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桂林名稱的由來
桂林
Ⅱ 陽朔名字的由來及意義
由於縣城北面有現兩個山峰形如羊角,俗名羊角山,而「羊角」二字與陽朔地方語言的「陽朔」二字諧音故名。清康煦十二年版《陽朔縣志》載:「陽朔山在縣北門外,三峰差小,隋時以此名縣,俗呼為羊角山,又名解元峰。」可見在立縣之時已有陽朔山之名,立縣時以此名之。陽朔之名,自建縣伊始,迄今為止未改過。
陽朔縣這個地方在秦朝已有人村,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統一中國,置郡縣陽朔就屬於桂林郡轄。西漢設始安縣時,到三國時期,吳國在此地設尚安縣熙平縣,到西晉秦始年間(公元265-274年)才撤銷尚安縣,其地並入熙平縣,屬始安郡轄。熙平縣的范圍基本是現在的陽朔縣的范圍,縣城設在今興坪鎮附近。到了隋開皇十年(公元590年)將熙平縣名改為陽朔縣,縣城也遷到現在這個地方。到現在2005年,陽朔縣建縣已有1415年的歷史,縣城在這里也一樣有1415年的歷史了。
陽朔縣城也叫陽朔鎮,距首都北京3317公里,距廣西首府南寧市445公里,全縣總面積1428.38平方公里,其中,石山面積513平方公里,水域約25平方公里,岩溶地貌約占總面積56%,其間石灰岩質孤峰林立,海拔約在200-500米之間,相對高度50-300米,主要分布於渡江和遇龍河流域。陽朔境內有名字的山峰約二萬佘座,陽朔鎮平均海拔111米。
陽朔縣共有大小河流17條,屬西江水系。期間可通航的河流只有灕江。灕江自桂林市效草坪鄉入境後,自西北向東南斜貫全縣,流經楊堤,興坪,城關,陽朔鎮,福利,普益,等鄉鎮而進入平樂縣境,境內江段69公里,四季通航,上達桂林,下至梧州,匯入西江入海。灕江兩岸山光水色,舉世奇絕,現已全線開放。陽朔縣城距桂林市水程是83公里。
陽朔縣的氣候屬於亞熱帶季風區氣候,年降雨量平均1700毫升,年降雨日多在130-210天之間,年平均氣溫為19度,極端高溫曾到達過38.9度,最低溫曾出現過-4.2度,這種情況是20年-30年一遇。
陽朔縣旅遊對外開放是1973年開始的。風光綺麗的陽朔是祖國南疆的一顆璀璨明珠,她以山青,水秀,峰奇,洞巧「四絕」而博得「堪稱甲桂林」之美譽。那「江作清羅帶,山如碧玉簪」的百里山川,宛如一道千徊百折的長卷畫廊, 令人目不暇接,心馳神往。
參考資料:http://www.ysxs.net/xiaosong/lvyoufuwu/yangshuo/yangshuoart/8.html
Ⅲ 桂林地名的來歷
桂林一直都很多桂花樹,如林似海,於是名曰「桂林」「桂海」,桂林以前是廣西首府,所以廣西簡稱「桂」
這就是桂林之名由來
Ⅳ 請問陽朔的名字來源
由於縣城北面有現兩個山峰形如羊角,俗名羊角山,而「羊角」二字與陽朔地方語言的「陽朔」二字諧音故名。清康煦十二年版《陽朔縣志》載:「陽朔山在縣北門外,三峰差小,隋時以此名縣,俗呼為羊角山,又名解元峰。」可見在立縣之時已有陽朔山之名,立縣時以此名之。陽朔之名,自建縣伊始,迄今為止未改過。
陽朔縣這個地方在秦朝已有人村,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統一中國,置郡縣陽朔就屬於桂林郡轄。西漢設始安縣時,到三國時期,吳國在此地設尚安縣熙平縣,到西晉秦始年間(公元265-274年)才撤銷尚安縣,其地並入熙平縣,屬始安郡轄。熙平縣的范圍基本是現在的陽朔縣的范圍,縣城設在今興坪鎮附近。到了隋開皇十年(公元590年)將熙平縣名改為陽朔縣,縣城也遷到現在這個地方。到現在2005年,陽朔縣建縣已有1415年的歷史,縣城在這里也一樣有1415年的歷史了。
Ⅳ 桂林三花酒名字的由來
桂林三花酒頗有歷史,古時,被稱作「瑞露」,宋代來桂林做官的范成大飲後稱贊「乃盡酒之妙」,可見對它評價很高。俗話說,「水是酒中之血,米是酒中之肉,酒麴是酒中之骨」。三花酒別具風味,廣受人們喜愛。這要從它的「血、肉、骨」談起。美酒佳釀首先必須有佳泉。
灕江,特別是象鼻山的江底深潭湧出的地下泉水,質地純甘,無雜物怪味,含微量礦物質,為三花酒提供了優良的「酒中之血」;其次,灕江流域的良種大米,粒大飽滿,含澱粉率高達72%,是理想的「酒中之肉」;再者,市郊特產的曲香酒葯草製成的酒麴,香氣濃郁,是三花酒特有的「酒中之骨」。三花酒之所以優質,除了與採用清澈澄碧,無怪味雜質的灕江水、優質大米、精選的酒麴有關外,還因為桂林冬暖夏涼的岩洞所構成的獨特貯存條件,才使酒質愈加醇和芳香。據說,三花酒釀成後,一般要裝入陶瓷缸內,存放在石山岩洞中,過一兩年,讓它變成陳釀,使酒質更加醇和、芳香,然後才分裝出廠。
Ⅵ 「桂花」的名字怎麼來的,和桂林的地名有關系嗎
桂花是一種名貴的觀賞花木,原產我國西南、中南地區,現在兩廣、兩
湖、四川、雲南等省都有野生的桂樹。由於人們的愛賞和培植,現在已遍植
於南北各地。山川俊秀的桂林,就是因桂樹成林而得名的。
自古以來,我國人民常把桂樹和月亮聯系在一起,編織了不少神話。尤
其是吳剛伐桂的故事,一直成為膾灸人口的美談。由於傳說月中有桂,古代
便稱月亮為「桂魄」。
桂樹花發於秋。我國古人又常用它來贊喻秋試及第者,稱登科為折桂。
其後以月中有桂,故又謂之月桂。而月中又有蟾,故又以登科為登蟾宮。於
是,「蟾宮折桂」,便成為舊中國人們仕途得志、飛黃騰達的代名詞。
外國人還把桂看做是一種崇高和榮譽的象徵。在古希臘的神話中,桂是
用來獻給科學和藝術之神「阿伯隆」的「聖物」。古希臘人還用桂葉編織成
花冠,稱為桂冠,授予才華卓越的詩人或競技能手。從1615 年開始,英國王
室便把選拔的優秀詩人稱為「桂冠詩人」。直到近代,人們還給奧運會的優
勝者贈桂枝,以示榮譽。
桂林這個名字和桂花有關,從某中意義上講桂花和桂林這個詞是有關的,
Ⅶ 廣西的名稱由來是什麼
廣西的名稱由來:
宋朝,廣西稱廣南西路,簡稱「廣西路」,是為「廣西」名稱的由來。元初,隸屬湖廣行中書省。元末,設立「廣西行中書省」,這是廣西設省之始。
明代,改設為廣西布政使司。清代設廣西省。民國時期因之。
根據壯族的歷史和現狀,為了適應壯族人民在祖國大家庭中的地位,充分行使其自治權利,更有利於廣西各族人民的繁榮發展,1958年3月15日,成立廣西僮族自治區。
1965年10月12日將「僮」字改「壯」字。
(7)桂林名字的由來擴展閱讀:
廣西的發展歷史:
今南寧古屬百越之地。秦始皇二十三年(前214年),秦統一嶺南地區,設南海、桂林、象郡,南寧屬桂林郡轄地。漢朝漢高祖元年至元鼎元年(前206年—前111年)為南越國地,元鼎六年(前111年)屬鬱林郡領方縣地。
三國時,屬吳國轄地,歸廣州鬱林郡臨浦縣地,一直延續到西晉。東晉太興元年(318年),從鬱林郡析出晉興郡,隸屬廣州,治所在晉興縣(今南寧)。
隋開皇十八年(598年),改晉興縣為宣化縣,治所在宣化城(今南寧)。唐武德四年(621年),以宣化縣地設南晉州,領宣化一縣。武德五年(622年),宣化縣析出宣化、武緣、朗寧、晉興、橫山5縣,隸屬南晉州。
貞觀六年(632年),南晉州改稱邕州,為邕州都督府,據唐《元和郡縣志》「因州西南邕溪水為名」,故名。天寶元年(742年)改邕州為朗寧郡,乾元元年(758年)復為邕州,撤銷朗寧郡建制,由州領縣。
咸通三年(862年),邕州屬嶺南西道,治所在宣化縣,至此今南寧相當於今省級政權建置開始。元朝至元十六年(1279年),改邕州為邕州路,轄宣化縣、武緣縣,置邕州路總管府,兼左右兩江溪峒鎮撫。至元二十八年(1291年),上思州黃勝許、岑世興起兵抗元,給元朝統治者以沉重打擊。
至治二年(1322年),英宗派特使招諭,逼使黃勝許、岑世興歸順。泰定元年(1324年)六月,黃、岑遣子弟朝貢,歸順元朝。為慶南疆綏服,元朝統治者於同年9月將邕州路改稱南寧路(取南疆安寧之意),隸屬湖廣行中書省。
宣化縣隸屬南寧路,南寧得名始於此。至正二十三年(1363年),湖廣行中書省分置廣西行書省,南寧隸屬廣西行中書省。明洪武元年(1368年)廢南寧路,置南寧府,宣化縣隸屬南寧府,治所在今南寧城。
清朝承襲明朝建置,清朝初葉,實行省、府(廳)、州(直隸州)、縣四級區劃制。南寧府隸屬廣西省,為府治所,宣化縣隸屬南寧府。府、縣治所均在今南寧城。
民國元年(1912年)7月,廢宣化縣並南寧府。同年10月,廣西軍政府從桂林遷來南寧,南寧成為廣西省會。民國二年(1913年)6月,廢府留縣,南寧府改為南寧縣,治所南寧。
民國三年(1914年)6月,為避雲南省的南寧縣(今曲靖市)同名而改名邕寧縣,為邕寧縣得名之始。同年置南寧道。民國十五年(1926年)廢道,由省直接領縣。
民國十八年(1929年)7月設南寧市政府,與邕寧縣合署辦公,同年11月,撤市建制,民國十九年(1930年)置南寧民團區,民國二十三年(1934年)置南寧行政監督區,民國二十四年(1935年)置第九區。
民國二十五年(1936年),廣西省會從南寧遷回桂林。民國二十九年(1940年)置南寧行政監督區(又叫第九區),民國三十一年(1942年)4月,將第八區(武鳴)、第九區合並稱第四行政區,治所南寧。民國三十八年(1949年)10月,廣西省會從桂林搬來南寧。
1949年12月4日,南寧解放,1950年1月南寧建市,同月22日市人民政府正式對外辦公。同年2月8日,廣西省人民政府成立,南寧市為省會。
1952年12月南寧為桂西僮族自治區駐地,1956年桂西僮族自治區改為桂西僮族自治州。1957年7月,撤銷廣西省建制,成立廣西僮族自治區。1958年3月5日,廣西僮族自治區在南寧宣告成立,南寧為廣西僮族自治區首府。
Ⅷ 桂林由什麼得名
桂林名稱由來的原因有以下兩點:
1、據《史記·南越列傳》記載,秦始皇三十三年(前214年)統一嶺南,「置桂林、南海、象郡,以謫徒民,與越雜處十三歲」。三國吳甘露元年(265年)析零陵郡南部置始安郡,隸屬荊州,郡治即在今桂林。至唐代,始安郡又改制,稱桂州、臨桂,但人們都習慣稱呼為桂林。
2、「桂林」之名,始於秦代,桂林郡因當地盛產玉桂而成名,這是「桂林」名稱的最早起源。
桂林因桂樹繁多,桂花成林而得名。昔稱八桂、桂州,是首批國家歷史文化名城,是華夏文明重要發祥地之一。
(8)桂林名字的由來擴展閱讀:
桂林的發展歷史:
元時,改廣西行中書省靜江路,故桂林在南宋、元時期又稱為「靜江」。
明朝,朱元璋的侄孫朱守謙被封為靖江王,藩國桂林。明洪武五年(公元372年)修建府第,洪武五年,明朝政府改靜江府為桂林府,布政使司、府、縣三級地方政權的治所仍置於桂林。
清代沿明舊制,桂林仍是廣西全省的政治、文化中心。
民國時屬廣西省,1914年改名桂林縣。1944年11月至1945年7月28日,為日寇佔領,光復後仍為廣西省轄市,民國歷史上長期為廣西省。
1949年11月22日桂林解放,為廣西省轄市,1958年改稱廣西壯族自治區桂林市,轄桂林城區和郊區。1981年7月、1983年10月陽朔縣、臨桂縣分別劃歸桂林市管轄,1996年12月26日經國務院批准,桂林實施部分區劃調整,將郊區更名為雁山區,1998年9月8日經國務院批准,桂林市和桂林地區合並,組建新的桂林市。
Ⅸ 介紹桂林這個地名的來歷作文400字
桂林,是一個美麗的地方,有山又有水,是一個文明遐邇的城市。
走進伏波山,你能看見一座巨大的雕像,那是著名的伏波將軍。他手持弓箭,騎著駿馬,奮勇殺敵。伏波山周圍,擺滿了各種各樣、琳琅滿目的紀念品、工藝品和一些小玩意,可有趣啦!有千奇百怪的萬花筒;有精緻的木雕工藝品;還有漂亮的油紙傘......真是令人目不暇接!
游覽完伏波山,我們再來看看象鼻山。象鼻山是桂林的一座名山,它為什麼叫象鼻山呢?有一個神話傳說可以為你解答:傳說象鼻山原來是一隻神象,他為人民耕地而觸犯了天規。這件事被玉帝知道後,玉帝很生氣,就用寶劍刺死了神象,神象就變成了現在的象鼻山了。至今,那把寶劍的劍柄還在象鼻山頂。
接下來,要游覽的是赫赫有名的灕江了。眼前的灕江猶如鏡子一般,他把魚蝦和沙石鑲嵌在鏡子之下。灕江的水真是清啊,遠遠地望去,像是像是一條翠綠的綢帶;近近地看著,像是透明的屏障。一陣微風吹來,江面上泛起了一層又一層的漣漪,又為灕江增添了一幅美麗的景象。江里的魚兒快活地游來游去.....多麼美麗的風景啊!真是令人流連忘返!
這就是我的家鄉——桂林,歡迎大家來桂林旅遊!
Ⅹ 桂林名字的由來
桂林名字的來歷有很多種說法,其中比較多人認同的是下面兩種說法:
1、桂是「八桂」的簡稱,八桂一詞源於《山海經》,是指廣西一帶多桂樹(八,是多的意思)。桂樹,包括葯用的肉桂和八月飄香的桂花樹。這兩種樹自古以來都以廣西最多出產,是標志性的土特產。早在秦始皇時廣西已名為桂林郡,廣西的簡稱歷來稱桂,解放前廣西歷代首府均在以桂樹成林之意而命名之桂林,從桂林至梧州與西江匯合之水稱桂江等等,都是以桂命名的。
2、是一個動人的傳說:
很久很久以前,桂林這個地方既沒有山,也沒有水,更談不上人煙繁盛,桂樹成林。那時,桂林這個 地名都還沒有呢!
那麼,桂林這個地方,為什麼會生長出成林的桂花樹?為什麼會有奇山秀水而名滿天下呢?這還得從王母娘娘的蟠桃盛會說起。
王母娘娘的蟠桃盛會被孫悟空攪亂後,開不成了,天上四位鼎鼎大名的仙女――嫦娥、織女、麻姑、和元女便呼朋引伴,包覽瑤池的風光去了。一路上但見那仙山瓊閣,玉樹銀花,天池荷開,鳳鸞和鳴,好一派仙家勝境。麻姑突發奇想說:「轉了一圈,瑤池不過如此,憑我等的法力,也可造一座出來。」 嫦娥當即贊同:「說的是,我等何不找個地方,各施法力,也造座瑤池樂樂。」 元女小心地說:「觸犯了天條,可不是鬧著玩的。」 織女心生一計:「那我們到人間去,遠離是非之地。」 嫦娥道:「我等不如即刻分頭下界,各造一園,看誰技高一籌。」 三位仙女聽了,撫掌稱妙。於是商定,看誰三天之內能在人間造一座最美麗的林園。
第一天過去了,麻姑選中了今屬於雲南省路南縣的一個去處,造出一座雲南石林來,堪稱「天下第一奇 觀」。麻姑喜不自勝。
第二天過去了,織女選中了現在叫杭州的地方,造出西湖美景,織女禁不住笑靨如花。
第三天來了,元女選中了後來叫洛陽的地方,拂塵一揮,劈出了龍門石窟,玉手一指,遍地盛開奼紫嫣 紅、雍容華貴的牡丹。她對自己的佳作也得意萬分。
唯有嫦娥,下凡三天,總選不中一處盡如人意的地方。眼看所剩的時間不多了,她焦急地往南飛去。當她來到如今叫做桂林的地方,但見赤地荒野,無水無山,老百姓生活苦不堪言。嫦娥不覺動了惻隱之心。
於是,嫦娥從月宮中取來桂花樹種,仙袖一拂,便植下漫野桂花樹來。「桂林,桂林,桂樹成林。」此後 才有「桂林」這個地名。嫦娥又駕著五彩祥雲,來到北方的崇山峻嶺之間。她向群山吹了一口仙氣,一座座 大山立刻變成了一匹匹高頭駿馬,她騎上一匹快馬領頭,馬群便乖乖地跟他向南方奔去。經過長途艱難跋 涉,終於把馬群趕到了桂林。
嫦娥按照自己設計的圖樣,將馬群變成石山並作了巧妙的安排:這里放三座,那裡壘五堆,東邊置一座 大山,西面擺一排小山,如今你看――那高高的猴山就是當年的領頭馬啊,那馬鞍山就是當年嫦娥坐過的 馬鞍呢......
那些石馬也象是領會了嫦娥的心意,變成一座座挺拔俊俏而又姿態各異的青山。山上長滿綠樹,濃蔭覆 蓋,桂林的山就一天比一天更美麗更奇巧啦。嫦娥巧擺石山,使桂林群峰聳立,奇洞幽深,配上原來的桂 花樹林,真成了百里大花園。遺憾的是沒有水,比起杭州西湖來,就顯得美中不足,略遜一籌了。
嫦娥想仿效織女,到瑤池「借水」,可是王母娘娘早已發覺,將織女監禁起來,並派天兵天將把瑤池看管 得嚴嚴實實;就連那偌大的天河,也把守得滴水不漏。
這天,嫦娥正在桂林花林中絞盡腦汁想辦法,趕巧南海觀音正從桂林上空經過,被桂花的沖天香氣吸引, 便循香察看,見到這里處處奇峰林立,挺拔秀麗,千姿百態,巧奪天工,禁不住喜形於色,贊口不絕。可 當她環視四野,縱目八方,也不由得感嘆道:「善哉、善哉!只可惜少了一條江河,損折了許多靈氣。」
嫦娥一聽,正中下懷,忙不迭跑到菩薩面前道:「大師所言極是,我正為此發愁呢!」 菩薩聞言玉口一開:「這有何難,你只在群山之中開出一條河道,再將我這凈瓶里的水倒入河中,便會清波 盪盪,水到渠成。」
嫦娥聽了,頓時愁雲盡掃,笑逐顏開,謝過觀音,接過凈瓶,就要去開河道。菩薩一再囑咐嫦娥,時日五 更,一定送還凈瓶,否則將被關在蟾宮,不許擅離一步。
仙姑滿口答應。在群山之間選擇了一條理想的河道,形成一個水繞山環,交相輝映的絕妙佳境。接著, 她飛回月宮,取來種樹的花鋤,按照選定的走向,落鋤開去。於是,一條不大不小的河道,就奇跡般地 開了出來,有如游龍走蛇,曲曲彎彎。當嫦娥從興安經桂林,把河道開到陽朔後,已是四更光景。往南, 溝通西江水系,還有幾百里路程,五更前是完不成的了。如果河道到此為止,那麼陽朔以南的大片土地 將永遠乾旱。她沉思良久。左右為難......
天雞高啼,打破了嫦娥的沉思.她玉牙一咬,豪氣陡生,決心冒著被觀音懲罰的危險,將河道向如今梧州的 方向賦去。
當嫦娥開出北起興安,南通西江的數百里逶迤長河之時。太陽神曦和的車輪已躍上東山,她大吃一驚,慌 忙把凈瓶水注入河道,一泓清流緩緩南去,桂林頓時水光瀲灧。倒影生輝,增添了千種姿態,萬般嫵媚,變成山水甲天下的寶地啦!
可是觀音老母的凈瓶,此刻也失去法力,從興安隨波而下,漂到桂林斗雞潭就不動了。從此,凈瓶化為石 山,就是現在的凈瓶山。為此,觀音大為生氣,責令嫦娥歸天。桂林的百姓與嫦娥分別時,真是哭聲百里,淚滿江河。為了記住這次離別,就把這條河取名離江。江從水,後人就改寫為「灕江」。
嫦娥回宮後,只能倚窗俯視人間,欣賞自己一手建造的桂林山水。有時禁不住悲從中來,淚水漣漣。那淚珠落在桂林的土地上,形成了美麗的榕湖和杉湖。
此後,桂林人一代接一代地苦心經營,桂林山水就逐漸揚名天下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