張船山,盤盤大才子。」
袁枚系乾隆詩壇盟主、性靈派主將,暮年因洪亮吉的推薦,才與船山神交,並雲:吾年近八十,可以死;所以不死者,以足下所雲張君詩猶未見耳!」袁枚視船山為生平「第一」知己,可見船山之才,非同一般。
清代著名學者吳錫麒(1746-1818)《哭張船山》雲:「如此驚才僅中壽,問天何苦更生才?」「余在都下,與張船山侍御為莫逆交。讀其詩,如龍跳虎卧,令人色然而駭。……船山雄於詩者也。」
清代著名學者洪亮吉(1746-1809)雲:「張檢討詩如騏驥就道,顧視不凡。」《題張同年問陶詩卷》雲:「我狂可百樽,君捷亦千首。謫仙和仲並庶幾,若說今人已無偶。」李白號稱「謫仙」;蘇軾,字和仲。洪亮吉認為:船山可以和李白、蘇軾並美,乾嘉詩壇所有詩人無人能及!
清代詩人朱文治(1760-1845)《書船山紀年詩後》:「滿紙飛騰墨彩新,誰知作者性情真。尋常字亦饒生氣,忠孝詩難索解人。一代風騷多寄託,十分沉實見精神。隨園畢竟耽游戲,不及東川老史臣。」朱氏認為船山詩超過了創作有游戲之嫌的隨園(即袁枚)。
船山詩不僅在國內廣泛流傳,「四海騷人,靡不傾仰」,在國外也影響巨大,「朝鮮使人求其詩,至比之雞林紙價。」乾隆六十年(1795)正月十八日,韓國文學家朴齊家(1750-1895)在羅聘(揚州八怪之一)寓所見到船山詩一卷,愛不釋手,並投詩船山雲:「曾聞世有文昌在,更道人間草聖傳。珍重雞林高紙價,新詩願購若干篇。」詩中將張船山類比為文昌,可見評價之高。船山和雲:「性靈偶向詩中寫,名字寧防海外傳。從此不防焚剩草,郁陵島上有遺篇。」船山從弟張問彤(1768-1832)在《秋懷船山》一詩中亦雲:「狂得時人罵,詩從外國知。」可見,在乾嘉時期船山詩已流播海外了。
清詩人張維屏(1780-1859)雲:「船山詩生氣湧出,生趣飛來。……至近體則極空靈,亦極沉鬱,能刻人,亦能清超。大含名理,細闡物情,或論古激昂,或言情婉曲,或聲大如鍾鏞,或味爽如松韭,幾欲於從前諸名家外,又辟一境。」
清人李元度(1821-1887)《張船山先生事略》雲:「幼有異稟,工詩,有『青蓮再世』之目。……其詩生氣湧出,沉鬱空靈,於從前諸名家外,又辟一境。其《定雞題壁》十八首,指陳軍事,得老杜《諸將》之遺,傳育殆遍。……國朝二百年來,蜀中詩人以船山為最。
清代學者孫桐生(1824-1908)雲:「(船山)所為詩,專主性靈,獨出新意,如神龍變化,不可端倪。近體超妙清新,雅近義山。古體奔放奇橫,頗近太白。卓然為本朝一大名家,不止冠冕西蜀也。」
清末蜀人傅世洵(四川雙流人)在《論蜀詩絕句》中,論船山雲:「弱冠聞君已出群,中年閱歷老彌真。旁人漫哂無餘味,三百年來見此人。」清末詩人林思進(1873-1953)論船山雲:「性靈空淡未容攀,後代譏評漫等閑。試問蜀中文苑裡,百年誰復嗣船山?」傅詩強調蜀中文苑自從明代楊升庵以來、張船山之前三百年,蜀中沒有出現張船山這樣傑出的的詩人。林詩則強調在張船山之後一百餘年,蜀中未能出現可以繼承媲美張船山的詩人。這一前一後的比較,就說明了船山在蜀中詩壇的重要地位,即為清代蜀中詩冠。清詩人、四川布政使楊揆雲:「蜀中作者自楊慎以後,惟問陶能繼之。」近人戴吉雙《四川儒林文苑傳》謂船山雲:「固李太白、蘇東坡、虞伯生、楊升庵之後一人也,誠蜀中亦大家矣。」徐世昌《清詩匯·詩話》雲:「船山弱冠工詩,空靈沉鬱,獨辟奇境,有清二百餘年,蜀 中詩人無出其右者。」列入《清史稿·文苑傳》者,蜀中只有張船山一人。可見,稱船山為「清代蜀中詩人之冠」,是名副其實的。當代國學大師錢鍾書在《談藝錄》中雲:「袁、蔣、趙三家齊稱,蔣與袁、趙議論風格大不相類,未許如劉士章之貼宅開門也。宜以張船山代之。」袁枚、蔣士銓、趙翼號稱乾隆三大家,但蔣士銓成就不及袁、趙,風格也不同,故錢鍾書先生主張以張船山代替蔣士銓,重組一個三大家。當代清詩研究專家錢鍾聯先生也「力主將乾隆三大家中之蔣士銓,換為張問陶。」著名學者劉揚忠先生雲:「張船山不單是西蜀詩人之冠,而且是清代中期全國詩人之冠。」著名學者王英志先生在《性靈派研究》一書中,將袁枚、趙翼、張問陶列為乾嘉詩壇「性靈派」三大家,並雲:「縱觀整個乾嘉時期性靈派眾多詩人,可與袁趙鼎足而立為性靈派三大家者,唯有張氏。」張船山在清代乃至整個古代詩歌史上的地位如何,由此不難想見。
二、從通行文學史及清詩選本看船山在清詩史上的地位
中國歷史悠久,詩人輩出,多如繁星。因受規模和條件限制,能寫入文學史的詩人,是極少的。以清代詩人為例,正處在籌備階段的《全清詩》,「初步測算作者總數約為十萬家,成書則當在一千冊以上。」近人徐世昌輯《清詩匯》,收清代詩人6100餘家,得詩27000餘首。而能進入《中國文學史》的清代詩人只佔《清詩匯》詩人總數的千分之三、四。中國社科院編三卷本《中國文學史》論及的清詩人僅16人;游國恩等主編的《中國文學史》論及的清詩人僅19人;劉大傑《中國文學發展史》,論及清詩人也只有28人。如此之少的清代詩人入《中國文學史》,而張船山即為其中之一,足見船山在清詩史上的重要地位了。
在各種通行清詩選本中,船山詩也佔有突出地位。清代光緒五年(1879)刊印的《國朝全蜀詩鈔》(孫桐生輯選),規模宏大,體制精嚴,是清代蜀選本中集大成者。該書共64卷,計選詩人362人,存詩5900餘首,其中張船山詩入選最多,獨佔6卷,入選詩作近600首,已是《船山詩草》的五分之一,占《國朝全蜀詩鈔》的十分之一,「猶以未獲盡登為憾。」可見船山在孫桐生的心目中是大頭,就全清詩人而論,蜀詩人中能躋身於第一流的,也只有張氏一人而已。李朝正先生雲:「乾嘉年間的性靈派在華夏擁有詩人之眾,是過往的許多詩派無法比擬的,而巴蜀詩人恰恰是通過張問陶的作用,直接或間接地帶領一批詩人,影響著一批詩人。因而,活躍在詩壇,齊集在張問陶周圍的蜀中詩人都崇尚性靈,……形成了眾星拱月、群星燦爛之勢,迎來清代巴蜀詩歌中最為壯觀的黃金時代。」
近人徐世昌輯《清詩匯》,計200餘卷,是清詩選本中影響大、聲望高者。該書入選船山詩37首,為蜀中詩人入選最多者。其他蜀中詩人,如李調元入選4首,彭端淑1首,費密8首,張問安11首,卓秉恬1首,劉沅1首,張鵬翮2首,劉光第7首……。在乾嘉時期全國性詩人中,張船山入選量僅次於袁枚(41首),而高於其他乾嘉著名詩人,如黃景仁34首,洪亮吉33首,蔣士銓27首,趙翼22首,宋湘9首,舒位25首,吳錫麒13首,孫原湘23首,郭頻伽14首,姚元之10首,石韞玉6首,王曇4首,黃丕烈1首,顧翰9首,王學浩6首,王芑孫19首,崔旭5首,屠倬9首,楊芳燦17首,黎簡34首,陳文述5首,吳嵩梁5首,朱文治9首……。可見,船山在乾嘉詩壇地位之顯赫。
當代著名清詩選本,也給船山崇高地位。如錢仲聯《清詩三百首》(1985年嶽麓書社版),選張船山詩3首,僅低於袁枚(5首),而高於趙翼(2首),蔣士銓(未選)、洪亮吉(1首)、吳錫麒(2首)等人。陳祥耀《清詩精華》(1992年人民文學出版社出版),選張船山詩8首,比乾嘉其他詩人多,如袁枚7首,宋湘4首,蔣士銓4首,洪亮吉3首。李夢生《律詩三百首》(2001年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選張船山律詩3首,高於袁枚(2首)、趙翼(2首)、龔自珍(2首)。該書中選清詩人3首及以上者僅10人,船山即其一,可見張船山是清代律詩寫得最好的十大詩人之一。
近年出版的清代詩歌史及辭典,如朱則傑《清詩史》、嚴迪昌《清詩史》、霍有明《清詩史》、劉世南《清詩流派史》、錢仲聯主編《清詩紀事》、《中國文學家大辭典》(清代卷)等,都給了張船山以充分的肯定。
楊世明先生在《巴蜀文學史》(巴蜀書社2003年版)中,列專節以《性靈派大家張問陶》為題,評述船山詩作及貢獻,並雲:「乾嘉時期是清代巴蜀文學最繁榮的時期……。這一階段最輝煌的一頁,是產生了大詩人張問陶。」又說:「從漢代以來,巴蜀出產了司馬相如、揚雄、陳子昂、李白、蘇洵、蘇軾、蘇轍、虞集、楊慎、張問陶這十大文學家,他們都是中國文學史上的名人。迄今為止,幾乎任何中國文學史,都要對上述十人的文學成就作出介紹。」
張船山是詩、書、畫三絕奇才,當時名震海內、群相斂手,有的詩人寫詩作文,自願化為婦人,為他效力,甚至作為他的妻妾侍奉他。其詩作,對後世影響深遠。晚清詩人易順鼎(1858-1920),幼奇慧,有神童之目,詩作多至萬首,「自謂為張船山後身」。南社詩人柳亞子(1887-1958),有詩雲:「猛憶船山詩句好:白蓮都為美人開。」梁啟超在《飲冰室文集》中,講述了張船山在山東任主考的故事;《海上花列傳》中,寫不少人照張船山詩意做詩;張恨水在小說《春明外史》里,讓主人公楊杏園步和了張船山的八首七律《梅花》詩,引得人們紛紛尋找《船山詩草》來讀。可見,船山詩影響之大。
綜上所述:張船山在清代詩史上佔有重要地位。他不僅是清代蜀中詩冠,也是清代乾嘉詩壇大家,是清代第一流的詩人和著名詩學理論家,是性靈派後期的主將和代表人物。
因此以他的名命名為區名是很有特別意義的。
『貳』 冶戌路是什麼地方
沒去過
『叄』 求中國神話中的武器名字及來歷
萬斤力弓弩 千斤重利箭 ——《後羿射日》
神斧——《盤古開天》盤古的一顆牙所化
青龍偃月刀(冷艷鋸)——《三國演義》相傳,天下第一鐵匠只選月圓之夜打造它。完工時,突然風起雲涌,從空中滴下1780滴鮮血。當地術士分析,那是青龍的血。所以,有青龍偃月刀之名。所以,有青龍偃月刀要殺1780人之說。——後來,這把刀殺1300人,斬首480人。
上寶遜金鈀——《西遊記》豬八戒的九齒釘耙 上寶遜金鈀:此鈀為神冰鐵鍛煉,太上老君親手打造。九齒玉垂牙,雙環金墜葉,玉皇大帝冊封豬八戒為天篷大元帥的時候,將此兵器賜予。
軒轅劍: 黃帝所鑄,首山之銅,天文古字,廣黃帝東行,紀雲帝崩,葬喬山,五百年後山崩室空,惟劍在焉,一旦亦失去畫影
騰空顓: 頊所有,拾遺記曰:「顓頊高陽氏有此劍,若四方有兵;此劍飛赴指其方,則克在匣中常如龍吟虎嘯」
禹劍: 夏禹所鑄,腹上刻二十八宿,面文明星晨,背記山川,藏之會稽山
啟劍: 夏王啟鑄,銅,三尺九寸,後藏之秦望山
太康劍: 夏王太康鑄,銅,三尺二寸,太康在位二十九年辛卯三日鑄
夾劍: 夏王孔甲鑄,牛首山之鐵,銘曰「夾」,孔甲在位三十一年以九年甲辰鑄
定光: 殷太甲鑄,文曰「定光」,太甲在位三十二年以四年甲子鑄
照膽: 殷武丁鑄,銘曰「照膽」,武丁在位五十九年以元年戊午鑄
含光: 殷代,列子曰:「衛周孔其得殷之寶劍,童子服之卻三軍之眾。一曰含光,二曰承景,三曰脊練,承景脊練」
鎮岳尚方: 周昭王鑄,銘曰「鎮岳尚方」,昭王在位五十一年以二年壬年鑄五劍各投五嶽
昆吾劍: 周穆王時西戎獻,鏈鋼,長欠有咫,用之切玉如泥
駿: 周簡王鑄:銘曰「駿」,簡王在位十四年以元年癸酉鑄
干將,莫邪: 吳人干將,莫邪所造。《吳越春秋》載:「吳王闖廬使干將作二劍,其妻莫邪斷發翦爪投爐中,劍成,雄號「干將」,雌號「莫邪」
越五劍: 越,歐冶子造,銅錫,越絕書載:「歐冶因天之精神,悉其伎巧,鑄成五劍,一曰「湛盧」,二曰「純ぬ」,三曰「勝邪」,四曰「魚腸」, 五曰「巨闕」
越八劍: 越王使工人所鑄,採金。拾遺記載:「越王以白牛白馬祀昆吾之神,以成八劍,名曰「掩日」「斷水」「轉魄」「懸翦」「驚鯢」「滅 魂」「卻邪」「真剛」
龍淵: 楚命歐冶干將所造,鐵英,越絕書載:「楚王聞吳有干將,越有歐冶子,命風鬍子往見之,使作鐵劍因成龍淵」
太阿工布: 鐵劍,秦昭王鑄。銘曰「太阿」,昭王在位五十二年以元年丙午鑄
定秦: 秦始皇鑄,采北祗銅。銘曰「定秦」,皇在位三十七年以三年丁巳鑄
神劍: 漢太公所得,命訣載:「太公微時有冶為天子鑄劍指太公腰間佩刀曰:『若得雜冶即成神劍,可以克天下』太公解投冶中劍成授太公」
赤霄: 漢高帝所得,鐵。銘曰「赤霄」,高帝以秦始皇三十四年得於南山及貴常服之斬蛇即此劍
神龜: 漢文帝鑄,三尺六寸,同時鑄三劍刻龜形故名,帝崩命入劍玄武宮
八服: 漢武帝鑄,銘曰「八服」,以元光五年鑄凡八劍五嶽皆埋之
茂陵劍: 漢昭帝所得,上銘「直千金壽萬歲」昭帝時茂陵人獻一寶劍故名
毛貴:漢宣帝鑄,「以本始四年鑄,一曰毛二曰貴以足下有毛故為之貴」
衍: 漢平帝所得,上有帝名,平帝在位五年以元始元年辛酉掘得上有帝名衍因服之
乘勝萬里伏: 王莽鑄,銘曰「乘勝萬里伏」,莽造威斗及神劍皆鏈五色石為之
更國: 更始劉聖公鑄,銘曰「更國」
秀霸: 漢光武所得,銘曰「秀霸」,未貴時在南陽鄂山得之
玉具劍: 光武以賜馮異,七尺,馮異傳赤眉暴亂三輔,以馮異為征西將軍,討之車駕送至河南,賜以乘輿七尺玉具
劍龍彩: 漢明帝鑄,永平元年鑄,上 作龍形,沉之洛水中,水清時,常有見之者
金劍: 漢章帝鑄,金質,建初八年鑄投入伊水中
安漢: 漢順帝鑄,銘曰「安漢」,永建元年鑄
中興: 漢靈帝鑄,文曰「中興」,建寧三年鑄,同時鑄四劍銘文皆同後一劍無故自失
孟德: 曹操所得,上有金字銘曰「孟德」,獻帝建安二十年操於幽谷得之
思召: 袁紹所得,上銘曰「思召」解思召為紹字,古今註:「袁紹在黎陽夢神人授一寶劍,及覺果在卧所。」
蜀八劍: 蜀昭烈帝鑄,採金牛山鐵,三尺六寸,一備自服,余賜太子禪,梁王理,魯王永,諸葛亮,關羽,張飛,趙雲,各一
鎮山劍: 蜀後帝禪造,一丈二尺,廷熙二年造此巨劍以鎮劍口山,故名
倚天: 其利斷鐵如泥,操自佩
青虹: 操賜夏侯恩持之
三劍: 魏太子丕造,一曰「飛星」,一曰「流采」,一曰「華鋌」
文士劍: 楊修獻魏文帝,文士傳楊修以寶劍與魏文帝帝佩之語,人曰此楊修劍也
吳六劍: 吳大帝所有,古今注載:「吳大皇帝有寶劍六,一曰「白虹」,二曰「紫電」,三曰「辟邪」,四曰「流星」,五曰「青冥」,六曰「百里」
大吳: 吳大帝孫權鑄,采武昌銅鐵,文曰「大吳」,黃武五年共作劍千口
流光: 吳王孫高鑄,文曰「流光」,建興二年鑄
皇帝吳王: 吳主孫皓鑄,文曰「皇帝吳王」,建衡元年鑄
步光: 晉懷帝鑄,銘曰「步光」,永嘉元年鑄
五方單符: 晉穆帝鑄,銘曰「五方單符」
隸書: 晉孝帝鑄,銘曰「神劍隸書」,以太元元年埋此於華山頂
定國: 宋武帝鑄,銘曰「定國」,永初元年鑄此劍後入於梁
永昌: 宋廢帝昱造,銘曰「永昌」,元徽二年造於蔣山之巔
梁神劍: 陶弘景造,金銀銅錫鐵五色合為之,文曰「服之者永治四方」,長短各依劍術法,梁武帝依普通中庚子命弘景造神劍十三口
鎮山: 北魏道武帝造,登國元年帝於嵩阿鑄
太常: 北魏明元帝造,銘背曰「太常」
四尺千金劍: 唐晉公王鐸所有,劍俠傳唐晉公有千金劍,以獲李龜壽
火精劍: 唐德宗所有,杜陽雜綿載:「夜見數尺光明斫鐵即碎」
酉蕃寶劍: 宋監載:「右相都督張浚請御前降西蕃,寶劍給賜有功將士以為激勸」
古銅劍: 宋蘇軾所得,東坡集載:「郭祥正遺古銅劍,東坡謝以詩」
楚銅劍: 宋鄭文所得,方輿志載:「宋奉官鄭文嘗官楚武昌江岸裂出古銅劍,文得之冶鑄精巧,非人工所能成者」
安定劍: 明初安定王所貢,咸賓集載:「洪武甲寅安定王遣使貫異劍賜以織金文綺命其酋長立」
==========================================================
古代名劍2
干將: 古代名劍名。干將,本人名,相傳他與其妻莫邪鑄有名劍二枚,因以名其劍。《吳越春秋·闔閭內傳》:「請干將作名劍二枝。干將者,吳人也;莫邪,干將之妻也。干將作劍,金鐵之精不流,於是干將夫妻,乃斷發剪爪,投於爐中,金鐵乃濡,遂以成劍,陽曰干將,陰曰莫邪。」一說干將、莫邪鑄劍,鐵汁不流,莫邪投身於爐而成劍。參見「莫邪」。
①古代劍名。與「莫邪」劍齊名。②人名。是戰國越人歐治子之徒。《吳越春秋》:「吳王闔閭,使干將鑄劍,鐵計不下,莫邪(干將之妻)斷發剪爪投入爐中,金鐵乃濡,遂以成劍。陽曰「干將」,陰曰「莫邪」,命其名以記之。」
莫邪: 古代寶劍名。或作「鏌邪」、「鏌鋣」、「莫鋣」。唐·陸廣微《吳地記·院門》載:吳王闔閭使干將鑄劍,鐵汁不流。干將妻莫邪問該如何辦,干將說:從前先師歐冶子鑄劍時,曾以女子配爐神,即得。莫邪聞言即投身爐中,鐵汁出,鑄成二劍。雄劍叫「干將」,雌劍叫「莫邪」。一說莫邪斷發剪爪.投於爐中,而後劍成。參見「干將」。
①古代名劍。②春秋時期吳國鑄師干將之妻。《吳地記》:「匠門之名干將門。吳王使干將於此鑄劍,……其妻莫邪……躍入爐中,鐵汁遂出。成二劍,雄號干將,作龜紋;雌號莫邪,鰻文。」參見「干將」條。
吳干: 指春秋時期吳國名劍「干將」。《戰國策·趙策》:「夫吳干之劍,肉試則斷牛,金試則截盤義。」《呂氏春秋·疑似》高誘註:「吳干,吳之干將者也。」參見「干將」條
干勝: 古代名劍。《廣雅·釋器》:「斷蛇、魚腸、純鉤、燕支、蔡愉、屬鏤、干勝、墨陽,並稱名劍。」
雌雄劍: ①古代名劍。晉·王嘉《拾遺記》載:昔吳國武庫之中,兵刃鐵器,俱被物食盡,而封署依然。王令檢其庫穴,獵得雙兔,一白一黃。殺之,開其腹,而有鐵膽腎,方知兵之鐵為兔所食。王乃召其劍工,令鑄其膽腎為劍,一雌一雄。號『干將『者雄,號;『莫邪』者雌。其劍可以切玉斷犀,王深寶之,遂霸其國。」②指插於一鞘之雙劍,二劍把扁平,劍身一邊平,另一邊有脊,相合成一劍之形。
龍淵: 古代寶劍名。相傳春秋時楚王令歐冶子、干將師徒鑄鐵劍。歐冶子、干將作成鐵劍三支:一名龍淵、二名太阿、三名工布,獻給楚王。楚王見後非常高興,問道:「何謂龍淵、太阿、工布?」答曰:「欲知龍淵,觀其狀,如登高山,臨深淵;欲知太阿,觀其(紋),巍巍翼翼,如流水之波;欲知工布,(紋)從文起,至脊而止,如珠不可衽,文若流水不絕。」(見《越絕書·外傳記寶劍》)「(紋)」即刃上碎錦式花紋。唐人為避高祖李淵諱,改「淵」為「泉」,因稱「龍泉。」又相傳晉代張華見斗、牛二星之間有紫氣,後使人於豐城獄中掘地得二劍,一曰龍泉,一曰太阿(見《晉書·張華傳》)。 也泛指寶劍。
龍淵劍: 古代名劍。《漢書·武帝紀》龍淵:「在西平界,其水可用淬刀劍,特堅利。古龍淵之劍,取於此水。」一雲即「龍泉劍」 。
工布: 古代名劍。《越絕書·越絕外傳記寶劍》:「歐冶子,干將鑿茨山,匯其溪,取鐵英,作為鐵劍三枚:一曰龍淵,二曰泰阿,三曰工布。」
龍泉劍: 古代名劍。亦稱「龍淵劍」。出自河南西平縣。取當地龍泉水淬劍而得名。《東觀漢記》:「章帝賜尚書劍,韓棱淵深有謀,故得龍泉劍」。又,浙江龍泉縣所鑄之劍,亦稱「龍泉劍」。
豐城劍: 古代名劍。即龍泉、太阿劍。《晉書·張華傳》;「吳之未滅也,鬥牛之間常有紫外紫氣。及吳平之後,紫氣愈明。華聞豫章人雷煥妙達偉象,乃要煥宿,因登樓仰觀。華曰:『是何祥也?』煥曰:『寶劍之精,上徹於大耳。』華曰:『在何郡』?煥曰:『在豫章豐城。』華即補煥為豐城令。煥到縣掘獄屋基得一石函,中有雙劍,並刻題,一曰龍泉,一曰太阿。煥遣使送一劍與華,留一自佩。」
太阿: 古代寶劍名。相傳為歐冶子、干將所鑄。也作「泰阿」。《戰國策·韓策一》:「韓卒之劍戟,……龍淵、太阿,皆陸斷馬牛,水擊鵠雁」。《史記·李斯列傳》:「服大阿之劍.乘纖離之馬」。參見「龍淵」。
太阿劍: 古代名劍。亦作「泰阿劍」。李斯《諫逐客書》:「今陛下致崑山之玉,有隨和三寶,垂明月之珠,服太阿之劍,乘纖離之馬,建翠翠鳳之旗,樹靈龜之鼓。」一作「太哥」。
太哥: 「太阿劍」之異名。敦煌遺書《王陵變文》:「不可別物,請大王腰間太哥寶劍。」
泰阿: 春秋時期名劍之一。這作寶劍的通稱。為鑄劍名師歐冶子、干將所鑄。見《越絕書·越絕外傳·記寶劍》。《史記·李斯列傳》:「今陛十……服太阿之劍,乘纖離之馬」。一作「太阿」。參見「太阿劍」條。
湛盧: 古代寶劍名。相傳為春秋時人歐冶子所鑄。《越絕書·外傳記寶劍》:「歐冶子乃因天之精神,悉其伎巧,造為大刑三,小刑二:一曰湛盧,二曰純鉤,三曰勝邪,四曰魚腸,五曰巨闕。吳王闔廬之時,得其勝邪、魚腸、湛盧。」杜甫《大歷三年出瞿塘峽久居夔府將適江陵》:「朝士兼戎服.君王按湛盧。」
湛盧: 春秋時期越國冶師歐冶子所鑄五大名劍之一。晉·左太沖《吳都賦》:「吳鉤越棘,純鈞湛瀘。」相傳歐冶子所鑄五大名劍為三大二小。其大者有湛盧、純鈞、勝邪;其小者有魚腸、世闕。湛瀘寶劍因通體「湛湛然黑色也」(宋·沈括《夢溪筆談·器用》)而得名。一作「冗盧」。
磐郢: 古代名劍。《吳越春秋》:「吳王得越所獻寶劍三枚。一曰魚腸,二曰磐郢,三曰湛瀘。」一作「豪曹」。
毫曹: 古代名劍。《吳越春秋》:「(越)王以毫曹示薛燭,燭曰:『夫寶劍五色並見,毫曹暗無光,殞其光芒,其神亡矣』。」
魚腸: 春秋時期越國冶師歐冶子所鑄五大劍之一。漢·袁康《越絕書·外傳·記寶劍》:「闔閭以魚腸之劍刺吳王僚。」參見「湛盧」條。
蟠鋼劍:「魚腸」劍之別名。宋·沈括《夢溪筆談》:「魚腸即蟠鋼劍也。」亦稱松紋劍。參見「魚腸」條。
松紋: 古代名劍「魚腸」之別稱。《夢溪筆談》:「魚腸,即今蟠鋼劍也。又謂之松經緯度。」
巨闕: 代寶劍名。相傳為春秋時人歐冶子所鑄。《荀子·性惡》:「闔閭之干將、莫邪、巨闕、辟閭,皆古之良劍也。」或直稱「闕」《藝文類聚》:「桓公之慈、太公之闕、立王之琢,……皆古良劍也。」參見「湛盧」。
巨闕: 春秋時期越國冶師歐冶子所鑄五大名劍之一。《荀子·性惡》:「闔閭之干將、莫邪、巨闕、辟閭,皆古之良劍也。」
辟閭: 古代名劍。《旬子·性惡》:「恆公闔閭之干將、莫邪、鉅闕、辟閭,此皆古之良劍也。」
純鉤: 古代寶劍名。相傳為春秋時人歐冶子所鑄。《越絕書·外傳記寶劍》:「越王勾踐有寶劍五,聞於天下。客有能相劍者名薛燭,王召而問之,(客曰)……揚其華,(揪)如芙蓉始出,觀其(紋)(花紋〉,爛如列星之行,觀其光,渾渾如水之溢於塘,觀其斷,岩岩如瑣石,觀其才,煥煥如冰釋,此所謂純鉤耶。」參見「湛盧」。
純鈞: 春秋時期越國冶師歐冶子所鑄五大名劍之一。《文選·吳都賦》:「吳鉤越戟,純鈞湛盧。」唐·劉良註:「純鈞、湛盧,二劍名也。」也稱「純鉤」。
純鉤: 古代寶劍。「純鈞」之異名。《淮南子·修務》:「夫純鉤,魚腸之始下型,擊則不能斷,刺則不能入,及加之砥礪,摩其鋒鄂,則水斷龍舟,陸團犀甲。」參閱「純鈞」條
淳鈞劍: 古代名劍。相傳為歐冶子所煉。《淮南子》:「山崩而落洛之水涸,歐治子而淳鈞之劍成。」亦名純鈞劍。
燕支: 古代名劍。《廣雅·釋器》:「斷蛇、魚腸、純鉤、燕支、蔡愉、屬鏤、干勝、墨陽,並稱名劍。」
蔡愉: 古代名劍。參見「干勝」條。
畫影劍: 傳說中古代部族首領顓頊所用的寶劍。《名劍記》曰:「顓頊高陽氏有畫影劍、 空劍。若四方有兵,此劍飛赴,指其方則克,未用時在匣中,常如龍虎嘯吟。」
騰空劍: 傳說中古代部族道領顓頊所用的寶劍。《名劍記》曰:「瑞頊高陽氏有畫影劍、騰空劍。」參見「畫影劍」條。
軒轅劍: 古代名劍。《名劍記》:「軒轅采首山之銅,鑄劍,以天之古字題名。」
啟劍: 古代名劍。相傳為夏禹之了啟在位時所鑄。梁·陶弘景《古今刀劍錄》:「夏禹子帝啟在位十年,對庚戌八年鑄一銅劍,長三尺九寸,後藏之秦塑山,腹上刻二十八宿,文有背面。面文為星辰,背記山月日月。」
夾劍: 古代名劍。傳說殷帝孔甲在位時所鑄。梁·陶弘景《古今刀劍錄》:「孔甲在位三十一年,以九年歲次甲辰,采牛首山鐵,鑄一劍,銘名曰『夾』,古文篆書,長四尺一雨。
太康劍: 古代名劍。以此劍造於殷帝太康在位時,故名。梁·陶弘景《古今刀劍錄》:「啟子太康在位二十九年,歲在三月辛卯春,鑄一銅劍,上有八方面,長三尺三寸頭,頭方。」
定光: 古代劍名。傳說殷帝太甲在位時所鑄。梁·陶弘景《古今刀劍錄》:「殷太甲在位三十二年,以四年歲次甲子鑄一劍,長二尺,文曰『定光』,古文篆書。」
含光: 古代名劍。春秋時衛人孔周藏有殷代留下來的三把寶劍:含光、承影、宵練。《列子·湯問》:「孔周曰:『吾有三劍,惟子所擇。一曰含光,視不可見,運之不知其所觸,泯然無際,經物而物不覺。』」
承影: 古代名劍:為春秋時衛人孔周所藏。《列子·湯問》:「孔周曰:『吾有三劍,惟子所擇。……二曰承影,味爽之交,日夕昏有之際,北面察之,淡炎焉若有物存,莫有其狀。其觸物也,竊然有聲,經物而物不見』。」《文苑英華·唐並州都督鄂國公尉遲恭碑銘》:「蛟分承影,雁落忘歸。」
宵練: 古代名劍。為春秋時期衛人孔周所藏。《列子·湯問》:「孔周曰:『吾有三劍;惟子所擇……三曰宵練,方晝則見影不見光,方夜則見方而不見形。其觸物也,驁然而過,隨過隨合,覺疾而不血刃焉』」。一作「霄練」。
夏禹劍: 古代名劍。傳說為夏朝大禹時所鑄。《名劍錄》:「夏禹鑄一劍,藏會稽山,腹上刻二十八宿,文有背面,文為日月星辰,背記山川。」
銅劍: 古代劍名。以銅鑄成。《刀劍錄》:「夏君在位,以庚茂八鑄一銅劍。
錕戎: 古代名劍。《列子·湯問》:「周穆王大征西戎,西戎獻錕之劍,……切玉如泥。亦作昆吾。」註:「昆吾,龍劍也。」
輕呂: 古代名劍。《逸周書·克殷》:「武王答拜。先入,適王所,乃施射之,三發而後下車,而擊之以輕呂,斬之以典鉞。」
鎮岳尚方劍: 古代名劍。相傳為西周時期昭王瑕在位時所鑄的寶劍。梁·陶弘景《古今刀劍錄》:「昭王瑕在位五十一年,以二年歲次壬午,鑄五劍,名五嶽,銘曰:『鎮岳尚書』,古文篆書,長五尺。」
掩日: 春秋時越王勾踐所督鑄的八把長劍之一。
轉魄: 春秋時期越王勾踐所督鑄的八把長劍之三。
懸翦: 春秋時越王勾踐所督造的八把長劍之四。
驚鯢: 春秋時越王勾踐所督鑄的八把長劍之五。
滅魂: 春秋時期越王勾踐所督鑄的八把長劍之六。
卻邪: 春秋時期越王勾戰所督鑄的八把長劍之七。參見「八劍」條。
真剛: 春秋時期越王勾踐所督鑄的八把長劍之八。
光劍: 古代名劍。春秋時吳王夫差所用之物,長約一尺五寸,莖為圓柱形,有兩道箍棱。劍身有兩行陰刻篆字,銘文「攻玉王光自(乍)用劍以戰茂人。」為安徽省南陵縣出土文物。
吳王劍: 古代名劍。《項奎虎丘山詩》:「當時吳王劍,礪光裂岩幽。」
吳王夫差劍: 古劍名。為春秋時期吳國君主夫差所用。河南輝縣出土文物。劍通體長59.1厘米,劍身寬厘米。劍身上有陰刻篆字銘文:「攻吾王夫差自作其之用。」
吳王光劍: 古劍名。為春秋時期吳國君至光所用。安徽南陵縣出土文物。劍通體長50厘米,莖為圓柱形,有二道環棱形箍。劍身有脊,近臘處有兩行陰刻篆字銘文:「攻吾王光自乍(作),用劍以戰戍人。」
吳越劍: 古代名劍。《周禮·冬官》:「鄭之刀,宋之斤,魯之削,吳越之劍,遷手其他而弗能為良,地氣然也。」
永用劍: 古代名劍。《拳劍指南》:「永用劍是銅質鑄,為古吳季子之子逞之佩劍。……此劍式樣頗小,度為古代佩持之手劍。」此刻全長一尺五寸六分,重為一斤六兩,劍柄較短。
伍子胥劍: 春秋時吳國大夫伍子胥所帶寶劍。清·俞越《茶香室三鈔·伍子胥劍》:「伍子劍,在澹臺潮中,長五尺許,有伍子胥 ,時浮水面,人取之必病,棄之好安。」
必盧劍: 古代名劍。《吳越春秋》:「越王賜文種屬盧之劍。」一作「屬鏤」。參見「屬鏤」條。
屬鏤: 古代名劍。《左傳·魯哀公十一年》載有:「吳王夫差賜伍子胥屬鏤自刎」事。《吳越春秋》作「屬盧」;《廣雅·釋器》作「屬鹿」;揚雄《太玄賦》作「屬婁」;《荀子·成相》作「獨鹿」。參見「干勝」條
獨鹿: 古代劍名。《荀子·成相》:「恐為子胥身離凶,進諫不聽,剄而獨鹿棄之江。」《注》:「獨鹿與屬鏤同」。「屬鏤」系吳王夫差賜伍子胥劍名。
越王勾踐劍: 古劍名。為春秋越國君主勾踐所用。
『肆』 洛陽市吉利區冶戌建築安裝工程公司的念法是
你說的是冶戌這兩個字吧?
第一個讀ye 三聲,同「野」。第二個讀xu 四聲,同「續」。
『伍』 洛陽市吉利區冶戌建築安裝工程公司怎麼樣
簡介:洛陽市吉利區冶戌建築安裝工程公司1991年成立。當時組建時名稱為洛陽市吉利區冶戌建築隊。當時只有30多名職工,技術力量薄弱,施工機械落後,不能承擔大型工程的非等級施工企業。在上級主管部門和村委會的領導支持下,在企業負責人和全體職工的共同努力下,群策群力,建立建全各項規章制度使企業不斷壯大。通過資質審查,現已成為建築總承包三級企業注冊資金600萬,固定資產500萬。現有職工200多人,工程師12人,經濟師會計師3人,項目經理10人、技術人員50多人。大中型施工機械200多台,總功率3000多千瓦。
法定代表人:郭隨德
成立時間:2009-03-11
注冊資本:600萬人民幣
工商注冊號:410306011000178
企業類型:集體所有制
公司地址:吉利區冶戌村
『陸』 "革命"二字的由來
「革命有廣義和狹義之分。從廣義上講,革命指推動事物發生根本變革,引起事物從舊質變為新質的飛躍。從狹義上講,革命主要是指社會革命和政治革命。
革命」一詞,出自:「天地革而四時成,湯武革命,順乎天而應乎人」——《周易·革卦·彖傳》。關於「革命」這個命題,人們曾經進行過不少的探索。在中國古代,曾有「湯武革命,順乎天而應乎人」的論述,意指紀元前商王湯討伐夏桀和周武王討伐商紂,實施變革更替朝代以應大命,順民意。這里的革即變革,命即天命,是從神權政治觀出發對革命作出的解釋。
『柒』 河南省洛陽市吉利區冶戌村哪有出租房
這是濮陽
『捌』 洛陽市吉利區冶戌建築安裝工程公司 的念法是 要拼音的
luo yang shi ji li qu ye xu jia zhu an zhuang gong cheng gong si
『玖』 上海戌冶電子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簡介:上海戌冶電子科技有限公司成立於2013年09月06日,主要經營范圍為從事電子科技、計算機信息、網路科技領域內技術開發、技術咨詢,工藝禮品設計,模型設計,包裝設計,計算機網路工程,網頁設計製作,網站建設,計算機軟體開發,服裝鞋帽,五金交電,建築裝飾材料,日用百貨,電子產品,電子元器件,電氣設備,電子設備,計算機、軟體及輔助設備(除計算機信息系統安全專用產品)銷售等。
法定代表人:盧保國
成立時間:2013-09-06
注冊資本:200萬人民幣
工商注冊號:310116002938578
企業類型:有限責任公司(自然人投資或控股)
公司地址:上海市金山區山陽鎮浦衛公路16393號4幢五層5010室
『拾』 吉利冶戌有到沁陽車沒
呵呵,我是沁陽的。想搭順風車是個問題哦,不過你肯定知道沁陽到焦作現在已經開通了城際公交,沒隔多久一趟,也挺方便的。拼車也要一定的票子,順風車肯定又不常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