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咸陽為什麼稱為咸
有一個成語叫做「涇渭分明」,它描述的地點就是陝西的咸陽。涇渭兩條河在這里交匯,實際上涇河是渭河眾多支流中間的一條,咸陽還被稱作渭城、渭陽,就是因為這條穿城而過的渭河。那麼,咸陽這個名字是怎麼得來的呢?咸陽是我國秦、漢王朝的故都之地,位於涇、渭二水交匯之處,古籍稱作「渭汭」,是我國一座迄今已有兩千多年聞名中外的歷史名城。 咸陽名稱的起源由來已久,最早的時候作為《史記》,司馬遷認為咸陽位於渭水之北,九宗山之南,山水俱陽,故名咸陽。 咸陽一詞是從秦孝公遷都這里方始出現的。究竟為什麼要叫咸陽?據清人畢沅《關中勝跡圖志》引《三秦記》雲:「咸陽,秦所都,在九嵕山南,渭水北,山水俱陽,故名咸陽。」《三輔黃圖》、《元和郡縣志》、《長安志》均同此說。咸陽地域范圍,秦時期已難以稽考。商鞅變法,推行縣、鄉、亭、里的行政制度。及至始皇,「每破諸侯,寫仿其宮室,作之咸陽北阪上,宮觀二百七十處。」又「遷十二萬戶富豪於咸陽。」「收天下兵器,聚之咸陽,銷以為鍾鐻金人十二,立於宮門。」《三輔黃圖》載當時咸陽「北至沇渭之交,東西八百里,南北四百里。」大體包括了現在的關中。還以咸陽為中心,「為馳道於天下,東窮燕、齊。南極吳、楚,江湖之上,濱海之觀畢至。」沛公(劉邦)元年,秦二世子嬰降漢,項羽引兵西屠咸陽,「殺子嬰,燒秦宮室,火三月不熄滅」,秦都咸陽被徹底毀滅。 文獻記載中,多次提到咸陽市,如:惠王四年,昭王六年,狼先後兩次入咸陽市,大概當時咸陽的規模、人口、商業貿易還不很繁榮。昭王六年以後,咸陽市才有了進一步的擴大。又如《史記*呂不韋列傳》載:「《呂氏春秋》布咸陽市門,懸千金其上,延諸侯、游士、賓客,有能增損一字者,予千金。」《史記*李斯列傳》「公子十二人、嫪死咸陽市。」李斯「腰斬咸陽市。」等。當時市內設有咸陽亭,根據解放後出土的陶器印文,咸陽亭有右里、完里、東里、涇里等。咸陽市內還有長平亭、杜郵亭、孝里亭、壽陵亭、延陵亭等。另外還有長安鄉、陰鄉、建章鄉、平原鄉、延鄉等。以上所說,可以大體看出夕陽和當時市區的范圍。 漢高祖(劉邦)元年,被項羽毀了的咸陽得到恢復,取名新城。七年又劃歸長安,所以司馬遷說,長安是原來的咸陽。武帝(劉徹)元鼎三年,始更名渭城(以其地臨近渭水),屬右扶風。西漢早期、中期的七個漢陵,軍沒有陵邑。除文帝霸陵、宣帝杜陵葬於長安南原外,其餘高祖長陵、惠帝安陵、景帝陽陵、武帝茂陵、詐昭帝平陵五個陵邑都在咸陽原上,所以漢後把咸陽原也叫五陵原。如劉邦的陵邑叫長陵縣,曾顯關東豪族萬戶以奉陵邑,至平帝元始二年(公元二年)已達五萬戶。長陵邑遺址在今市區內韓家灣鄉怡魏村。安陵縣遷來關東倡優樂人五千戶以充陵邑,遺址在白廟村周圍。茂陵縣奉陵邑者六萬戶。這些貴族公子不事生產、豪華奢侈、斗雞走狗、生事滋擾。當時咸陽五方之音充侈境內,所以古稱難治。「五陵公子」、」五陵少年「就是這個特殊階層的代名詞。五陵邑當時雖然稱縣,但並不屬郡治理。而是在漢王朝中央部門設有」奉常「這樣一個專門機構,管理陵邑一應事宜。武帝太初元年將長陵、陽陵及所屬塞國更名為左馮翊,將渭城、安陵、茂陵、平陵及所屬雍國更名為右扶風。
記得採納啊
㈡ 咸陽地名的來歷
咸陽位於陝西省八百里秦川腹地。古代有:水之北,山之南,均稱為「陽」,咸陽位於九嵕山之南、渭河之北、山水俱陽,山水俱陽,故稱咸陽。
有人根據《史記》和秦都咸陽出上的陶文,以為商秧在此置 「咸亨」、「陽里」,公元前350年,秦孝公將兩名合一,即為咸陽。
(2)咸陽名字由來擴展閱讀:
咸陽市政區建置始於夏代,前21世紀,市境西部為有邰氏封地,東南部為有扈氏管轄地,北部為畎夷等原始氏族部落,屬禹貢九州之雍州。殷商時期,發展到邰、豳、程、犬方等方國,市區在市境東南部。西周時為畢國,後改岐周,為豐、鎬二京近郊。東周時封於秦,春秋時稱渭陽,至戰國秦孝公十二年(前350年),秦國都城經九次遷徙後,定都咸陽。
㈢ 咸陽古代稱什麼
咸陽在古代稱謂主要有以下幾個:
1、春秋時期稱渭陽。
2、戰國時,秦孝公十二年(前350年)遷都至此,改稱咸陽。這也是咸陽這一名字的最初由來。
3、漢高祖初年,劉邦恢復被項羽焚毀的咸陽,取名新城。
4、武帝年間,因咸陽臨近渭水始更名渭城。
(3)咸陽名字由來擴展閱讀:
一、咸陽名稱由來:
關於咸陽名稱的由來,一種說法是:古代有山之南為「陽」,水之北為「陽」之說,咸陽位於九嵕山之南、渭河之北,山水俱陽,故稱咸陽。「咸」字意為「皆」、「都是」等。
另外,有人根據《史記》和秦都咸陽出上的陶文,以為商鞅在此置 「咸亨」、「陽里」,公元前350年,秦孝公將兩名合一,即為咸陽。
二、咸陽文化藝術:
1、秦腔:秦腔是咸陽主要劇種,又名亂彈、桄桄子、梆子腔,屬板式變化體音樂結構的板腔體戲曲。秦腔以關中方言語音為基礎,特別是涇河、渭河流域諸縣的語言發聲為「正音」。
2、弦板腔:弦板腔也叫「板板腔」,是咸陽市主要的地方劇種之一。由主要伴奏樂器「弦子」和擊鼓樂器「板子」而得名。流行於乾縣、禮泉、興平及隴東地區。
3、眉戶戲:眉戶戲又名「曲子戲」,屬曲牌體,是古代「清曲」中「月弦曲子」搬上舞台的稱謂。該戲種號稱72大調,36小調,在咸陽市各縣區流行。
4、十八羅漢:十八羅漢是流傳在咸陽市三原一帶的民間社火節目,是從民俗活動和神話傳說演化而成的造型藝術。
5、竹馬:竹馬流傳於涇陽太平一帶。表演時間在2月祭祀葯王廟會。該舞表演人數一般為11人至13人。
6、牛拉鼓:牛拉鼓咸陽獨具特色的民間鑼鼓樂舞。其特點是大鼓大舞大陣容。大鼓是這種大氣陽剛、勢薄雲天的民間鑼鼓樂舞的主要標志。
7、地故事:地故事又叫跑故事、社火。是流傳於咸陽市的民間節慶娛樂藝術形式,一般在春節至元宵節期間表演。
8、跑旱船:跑旱船是咸陽民間社火的一種形式。表演時一戲裝女子置身糊制的彩色龍船之內,手中舞扇;另一花臉艄公,執篙撐船。
9、扇鼓舞:扇鼓舞流傳於長武縣及周邊地帶的民間祭祀舞蹈。表演內容按祭祀的不同區分,主要有驅瘟、祭蟲、保平安三種。
10、筒子龍:筒子龍流傳於三原縣的一種祭祀性的民間龍舞樣式。也叫魚龍變化、魚龍曼衍,是一種演繹魚籽變魚、魚變為鰲、鰲跳過龍門之後化作巨龍過程的民間文化娛樂活動。
11、拉犟驢:拉犟驢流行於永壽縣一帶的民間舞蹈藝術形式。拉犟驢主要表現老婆騎驢進城看「社火」時,在路上發生的故事。
㈣ 咸陽取名的本意是什麼
簡單的意識就是,咸就是具、都得意思。渭水之北,九宗山之南,水之北為陽,山之南亦為陽,山水俱陽,故名咸陽,北為陽,所以就叫咸陽。記得就是這樣
㈤ 咸陽市名字是怎麼來的
歷史沿革周稱程伯國,後改名畢郢,再改岐周。春秋時稱渭陽。秦為咸陽。漢高祖元年(公元前206年),更名新城。漢武帝元鼎三年(公元前114年),改為渭城。晉時設置靈武縣。後趙時更名石安縣。 前秦時,將漢劉邦的陵邑——長陵邑改為咸陽郡,並轄靈武縣。唐武德元年(公元618年),武則天因其母楊氏陵墓——順陵在此,改為赤縣。唐神龍元年(公元705年),升為次畿。五代、兩宋、金皆稱咸陽。元初,一度將咸陽並入興平,不久又恢復咸陽縣制。明洪武四年(公元1371年)將咸陽遷到渭水驛,即現在秦都區所在地。明、清均稱咸陽,屬西安府管轄。 夏代開始,咸陽屬禹貢九州之雍州。 殷商時期,咸陽稱做「程」。 西周王朝,稱畢國。 武王都於鎬京,其地在今長安縣斗門鎮附近。京者,大也。周制:」邦畿千里」,所以畢國當為畿內所屬。 秦孝公初期,首都在櫟陽。 孝公十二年(公元前350年),城咸陽,築冀闕。 秦都九遷西犬丘、西垂、天水、雍、平陽、涀渭之會、涇陽、櫟陽、咸陽),而咸陽為其最後定都之地。 秦王朝,首都咸陽。 漢高祖(劉邦)元年,被項羽毀了的咸陽得到恢復,取名新城。七年又劃歸長安,所以司馬遷說,長安是原來的咸陽。武帝(劉徹)元鼎三年,始更名渭城(以其地臨近渭水),屬右扶風。西漢早期、中期的七個漢陵,軍沒有陵邑。除文帝霸陵、宣帝杜陵葬於長安南原外,其餘高祖長陵、惠帝安陵、景帝陽陵、武帝茂陵、昭帝平陵五個陵邑都在咸陽原上,所以漢後把咸陽原也叫五陵原。如劉邦的陵邑叫長陵縣,曾顯關東豪族萬戶以奉陵邑,至平帝元始二年(公元二年)已達五萬戶。長陵邑遺址在今市區內韓家灣鄉怡魏村。安陵縣遷來關東倡優樂人五千戶以充陵邑,遺址在白廟村周圍。茂陵縣奉陵邑者六萬戶。這些貴族公子不事生產、豪華奢侈、斗雞走狗、生事滋擾。當時咸陽五方之音充侈境內,所以古稱難治。「五陵公子」、「五陵少年」就是這個特殊階層的代名詞。五陵邑當時雖然稱縣,但並不屬郡治理。而是在漢王朝中央部門設有「奉常」這樣一個專門機構,管理陵邑一應事宜。武帝太初元年將長陵、陽陵及所屬塞國更名為左馮翊,將渭城、安陵、茂陵、平陵及所屬雍國更名為右扶風。 民國三年(公元1914年)廢府設道,咸陽歸關中道管轄,不久廢道直屬陝西省政府。公元一九三七年後,屬咸陽第十行政督察專員公署。 1949年5月18日咸陽縣解放,歸咸陽行政專員公署。1952年12月將咸陽縣的城區建為咸陽市,郊區仍歸咸陽縣管轄,市、縣並列。1953年咸陽市、咸陽縣直屬陝西省政府領導。1958年12月將咸陽縣並入咸陽市。1961年1月曾將興平、周至、彬縣劃歸咸陽市管轄。1961年10月復置咸陽專署,四縣劃出,咸陽市仍歸咸陽專署。1966年7月改屬西安市。1971年10月咸陽市復屬咸陽地區。1984年5月咸陽地區改為省轄市後,原咸陽市易名秦都區。
㈥ 咸陽地名的由來是什麼300字的文章!!!
咸陽市位於陝西省中部,九峻山以南、渭水以北,距西安市25公里。由於山南叫陽,水北也叫陽,山水俱陽,故名咸陽。1983年9月,經國務院批准,當時的咸陽地區改為咸陽市,實行市領導縣的體制,是國家甲類開放城市。市境總面積10213平方公里,西、南、東分別與寶雞市、西安市、渭南市和銅川市相鄰,北與甘肅省慶陽、平涼地區接壤。全市總人口457萬,是陝西省人口密度大的地區之一。咸陽的歷史可以上溯到4000多年前的新石器時代,渭河、涇河流域是中華民族的發祥地之一,我國農業始祖後稷教農稼穡的地方就在市境內的武功縣。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統一六國後,在咸陽建立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封建王朝,咸陽也從此聞名天下。當時的咸陽,方圓上百里,人口約80萬,是當時世界上最大的都會。漢代定都長安後,咸陽改為渭城,是京畿北面的門戶和關口,地位仍很重要,是西出陽關、北上關的必經之地。唐代咸陽是絲綢之路的第一大站,西出長安,一般都要在這里作短暫的停留。宋、明、清各代,咸陽失去了京畿外圍城市的地位,但仍不失為西北重鎮。清代列為關中八景之一咸陽古渡,就在咸陽市南的渭河之上。咸陽悠久的歷史給這片土地留下了豐厚的文化遺產,使它成為一座國家級的歷史文化名城。境內文物旅遊景點星羅棋布,有文物古跡4951處,其中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9處,省級文物保護單位77處,市縣(區)級文物保護單位268處,有大小歷史博物館10座,展出的珍貴文物4萬余種,有周、秦、漢、唐等朝代的24個皇帝陵,特別是市區北部塬上分布的200多座漢唐帝王陵和將相後妃陪葬墓,綿延百里,蔚為壯觀。明清古城至今保存完好、風貌猶存。城內文廟、鳳凰台及眾多古商號等建築,廊檐參差,刻龍雕虎,紋飾繁復,彌為珍貴。而彬縣的大佛寺、長武昭仁寺、三原城隍廟,是尋幽訪古的好去處。多年來,這些得天獨厚的歷史文化資源,吸引了大批國內外遊客。咸陽不僅旅遊資源豐富,而且是陝西省重要的農產品基地之一。現有耕地被嵯峨山、九峻山、五鳳山由東向西橫貫中部,分成兩個自然區:南部屬關中平原,約占總面積的2/5,是糧棉油主要產區,北部屬黃土高原溝壑區,約占總面積的3/5,宜林、宜牧。再加上涇河、渭河由西往東流經全境和地處溫帶氣候所帶來的500到600毫米的充沛雨量,為咸陽的農業發展打下了良好基礎。主要農作物有小麥、玉米、棉花。家畜中以關中驢、秦川牛和奶山羊著稱。已經形成大蒜、辣椒、烤煙、蘋果種植及豬、肉牛、奶牛、奶山羊、雞的養殖基地。隨著多年來對經濟結構的調整,具有咸陽特色的區域經濟規模也已初步形成,西郊的電子城、中心區的紡織城、東郊的化工城、楊陵區的農業科學城、明清古城區為中心的歷史文化名城、以505為龍頭的醫葯保健城和空港城成為這一宏大經濟規模的主體,並成為陝西省經濟的一支重要力量。如今,距咸陽市中心僅13公里的咸陽國際機場也已建成,這個日均旅客吞吐量約1萬人次的大型機場,正成為連接咸陽與世界各地的紐帶。
㈦ 古都咸陽名稱的來歷
咸陽地址九嵕山之南、渭河之北、山水俱陽,故名咸陽。[
㈧ 咸陽名稱的來歷為什麼不以秦嶺山為參照
關於咸陽名稱的由來,一種說法是:古代有:水之北為「陽」,山之南為「陽」,咸陽位於九嵕山之南、渭河之北,山水俱陽,故稱咸陽。「咸」字意為「皆」、「都是」等。
另外,有人根據《史記》和秦都咸陽出上的陶文,以為商鞅在此置 「咸亨」、「陽里」,公元前350年,秦孝公將兩名合一,即為咸陽。
㈨ 咸陽的名字來源
CCTV.com消息(西部新聞):有一個成語叫做「涇渭分明」,它描述的地點就是陝西的咸陽。涇渭兩條河在這里交匯,實際上涇河是渭河眾多支流中間的一條,咸陽還被稱作渭城、渭陽,就是因為這條穿城而過的渭河。那麼,咸陽這個名字是怎麼得來的呢?
同期(咸陽市秦咸陽城遺址博物館館長
李朝陽):咸陽名稱的起源由來已久,最早的時候作為《史記》,司馬遷認為咸陽位於渭水之北,九宗山之南,山水俱陽,故名咸陽。
獨特的地理位置也奠定了咸陽在中國歷史上的地位。公元前350年,秦孝公遷都咸陽,從此,咸陽成為華夏第一都。