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名字百科 > 山海關名字的由來

山海關名字的由來

發布時間:2021-03-28 05:11:29

A. 山海關所有的故事

山海關由來
據說在六百多年前,朱元璋做了大明朝皇帝,他下了一道旨,派元帥徐達和軍師劉伯溫到京城以北過塞之地圍城設防,兩年之內,必須完成。
徐達、劉伯溫二人領了旨,帶著人馬,即日起程,很快就到了邊塞。第二天,兩人騎馬登高寮望,尋找築城的地方。要講築城,徐達是外行,他只會交兵征戰,沖鋒陷陣;圍城設防,卻不如劉伯溫。劉伯溫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學問大了。徐達站在高處一看,連說:「好地方,好戰場!」劉伯溫卻一聲不響。
第三天,他二人騎馬又來這里,徐達又連聲說:「好地方,難得的好地方啊!」劉伯溫還是一聲不哼。第四天,他二人騎馬又來到這里,徐達又連連說:「好戰場啊,好戰場!」劉伯溫還是不哼一聲。徐達見狀不解,忙問:「軍師,我二人領旨來此圍城設防,一連三日,你一言不發,到底為什麼?」「為了大明江山!還為了你……」「為我?此話怎說?」劉伯溫用馬鞭指了前方說:「元帥,你看:北邊燕山連綿,南邊渤海漫天,在此築起雄關,真可謂一夫當關,萬夫莫開啊!」徐達素知軍師謀略高,就問:「你想修個什麼樣的?」劉伯溫說:「這座城要比別的地方的城都要大要高,要城連城、城套城、樓對樓、樓望樓,築一座鐵壁金城。」劉伯溫又用馬鞭朝四周一指,說:「元帥,這里既是個好戰場,又是個好居處。你看,這里土地肥沃,氣候溫和,真是個安家定居的好地方呀!」徐達一聽恍然大悟,想起軍師說「還為了你」的話。徐達連連叫好,當日回營,二人連夜畫圖,第二天派將送往京城。朝廷准奏,立刻動工。整整幹了一年零八個月,關城竣工。
這天早朝,朱元璋一看徐達、劉伯溫回來了,就問:「二位愛卿回京,城池可築成?」二人出班奏道:「托聖上洪福,可曾命名?」徐達、劉伯溫二人一聽,都愣住了。當時降旨,只叫築城,未讓命名呀!徐達心直,剛一張嘴,只見劉伯溫跨前一步說:「臣等未敢妄動。只是那座城,南入海北依山,真可謂山海之關,萬歲聖明,請恩示吧!」朱元璋一聽,把手一擺說:「好,就叫山海關!」
從朝里回來,劉伯溫隨徐達到了徐府,對徐達說:「我不能再在朝為官了,我得走了。」徐達忙問:「幹啥去?」劉伯溫說:「我本是山野道人,還是去游四海去吧!」徐達不解,說:「你我隨皇上南征北戰,從定江山,如今又修了山海關城,可謂勞苦功高,本該享榮華富貴,這么走了,皇上知道不會奏準的。」劉伯溫說:「差矣!萬歲如讓咱共享榮華,就不會派咱倆邊塞築關城,也不會只給兩年期限。你我若不接旨,性命難保;接旨若不按期完工成,又犯欺君之罪;若築成私下命名,屬目無皇上;而今未敢命名,也屬辦事不周,這只是剛剛開始呀!」徐達大惑:「軍師,你是說......」劉伯溫手一揮說出「兔死狗烹,鳥盡弓藏。帝與臣,可與共患難不可與共安東的例子還少嗎?」一席話,說得徐達目瞪口呆,半天才說:「軍師,你一走了之,我怎麼辦?」劉伯溫說:「你不能走,你要隨朝伴駕,無論何時,不要離開萬歲左右。趕你,你也不要離開。另外,你的孩子不能留在京城,讓他們到山海關那個地方去吧。那裡城高池深,不受兵刀之苦,即使烽火連天,此處進有平川,退有高山,是用武之地。」徐達說:「就照軍師的話做。明天,叫小兒去山海關。」正說著,闖進一員大將,姓胡名大海。他在帳外聽到了徐、劉二人談話,進屋就嚷:「元帥,我與你出生入死,馳騁疆場,如今公子要去山海關,我也打發一個孩子隨他同行吧!」話沒落音,大將常遇春又來了。劉伯溫素知眼前這三位是生死之交,就把事情原委告訴了他。常遇春也堅持打發一個孩子同去山海關。
不久,劉伯溫不辭而別,徐達按劉伯溫所言,寸步不離皇上,方保性命。而胡大海、常遇春等開國元勛,竟都糊糊塗塗地死在慶功樓火海之中。
再說,徐達、胡大海、常遇春的三個兒子到了山海關,定居安家。後來,這三家的後代,在山海關城裡修了徐達廟,城東北修了胡家墳,城西南修了常家墳,都立了石人石馬石牌坊。
山海關四野臨時指揮部、山海關保衛戰紀念廳 四野臨時指揮部設在山海關北街招待所內。山海關保衛戰紀念廳記錄了歷時20天之久的山海關保衛戰的過程。

山海關保衛戰 抗日戰爭勝利後,國共兩黨斗爭的戰略重點集中在搶占東北這一焦點上。山海關作為通往東北之咽喉要地,勢必成為國共兩軍的必爭之地。民國34年(1945)8月30日,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冀熱遼軍區部隊先機奪取了被日本侵略軍佔領多年的山海關,並控制了鐵路、公路和機場,9月中旬以後,中國人民解放軍大部隊及中共中央領導彭真、陳雲、伍修權、葉季壯等人經山海關迅速進入東北腹地。國民黨面對這一局勢,在美國援助下,從海上、空中調運大批軍隊集結於秦皇島,開始與人民解放軍爭奪東北的戰斗,山海關阻擊戰即是這場戰斗的序幕。

山海關阻擊戰,從10月25日開始到11月16日結束,激戰達22天。人民解放軍以6個團近萬人的兵力抗擊7萬國民黨軍隊的進攻,為中國共產黨進軍東北的戰略部署贏得了寶貴時間,為先期打開東北局面起到了重要作用,並遲滯了國民黨打通、佔領東北的戰略行動。

第四野戰軍 根據中共中央軍委1949年1月15日和3月7日的命令,東北野戰軍於3月11日改稱中國人民解放軍第四野戰軍,林彪任司令員,羅榮桓任政治委員,蕭克任參謀長,譚政任政治部主任。l955年4月,中南軍區奉命改稱廣州軍區,第四野戰軍番號撤銷,部隊歸廣州軍區指揮。

B. 山海關的故事

山海關始建於明洪武十四年(1381年),歷經洪武、成化、嘉靖、萬曆、天啟、崇禎六朝修築,耗用了大量的資金,調動了數以萬計的軍民,前後用了263年的時間(幾乎是明王朝由盛至衰的全部過程)建成了佔地約230前後用了二百六十三年的時間,佔地約230公頃,具有七城連環、萬里長城一線穿的軍事城防系統。

山海關建城符合「通川之道,要害之處」的古代城市規劃原則。該處正處於海陸咽喉要沖,在歷史上被稱為兵家必爭之地。明洪武十四年(1381年),中山王徐達移關於此,連引長城為城之址,開始修建山海關。

山海關城由關城、東羅城、西羅城、南翼城、北翼城、威遠城和寧海城七大城堡構成,四周有長4769米、高11.6米、厚10餘米的城牆,牆體高大堅實,氣勢宏偉。在東、西、南、北建有四個城門,城東南隅、東北隅建有角樓,城中間建有雄偉的鍾鼓樓。整個衛城建築規模宏偉,防禦工程堅固。山海關是明代創建「衛所兵制」的產物,明代的「屯田制」和改革政策又對山海關的鞏固和發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山海關由來
據說在六百多年前,朱元璋做了大明朝皇帝,他下了一道旨,派元帥徐達和軍師劉伯溫到京城以北過塞之地圍城設防,兩年之內,必須完成。
徐達、劉伯溫二人領了旨,帶著人馬,即日起程,很快就到了邊塞。第二天,兩人騎馬登高寮望,尋找築城的地方。要講築城,徐達是外行,他只會交兵征戰,沖鋒陷陣;圍城設防,卻不如劉伯溫。劉伯溫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學問大了。徐達站在高處一看,連說:「好地方,好戰場!」劉伯溫卻一聲不響。
第三天,他二人騎馬又來這里,徐達又連聲說:「好地方,難得的好地方啊!」劉伯溫還是一聲不哼。第四天,他二人騎馬又來到這里,徐達又連連說:「好戰場啊,好戰場!」劉伯溫還是不哼一聲。徐達見狀不解,忙問:「軍師,我二人領旨來此圍城設防,一連三日,你一言不發,到底為什麼?」「為了大明江山!還為了你……」「為我?此話怎說?」劉伯溫用馬鞭指了前方說:「元帥,你看:北邊燕山連綿,南邊渤海漫天,在此築起雄關,真可謂一夫當關,萬夫莫開啊!」徐達素知軍師謀略高,就問:「你想修個什麼樣的?」劉伯溫說:「這座城要比別的地方的城都要大要高,要城連城、城套城、樓對樓、樓望樓,築一座鐵壁金城。」劉伯溫又用馬鞭朝四周一指,說:「元帥,這里既是個好戰場,又是個好居處。你看,這里土地肥沃,氣候溫和,真是個安家定居的好地方呀!」徐達一聽恍然大悟,想起軍師說「還為了你」的話。徐達連連叫好,當日回營,二人連夜畫圖,第二天派將送往京城。朝廷准奏,立刻動工。整整幹了一年零八個月,關城竣工。
這天早朝,朱元璋一看徐達、劉伯溫回來了,就問:「二位愛卿回京,城池可築成?」二人出班奏道:「托聖上洪福,可曾命名?」徐達、劉伯溫二人一聽,都愣住了。當時降旨,只叫築城,未讓命名呀!徐達心直,剛一張嘴,只見劉伯溫跨前一步說:「臣等未敢妄動。只是那座城,南入海北依山,真可謂山海之關,萬歲聖明,請恩示吧!」朱元璋一聽,把手一擺說:「好,就叫山海關!」
從朝里回來,劉伯溫隨徐達到了徐府,對徐達說:「我不能再在朝為官了,我得走了。」徐達忙問:「幹啥去?」劉伯溫說:「我本是山野道人,還是去游四海去吧!」徐達不解,說:「你我隨皇上南征北戰,從定江山,如今又修了山海關城,可謂勞苦功高,本該享榮華富貴,這么走了,皇上知道不會奏準的。」劉伯溫說:「差矣!萬歲如讓咱共享榮華,就不會派咱倆邊塞築關城,也不會只給兩年期限。你我若不接旨,性命難保;接旨若不按期完工成,又犯欺君之罪;若築成私下命名,屬目無皇上;而今未敢命名,也屬辦事不周,這只是剛剛開始呀!」徐達大惑:「軍師,你是說......」劉伯溫手一揮說出「兔死狗烹,鳥盡弓藏。帝與臣,可與共患難不可與共安東的例子還少嗎?」一席話,說得徐達目瞪口呆,半天才說:「軍師,你一走了之,我怎麼辦?」劉伯溫說:「你不能走,你要隨朝伴駕,無論何時,不要離開萬歲左右。趕你,你也不要離開。另外,你的孩子不能留在京城,讓他們到山海關那個地方去吧。那裡城高池深,不受兵刀之苦,即使烽火連天,此處進有平川,退有高山,是用武之地。」徐達說:「就照軍師的話做。明天,叫小兒去山海關。」正說著,闖進一員大將,姓胡名大海。他在帳外聽到了徐、劉二人談話,進屋就嚷:「元帥,我與你出生入死,馳騁疆場,如今公子要去山海關,我也打發一個孩子隨他同行吧!」話沒落音,大將常遇春又來了。劉伯溫素知眼前這三位是生死之交,就把事情原委告訴了他。常遇春也堅持打發一個孩子同去山海關。
不久,劉伯溫不辭而別,徐達按劉伯溫所言,寸步不離皇上,方保性命。而胡大海、常遇春等開國元勛,竟都糊糊塗塗地死在慶功樓火海之中。
再說,徐達、胡大海、常遇春的三個兒子到了山海關,定居安家。後來,這三家的後代,在山海關城裡修了徐達廟,城東北修了胡家墳,城西南修了常家墳,都立了石人石馬石牌坊。

山海關四野臨時指揮部、山海關保衛戰紀念廳 四野臨時指揮部設在山海關北街招待所內。山海關保衛戰紀念廳記錄了歷時20天之久的山海關保衛戰的過程。

山海關保衛戰 抗日戰爭勝利後,國共兩黨斗爭的戰略重點集中在搶占東北這一焦點上。山海關作為通往東北之咽喉要地,勢必成為國共兩軍的必爭之地。民國34年(1945)8月30日,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冀熱遼軍區部隊先機奪取了被日本侵略軍佔領多年的山海關,並控制了鐵路、公路和機場,9月中旬以後,中國人民解放軍大部隊及中共中央領導彭真、陳雲、伍修權、葉季壯等人經山海關迅速進入東北腹地。國民黨面對這一局勢,在美國援助下,從海上、空中調運大批軍隊集結於秦皇島,開始與人民解放軍爭奪東北的戰斗,山海關阻擊戰即是這場戰斗的序幕。

山海關阻擊戰,從10月25日開始到11月16日結束,激戰達22天。人民解放軍以6個團近萬人的兵力抗擊7萬國民黨軍隊的進攻,為中國共產黨進軍東北的戰略部署贏得了寶貴時間,為先期打開東北局面起到了重要作用,並遲滯了國民黨打通、佔領東北的戰略行動。

第四野戰軍 根據中共中央軍委1949年1月15日和3月7日的命令,東北野戰軍於3月11日改稱中國人民解放軍第四野戰軍,林彪任司令員,羅榮桓任政治委員,蕭克任參謀長,譚政任政治部主任。l955年4月,中南軍區奉命改稱廣州軍區,第四野戰軍番號撤銷,部隊歸廣州軍區指揮。

C. 山海關的由來

山海關,又稱「榆關」,在1990年以前被認為是明長城的東端起點,素有「天下第一關」之稱。 與萬里之外的「天下第一雄關」—— 嘉峪關遙相呼應,聞名天下。1990年,遼寧省丹東市的虎山長城被發掘出來後,考古界認為虎山長城才應該是明長城的東端起點。1961年,萬里長城—山海關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布為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之一;關公1700年歷史的青龍偃月刀刀鋒向東,現存放在山海關城樓上,成為鎮關之寶。 山海關古稱榆關,也作渝關,又名臨閭關,明朝洪武十四年(公元1381年),中山王徐達奉命修永平、界嶺等關,在此地創建山海關,因其北倚燕山,南連渤海,故得名山海關。清朝時期乾隆二年(1737年)名為臨榆縣 臨榆縣明代屬永平府,境內建制盧龍縣、撫寧縣、昌黎縣、永平衛、山海衛。縣下實行里甲制,里亦稱社、屯,當地民編為社,遷來者編為屯。清代,沿用明制,屬直隸省永平府,轄盧龍、撫寧、昌黎縣。清乾隆二年(1737年)在山海關增設臨榆縣。 臨榆縣地圖石印版1931年版 《大清一統志·永平府·臨榆縣》中記載:「秦皇島,在臨榆縣西南二十五里,入海一里,四面皆水。相傳秦始皇嘗駐蹕於此。」乾隆二十一年《臨榆縣志·古跡》中記載:「秦王島,在城西南二十五里,海水環之。世傳秦始皇求仙駐蹕於此。」光緒四年《臨榆縣志》對秦皇島的描述見多且詳:「秦王島,距城西南二十五里,山脈由東轉西,插入海中,橫壓水面,遠望形如卧蠶,海陽鎮之水口山也,上有觀音寺。」 山海關是明長城的東北起點,境內長城26公里,[2][3]位於秦皇島市以東10多公里處。據史料記載,山海關自公元1381年建關設衛,至今已有600多年的歷史,自古即為我國的軍事重鎮。山海關的城池,周長約4公里,是一座小城,整個城池與長城相連,以城為關。城高14米,厚7米。 明末女將軍秦良玉鎮守過山海關。 如今,這雄關雖已成為歷史陳跡,但是他卻以他那雄偉庄嚴地風貌、可歌可泣的歷史,鼓舞著人們的堅強意志,激勵著人們的愛國情感。詩人陳志歲游山海關,在其《山海關》詩中發出如下感慨:「不再控山海,尚存雄偉城。幾回摩冷堞,想像昔陳兵。」

D. 山海關的地名由來

明長城東端的一座關隘,在今河北省秦皇島市東北,依燕山,傍渤海,形勢險要,有「天下第一關」之稱。
洪武十四年(1381年)築城建關設衛,因其依山襟海,故名山海關。清乾隆二年(1737),撤衛置臨榆縣,為縣治所在地。新中國成立前後,先後設秦榆市(今秦皇島市)山海關辦事處、遼西省(今遼寧省)山海關市。1952年11月,山海關市劃歸河北省。1953年,撤市改稱秦皇島市山海關區,至今。

E. 山海關地名的來歷

山海關古稱榆關,也作渝關,又名臨閭關,明朝洪武十四年(公元1381年),中山王徐達奉命修永平、界嶺等關,在此地創建山海關,因其北倚燕山,南連渤海,故得名山海關。清朝時期乾隆二年(1737年)名為臨榆縣

F. 山海關有何歷史

歷史

山海關北靠燕山,南臨渤海,扼守華北與東北之間狹長的陸路交通要道,地勢險要,自古以來就是兵家必爭之地。商朝時,屬孤竹;周朝時,屬燕地;秦、漢時,屬遼西郡。北齊和隋唐時都在這一帶修建過城關,今日在撫寧石門寨,仍可看見北齊長城遺址,隋文帝時,設置榆關,元朝時稱遷民鎮。

明洪武十四年(1381年),大將徐達修築長城,在此設立關城,因位於燕山與渤海之間,故取「山」、「海」二字而得名「山海關」,歸隸永平府管轄。嘉靖年間,薊鎮總兵戚繼光重修了山海關及附近的長城段——角山長城。在關城以北修築了北翼城,以東的歡喜嶺(又名凄惶嶺)上修築了威遠城。

崇禎年間,兵部尚書孫承宗在關城以南及海邊修築了南翼城和寧海城。寧海城背接長城,高3丈,周長1里,從陸地直插海中,狀似龍首,故稱「老龍頭」。此外還有城堡、水關、墩台等多處,星羅棋布,相互呼應。以上共同組成了布局合理、層次分明、嚴密堅固的山海關防禦體系,歷來是中國最緊要的軍事重鎮之一。

明人概括山海關的戰略,「內拱神京,外捍夷虜,最契緊處」。樞輔大學士孫承宗指出:「關門系天下安危」。天啟二年(1622年)有兵力七萬九千八百六十九人,馬一萬二千七百六十匹,次年,馬步兵員已達十萬。御史汪裕疏言:山海關「現存之兵,禦侮有餘,定額之餉解給無難」。

明末鎮守山海關的將領吳三桂與清攝政王多爾袞合作,在山海關前擊潰了前來征討的李自成軍,並帶領清軍入關,由此導致了李自成大順政權和南明政權的覆亡。

清朝時,山海關為臨榆縣城,因位於北京與盛京(沈陽)之間,而有「兩京鎖鑰」之稱。清末和民國時期,關城周圍又成為戰場,八國聯軍戰爭和九一八事變後的長城抗戰都在這里率先爆發。

目前山海關及周邊的古建築,已大多修復原貌,形成獨具特色長城歷史文化游,明清社會民俗游以及古代孟姜女等傳說游為一體的綜合旅遊文化名城。

其城牆尚完整,是中國現今保存相對較好的一座明長城關城。當今,其旅遊文化價值顯著,與「麗江古城」,「平遙古城」,「鳳凰古城」並稱「中國古代四大名城」。

(6)山海關名字的由來擴展閱讀:

一、簡介

山海關,位於河北省最東部與遼寧省接壤處,秦皇島市山海關區境內,且地居燕山與渤海之間,故得「山」、「海」二字而命名。山海關又被稱為「榆關」,以古渝水而得名。在歷史上,所謂關內、關外、闖關東、關東軍等「關」字均指山海關,對中國具有著重要的影響力。

在1990年以前,因老龍頭直入海中,被認為是明長城的東端起點,使山海關素有「天下第一關」之稱。與萬里之外的天下第一雄關——「嘉峪關」遙相呼應,聞名天下。1961年,山海關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布為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之一。

二、建築

關城平面呈方形,周長約4公里。城牆高14米,厚7米,內用夯土填築,外用青磚包砌。東牆的南北兩側與長城相連,牆上有奎光閣、牧營樓、威遠堂、臨閭樓等建築。東、南、北三面牆外挖掘了深8米、寬17米的護城河並架設吊橋。城中心築有鍾鼓樓。

山海關的四面均開辟城門,東、西、南、北分別稱「鎮東門」、「迎恩門」、「望洋門」和「威遠門」。四門中除威遠門外,都築有高大的城樓。東門面向關外,最為重要,由外至內設有衛城、羅城、瓮城和城門四道防護。

城門為巨大的磚砌拱門,位於長方形城台的中部。城台高12米,其上的城樓高13米,寬20米,進深11米,為磚木結構的二層樓重檐歇山頂建築。城樓上層西側有門,其餘三面設箭窗68個,平時以朱紅色的窗板掩蓋。

在東面屋檐下還高懸一塊巨大匾額,上書「天下第一關」五個大字,相傳為明代進士蕭顯書寫,每字高1.6米,字體蒼勁渾厚,是山海關城的象徵。

G. 山海關歷史故事的名字

吳三桂引清兵入關

H. 山海關為什麼叫天下第一關呢

原因:山海關距離當時的京城,也就是現在的北京,大約只有280千米,而且兩地之間的地形以利於騎兵沖殺的平原為主。正因為山海關的特殊地理位置,它關乎古代明王朝京師的安全。

所以,從明朝中後期開始,山海關逐漸贏得了「天下第一關」的稱號。而「天下第一關」中所謂的「第一」,更表明了它扼守遼西走廊,護衛華北平原的重要地理價值。

(8)山海關名字的由來擴展閱讀:

長城的最東端,山海關關城以南五公里處,渤海之濱,人們把萬里長城比作橫亘在華夏大地上的一條巨龍,而直插入海的部分就是萬里長城的最東端,萬里長城在這里與大海相會。人們將這段入海奇城,稱為「老龍頭」。

聞名天下的雄關,也是名副其實的商業重鎮。關城內有一座王家大院,佔地十餘畝,興建於清代咸豐年間,主人曾是富甲一方的山西商人。大院內的大型馬車、亭台樓閣、迴廊花窗都可以看出山海關王家的富足,這也映射出當年在山海關這條「古國道」上商旅的繁盛。

正是由於處在中原農耕文化和東北游牧文化的樞紐位置,山海關在明清時期的商貿地位尤為顯著,中原和少數民族商旅往來頻繁,所以出現了諸如山海關王家這樣的富商巨賈。這也就解釋了山海關既是軍事重鎮,又是商貿重鎮的原因。

I. 山海關原來叫什麼名字

山海關,又稱榆關、渝關、臨閭關。

J. 山海關名稱的由來

明長城東端的一座關隘,在今河北省秦皇島市東北,依燕山,傍渤海,形勢險要,有「天下第一關」之稱。洪武十四年(1381年)築城建關設衛,因其依山襟海,故名山海關。清乾隆二年(1737),撤衛置臨榆縣,為縣治所在地。新中國成立前後,先後設秦榆市(今秦皇島市)山海關辦事處、遼西省(今遼寧省)山海關市。1952年11月,山海關市劃歸河北省。1953年,撤市改稱秦皇島市山海關區,至今。

閱讀全文

與山海關名字的由來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岩名字寓意 瀏覽:278
製作名字的軟體叫什麼 瀏覽:460
好聽的游戲情侶名字大全 瀏覽:856
姓名帶薇的女孩名字 瀏覽:861
冬櫻開頭名字 瀏覽:168
晞彤這個名字寓意 瀏覽:446
貓咪名字大全phpwind 瀏覽:958
李性四個字的名字 瀏覽:956
lol好聽的名字 瀏覽:909
善字開頭的名字 瀏覽:295
張翊澤名字打分 瀏覽:389
帶瑾的女孩高雅名字 瀏覽:886
2016女孩名字大全及寓意 瀏覽:170
三個字酒店名字 瀏覽:658
1999年12月18男孩名字 瀏覽:807
自己名字的含義作文 瀏覽:267
貸款公司小組名字大全 瀏覽:13
古代宮賦名字 瀏覽:934
四個人的微信群名字 瀏覽:300
怎麼看名字五行缺啥 瀏覽:7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