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重慶的一些地名的由來
重慶是一座有著悠久歷史文化的名城。遠在兩萬多年前的舊石器時代,這片土地上就出現了人類的生息繁衍活動;到新石器時代,已有較稠密的原始村落,分別居住著夷、 濮、苴、奴、賓、共、(rang)、(dan)等八個民族。正是這些最早的重慶居民,創造了重慶最古老的歷史文明。約在三四千年前的夏商周時期,以重慶為中心地帶的大片地區,已形成強大的奴隸制部族聯盟,統稱「巴」。相傳夏禹王分華夏為九州,梁州所屬就有"巴"。在甲骨文中,也有關於"巴方"的記載。郭沫若先生對此有詩贊曰:「巴蜀由來古,殷周已見傳」。從「巴」到「重慶」,名稱屢經歷史的變遷。周慎靚王五年(前316年),秦滅巴國,置巴郡。秦始皇二十六年(前221年)分天下為三十六郡,巴郡為其一。漢朝時候巴郡稱江州。魏晉南北朝時期,先後更名荊州、益州、巴州、楚州。隋文帝開皇元年(581年),以渝水(嘉陵江古稱)繞城,改楚州為渝州。這就是重慶簡稱「渝」的來歷。北宋徽宗崇寧元年(1102年),因渝人趙諗叛誅事,朝廷慮「渝」有「變」之意,改渝州為恭州。孝宗淳熙十六年(1189年),皇子趙接踵於正月封恭王,二月受內禪即帝位,自詡「雙重喜慶」,遂將恭州升格命名為重慶府。重慶得名迄今已八百餘年。重慶自秦以來,歷代王朝都在此設置郡、州、路、道、府等行政機構。辛亥革命後,1921年設重慶商埠督辦;1929年設市;1935年5月5日,國民黨政府頒令,將重慶升格為直轄市。抗日戰爭爆發後,國民黨政府西遷重慶,於1937年11月定重慶為「戰時首都」,1940年再定重慶為「涪都」。連同遠古巴國的建都、元末明玉珍的大夏國建都,重慶在歷史上就有三次成為國都。
『貳』 重慶地名的由來
重慶:名稱的由來
重慶歷史悠久,公元前十一世紀是周代封巴國首府。巴,是武王伐紂後封給姬姓的一個小國。巴就成為此地最早的名稱。秦統一中國後,在此設置巴郡。到漢朝因其城緊靠長江,便改名為江州。在隋代又因其靠近嘉陵江,嘉陵江古稱渝水,故又改稱渝州。重慶稱"渝"即由此而來。
宋朝年間,這里有個地方官名叫趙諗的准備謀反。宋徽宗殺了趙諗,認為渝州含義不好,於是下令改為恭州。意思是想讓這里的人以後都恭恭敬敬地順從趙家的統治。宋光宗繼父位,先封自己為恭王,於1190年當了皇帝。他認為,先封王,後稱帝,是"雙重喜慶",便將他的封地改名為"重慶"。這就是重慶地名由來!
謝謝!!!!
『叄』 重慶名字的由來
1、孝宗淳熙十六年(1189年),皇子趙接踵於正月封恭王,二月受內禪即帝位,自詡「雙重喜慶」,遂將恭州升格命名為重慶府。重慶得名迄今已八百餘年。
2、重慶自秦以來,歷代王朝都在此設置郡、州、路、道、府等行政機構。辛亥革命後,1921年設重慶商埠督辦;1929年設市;1935年5月5日,國民黨政府頒令,將重慶升格為直轄市。
3、抗日戰爭爆發後,國民黨政府西遷重慶,於1937年11月定重慶為「戰時首都」,1940年再定重慶為「涪都」。連同遠古巴國的建都、元末明玉珍的大夏國建都,重慶在歷史上就有三次成為國都。
『肆』 重慶名字的來歷是什麼
北宋崇寧元年(1102年),因趙諗謀反之事,宋徽宗以「渝」有「變」之意,改渝州為恭州。南宋淳熙十六年(1189年),宋光宗先封恭王,後即帝位,自詡「雙重喜慶」,升恭州為重慶府,重慶由此得名,迄今已有800餘年。
重慶,簡稱「渝」。 為中華人民共和國省級行政區,中西部唯一的直轄市、國家中心城市 、超大城市、國際大都市,長江上游地區的經濟、金融、科創、航運和商貿物流中心, 西部大開發重要的戰略支點、「一帶一路」和長江經濟帶重要聯結點以及內陸開放高地; 既以江城、霧都、橋都著稱,又以山城揚名。
(4)重慶的名字由來擴展閱讀:
2010年2月,住房和城鄉建設部發布的《全國城鎮體系規劃綱要(2010-2020年)》明確提出重慶國家中心城市的規劃和定位。
2010年6月18日,中國第三個副省級新區、中西部第一個國家級新區——兩江新區正式掛牌成立。
2017年3月31日,國務院批復成立中國(重慶)自由貿易試驗區。
『伍』 重慶地名的來歷
「重慶」地名的來歷:
宋代時,先後屬西川路、峽西路(也叫峽路,治奉節)、夔州路(治奉節)管轄,短暫屬西川路和峽西路,兩宋大部分時間屬於夔州路管轄。
崇寧元年(1102年),因趙諗謀反之事,宋徽宗以「渝」有「變」之意,改渝州為恭州。宋孝宗淳熙十六年(1189年),宋光宗先封恭王,後即帝位,自詡「雙重喜慶」,升恭州為重慶府,重慶由此得名。
1949年11月30日,中國人民解放軍進入重慶,隨後成為西南軍政委員會駐地,為西南大區代管的中央直轄市,駐地亦設在重慶。
(5)重慶的名字由來擴展閱讀:
重慶的起源:
在距今200萬年前的舊石器時代早期,在今重慶巫山縣已經出現了中國最早的人類——巫山人。在距今2萬年至3萬年的舊石器時代晚期,出現了「銅梁文化」(今銅梁區)。
夏商時期為百濮地,《華陽國志》載: "越嶲郡會無為濮人居地,有濮人冢",《史記 · 楚世家》說:「(楚武王)於是始開濮地面有之,建寧郡南有濮夷,濮夷無君長總統,各以邑落自聚,故稱百濮也」。
三峽地區是中國主要岩鹽產區,由於鹽是古代重要的硬通貨之一,由此在商朝至西周時期巫山地區催生了巴國文明。
戰國時期,巴國從漢水流域南遷至長江上游後,先後在枳(今涪陵區)、江州(今渝中區)、墊江(今合川區)建都。周莊王八年(前689年),巴國與楚國激戰於那處(今湖北省荊門市東南),雙方相持數月,巴人不敵而歸。巴楚之戰時斷時續,幾乎貫穿整個巴史。
周慎靚王五年(前316年),秦國滅巴國後,屯兵江州,築巴郡城(江州城),城址在今渝中區長江、嘉陵江匯合處朝天門附近。是為史載重慶建城之始。秦朝分天下為36郡,巴郡為其一。
『陸』 重慶地名的來歷是什麼
對於「重慶」名稱的由來,現有三種解釋:
因帝王「潛藩」(指皇帝在未繼位前的封地)而名。宋光宗藩封在恭州,是為「一慶」,後又由恭州承嗣皇帝大位,這是「二慶」,故以雙重喜慶,將恭州升格為重慶府。
因祖(母)父(親)二人均臨光宗登基慶典而名。宋光宗即位時,其祖母—憲聖慈烈皇後尚在,稱「壽聖皇太後」,其父親孝宗稱「太上皇」,二位均臨視了光宗的登基慶典,故曰「重慶」。於是,「恭州」即被命曰「重慶府」
。
是合取比鄰兩地的地名為名。另據明代《蜀中廣記·郡縣古今通釋·重慶府》載:「重慶者,以其介紹、順二慶之間也」,即因重慶之南為「紹慶府(治今彭水)」,之北為「順慶府(治今南充市)」,「恭州」介乎其間,故曰「重慶」。
拓展資料:
重慶,簡稱渝或巴, 是中華人民共和國中西部唯一的直轄市、國家中心城市、超大城市、國際大都市,長江上游地區的經濟、金融、科創、航運和商貿物流中心,西部大開發重要的戰略支點、「一帶一路」和長江經濟帶重要聯結點以及內陸開放高地;既以江城、霧都著稱,又以山城揚名。
重慶地處中國內陸西南部,東鄰湖北、湖南,南靠貴州,西接四川,北連陝西。總面積8.24萬平方千米,轄38個區縣(自治縣);2017年常住人口3075.16萬,地區生產總值19500.27億元。有中國火鍋之都、中國會展名城、世界溫泉之都之稱。
重慶是中國西南地區融貫東西,匯通南北的綜合交通樞紐。其江北機場居中國內陸「十大」空港之一,果園港為渝新歐大通道的起點。重慶地處盆地東部,地形由南北向長江河谷傾斜,地貌以丘陵、山地為主,其山地佔76%;氣候冬暖春早,夏熱秋涼,長江自西向東橫貫境內,流程679公里。
重慶是國家歷史文化名城。1189年,宋光宗趙惇先封恭王再即帝位,自詡「雙重喜慶」,重慶由此得名。重慶既是「紅岩精神」起源地,又是巴渝文化發祥地,「火鍋」、「吊腳樓」等影響深遠;在3000餘年歷史中,曾三為國都,四次築城,史稱「巴渝」 ;抗戰時期為國民政府陪都。
重慶是西南地區最大的工商業城市,國家重要的現代製造業基地。 有國家級重點實驗室8個、國家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10個、高校67所,還有中國(重慶)自由貿易試驗區、中新(重慶)戰略性互聯互通示範項目、兩江新區、渝新歐國際鐵路等戰略項目。
『柒』 重慶名字的來源
雙喜,重慶
重慶是一座有著悠久歷史文化的名城。遠在兩萬多年前的舊石器時代,這片土地上就出現了人類的生息繁衍活動;到新石器時代,已有較稠密的原始村落,分別居住著夷、 濮、苴、奴、賓、共、(rang)、(dan)等八個民族。正是這些最早的重慶居民,創造了重慶最古老的歷史文明。約在三四千年前的夏商周時期,以重慶為中心地帶的大片地區,已形成強大的奴隸制部族聯盟,統稱「巴」。相傳夏禹王分華夏為九州,梁州所屬就有"巴"。在甲骨文中,也有關於"巴方"的記載。郭沫若先生對此有詩贊曰:「巴蜀由來古,殷周已見傳」。從「巴」到「重慶」,名稱屢經歷史的變遷。周慎靚王五年(前316年),秦滅巴國,置巴郡。秦始皇二十六年(前221年)分天下為三十六郡,巴郡為其一。漢朝時候巴郡稱江州。魏晉南北朝時期,先後更名荊州、益州、巴州、楚州。隋文帝開皇元年(581年),以渝水(嘉陵江古稱)繞城,改楚州為渝州。這就是重慶簡稱「渝」的來歷。北宋徽宗崇寧元年(1102年),因渝人趙諗叛誅事,朝廷慮「渝」有「變」之意,改渝州為恭州。孝宗淳熙十六年(1189年),皇子趙接踵於正月封恭王,二月受內禪即帝位,自詡「雙重喜慶」,遂將恭州升格命名為重慶府。重慶得名迄今已八百餘年。重慶自秦以來,歷代王朝都在此設置郡、州、路、道、府等行政機構。辛亥革命後,1921年設重慶商埠督辦;1929年設市;1935年5月5日,國民黨政府頒令,將重慶升格為直轄市。抗日戰爭爆發後,國民黨政府西遷重慶,於1937年11月定重慶為「戰時首都」,1940年再定重慶為「涪都」。連同遠古巴國的建都、元末明玉珍的大夏國建都,重慶在歷史上就有三次成為國都。
『捌』 重慶名字的由來!!詳細點
宋孝宗淳熙十六年(1189年),宋光宗先封恭王,後即帝位,自詡「雙重喜慶」,升恭州為重慶府,重慶由此得名。
重慶位於中國西南部、長江上游地區,地跨東經105°11'~110°11'、北緯28°10'~32°13'之間的青藏高原與長江中下游平原的過渡地帶。東鄰湖北、湖南,南靠貴州,西接四川,北連陝西;轄區東西長470千米,南北寬450千米,幅員面積8.24萬平方千米。
重慶既是「紅岩精神」起源地,又是巴渝文化發祥地,「火鍋」、「吊腳樓」等影響深遠;在3000餘年歷史中,曾三為國都,四次築城,史稱「巴渝」;抗戰時期為國民政府陪都。
(8)重慶的名字由來擴展閱讀
重慶風景名勝:
1,大足石刻(Dazu Rock Carvings)位於重慶市大足區境內,為唐、五代、宋時所鑿造,明、清兩代亦續有開鑿。世界文化遺產,世界八大石窟之一,分布於該縣西南、西北和東北的扇區,共23處。較集中的有寶頂山、北山等19處。
其中以寶頂山摩崖造像規模最大,造像最精美。除佛像和道教造像外,也有儒、佛、道同在一龕窟中的三教造像,而以佛教造像所佔比例最大。
2,洪崖洞
洪崖洞,原名洪崖門,是古重慶城門之一,位於重慶市渝中區解放碑滄白路,地處長江、嘉陵江兩江交匯的濱江地帶,是兼具觀光旅遊、休閑度假等功能的旅遊區。
以其巴渝傳統建築和民俗風貌特色而被評為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2006年,由重慶市人民政府總投資3.85億元興建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