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佛跳牆的來歷
佛跳牆是一道非常有名的閩菜,相傳源於清道光年間,距今已有兩百年的歷史。此菜以十八種主料,十二種輔料製作而成。其中原料有:雞肉、鴨肉、鮑魚、鴨掌、魚翅、海參、干貝、魚肚、水魚肉、蝦肉、枸杞、桂圓、香菇、筍尖、竹蟶等等。調料有:蚝油、鹽、冰塘、加飯酒、姜、蔥、老抽、油、上湯等。三十多種原料分別加工調制後,分層裝進紹興酒中。壇中有紹興名酒與料調合,先以荷葉封口,而後加蓋。用質純無煙的炭火(旺火)燒沸後再用微火煨五、六個小時而成。
據說此菜最初由當時福州官錢局一位官員的內眷所做。這位官員設家宴請布政使周蓮,菜上桌後香飄四溢,周蓮品嘗後贊不絕口,命家廚鄭春發仿製。鄭春發十幾歲就開始學藝,曾在京、杭、蘇、粵從廚深造,手藝極高。他請教了官員的內眷之後,回家對此菜進行了改造,原料多用海鮮,少用肉,並起名為「壇燒八寶」。
後來,鄭春發集股開辦三友齋菜館,後又更名為聚春圓。聚春圓主要承辦官場宴席,根據一些美食家的建議,鄭春發不斷改進此菜的配料,並正式起名為「福壽全」,為聚春圓的第一菜。許多美食家、文人墨客都慕名遠道而來,品味此菜後,贊嘆不已,席間有一秀才以詩助興道:「壇啟葷香飄四鄰,佛聞棄禪跳牆來」,此菜便以「佛跳牆」之名而流傳至今。
http://www.wl120.com/biteandsup/wenhua/ysdg/200510/biteandsup_326556.html
Ⅱ 佛跳牆的來歷是什麼 佛跳牆的古典故事傳說
菜名由來 佛跳牆原名「福壽全」。光緒二十五年(1899年),福州官錢局一官員宴請福建布政使周蓮,他為巴結周蓮,令內眷親自主廚,用紹興酒壇裝雞、鴨、羊肉、豬肚、鴿蛋及海產品等10多種原、輔料,煨制而成,取名福壽全。 周蓮嘗後,贊不絕口。問及菜名,該官員說該菜取「吉祥如意、福壽雙全」之意,名「福壽全」。 後來,衙廚鄭春發學成烹制此菜方法後加以改進,口味勝於先者。到鄭春發開設「聚春園」菜館時,即以此菜轟動榕城。有一次,一批文人墨客來嘗此菜,當福壽全上席啟壇時,葷香四溢,其中一秀才心醉神迷,觸發詩興,當即漫聲吟道:「壇啟葷香飄四鄰,佛聞棄禪跳牆來」。同時,在福州話中,「福壽全」與「佛跳牆」發音亦雷同。從此, 人們引用詩句意,普遍稱此菜為「佛跳牆」。 菜品文化 佛跳牆 「佛跳牆」即「滿壇香」,又名「福壽全」,是福州的首席名菜。據說,唐朝的高僧玄荃,在往福建少林寺途中,傳經路過「閩都」福州,夜宿旅店,正好隔牆貴官家以「滿壇香」宴奉賓客,高僧嗅之垂涎三尺,頓棄佛門多年修行,跳牆而入一享「滿壇香」。「佛跳牆」即因此而得名。 1965年和1980年,分別在廣州南園和香港,以烹制佛跳牆為主的福州菜引起轟動,在世界各地掀起了佛跳牆熱。各地華僑開設的餐館,多用自稱正宗的佛跳牆菜,招徠顧客。佛跳牆還在接待西哈努克親王、美國總統里根、英國女王伊麗莎白等國家元首的國宴上登過席,深受贊賞,此菜因而更加聞名於世。
Ⅲ 佛跳牆為什麼叫佛跳牆,有什麼特點
1、佛跳牆的由來
"佛跳牆"是閩菜中首屈一指的名牌佳餚。因用料講究,製法獨特,滋味香濃而馳名中外。此菜膾炙人口,還與它的神奇傳說不無關系。
那還是在1300多年前的唐代。據說一位不知來歷的高僧,光臨福建傳經布法,與他的寺院相毗鄰的一家菜館,時常有一種菜餚飄出異樣的香味,令他蠢動凡塵之念。終於有一日,他按捺不住,跳過牆去,一飽口福,以至破了戒規。傳說不見經傳,卻在民間流傳,這更充分說明了佛跳牆這道菜經久不衰的魅力。
"佛跳牆"可以考證的歷史,距今也有200多年了。清道光年間,福州市聚春園菜館鄭春發曾以烹制此菜蜚聲遐邇。鄭春發原在清代布政司周蓮府中當衙廚。
有一天,周蓮應邀赴當地最大的錢庄老闆的家宴。錢庄老闆娘素有一手絕妙的烹調技藝。那一天為了顯顯身手,趁機巴結一下周蓮,便亮出效法古人用酒壇煨菜的拿手菜。此菜上席後打開壇蓋,立即香氣四溢,令人垂涎吞液,直吃得壇底朝天,周蓮仍不忍放下筷子。
回府之後,他對鄭春發繪形繪色地描述此菜的形態和滋味。心有靈犀的鄭春發,根據周蓮所講的用料、烹制方法和成品菜餚的色香味形諸般特點,反復試制,反復調整,終於覺得達到了理想的境界,便為周蓮獻上這道精心烹制的佳餚。周蓮不吃則已,一吃拍桌叫絕,誇獎鄭春發心靈手巧,不負栽培。鄭並不滿足依樣畫葫蘆,以後又不斷琢磨,主料不拘一格,輔料增添適當的山珍海味,加工方法因料制宜,經多道工序,最後用紹興酒細細煨制,效果大大超過錢庄老闆娘。
入世滄桑,周蓮後來破落後,鄭春發也離開布政司。為了生活,自己開設了聚春園菜館,將多年研製的壇煨菜餚作為招牌菜拿出經營,不久便聲名大振。
忽一日,有幾位秀才慕名而來,專程品嘗那道哄傳一時的名菜。當店小二捧出一個陳酒壇子,請客啟蓋享用時,秀才不但不理睬,反而對那陳舊壇子嘲笑一翻。殷勤的店小二上去打開壇蓋,那悶足了的香氣撲鼻而來,輕狂的秀才們頓時放下了架子,伸著腦袋,吸溜鼻子,流了口水,連稱奇哉美哉。有一位脫口說道:"即使佛祖聞菜之香,亦必跳牆破戒偷嘗"。另一位動問菜名,店小二答道是"壇子煨菜",秀才連連擺手搖頭:太直太俗,不雅不妥,於是即興唱道:"壇啟菜香飄四鄰,佛聞棄禪跳牆來"。眾人齊聲稱妙,此菜以"佛跳牆"命名最耐靈味。從此,"壇子煨菜"便得"佛跳牆"的雅稱。
2、「佛跳牆」的做法
原
料:
魚翅、魚唇、魚肚、鮑魚、刺參、干貝、雞、鴨、羊肘、
火腿肉、豬蹄筋、花冬菇、冬筍等各適量。
調
料:
桂皮、冰糖、紹酒、醬油各適量。
制
法:
①將眾原料分別調制妥後分層次擺入紹興酒壇中加調料以
荷葉封口。
②壇置木炭旺火上燒沸,再以文火慢煨,原壇上席,啟蓋,
加過油鴿蛋以小壇分食。
特點:
食物多樣,軟糯脆嫩,葷香濃郁,湯濃鮮美,味中有味,回味無窮,營養豐富,並
能明目養顏、活血舒筋、滋陰補身、增進食慾。
Ⅳ 佛跳牆的由來
答:一、佛跳牆的由來
佛跳牆原名「福壽全」,在清朝光緒年間被製作出來。當時慈禧當政,把握著國家大權,慈禧身邊的紅人周蓮也被各地的官員討好。考察的時候,當地的官員宴請他,為了討好周蓮,讓後廚把家裡所有珍貴的食材都做出來。
主廚聽從吩咐就用酒壇裝鮑魚、海參、豬肚、鴿蛋等多種材料,慢火煨制了一壇美食。周蓮嘗後非常滿意,就問菜名,這個官員立馬挑好聽的說這道菜取「吉祥如意、福壽雙全」的意思,叫做「福壽全」。
二、佛跳牆的菜品特點
1、吃起來軟嫩柔潤,濃郁葷香,又葷而不膩。
2、各料互為滲透,味中有味。
三、佛跳牆需要的食材
鮑魚、海參、魚唇、氂牛皮膠、杏鮑菇、蹄筋、花菇、墨魚、瑤柱、鵪鶉蛋。
Ⅳ 佛跳牆名字的來歷
佛跳牆原名「福壽全」,光緒二十五年(1899年),福州官錢局一官員宴請福建布政使周蓮,他為巴結周蓮,令內眷親自主廚,用紹興酒壇裝雞、鴨、羊肉、豬肚、鴿蛋及海產品等20多種原、輔料,煨制而成,取名福壽全。周蓮嘗後,贊不絕口。問及菜名,該 官員說該菜取「吉祥如意、福壽雙全」之意,名「福壽全」。
後來,衙廚鄭春發學成烹制此菜方法後加以改進,口味勝於先者。到鄭春發開設「聚春園」菜館時,即以此菜轟動榕城。有一次,一批文人墨客來嘗此菜,當福壽全上席啟壇時,葷香四溢 ,其中一秀才心醉神迷,觸發詩興,當即漫聲吟道:「壇啟葷香飄四鄰,佛聞棄禪跳牆來」。同時,在福州話中,「福壽全」與「佛跳牆」發音亦雷同。從此,引用詩句之意:「佛跳牆」便成了此菜的正名,距今已有100多年的歷史。
Ⅵ 佛跳牆的由來
佛跳牆的來歷
佛跳牆是福建首席名菜。閩菜魚湯,有一湯十變之說。一湯,其含義是選以一種原湯為主,配以各種質料之鮮,使各種主料與輔料之味互為融合,使一種原湯可以變成十種不同之味,使十種不同之味還能合為一體。
佛跳牆這道菜,相傳源於清道光年間,距今有兩百年歷史。此菜以十八種主料、十二種輔料互為融合。其原料有雞鴨、羊肘、豬肚、蹄尖、蹄筋、火腿、雞鴨肫;有魚唇、魚翅、海參、鮑魚、干貝、魚高肚;也有鴿蛋、香菇、筍尖、竹蟶。三十多種原料與輔料分別加工調制後,分層裝進壇中。佛跳牆之煨器,多年來一直選用紹興酒壇,壇中有紹興名酒與料調和。煨佛跳牆講究儲香保味,料裝壇後先用荷葉密封壇口,然後加蓋。煨佛跳牆之火種乃嚴格質純無煙的炭火,旺火燒沸後用微火煨五六個小時而成。煨成開壇,略略掀開荷葉,便有酒香撲鼻。此菜湯濃色褐,卻厚而不膩。食時酒香與各種香氣混合,香飄四座,爛而不腐,回味無窮。
關於這道菜的創始,說法頗多。據費孝通先生講,一說,發明此菜者乃一幫要飯的乞丐。這些乞丐拎著破瓦罐,每天四處要飯,把飯鋪里各種殘羹剩飯全集在一起。據說有一天,有一位飯鋪老闆出門,偶然聞到街頭有一縷奇香飄來,循香而發現破瓦罐中剩酒與各種剩菜倒在一起,會有不同一般的異香。這位老闆因此而得到啟發,回店以各種原料雜燴於一瓮,配之以酒,創造了佛跳牆。
另有一說,福建風俗,有一個規矩叫「試廚」。按這規矩,新婚媳婦第一天上門,第二天回門,第三天須到夫家在大庭廣眾面前試廚。這是對新媳婦治家本領的測試,它關繫到媳婦今後在公婆眼中的地位。相傳有一個從小嬌慣的女子,不會做菜,出嫁前為即將到來的試廚而發愁。母親為女兒之應試,想盡了辦法,把家藏之山珍海味都翻找出來,一一配製後用荷葉裝成小包,反復叮囑女兒各種原料的烹制方法。誰知這位新娘到了試廚前一天,慌亂中全然忘記各種烹飪方法,她到了臨晚才到廚房,把母親包好的各種原料一包包解開,堆了一桌無從下手。正在無計可施之際,又聽公婆要進廚房,新媳婦怕公婆挑剔,見桌邊有個酒壇,匆忙就將所帶的原料都裝入壇內,順手用包原料的荷葉包住了壇口,又把這酒壇放在了快滅火的灶上。想想明天要試廚,新媳婦生怕自己無法應付,就悄悄溜回了娘家。第二天,賓客都到了,卻不見了新媳婦。公婆進廚房,發現灶上有個酒壇,還是熱的。剛把蓋掀開,就濃香四溢,賓客們聞到香味就齊聲叫好,這就成了佛跳牆。
這兩說都乃民間傳說,姑妄聽之。
佛跳牆的製作
配料:
水發魚翅500克、凈鴨肫6個、水發刺參250克、鴿蛋12個、凈肥母雞1隻、水發花冬菇200克、水發豬蹄筋250克、豬肥膘肉95克、大個豬肚1個、薑片75克、羊肘500克、蔥段95克、凈火腿腱肉150克、桂皮10克、炊發干貝125克、紹酒2500克、凈冬筍500克、味精10克、水發魚唇250克、冰糖75克、魴肚125克、上等醬油75克、金錢鮑1000克、豬骨湯1000克、豬蹄尖1000克、熟豬油1000克、凈鴨1隻。
製作方法:
1.將水發魚翅去沙,剔整排在竹箅上,放進沸水鍋中加蔥段30克、薑片15克、紹酒100克煮10分鍾,支其腥味取出,揀去蔥、姜,汁不用,將箅拿出放進碗里,魚翅上擺放豬肥膘肉,加紹酒50克,上籠屜用旺火蒸2小時取出,揀去肥膘肉,潷去蒸汁。
2.魚唇切成長2厘米、寬4.5厘米的塊,放進沸水鍋中,加蔥段30克、紹酒100克、薑片15克煮10分鍾去腥撈出,揀去蔥、姜。
3.金錢鮑放進籠屜,用旺火蒸取爛取出,洗凈後每個片成兩片,剞上十字花刀,盛入小盆,加骨湯250克、紹酒15克,放進籠屜旺火蒸30分鍾取出,潷去蒸汁。鴿蛋煮熟,去殼。
4.雞、鴨分別剁去頭、頸、腳。豬蹄尖剔殼,拔凈毛,洗凈。羊肘刮洗干凈。以上四料各切12塊,與凈鴨肫一並下沸水鍋氽一下,去掉血水撈起。豬肚裡外翻洗干凈,用沸水氽兩次,去掉濁味後,切成12塊,下鍋中,加同有湯250克燒沸,加紹酒85克氽一下撈起,湯汗不用。
5.將水發刺參洗凈,每隻切為兩片。水發豬蹄筋洗凈,切成2寸長的段。凈火腿腱肉加清水150克,上籠屜用旺火蒸30分鍾取出,潷去蒸汁,切成厚約1厘米的片。冬筍放沸水鍋中氽熟撈出,每條直切成四塊,用力輕輕拍扁。鍋置旺火上,熟豬油放鍋中燒至七成熱時,將鴿蛋、冬筍塊下鍋炸約2分鍾撈起。隨後,將魚高魚肚下鍋,炸至手可折斷時,倒進漏勺瀝去油,然後放入清水中浸透取出,切成長4.5厘米、寬2.5厘米的塊。
6.鍋中留余油50克,用旺火燒至七成熱時,將蔥段35克、薑片45克下鍋炒出香味後,放入雞、鴨、羊肘、豬蹄尖、鴨肫、豬肚塊炒幾下,加入醬油75克、味精10克、冰糖75克、紹酒2150克、骨湯500克、桂皮,加蓋煮20分鍾後,揀去蔥、姜、桂皮,起鍋撈出各料盛於盆,湯汁待用。
7.取一個紹興酒壇洗凈,加入清水500克,放在微火上燒熱,倒凈壇中水,壇底放一個小竹箅,先將煮過的雞、鴨、羊、肘、豬蹄尖、鴨肫、豬肚塊及花冬菇、冬筍塊放入,再把魚翅、火腿片、干貝、鮑魚片用紗布包成長方形,擺在雞、鴨等料上,然後倒入煮雞、鴨等料的湯汁,用荷葉在壇口上封蓋著,並倒扣壓上一隻小碗。裝好後,將酒壇置於木炭爐上,用小火煨2小時後啟蓋,速將刺參、蹄筋、魚唇、魚高肚放入壇內,即刻封好壇口,再煨一小時取出,上菜時,將壇口菜胡倒在大盆內,紗布包打開,鴿蛋放在最上面。同時,跟上蓑衣蘿卜一碟、火腿拌豆芽一碟、冬菇炒豆苗一碟、油辣芥一碟以及銀絲卷、芝麻燒餅佐食。
注意:
1.泡發干貝:將干貝洗凈,裝入碗內,加少許高湯和蔥、姜,放入籠屜蒸爛即可。
2.花冬菇:即可末春初所產的香菇,面有菊花紋。
3.最後各種原料放入壇內,一定要上小火煨制,不可急燥,否則達不到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