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請列舉水果名字的來歷
1、龍眼名字的由來:據說,很早以前,在福建一帶,有條惡龍,每逢八月海水大潮,就興風作浪,毀壞莊稼,糟蹋房屋,人畜被害不計其數.周圍的百姓只好逃離家園,在石洞里躲起來.當地有一個武藝高強的少年,名叫桂圓.他看到惡龍興風作浪,決心為民除害,與惡龍搏鬥一番. 到了八月,大潮來了,他就准備好酒,豬羊肉,把它們合在一起.惡龍上岸以後,一看到豬羊肉饞得口水直往下淌,幾口就把豬羊肉吃光了.因為豬羊肉是用大量的酒泡過的,所以沒等惡龍走多遠,就躺在地上不動了.這時桂圓舉起鋼刀,朝龍的左眼刺去,龍眼被刺了出來,惡龍痛得來回翻滾,正要逃跑時,桂圓揪住龍角,騎在龍身上,當惡龍極力想擺脫桂圓時,桂圓用鋼刀刺向惡龍的右眼,惡龍的雙眼失去,痛得嗷嗷大叫.經過一陣搏鬥,惡龍流血過多死去.桂圓由於在搏鬥中負傷過重,也死了.於是,在這個地方長出了一種果品,人們稱之為"龍眼",也叫"桂圓". 2、荔枝名字的由來荔枝因形色美艷、質嬌味珍、超凡出眾而被世人寵愛,稱譽為人間仙果、佛果。據專家考證,我國是世界上栽培荔枝最早的國家。荔枝最先的名稱叫「離支」,見於公元前2世紀漢代司馬相如的《上林賦》中。 l世紀後期成書的《異物志》和3世紀後期成書的《廣志》中,開始有「荔枝」的叫法,當時也叫「支」或「枝」。 起名的根據是什麼?據5世紀前後成書的《扶南記》解釋說:「此木結實時,枝弱而蒂牢,不可摘取,必由刀斧劙取其枝,故以為名。劙與荔同」。 後來,李時珍在其《本草綱目》中又引用了白居易的解釋:「若離本枝,一日色變,三日味變,則離支之名,又或取此義也」。 此外,荔枝果成熟時皮為紅色,故還有「丹荔」等名稱。3、芒果的由來芒果為漆樹科芒果屬熱帶常綠大喬木,高9到27米,葉為披針形,油綠而發亮,花小而多,紅色或黃色,呈頂生圓錐花序,樹的壽命長的可達幾百年。原產印度及馬來西亞,印度栽培歷史最久,產量最多,佔世界產量的80%。芒果的名字來源於印度南部的泰米樂語。野芒果樹的果實不能食用,印度人最先發現這種樹,並栽培成可吃的芒果,還用它來遮蔽熱帶的驕陽,距今已有4000多年的歷史了。據傳說,當時有個虔誠的信徒曾將自己的芒果園獻給釋迦牟尼,好讓他在樹蔭下休息。至今,在印度的佛教和印度教的寺院里都能見到芒果樹的葉、花和果的圖案。印度教徒認為芒果花的五瓣代表愛神卡馬德瓦的五支箭,用芒果來供奉女神薩拉斯瓦蒂。1556年至1605年期間,莫卧兒帝王阿克巴在德里附近有一個十萬株芒果樹的果園。這樣大規模的芒果樹園在當時是世界罕見的。目前,人們一致認為,第一個把芒果介紹到印度國以外的人是中國唐朝的高僧玄奘法師,在《大唐西域記》中有「庵波羅果,見珍於世」這樣的記載。而後傳入泰國、馬來西亞、菲律賓和印度尼西亞等東南亞國家,再傳到了地中海沿岸國家,直到18世紀後才陸續傳到巴西、西印度群島和美國佛羅里達州等地,現在,這些地方都有大片的芒果林。
⑵ 什麼是無花果
無花果,干皮灰褐色,平滑或不規則縱裂。小枝粗壯,托葉包被幼芽,托葉脫落後在枝上留有極為明顯的環狀托葉痕。單葉互生,厚膜質,寬卵形或近球形,長10~20cm,3~5掌狀深裂,少有不裂,邊緣有波狀齒,上面粗糙,下面有短毛。肉持花序托有短梗 ,單生於葉腋;雄花生於癭花序托內面的上半部,雄蕊3;雌花生於另一花序托內。聚花果梨形,熟時黑紫色;瘦果卵形,淡棕黃色。花期4~5月,果自6月中旬至10月均可成花結果。很多人以為是一年兩次成熟 ,其實是一年的6月至10月都產果,因質量不同而區分夏秋兩種果實。 無花果
產地分布:原產於歐洲地中海沿岸和中亞地區,唐朝時傳入我國,以長江流域和華北沿海地帶栽植較多,北京以南的內陸地區僅見有零星栽培
⑶ 無花果的資料
無花果,學名Ficus carica Linn。落葉灌木或喬木,高達12m,有乳汁。據科學家研究,無花果並不是沒有花,它有花但是花很小,人們看不到而已。所以,人們才把它叫做「無花果」。此外有以無花果命名的電影、電視劇。
名字來由:因為其花朵在內部的子房裡,確切地說是在果實的雛形里,蜜蜂(榕小蜂)會從底部的小洞里鑽進去然後使花朵受精。我們吃的是它膨大的花序軸。 拉丁名:Fructus Fici 英文名:Fig 科屬:桑科 Moraceae 榕屬亦稱無花果屬 別名 :映日果、奶漿果、蜜果、樹地瓜、文先果、明目果 形態描述:無花果,干皮灰褐色,平滑或不規則縱裂。小枝粗壯,托葉包被幼芽,托葉脫落後在枝上留有極為明顯的環狀托葉痕。單葉互生,厚膜質,寬卵形或近球形,長10~20cm,3~5掌狀深裂,少有不裂,邊緣有波狀齒,上面粗糙,下面有短毛。肉持花序托有短梗 ,單生於葉腋;雄花生於癭花序托內面的上半部,雄蕊3;雌花生於另一花序托內。聚花果梨形,熟時黑紫色;瘦果卵形,淡棕黃色。花期4~5月,果自6月中旬至10月均可成花結果。很多人以為是一年兩次成熟 ,其實是一年的6月至10月都產果,因質量不同而區分夏秋兩種果實。產地分布:原產於歐洲地中海沿岸和中亞地區,唐朝時傳入我國,以長江流域和華北沿海地帶栽植較多,北京以南的內陸地區僅見有零星栽培。 生態習性:喜溫暖濕潤的海洋性氣候,喜光、喜肥,不耐寒,不抗澇,較耐乾旱。在華北內陸地區如遇-12℃低溫新梢即易發生凍害,-20℃時地上部分可能死亡,因而冬季防寒極為重要。 園林用途:葉片寬大,果實奇特,夏秋果實累累,是優良的庭院綠化和經濟樹種,具有抗多種有毒氣體的特性,耐煙塵,少病蟲害,可用於廠礦綠化和家庭副業生產,葉、果、根可入葯。惟抗寒能力低,栽植宜選擇向陽背風溫暖之處。
繁育栽培:以扦插繁育為主,也可播種或壓條繁育。頭年扦插,第二年就可掛果,6-7年達盛果期。 病蟲害:鑽心蟲與天牛是其主要害蟲,特別是鑽心蟲難以根治,對樹木傷害極大。 若以農葯裝填樹心或蟲孔,則對果實有殘留與污染,不能生產出符合綠色食品標準的果實。
⑷ 無花果名字來歷
人們大概都沒有見過無花果開花,無花果真的不開花嗎?不!無花果是開花的,只是它的花長得很獨特,需要仔細觀察一下,才能看得見。無花果的花在總軸上,這個總花軸的頂端向下凹進去,並且長成一個肥厚的肉質空心圓球,球頂還有一個沒有封死的小孔。如果用刀把圓球切開,在空腔周緣的上端可以看到許多小雄花,下端有小雌花,無花果靠蟲媒傳粉,在開花的季節,有一種蟲子從小孔鑽進去幫助它傳粉。
一般植物,是花托把花萼、花冠、雄蕊、雌蕊抬得高高的,來吸引蜂來蝶往。無花果的花卻靜悄悄地,隱在新枝葉腋間,它的雄花雌花都躲藏在囊狀肥大的總花托里。總花托頂端深凹下去,造成一間寬大的房子。由於總花托把雄花雌花從頭到腳都包裹起來了,人們看不見,就以為無花果是不開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