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天門山位於哪個省它的名稱來源是什麼
天門山位於安徽省和縣與當塗縣西南的長江兩岸,在長江以西的叫西梁山,在長江以東的叫東梁山。兩山隔江對峙,形同門戶,所以叫「天門」。
天門山,古稱雲夢山、嵩梁山,是張家界永定區海拔最高的山,距城區僅8公里,因自然奇觀天門洞而得名,最早被記入史冊的名山。三國吳永安六年(公元 263 年),嵩梁山忽然峭壁洞開,玄朗如門,形成迄今罕見的世界奇觀――天門洞,從此而得名天門山。
❷ 天門山名字的來歷
天門山,古稱雲夢山、嵩梁山,是張家界永定區海拔最高的山,距城區僅8公里,因自然奇觀天門洞而得名,最早被記入史冊的名山。三國吳永安六年(公元 263 年),嵩梁山忽然峭壁洞開,玄朗如門,形成迄今罕見的世界奇觀――天門洞,從此而得名天門山。
❸ 張家界名字的來歷
您好,張家界,原稱大庸縣,後為大庸市。一位福建遊客來此遊玩之後,寫了一封信給大庸市市長,認為這樣優美的風景勝地取名「大庸」,實在不妥。「庸」乃平庸、中庸之意,不如改為「張家界」名副其實,「張」取開張,張開之意;「家」取振興家庭、國家之意;「界」取走向世界,開創未來之意。附:(如下故事而來):張家界早先並不叫張家界,叫青岩山,那時,青岩山上也沒有姓張的人家。為什麼後來又叫它張家界呢、這事兒,還得從漢留侯張良說起呢!相傳,漢高祖劉邦平定天下後,濫殺功臣。留侯張良想到淮陰侯韓信死前講的那句話:「狡免死,走狗烹;飛鳥盡,良弓藏;敵國破,謀臣亡」,不禁打了幾個寒顫,便想效法當年越國范蠢,隱匿江湖。可是到那裡去好呢?入江淮,乃劉氏腹地;至留縣封國,不能久安;秦嶺、巴山,虎豹成群,不是養生延年之處;西北方,匈奴騷擾……他思來想去,只有到南方,找赤松子仙師去!昔日三間大夫屈原被放,曾游荊州、武陵,還給沅、澧二水諸名山留下了許多詩句:「沅有芷兮澧有蘭,思公子兮未敢言」,「廣開兮天門!紛吾乘兮玄雲」……想那裡必有人間仙境,必多養生樂趣,於是,他便循著赤松子的足跡,上了天門山。以後,又輾轉登上了青岩山。這里別有天地,正是張良要尋求的。『世外仙境」!從此,他便在這里隱居下來,修行學道,並留下了一脈張氏子孫。據說,張良為了讓青岩山水更美,曾在青岩山南側植了七棵銀杏樹。這七棵銀杏樹長得又高又大,就象七把巨傘,撐在半山腰。許多年後的一天,一個叫張萬沖的朝廷官吏,穿起長袍馬褂,乘起八抬大轎,帶著妻室兒女,上青岩山遊玩。當他看至(這七棵銀杏樹,象巨人般立在那裡,頓起邪心,便想以這七棵樹為界,把青岩山這塊神奇的土地,通統劃為己有。於是,他請來一名雕刻匠,要他在每一棵樹上雕刻一個大字。這雕匠刻呀、雕呀,七七雕了四十九天,才刻成七個大字:「指揮使張萬沖界」。字刻完後,張萬沖偏著腦殼看了又看。他一邊看,一邊念,一邊笑:「嘿嘿,這下好了,萬古千秋,歸吾所有!」當下,他貼出門板大的告示,規定以七棵銀杏樹為界,方圓五十里,從鑼鼓塌至黃石寨,從朝天觀到止馬塌,一概禁止通行,違者砍頭。並將山寨上所有張氏家族都趕走,他張萬沖一脈要在這仙山福地繁衍生息!他的這道禁令,害得周圍的百姓連打柴放牧都得繞道走,害得張氏族人攜兒帶女,流離失所。有一天,獵戶張家雄進山趕老虎,恰從七棵銀杏樹下路過,他見每棵樹上都流著黃水,如淚人一般。張家雄最初感到驚奇,不知道銀杏樹為什麼會流淚,後來他看到了「指揮使張萬沖界」七個大字,才恍然大悟,他頓時火冒八丈,猛地拔出獵刀,「嚓嚓」幾刀,將「萬沖」二字,改成了「家雄」。又「嚓嚓」幾刀,把那塊告示牌劈得稀巴爛!張家雄的這一舉動非同小可,寨里寨外的人們齊聲叫好,只有張萬沖氣急敗壞,暴跳如雷。他調來三百親兵,把青岩山一帶圍得水泄不通。他四處抓人,八方搜山,捉不到張家雄,就在寨民頭上出氣。他把寨民趕到銀杏樹下,聲言要用大家的人血染紅那七個大字。正危急時,只見樹上閃光,樹口十吐雲,樹枝嘶叱,樹幹上突地噴出七股桶大的黃水,直朝著張萬沖的人馬射來!一霎時,狂濤巨浪,鋪天蓋地,把張萬沖三百兵馬一齊卷進金鞭溪去了!寨民們見此陣狀,嚇得一個個忙對著銀杏樹作揖叩頭,呼天叫地,求蒼天保佑。這時,猛聽得雲頭上有人發下話來:「寨民民們聽著:此地本是天造地設,人間仙境,哪能容得張萬沖這個不肖子孫橫行!吾神已令白果仙人將他葬人海底。此地現歸張氏共同所有,永世永代生息!」說罷,他將拂塵往七棵銀杏樹上一指,只見七棵銀杏樹上立即現出了「人間仙境張家界」七個金燦燦的大字。眾人抬頭一看,只見那仙人一副書生模樣,頭挽高髻,身穿麻衣,鶴須童顏,一派仙風道骨。人群中有幾個懂學問的長者,一見大頻驚說:「那不是跟赤松子大仙同游天門山、青岩山的子房公公么?」眾人聽了,忙一齊伏地禮拜。那仙人輕甩水袖,笑盈盈地隱人茫茫雲海,向黃石寨方向飄然而去。因為是張良仙人賜名,此後,人們便把青岩山叫做「張家界」。 這三個地名之間是沒有關系的喔
❹ 天門山是什麼和什麼合稱
天門山是雲夢山和嵩梁山的合稱。
天門山由來:
天門山(Tianmen Mountain)是張家界永定區海拔最高的山,北距城區8公里,因自然奇觀天門洞而得名,最早被記入史冊的名山。主峰1518.6米,1992年7月被批准為國家森林公園。
景觀價值:
形成罕見的世界奇觀――天門洞,天門洞南北對穿,門高131.5米,寬57米,深60米,拔地依天,宛若一道通天的門戶,從此而得名天門山,已有1754年歷史。山頂相對平坦,保存著完整的原始次森林,有著很多極為珍貴和獨特的植物品種,森林覆蓋率達90%。
(4)天門山名字的由來擴展閱讀:
天門洞終年氤氳蒸騰,景象變幻莫測,時有團團雲霧自洞中吐納翻湧,時有道道霞光透洞而出,瑰麗神奇,宛如幻境,似蘊藏天地無窮玄機。地方史志曾記載:「玄古之時,有土人見霞光自雲夢出,紫氣騰繞,盈於洞開,溢於天合,以為祥瑞,肅而伏地以拜之。」
自古以來,奇幻美麗的「天門吐霧」、「天門靈光」,被認為是天界祥瑞之象,名聞遐邇。
❺ 天門市這個名字的來歷
清雍正四年(公元1726年),為避康熙墓名(景陵)諱,改為天門縣,隸屬湖北安陸府,此為第一次定名天門,沿用至今。
❻ 張家界旅遊景點之天門山來歷
天門山古稱雲夢山,又名玉屏山。坐落在張家界市區以南10公里處。公元263年,因山壁 崩塌而使山體上部洞 開一門,南北相通。三國時吳王孫休以為吉祥,賜名「天門山」。 天門洞,位於海拔1260多米的絕壁之上,門洞高131.5米,寬57米,深60餘米。據地質專家考證,門洞中央系東西岩層向 斜的交匯處,因擠壓而導致岩石破碎崩塌,最終於263年形成門洞。天門山海拔1517.9米,因與山下市區相對高差達1300多米,故尤顯偉岸挺拔,其天際線之美,堪為山的典型。張家界驢友陳方祥
❼ 張家界名字的由來
張家界之名,最早見於明崇禎四年(1631年)《張氏族譜》序言。序言的作者叫張再昌,是永定衛大庸所指揮使張萬聰的第6代孫。明弘治年間(1488-1506年),朝廷見張萬聰鎮守有功,將今張家界國家森林公園一帶「山林之地」作為封地賞賜給他。他於是舉家上山守業經營。
明崇禎三年(1630年),張萬聰的第6代孫張再弘被賜團官,且設衙署於此。這一帶成為張氏世襲領地,被叫成了「張家界」。截止到20世紀末,張氏子孫在此已歷17代,人口近千人。另一種說法是:相傳西漢留侯張良當年在此隱居,終老後葬在水繞四門,因此很早的時候這里就叫張家界了。
1958年,這里建立國營林場,因場址設在張家界農業社的地盤上,林場即取名張家界。1978年,張家界林場最早拉開湖南旅遊開發的序幕。1982年,建立張家界國家森林公園,張姓聚居的張家界村由公園代管。
鑒於張家界國家森林公園自海內外擁有很高的知名度和美譽度,1994年,經國務院批准,將大庸市更名為張家界市。
(7)天門山名字的由來擴展閱讀
風景名勝
1、張家界國家森林公園
張家界國家森林公園位於湖南省西北部張家界市境內。1982年9月25日,經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批准,將原來的張家界林場正式命名為「張家界國家森林公園」,也是中國第一個國家森林公園。
1992年12月,因奇特的石英砂岩大峰林被聯合國列入《世界自然遺產名錄》,2004年2月被列入世界地質公園。公園總面積4810公頃。
2、楊家界風景區
楊家界風景區東接張家界,北鄰天子山,面積三十四平方公里。楊家界有香芷溪、龍泉峽和百猴谷三個游覽區,其中知名景觀有一步登天、空中走廊、龍泉飛瀑、絕壁藤王、白鶴聚會等二百餘處。
最高峰「一步登天」海撥1130米。楊家界境內溝壑縱橫,溪水長清,植被茂密,森林覆蓋率達95%。
3、八大公山自然保護區
八大公山自然保護區位於湖南省張家界市桑植縣的北部邊陲,1986年,經國務院批准建立,主要保護對象為亞熱帶森林植被及珍稀動植物。海拔自346米至2003米,由斗蓬山、杉木界、天平山三大林區組成,總面積4.49萬公頃。
❽ 古詩《望天門山》天門山這個名字的由來
三國吳永安六年(公元 263 年),嵩梁山忽然峭壁洞開,玄朗如門,形成迄今罕見的世界奇觀――天門洞,天門洞南北對穿,門高131.5米,寬57米,深60米,拔地依天,宛若一道通天的門戶,從此而得名天門山。
❾ 張家界地名的來歷
張家界現在是張家界市的市名,原來,張家界市叫大庸市,而張家界的核心景區,現在仍然叫武陵源,況且還是世界自然遺產,那麼張家界的名稱是怎樣得來的呢?
張家界市區以前不叫張家界,叫大庸,是古庸國所在地。史書記載:「庸,國名。《左傳》文公十六年(公元前611年),楚滅庸。」故有「大庸,古庸國是也」的說法。早在原始社會晚期,先民就已開始在澧水兩岸繁衍生息。到了堯舜時代,「舜放歡兜於崇山,以變南蠻」,於是中國歷史上便有了「南蠻」一說。那座與天門山並肩而立的大山,就是崇山。秦朝建立後,秦始皇把天下劃成三十六郡,大庸劃歸黔中郡,黔中郡郡治在今沅陵縣;後來,漢高祖劉邦又把大庸劃給了武陵郡(今常德市),改充縣;三國吳永安六年(263年),嵩梁山--就是現在的天門山,發生了一場大山崩,崩掉了半邊山,也崩出了一個世界奇觀--一個巨大的穿山門洞。吳王孫休認為是吉祥之兆,下旨將嵩梁山改名為天門山,並特地把武陵郡分出一部置天門郡,分管四個縣,以提升天門山的政治地位。在以後長達一千七百二十餘年的歷史長河中,大庸幾度興廢,先後歷經了三十餘次建置改制。上世紀八十年代初,由於在大庸縣北部大山中,發現了一片奇特罕見的砂岩峰林自然奇觀,世界為之轟動。
1982年9月,建立中國第一個國家森林公園,填補了中國沒有國家公園的空白;
1985年2月,原中共中央總書記胡耀邦為武陵源題字;
1985年5月,國務院批准撤大庸縣建大庸市(縣級);
1988年5月,國務院批准將大庸市升為地級市,轄永定區、武陵源區、慈利縣和桑植縣;
1988年8月,武陵源被列入國家第二批40處重點風景名勝區之內;
1992年12月24日,武陵源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1994年4月,國務院批准將大庸市更名為張家界市;
❿ 天門名字的由來
天門因境內西北有天門山而得名。
名稱發展歷史:
1、戰國時期為楚竟陵邑,因大洪山余脈在此終止,即「陵之竟也」而得名。
2、五代後晉天福元年為避晉高祖石敬瑭名諱(敬竟同音),改為景陵縣。
3、清雍正四年為避康熙墓名(景陵)諱,改為天門縣,第一次定名天門。
(10)天門山名字的由來擴展閱讀:
天門,古稱竟陵,為湖北省省轄市,武漢城市圈、長江中游城市群重要成員 ,漢江流域主要的節點城市 ,位於湖北省中部、江漢平原北部,北抵大洪山,南依漢江,東臨武漢。清雍正四年(1726年),因境內天門山得名「天門」;1994年,國務院批准天門市由湖北省直轄。2018年,全市常住人口127.23萬人。
天門是世界茶文化的重要發源地、「茶聖」陸羽故里、內陸最大僑鄉、中國蒸菜之鄉,是國家衛生城市、國家園林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