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名字百科 > 濟南的名字由來

濟南的名字由來

發布時間:2021-03-18 22:28:54

『壹』 濟南名字是怎麼取的濟南名字的來歷是什麼

濟南的來歷

甲申秋,濟南遊,北出珍珠泉賓館至大明湖西外河堤上,幾位老者悠閑垂釣。為尋祖,特與楊玉仁老先生搭話,問尋「濟南府濟陽縣曲堤街」所在,老人家熱情地說:「這是個老地名啦!」並詳細告訴了怎麼個找法,我高興極了,因為這是三百多年前清朝順治年間家祖闖關東留給後人的地址。
提起濟南的歷史,老「濟南通」饒有興趣地講起了濟南的風光及名稱的由來。他說:老濟南城,有三十二條街,以前有個皇帝到這里巡遊時,在大明湖邊薅了一棵葦子,就聽了「吱兒」的響聲,皇帝感慨地說:「這玩藝生在泥土裡,長在雨水中,薅時節節能發出響聲。」皇帝邊說邊在地上畫出一個「 」字來,接著就賜名說:「這兒就叫『 南』吧。」這打以後「 南」就叫開了。
事後,筆者對這個故事懷著濃厚的興趣,查尋這個「 」字與「濟」的內在聯系,《說文》說「濟」是「泲水」,而「泲」又是「沇水」,「沇水」又是「濟水」的別稱,看來古「濟水」、「泲水」「沇水」是同一水系。「濟」與「泲」是同音字。現有工具書雖然查不到「 」字,但「 」與「濟」應是同音同義的異體字,明古音學陳第說「時有古今,地有南北,字有更革,音有轉移,亦勢所必至」。老濟南講的這個故事也盡在情理中,這個「 」字雖然沒有被收入典籍中,但它是此皇帝自造字軼失民間的趣聞吧!

『貳』 山東名字的來歷

因為太行山的關系,太行山位於中國東部,(北緯34°34'—40°43'、東經110°14'——114°33')太行山脈位於山西省與華北平原之間,山東因居太行山以東,所以得名——山東

山東別名齊魯。指的現在山東。春秋時期的魯國,產生了以孔子為代表的儒家思想學說,齊魯是中國區域范圍名稱,該名始於先秦齊、魯兩國,到戰國末年,隨著民族融合和人文同化的基本完成,齊、魯兩國文化也逐漸融合為一體。因為文化的一體,「齊魯」形成一個統一的文化圈,由統一的文化圈形成了「齊魯」的地域概念。這一地域與後來的山東省區范圍大體相當,故成為山東的代稱。

(2)濟南的名字由來擴展閱讀:

中文名稱:山東省

外文名稱:Shandong Province

別名:齊魯、東魯、海右、海岱

行政區類別:省

所屬地區:中國華東

下轄地區:2副省級市15地級市

政府駐地:濟南市

電話區號:0530—0539、0543、0546、0631—0635

郵政區碼:250000—277000

地理位置:中國東部,黃海、渤海之濱

面積:15.58萬平方公里

方言:冀魯官話、中原官話、膠遼官話

著名景點:泰山、嶗山、三孔、微山湖、沂蒙山、趵突泉、棧橋、蓬萊閣、等

齊魯名人:孔子、孟子、墨子、孫子、莫言等

著名大學:山東大學、中國海洋大學等

省花:牡丹

『叄』 資料泉城濟南來歷50字

濟南的名字是從漢朝開始的,漢初歷城縣屬齊國。文帝十六年(公元前164年)由齊國分置濟南國,景帝三年(公元前154年)改為濟南郡,以在濟水之南而得名。

提起濟水來在古代是頗為有名的,我國最早的一部地理專著《禹貢》上記載:「導沇水東流為濟」。沇水也就是濟水,後來又稱為大清河。金、元以後,大清河舊道為黃河所奪,濟水和大清河之名也就消失了。但當談到濟南名稱的由來時,還不得不提到這條古濟水。

不過,當初濟南國或濟南郡的治所並不在現今的濟南市,而是在今濟南市東的東平陵(今名平陵城)。到了晉代,濟南郡的治所由東平陵遷歷城縣,從此歷城有濟南之名。

隋朝時候濟南郡改為齊郡,歷城縣為齊郡的治所。唐朝時候,歷城縣為齊州的治所。宋改設濟南府,元代以後,濟南府為山東省治,成為山東省政治,經濟、文化中心。

自從晉代濟南郡移治歷城,濟南即建有土城。明洪武四年(公元1871年)改建為磚城,周圍十二里四十八丈,高三丈二尺,池寬五丈,深三丈。辟四門東門稱為齊川門西門稱為濼源門,南門稱為舜田門,後改歷山門,北門稱為會波門。

清咸豐十年(公元1860年)在城外義又開始修築圍擋,周長40里,同治年間又改建為石玗。解放後不僅拆除了城牆,而且在舊城區之外又想東、西、南、北各方大大擴展,形成以工礦、交通、文化以及公園廣場等各具特徵的新市區部分。

濟南城市的形成和這里的泉水關系是很密切的,因為濟南位於山區和平原的交界線上,濟南城南山區的岩石是一層很厚的質地比較純粹的石灰岩,而平原區地下卻是質地堅硬的岩漿岩。山區的石灰岩以大約三十度左右的斜度由南向北傾斜,到了濟南正好被地下的岩漿岩截斷。

石灰岩多孔隙和溶洞,能夠大量貯存和輸送地下水,於是南面山區的大量地下水便沿著山勢的傾斜,向濟南一帶流動,成了濟南泉水的水源。大量的地下水流到濟南以後,碰到岩漿岩的阻擋,便在地下聚集起來。

地下水越積越多,產生了很大的壓力,因為有的地方存在裂縫,就給地下水提供了條件。地下水憑著強大的壓力沿著這些裂縫噴薄而出,就出現了天然的湧泉。濟南的趵突泉、珍珠泉、金線泉等,就是這樣形成的。濟南歷來以「泉城」著稱於世。

(3)濟南的名字由來擴展閱讀:

濟南是中華文明的重要發祥地之一,中國有一位原始部落的首領——舜(約公元前22世紀)就誕生與生活在濟南一帶。濟南東郊的城子崖是中國新石器時代晚期以黑陶為標志的龍山文化(距今4600—4000年)的發現地,這里發現了中國最古老的城址約20萬平方米。

作為城市,濟南已有4000多年的歷史。濟南文物古跡眾多,有舜文化遺址(公元前22世紀)舜耕山,有先於秦長城的齊長城(公元前3世紀)。

中國最古老的地面房屋建築——漢代孝堂山郭氏墓石祠(公元前1世紀),中國最古老的石塔——隋代柳埠四門塔(公元7世紀)和被譽為「海內第一名塑」的靈岩寺宋代彩塑羅漢(公元11世紀)等。

濟南誕生了許多中國歷史上的著名人物,像中醫科學的奠基人扁鵲,陰陽五行學派大師鄒衍,唐代(公元618-907年)開國元勛房玄齡、秦瓊,中國著名文學家李清照、辛棄疾、張養浩、李開先,中國公共圖書館的首倡周永年,著名建築師魏祥等。

另外,李白、杜甫、蘇軾、曾鞏等歷代傑出的作家學者,都先後在濟南生活游歷,故有「濟南名士多」的佳譽。

秦始皇建立郡縣制時,今天的濟南地區屬於濟北郡。漢初,設立濟南郡,濟南由此得名。自明清以來,濟南一直是山東省省會。1929年7月設立濟南市。

『肆』 濟南地名的來歷

因地處古四瀆之一「濟水」(故道為今黃河所據)之南而得名。

2100多年前的漢代改稱濟南(《史記》)。設立濟南郡,此為「濟南」一名出現之始。濟南郡治設於東平陵(今章丘區平陵城)。西漢文帝十六年(公元前164年)以濟南郡置濟南國,轄境約當今山東省濟南歷下區、市中區、天橋區、槐蔭區、歷城區、長清區、章丘區、濟陽縣以及濱州市鄒平縣等市縣。

濟南市,簡稱「濟」,別稱「泉城」,是山東省省會、全國十五個副省級城市之一,環渤海地區南翼的中心城市,山東省的政治、文化、教育、經濟、交通和科技中心。中國人民解放軍北部戰區陸軍機關駐地,山東半島城市群和濟南都市圈核心城市、新一線城市。

(4)濟南的名字由來擴展閱讀:

濟南因境內泉水眾多,擁有「七十二名泉」,被稱為「泉城」,素有「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的美譽,濟南八景聞名於世,是擁有「山、泉、湖、河、城」獨特風貌的旅遊城市,是國家歷史文化名城、首批中國優秀旅遊城市,史前文化——龍山文化的發祥地之一。

濟南北連首都經濟圈,南接長三角經濟圈,東西連通山東半島與華中地區,是環渤海經濟區和京滬經濟軸上的重要交匯點,環渤海地區和黃河中下游地區中心城市之一。

濟南已成功舉辦亞洲杯、全運會、中國國際園林花卉博覽會、中國藝術節等多項國際和國家級盛會,2015年第22屆國際歷史科學大會也在濟南成功舉辦,標志著這項世界盛會創辦一個多世紀後首次走進亞洲。2016年中國綠公司年會 、2017年第五屆世界攝影大會在濟南開幕 。

『伍』 濟南的歷史

濟南名字的由來

濟南1904年開埠通商,是我國內陸城市開埠最早的城市,至今已有百年,但濟南作為我國歷史最為悠久的古城之一,歷史已遠過千年,其有文字記載的歷史一說2600年,一說4600年,但無論哪種說法,都足以表明濟南歷史的久遠和文化積淀的深厚。但千百年來,濟南的名字歷經變遷更改,濟南市區的面積也日益擴大。濟南名稱變化的歷史,其實也是一部濟南發展的歷史。

濟南這個名字最初來源是因為它位於濟水(河流)之南,(這就如河南河北在古時指黃河以南黃河以北一樣),是一個大致的地理方位,是一個中性的概念。古時所說的濟水是由趵突泉等泉水匯聚而成,位置大致在現在的濟南北部,由於年代久遠,它的河道已被現在的黃河河道所侵蝕,如今早已不復存在。

但從人文這方面講,濟南和山東歷來被奉為禮儀之邦,這和它的地理位置有關。春秋時期(公元前770年~公元前476年)的濟南東面是齊國,西面是魯國,位於兩國交界之處,深受齊魯文化的熏陶,但從行政區劃上隸屬於齊國,時稱濼邑,戰國時期(公元前475年~公元前221年)又改為歷下邑。西漢時,改為濟南郡,從此「濟南」這個名字見諸史冊。西漢文帝時又將濟南改郡為國。

南北朝時期及以後的隋唐時期,又將濟南改稱齊州或齊郡。但從北宋開始,又設濟南府,隨後的南宋、元、明、清各朝歷代均沒有大的改變。

濟南開始成為山東省省府,大約可以追溯到清初。辛亥革命以後,北洋政府將濟南府改為濟南道,但這次改稱並沒有維持多長時間。1928年,張學良將軍率部在東北改旗易幟,歸順國民政府,國民政府在形式上完成了對中國的統一,遂於1929年,將濟南道改為濟南市,現代意義上的濟南市正式形成。但轄區和現在有很大不同。

1948年濟南獲得解放,成為特別市,並將歷城劃入濟南市,濟南市區面積擴大。上個世紀80年代,長清、章丘劃歸濟南管理,作為濟南的兩個郊縣;90年代,商河、平陰、濟陽又先後劃入濟南市管轄,濟南所轄面積進一步擴大。進入新世紀的2002年,長清由濟南市轄縣升格為濟南的一個區,為濟南市西部的大發展創造了良好的條件。

濟南自古民風朴實,物產豐富。地理位置優越,東臨黃海,背依中原,南連華東,北達平津,歷來為兵家必爭之地。現在,隨著濟南「東拓西進南控北跨中疏」戰略規劃的實施,濟南必將迎來一個大發展的時期。

濟南街名的由來

「經三緯二」、「經七緯一」、「經三緯八」……如果是第一次來濟南的話,你也許會感到好奇:「濟南人怎麼想起用經緯來命名道路呢?」「為什麼濟南的經緯路與地理坐標的經緯正好相反呢?」這就要從濟南的開埠說起了。
1904年,為發展濟南經濟,當時的清政府將濟南東起十王殿(今緯一路),西至北大槐樹(今緯十路),南沿赴長清大道(今經七路),北以鐵路為限(今經一路),計東西長約五里、南北約二里的區域劃作商埠,用以商貨轉輸、發展商業。同時,規劃了商埠區的經緯馬路。我們知道,遠古時代我國的紡織業即很發達,祖先把長的線稱為經線,短的為緯線。因此,依「織物」「長者為經,短者為緯」的稱說,命名東西向道路為「經」, 南北向道路為「緯」,與經路基本垂直相交。經緯路的命名,體現了當時濟南紡織業的繁榮景象。一百多年前用紡織物來命名道路,不僅在當時是獨一無二的,即便是現在仍是獨具特色的。

『陸』 濟南各區命名的由來

天橋區, 得名就是因為那座天橋。

歷下區, 同名有大明湖中的歷下亭。因在歷山(古名)下

市中區, 顧名思義了。

歷城區, 濟南古代的城區就在歷城,是延續古名。原來叫縣,後來叫「郊區」,現在為區

槐蔭區, 在十二馬路上(經二緯十二,西市場西邊)因為大槐樹起名的中大槐樹,北大槐樹
成為該區名字的起源。

『柒』 有關濟南名稱由來的資料

濟南市位於北緯36度40分,東經117度00分,南依泰山,北跨黃河,地處魯中南低山丘陵與魯西北沖積平原的交接帶上,地勢南高北低。地形可分為三帶:北部臨黃帶,中部山前平原帶,南部丘陵山區帶。濟南境內河流主要有黃河、小清河兩大水系。湖泊有大明湖、白雲湖等。

濟南屬於暖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區,四季分明,日照充分,年平均氣溫13.6℃,1月最冷,平均氣溫-1.9℃,7月氣溫最高,平均氣溫27℃。年平均降雨量614毫米。

濟南是中國東部沿海經濟大省——山東省的省會,全省政治、經濟、文化、科技、教育和金融中心,也是國家批準的副省級城市和沿海開放城市。全市總面積8177平方公里,市區面積3257平方公里。

濟南市現轄歷下、市中、槐蔭、天橋、歷城、長清6區,平陰、濟陽、商河3縣和章丘市,共設54個街道辦事處,65個鎮,27個鄉,487個居民委員會,4657個行政村。

濟南歷史悠久,是國務院公布的歷史文化名城。濟南風景秀麗,泉水眾多,被譽為「泉城」。濟南的市樹是柳樹,市花是荷花。

【人口和民族】

截止2003年末,濟南常住人口達到582.6萬人,人口自然增長率為2.08‰。在中國的56個民族中,濟南市有42個民族居住。其中漢族人口佔98.31%,回族佔1.62%,其他少數民族人口較少。

【歷史和文化】

濟南是中華文明的重要發祥地之一,中國有一位原始部落的首領——舜(約公元前22世紀)就誕生與生活在濟南一帶。濟南東郊的城子崖是中國新石器時代晚期以黑陶為標志的龍山文化(距今4600—4000年)的發現地,這里發現了中國最古老的城址約20萬平方米。作為城市,濟南已有4000多年的歷史。濟南文物古跡眾多,有舜文化遺址(公元前22世紀)舜耕山,有先於秦長城的齊長城(公元前3世紀),中國最古老的地面房屋建築——漢代孝堂山郭氏墓石祠(公元前1世紀),中國最古老的石塔——隋代柳埠四門塔(公元7世紀)和被譽為「海內第一名塑」的靈岩寺宋代彩塑羅漢(公元11世紀)等。

濟南誕生了許多中國歷史上的著名人物,像中醫科學的奠基人扁鵲,陰陽五行學派大師鄒衍,唐代(公元618-907年)開國元勛房玄齡、秦瓊,中國著名文學家李清照、辛棄疾、張養浩、李開先,中國公共圖書館的首倡周永年,著名建築師魏祥等。另外,李白、杜甫、蘇軾、曾鞏等歷代傑出的作家學者,都先後在濟南生活游歷,故有「濟南名士多」的佳譽。

秦始皇建立郡縣制時,今天的濟南地區屬於濟北郡。漢初,設立濟南郡,濟南由此得名。自明清以來,濟南一直是山東省省會。1929年7月設立濟南市。(資料來源:舜網)

『捌』 山東各市名稱的由來,具體點

一、山東省省名由來 山東,作為一個地理概念,最早出現在戰國時期。當時,秦據關中,稱崤山或華山以東的地區為山東,也泛指秦以外的六國領土。金代設置山東東、西兩路,"山東"第一次成為政區名稱。明初置山東行省,後改稱山東承宣布政使司,簡稱山東布政司。清初設置山東省,自此,"山東"正式成為本省的專名

二、濟南市市名由來 濟南因地處古四瀆之一的"濟水"(古道今為黃河所據)之南而得名。公元前16年設立濟南國。1929年7月析歷城縣城和城外商埠及四郊設濟南市。

市中區 轄區原為古歷城屬地,1955年9月起稱濟南市市中區。因地處濟南市市區中南部而得名。

天橋區 1955年9月8日定名為天橋區,因轄區內建有橫跨膠濟、津浦鐵路的天橋而得名。

歷下區 春秋戰國屬齊國,因在歷山之下而得名。1955年9月改稱歷下區。

槐蔭區 因其轄區內以槐樹命名的街巷較多,1955年改稱為槐蔭區。

歷城區 西漢景帝四年(前153年)設歷城縣,因處歷山(千佛山)下而得名,1987年撤縣建歷城區。

長清區 秦置盧縣,東晉改為太原縣,隋始名長清縣,因境內有齊長城和清水而得名。2001年6月26日撤縣設長清區。

章丘市 公元556年,高唐縣遷至女郎山(章丘山)南建城。596年,改稱為章丘縣。1992年,撤縣設章丘市。

平陰縣 隋開皇十六年(596年)置榆山縣,大業二年(606年)改稱平陰縣。因境內地處古東原地平,又位於濟水之陰而得名。

濟陽縣 金太宗天會七年(1129年)置縣,因其地處濟水之北,故名為濟陽縣。

商河縣 因有河水流經,故名河縣,1086年改為商河縣

三、青島市市名由來 以古代漁村青島得名。青島地區昔稱膠澳。1929年4月南京國民政府接管膠澳商埠,同年7月設青島特別市。1930年改稱青島市。

市南區 1949年6月2日青島市市南區人民政府成立,12月改為市南區公所,1951年改為市南區人民政府。因位於青島市市區的南端,故名市南區。

市北區 清屬即墨縣仁化鄉,為青島市轄區之一。境域變化多次,因地處青島市老城區北部而得名。

四方區 四方區建於1951年,沿用原四方村之名。

李滄區 1994年,青島市實施行政區劃調整後設立。由原滄口區的8個街道辦事處、1個鄉和原嶗山區的李村鎮(嶗山區政府所在地)合並後設置。

黃島區 1979年1月經國務院批准,將黃島劃歸青島市,為黃島區。因地處黃島而得名。

嶗山區 1988年改設嶗山區,因境內嶗山而得名。

城陽區 1994年5月設城陽區,因處在古代不其城南,即城之陽而得名。

膠州市 1987年撤縣設立膠州市,因境內有膠水而得名。

即墨市 秦代,即墨始定為縣。因古城坐落在墨水河之濱(今平度市朱毛村)而得名。公元596年移至今址。1989年9月設立即墨市、

平度市 據《重修平度縣志?敘》載,"平度"漢舊縣名也。《通志》引《說苑》閭邱先生對齊宣王,顧選良吏,"平"法"度"臣得壽矣之言,謂義蓋取此。明始稱平度州,1914年改平度縣,1989年10月撤縣設市。

膠南市 膠南歷史上多分屬膠州、諸城,1946年成立膠南縣,因地處膠縣南部而得名。

萊西市 1941年,萊陽縣先後析出萊東、萊西和萊西南縣。1950年,萊西南與萊西縣合並為萊西縣。1958年,萊西、萊陽兩縣合並為萊陽縣。1962年兩縣分立。1991年撤萊西縣設萊西市。

四、淄博市市名由來 因原境內轄淄川、博山兩縣而得名。1945年建立淄博特區專員公署,1955年3月9日設立淄博市。

張店區 張店城區,古稱黃桑店。因地處交通要沖,過往商旅多在此棲身。宋代,黃桑店中有一張氏店門庭大,客房多,生意興隆,遐邇聞名。後來黃桑店之名漸被張家店取代。至元代,稱之為張店。1955年4月,正式成立張店區。

臨淄區 臨淄原名營丘,公元前859年,齊獻公更名為臨淄。1970年改稱臨淄區。

淄川區 因淄河流經境內而得名。1956年稱淄川區。

博山區 其一,博山全境盡山,幾無平坦之地,博山之名具有多山之意。其二,因境東南有"博山",故以山名為縣名。1955年3月改為博山區。

周村區 戰國前,因此地位於丘陵、平原的交接處,故名為晝,曾因人少聚居而名為晝,後因字音轉變和臨水居稱晝屯,北宋年間演變為周村。1955年4月設周村區。

桓台縣 南宋理宗紹定元年(1228年),置新城縣。1914年易名耏水縣,旋改桓台縣。因境內有齊桓公戲馬台而名。

高青縣 1948年,由原高苑縣和青城縣合並而成,取兩縣首字而得名。

沂源縣 1944年5月建沂源縣,因境內沂河發源地而得名。

六、東營市市名由來 原為村名,1964年華北石油勘探會戰總指揮部設在該村。翌年,惠民地區東營辦事處在此成立,1982年國務院批准設立地級市,即以"東營"為名。

東營區 1984年,市轄東營區、牛庄區建立。1987年兩區合並為東營區。因系東營市政府駐地,故名。

河口區 1982年11月設立河口區。因黃河自1855年起先後7次改道在境內入渤海,建區時境域仍有黃河入海口而得名。

墾利縣 此地原有墾區和利津窪兩個名稱,取其首字而得名。1941年9月,墾區抗日民主政權建立為建置之始。1943年4月,墾區正式稱墾利縣。

利津縣 在周秦時代屬齊國。隋代建永利鎮,金明昌三年十二月(1193年1月),升永利鎮為利津縣。因邑內有東津碼頭,取永利、東津之字得名利津。

廣饒縣 西漢初置廣饒縣,隋移置千乘縣,金改樂安縣。1914年,全國改定重復縣名,樂安縣復稱廣饒縣。廣饒縣名之由來,概取"海濱廣斥,饒於魚鹽"之吉祥義。

七、煙台市市名由來 煙台之名源於"兵事"。1398年,為防禦倭寇,加強海防,在沿海設置了烽火台,遇警晝則生煙,夜則舉火,接遞通報,以資戒備,後將這種火台稱為煙台。煙台市因市區內煙台山而得名。1983年11月,由煙台地區改建為地級煙台市。

煙台經濟技術開發區 煙台經濟技術開發區是1984年10月20日經國務院批准興建的14個國家級開發區之一,1985年3月20日動工興建。1992年5月4日升格為副地級。

芝罘區 因境內有芝罘島而得名。秦始皇三次東巡此島,始有"之罘"之稱,後改為"芝罘"。1983年11月改為芝罘區。

福山區 北宋靖康二年(1127年),偽齊帝劉豫登此山,稱兩水鎮一帶為"福地",因名此山為福山,金天會九年(1131年)置縣,故名。

萊山區 相傳800多年前,在今萊山大地上,一夜間來了一座小山(今煙台萊山機場內馬鞍山),當時取名"來山",後因山上草木叢生,遂演變為萊山,由此得名建鎮建區。

牟平區 牟平因處牟山之陽平川地而得名。唐麟德二年(665年)置牟平縣,1994年12月撤縣設區。

龍口市 1986年撤銷黃縣,設立龍口市。因原黃縣有龍口鎮而得名。

萊陽市 因地處萊山(今旌旗山)之陽,故稱萊陽。後唐同光元年(923年)改昌陽為萊陽。1987年4月改名萊陽市。

八、濰坊市市名由來 1948年4月27日,濰縣解放,以濰城、坊子為基礎建濰坊特別市,取濰城、坊子首字命名。1949年6月改稱濰坊市。

濰城區 濰城區以舊濰縣城得名。隋開皇十六年(公元596年)置濰州,明洪武十五年(公元1377年)改濰州為濰縣,1949年6月為濰坊市,1984年,濰坊市組建為地級省轄市後,設立濰城區。

坊子區 因濰坊市1984年在坊子設立縣級區而得名。

寒亭區 夏代,寒浞在此建國,史稱古寒國。漢王莽後改古國為亭,始稱寒亭,寒亭因此而得名。1983年建寒亭區。

奎文區 1994年經國務院批准,原濰城區以境內白浪河為界劃分為兩個區,白浪河以東因建有"奎文閣",故名奎文區。

青州市 青州之名起源較早,是古九州之一。據《周禮》記載:"正東曰青州"。按古代五行學說,東方屬木,其色為青,青州在中華大地的東方故名。

諸城市 原名東武,西漢初年置縣,隋開皇十八年(598年)改名諸城,取漢故諸縣城為名。1987年7月撤縣建市。

壽光市 壽光因閭邱長老向齊宣王乞壽的故事而得名。西漢(前148年)置縣,1993年設立壽光市。

安丘市 因安丘侯國而得名。安丘春秋時因其地山丘起伏,河谷縱橫,在山水環抱之中,故稱渠丘。西漢高祖八年(公元前199年)七月癸酉,封將軍張說為"安丘懿侯",食邑古渠丘地三千戶,國名"安丘"。漢景帝中元二年(前148年)置安丘縣。1994年撤縣設市。

高密市 因境內有密水,"其源言之謂高",故有高密之名。1994年5月18日,撤銷高密縣,設高密市。

昌邑市 古稱邑、都昌。春秋時設城邑,為齊七十二城之一,宋建隆三年,建新城,稱昌邑,為縣治所。1994年6月撤縣設市。

昌樂縣 昌樂縣古稱營丘。為姜太公初封地。宋朝建隆三年(962年)始置昌樂縣,以"都昌"、"長樂"兩地名之尾字取名昌樂縣,寓昌盛安樂之意。

臨朐縣 西漢始設臨朐縣,因縣城東臨朐山而得名。

九、濟寧市市名由來 秦置任城縣;因地瀕濟水,五代時又設濟州,初治巨野;但金時巨野一帶常被水淹,而任城地勢高亢,遂遷之。元時則取安寧意,更名為濟寧府,後升為濟寧路。明代,濟寧路降為州。清初,改為直隸州。民國初年,改為濟寧縣。1946年設濟寧市。1953年設濟寧專區,1976年專區改稱地區。1983年10月撤銷濟寧地區設省轄地級市。

市中區 秦置任城縣,1913年改濟寧縣,1946年劃濟寧縣城關設立濟寧市,1983年改市中區。

任城區 1993年12月設任城區,因境內自秦至明代先後設置任城縣、任城國而得名。

曲阜市 曲阜之名在《禮記》一書中就已出現,因"魯城中有阜,委曲長七八里"。故名曲阜。周為魯國都。公元前249年楚滅魯,始設魯縣。隋開皇十六年(596年)更名為曲阜。1986年設立縣級曲阜市。

兗州市 充州之名由來已久,《禹貢》記載:"河惟兗州"。言此州東南據濟水,西北據河。禹時分天下為九州,兗州即為九州之一,相傳以發源於河南省濟源縣王屋山的"水"而得名。""與"兗"字同音、通用,故名。1992年建市。

鄒城市 公元前221年設騶縣,唐初改騶縣為鄒縣,1992年10月改名鄒城市。

汶上縣 1208年始稱汶上縣,取汶水在上之意而得名。

泗水縣 秦置卞縣,南朝宋初,卞縣廢,466年復置。591年更名為泗水縣,因泗河發源於境內而得名。

微山縣 1953年8月,建立微山縣,因境內微山湖而得名。

魚台縣 秦置方與縣,唐寶應元年(762年)改為魚台縣,因境內有魯隱公觀魚台而得名。

金鄉縣 東漢建武元年(公元25年)置金鄉縣,因境內金山而得名。

嘉祥縣 1147年析巨野、任城二縣地置縣。因春秋魯哀公時西狩獲麟的故事發生在境內,取其祥瑞之意而得名。

梁山縣 梁山縣始建於1949年8月,因境內梁山而得名。

十、泰安市市名由來 泰安因泰山而得名。金天會十四年(1136年)以泰山郡腹地置泰安軍,"泰安"之名始此,取"泰山安四海"之意。1985年3月,設地級泰安市。

泰山區 1985年5月設泰山區,因境內泰山而得名。

岱嶽區 岱嶽區因境內泰山而得名。泰山古時亦稱岱嶽。(哈哈,俺家鄉)

新泰市 西晉泰始年間,大臣羊祜表奏晉武帝,取新甫山(境內山名)、泰山首字為縣名。1983年成立新泰市。

肥城市 肥城因周封肥子國而得名。1992年9月撤縣建市,稱肥城市。

寧陽縣 漢高祖七年(公元前200年)於寧山之南置縣,故名寧陽。

東平縣 東平,古稱東原。《尚書?禹貢》載:大野既瀦,東原底平。東原底平是為東平得名之始

十一、威海市市名的由來 為加強海防,抵禦外來侵擾,明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明朝政府"析文登縣辛汪都三里立威海衛",取"威震東海"之義。1987年,地級威海市成立。

環翠區 1987年成立地級威海市時,以境內名勝環翠樓將原縣級威海市命名為環翠區。

榮成市 清雍正十三年(1735年),裁成山衛設縣。雍正帝欽賜嘉名,"以始皇嘗射大魚於榮成山,山在邑境內,故命名因之"。1988年撤縣設市。

文登市 文登之名源於文登山。因秦始皇東巡,召集文人登此山論功頌德而名。北齊天統四年(568年)置文登縣。1988年撤縣設市。

乳山市 乳山之名源於大乳山。山在今市境南部海濱,山勢渾圓豐滿,頂峰挺拔突出,狀如乳房,故名。1941年2月建縣,1993年8月改為乳山市

十二、日照市市名的由來 日照以日出初光先照而得名。宋元祜二年(1087年)置日照鎮。金大定二十四年(1184年)設日照縣。1989年升格為地級市。1994年設區帶縣。

東港區 1992年12月7日,原日照市行政區域設立縣級東港區。以李鵬總理題詞"黃河灘頭千年睡,日照東岸巨港出"之意得名。

五蓮縣 1947年建五蓮縣,因境內五蓮山而得名。

莒縣 莒地多產芋,時人稱"芋"為莒,並食之,故以莒為部落名。商屬姑幕,周稱莒國,秦置莒縣,隋設莒州,1913年改州為縣

十三、萊蕪市市名由來 齊靈公十五年(公元前567年),齊靈公滅萊子國,部分萊民流落於今淄川西南一帶,因此地荒蕪故名。1992年11月,經國務院批准萊蕪升為地級市。

萊城區 萊城區是1992年11月因縣級萊蕪市升為地級市而設立的縣級區。

鋼城區 1992年11月,萊蕪由縣級市升格為地級市,設立鋼城區。因為境內有省大型鋼鐵聯合企業——萊鋼,故名

十五、德州市市名由來 德州之名源於安德縣,安德縣之名源於德水,秦更黃河名為德水,因德水流經縣內,故以為名。明洪武九年(1376年)設德州衛。1950年6月建立德州專區,1964年更名為德州地區,1994年12月改設地級德州市。

德城區 明洪武七年移德州治於今城區,始名德州。民國元年改稱德縣。1946年6月德縣解放後,置德州市。1994年12月,經國務院批准,原縣級德州市更名為德州市德城區。

樂陵市 西漢高祖五年(公元前202年)置樂陵縣。大阜曰陵,樂則取四民用足,國乃安樂之義也。1988年9月1日,撤縣設市。

禹城市 唐天寶元年(公元742年),為紀念大禹治水之功,改祝阿縣為禹城縣。1933年10月18日,撤銷禹城縣設立禹城市。

陵縣 公元前206年,漢高祖劉邦在今陵縣城置安德縣。公元九年王莽改制,設定安公國,治所安德(今陵縣縣城),元憲宗二年(1252年),升將陵縣為州,稱陵州。明洪武元年(1368年)復為陵縣。洪武七年(1374年),將陵縣、安德縣合並稱德州,州治所在陵縣。洪武十三年(1380年),復置安德縣,稱陵縣,今陵縣之名稱始於此。

寧津縣 公元1128年,因臨鬲津河而得名的臨津城毀於大水,遷至現址,取"安寧"之意,改名寧津縣。

慶雲縣 明洪武六年(1373年)置慶雲縣。城東有一卧龍崗。岡上樹繁草盛,其上空常被雲霧籠罩。史記天官書曰:"若煙非煙,若雲非雲,鬱郁紛紛,蕭索輪,是謂卿雲。"卿雲,古以為祥瑞之氣,取其意,且卿通慶,故取名慶雲。

臨邑縣 秦時置漯陰縣。南朝宋孝建二年(455年)改稱臨邑縣。

齊河縣 金天會八年(1130年)撤齊河鎮設縣,始稱齊河縣。另,齊河縣,因城臨濟水,濟水又名齊水故名。

平原縣 平原縣因周圍地形平坦而得名為平原邑。秦代(公元221年)以平原邑置平原縣。

夏津縣 夏津縣原稱縣(漢置),隋大業間改縣置夏津縣。以華夏民族及地處古黃河大渡口而得名。

武城縣 戰國時屬趙地,因地處趙國東部邊塞,四無山阜,為防禦強齊入侵,歲飭武備,修築城防以屯兵,是謂武備之城。西漢初年,設東武城縣。西晉太康年間,改稱武城縣

十六、聊城市市名由來 聊城市因史稱聊攝國故名。明代稱東昌府,1912年山東省廢府設道,境域為濟西道,1914年改為東臨道,1949年8月改設聊城專區,1967年改稱聊城地區,1997年8月撤地設市。

東昌府區 1998年3月設東昌府區,因明代稱東昌府,境內有東昌湖故名。

臨清市 衛河古稱清河,臨清因傍清河而得名。西漢初始置清淵縣,330年改清淵縣置臨清縣。1958年建縣級市,1963年撤市復縣,1983年撤縣復市。

高唐縣 高唐因地處沼澤之丘而得名。漢朝置縣,元、明、清升縣為州,1912年復改縣。

茌平縣 秦置茌平縣,因縣境在茌山之平陸而得名。

東阿縣 因濟、二水沿今東平湖兩岸入境,河曲形成大陵稱"阿"。東阿置邑,始見《春秋》,名柯。戰國改稱阿,秦始稱東阿,屬東郡。漢置縣相沿至今。

陽谷縣 隋朝設縣時取東阿、陽谷縣界"陽谷亭"為名。

莘縣 春秋為衛國莘邑,秦置陽平縣,606年稱莘縣。

冠縣 因春秋時曾在此設冠氏邑而得名。隋(586年)置冠氏縣,1269年升州改稱冠州,1370年降州為縣,定名冠縣。

十七、濱州市市名由來 1992年3月,因惠民地區行署駐地濱州市,惠民地區改為濱州地區。2000年6月,濱州地區撤地設市,改為地級濱州市。

濱城區 2000年6月10日,設立濱州市濱城區,因轄區為濱州市城區所以命名濱城區。

沾化縣 1042年置招安縣。1195年更名為沾化縣,縣名取義於漢代龔遂治渤海"海濱之民"復沾聖化。

博興縣 後唐庄宗李存勖為避獻祖李國昌諱,改博昌縣為博興縣。

鄒平縣 西漢以前,夏封舜後姚姓為鄒侯,在鄒平之域,立鄒侯國。公元前201年置鄒平縣。

惠民縣 清雍正十二年(1734年) 定州升為武定府,置惠民縣為附郭,因有明代開鑿的排水渠惠民溝而得名。

陽信縣 西漢高祖五年(公元前202年)置陽信縣,因治所為韓信自燕伐齊屯兵駐地,又居古篤馬河之陽,縣名由此而得。

無棣縣 春秋設無棣邑,因北界"無棣水"而得名。隋開皇六年(公元586年)置縣,襲稱無棣縣。

十八、菏澤市市名由來 "菏澤"原系天然古澤。清雍正十三年(1735年),曹州升為府,設附郭縣,賜名菏澤,始以菏澤作為地方名稱。1949年設菏澤專區,1967年改稱菏澤地區,2000年設地級菏澤市。

牡丹區 2000年,設立菏澤市牡丹區,以原縣級菏澤市的行政區域為牡丹區的行政區域,因境內牡丹園而名。

鄄城縣 春秋時期為衛國鄄邑,秦時改鄄邑為鄄城,西漢初置鄄城縣,因境內鄄邑、鄄城而得名。

鄆城縣 春秋魯成公四年(公元前587年),魯在此駐軍並築城名鄆,鄆城自此而得名。

巨野縣 西漢始建巨野縣,因古有大野澤而得名。

成武縣 秦置成武縣,明洪武四年(1371年)曾將縣名"成"作"城"。1958年經國務院批准,將"城"改"成",復為成武縣。

單縣 古稱單父,春秋為魯國單父邑,秦置單父縣,漢代三次為縣侯國,一次為縣王國。唐末置輝州,宋置單州,明初改稱單縣。

定陶縣 定陶之名緣於陶丘。《說文》"陶丘再成丘也,在濟陰",這里有丘雙層,像陶灶,故名。春秋末期,范蠡助越滅吳後,出海至齊,輾轉至陶,並"以陶為天下之中,遂定居焉,故曰定陶"

曹縣 明洪武二年,曹州治因水患近盤石鎮(今縣城),至四年降州為縣,始有曹縣之名

『玖』 濟南名字來自什麼朝代

濟南,「濟」指濟水(即俗稱大清河),「南」指在南邊,作為詞彙意思是濟水的南邊,是地理方位形成的地名。古濟水(音己,三聲)發源於現河南省濟源市,流域大致相當於現在的黃河山東段。後因黃河改道被其奪取河床,成為了黃河下游的幹流河道。而濟南,濟源,濟陽,濟寧等地名還是保存了下來。截止09年4月底,市區人口已達355萬。

洪家樓教堂
[編輯本段]歷史相傳舜曾「漁於雷澤,躬耕於歷山」。歷山即濟南市區南部的千佛山。所以市內至今還散落有各種以舜命名的地名,如「舜井」、「舜耕路」、「舜華路」、「舜耕山」等。濟南的名字來源於西漢時設立的濟南郡,含義為「濟水之南」。明清以來,濟南府一直為山東的治所所在地。
商代末期帝乙、帝辛(紂)克東夷時甲骨文卜辭中的「濼(音洛,四聲)」字即今日的趵突泉,從而把濟南泉水有文字記載的歷史上溯至3544年前(即公元前1542年)。

閱讀全文

與濟南的名字由來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岩名字寓意 瀏覽:278
製作名字的軟體叫什麼 瀏覽:460
好聽的游戲情侶名字大全 瀏覽:856
姓名帶薇的女孩名字 瀏覽:861
冬櫻開頭名字 瀏覽:168
晞彤這個名字寓意 瀏覽:446
貓咪名字大全phpwind 瀏覽:958
李性四個字的名字 瀏覽:956
lol好聽的名字 瀏覽:909
善字開頭的名字 瀏覽:295
張翊澤名字打分 瀏覽:389
帶瑾的女孩高雅名字 瀏覽:886
2016女孩名字大全及寓意 瀏覽:170
三個字酒店名字 瀏覽:658
1999年12月18男孩名字 瀏覽:807
自己名字的含義作文 瀏覽:267
貸款公司小組名字大全 瀏覽:13
古代宮賦名字 瀏覽:934
四個人的微信群名字 瀏覽:300
怎麼看名字五行缺啥 瀏覽:7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